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幼儿一日常规包括有哪些
幼儿园幼儿一日常规活动包括:
一、晨间及离园活动对幼儿的要求:
1)衣着整洁,愉快来园,接受晨检,带手绢(餐巾纸)。
2)有礼貌地向老师、小朋友问好,向家长说再见。
二、生活活动。对幼儿的要求:
1)认真洗手,方法正确,能排队轮流不拥挤,不玩水,节约用水
2)安静进餐,坐姿良好
三、户外活动及自由活动。对幼儿的要求:
1)便后洗手,教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
2)需要时能随时入厕。
四、教育活动。对幼儿的要求:
1)听从教师要求积极参加活动
2)坐姿自然端正,会搬椅子,学会正确的姿势最安全和省力的搬椅子,知道危险的搬椅子方式,如扛在头顶放下椅子时会砸着其他小朋友,钩住椅背后面更容易碰撞其他幼儿的腿步。
五、游戏及区域活动。对幼儿的要求:
1)情绪愉快,能积极参加集体游戏,又能自选游戏活动。
2)遵守游戏规则。
扩展资料:
幼儿园一日常规培养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1、遵守各种活动和休息的时间及顺序的规定。
2、遵守一日生活各环节具体制度的规定。
3、遵守幼儿的一般行为规范的规定。
常规培养中发挥着三种作用:
1、常规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
2、帮助幼儿学习在集体中生活。
3、维持班级活动的秩序。
幼儿园,原称勘儿园,是几百年前从普鲁士引进的体制。旧称蒙养园、幼稚园,为一种学前教育机构,用于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通常接纳三至六周岁的幼儿。
参考资料:幼儿园 百度百科
2.幼儿园日常生活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1、教育幼儿不要随身携带玩具及锐利的器具来园,更不应把它放在口、鼻、耳中,以防伤害。
2、教育幼儿不能拿玩具和同伴打闹,更不能抓、咬、打同伴。
3、上下楼梯靠右边走,不从楼梯扶手往下滑,不做爬窗、扒窗、跳楼梯、玩门、从高处往下跳等危险的动作。
4、到公共场所参加游览,外出散步或户外活动时,教育幼儿要远离变压器、建筑工地等危险的地方,听老师(或者大人)的话,不得随便离开集体,有事应告诉老师。
5、教育幼儿在运动或游戏时应听老师的安排,遵守纪律,有序活动,避免互相追打、乱跑碰撞。
6、向幼儿讲解和宣传安全常识,让幼儿懂得玩火、玩电、玩水的危害,以防止意外事故。
7、引导幼儿了解消防栓、灭火器的用途,知道幼儿园的安全通道出口;教育孩子养成到公共场所注意观察消防标志和疏散方向的习惯;知道各种报警电话,懂得如何报警。
8、教育幼儿知道自己的姓名、园名、家长姓名、单位、家庭住址、电话,会表达清楚,紧急情况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9、教育幼儿不随意轻信生人的话,未经允许不跟陌生人走,更不要让陌生人碰自己的身体,告诉孩子,只有家长、医生、护士才能触摸他(她)的身体,如果陌生人要这么做,一定要尽快逃开。
10、教育幼儿在家不自己动手反锁门,不玩煤气、炉火、火机、开水壶、饮水机、药品等危险物品。
11、教育幼儿没成人带领下不能自己过马路,过马路时,应遵守交通规则,走人行道,不在马路上停留和玩耍,上街走路靠右边走。
12、教育孩子单独在家时,不随意开门,听到敲门声不要开门,可说:“我父母不在家,请你以后再来”,以防窃贼趁大人不在时闯入盗窃。
13、到野外旅行或散步时不得随便采摘花果、抓捕昆虫,更不应该放入口内,以防意外。
3.幼儿园小班常规有哪些
1、早上入园:教导幼儿主动与晨检老师问好,配合老师做晨检工作,记得拿晨检卡,来到教室门口,主动问老师好,并自己插放晨检卡。
2、进入教室后,幼儿将自己的衣帽,书包放在衣帽处的相应位置。然后再搬椅子,小便,洗手,喝水,吃饭。
3、搬椅子要求幼儿用右手抓住椅子后背,将椅子插到桌子底下。4、洗手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要摘下毛巾来擦手。
5、幼儿入园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座位、床位及用品的位置。而幼儿刚入园,对一切都很陌生,要想让他们尽快的记住自己坐在哪里,睡在哪里,毛巾是哪一块,茶杯是哪一只,就得为他们设计标记。
这样幼儿就能正确地找到自己的床位、毛巾等,老师也能更快地记住幼儿的名字。办事的效率提高了,幼儿的情绪都稳定多了。
6、运用讲故事、看录象等方法,让幼儿了解有关卫生常识,从而主动的遵守良好的卫生习惯。7、在不同的玩具柜上贴上相应的标记,以便幼儿在摆放玩具时,尽快找到相应的摆放处8、利用活动区域为幼儿开设穿衣服、系鞋带、扣纽扣等活动,让幼儿在玩中练习,巩固技能。
9、吃饭时要告诉幼儿正确的坐姿,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喝水要求幼儿站在喝水线上。要求不洒水,可以用儿歌来引导幼儿。
