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常识整理

2021-09-11 综合 86阅读 投稿:落樱花

1.求小学科学三年级知识总结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 )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

叶片上有(叶脉)。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4、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教科版科学三上第二单元动物复习提纲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4、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

5、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6、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7、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8、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六只(脚)。

9、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10、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

1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12、金鱼的特点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等。

13、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都是有(生命)的,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等。14、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的(环境)也不同。

15、动物的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等。教科版科学三上第三单元材料复习提纲 1、物体都是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纤维)、(纸)、(玻璃)、(钢铁)、(塑料)、(橡胶)等。3、知道身边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4、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头:(黄白色,表面有纹路,不太重,能削得动,锯了以后有锯末,能浮在水上……)5、金属是一种很重要的(材料),有许多重要的(用途)。6、金属的特性:(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吸水性差)等。

7、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 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8、塑料的特性:具有(柔韧性)、(绝缘性)、(耐腐蚀性)、(不容易传热性)、(质轻)、(重复利用性)等。9、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

10、木头的特性:(质轻)、(比较坚硬)、(容易加工)、(具有柔韧性)、(能浮在水上)、(具有承重力)等。11、砖的主要用途是(砌房子),陶瓷的主要用途是(做生活用品)。

12、砖是用(黏土)烧制而成的。13、陶瓷是用一种(特殊的黏土)制造的。

14、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头)、(黏土)、(。

2.三年级科学知识有哪些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大全(上册、教科版)第一单元植物复习提纲1、(看)、(听)、(摸)、(问)、(测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寿命长短不同。

4、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5、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6、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8、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9、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0、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

3.求小学科学三年级知识总结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 )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

叶片上有(叶脉)。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4、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教科版科学三上第二单元动物复习提纲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4、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

5、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6、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7、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8、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六只(脚)。

9、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10、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

1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12、金鱼的特点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等。

13、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都是有(生命)的,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等。14、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的(环境)也不同。

15、动物的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等。教科版科学三上第三单元材料复习提纲 1、物体都是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纤维)、(纸)、(玻璃)、(钢铁)、(塑料)、(橡胶)等。3、知道身边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4、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头:(黄白色,表面有纹路,不太重,能削得动,锯了以后有锯末,能浮在水上……)5、金属是一种很重要的(材料),有许多重要的(用途)。6、金属的特性:(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吸水性差)等。

7、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 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8、塑料的特性:具有(柔韧性)、(绝缘性)、(耐腐蚀性)、(不容易传热性)、(质轻)、(重复利用性)等。9、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

10、木头的特性:(质轻)、(比较坚硬)、(容易加工)、(具有柔韧性)、(能浮在水上)、(具有承重力)等。11、砖的主要用途是(砌房子),陶瓷的主要用途是(做生活用品)。

12、砖是用(黏土)烧制而成的。13、陶瓷是用一种(特殊的黏土)制造的。

14、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头)、(黏土)、(棉。

4.小学科学知识整理

三年级上册科学一二单元每课知识点一、植物1.我看到了什么知识点:(1)(观察)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更多更有用的信息,我们在观察的过程中,要将大树作为一个(生命体)来对待。

(2)从照片中获得的有关大树的信息是(有限)的,(实地观察)获得的信息更多。(3)(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信息,(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4)在观察中,我们可以采用的方法有(眼看)(耳听)(鼻闻)(手摸)(心想)等。问答题:☆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1)观察要有序;(2)要先整体后部分;(3)要充分运用多种感官;(4)还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观察和测量工具;(5)带着目的去观察。

【至少背4条】2.校园的树木知识点:(1)一般树的形状由(树冠)、(树干)和(树根)三部分组成的。(2)大树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的。

(3)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都有木质的树干;一般是多年生的……)(4)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粗糙,有的光滑;结的果实不一样;叶片不一样……)问答题:☆观察一棵大树,常用的方法有哪些?(1)画简图;(2)测量树干粗细;(3)闻叶的气味;(4)看果实;(5)拓印树皮;(6)捡拾果实和树叶。☆怎样拓印树皮的图案?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大树和小草知识点:(1)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2)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

(3)用简图画出狗尾草。(4)P9维恩图。

4.观察水生植物知识点:(1)水生植物有(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三种。(2)水葫芦和金鱼藻都是(水生)植物,它们的生长需要(水)、(阳光)和(空气)。

