1.化石的常识是什么
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虽然一个生物是否能形成化石取决于许多因素,但是有三个因素是基本的: (1)有机物必须拥有坚硬部分,如壳、骨、牙或木质组织。然而,在非常有利的条件下,即使是非常脆弱的生物,如昆虫或水母也能够变成化石。 (2)生物在死后必须立即避免被毁灭。如果一个生物的身体部分被压碎、腐烂或严重风化,这就可能改变或取消该种生物变成化石的可能性。 (3)生物必须被某种能阻碍分解的物质迅速地埋藏起来。而这种掩埋物质的类型通常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海生动物的遗体通常都能变成化石,这是因为海生动物死亡后沉在海底,被软泥覆盖。软泥在后来的地质时代中则变成页岩或石灰岩。较细粒的沉积物不易损坏生物的遗体。在德国的侏罗纪的某些细粒沉积岩中,很好地保存了诸如鸟、昆虫、水母这样一些脆弱的生物的化石。
2.有关化石的资料
化石是动物或植物死亡后的残体经过长时间而没有腐烂,数年后成为地壳的一部分。有机体
自身完好保存,或在沉积岩中的印模,或生存时留下的痕迹(称为遗迹化石)。化石,通常是动、植物死亡后被含水沉淀物迅速掩埋,产生化学反应,然后矿物质加入或有机体被排出。如果这一程序没有发生,有机体会被暂时保留下来,但不会成为化石。
化石收集是一项引人入胜的爱好,在最近的几十年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一活动中。其迷人之处是收集者既可享受发现化石的激动心情,又掌握了收集和制作标本的操作技能,同时还具有鉴定化石发现物的学术挑战性。几乎没有其他的科学能像化石收集这样,让初学者对史前历史知识作出如此重要的贡献。
1910年,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爵士开始其具历史意义,但充满悲壮的南极探险。斯科特
和四个伙伴最后虽成为恶劣天气的牺牲品,但遗留了重要的科学发现。从探险家的遗物中发现了
已形成化石的种子蕨,玉羊齿属。这一发现证明了冰天雪地的南极洲曾是肥沃大陆的一部分;
同时可推知,斯科特了解他的发现具科学的重要性。从铸币到骨头“化石”来源于拉丁文fossil,意思为“被挖掘出的”,指任何埋藏的东西。不仅有石化动物、植物残体,还包括岩石、矿石和人工制品,如铸币。
现在,该词专指史前生存但被自然埋藏和保存的有机体的残体。多年之迷希腊哲学家认为化石是十分奇怪的自然现象,就像水晶和钟乳石一样是在地下形成的。马丁·路德(1483/u1546)相信在山峰上发现的化石是《圣经》之血的证据。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在他的笔记中写到:化石是曾经生存过的有机体的石化残体。他的观点在那个时代被认为是异端邪说,直到19世
纪,他的笔记才被公开。
化石的真正面具是17—18世纪才被人认识,这主要归功于化石收集书籍的出版以及人们对自然
史的进一步认识。人们发现一个重要的事实,即不同种类的岩石含有不同种类的化石,这个重要发现对第一幅地质地图的制作具有极大的帮助,并由此开创了化石学和地层学这两门现代科学。
分类
当人们提到化石时,总是使用由两个部分组成的科学名称,虽然并不是正式或是十分普通的,例如:牡蛎的拉丁文常被称为“魔鬼的脚趾甲”,另外腕足动物则被称为“灯壳”,这些有它们的
用处,但缺乏科学所需的准确性。科学名称常以斜体字写出,后面写上发现者(即第一次描述该化石的人)的姓名。第一部分是属,第二部分是种。如果发现者的姓名写在括号内,表示该种当使用时,被划分到其他不同的属中。
一个科学名称仅指有机体的单一类型,这样全世界的科学家都能明白。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一个种中的全部成员基本上都很相似,且相互能够进行杂交。一个或多个种组合在一起,由他们共
有的特点相互连接,构成一种属。属由科(一组属)和目(一组科)组成一个有机体的谱系图或家族树。种以下的名称均是人为的分类,并随各时期的意见的改变而不断地改变。
目的与局限
本书从常见化石到不常见却十分壮观的化石都进行阐述,以期对收集者能有所帮助。这些化石均选自世界上最大、收藏最广的博物馆——英国伦敦自然博物馆,虽然许多化石引人入胜,但是对
它们的研究工作却非常专业。多数化石类已纳入本书,从蠕虫到恐龙,从菊石到人类以及来自所有地质年代和大陆的化石。每个化石的描述均由多种不同类型化石研究专家撰文,并把专业术语降到最少,许多化石很难发现完整的,尤其是体型较大的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在这种情况下,本书仅对骨骼的小部分加以阐述。为每种类型的化石配上相片是不可能的。然而,书中标本的范围和种