4.幼儿园行为规范有哪些
生活习惯
1.文明进餐,细嚼慢咽,不挑食,会正确使用餐具,保持桌面、地面、碗和衣服整洁,餐后擦嘴,用温水漱口,会收拾餐具。
2.学会正确的喝水方法,能根据自己需要喝水。
3.养成饭前便后、手脏时自觉洗手的习惯,正确地洗手、洗脸,不玩水,保持盥洗室地面清洁。
4.养成每日按时大、小便的习惯。大小便时能自理,不随地大小便。
5.能安静地进寝室,有正确的睡眠姿势;、迅速、有序地穿脱衣裤和鞋袜,整理好后放在固定的地方;学会整理床辅。
6.爱清洁,讲卫生,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嚏时会捂住嘴巴。
学习习惯
1.理解并遵守学习游戏常规,与同伴友好地一起活动,不打扰和影响他人。
2.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好提问,勤动手,有自信心。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乐于参加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5.乐探究,尝试各种材料进行操作学习,养成轻拿轻放的好习惯。
6.注意坐姿、握笔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文明礼仪
1.热爱祖国,尊敬国旗,升旗时要立正,行注目礼。
2.爱父母,爱老师,尊敬长辈,关心他人,愿意帮助别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3.喜欢幼儿园,爱小朋友,遵守集体规则,与同伴友好相处,乐于帮助有困难的同伴。
4.礼貌待人,能问候别人,会使用礼貌用语,能注意倾听别人讲话,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
5.会听从劝告,不随意发脾气,乐意帮助弱小和有困难的同伴,懂得礼让,不争抢、吵闹。
6.懂秩序,守规距,起坐轻便,离座时,桌椅、物品要归位,轻开门窗。
7.诚实、勇敢、不说谎,未经允许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
8.能友好地与同伴一起活动,不打扰和影响他人。
安全意识
1.认识各种安全标志,主动遵守交通规则。
2.学会保护自己,不玩火,不玩电,不玩危险游戏,不跟陌生人走。
3.懂得自然灾害中逃生的基本方法。
4.有急事时会自己家的和、、等紧急。
5.了解饮食起居方面的安全常识,防止异物入体及预防中毒等意外事故。
5.幼儿安全教育常识有哪些
幼儿的安全是最需要关注的,那么幼儿园安全教育常识有哪些呢?请看以下介绍:一、幼儿园工作人员应经常学习法律知识、卫生常识,提高认识,加强责任心,杜绝不安全事故发生。
二、幼儿园所有的设备和组织儿童一切活动都要从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出发,对全园环境、设备、场地、大型玩具、房舍以及水电暖设备要及时检查维修,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早采取预防措施。三、防止摔伤事故。
组织集体活动要有领导,有计划〈尤其户外活动〉保证全体儿童不离开自己的视线,(不让个别儿童离开集体,替大人做事,不把个别儿童单独留在室内,以防意外)组织活动前要进行安全检查,如(体育活动要检查场地,外出散步、参观要观察周围环境,组织室内活动要注意家具的放置等)禁止在室内组织跑、跳等较为激烈的体育活动,教育儿童不在活动室内乱跑和大声喧哗。四、防止异物入口,在儿童入园或日常活动中,午睡前要检查身上有无危险品(如:火柴、小刀、别针、扣子、小珠和玻璃片等)。
儿童药物要按时服。服药前要仔细查对姓名、剂量、用法,并亲自督促服下。
服药情况要有记录,内服药与外用药严格分放,有毒药品要指定专人发放、使用。五、防止烫伤。
严禁让幼儿到不安全的地方,并严禁儿童拿开水壶、烫饭等,热水瓶要放在适当位置,夏天,厨房要提前把饭菜做好,儿童不吃烫饭。有组织地给儿童喝温度适宜的开水。
六、防止儿童丢失,交接班组织儿童活动,均要随时清点人数,儿童来园、离园时,要与家长交代情况。七、防止食物中毒,严格遵守采买、验收制度,不吃不洁和腐烂的食品,外出时,严禁儿童摘吃野果。
八、防止触电,室内、外电流开关要设量在幼儿接触不到的地方,禁止儿童自行开关电灯、电视机、收录机、消毒柜等电器。九、晚班人员在下班前须仔细检查门、窗、水、电是否关好,以防意外。
6.小班常规教育内容有哪些
一、让幼儿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环境
开学前,我们精心设计幼儿的活动室,让环境说话,调动幼儿的兴趣。新入园的幼儿,眼前花花绿绿的世界,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忘记与家人分开的焦虑心情。
同时,我们带幼儿全面认识、玩幼儿园的各种游戏,去观察各个活动区域,使幼儿乐意再次来幼儿园,为以后的常规教育打下基础。
二、制定规则,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