(3)P11维恩图。问答题: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相同点有哪些?(1)生长在水中,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2)有根、茎、叶;(3)会繁殖后代,会死亡;(4)生长条件需要水、阳光和空气等。

5.植物的叶知识点:(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有(共同)的基本特征。(2)叶是(有)生命的。

(3)叶脉有(网状脉)、(平行脉)和(叉状脉)三种。(4)新鲜的叶是(活)的,落叶是(死)的。

问答题:常见的叶的形状有哪些?针形(松)、扇形(银杏)、卵形(马齿苋)、椭圆形(杜鹃)、披针形(柳)、心形(紫荆)、线性(小麦)、管形(葱)、马褂形(鹅掌楸)。【括号内是举的例子。】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知识点:(1)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2)从一棵树的树叶大小不同、软硬不同中,我们知道了(这相当于一片叶的生长过程)。

(3)我们可以用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4)从一片树叶的颜色变化过程中,我们知道了(树叶在老化死亡)。

(5)常见的树有(落叶树)和(常绿树)两种。7.植物的共同特点知识点:(1)植物按生存环境的不同,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两种。

(2)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 (繁殖) (衰老死亡)三个阶段。(3)向日葵的一生经历了(种子) (发芽) (幼苗) (开花) (结果)几个阶段。

(4)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5)植物的共同特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资料袋—知识点:(1)会捕虫的植物是(猪笼草),会结面包的树是(面包树),世界上最大的花是(大王花)。二、动物1.寻访小动物知识点:(1)我们能在附近的(田野里)、(大树周围)、(树上)、(草丛里)寻访到小动物。

(2)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里生长着(不同)的动物。问答题:☆在观察活动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1)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2)保持动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3)注意安全,不再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2.蜗牛(一)知识点:(1)蜗牛的身体是由(壳)、(触角)、(眼睛)、(嘴)、(头)、(腹)和(尾)七部分组成的。(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

(3)蜗牛是用(腹足)爬行,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或黏液)痕迹。3.蜗牛(二)知识点:(1)我的蜗牛“睡觉”了,我们可以采用(摩擦)、(轻轻敲打)、(放入水中)等方法唤醒它。

(2)蜗牛的常见食物有(菜叶)、(青瓜)、(嫩树叶)等。(3)蜗牛(长有)牙齿,它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

(4)蜗牛从(气孔)排除粪便,它的粪便是(细条)状的。4.蚯蚓知识点:(1)蜗牛生活在(花坛)、(草地)、(菜园)、(墙角)的泥土里。

(2)蚯蚓的身体是由(口)、(环带)、(肛门)三部分组成的。(3)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4)P32的维恩图。5.蚂蚁知识点:(1)我们可以在(校园里)、(花坛边)、(墙角处)找到蚂蚁的身影。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触角),胸部长。

5.3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共有几课

3年级下册科学知识 一共四个单元,每个单元有7课,一共28课。

一、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2、有些动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我们熟悉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4、播种植物时要注意: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要将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处;种子放在深度约1厘米的小坑后再用土盖上;之后浇上适量水放温暖处;已经成株的植物要等土壤差不多干时再浇花,要浇就要要浇透。

5、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每天约5毫米。6、在做研究根的作用这个实验时,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为了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

7、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8、凤仙花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

9、植物的叶子和幼小的植物的茎大部分是绿色的。10、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叶子能为植物提供“食物”——养料。

植物的养料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了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后来实验证明这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11、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12、一株凤仙花大概能结出二十来个果实,每个果实可以有十七八粒种子。

13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 种子→ 发芽→ 生长→ 出现花蕾→开花→ 果实成熟这几个阶段。我学会了用 测量 、记录、画折线图等方法来观察一株植物的生长。

14、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15、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节在有些植物上很明显,有些不明显。

叶子是长在节上的。16、凤仙花等植物的茎是垂直地面向上生长,叫直立茎;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它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缠绕茎;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攀缘茎;红薯的茎平卧在地面蔓延生长,这样的茎叫匍匐茎。

二、动物的生命周期 1、自然界中的动物有很多种,它们的身体的外形、结构以及生活习性千差万别,但所有的动物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到死亡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它们的生命周期。

2、小蚕爱吃桑叶,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要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把小蚕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3、蚕的一生总共要蜕6次皮,其中幼虫期要蜕4次皮。

