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班集教活动教案有电真好
【活动目标】
1、说说自己家的电器,了解电对它们的作用。
2、认识电,让幼儿们懂得节约、安全用电。
3、体会电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电的用处多。
难点:懂得节约和安全用电。
【活动准备】
手电筒、录音机、手机、电视机、电风扇、用电常识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互动
让幼儿们都说说自己家里的电器。
二、探究发现
1、让每个幼儿都说说我们在家里怎样才能看电视?
得出结论:(1)接通电源,(2)按下遥控器开关,(3)选择节目,(4)观看节目。
2、这几个步骤哪步最重要?
得出结论:接通电源
3、是不是家里的电器都要接通电源才能用呢?
师与幼儿共同演示:手电筒、录音机、手机、电视机、电风扇的使用。
得出结论:是的, 电的用处真多
三、感受电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四、电的使用
观看用电常识图片。
了解到电用处很多,没有电真的很不方便,同时也发现电也有危险的时侯。
五、教师鼓励幼儿们在生活中要节约用电并要安全用电,要在家长的指导下用电。
六、最后让幼儿们再次感受电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在愉快中结束课堂。
2.幼儿园教案《珍惜水和电》
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突出活动性、体验性的特点,旨在通过探讨交流、场景模拟、行为辨析、制定协议等方法,让学生感受水电等资源极其匮乏的同时,知道水和电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明确节约的方法,养成处处节约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建立对他人、对社会、对整个人类的爱心和责任感。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唤起学生节水、节电的意识,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激发爱惜水电的情感。
行为与习惯:培养自觉节约水电的意识,自觉实践节约水电的良好行为方法,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逐步增强环保意识。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们周围水、电资源的现状,了解水电在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用途,了解水电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知道水电是宝贵的资源,学习节约用水电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调查研究、互动交流,研讨辨析,认识水电的宝贵,形成节约的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学习科学的节约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水电是宝贵的资源,学习节约水电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确节约水电的重要意义,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家庭用水用电”调查表,布置调查任务,准备节约公约的样本,制作教学课件等。
学生准备:课前了解水电的用途,调查家庭、个人每天的用水量,做刷牙用水量实验(刷牙时水龙头关与不关、流量大小,与用水量的多少比例。),填写调查表。查询或实地考察缺水情况,并以文字或图片等形式记录整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21-P24页内容,话题为“宝贵的水”、“水有什么用”、“停水那天……”。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25-P29页内容,话题为“爱惜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认识水状,探究秘密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看谁能猜得出:“一物不稀奇,人人不能离。钢刀切不断,铁钩钩不起。”
2.师: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是呀!水在我们生活中人人都离不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说说“宝贵的水”。————板题“水”。
3.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水?(教师相机演示课件:水的画面)
4.小结:除了刚才大家说到的这些液态的水以外,还有固态的水(如冰),气态的水(如水蒸气),这些水构成了大自然中丰富的水资源。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激发兴趣,引发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身边的水资源状况,为下一步的对比埋下伏笔。】
活动二比较演示,体会宝贵
1.师:地球上的水资源很丰富,表面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是是不是所有的水都可以直接使用呢?
2.(演示课件:出示“地球上的咸水约占97%,淡水约占3%,而可利用的淡水约占0.5%。”)教师实物演示:如果把一盆水比作地球上的水资源,那么淡水资源就只相当于这一碗水,而可利用淡水资源仅仅只有一勺水。
3.师:我们可以利用的水多吗?说说你的想法。
4.师:你知道如果缺少可利用的淡水会带来什么严重的后果吗?
5.(演示课件:播放缺水录像、图片)师:你看到什么,听到这些?想说什么?
