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一数学小论文
有一次,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
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
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 1、三角形很稳定,许多支架都是三角形的许多支架用三个脚支撑用了一个数学公理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2、一些人在木门上钉斜条,是为了克服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卷闸门也是一样的道理。 3、河南登封观星台、南京中山陵都是中心对称图形 4、蚊帐的孔是六边形的~ 5、筷子是圆锥型的。
光碟是圆形的。 6、电线是线段冰箱是长方体门是长方形轮胎是圆形地球是圆形 数学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
自从人类出现在地球上那天起,人们便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同时对数学有了逐渐深刻的了解。早在远古时代,就有原始人“涉猎计数”与“结绳记事”等种种传说。
可见,“在早期一些古代文明社会中已产生了数学的开端和萌芽”(引自《古今数学思想》第一册P1——作者注)。“在BC3000年左右巴比伦和埃及数学出现以前,人类在数学上没有取得更多的进展”,而“在BC600—BC300年间古希腊学者登场后”,数学便开始“作为一名有组织的、独立的和理性的学科”(引自《古今数学思想》第一册P1——作者注)登上了人类发展史的大舞台。
如今,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在工农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譬如,人们购物后须记账,以便年终统计查询;去银行办理储蓄业务;查收各住户水电费用等,这些便利用了算术及统计学知识。
此外,社区和机关大院门口的“推拉式自动伸缩门”;运动场跑道直道与弯道的平滑连接;底部不能靠近的建筑物高度的计算;隧道双向作业起点的确定;折扇的设计以及黄金分割等,则是平面几何中直线图形的性质及解Rt三角形有关知识的应用。由于这些内容所涉及的高中数学知识不是很多,在此就不赘述了。
由此可见,古往今来,人类社会都是在不断了解和探究数学的过程中得到发展进步的。数学对推动人类文明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课始,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皇塘每6分钟有一辆中巴车开往常州(向东),8分钟有一辆中巴车开往丹阳(向北)。现在刚好有两辆中巴车同时分别开往常州和丹阳,问再过几分钟,又有两辆中巴同时开往常州和丹阳?数学在我们得生活当中是无处不在到,小到买菜的讨价还价,大到火箭的设计。
其实我们在学习数学得过程中是为了培养自己得逻辑判断能力,让自己得思维更严谨,我们在学校学习数学,不单单只是为了去记住一个公式,而是在学习这个公式得推倒得过程中渐渐得培养了自己得思维逻辑能力,可以说,一个人的数学学好了,对于一件事得判断能力会大大增强,所以学好数学,不单单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在学习一项在社会生存得基本技能.。
2.初一数学小论文
用数学的眼睛看世界
数学问题教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我们的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我们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是形成和发现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之一。因此,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了解,感受数的意义,建立数感。如“0”,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0”。“在体育比赛的比分中有0”、“在温度表上有0”、“电话上有 0 ”、“直尺上有 0 ”……“ 0 ”还可以在温度上、方向图上表示分界点;在尺子上表示起点;在日历、电话、车牌与其他数字一起组成号码。说说自己身边的数就有自己的学号、生日、身高、体重;自己喜欢的某本故事书有多少页,1页大约有多少字;自己家所在的街道号码、住宅的门牌号;到商场购物,各种商品的价钱。我们在观察中体会到了数的含义,会在现实中建立数感。
在数学学习中合理的猜想,对于形成我们的数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在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后,如,把7和 32用数学语言说一句话,可以联系生活,7 比 32 小, 32 比 7 大”,“妈妈的年龄比孩子的大得多”,“孩子的年龄比妈妈的小多了”,“妈妈比孩子大 25 岁,孩子比妈妈小 25 岁”。
数感的建立和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时间逐步培养。学以致用,学习是为了应用。生活经验中举出的例子,将有助于把所学习的概念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来。只有当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因此,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如在“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题”时,联系生活,:“37个同学到公园去玩,每辆小车最多坐6人,至少要租几辆小车?怎样坐最合理?”通过计算37÷6=6……1,体会到在这个实际问题中,商是6和余1表示什么意思,得出必须至少租用7辆车,并且通过分析找出多种坐车的方案。又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后,“思考书房新近要重新粉刷油漆,怎么漆最实惠?”自己漆,多跑几家商店,买保质又便宜的油漆后自己动手漆,包给别人做,既省事又省钱等等。在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引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概念。在探索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切实了解计算的意义和如何运用计算的结果,不断加深自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不断构建对社会生活及知识本身新的认识,在生活实践的背景中感悟和体验数的意义,在发展数感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一学生数学小论文
数学小论文
关于“0”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
“105、203房间、2003年”中,虽都有0的出现,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203房间中的0是分隔“楼(2)”与“房门号(3)”的(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可删去。0还表示……
爱因斯坦曾说:“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宏观上看来,我始终认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数字,不如先了解0这个“不存在”的数,不至于成为爱因斯坦说的“荒唐”的人。作为一个中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包括行动)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我的新大陆”。
4.初一、数学小论文
数学起源于数,数起源于数数。在远古时代,人们都用一点、一竖或者一横来记录一,用两点、两竖或者两横来记录二,这样的记录特征孕育了加法。但是当考察到五的时候,人类就未必采用五点、五竖或者五横了。一旦到了十,几乎就没有再用十点、十竖或者十横来表示了。表示五和十的记号的产生是一种飞跃。由形象到抽象是一种质的变化,而且这种抽象导致了加法规律。因此抽象是数学与生俱来的特征,导致了它的深邃和睿智。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与社会生活相互依存,相互融合。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而生活问题又可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可以这么说,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举目望去,到处都是数、形、大小、长短、位置、分类、加减等数学信息。
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要用到加减法乘除法来计算应该付多少钱和找零是多少,另外统计上街花费的时间、所走的路程、购买东西的种类和重量都需要用数学语言来记录。由此可见,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数学知识,而这些数学知识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帮助。
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及组合图形的计算后,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通过测量长和宽来算一算一间住房的面积有多大?在学习了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后,可以通过测量底面直径和高计算水杯的容积是多少?