4、蚕(幼虫期)分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头很小,有口器,有两片“牙齿”的大颚,适于咀嚼桑叶;胸有三对足帮助口器把持桑叶;腹部有五对足,后端的背侧有一个突起、5、蚕宝宝吐丝前不再吃桑叶了,躯体发黄发亮,吐丝时身体运动,头来回晃动,吐丝后身体变小,潜伏在内。

6、蛹身体呈纺锤形,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部有两个黑色、小圆形、隆起的眼睛,胸部没有环节,腹部有环节,眼睛下面有一对触角的原始体,胸部的背面有盾片,从盾片生出两对翅,体色呈褐色。7、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两对翅,三对足,长有眼睛和口器。

8、蚕的一生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形态。9、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

10、鸡、青蛙、鱼、乌龟等动物都产卵,卵是这些动物生命的开始 。11、养蚕、抽取蚕丝,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远在 4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开始养蚕,利用 蚕丝织成华丽的丝绸和各种丝织品,并远销国外。12、有些动物一生中要经历很大的变化,它们幼年期与成年期的样子很不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变态 。

从卵孵化而来:蚊子、苍蝇、蝗虫、鱼、青蛙、鸡 由母亲直接生下来:猫、狗、人 变态:蚊子、苍蝇、青蛙 不变态:蝗虫、鱼、鸡、狗、猫 三、温度与水的变化1、水按手的感觉分类:可分为烫水、热水、温水和凉水 。但用触觉来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不够准确,不一定可靠,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要用温度计。

我仔细观察温度计,发现温度计上有刻度 、标记 、数字。2、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3、测量水温,要注意:手拿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的下完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视线与温各度计液面持平;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温度计时不能离开被测的水。水烧开时的温度大致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 0 ℃。

4、对于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5、跟水相比,冰的特点是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坚硬。

冰和水都无色、无味、透明、有一定体积。6、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可以制造更低的温度。

7、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杯会形成小水滴,这叫凝结。8、云:水蒸气受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

6.小学科学知识要点

六年级科学(下册)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一、基础知识 1.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5分之1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

2.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透明)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多大,放大镜放大倍数越大,但观察范围(越小),所以(透明球体)的放大倍数很大。

每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3.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所看到的色彩点是由(红、绿、蓝)三色组成。

4.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水滴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5.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英国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建议设计并制造出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蝇的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7.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比如,蚕蛾的触角是羽毛状,蝗虫是丝状,蝴蝶是棍棒状,天牛的是锯齿状(一节一节的)图见书本P5。

8.蚜虫的天敌是(草铃、草蛉的幼虫、瓢虫)。蚜虫喜欢吃植物(嫩枝里的汁液)。

9.碱面、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这样的固体物质叫(晶体)。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如食盐,有的像金字塔,如水晶,有的像一簇簇的针,如维生素C。

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10.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组合起来就是一个简易显微镜,它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11.(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2.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植物细胞是由(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壁)组成的,动物细胞是由(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组成的。

13.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14.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15.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的形态像(长方形的格子)。 16.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如:(抵抗制服疾病、酿酒、泡菜、发面、做酸奶、克隆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等。P20. 17.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由细胞构成、有生命、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新陈代谢、能繁殖等。P22. 19.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 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如昆虫的肢体) 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能看到病毒) 扫描隧道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微观世界) 二、科学探究 1. 掌握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P2. 2. 放大镜的作用很多,详见书本P2。 3. 会画常见晶体的图(如食盐、白糖在玻璃片上的晶体)。

P8. 4. 制作晶体的方法。有(减少水份)和(降低温度)等P9. 5. 利用放大镜制作简易显微镜的的方法。

P10. 6. 洋葱表皮装片的制作方法,会画显微镜下洋葱表皮结构图。P13.具体见课时特训。

7. 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和使用方法。(理解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看到的方向相反、放大倍数的计算、放大倍数和观察范围的关系)P13. 8. 观察水中微生物的方法步骤,会分辨常见微生物的外观形状。

P17、18. 9.细胞的作用。 第二单元 物质世界 一、基础知识 1.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像声音、光、电都是物质,物质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3.在变化中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常伴随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时蜡烛融化是(物理变化)、液体的蜡烛油汽化后燃烧是(化学变化),再如,加热白糖,白糖的熔化是(物理变化),白糖变成黑色的物质,则是(化学变化)。

