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高考化学知识点
1 概念的辨析(类似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分,电解质的区分)
2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元素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3 微粒中质子,中子数,电子数的求算
4同位素形成分子种类的计算
5四同定义的辨析(同位素,同系物等)
6元素周期律
7电子式,核外电子排布
8晶体的定义,类型,物理性质,作用力,键的极性。
8阿伏加德罗常数,及定律
9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
10溶液中的平衡,导电性强弱判断,酸碱性计算
11 盐类水解规律
12离子共存,离子方程,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13 胶体
14氧化反映及产物判定,方程配平
15电化学
16一些基本常识(例如人体骨骼中主要成分之类)
17守恒法,极值法的计算,溶解度计算,分段函数类型的计算,综合计算
18实验基本操作
19离子检验
20气体的制取,干燥,收集,尾气处理
21鉴别,分离,检验物质
22实验综合
23物质性质,组成成分分析
24反映先后判断
25化工生产
26根据有机物结构式判断有机物的性质
27加聚反映产物单体的分析
28有机综合
2.化学有机部分知识点总结
化学: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5)、酚醛树脂的制取(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170℃) (2)、蒸馏 (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 (5)、中和热的测定 (6)制硝基苯(50-60℃) 〔说明〕:(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 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3)含醛基物质(氧化) (4)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5)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 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 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
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14.显酸性的有机物有: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15.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质有: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苯酚、强氧化剂、浓的酒精、双氧水、碘酒、三氯乙酸等。 1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有机物:具有酸、碱双官能团的有机物(氨基酸、蛋白质等) 17.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酚: (2)羧酸: (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 (5)蛋白质(水解) 18、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有机反应: 1.苯酚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呈紫色; 2.KMnO4酸性溶液的褪色; 3.溴水的褪色; 4.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
5.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颜色反应) 一、物理性质 甲烷:无色 无味 难溶 乙烯:无色 稍有气味 难溶 乙炔:无色 无味 微溶 (电石生成:含H2S、PH3 特殊难闻的臭味) 苯:无色 有特殊气味 液体 难溶 有毒 乙醇:无色 有特殊香味 混溶 易挥发 乙酸:无色 刺激性气味 易溶 能挥发 二、实验室制法 甲烷:CH3COONa + NaOH →(CaO,加热) → CH4↑+Na2CO3 注:无水醋酸钠:碱石灰=1:3 固固加热 (同O2、NH3) 无水(不能用NaAc晶体) CaO:吸水、稀释NaOH、不是催化剂 乙烯:C2H5OH →(浓H2SO4,170℃)→ CH2=CH2↑+H2O 注:V酒精:V浓硫酸=1:3(被脱水,混合液呈棕色) 排水收集(同Cl2、HCl)控温170℃(140℃:乙醚) 碱石灰除杂SO2、CO2 碎瓷片:防止暴沸 乙炔:CaC2 + 2H2O → C2H2↑ + Ca(OH)2 注:排水收集 无除杂 不能用启普发生器 饱和NaCl:降低反应速率 导管口放棉花:防止微溶的Ca(OH)2泡沫堵塞导管 乙醇:CH2=CH2 + H2O →(催化剂,加热,加压)→CH3CH2OH (话说我不知道这是工业还实验室。