幼儿分辨是非能力较差,所以我们必须制定出明确的规范,在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提出、建立细致的规则,对幼儿进行耐心而具体的指导。如,午睡时要轻声慢步走进卧室;喝水时要按顺序排队等。
三、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建立信号机制
在进行常规培养的时候,我采用幼儿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
①小铃信号。小铃可以产生丰富的节奏变化,可快可慢,可轻可重, 在变化中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又可达到辅助培养孩子常规的目的,让幼儿愉快地接受。
②音乐信号。孩子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得到熏陶,既可让孩子熟悉大量的歌曲和乐曲,又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收特定的信号,形成良好的习惯。
③肢体信号。用自身的肢体做出不同的动作,用肢体动作提示幼儿或用眼睛和孩子对话等来提示孩子要干什么。
四、用故事来培养孩子的常规意识
利用故事来纠正、培养孩子的常规意识。比如班上有一部分孩子吃饭常掉饭粒,掉得桌上、地上到处都是。反复强调效果不明显,我就根据这一现象讲了《漏嘴巴》的故事,通过故事中小宝吃饭漏嘴掉饭粒被公鸡耻笑的情节,告诉小朋友吃饭不能掉饭粒。孩子们不但认真听故事,而且对故事内容印象非常深刻。
五、运用表扬激励,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
幼儿虽然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一个五角星、一句表扬的话语,甚至是一个眼神、一个拥抱或举起你的大拇指等都会让孩子高兴。
例如,在上课时,我说:“我听到XX小朋友发出的声音很好听,老师很喜欢。”小朋友马上就会发出响亮好听的声音。通过表扬鼓励,孩子们的一日常规就慢慢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扩展资料:
幼儿常规教育是幼儿德育内容之一。对幼儿进行正确执行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具体制度和行为准则的教育。通过入园、晨检、早操、上课、游戏、劳动、娱乐、散步、盥洗、进餐、午睡、喝水、入厕、穿脱衣服鞋帽和离园等各项活动, 使幼儿学会按时作息,有规律地生活,愉快、稳定、有秩序地参加活动。
形成一系列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卫生习惯,掌握最基本的活动技能,保证幼儿身心健康、行为文明,并能较好地适应集体生活和符合各项活动要求。
教育中应注意:(1)循序渐进,逐步增加新规则;(2)讲解说理与掌握技能并重,使幼儿知道执行规则的意义,掌握实行每项规则的方法和程序;(3)对执行常规有特殊困难的儿童,深入细致地进行个别教育;(4) 经常练习、检查和督促,使幼儿的行为逐渐熟练,成为习惯。
教育内容是指为实现教育目标,经选择而纳入教育活动过程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世界观等文化总体。一般通过课程的形式体现。选择的标准是满足社会需要与满足个人需要相统一。广义包括学校和非学校教育内容,狭义特指学校教育内容。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社会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从人的发展结构看,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从社会结构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方面。现代教育内容正在逐步拓宽,对当代世界性问题作出反应的新教育内容不断出现,如有关环境、和平与民主、经济新秩序、人口等;有关价值观的新教育内容有面向大众媒介的、闲暇和旅游的、现代经济与家庭的、精神或价值哲学的教育内容等。
7.幼儿园小班常规有哪些
1、早上入园:教导幼儿主动与晨检老师问好,配合老师做晨检工作,记得拿晨检卡,来到教室门口,主动问老师好,并自己插放晨检卡。
2、进入教室后,幼儿将自己的衣帽,书包放在衣帽处的相应位置。然后再搬椅子,小便,洗手,喝水,吃饭。
3、搬椅子要求幼儿用右手抓住椅子后背,将椅子插到桌子底下。
4、洗手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要摘下毛巾来擦手。
5、幼儿入园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座位、床位及用品的位置。而幼儿刚入园,对一切都很陌生,要想让他们尽快的记住自己坐在哪里,睡在哪里,毛巾是哪一块,茶杯是哪一只,就得为他们设计标记。这样幼儿就能正确地找到自己的床位、毛巾等,老师也能更快地记住幼儿的名字。办事的效率提高了,幼儿的情绪都稳定多了。