4.米饭在口腔里咀嚼后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米饭中的(淀粉)变成(糖类),所以咀嚼后的米饭有些甜味。

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蓝)色的新物质,我们。

7.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上期所有知识点

1、人体中共有206块骨头,共有600多块肌肉,肌肉重量占体重的40%。

2、骨骼具有运动、支撑、保护的作用。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相连地方叫关节,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3、经常运动的好处是:改善身体的柔韧性;增强心肌和肺活量;肌肉发达;体力充沛;延缓衰老;身体匀称。4、人需要的主要营养成份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

5、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种类有:粮食类、蔬菜水果类、鱼肉蛋类、豆奶类、油盐糖。吃得最多的是粮食类。

吃得最少的应该是油盐糖。6、人体主要消化器官有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7、为了安全饮食,蔬菜水果要充分浸泡和清洗,要多吃绿色食品,少吃腌腊食品。8、购买加工食品时要注意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9、没有一种食品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所以我们吃食物要多样化和全面化。10、水果不可替代蔬菜。

空气1、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少量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混合而成。如果空气中增加了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中国古代人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

2、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一定的温度。3、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可是人们的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防止空气污染的一些措施有植树造林、节约能源、少开小汽车,改进汽车燃料、禁烧秸杆、使用无氟冰箱等。4、用手搧一下空气、把空气装在塑料袋里等都可以感到空气的存在,空气是无颜色、无气味、无味道的透明气体。

5、带胶塞的漏斗拧紧在瓶口上,朝漏斗里倒水,水能流进瓶子里吗?为什么?(水不能流进瓶子,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胶塞封住了瓶口,空气出不来,所以漏斗里的水就流不进去。)6、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上还是冰块下?为什么?(应把食物放在冰块的下面,因为冰块周围的空气受冷会很快下沉,不断下沉的空气包围住要冷却的物体,从而达到尽快冷却的目的。)

7、空气能被压缩,压缩了的空气有弹性,在炎热的夏季,自行车轮胎中的气为什么不能充得太足?(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夏季由于气温太高,轮胎内的空气受到高温,其体积必然很快增大,产生很大的压力,当轮胎承受不住这样大的压力时,就会被胀裂。) 天文1、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可以用方向和高度来表示,我们看到的太阳东升、西落昼夜的产生现象,其实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形成的。

只不过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以地球为参照物,所以看起来就是东升、西落2、太阳位置在东,物体影子在西,太阳位置在南,物体影子在北,太阳位置在西,物体影子在东。根据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变化的规律形成太阳钟,故宫博物院的太阳钟叫日晷,它属于赤道日晷,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保有的日晷叫地平日晷,3、月亮明亮部分的形象叫月相。

4、新月指的是天空中看不见的月亮。月初的蛾眉月,是指太阳刚落地平线,我们看到的月相是朝着太阳的。

而月底的蛾眉月是指快要日出时,看到的月相同样是向着太阳的。5、日落时看到初一到十五的月亮,发现:蛾眉月在西方,上弦月在南方天空,凸月在中间偏东,满月在东方。

可见月亮绕地球转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6、日出时看十六到月底的月亮,发现十六的月亮在西头,下弦月在南方天空,残月在中间偏东处,蛾眉月在东头。

7、一天中月亮是东升西落的。这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而形成的。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月亮绕地球转一周是农历一个月。运动和力1、我们在骑自行车时车轮在做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

2、一辆载重汽车行驶得快慢与自重、拉力、路面这些因素有关。3、力的单位是牛顿。

4、使用测力计时,要使指针在0处,不能超过最大测量范围。5、当物体受到外力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去掉外力后还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弹性,这种力叫弹力。

6、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竖直向下的重力。这个力是因为地球引力。

7、判断: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对) 物体的弹性是无限的(错) 物体穿过液体或空气时,也会产生摩擦力(对)8、摩擦能产生热量,流星的形成就与摩擦有关,在在炎热的夏天高速公路上的汽车轮胎会发烫;生活中有好多增大有益摩擦(例如:如轮胎上的花纹、车把手上的花纹)和减少有害摩擦(在机械运动部位加润滑油,加滚珠轴承)的例子。

9、物体的形状与它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有关,如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伞面的大小就有关。水1、水是生命之源,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液体。