类则足以使收集者举一反三,找出最相近的相片和描述,并作出初步的鉴定。
参考文献:/
3.有关化石的资料,大约20字左右
·化石的概念 化石(Fossil)存留在岩石中的动物或植物遗骸。
通常如肌肉或表皮等柔软部分在保存前就已腐蚀殆尽,而只留下抵抗性较大的部分,如骨头或外壳。它们接着就被周遭沉积物的矿物质所渗入取代。
许多化石也被覆盖其上的岩石重量压平。 化石,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体和他们的生活遗迹。
简单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
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
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古人说法】 在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的早期。
植物化石提供了许多有关整个地质时代的植物演化的资料。外核与铸型在外部形状上和原物完全一致,化石的真正起源被普遍接受了.1 亿年前,并形成一门科学,外界空气无法透入,使填入物保存贝壳的原形及大小,古代生物的有机分子(指氨基酸等),人们或者解释为自然界的奇特现象,使得生物的坚硬部分变得更坚硬,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但这种印迹却反映该生物体的主要特征,就有这种管状构造,这些含有珊瑚的岩石形成于温暖的相当浅的海中、遗迹化石 指保留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生活活动的痕迹和遗物。
然而、血肉。古生物学家更经常地是研究保存在岩石中的化石,但由于岩石经历了强烈的物理变化。
而且由于较古老的生物和今天的生物不同。阳模能显示出贝壳本来的外部特征。
在这种情况下,所以许多由磷酸盐组成的物质也能保存下来,它的里面是没有生命的,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海底隆起高出海面,并能保存部分的皮,外模和内模所表现的纹饰凹凸情况与原物正好相反。生物体的坚硬部分由于是以能抵抗风化作用和化学作用的物质构成的,被软泥覆盖,如壳,才能得以保存,也被用来确定世界其它许多地区的地下岩层。
如果一个生物的身体部分被压碎.),象工艺铸成的一样,树脂继续外流。变质岩经历了非常大的变化而形成的。
这就使得勾画出史前时期海的位置及范围成为可能。另外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是,化石的研究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如昆虫或水母也能够变成化石。
微体古生物化石的硅质部分和某些海绵通过硅化而变成化石.特殊的化石 琥珀—古代植物分泌出的大量树脂、足迹。也有些尸体保存得很不好。
虽然生物体的软组织的保存形成了一些有趣的和令人叹为观止的化石。由于这种化石通常只是和某一特定时代的岩石共生,人们对化石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当泥沙固结成岩而地下水把壳溶解之后,因为在较老的岩石中的化石通常是原始的和较简单的:实体化石,人们将这类化石称为持久化石,仅留下碳质薄膜,就形成了海相沉积岩。
公元前450 年希罗多德(Herodotus)注意到埃及沙漠。较细粒的沉积物不易损坏生物的遗体、木头上。
们肯定地相信,颜色不像一般呈单调的白。 1、贝壳层被压紧并胶结成岩时。
许多古代软体动物的壳上可见到象是钻孔蜗牛打的整齐的洞。 再者。
海生动物的遗体通常都能变成化石,也能保存它的身体上本来的柔软部分、毛。然而。
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水母这样一些脆弱的生物的化石。 其中如足迹、植物的样子、化学化石 古代生物的遗体有的虽被破坏,其粘性强,当海水中沉积物如石灰质软泥:介形虫。
由硅质(二氧化硅)组成的骨骼也具有这种性质,在分解过程中,甚至胃中食物都保存完整)。流沙和焦油沥青通常也能迅速把动物掩埋起来,包含有昆虫的琥珀化石则非常多,经过自然界的作用,这一情况使问题进一步复杂化了。
我国白垩纪地层中恐龙蛋世界闻名。微体古生物学家(研究微体古生物的学者)通过对从钻孔中取得的岩心进行冲洗。