6、运用讲故事、看录象等方法,让幼儿了解有关卫生常识,从而主动的遵守良好的卫生习惯。
7、在不同的玩具柜上贴上相应的标记,以便幼儿在摆放玩具时,尽快找到相应的摆放处
8、利用活动区域为幼儿开设穿衣服、系鞋带、扣纽扣等活动,让幼儿在玩中练习,巩固技能。
9、吃饭时要告诉幼儿正确的坐姿,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喝水要求幼儿站在喝水线上。要求不洒水,可以用儿歌来引导幼儿。
8.幼儿园小朋友该学习哪些日常习惯
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
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会在组织各环节活动中要分散精力去维持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所以,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要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生活习惯,行为规则。我班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制定了《中班一日常规细则》使得我班幼儿对常规更好地自觉遵守。
我先谈一下常规培养中的几点做法: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常规建立时,首先教师应从长期自居的“领导者”、“指挥者”的宝座上走下来,从根深蒂固的“师道尊严”的束缚中走出来,不要板着面孔“发圣旨”,给孩子以平等、公平、合理的受教育环境。
教师可把对孩子的要求在一个平等融洽的环境中提出与孩子们共同讨论。二、让孩子参与常规的制定。
要让幼儿主动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让幼儿主动思考。让幼儿参与常规制定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
例如:午睡前要叠衣服可以组织幼儿讨论:应该在哪里叠?怎样叠?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纷纷出主意想办法,并要求到前面示范。所以说,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三、给孩子充分的、反复实践的机会。 充分的、不断反复的实践是建立良好班级常规的关键。
生活在集体中的孩子,他的一天由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所组成。其中包括饮食、睡眠、盥洗、游戏、学习和交往等内容,从而获得“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该如何做,不该如何做”的认知、体验和经验,逐步形成一系列正确的行为方式,并在反复的实践中得到强化,进而逐步养成良好的班级常规。
教师应尽最大的努力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练习的机会无论在态度上还是方式方法上,都要有足够的耐心,千万不要抱有“教你做,等你做太烦、太慢,不如自己做来得快、省事”的想法,不自觉地剥夺孩子们学习生活的机会。 四、榜样的示范作用。
孩子的模仿性强,思维具体形象,教师、家长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都是他们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孩子感受着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他们不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还会像镜子一样在行动上一板一眼地表现出来。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时时、事事、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检点自己的举止,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作到,努力做孩子的表率。 同伴间的影响力对孩子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有时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把握好教育时机,让孩子向孩子学习、孩子教孩子,这也是常规培养中的有效方法。五、利用录像,规范幼儿常规 我将幼儿日常生活中自然状态下的一些行为表现录下来,如,进入睡室时的情景;听故事时的情景等等。
