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目前大学生的人文知识、人文素养状况,如何认知评价
1)大学生对人文素质认知情况比较良好。
通过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意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也明确知道人文素质包含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能力三个方面,对人文素质的认知能力相对乐观。
(2)当前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较高。
在关于大学生人文素质情况的调查报告中,大部分学生选择了主动按照社会道德标准来规范自身行为,并且愿意去遵守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体现出了当前大学生较高的思想水平和素质水平。
(3)大学生对现代化人文素质教育理解不全面。
通过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水平调查报告进行分析,发现虽然大部分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有基本的认知,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学生对此缺乏足够认识,有些大学生甚至认为人文素质并不重要。另一方面,大学生在人文素质的内涵上缺乏全面的理解,只有较少的大学生能够明确人文素质的准确内容。
(4)人文知识严重匮乏。
在调查报告分析中,大约70%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历史政治、法律科学、文学艺术等人文知识方面严重匮乏,只有极少数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人文知识掌握情况感到满意,极大地凸显出人文知识方面的学习和素质较差。
(5)大学生人文素质基础较差。在调查的这些大学生中,大部分学生的思想观念太过功利,缺失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道德品质,同时也缺乏足够的自立自强能力,导致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水平逐步下降。
2.语文教学要回归常识心得体会
语文又不能以“文学家”的眼光去看待,“文学欣赏”、“人文追求”一旦成了“绝对权威”,也会进入空气稀薄的高空。“泛语文”“泛人文”的教学,会回到“混合式教学”上去,导致凌虚蹈空,这也被证明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
为此,魏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语文教学要回到常识,从“人”出发,从语言的功能出发,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这是语文教学的当然之责,也是语文教学的必然之道。
他说:“维特根斯坦主张,‘语言的本质在于语言的运用’。从世界的横向看,重视语言的运用成了‘国际惯例’。比如美国,围绕‘学生需要学习哪些语文知识,以及能够用语言做什么’建构课程,再如欧共体,明确提出‘语文学习者就是语言使用者’,各国课程标准都有类似的论述。我的‘言语生成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