6.小结:地球上的水看似很多,实际上可用的实在太少,没有水动物、植物不能生存,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不能进行,后果非常严重。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实物演示、观看录像、实地考察等直观形象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悬殊明显的比较感知水资源的宝贵、匮乏。】
活动三实践探究,了解用途
1.师:课下我们从不同角度调查了水的用途,总结一下你们的调查情况。
2.学生分组谈论、交流,教师巡视。
3.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从生活、工业、休闲娱乐、植物、城市建设、其他这几方面用图片、手抄报、文字等方式交流。)
4.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5.小结:^***65%是水,从在妈妈肚子里孕育起我们就生活在水中。我们的生产、生活时时处处都需要水,离不开水。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汇报,体会水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幼儿园小班家用电器真能干教案 目标:学习正确辨别各种电器名称,
幼儿园教案:认识家用电器
教师:屈老师
活动目标:
1、了解常用家用电器的特点、功能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形成粗浅的家用电器概念。
2、通过现场操作了解家用电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3、对科技产品感兴趣,有安全使用电器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家用电器实物:吹风机、数码相机、电剃须、微波炉、拖线板
2、大量家用电器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实物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出示吹风机)这是什么呀?你们家里有吗?后面长长的线有什么用呢?(操作一下电风扇,感受有电工作没电不工作)小结:像这种我们家里使用的、为我们生活服务的、要通上电才能工作的机器就叫“家用电器”
二、扩散经验,了解其他家用电器的名称、功能
1、你家里有哪些家用电器呢?你还见过什么家用电器吗?
2、今天老师也把我家里的家用电器带来了,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出示图片集体认一认)
3、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些家用电器有什么用?(或者跟随孩子问:你知道它有什么用吗?)
4、张老师老师刚刚买了新房子,准备要搬家了,你们来帮帮忙,帮我把这些家用电器放到新房子的房间里可以吗?先来看看我家有哪些房间?(厨房、卧室、卫生间、客厅)(幼儿操作将电器分别放到不同的房间里)
5、我的新房子里摆好了家用电器,谢谢小朋友啊。(出示数码相机、照相机和剃须刀)可是我家里还有这些东西呢,这些东西是不是家用电器呢?为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表述)教师小结:这些东西不是没有电线,它们的电线在这呢。可是大家看,连着这个长长的电线我们方便吗?所以科学家们就想了一个聪明的办法,把电冲在里面的电池里,这样我们就可以拿着充好电的照相机、摄像机到处旅游拍照啦,爸爸也可以方便地刮胡子了。
三、安全操作家用电器,体验家用电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1、(出示微波炉)刚刚认识了那么多家用电器,现在就让家用电器来为我们服务吧。
2、我们应该怎样使用这个家用电器呢?(鼓励幼儿大胆发表意见)
3、这么拿插头对吗?那应该怎样拿呢?请你教教我。第二步应该做什么了呢?(有的按钮是按的,有的按钮需要旋转的)
4、那我们就和老师一起来用家用电器做做好吃的吧,共同制作爆米花。
教师交流小结:这些家用电器真是我们的好朋友,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但是使用不正确的时候还会伤害我们呢。(观看PPT)
四、和好朋友一起分享操作成功。
香喷喷的爆米花做好啦,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我们用家用电器做出来的好吃的吧。
(更多教案尽在:屈老师教案网)
4.小学生必须掌握的自然常识有哪些啊
科学启蒙小学自然常识
商品分类: 知识启蒙
市 场 价:
¥5.00元
会 员 价: ¥2.50元
商品状态: 上架
商品数量: 45 件
该商品折扣:5.0折 为您节约了:¥2.50元
45VCD
动画片小学自然常识
根据《小学自然常识》教材摄制。适合于幼儿教育至小学六年级。
第一辑:祖国是个大花园、植物的根、植物的叶、植物的花、植物怎样传播种子。
第二辑:各式各样的动物、哺乳动物、预防近视、牙齿、天气、轮子、纸桥。
第三辑:影子游戏、镜子、磁铁、静电游戏、岩石游戏、砂和黏土。
第四辑:春、夏、秋、冬。
第五辑:花的构造、茎的特征、果实的特征、种子的特征、蚕、蜜蜂。
第六辑:蚂蚁、青蛙、猫头鹰、鱼、保护鸟类。
第七辑:浮沉、大气压力、热涨冷缩、指南针、电源和安全用电、地球的构造。
第八辑:植物的光合作用、果实的形成、植物的繁殖、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植物怎样过冬。
第九辑:动物怎样过冬、动物怎样保护自己、动物驯化、仿生、消化器官、呼吸器官。
第十辑:血液循环器官、神经系统、水在自然中的循环、燃烧与灭火、大气的污染和保护。
第十一辑:弹性、磨擦、反冲现象、简单机械的应用(上、下)、发声和传声、耳朵。
第十二辑:热的传播、光的传播和色散、眼睛、平面镜与凸透镜的作用、电流能使导体发热。
第十三辑:信息的传达、火山、地震、岩石的风化、卵石的形成、地层及其形成过程。
第十四辑: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开采及利用、化石、太阳、月亮、太阳的高度、月相的变化。
第十五辑:宇宙、星座、植物与动物的适应性、食物链、沙漠群落。
第十六辑:海洋群落、草原群落、中国的珍贵植物、保护生产环境、奇妙的电脑
5.幼儿哪些东西需要用电的,并进行分类教案怎么写
活动目标:
1、知道要保持房间和自己用的物品的整齐。
2、学习整理自己的房间,能按物品的种类有序的摆放物品。
活动重点:
知道要保持房间和自己用的物品的整齐。
活动难点:
学习整理自己的房间,能按物品的种类有序的摆放物品。
活动准备:
1、请家长提供幼儿房间的照片。
2、练习册。
3、故意弄乱教室。
活动过程:
一、通过讨论进入活动主题。
1、师:你有自己的小房间吗?你的房间里都有什么?