使幼儿从很直观的角度了解并评判自己的行为,谈论哪些行为是好的,值得大家学习,老师会表扬。六、情景表演 请幼儿表演好的行为,好的习惯,通过情景表演,再现需要好的规则意识,通过体验把孩子们的已有内化成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常规教育对于保证幼儿健康和良好的情绪,使幼儿学会适应生活并具备初步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幼儿入园、离园中对幼儿进行教育: 1.入园的礼貌用语常规训练及教育 礼貌用语的常规教育及训练,是培养幼儿团结友爱、懂礼貌、讲文明、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同时也是培养幼儿口头语言表达的一个有利机会。如:每天早晨幼儿入园,先问:老师早!老师微笑回答:XX小朋友早!从这简单的一问一答中,既培养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同时又训练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要持之以恒。幼儿入园时一定有问声、有答声。
不能让幼儿有问声,教师忙于其它实物而忽视了答声,挫伤了幼儿的自尊心,同时挫伤了幼儿本人的情感和口头语言表达的机会,以至于个别幼儿不在问老师好、老师早,所以我们老师在晨间接待幼儿入园时一定要精神饱满,认真负责,可亲可敬,给幼儿做出一个好的榜样来。 2.晨间活动,可以让幼儿自由选择玩具自由活动,幼儿在自由活动中充分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
也可以组织幼儿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晨间体育活动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
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计划、组织实施。使幼儿的体能得到全方位得到锻炼。
如果说晨间自由活动使幼儿的个性得到发展,那么晨间体育活动又使幼儿的体能得到锻炼,继而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3.离园教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教育手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为幼儿在园一天,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组织、有计划的学习、游戏,而每次活动都有具体的要求,是幼儿在园内动静交替,轻松愉快的度过一天,而幼儿一旦离园,在家长的呵护下,往往会忘记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有的家长溺爱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等等。如果离园前教师不认真总结幼儿在园一天在情况,不给幼儿布置任务,就会影响第二天的各项学习、游戏活动。
为更好的要求家长与幼儿园保持一致,我的计划是:经常同家长联系,沟通幼儿园与家长的关系,并通过育儿栏向家长宣传育。
9.幼教的常规模式与方法
社会领域教育的一般方法 1.实践练习法 这是一种通过真实的生活事件和生活情境,培养幼儿的基本社会生活能力和技能,并增进幼儿的相关知识,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充分利用现实生活,在生活事件、生活活动中,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让幼儿练习、实践,以形成和巩固或改变幼儿基本的社会行为。实践练习法是典型的做中学的方法。
如值日生、自我服务、力所能及的园内公益劳动、待人接物、解决矛盾和冲突等。 幼儿园社会教育中的实践练习法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生活活动本身。
它蕴涵了教育的目的和要求,有时它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不同的生活事件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有不同的价值。
选择对幼儿具有兴趣和挑战性的生活活动与事件是实践练习法取得成效的重要前提。社会行为的实践练习是一个从熟悉到熟练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对某些社会行为的练习将延续人的终身。
