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古代军事文化常识

2022-03-21 综合 86阅读 投稿:流年梦

1.古代军事方面的知识

楼主~`内容太多`帖不上来~除了下面的内容~希望你去以下两个地方看看~ !!骑士>>>>>>>> /bbs/viewthread.php?tid=127858 /printpage.asp?BoardID=151&ID=77933 Knight 的意思是骑士,武士/爵士。

在中世纪封建时代Knight是爵位最低一级的贵族封号。 在欧洲古代文化传奇小说中,骑士总是是英勇善战的勇士的代称。

善于使用各种近战的冷兵器,忠于自己的国家,秉着怜悯,荣誉,牺牲,卑歉,精神,英勇,公证,诚实八大骑士美德,纵横在不列颠尼亚和传说中的大陆。挥舞长剑杀入黑暗的地下城,无畏的面对恶魔和龙族,经过浴血的战斗,得到荣誉与财富。

所谓基督教义和骑士精神包括八大美德:怜悯,荣誉,牺牲,卑歉,精神,英勇,公证,诚实。 对于中世纪骑士的传说,往往夸大着种种浪漫的遐想。

这多半来自我们对现状的不满和凭空想象:居住在古色古香的城堡中,过着贵族一般富足的生活;战胜邪恶的魔法师和巨人,保护善良但是无知的农民,凭着贵妇人或者国王的名号行侠仗义。令唐·吉柯德颠倒沉迷的游侠小说,或普罗旺斯民谣歌手的即兴创作,充分解释了理想中骑士的行为规范。

但是,即便是现代人,也无法时时遵从自己的良知;何况是靠武力说话的过去,骑士行事也常常偏离限定的轨道。 首先来指明骑士道的定义,以今天的标准,无外乎以下三重:一、作为封建制度的组成部分;二、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三、一种个人的行为方式、荣誉观和道德准则。

下面我们就回到那个年代,欧洲正在废墟上重新划分格局,罗马的荣光已经过去,文艺复兴的晨曦尚未到来: 最早的蛮族动乱结束后,法兰克人、凯尔特人、汪达尔人纷纷建立各自的国家。条顿征服席卷了整个西北欧,他们的武士几乎全是步卒,从塔西陀(Tacitus)的文集中,可以发现当时的日尔曼部落中有很隆重的成人典礼。

全族的男子聚到一起,适龄的青年由部落首领或者其父亲授予一矛一盾,正式成为战士。在当时的高卢人中间,这种仪式很普遍。

法兰克人沿用了这些传统,从查理曼,到虔诚者路易,到大胆查理,他们在成人礼上都被授予一把佩剑。我们可以认为,这是骑士受勋仪式的前身。

众所周知,加洛林王朝是最早采用领地和采邑制度的国家。查理曼一生南征北讨,但缺乏足够的资金来维持庞大的军队。

于是他将征服的土地划成小块,连同上面的农民一起,赐给众多的追随者。这就是封建制度,拥有地产的人也拥有政权。

当然,国王和领主之间是有契约的:国王向领主提供保护,作为回报,领主们每年要上缴税收,并且定期服役。土地还是归国王所有,领主们只有使用权罢了。

查理曼的强大足以震慑四方,但他的后人就没有维持向心力,虔诚者路易犯了极大的一个错误:将国家平均的分配给相互敌视的后裔。于是他死后,庞大的帝国没能度过瓶颈,一分为三。

于是各地大小的封地成了相对独立的王国,贵族们的采邑变成世袭,不可剥夺。 当时欧洲频频遭到外来民族的侵略,南有穆斯林,北有维京海盗,东有马扎尔人(匈牙利人的前身)不断寇边。

在十一世纪,洛尔河到莱茵河之间远离劳作的贵族子弟从小就要接受格斗技巧和马术的训练。毫无疑问,最早的骑兵和骑士都是贵族和有钱人。

因为只有他们才有能力购置昂贵的装备:自己要三到四匹轮换的马,每匹马会吃掉大量的粮食,尤其在农业生产不发达的当时,是种极大的花费;盔甲都要去铁匠铺量身定做,此外还有扈从的装备。一般说来,单个人的军事装备,要耗费大约20头公牛,亦即至少10个农民家庭犁地的牛犊。

这样的开支,平民是无法承担的。骑在马上的武士阶层同时也是贵族阶层,出身的优越必然伴随着对低等级的蔑视,他们找到了共同的爱好:战争。

同罗马时代类似,中世纪的贵族组成了重装骑兵,成了那个时代军队的主力。 腓力六世时代有了这样的说法:“为了避免即将降临的灾难,人们将自己分成三类:第一类是祈祷上帝的人;第二类是经商、种田的人;第三类是为了防护前两类人使之免受不公和伤害而产生的骑士。”