2、师:爸爸妈妈的房间里有什么呢?
3、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二、教师出示照片,让幼儿猜猜这些分别是谁房间的照片。
1、教师:猜猜这是谁的房间?照片上的房间让你有什么感受?
2、幼儿猜测并回答。
3、教师小结:照片中的房间有的比较凌乱,有的比较整齐。
三、引导幼儿讨论使房间干净整齐的方法。
1、教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小房间整整齐齐的呢?
2、幼儿交流讨论。
3、请房间整洁的幼儿说说自己或父母整理房间的经验,如按照物品的归类,将物品有序地摆放在相对固定的位置上等。
四、让幼儿学习按照有序的方法收拾教室里的用品。
1、教师:你们看,我们的教室很乱,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收拾教室吧!
2、幼儿开始动手分区域收拾教室。
五、幼儿间交流将教室收拾整齐的方法。
教师:现在你们自己动手整理了教室,也把原本凌乱的教室整理得整整齐齐了,你能从中找到整理教师的好方法吗?谁能来说一说?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一下呢?
师、幼小结:按物品的用法、材质等归类摆放好。
六、介绍练习册的操作方法。
1、教师:在我们练习册的第六页有一个“我会整理”的练习题,需要小朋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打分噢!看看你能为自己打几分呢!
2、教师:首先看看自己会做哪些事?是不是每天都在做呢?还是今天做了,明天又不做呢?
3、教师小结:整理不是一天的事,我们只有每天都在整理,时时在整理才能让我们的教室、寝室,我们自己的小房间整整齐齐的。
6.幼儿园大班安全用电的教案总结怎么写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2、通过学习安全用电的知识,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重点:
初步了解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活动难点:
在生活中如何运用安全用电的知识来保护自己。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带插头的电线一段、插座一个、电的标志
活动过程:
一、出示电线,直接引入。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呀?看看里面和外面有什么不一样?
师:这是一段电线,里面是铜线,会导电的,外面是塑料,包裹着铜线,是保护层,有了这个保护层,我们抓在手里才没有电。但是塑料坏了,我们就会碰到电,就会发生危险。
二、出示插座,向幼儿介绍有关知识。
你们看,这又是什么呢?它有什么用呢?
师:这是插座,里面含有铜片,可以导电,外面是塑料做的,以为是保护层。如果将手伸进去就会碰到铜片,电就会传到人的身上,会发生危险,除了人和铜会导电之外,水也会导电,所以小朋友不能用潮湿的手去碰电源。
三、讨论电的用处。
师:小朋友知道我们生活中有哪一些东西需要用到电呢?
幼:电灯,电脑,电视。。(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电,电的用处很大,但是如果不安全用电,就会发生危险。
四、认识用电的基本常识,逐一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他们这样做对吗?