水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云、雾、雨、露、霜都是由空气中的水凝结而成的。

2、认识物体常用的方法有用眼看、用鼻闻、用舌尝、用手摸,对不了解的物体千万别随便闻、随便尝。鉴别杯子中水、盐水、糖水、牛奶、白醋的方法是什么?3、水具有使其表面尽量缩小的力,这就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4、铁块在水中是要下沉的,可钢铁的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因为钢铁轮船的空间大,与同体积有水相比较,它反而轻,因此浮在水上。)5、地球上大部分水是海洋里的咸。

8.小学科学知识

考试是老师会归纳的!但如果你还要的话:1.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针孔照相机是根据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原理制造的。幻灯机、电影放映机、照相机、摄像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造的。

潜望镜是根据光的反射原理制造的。 2. 小孔成像的实验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成的像是倒立的。

3. 光照射到物体上,被物体挡住改变了原来的传播方向反回去了,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光从一个透明物体进入另一个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4.各种物体都能反光,反光的情况不同。红颜色物体反射红色光,黄色物体反射黄色光,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光的颜色不同。

白色的物体比黑色的物体反光能力强。表面越光滑反光能力越强。

5. 平常使用的镜子,表面是平的,叫平面镜。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平面镜里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左右相反。 6.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做凸透镜。

凸透镜有聚光、放大和成像的作用。 7.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利用凸透镜形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形成的是缩小的像;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形成的是放大的像。 8. 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它是由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组成的。

瞳孔像照相机的光圈,能控制光线的强弱;晶状体像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视网膜像实验中的纸屏,能映出图像。 9. (我们是怎样看到周围的物体的?)我们周围的物体,有的自己发光,有的能反射别的物体的光。

当它们发射或反射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睛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立即把这些光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这些物体。 10. (为什么远近物体都能看得清?)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调节的。

肌肉收缩,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肌肉舒张,晶状体的凸度变小,眼睛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健康的眼睛晶状体调节力强,远近物体都能看得清。

11.(近视眼是怎样形成的?)如果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牵引晶状体的肌肉总是处在紧张状态,就会疲劳,失去调节能力,看远处物体就会模糊,这就是近视眼。 12. 预防近视眼要做到: 1) 读书写字姿势要端正,眼睛与书本的距离要保持在30厘米左右; 2) 看书约一小时要休息几分钟,向远处眺望一会儿; 3)不要在强光或弱光下看书; 4) 躺卧、走路时不要看书; 5)少年儿童要经常做眼保健操。

13.(彩虹是怎样形成的?)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成的。

下雨时(或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 14. 岩石都是由矿物构成的。

花岗石是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组成。 15. 聚集在一起的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叫做矿产。

可以做燃料的叫做能源矿产,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它们不仅是燃料,而且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煤经提炼后可以得到焦炭、煤气、煤焦油三种矿物。

可以提炼出金属的叫做金属矿产。如:铁矿石、铜矿石、钨矿石等。

16. (煤是怎样形成的?)煤在地下的分布是一层一层的,大多夹在砂岩、页岩中。煤是古代植物被埋在地下,与空气隔绝,在高温和高压的作用下,经过亿万年变化逐渐形成的。

煤、石油、天然气中蕴藏的能量最初来自太阳。 17. 矿产的开采方法主要有:露天开采、地下开采、管道开采等几种方法。

石油、天然气属于管道开采。煤等固体矿产可以露天开采、也可以地下开采。

18.各种矿产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有的是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有的是在岩石风化、沉积等过程中形成的。 19.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最早的国家,“石油”一词最早见于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的著作。

在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学说指导下,开发了一个又一个大油田。 20.(我们为什么要合理使用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

地球上的矿产资源有限,又不可再生,必须有计划地开采、利用,决不可乱采乱用。 21. 家畜的祖先都是野兽,家禽都是由野鸟驯化而来的。

按照人类的需要,把野生动物培养成家养动物的过程,叫做动物的驯化。 22. 生物的启示:鱼——船、桨、舵、潜水艇;茅草——锯;鸟——飞机;蛋壳——薄壳结构屋顶;蝙蝠——雷达;长形卷叶——筒形叶桥;苍蝇——蝇眼照相机;人——机器人;人脑——电子计算机。

23. 根据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的现象,我们知道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一天)。

24.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昼夜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 25.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转动,这种运动叫做公转,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或365天)。