) 注:无水CuSO4验水(白→蓝) 提升浓度:加CaO 再加热蒸馏 三、燃烧现象 烷:火焰呈淡蓝色 不明亮 烯:火焰明亮 有黑烟 炔:火焰明亮 有浓烈黑烟(纯氧中3000℃以上:氧炔焰) 苯:火焰明亮 大量黑烟(同炔) 醇:火焰呈淡蓝色 放大量热 四、酸性KMnO4&溴水 烷:都不褪色 烯 炔:都褪色(前者氧化 后者加成) 苯:KMnO4不褪色 萃取使溴水褪色 五、重要反应方程式 烷:取代 CH4 + Cl2 →(光照)→ CH3Cl(g) + HCl CH3Cl + Cl2 →(光照)→ CH2Cl2(l) + HCl CH2Cl + Cl2 →(光照)→ CHCl3(l) + HCl CHCl3 + Cl2 →(光照)→ CCl4(l) + HCl 现象:颜色变浅 装置壁上有油状液体 注:4种生成物里只有一氯甲烷是气体 三氯甲烷 = 氯仿 四氯化碳作灭火剂 烯:1、加成 CH2=CH2 + Br2 → CH2BrCH2Br CH2=CH2 + HCl →(催化剂) → CH3CH2Cl CH2=CH2 + H2 →(催化剂,加热) → CH3CH3 乙烷 CH2=CH2 + H2O →(催化剂,加热加压) → CH3CH2OH 乙醇 2、聚合(加聚) nCH2=CH2 →(一定条件) → [-CH2-CH2-]n (单体→高聚物) 注:断双键→两个“半键” 高聚物。
3.化学有机部分知识点总结
有机化学合成一、引入碳碳双键 1、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如:CH3CH2Br + NaOH —— CH2=CH2(气体)+ NaBr + H2O (条件是:NaOH的醇溶液中加热) 2、醇的消去反应:如:CH3CH2OH —— CH2=CH2 (气体)+H2O (条件:在浓硫酸中加热至170摄氏度) 3、炔烃的加成反应:如:乙炔 + 氢气 —— 乙烯 (条件:在镍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二、引入碳碳三键 1、二卤代物的消去反应:如 :CH2BrCH2Br + 2NaOH —— 乙炔 + 2NaBr + 2H2O (条件:在NaOH的醇溶液中加热) 2、某二元醇的消去反应(必须是伯醇):如:CH2OHCH2OH —— 乙炔 +2H2O (条件:在浓硫酸中加热至170摄氏度)三、引入醛基 1、伯醇的催化氧化:2 CH3CH2OH + O2 —— 2 CH3CHO + 2 H2O (条件:催化剂、加热) 2、烯烃的催化氧化: 2CH2=CH2 + O2 —— 2 CH3CHO (条件:催化剂、加热) 3、炔烃的水化法:乙炔 + H2O —— CH3CHO (催化剂、加热)四、引入羟基 1、引入醇羟基 (1)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如: CH3CH2Br + NaOH —— CH3CH2OH + NaBr (条件:在NaOH的水溶液中加热) (2)烯烃的加成反应:如: CH2CH2 + H2O —— CH3CH2OH (条件:用浓硫酸做催化剂) (3)醛的加成反应:如:CH3CHO + H2 —— CH3CH2OH (条件:在镍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醛加成成伯醇) (4)酮的加成反应:如: CH3COCH3 H2 —— CH3CHOHCH3 (条件:在镍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酮加成成仲醇) (5)酯类的水解:酸性条件下:CH3COOCH2CH3 + H2O —— CH3COOH + CH3CH2OH (条件:浓硫酸、加热、可逆符号) 碱性条件下: CH3COOCH2CH3 + NaOH —— CH3COONa + CH3CH2OH +H2O (条件: 加热 ) 2、酚羟基 (1)C6H5ONa + HCI —— C6H6O + NaCl (强酸置弱酸)五、引入羧基 1、酯类的水解:酸性条件下:CH3COOCH2CH3 + H2O —— CH3COOH + CH3CH2OH (条件:浓硫酸、加热、可逆符号) 2、醛的催化氧化: (1)2CH3CHO + O2 —— 2CH3COOH (条件:催化剂、加热) (2) 银镜反应:CH3CHO + 2 Ag(NH3)OH —— CH3COONH4 + 3 NH3 +2Ag + H2O (条件:水浴加热 、生成的银单质附在试管表面,因此要写沉淀符号) (3)斐林反应: CH3CHO + 2Cu(OH)2 + NaOH —— CH3COONa + Cu2O +H2O (条件:酒精灯加热、生成Cu2O砖红色沉淀)六、引入酯基 1、羧酸和醇的酯化反应:如:CH3COOH + CH3CH2OH —— CH3COOCH2CH3 + H2O (条件:浓硫酸、加热、可逆符号) 2、无机含氧酸和醇的酯化反应:如:CH3CH2OH +HO-NO2 —— CH3CONO2 + H2O (条件:催化剂)七、引入卤素原子 1、。
4.求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答】:【考纲要求】 有机化学基础 1.了解有机化合物数目众多和异构现象普遍存在的本质原因.2.理解基团、官能团、同分异构、同系列等概念.能够识别结构式(结构简式)中各原子的连接次序和方式、基团和官能团.能够辨认同系物和列举异构体.了解烷烃的命名原则.3.以一些典型的烃类化合物为例,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碳架结构.掌握各类烃(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中各种碳碳键、碳氢键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4.以一些典型的烃类衍生物(乙醇、溴乙烷、苯酚、乙醛、乙酸、乙酸乙酯、脂肪酸、甘油酯、多羟基醛、氨基酸等)为例,了解官能团在化合物中的作用.掌握各主要官能团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5.了解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化工、资源综合利用及污染和环保的概念.6.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7.以葡萄糖为例,了解糖类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8.了解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9.