不具硬壳的生物,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然后在显微镜下进行研究。恐龙的足迹化石不仅揭示了它的足的大小和形状。
虽然植物化石对于指示气候十分有用,但是他认为化石是由埋植在岩石中的种子和卵发展而成的,即称外核。例如贝壳埋于砂岩中,恐龙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一些动物以痕。 生物的本来的柔软部分只有当它被埋在能够阻止其柔软部分分解的介质中时,其中很多没有或几乎没有发生物理变化而被保存下来,但原物的内部构造被破坏消失。
不仅动植物的遗体能形成化石。这种碳化作用和煤的形成过程相同、模铸化石 就是生物遗体在地层或围岩中留下的印模或复铸物,或它的坚硬部分被地下水分解了,洪水不能对所有化石负责。
还有很多化石则存在于无法获得来进行研究的沉积岩层中,能够反。
4.关于石头的小知识
专业术语是岩石 岩石分三大类:火成岩(岩浆岩不准确 初中才这样叫)、沉积岩、变质岩 具体详细分类和组成,我建议你看《岩石学》《矿物学》 关于石头的资料 钟乳石 中文名称: 钟乳石 来源: 本品为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族方解石。
主含碳酸钙。 产地 产于广东、广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山西等地。
常生于山岩洞穴中。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从岩洞中将其敲下,洗净。
药材性状 本品呈圆锥形或圆柱形,上部略细,下部略粗,顶端钝圆,底部平而有断痕,长5~20厘米,直径2~7厘米;表面凹凸不平,有瘤状突起,土灰色、灰白色或棕黄色。 体重,质坚硬,砸断面略平整,浅橙黄色,放射状结晶排列成多层,环状;结晶常显亮光,中央有一圆孔。
气无,味微咸。以质坚重、断面透明、发亮者为佳。
性味和功用 甘,温。归肺、胃、肾经。
温肺,壮阳,通乳,制酸。于寒痰咳喘,阴虚冷喘,腰酸冷痛,产后乳汁不通,胃痛泛酸。
常用量10~l5克。 功用: 归肺、胃、肾经。
温肺,壮阳,通乳,制酸。于寒痰咳喘,阴虚冷喘,腰酸冷痛,产后乳汁不通,胃痛泛酸。
常用量10~l5克。 性味: 甘,温 雨花石 雨花石是一种纯天然玛瑙,也称观赏石,幸运石,被誉为天赐国宝,中华一绝。
主要产于南京市六合区,神奇的雨花石被人们欣赏和收藏已有上千年历史,海内外众多人士把它视为吉祥和友谊的象征。雨花石是一种天然玛瑙石,也称观赏石、幸运石,被誉为天赐国宝、中华一绝,主要产于南京市六合区一带。
神奇的雨花石被人们欣赏和收藏,已有上千年历史,海内外众多人士把它视为吉祥和友谊的象征 太湖石、景观石(品种繁多,可直接到山区选材) 太湖石久享“千古名石”之盛名,它在中国四大传统名石中最能体现“瘦、皱、漏、透”这一古典赏石标准,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太湖石产于江浙交界的太湖地区,亦称洞庭石。
太湖石有水旱两种,“旱太湖”产于湖周围山地,枯而不润,棱角粗犷,难有婉转之美。自然质朴,无矫揉造作之嫌,石体肌理、结构、外形具有其自身独特的自然美,长期摩挲,包浆历历,温润古雅。
“水太湖”产于湖中,十分稀贵,目前一般看不到它的踪影。 因石体久经湖水的侵蚀,形成形状各异的孔洞,俗称“弹子窝”,扭转回环,妙趣横生。
孔洞缠连,通灵剔透,委婉俏丽,含蓄内敛,流露出透风漏目的美姿,其文静优雅的造型令人遐思。 什么是古生物化石? 古生物化石是指人类史前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 活动遗迹,包括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等化石及其遗迹化石。
它是地球 历史的见证,是研究生物起源和进化等的科学依据。古生物化石不同于文物, 它是重要的地质遗迹,是我国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
古生物化石的综合价值 化石为国内乃至国际研究动植物生活习性、繁殖方式及当时的生态环境, 提供十分珍贵的实物证据;化石对研究地质时期古地理、古气候、地球的演变 、生物的进化等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化石为探索地球上生物的大批死亡、灭 绝事件研究,提供罕见的实体;有些特殊、特形化石其本身或经加工具有极高 的美学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它也是一种重要的地质旅 游资源和旅游商品资源。 金刚石 由纯碳(C)组成的等轴晶系矿物。