这是中世纪西方社会结构典型的划分方法,骑士这个词来自查理曼的Capitularies法令集,Caballarii,原意是骑师。 1066年,征服者威廉踏上了不列颠的土地。

海斯廷斯战役的结果,相关本文主要有三点:给英伦三岛带去了相对先进的封建制度;撒尔马特式的小圆盾被淘汰了,诺曼士兵将鸢形盾(Kite Shield上圆下尖的长盾)结成一排,可以有效的抵御弓箭射击,这使得友爱互助成为十一世纪成为了骑士训练的重要部分;诺曼人独立的骑兵部队发挥了很大作用,英语中便有了Knight这个词汇,指骑在马上的战士。十一世纪中期,骑士阶层正式形成了。

作为一种军事动员体制,封建制度更加有利于防御而不是进攻,各地的贵族有义务随时勤王。为此各国专门颁布了有关法令,用来惩处未能及时响应征召的骑士。

在英国,亨利二世时代开始,有了Escuage的说法,即兵役免除税。封建领主的义务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只要上缴中央税收即可,不用亲自挥戈上阵。

在爱德华三世、亨利五世和六世的年代,战事频频,这些款项被用来支付庞大的。

2.高一必修一、二涉及到的古文化常识

古文化常识一、年龄称谓1、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2、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3、不惑之年:指四十岁4、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5、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6、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7、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二、古代主要节日(0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0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0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0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05)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06)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0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08)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0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10)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11)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12)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13)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3)王公年次纪年: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三、有关官职的问题1、词语(1)授官:除 拜 (2)升官:迁 擢 (3)降官:谪 左迁 (4)免官:罢 黜(5)招聘:征 辟 (6)京官调任地方官:出 徙 (7)大臣辞职:乞骸骨2、六部:(1)吏部(官职任免升调等)(2)户部(土地税收户口等)(3)礼部(典礼科举学校等)(4)刑部(司法刑狱案件等)(5)兵部(军事军队边防等)(6)工部(工程营造水利等)*“六部”是汉以后的中央官职,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关于史书 (1)编年体: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 (共三部)第一部是春秋时期孔子编的《春秋》;记事详备的一部是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左传》;最大的一部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2)国别体: 以诸侯国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 (共两部)最早的一部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较好的一部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

(3)纪传体: 通过记叙人物活动来反映历史事件。第一部是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第二部是东汉时期班固的《汉书》;……《清史》。

(共二十多部)(4)通 史: 打破朝代界限,自古及今地记叙历史。第一部是司马迁的《史记》;第二部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共两部)(5)断代史: 记叙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第一部是东汉时期班固的《汉书》;第二部是南北朝时期范晔的《后汉书》;……《清史》。

(共二十多部) 说明(1)以上是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实际上同一史书可归入不同体例。如《史记》,可以说它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2)清代乾隆年间编订的“二十四史”是24部史书,打头的一部是《史记》,压尾的一部是《明史》,体例全都是纪传体。而且除《史记》是通史外,其余23部都是断代史。

*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 (1 )《诗 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作者不详)(2 )《孙 子 兵 法 》: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春秋?孙武)(3 )《国 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春秋?左丘明)(4 )《春 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孔子)(5 )《左 传》: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春秋?左丘明)(6 )《史 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西汉?司马迁)(7 )《汉 书》: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东汉?班固)(8 )《 孔雀东南飞 》: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

(作者不详)(9 )《离 骚》: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 (战国?屈原)(10)《狂 人 日 记 》:我国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

(现代?鲁迅)(11)屈 原:我国第一位诗人。 (战国) (12)陶渊明:我国田园诗的开创者。

(东晋)(13)谢灵运:我国山水诗的鼻祖。 (南北朝)(14)陆 游:我国古代诗歌最多的诗人。

(南宋)。

3.古代军事方面的知识

唐朝为府兵制,分三等,1200人为上府,1000人为中府,800人为下府。

府下300人为团,50人为队,10人为火。 宋朝时禁军编制,50人为一队,2队为1都,5都为1指挥,5指挥为一军,10军为1厢。

明朝初卫所制编制,5000人为一指挥,满千人为一千户,百人为百户,50人为总旗,10人为小旗。后来又施行营伍制,按伍、什、队、哨、总、营编制,但营伍设置及人数不固定。