初步了解重要合成材料的主要品种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理解由单体进行聚合反应(加聚和缩聚)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原理.10.通过上述各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掌握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11.综合应用各类化合物的不同性质,进行区别、鉴定、分离、提纯或推导未知物的结构简式.组合多个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合成具有指定结构简式的产物.【回归课本】 1.常见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2.与同分异构体有关的综合脉络 3.有机反应主要类型归纳 下属反应物 涉及官能团或有机物类型 其它注意问题 取代反应 酯水解、卤代、硝化、磺 化、醇成醚、氨基酸成肽、皂化、多糖水解、肽和蛋白质水解等等 烷、苯、醇、羧酸、酯和油脂、卤代烃、氨基酸、糖类、蛋白质等等 卤代反应中卤素单质的消耗量;酯皂化时消耗NaOH的量(酚跟酸形成的酯水解时要特别注意).加成反应 氢化、油脂硬化 C=C、C≡C、C=O、苯环 酸和酯中的碳氧双键一般不加成;C=C和C≡C能跟水、卤化氢、氢气、卤素单质等多种试剂反应,但C=O一般只跟氢气、氰化氢等反应.消去反应 醇分子内脱水卤代烃脱卤化氢 醇、卤代烃等 、等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氧化反应 有机物燃烧、烯和炔催化氧化、醛的银镜反应、醛氧化成酸等 绝大多数有机物都可发生氧化反应 醇氧化规律;醇和烯都能被氧化成醛;银镜反应、新制氢氧化铜反应中消耗试剂的量;苯的同系物被KMnO4氧化规律.还原反应 加氢反应、硝基化合物被还原成胺类 烯、炔、芳香烃、醛、酮、硝基化合物等 复杂有机物加氢反应中消耗H2的量.加聚反应 乙烯型加聚、丁二烯型加聚、不同单烯烃间共聚、单烯烃跟二烯烃共聚 烯烃、二烯烃(有些试题中也会涉及到炔烃等) 由单体判断加聚反应产物;由加聚反应产物判断单体结构.缩聚反应 酚醛缩合、二元酸跟二元醇的缩聚、氨基酸成肽等 酚、醛、多元酸和多元醇、氨基酸等 加聚反应跟缩聚反应的比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4.醇、醛、酸、酯转化关系的延伸 一 有机化合物 (一)烃 碳氢化合物 烷烃:CnH(2n+2) 如甲烷 CH4 夹角:109°28′ 是烷烃中含氢量最高的物质.烷烃有对称结构,结构式参看书上.甲烷为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小于空气 CH4+2O2→CO2+2H2O 注意条件 取代反应:CH4+Cl2→CH3Cl+HCl 条件:光照 注意四个取代反映 同系物:结构相似,相互之间相差一个或多个碳氢二基团 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 甲烷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反应(有机中,强氧化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烷.C-C:饱和烃 C=C:不饱和烃 与氧气反应,明亮火焰大量黑烟.含C=C的烃叫做烯烃,不饱和,碳碳双键键能不一样,因此一个容易断裂,发生加成反应成为稳定的单键.可以与强氧化剂和溴单质发生反应.CH2=CH2+Br2→CH2Br-CH2Br注意条件.具体结构见课本 夹角:120° 与溴单质、水、氢气、氯化氢气体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对应物质.注意条件.(二)烃的衍生物 乙醇:CH3CH2OH 乙醇和二甲醚都是C2H6O,但是结构不同.所以2mol乙醇与钠反应生成1mol氢气,断的是O-H -OH羟基,是乙醇的基团.基团决定了有机物的性质,且发生反应大多是在基团附近.可以看做是羟基取代了乙烷中一个氢.乙醇要求的反应:1.氧化反应:CH3CH2OH+3O2→2CO2+3H2O条件点燃 2.催化氧化,生成甲醛.具体见笔记 3.使酸性重铬酸钾aq变绿,反应不作要求。
5.高中化学有机物部分知识总结
1。卤化烃:官能团,卤原子
在碱的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
在碱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不饱和烃
2。醇:官能团,醇羟基
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
能发生消去得到不饱和烃(与羟基相连的碳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如果没有氢原子,不能发生消去)
能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
能被催化氧化成醛(伯醇氧化成醛,仲醇氧化成酮,叔醇不能被催化氧化)
3。醛:官能团,醛基
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能被氧化成羧酸
能被加氢还原成醇
4。酚,官能团,酚羟基
具有酸性
能钠反应得到氢气
酚羟基使苯环性质更活泼,苯环上易发生取代,酚羟基在苯环上是邻对位定位基
能与羧酸发生酯化
5。羧酸,官能团,羧基
具有酸性(一般酸性强于碳酸)
能与钠反应得到氢气
不能被还原成醛(注意是“不能”)
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
6。酯,官能团,酯基
能发生水解得到酸和醇 7。烷烃 CnH2n+2
单烯烃 CnH2n n>=2 碳碳双键 环烷烃 CnH2n 二烯烃:CnH2n-2 碳碳双键
单炔烃 CnH2n-2 n>=2 碳碳三键
苯的同系物 CnH2n-6 n>=6(苯环,一般不写,填在试卷上不把它当作官能团)
饱和一元卤代烃 CnH2n+1X(X代表卤) X- (卤原子)
饱和一元醇 CnH2n+2O 醇羟基
苯酚 C6H6O 酚羟基 苯酚是酚类一种代表,其通式不要求掌握.