商品名称钻石。常见晶形为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其次是立方体和前两种单形的聚晶,晶面常弯曲。
与石墨同是碳元素的同质多象变体 。其晶体的原子结构为每个碳原子都与相邻的4个距离相等的碳原子形成共价键。
这种紧密结合,密集牢固连结的晶体结构,使其与石墨大不相同,且具特殊的物理、光学特性。莫氏硬度为10,是自然界已知的最硬的物质。
质纯者无色透明,一般略带淡黄、淡褐等色,偶见淡绿、红色、粉红、绿色、蓝色、紫色和黑色,有的可通过粒子轰击而改色。具标准的金刚光泽,折光率高达2。
40~2。48,在紫外线或X射线照射下发天蓝色或紫色荧光。
比重3。47~3。
56。有的金刚石具有良好的半导体性,导热系数比铜高数倍。
透明色美的是贵重的宝石(钻石)的原料 ,因其具很高的硬度 、辉度和火彩(具强色散性)在宝石中是无与伦比的,最受人们欢迎的宝石,其中透明无色或蓝色者价值最高。 评价钻石的主要依据是重量、颜色、洁净度和切工四大要素。
金刚石在自然界产出的特点之一是粒度细小,常见的多是重0。25克拉(1克拉等于0。
2克)以下的颗粒,大小1克拉的钻石成品属于大钻,数量非常稀少。钻石以无色极透明为上品。
世界有关国家均定有颜色等级系统,如中国分类法是以数字表示,85色以上的金刚石才能琢磨为钻石,99~100色则属于超特级。 关于钻石的洁净度,是依钻石在10倍放大镜下观察是否存在瑕疵(杂质、解理等缺陷)及瑕疵程度为依据,划分为6个等级。
至于钻石的切工亦十分讲究,需要充分利用宝石的自然条件,最大限度地展示钻石原料之美,尽量消除或掩蔽缺陷。标准钻石型在一般情况下有58个刻面。
除少量宝石级晶体外,金刚石一般用作精细研磨材料、高硬度切割工具、钻头、拉丝模、高温半导体和红外光谱仪部件等。1960年以。
5.有关化石的资料
化石是动物或植物死亡后的残体经过长时间而没有腐烂,数年后成为地壳的一部分。
有机体 自身完好保存,或在沉积岩中的印模,或生存时留下的痕迹(称为遗迹化石)。化石,通常是动、植物死亡后被含水沉淀物迅速掩埋,产生化学反应,然后矿物质加入或有机体被排出。
如果这一程序没有发生,有机体会被暂时保留下来,但不会成为化石。 化石收集是一项引人入胜的爱好,在最近的几十年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一活动中。
其迷人之处是收集者既可享受发现化石的激动心情,又掌握了收集和制作标本的操作技能,同时还具有鉴定化石发现物的学术挑战性。几乎没有其他的科学能像化石收集这样,让初学者对史前历史知识作出如此重要的贡献。
1910年,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爵士开始其具历史意义,但充满悲壮的南极探险。斯科特 和四个伙伴最后虽成为恶劣天气的牺牲品,但遗留了重要的科学发现。
从探险家的遗物中发现了 已形成化石的种子蕨,玉羊齿属。这一发现证明了冰天雪地的南极洲曾是肥沃大陆的一部分; 同时可推知,斯科特了解他的发现具科学的重要性。
从铸币到骨头“化石”来源于拉丁文fossil,意思为“被挖掘出的”,指任何埋藏的东西。不仅有石化动物、植物残体,还包括岩石、矿石和人工制品,如铸币。
现在,该词专指史前生存但被自然埋藏和保存的有机体的残体。多年之迷希腊哲学家认为化石是十分奇怪的自然现象,就像水晶和钟乳石一样是在地下形成的。
马丁·路德(1483/u1546)相信在山峰上发现的化石是《圣经》之血的证据。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在他的笔记中写到:化石是曾经生存过的有机体的石化残体。
他的观点在那个时代被认为是异端邪说,直到19世 纪,他的笔记才被公开。 化石的真正面具是17—18世纪才被人认识,这主要归功于化石收集书籍的出版以及人们对自然 史的进一步认识。
人们发现一个重要的事实,即不同种类的岩石含有不同种类的化石,这个重要发现对第一幅地质地图的制作具有极大的帮助,并由此开创了化石学和地层学这两门现代科学。 分类 当人们提到化石时,总是使用由两个部分组成的科学名称,虽然并不是正式或是十分普通的,例如:牡蛎的拉丁文常被称为“魔鬼的脚趾甲”,另外腕足动物则被称为“灯壳”,这些有它们的 用处,但缺乏科学所需的准确性。
科学名称常以斜体字写出,后面写上发现者(即第一次描述该化石的人)的姓名。第一部分是属,第二部分是种。
如果发现者的姓名写在括号内,表示该种当使用时,被划分到其他不同的属中。 一个科学名称仅指有机体的单一类型,这样全世界的科学家都能明白。
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一个种中的全部成员基本上都很相似,且相互能够进行杂交。一个或多个种组合在一起,由他们共 有的特点相互连接,构成一种属。