2.调查法。 教师引导和启发幼儿针对社会环境、社会事物及社会现象的相关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收集相关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发现社会现象存在的状态,或是社会问题的原因,或是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
幼儿社会教育中的调查法,主要是解决“是怎样的”和“为什么是这样的”等问题。因此,调查法是以问题为先导的。
幼儿通过调查,对社会生活有了感性的和较为具体的认识。因此,调查法是幼儿社会教育的重要方法。
幼儿参与的调查不同于成人的调查。一方面在于调查的内容是浅显的、易于发现的、与生活直接相关的,蕴涵的关系应该是较为明了的。
另一方面是调查手段以视觉感性的手段为主,看、问、听等是调查的重要方式。 3.参观法。
社会领域中的参观法是指幼儿进入一定的现实社会场景,通过多种感官,感知社会现象的状况。社会领域的观察法主要是针对一个或两个社会事物或现象进行深入的观察,以视觉为主要感知渠道。
即根据社会领域教育的目的与任务,组织幼儿在园内或园外的场所,让幼儿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思考而获得新的社会知识与社会规范的教育方法。它能使幼儿教育活动与幼儿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身临其境,耳闻目睹,接触社会,接受教育。
参观法的运用必须服从教育目的,根据教育的要求进行。参观前教师的准备工作是根据教育目的和要求确定参观的地点、对象和进行的步骤,制订好参观的计划。
参观时要指导幼儿围绕参观目的进行观察感知。参观结束后,教师要帮助幼儿对参观内容作小结,使幼儿对参观内容有个概括性的了解。
4.表演法。 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引导幼儿通过身态动作、语言及表情去体验、感受一定角色的情感和行为,从而达到社会性—情感发展的目的。
一般应有明确的主题。主题可以是幼儿商定的,也可以是教师和幼儿共同确定的。
幼儿可根据这个主题自行确定或在教师的帮助下确定相应的角色。幼儿园社会教育中的表演总是指向特定的发展目标。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和幼儿行为、情感发展的实际状况,确定表演的主题和相应的角色,并为幼儿表演创设或引导幼儿共同创设特定的情景,为幼儿的表演提供相关的材料。一般幼儿表演的主题来自现实生活事件或艺术作品(文学作品、电视等)。
对幼儿现实生活的关注,有助于表演主题的丰富和生动,也有助于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 5.讲解法。
讲解法是向幼儿说明一些简单的、基本的知识和道理,让幼儿了解规则及其意义,使幼儿知道一些基本的事实,知道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即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应该怎样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讲解法不是幼儿社会学习唯一的方法,但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教师对幼儿的讲解不一定是全班的讲解,还应该包括小组的和个别的讲解。讲解法的使用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依靠幼儿自己的探索和思考很难把握事实、道理或规则的本质,或幼儿自己的探索和思考达成目的的时间代价过高。
教师的讲解有助于降低幼儿理解的难度,或使幼儿真正掌握相关的内容。教师无视幼儿能力的过于深奥的讲解以及不顾幼儿兴趣的过于重复的讲解不利于幼儿的社会学习。
讲解不是从道理到道理,而是经常需要例证。幼儿园社会教育中的讲解应该是感性的、生动的、具体的,关注幼儿兴趣和已有经验的。
6.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与幼儿及幼儿和幼儿之间围绕某个问题进行的思想和情感交流。
语言交流是其核心的表现形式。它经常表现为教师和幼儿之间及幼儿和幼儿之间的相互提问、对答。
谈话法在幼儿社会领域教育的使用,有助于幼儿表达对社会事物和现象的经验,有助于幼儿和教师之间分享思想和情感,也有助于幼儿形成一些正确的观念。教师的引导在谈话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教师引导幼儿进入谈话的话题,并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疑问,使谈话围绕教育活动的目标进行。话题可以是教师引起的,也可以是幼儿提出的,但任何话题一定要蕴涵社会教育的目标,并具有可谈性,即谈话能够深入下去。
一般说来,话题与幼儿生活的关系越密切,就越具有可谈性。谈话可以在全班进行,也可以在小组中进行。
可根据需要灵活组织。 7.讨论法。
讨论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