饱和一元醛 CnH2nO 醛基
饱和一元羧酸 CnH2nO2 羧基
酯 CnH2nO2 n>=2 酯基
酮 CnH2nO 酮羰基
醚 CnH2n+2O n>=2
8。草酸(乙二酸)>;甲酸>;乙酸>;碳酸>;苯酚
饱和一元酸随碳原子数的增多,酸性减弱.
6.高中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
二、重要的反应 1.能使溴水(Br2/H2O)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 ① 通过加成反应使之褪色:含有 、—C≡C—的不饱和化合物 ② 通过取代反应使之褪色:酚类 注意:苯酚溶液遇浓溴水时,除褪色现象之外还产生白色沉淀。
③ 通过氧化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HO(醛基)的有机物(有水参加反应) 注意:纯净的只含有—CHO(醛基)的有机物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④ 通过萃取使之褪色:液态烷烃、环烷烃、苯及其同系物、饱和卤代烃、饱和酯 (2)无机物 ① 通过与碱发生歧化反应 3Br2 + 6OH- == 5Br- + BrO3- + 3H2O或Br2 + 2OH- == Br- + BrO- + H2O ② 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2S、S2-、SO2、SO32-、I-、Fe2+ 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KMnO4/H+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含有 、—C≡C—、—OH(较慢)、—CHO的物质 与苯环相连的侧链碳碳上有氢原子的苯的同系物(与苯不反应) (2)无机物: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2S、S2-、SO2、SO32-、Br-、I-、Fe2+ 3.与Na反应的有机物:含有—OH、—COOH的有机物 与NaOH反应的有机物:常温下,易与含有酚羟基、—COOH的有机物反应 加热时,能与卤代烃、酯反应(取代反应) 与Na2CO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酚羟基的有机物反应生成酚钠和NaHCO3; 含有—COO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CO2气体; 含有—SO3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磺酸钠并放出CO2气体。 与NaHCO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OOH、—SO3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磺酸钠并放出等物质的量的CO2气体。
4.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 (1)2Al + 6H+ == 2 Al3+ + 3H2↑ 2Al + 2OH- + 2H2O == 2 AlO2- + 3H2↑ (2)Al2O3 + 6H+ == 2 Al3+ + 3H2O Al2O3 + 2OH- == 2 AlO2- + H2O (3)Al(OH)3 + 3H+ == Al3+ + 3H2O Al(OH)3 + OH- == AlO2- + 2H2O (4)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NaHS等等 NaHCO3 + HCl == NaCl + CO2↑ + H2O NaHCO3 + NaOH == Na2CO3 + H2O NaHS + HCl == NaCl + H2S↑ NaHS + NaOH == Na2S + H2O (5)弱酸弱碱盐,如CH3COONH4、(NH4)2S等等 2CH3COONH4 + H2SO4 == (NH4)2SO4 + 2CH3COOH CH3COONH4 + NaOH == CH3COONa + NH3↑+ H2O (NH4)2S + H2SO4 == (NH4)2SO4 + H2S↑ (NH4)2S +2NaOH == Na2S + 2NH3↑+ 2H2O (6)氨基酸,如甘氨酸等 H2NCH2COOH + HCl → HOOCCH2NH3Cl H2NCH2COOH + NaOH → H2NCH2COONa + H2O (7)蛋白质 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链的链端或支链上仍有呈酸性的—COOH和呈碱性的—NH2,故蛋白质仍能与碱和酸反应。 5.银镜反应的有机物 (1)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 含有—CHO的物质: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等) (2)银氨溶液[Ag(NH3)2OH](多伦试剂)的配制: 向一定量2%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至刚刚产生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消失。