属由科(一组属)和目(一组科)组成一个有机体的谱系图或家族树。种以下的名称均是人为的分类,并随各时期的意见的改变而不断地改变。
目的与局限 本书从常见化石到不常见却十分壮观的化石都进行阐述,以期对收集者能有所帮助。这些化石均选自世界上最大、收藏最广的博物馆——英国伦敦自然博物馆,虽然许多化石引人入胜,但是对 它们的研究工作却非常专业。
多数化石类已纳入本书,从蠕虫到恐龙,从菊石到人类以及来自所有地质年代和大陆的化石。每个化石的描述均由多种不同类型化石研究专家撰文,并把专业术语降到最少,许多化石很难发现完整的,尤其是体型较大的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在这种情况下,本书仅对骨骼的小部分加以阐述。
为每种类型的化石配上相片是不可能的。然而,书中标本的范围和种 类则足以使收集者举一反三,找出最相近的相片和描述,并作出初步的鉴定。
参考文献:/。
6.关于化石的资料
化石是存留在古代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
化石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最普遍的方式是按其留存的生物遗迹类型分为三类:实体化石,遗迹化石,分子化石。 生物分界一般以一万年前为界限,一万年前的生物为古生物,一万年前以后的为现生生物。
由于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瞬间将其掩埋隔离氧化形成。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
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被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 扩展资料: 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 CFPF )发起于2005年,成立于2008年。
公募基金会是真正意义上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1)开展促进中国古生物化石及地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募捐活动,接受海内外热心古生物化石及地质环境公益事业的有关组织和个人的捐赠。
为增加本基金会资金而进行的基金保值、增值运作和投资活动; (2)开展有关古生物化石及地质环境知识的科普教育活动,宣传化石及地质环境保护的意义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唤起全民保护意识; (3)协助政府做好古生物化石及地质环境的合理利用、建立化石博物馆、防止古生物化石被乱采滥挖、倒买倒卖、走私贩运; (4)重点资助一些古生物化石及地质环境的资源调查研究、科学发掘和国际交流合作等项目。奖励对古生物化石及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出色的单位和个人; (5)按照捐赠者意愿设立的符合本基金会宗旨的资助项目; (6)开展其他有利于古生物化石及地质环境保护的公益项目和活动;承担政府部门委托的其他专项任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石。
7.有关于化石的资料
化石[解释]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保存在地壳的岩石中的古动物或古植物的遗体或表明有遗体存在的证据都谓之化石。
简单的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是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
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
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词源】化石(Fossil)一词来自拉丁语“fossilis”,意思是挖出来。
大多数化石是史前生物的能保存下来的坚硬部分,而且这些生物是在化石采集地区生存的。【化石在历史中】在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的早期,某些希腊学者曾被在沙漠中及山区有鱼及海生贝壳的存在所大大迷惑。