五、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说生活中安全用电应注意什么。
1、刚刚我们说了金属和水、人都会导电,所以小朋友不能将手指伸进电源的插座孔里,不能用金属导电的东西接触电源。
提问:如果你们家里的电线破了应该怎么办呢?(用专用的胶布包裹)
如果看见电线段在路边了,应该怎么办呢?(绕过去)
2、出示“电”的标志,让幼儿认识。
要是在路边看到这个电的标志了,就应该远离它,不要去触摸,更不要去靠近,也不能去攀爬。
活动延伸:
幼儿操作材料《小心用电》贴安全小贴纸。
活动反思:
上完了这节课,整体效果还是可以的,至少孩子都能掌握其中的内容。课前的导入恰当,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开设这节课的时候,我没有多设想孩子的回答,毕竟孩子是纯真的 ,他们拥有无穷的想象力,也给我了意想不到的答案。可是当孩子说出奇异的答案时,我却没有及时做出回应,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也是我在课堂上的应变能力不够,作为一名新老师,这个就是需要我改进的地方。
7.小学所有自然科学知识点
一、电基础知识: 1、发电厂发出的、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
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高压电有5500V以上。
干电池的电压是1.5V。 2、电可以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和有触电危险的两大类。
3、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更不要躲在孤零零的一棵树下。大树容易遭到雷击。
不要靠近高压电线、铁塔、变电所。这些地方的电更危险。
5500V以上的高压电,能越过一段距离电击,使人触电死亡。学校和家里的电线、插座的电都是很危险的220V的电。
不要用这些电线、插座的电做实验。 4、电流过灯丝的时候,灯泡才发光。
5、干电池的一端是铜帽,另一端是锌壳。当电池的这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线和电池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灯泡不能发光,电线也会很快坏掉。 6、电从电池的一端流出,通过灯泡,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小灯泡不亮,说明灯泡中没有电流通过。由电池、电线、灯泡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7、不能用我们实验室的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 8、电路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
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9、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导体。
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绝缘体。 10、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11、不要用湿布擦,也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
12、我们要好好保护绝缘体。 13、开关是控制电流通断的。
14、电路连接的方法有串联和并联两种。我们家里的家用电器一般都是并联的。
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所以把电池串联起来小灯泡会更亮些。
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会太亮。
15、电路中的电压超过了小灯泡上标的1.5V,灯泡太亮会烧坏灯泡的。 二、新的生命 1、油菜和凤仙花一样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
2、油菜的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3、油菜是十字花科,有4个花瓣。
4、大多数植物的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四部分完全具备的花叫做完全花。也有四部分不完全具备的花,这些缺失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就叫做不完全花。
5、只有雄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雌花。
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是两性花。 6、开花、结果,果实里面长有种子。
植物的花承担着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7、雄蕊一般由2部分组成,上面是花药,下面是花丝。
花药里藏着许多花粉。雌蕊一般由3部分组成。
上面是柱头,中间是花柱,最下面是子房。柱头有粘性,能粘住花粉。
8、植物的花蕊分雄蕊和雌蕊。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的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
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9、像油菜花那样由蜜蜂等虫子传播花粉的叫做虫媒花。
10、物的果实中都有种子;不同植物的果实中,种子的数量、大小和形状是不同的。同一种植物的果实中,种子的数量也是不同的。
11、植物的种子都有自己的传播方法,油菜的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在炸裂的同时就将种子弹射出去,称为弹射传播,像油菜种子一样弹射传播的植物还有:绿豆、大豆、豌豆、芝麻、凤仙花、喷瓜等;栗子是通过滚动、跳动传播的;蒲公英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还有:芦苇、杨柳、槭树、枫树等,它们的种子都具有轻、带翅或绒毛等特点;利用水流传播的有莲蓬、椰子等;利用动物传播的有苍耳等。 12、种子萌芽需要足够的水分和空气以及适当的温度。
13、蚕豆种子的构造分种皮、胚芽、胚根、子叶等部分。种皮是种子的“铠甲”,起到保护种子的作用。
胚芽发育生长后变成植物的茎和叶;胚根发育生长后变成植物的根。种子萌芽通常是胚根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根,然后胚芽突破种皮向上生长,伸出土面形成茎和叶。