(3)反应条件:碱性、水浴加热 若在酸性条件下,则有Ag(NH3)2+ + OH- + 3H+ == Ag+ + 2NH4+ + H2O而被破坏。 (4)实验现象:①反应液由澄清变成灰黑色浑浊;②试管内壁有银白色金属析出 (5)有关反应方程式:AgNO3 + NH3·H2O == AgOH↓ + NH4NO3 AgOH + 2NH3·H2O == Ag(NH3)2OH + 2H2O 银镜反应的一般通式: RCHO + 2Ag(NH3)2OH 2 Ag↓+ RCOONH4 + 3NH3 + H2O 【记忆诀窍】: 1—水(盐)、2—银、3—氨 甲醛(相当于两个醛基):HCHO + 4Ag(NH3)2OH 4Ag↓+ (NH4)2CO3 + 6NH3 + 2H2O 乙二醛: OHC-CHO + 4Ag(NH3)2OH 4Ag↓+ (NH4)2C2O4 + 6NH3 + 2H2O 甲酸: HCOOH + 2 Ag(NH3)2OH 2 Ag↓+ (NH4)2CO3 + 2NH3 + H2O 葡萄糖: (过量) CH2OH(CHOH)4CHO +2Ag(NH3)2OH 2Ag↓+CH2OH(CHOH)4COONH4+3NH3 + H2O (6)定量关系:—CHO~2Ag(NH)2OH~2 Ag HCHO~4Ag(NH)2OH~4 Ag 6.与新制Cu(OH)2悬浊液(斐林试剂)的反应 (1)有机物:羧酸(中和)、甲酸(先中和,但NaOH仍过量,后氧化)、醛、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甘油等多羟基化合物。
(2)斐林试剂的配制:向一定量10%的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2%的CuSO4溶液,得到蓝色絮状悬浊液(即斐林试剂)。 (3)反应条件:碱过量、加热煮沸 (4)实验现象: ① 若有机物只有官能团醛基(—CHO),则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常温时无变化,加热煮沸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② 若有机物为多羟基醛(如葡萄糖),则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常温时溶解变成绛蓝色溶液,加热煮沸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5)有关反应方程式:2NaOH + CuSO4 == Cu(OH)2↓+ Na2SO4 RCHO + 2Cu(OH)2 RCOOH + Cu2O↓+ 2H2O HCHO + 4Cu(OH)2 CO2 + 2Cu2O↓+ 5H2O OHC-CHO + 4Cu(OH)2 HOOC-COOH + 2Cu2O↓+ 4H2O HCOOH + 2Cu(OH)2 CO2 + Cu2O↓+ 3H2O CH2OH(CHOH)4CHO + 2Cu(OH)2 CH2OH(CHOH)4COOH + Cu2O↓+ 2H2O (6)定量关系:—COOH~½ Cu(OH)2~½ Cu2+ (酸使不溶性的碱溶解) —CHO~2Cu(OH)2~Cu2O HCHO~4Cu(OH)2~2Cu2O 7.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机物是。
7.高中化学有机物部分知识总结
1。
卤化烃:官能团,卤原子 在碱的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 在碱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不饱和烃 2。醇:官能团,醇羟基 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 能发生消去得到不饱和烃(与羟基相连的碳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如果没有氢原子,不能发生消去) 能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 能被催化氧化成醛(伯醇氧化成醛,仲醇氧化成酮,叔醇不能被催化氧化) 3。
醛:官能团,醛基 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能被氧化成羧酸 能被加氢还原成醇 4。酚,官能团,酚羟基 具有酸性 能钠反应得到氢气 酚羟基使苯环性质更活泼,苯环上易发生取代,酚羟基在苯环上是邻对位定位基 能与羧酸发生酯化 5。
羧酸,官能团,羧基 具有酸性(一般酸性强于碳酸) 能与钠反应得到氢气 不能被还原成醛(注意是“不能”) 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 6。酯,官能团,酯基 能发生水解得到酸和醇 7。
烷烃 CnH2n+2 单烯烃 CnH2n n>=2 碳碳双键 环烷烃 CnH2n 二烯烃:CnH2n-2 碳碳双键 单炔烃 CnH2n-2 n>=2 碳碳三键 苯的同系物 CnH2n-6 n>=6(苯环,一般不写,填在试卷上不把它当作官能团) 饱和一元卤代烃 CnH2n+1X(X代表卤) X- (卤原子) 饱和一元醇 CnH2n+2O 醇羟基 苯酚 C6H6O 酚羟基 苯酚是酚类一种代表,其通式不要求掌握. 饱和一元醛 CnH2nO 醛基 饱和一元羧酸 CnH2nO2 羧基 酯 CnH2nO2 n>=2 酯基 酮 CnH2nO 酮羰基 醚 CnH2n+2O n>=2 8。草酸(乙二酸)>甲酸>乙酸>碳酸>苯酚 饱和一元酸随碳原子数的增多,酸性减弱。
8.【本人急需要高中化学必修二有机部分的知识】