地球公转形成了四季变化。 26.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月相变化是由于月球公转引起的。

每逢农历十五傍晚,月球总是在东方。 27. (月相。

9.小学科学复习知识要点~~~

六年级语文复习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原教学大纲、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对班级的学生状况做详尽的分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好、中、差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二、复习目标:(一)、基础知识方面1、能利用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能根据拼音正确地写出已学过的汉字。2、掌握本册学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会规范地书写,能正确认读学过的多音字。

3、查字典,会运用部首、音序、数笔画查字法熟练地查字。4、辨别同音字、形近字,进一步提高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

5、掌握个词语,理解词义,一部分会口头或书面运用。6、进一步掌握部分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掌握已学的成语;了解和认识一些常用的格言。

7、能够改写句子、修改病句和缩句;能正确使用一些常用的关联词。8、进一步掌握学过的标点符号及一些常用的修辞方法。

(二)、阅读方面:1、会背诵指定的课文。2、能借助中心句,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能分清文章中的事实和联想。

3、了解科普文章的语言特点,学会阅读科普文章。4、学会积累词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作文方面:1、掌握有详有略地记事和先概括后举例写人的写作方法。2、掌握书信的正确格式和写作要领。

3、能写想像作文。 三、复习内容:主要包括本学期学的23篇必学课文,1篇选学课文,7次习作训练和7个练习。

(一)基础知识1、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认读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的音节;能正确地书写大小写字母;能正确地拼读音节。

主要题型如:(1)选择正确的读音 (2)给专用名词加上声母 (3)看拼音写字、词、句 (4)确定字的音序、音节等。2、汉字 对于教学目标中规定的字要做到会读、会写、会组词。

了解形声字的构造。能区分常见的同音字、形似字;书写时做到笔画清楚,字形规范,不写错别字。

掌握常见字的音、形、义;特别要了解多音字、多义字在不同词语中的意义。主要题型如:(1)把字写得正确、端正、匀称(2)改错别字(3)确定字的部首,除部首外还有几画(4)辨字组词 (5)多音字组词(6)选择正确的字填空等。

3、词语 理解、掌握课文中规定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会运用。会辨析一些近义词的反义词。

能够理解多义词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主要题型如:(1)把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2)照样子写词语(3)根据意思写词语(4)用词造句(5) 找近义词或反义词(6)选择恰当的词语(7)辨别每组词语中不是同一类的词(8)把可以搭配的词语用线条连起来等。

4、句子(1)了解常见的句式(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双重否定句)及其作用。了解句式变换的几种形式(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变换);能根据语言环境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变换句式。

(2)认识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能在具体语境中辨别所使用的修辞方法。(3)能用关联词语造句,在句子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并列、转折、因果、条件、递进、选择、假设等)。

(4)要能正确地修改病句,病句的类型主要是:用词不当、句子成分残缺、前后重复和矛盾等。复习时,要安排修改一段话的练习(标点、字、词、句、标点等)。

(5)扩句和缩句。扩句,是在句子中添加恰当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楚。

缩句,是把句子中附加成分删去,使句子简洁明了。复习的时候,要讲清要求和方法。

5、标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要能结合语境,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特别要了解分号、引号、省略好号、破折号的作用。(二)阅读 主要是: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1、课内阅读 落实背诵和默写 把背诵和默写的段落交给学生,让他们自我检查、相互检查,选择易错字、重点词语或中心词句进行按原文填空的练习。背诵与默写要使学生基本做到人人过关。

2、课外阅读 (1)、阅读能力的培养落实于平时的教学积累中,必须扩大课外阅读。(2)配合单元的阅读重点,巩固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意识地选择了较为典型的阅读材料。

如“找出短文的中心句、体会中心”的片段,“分辨事实与联想”的片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片段等。(三)写作 从习作的类型来看,有写记叙文,也有写应用文。

从习作的形式来看,有记实性的习作,写自己平时所见、所闻和所想,有想像性的习作,包括看图作文、续写等。从习作的内容来看,有写人、记事(记叙一次活动),有写景。

从习作的命题形式来看,主要有三种:全命题、半命题、自由命题。十二册语文课本里作文训练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记叙文,包括写人、叙事、科学小实验;二是应用文,包括感谢信、毕业赠言等。

四、复习方法1、主要采用集中与个别相结合、集体与自主复。

小学三年级科学常识整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