14、许多动物分为雄性和雌性。雌性动物产的卵,必须和雄性动物产的精子结合,使卵受精,才能发育成新一代的生命。
15、鸟类的卵由卵壳、卵壳膜、卵白、卵黄和胚等部分组成。卵壳和卵白都具有保护卵细胞的作用,卵白还能供给胚胎发育所需要的养料和水分。
卵黄内储藏着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气室内储藏着空气,供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氧气。 三、食物 16、按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把食物分成粮食、蔬菜、水果、调味品等;根据食物的来源分,可以分为来源于动物的食物(荤食)和来源于植物的食物(素食)。
17、食物的营养主要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18、蛋白质是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含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有:鸡、鸭、鱼、蚕豆等。蛋白质燃烧后有一股焦臭味。
19、淀粉是富含糖类的食物。肥肉、芝麻等食物富含脂肪。
糖类和脂肪能变成热量、力气。提供我们活动的能量。
食物在白纸上檫或压后留下油迹,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脂肪。食物上滴上碘酒后变。
8.幼儿园教案《珍惜水和电》
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突出活动性、体验性的特点,旨在通过探讨交流、场景模拟、行为辨析、制定协议等方法,让学生感受水电等资源极其匮乏的同时,知道水和电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明确节约的方法,养成处处节约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建立对他人、对社会、对整个人类的爱心和责任感。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唤起学生节水、节电的意识,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激发爱惜水电的情感。 行为与习惯:培养自觉节约水电的意识,自觉实践节约水电的良好行为方法,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逐步增强环保意识。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们周围水、电资源的现状,了解水电在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用途,了解水电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知道水电是宝贵的资源,学习节约用水电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调查研究、互动交流,研讨辨析,认识水电的宝贵,形成节约的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学习科学的节约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水电是宝贵的资源,学习节约水电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确节约水电的重要意义,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家庭用水用电”调查表,布置调查任务,准备节约公约的样本,制作教学课件等。 学生准备:课前了解水电的用途,调查家庭、个人每天的用水量,做刷牙用水量实验(刷牙时水龙头关与不关、流量大小,与用水量的多少比例。)
填写调查表。查询或实地考察缺水情况,并以文字或图片等形式记录整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21-P24页内容,话题为“宝贵的水”、“水有什么用”、“停水那天……”。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25-P29页内容,话题为“爱惜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认识水状,探究秘密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看谁能猜得出:“一物不稀奇,人人不能离。
钢刀切不断,铁钩钩不起。” 2.师: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是呀!水在我们生活中人人都离不了。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说说“宝贵的水”。————板题“水”。
3.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水?(教师相机演示课件:水的画面) 4.小结:除了刚才大家说到的这些液态的水以外,还有固态的水(如冰),气态的水(如水蒸气),这些水构成了大自然中丰富的水资源。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激发兴趣,引发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身边的水资源状况,为下一步的对比埋下伏笔。】
活动二比较演示,体会宝贵 1.师:地球上的水资源很丰富,表面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是是不是所有的水都可以直接使用呢? 2.(演示课件:出示“地球上的咸水约占97%,淡水约占3%,而可利用的淡水约占0.5%。”)教师实物演示:如果把一盆水比作地球上的水资源,那么淡水资源就只相当于这一碗水,而可利用淡水资源仅仅只有一勺水。
3.师:我们可以利用的水多吗?说说你的想法。
4.师:你知道如果缺少可利用的淡水会带来什么严重的后果吗? 5.(演示课件:播放缺水录像、图片)师:你看到什么,听到这些?想说什么? 6.小结:地球上的水看似很多,实际上可用的实在太少,没有水动物、植物不能生存,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不能进行,后果非常严重。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实物演示、观看录像、实地考察等直观形象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悬殊明显的比较感知水资源的宝贵、匮乏。】