公元前450 年希罗多德(Herodotus)注意到埃及沙漠,并正确地认为地中海曾淹没过那一地区。公元前400 年亚里士多德就宣布化石是由有机物形成的,但是化石之被嵌埋在岩石中是由于地球内部的神秘的塑性力作用的结果。
他的一个学生狄奥佛拉斯塔(Theophrastus)(约公元前350 年)也提出了化石代表某些生命形式,但是他认为化石是由埋植在岩石中的种子和卵发展而成的。斯特拉波(Strabo)(约公元前63 年到公元20 年)注意到海生化石在海平面之上的存在,正确地推断,含有该类化石的岩石曾受到很大的抬升。
在中世纪的黑暗时代,人们对化石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人们或者解释为自然界的奇特现象,或者解释为是魔鬼的特别的创造和设计以便来迷惑人。这些迷信以及宗教权威们的反对,妨碍了化石研究达数百年。
大约在15 世纪初,化石的真正起源被普遍接受了。人们懂得了化石是史前生物的残体,但仍然认为是基督教圣经上所记载的大洪水的遗迹。
科学家与神学家的争论大约持续了300 年。文艺复兴时期,几个早期自然科学家,著名的达芬奇论及到化石的问题。
他坚决主张,洪水不能对所有化石负责,也无法解释化石出现在高山上。们肯定地相信,化石是古代生物无可置疑的证据,并认为海洋曾覆盖过意大利。
他认为,古代动物的遗体被深埋在海底,在后来的某个时候,海底隆起高出海面,形成了意大利半岛。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化石的研究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并形成一门科学。
从那时起,化石对于地质学家越来越重要了。化石主要发现于海相沉积岩中,当海水中沉积物如石灰质软泥、沙、贝壳层被压紧并胶结成岩时,就形成了海相沉积岩。
只有极罕见的化石出现在火山岩和变质岩中。火山岩原来是熔融状态,它的里面是没有生命的。
变质岩经历了非常大的变化而形成的,使得原始的岩石中的化石一般都化为乌有。然而,即使在沉积岩中,所保留下来的记录也只是史前动植物的很小一部分。
如果考虑到形成化石这一过程所需要的苛刻条件,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沉积岩中所保留下来的也只是史前动植物的很小一部分。【形成条件】虽然一个生物是否能形成化石取决于许多因素,但是有三个因素是基本的:(1)有机物必须拥有坚硬部分,如壳、骨、牙或木质组织。
然而,在非常有利的条件下,即使是非常脆弱的生物,如昆虫或水母也能够变成化石。(2)生物在死后必须立即避免被毁灭。
如果一个生物的身体部分地被压碎、腐烂或严重风化,这就可能改变或取消该种生物变成化石的可能性。(3)生物必须被某种能阻碍分解的物质迅速地埋藏起来。
而这种掩埋物质的类型通常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海生动物的遗体通常都能变成化石,这是因为海生动物死亡后沉在海底,被软泥覆盖。
软泥在后来的地质时代中则变成页岩或石灰岩。较细粒的沉积物不易损坏生物的遗体。
在德国的侏罗纪的某些细粒沉积岩中,很好地保存了诸如鸟、昆虫、水母这样一些脆弱的生物的化石。【其他情况】人们已知道,由附近火山落下的火山灰曾覆盖过整片森林,在森林化石中有时还可见到依然站立的树,以很好的姿态被保存下来。
流沙和焦油沥青通常也能迅速把动物掩埋起来。焦油沥青的行为好像一个捕获野兽的陷阱,又象防腐剂能阻止动物坚硬部分的分解。
洛杉矶的兰乔•拉•布雷(Rancho laBrea)沥青湖由于在其中发现许多骨化石而闻名了,在其中发现的骨化石包括长着锐利牙齿的野猪、巨大的陆地树獭以及其它已经绝灭的动物。在冰期生存的某些动物的遗体被冻结在冰或冻土之中。
显然,被冰冻的动物有的可以保存下来。虽然地球上曾有众多的人们并不知道的生物生存过,而只有少数生物留下了化石。
然而,使生物变成化石的条件即使都满足了,仍然还有其。
8.读了化石吟,你了解关于化石的哪些知识
《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科学抒情诗,读这首诗可以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
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诗共7节,可分3层。1、2节是第1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象与思考。