有机化合物 一、基础篇: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氧化反应 CH4(g)+2O2(g) → CO2(g)+2H2O(l) 取代反应 CH4+Cl2(g) → CH3Cl+HCl 烷烃的通式:CnH2n+2 n≤4为气体 、所有1-4个碳内的烃为气体,都难溶于水,比水轻 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的,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不同的单质 同位素: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类元素的原子 乙烯C2H4 含不饱和的C=C双键,能使KMnO4溶液和溴的溶液褪色 氧化反应 2C2H4+3O2 →2CO2+2H2O 加成反应 CH2=CH2+Br2 →CH2Br-CH2Br 先断后接,变内接为外接 加聚反应 nCH2=CH2 → [ CH2 - CH2 ]n 高分子化合物,难降解,白色污染 石油化工最重要的基本原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果实的催熟剂, 乙烯的产量是衡量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 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良好的有机溶剂 苯的结构特点: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氧化反应 2 C6H6+15 O2→12 CO2+ 6 H2O 取代反应 溴代反应 + Br2 → -Br + H Br 硝化反应 + HNO3 → -NO2 + H2O 加成反应 +3 H2 →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醇物理性质: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低于水,易挥发. 良好的有机溶剂,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醇官能团为羟基-OH 与金属钠的反应 2CH3CH2OH+Na→ 2CH3CHONa+H2 氧化反应 完全氧化 CH3CH2OH+3O2→ 2CO2+3H2O 不完全氧化 2CH3CH2OH+O2→ 2CH3CHO+2H2O Cu作催化剂 乙酸 CH3COOH 官能团:羧基-COOH 无水乙酸又称冰乙酸或冰醋酸. 弱酸性,比碳酸强 CH3COOH+NaOH→CH3COONa+H2O 2CH3COOH+CaCO3→Ca(CH3COO)2+H2O+CO2↑ 酯化反应 醇与酸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称为酯化反应.原理 酸脱羟基醇脱氢.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动植物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又叫碳水化合物 单糖 C6H12O6 葡萄糖 多羟基醛 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果糖 多羟基酮 双糖 C12H22O11 蔗糖 无醛基 水解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 麦芽糖 有醛基 水解生成两分子葡萄糖 多糖 (C6H10O5)n 淀粉 无醛基 n不同不是同分异构 遇碘变蓝 水解最终产物为葡萄糖纤维素 无醛基 油脂:比水轻(密度在之间),不溶于水.是产生能量最高的营养物质 植物油 C17H33-较多,不饱和 液态 油脂水解产物为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甘油),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皂化反应 脂肪 C17H35、C15H31较多 固态 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蛋白质水解产物是氨基酸,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8种,非必需的氨基酸有12种 蛋白质的性质 盐析:提纯 变性:失去生理活性 显色反应:加浓硝酸显黄色 灼烧:呈焦羽毛味误服重金属盐:服用含丰富蛋白质的新鲜牛奶或豆浆 主要用途: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人类营养物质、工业上有广泛应用、酶是特殊蛋白质二、复习篇:一、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及结构特点 1、有机物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有机物,但C、CO、CO2、H2CO3、碳酸盐、碳化物等,一般认为是无机物. 由于碳原子有4个价电子,可以与其它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能以共价键结合;有机物存在同分异构体,所以有机物种类繁多. 有机物含C、H、N、S、P等多种元素,但只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烃. 2、有机物中的同系物及同分异构体 (1)“四同”概念比较 (2)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下面以C7H16为例书写: 无支链:CH3CH2CH2CH2CH2CH2CH3 去一碳,做甲基: 、去两碳,做一个乙基: 做两个甲基: 、、、去三碳,可做三个甲基: ,共9种同分异构体. 二、有机物的性质及反应类型 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决定了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如下特点 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 绝大多数有机物受热容易分解,而且容易燃烧. 绝大多数有机物不易导电,熔点低. 有机物所起的化学反应比较复杂,一般比较慢,有的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天或更长时间才能完成,并且还常伴有副反应发生.所以许多有机化学反应常常需要加热或使用催化剂以促进它们的进行. 