唐朝时,都督带使持节的,称节度使。中唐以后,朝廷组成新的中央禁军共十个: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策军、左右神武军、左右神威军(势力最强,中设护军中尉,由宦官担任,为禁军统帅),各置大将军、将军、龙武、神策、神武等为统军。

宋代正规军都称为禁兵,仁宗时达八十多万人。禁兵由三衙统领,三衙长官分别称为殿帅、马帅、步帅,合称三帅。

教练武艺的军官称都教头、教头,单称教头的地位很低。(如林冲)禁兵的调动权在枢密院,由皇帝直接控制。

枢密院是军事行政机关,长官为枢密使。在地方路、府、州,设兵马总管或兵马都监(简称都监),或提辖兵甲(简称提辖)。

(如张都监、鲁提辖) 元朝成吉思汗时的卫队叫“怯薛”,首长称怯薛长。忽必烈时,成立左、右、中、前、后五卫亲军,作为拱卫京师的常备军,每卫设都指挥使统领。

明代军队实行卫所制。卫是基本的军事编制,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

其长官,卫称指挥使,所称千户、百户,旗下还有总旗、小旗。皇帝的亲军从十二卫增至二十六卫,锦衣卫就是其中之一。

清代的军队分为八旗与绿营两个系统。八旗包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绿营兵也称绿旗兵,是清入关后招募汉人组成的。

管辖绿营兵的称九门提督。驻防各地将军的职衔都冠以所驻地名,如盛京将军、伊犁将军等。

清代为镇压农民起义而在地方临时招募的兵卒称为“勇”,其军队称为“勇营”。曾国藩和李鸿章建立的湘军和淮军就是清政府镇压起义军的主要武装。

军规主要是七禁令五十四斩: 七禁令: 轻军、慢军、盗军、欺军、背军、乱军、误军; 五十四斩首: 一:闻鼓不进,闻金不止,旗举不起,旗按不伏,此谓悖军,犯者斩之。 二:呼名不应,点时不到,违期不至,动改师律,此谓慢军,犯者斩之。

三:夜传刁斗,怠而不报,更筹违慢,声号不明,此谓懈军,犯者斩之。 四:多出怨言,怒其主将,不听约束,更教难制,此谓构军,犯者斩之。

五:扬声笑语,蔑视禁约,驰突军门,此谓轻军,犯者斩之。 六:所用兵器,弓弩绝弦,箭无羽镞,剑戟不利,旗帜凋弊,此谓欺军,犯者斩之。

七:谣言诡语,捏造鬼神,假托梦寐,大肆邪说,蛊惑军士,此谓淫军,犯者斩之。 八:好舌利齿,妄为是非,调拨军士,令其不和,此谓谤军,犯者斩之。

九:所到之地,凌虐其民,如有逼淫妇女,此谓奸军,犯者斩之。 十:窃人财物,以为己利,夺人首级,以为己功,此谓盗军,犯者斩之。

十一:军民聚众议事,私进帐下,探听军机,此谓探军,犯者斩之。 十二:或闻所谋,及闻号令,漏泄于外,使敌人知之,此谓背军,犯者斩之。

十三:调用之际,结舌不应,低眉俯首,面有难色,此谓狠军,犯者斩之。 十四:出越行伍,搀前越后,言语喧哗,不遵禁训,此谓乱军,犯者斩之。

十五:托伤作病,以避征伐,捏伤假死,因而逃避,此谓诈军,犯者斩之。 十六:主掌钱粮,给赏之时阿私所亲,使士卒结怨,此谓弊军,犯者斩之。

十七:观寇不审,探贼不详,到不言到,多则言少,少则言多,此谓误军,犯者斩之。武器:春秋到战国晚期,这时候主要的作战方式是车战和步兵作战,所采用的武器除了弓箭、标枪外,就是车战用的戈和近战用的短剑了(青铜剑做不长);到了战国晚期到东汉早期,由于骑兵的出现,开始使用钢制的长剑和较远射程和威力的弩,而车战用的戈已经逐渐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矛和铄等长杆兵器;到了东汉时期,由于骑兵作战的发展,剑由于不利于骑兵劈砍,逐渐被单面开刃的刀所取代,在唐代发展到顶峰,日本刀就是日本仿制唐刀的外形和工艺的,可以发现唐刀的外形上还有很多剑的影子的;至于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刀,那是在宋代出现的,两宋时期兵器发展很快,出现了火器、连环甲、陂刀、锏、锤等兵器,由于连环甲的出现,传统的刀矛都难以有效杀伤,间接促进了锏、锤、狼牙棒等重兵器的出现和繁荣,而小说中李元霸使用擂鼓瓮金锤我一直比较怀疑,那时候还没锤呢,恐怕是宋朝写书人根据宋朝的实际想象的。