活动三实践探究,了解用途 1.师:课下我们从不同角度调查了水的用途,总结一下你们的调查情况。 2.学生分组谈论、交流,教师巡视。
3.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从生活、工业、休闲娱乐、植物、城市建设、其他这几方面用图片、手抄报、文字等方式交流。)
4.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5.小结:^***65%是水,从在妈妈肚子里孕育起我们就生活在水中。我们的生产、生活时时处处都需要水,离不开水。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汇报,体会水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9.四年级——科学——电的知识
古代发现 在中国,古人认为电的现象是阴气与阳气相激而生成的,《说文解字》有“电,阴阳激耀也,从雨从申”。
《字汇》有“雷从回,电从申。阴阳以回薄而成雷,以申泄而为电”。
在古籍论衡(Lun Heng,约公元一世纪,即东汉时期)一书中曾有关于静电的记载,当琥珀或玳瑁经摩擦后,便能吸引轻小物体,也记述了以丝绸摩擦起电的现象,但古代中国对于电并没有太多了解。 西元前600年左右,希腊的哲学家泰利斯(Thales,640-546B.C.)就知道琥珀的摩擦会吸引绒毛或木屑,这种现象称为静电(static electricITy)。
而英文中的电(Electricity)在古希腊文的意思就是“琥珀”(amber)。希腊文的静电为(elektron)近代探索 18世纪时西方开始探索电的种种现象。
美国的科学家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认为电是一种没有重量的流体,存在于所有物体中。当物体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电就称为带正电;若少于正常份量,就被称为带负电,所谓“放电”就是正电流向负电的过程(人为规定的),这个理论并不完全正确,但是正电、负电两种名称则被保留下来。
此时期有关“电”的观念是物质上的主张。 富兰克林做了多次实验,并首次提出了电流的概念,1752年,他在一个风筝实验中,将系上钥匙的风筝用金属线放到云层中,被雨淋湿的金属线将空中的闪电引到手指与钥匙之间,证明了空中的闪电与地面上的电是同一回事。
从物质到电场 在十八世纪电的量性方面开始发展,1767年蒲力斯特里(J.B.Priestley)与1785年库仑(C.A.Coulomb 1736-1806)发现了静态电荷间的作用力与距离成反平方的定律,奠定了静电的基本定律。 在1800年,意大利的伏特(A.Voult)用铜片和锡片浸于食盐水中,并接上导线,制成了第一个电池,他提供首次的连续性的电源,堪称现代电池的元祖。
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M. Faraday)利用磁场效应的变化,展示感应电流的产生。1851年他又提出物理电力线的概念。
这是首次强调从电荷转移到电场的概念。电场与磁场 1865年、苏格兰的马克斯威尔(J. C. Maxwell)提出电磁场理论的数学式,这理论提供了位移电流的观念,磁场的变化能产生电场,而电场的变化能产生磁场。
马克斯威尔预测了电磁波辐射的传播存在,而在1887年德国赫兹(H.Hertz)展示出这样的电磁波。结果马克斯威尔将电学与磁学统合成一种理论,同时亦证明光是电磁波的一种。
马克斯威尔电磁理论的发展也针对微观方面的现象做出解释,并指出电荷的分裂性而非连续性的存在,1895年洛伦兹(H.A.Lorentz)假设这些分裂性的电荷是电子(electron),而电子的作用就依马克斯威尔电磁方程式的电磁场来决定。1897年英国汤姆生(J.J.Thomson)证实这些电子的电性是带负电性。
而1898年由伟恩(W.Wien)在观察阳极射线的偏转中发现带正电粒子的存在。 电对人类生活的重大影响 电的发现和应用极大的节省了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使人类的力量长上了翅膀,使人类的信息触角不断延伸。
电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方面:能量的获取转化和传输,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 放电,就是使带电的物体不带电。
放电: 放电并不是消灭了电荷,而是引起了电荷的转移,正负电荷抵消,使物体不显电性。 雷电:在我们的地球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大气,地球大气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形成大气对流运动现象,其中有一部分大气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形成水气云团。
作高速对流运动的水气云团,作切割地球地磁场运动,水气云团从而受到地球磁场的作用,在水气云团的两端形成巨大的带正、负电荷水气云团积电层,巨大的带正、负电荷水气云团积电层,受大气对流的冲击,异种水气云团积电层在空中相遇,从而产生巨大的电荷放电现象,形成一种伴有闪电和雷鸣的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自然现象:雷电。雷电一般产生于旺盛的雨季,伴有强烈的剧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风。
雷电产生的自然条件是:热带大气云团,向东、或向西作高速运动,才能产生雷电现象。作高速运动的寒带大气云团,不可能产生雷电;向南、或北作高速运动的大气云团,也不可能产生雷电。
雷电产生的物理条件是: 1、产生雷电的大气层是一个以水为溶剂与其它溶于水的微量物质为溶质组成的水溶液与气溶胶的混合体的水气云团,以及包围水气云团的绝缘空气组成。 在水气云团中的水溶液与气溶胶的混合体内,存在着微量的酸、碱、盐等物质,这些酸、碱、盐等物质在水气中产生可以自由移动的正、负离子,这些正、负离子为雷电的产生提供了大量的电荷源。
2、水气云团在巨大的空气气流的推动下,需作切割地球磁场运动,从而水气云团中的大量的游离正、负离子则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向水气云团的两端聚集,形成巨大电荷体。 水气云团在巨大的空气气流的推动下,可能向上、向下、向东、向西、向北、向南等方向运动,只有当水气云团有向上、向下、向东、向西作高速运动时,高速运动的水气云团才作切割地球磁场的运动,水气云团中的大量的游离正、负离子则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向水气云团的两端聚集,当巨大的水气云团在高速切割地球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