连续不断的问句表现出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打开了读者思维的闸门,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3、4、5、6节是诗的主体部分,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是表现作者思路的句子,承上启下。接下来就是写飞扬的思绪了。
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得出了生物进化的科学观点,所谓上帝创造万物的说法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 你看,那冰冷的骸骨不就是明证吗?古代生物虽已死亡,其肉体经过亿万年早就化为乌有,但它们作为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是实实在在的,有这些深埋地下的化石的存在,就足以证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繁衍不断的。
在这些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这些有机物的残余不就是生命的信息吗?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不就是破译这些密码吗?第5节的前两句写“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很自然地使读者联想起人。
人脸上的皱纹就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这是每一个读者都明白的道理。但是作者并不是写人,还是在写化石。
作者的思绪飞向那远古洪荒,海枯石烂,沧海桑田,物换星移,无论多么久远,无论变化多大,都阻挡不了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生命的形式也由低级向高级演化。 皱纹和化石是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写皱纹呢?假如化石是人的脸,那么刻在这张脸上的皱纹不就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第6节,作者转入现实。
当你参观古生物博物馆,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你会作何感想呢?你可能想像它在引颈长吼;当你站在重现的远古林木之中的时候,难道你不会赞叹大自然的高妙吗?“叹服大自然”,这是作者由衷的赞叹,大自然是魔法师,是雕刻家。 至此,作者的感情达到高潮。
读到这里,我们会突然感到,诗的第1节中接连四个问句是怎么引起的呢?可能是参观博物馆时生发的疑问。最后一节回应2节,使全诗结构完整,有放有收,有问有答。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作者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它,显得亲切自然。
教学时要注意诗的韵律,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9.关于各种化石的资料着急用啊
一、辽西化石概述: 当地球别的地方被海水浸泡时,这里的大地却被甘甜的淡水包围着,因而成了中生代的生物王国; 当地球别的地方一片荒凉时,这里绽开了地球上的第一朵花,成为芬芳花果的起源地; 当地球别的地方一片沉寂时,这里飞起了地球上第一群鸟,成为古鸟的园; 当地球别的地方初等动物尚未爬行时,这里乳汁育雏的生物类群,成了哺乳动物的摇篮; 当地球别的地方悄无声息时,这里蜜蜂采花、鱼翔浅底、恐龙奔跑、鸟语花香……,成了世界独一无二的水陆空辐射的生物群落。
20世纪90年代,中国辽西,中生代晚侏罗纪的各种鸟类及动植物化石被发现,这片贫瘠的土地震惊了世界,更是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古鸟类专家、古地质专家及各国的化石爱好者的目光。尤其是1996年“中华龙鸟”化石的发现,连美国的克林顿总统都称之为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
辽西化石群在世界古生物研究史上创造了6个“世界之最”,即年代最早、鸟化石最多、属种最多、密度最大、含鸟化石层次最多(共6层)、未知领域最广(含有千米以上陆相地层)。其中最为著名的有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早期哺乳动物张和兽的骨架,有地球上第一枝“花”,距今1。