元朝没有什么可说,他们从西域弄了一种叫冲天车的攻城器械,简单说就是一头吊着巨石,另一头装石头的抛石机;明代最重要的发明就是火器了,无论是关宁铁骑配备的即可当棒子用,又可以打三枪的三眼火铳,还是单兵用的弗朗机,打死努尔哈赤的荷兰红衣大炮,都是十分先进的,杀伤力惊人。清朝前期还是很重视军队建设的,乾隆时期曾发明一种九节炮,可以分开运输,组装使用,用于山地攻坚,但是乾隆以后就彻底不行了,如果说咸丰时期组件洋枪队和后来组建北洋水师也算是进步,那么这种进步不要也罢。

4.军校考哪些文化知识

高中生士兵文化统考科目为“3+综合”,“3”指语文、数学、英语,“综合”由政治、物理、化学三科组成。考试总成绩满分为600分,其中语文、数学成绩满分各为150分,英语成绩满分为100分,“综合”成绩满分为200分(其中政治成绩占80分,物理、化学成绩各占60分)。大专毕业生士兵专升本文化考试总成绩满分为600分,其中大学语文150分,大学英语100分,科学知识综合150分(其中高等数学50分、物理25分、化学25分、历史25分、地理25分),军政基础综合200分(其中军事知识120分、政工基本知识80分)。各科考试均在答题纸上作答。

5.古代军事常识:城墙到底有多坚固

城池营垒,是古代最紧张的预防工事。古布告实,概略中国自进入文明期间以来,就已经起头修筑城池了。考古掘客也剖明,早在四五千年前,昔人就学会了修筑城池。

中国古代的城墙,大多用夯土修筑。在少数地域,则有效石头修筑的城墙。石头城墙的修筑本钱较高,并且契合的石材并不是处处都有。夯土城墙的首要质料便是土,便于当场取材。夯土城墙尚有一个上风便是可以一体筑造成型。

筑城用的土,是颠末处理赏罚的土壤。古代的筑城工匠们,每每用羊血、鸡蛋等原料插手土壤傍边搅拌,以增进土壤的粘性。修筑城墙的时辰,每铺上一层土,就要夯实、压牢,然后再铺第二层。如许一层一层累加起来,就形成了高达十几米的城墙。

许多夯土城墙表面还包上了砖,成为包砖城墙。如许就比纯挚的夯土城墙更为牢靠。夯土包砖城墙留存至今的代表作,便是南首都墙。

古代的城池每每依山傍水建造,城池附近有水环抱,称为“护城河”。城墙顶部是平展的,供士兵站在上面守城。城墙顶部还设置带有垛口的矮墙,称“女墙”,士兵可以躲在后头发射箭矢。城墙每每高达十几米,攻城的士兵要是在城墙脚下举办破碎摧毁功课,城头上的士兵就难以击中他们。为了消弭这种射击作古角,人们在筑城时就每隔一段间隔,设置一个凸起城墙的墩台,称为“马面”可能“敌台”。马面与主城墙共同,就能实用消弭射击作古角。

城池必要有对外通道,以是就在四面开设城门。城门是城墙预防的单薄处,在攻城战中是敌方的重点攻击方针,以是昔人很正视对城门的预防。城门的正上方设有望楼,供主将在上面批示守城。在首要的城门处设置有吊桥,寻常放下,战时拉起,掩护城门。城门后头还设置悬门,以便在城门被攻破之后作为备用城门。其后又有了“瓮城”这种计划,便是在城门处非凡修筑一圈城墙。仇敌要是攻破城门,还会有瓮城的否决,乃至被瓮城上匿伏的守城士兵打得措手不及。

夯土城墙、女墙、望楼、敌台、吊桥、瓮城,再加上环抱城墙的护城河,这些组成了中国古代的城池预防系统。有了如许一套完备的预防系统,古代的城池就成为了一个个易守难攻的营垒。糊口生活生存至今的北京宛平城墙,在“七七”事务中遭到了日军野战火炮的轰击,但依旧耸峙不倒,至今我们还可以看到城墙上的弹坑。

可见,纵然是一样寻常的近当代火炮,也难以完全摧毁城墙,而在缺乏大威力爆炸性兵器的冷武器期间,攻打如许的城池无疑是攻击方的恶梦。以是我们在史籍中看到了许多旷日耐久、惨烈无比的攻城战。有鉴于此,攻城之法,唯不得已,不到万不得已谁都不肯做攻城的一方!

高中生古代军事文化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