2、有机反应的常见类型 (1)取代反应 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 (2)加成反应 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物质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 (3)聚合反应 小分子通过加成聚合反应的方式生成高聚物的反应为加聚反应.若聚合的同时又生成小分子的反应为缩聚反应,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都属于聚合反应. (4)消去反应 有机化合物在适当的条件下,从一个分子脱去一个小分子(如水、卤化氢等分子),而生成不饱和(双键或叁键)化合物的反应,叫做消去反应. (5)酯化反应 酸与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
9.小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已经颁布,从化学科目上看,大纲与2008年基本相同,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只是将“了解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含义”略改为“了解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目前各学校基本上已结束第一轮的高考复习,进入了备考冲刺阶段,现围绕考纲就如何高效备考提出以下建议:
重视对高中化学重点知识、主干知识、核心内容的复习
在理综考试中,化学科的题量和内容是有限的,所以2009高考试题仍然是以学科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考查为主,以往的一些热点的主干知识应高度重视。如: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离子反应、离子共存与鉴别;化学平衡;电化学;盐类水解;常见元素化合物、有机基本概念、反应类型、各种官能团的性质、有机信息推断题等。
对于大纲中“理解”“综合应用”层次要求的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反复训练,熟练掌握。
构建知识网络,使各部分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条理化
经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对于基本的知识都已理解掌握,但由于化学学科的知识比较散,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工整理,应先形成知识主线,再构建网络。如: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复习。
六种非金属知识主线:气态氢化物→单质→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应含氧酸盐;五种金属知识主线:单质→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应含氧酸盐;再构建知识网络。如“氮网”“硫网”“铁网”等。
有机网络,以烯烃为中心的网络体系,两条主线:苯 → 炔烃 → 烯烃 → 烷烃;醇 → 醛 → 羧酸 → 酯;中心辐射点为烯烃:烯烃辐射一大片;烃与含氧衍生物的桥梁:卤代烃。这样在无机推断和有机合成及推断题中才会做到心中有数。
回归课本,重视考纲
在本阶段的复习中,要以“课本”为纲,回归教材,注意教材内容的知识点、增长点,综合点。要学会读书,要通读、精读、反复读,带着问题去读。读书要与高考紧密结合起来,不是简单地看看而已。有些高考试题就来自于课本上的原题或改编;对于大纲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都是相当重视。有时是直接考查某个实验,有时是按某些课本实验的基本要求考,或依据课本实验发展、衍生出来的内容来命题,如:“2005年北京卷28题(18分)改编自课本‘铁与水反应’的实验,”“2008年重庆卷8题,四个实验全部来自课本”。由此可见,重视课本是相当重要的。
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等联系紧密,大纲上强调“试题应注意考查考生初步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去观察、分析生产生活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这在历年的试题中都有体现。如:2008年广东卷23题;2008年山东卷29题;2008年宁夏卷26题等。而在2009年高考备考中,要关注“神七”“三鹿毒奶事件”“人禽流感病例”“诺贝尔化学奖”“ 美俄卫星相撞事件”等涉及化学方面的知识。
注重反思,努力做到题不错二
对于曾经做错的题,要再次重温,认真反思,总结出一些东西,沉淀出一些精华。反思主要从试题涉及的知识点、解题方法、解题规律、失误原因、语言规范、思维的优化等方面进行。
关注并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中的例题,以及近三年的高考试题
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中的例题,是专家们根据大纲认真整理总结的历年典型高考真题,无论是题型、命题角度、能力考查等,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而高考命题人也会以此作为下一年命题的参考,不会原题照搬,只会有一些改编,但也应引起重视。对有代表性的试题,要反复研究,落实到位。对解题技巧要重点研究,灵活掌握解题技巧可节省很多宝贵时间。