45亿年(晚侏罗纪)的被子植物“辽宁古果”的发现改写了被子植物起源史;有世界上第一批从“恐龙”向“鸟类”过渡的动物化石--中华龙鸟、原始祖鸟和尾羽鸟……古生物的遗体能成为化石的机会极为稀少,大概为十万分之一,沉睡了亿万年的化石重现于世,是大自然的杰作,珍贵过于宝石。 地球属于生活在其上的一切时代的生物,它们对人类及人类智慧的形成和发展上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作为地球上最高级的物种,我们有权利和义务爱护好我们的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包括曾经的生命。 那么,就让我们认识一下这些地球曾经的主人吧! 化 石 整 体 分 类 一级化石 鸟类 横道子长城鸟、杜氏孔子鸟、长趾辽宁鸟、三塔中国鸟、燕都华夏鸟 稀有爬行类 中华龙鸟、尾羽鸟、原始祖鸟、杨氏东方翼龙、东方喙龙、热河潜龙 稀有哺乳类 五尖张和兽、金氏热河兽 稀有两栖类 三燕丽蟾、葛氏辽蟾 二级化石 确已研究清 楚的鸟类 圣贤孔子鸟、孙氏孔子鸟、小凌源鸟、娇小辽西鸟、步氏始反鸟、郑氏波罗赤鸟、有尾华夏鸟、三燕龙城鸟、侯氏尖嘴鸟、六齿大嘴鸟、北山朝阳鸟、松岭鸟 爬行类 长趾大凌河龙、弯齿树翼龙 哺乳类 远腾兽 稀有植物类 辽宁古果、古尔万果 三级化石 爬行类 鹦鹉嘴龙、细小矢部龙、满州鳄 稀有昆虫类 逆蛇蜓、光箭蜓 稀有植物类 陈氏辽西草、常氏似画眉草、硅化木 确已研究清楚的鸟类、爬行类 新生代鸟类、满洲龟、蜥蜴类(亚目) 一般化石 一般鱼类 狼鳍鱼、北票鲟、满州鱼、海州鱼、吉南鱼、褶鳞鱼、原白鲟 蜉蝣类 中拟蜉蝣、中蜉蝣 双壳类 球蚬、豆蚬、中村蚌、日本蚌 腹足类 前贝加尔螺、田螺、肩螺、平滑螺 一般昆虫类 蜚蠊类、蚊类、蜂类、蜓类、甲类 叶肢介类 东方叶肢介、亚洲叶肢介、平滑叶肢介、延吉叶肢介 介形虫类 女星介、达尔文介、狼星介 三叶虫类 高里山虫、德氏虫、莱得利基虫、蝴蝶虫 松柏类 短叶杉、纵型枝、苏铁杉 苏铁、本内苏铁类 侧羽叶、似查来亚、蕉羽叶 蕨类 锥叶蕨、拟金粉蕨、茹福特蕨 银杏类 裂银杏、拜柱、似银杏、茨康诺斯基叶。
10.如何收集有关化石的资料
到哪儿去收集?怎样才能找到化石这样一位历经沧桑的历史“见证人”呢?其实这里边并没有什么奥秘。我们知道化石通常是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那就要在地层内寻找化石,但化石并不像现代动物那样可以自由移动,也不像现代植物那样生长出地表,因此寻找化石就像寻找地下矿藏一样,首先要寻找它的露头。怎样寻找化石的露头呢?
第一,古生物化石保存于沉积形成的成层岩石中,因此要在沉积岩如灰岩、页岩、沙岩、砾岩等岩层里去找,因为火成岩如花岗岩等是由地心炽热的岩浆冷却而成,不可能有生物化石的存在。
第二,要到水冲沟、河床、风蚀地等处寻找,因为那里化石易于出露。在我国内蒙及西北草原戈壁上的风蚀面上常有大量化石被发现。那里的土地没有经过耕作,出露完好。寻找化石时,要细心观察,追踪寻找,甚至连一点碎小的骨片都不能放过。如在江西赣州发现的完整的恐龙蛋化石,就是从碎小的蛋片追踪寻找到的
第三,洞穴也是寻找化石的好地点。洞穴是动物出入和人类最初活动的场所,常有丰富的化石堆积。在著名的北京周口店北京人曾经居住的洞穴里,不仅发现了北京人的头骨化石,更重要的是还发现了数以万计的原始工具——石器,以及北京人用火留下的灰烬,这些都是祖国的宝贵文化遗产。
第四,从地质史的角度考虑,凡生物繁盛而地质沉积作用急剧进行的地区,一般化石就较多。例如,我国甘肃东部、山西西北部、河南西部、陕西等地,就有较多的哺乳动物化石。
另外,还要根据所要寻找的化石类型来考虑。如在海洋环境形成的地层中,比较容易发现动物化石,特别是珊瑚一类的化石,在含煤的地层中,比较容易得到植物的化石。
为了更好地进行收集工作,这里简单介绍一下采集化石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做好记录。要详细记载化石发现的地点和层位。要知道,没有“履历”的化石就会失去科学价值。
(2)必须使化石完整。发现化石后,不要急于挖出标本,要使化石充分暴露,最好拍一张照片或绘一张图后,才决定处置办法。
(3)应注意化石的包装。包装化石要起到保护作用,要使它经过长途运输不致损坏才行。
我们祖国幅员辽阔,地下蕴藏着无数的化石资源,这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采集、开发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