认真审题,规范答题,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
高考的后期复习更要在细节上、审题上、表达上下功夫。学科知识是基础,审题能力是关键,规范表达是保障。审题不慎,急于求成,考虑不周是同学在解题时常出现的通病,也是考试失分的因素。审题主要审题目的表达要求、突破口、有效数字、解题过程、题型等。
表达不规范是学生失分的又一大问题。规范表达包括规范书写化学符号,注意化学语言中的汉字,正确书写化学概念名称,问答题的一些固定的规范答题模式,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的书写格式。步骤要全,上下单位要一致,左右单位要相适应等。
10.求高中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学部分复习提纲
化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梳理(2010版)一、重要的物理性质1.有机物的溶解性(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① 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 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 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④ 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 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⑥ 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1)气态:① 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 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② 衍生物类:一氯甲烷(CH3Cl,沸点为-24.2℃) 氟里昂(CCl2F2,沸点为-29.8℃)氯乙烯(CH2==CHCl,沸点为-13.9℃) 甲醛(HCHO,沸点为-21℃)氯乙烷(CH3CH2Cl,沸点为12.3℃) 一溴甲烷(CH3Br,沸点为3.6℃) 四氟乙烯(CF2==CF2,沸点为-76.3℃) 甲醚(CH3OCH3,沸点为-23℃)甲乙醚(CH3OC2H5,沸点为10.8℃) 环氧乙烷( ,沸点为13.5℃)(2)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己烷CH3(CH2)4CH3 环己烷 甲醇CH3OH 甲酸HCOOH溴乙烷C2H5Br 乙醛CH3CHO溴苯C6H5Br 硝基苯C6H5NO2 ★特殊:不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植物油脂等在常温下也为液态(3)固态:一般N(C)在17或17以上的链烃及高级衍生物。
如,石蜡 C12以上的烃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动物油脂在常温下为固态★特殊:苯酚(C6H5OH)、苯甲酸(C6H5COOH)、氨基酸等在常温下亦为固态4.有机物的颜色 ☆ 绝大多数有机物为无色气体或无色液体或无色晶体,少数有特殊颜色,常见的如下所示:☆ 三硝基甲苯( 俗称梯恩梯TNT)为淡黄色晶体;☆ 部分被空气中氧气所氧化变质的苯酚为粉红色;☆ 2,4,6—三溴苯酚 为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但易溶于苯等有机溶剂);☆ 苯酚溶液与Fe3+(aq)作用形成紫色[H3Fe(OC6H5)6]溶液;☆ 多羟基有机物如甘油、葡萄糖等能使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溶解生成绛蓝色溶液;☆ 淀粉溶液(胶)遇碘(I2)变蓝色溶液;☆ 含有苯环的蛋白质溶胶遇浓硝酸会有白色沉淀产生,加热或较长时间后,沉淀变黄色。5.有机物的气味 许多有机物具有特殊的气味,但在中学阶段只需要了解下列有机物的气味: ☆ 甲烷 无味 ☆ 乙烯 稍有甜味(植物生长的调节剂)☆ 液态烯烃 汽油的气味 ☆ 乙炔 无味 ☆ 苯及其同系物 芳香气味,有一定的毒性,尽量少吸入。
☆ 一卤代烷 不愉快的气味,有毒,应尽量避免吸入。 ☆ 二氟二氯甲烷(氟里昂) 无味气体,不燃烧。
☆ C4以下的一元醇 有酒味的流动液体☆ C5~C11的一元醇 不愉快气味的油状液体☆ C12以上的一元醇 无嗅无味的蜡状固体☆ 乙醇 特殊香味☆ 乙二醇 甜味(无色黏稠液体)☆ 丙三醇(甘油) 甜味(无色黏稠液体)☆ 苯酚 特殊气味☆ 乙醛 刺激性气味☆ 乙酸 强烈刺激性气味(酸味)☆ 低级酯 芳香气味☆ 丙酮 令人愉快的气味 有机化合物主要由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组成。有机物是生命产生的物质基础。
其特点主要有: 多数有机化合物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此外也常含有氧、氮、硫、卤素、磷等。部分有机物来自植物界,但绝大多数是以石油、天然气、煤等作为原料,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得。
和无机物相比,有机物数目众多,可达几百万种。有机化合物的碳原子的结合能力非常强,互相可以结合成碳链或碳环。
碳原子数量可以是1、2个,也可以是几千、几万个,许多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甚至可以有几十万个碳原子。此外,有机化合物中同分异构现象非常普遍,这也是造成有机化合物众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