再比如三角形,我们的门是长方形,时间久了它就会变成平行四边形。这样的话,开门关门就会压到地面,关门非常不好关。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到三角形的性质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在生活中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在门上以斜线的方式给门订上一根长条,让门变成两个三角形组合的四边形。这样的话,门具有了稳定性,就不会变成平行四边形了。因此门就不会斜下来了,自然也不会出现不好关门的现象了。
如今,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在工农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譬如,人们购物后须记账,以便年终统计查询;去银行办理储蓄业务;查收各住户水电费用等,这些便利用了算术及统计学知识。此外,社区和机关大院门口的“推拉式自动伸缩门”;运动场跑道直道与弯道的平滑连接;底部不能靠近的建筑物高度的计算;隧道双向作业起点的确定;折扇的设计以及黄金分割等,则是平面几何中直线图形的性质及解直角三角形有关知识的应用。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5.数学小论文5篇
我只能帮你一篇
数学论文“神奇的莫比乌斯圈”
莫比乌斯圈是一种只有一个面,一条线的曲面。
数学历史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人曾提出,先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条,首尾相粘,做成一个纸圈,然后只允许用一种颜色,在纸圈上的一面涂抹,最后把整个纸圈全部抹成一种颜色,不留下任何空白。这个纸圈应该怎样粘?许多人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来,他们觉得:如果是纸条的首尾相粘做成的纸圈有两个面,势必要涂完一个面再重新涂另一个面,不过这样就不符合涂抹的要求了。
对于这样一个看来十分简单的问题,数百年间,曾有许多科学家进行了认真研究,结果都没有成功。后来,德国的数学家莫比乌斯对此发生了浓厚兴趣,他长时间专心思索、试验,也毫无结果。 有一天,他被这个问题弄得头昏脑涨了,便到野外去散步。新鲜的空气,清凉的风,使他顿时感到轻松舒适,但他头脑里仍然只有那个尚未找到的圈儿。 一片片肥大的玉米叶子,在他眼里变成了“绿色的纸条儿”,他不由自主地蹲下去,摆弄着、观察着。叶子弯曲着耷拉下来,有许多扭成半圆形的,他随便撕下一片,顺着叶子自然扭的方向对接成一个圆圈儿,他惊喜地发现,这“绿色的圆圈儿”就是他梦寐以求的那种圆圈。
数学中的知识,很多都来自生活
6.初一数学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范文--利用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 数学建模随着人类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日趋数字化,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人们身边的数学内容越来越丰富。
强调数学应用及培养应用数学意识对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意义十分巨大。数学建模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被提到了新的高度,通过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结合数学应用题的特点,把怎样利用数学建模解好数学应用问题进行剖析,希望得到同仁的帮助和指正。 一、数学应用题的特点 我们常把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具有实际意义或实际背景,要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形式表示,从而获得解决的一类数学问题叫做数学应用题。
数学应用题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数学应用题的本身具有实际意义或实际背景。这里的实际是指生产实际、社会实际、生活实际等现实世界的各个方面的实际。
如与课本知识密切联系的源于实际生活的应用题;与模向学科知识网络交汇点有联系的应用题;与现代科技发展、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保护、实事政治等有关的应用题等。 第二、数学应用题的求解需要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使所求问题数学化,即将问题转化成数学形式来表示后再求解。
第三、数学应用题涉及的知识点多。是对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检验,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涉及的知识点一般在三个以上,如果某一知识点掌握的不过关,很难将问题正确解答。
第四、数学应用题的命题没有固定的模式或类别。往往是一种新颖的实际背景,难于进行题型模式训练,用“题海战术”无法解决变化多端的实际问题。
必须依靠真实的能力来解题,对综合能力的考查更具真实、有效性。因此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二、数学应用题如何建模 建立数学模型是解数学应用题的关键,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直接建模。 根据题设条件,套用现成的数学公式、定理等数学模型,注解图为: 将题材设条件翻译 成数学表示形式 应用题 审题 题设条件代入数学模型 求解 选定可直接运用的 数学模型 第二层次:直接建模。
可利用现成的数学模型,但必须概括这个数学模型,对应用题进行分析,然后确定解题所需要的具体数学模型或数学模型中所需数学量需进一步求出,然后才能使用现有数学模型。 第三层次:多重建模。
对复杂的关系进行提炼加工,忽略次要因素,建立若干个数学模型方能解决问题。 第四层次:假设建模。
要进行分析、加工和作出假设,然后才能建立数学模型。如研究十字路口车流量问题,假设车流平稳,没有突发事件等才能建模。
三、建立数学模型应具备的能力 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数学全过程的教学关键是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建模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质量,同时也体现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 3.1提高分析、理解、阅读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数学建模的前提,数学应用题一般都创设一个新的背景,也针对问题本身使用一些专门术语,并给出即时定义。如1999年高考题第22题给出冷轧钢带的过程叙述,给出了“减薄率”这一专门术语,并给出了即时定义,能否深刻理解,反映了自身综合素质,这种理解能力直接影响数学建模质量。
3.2强化将文字语言叙述转译成数学符号语言的能力。 将数学应用题中所有表示数量关系的文字、图象语言翻译成数学符号语言即数、式子、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这种译释能力是数学建成模的基础性工作。
例如:一种产品原来的成本为a元,在今后几年内,计划使成本平均每一年比上一年降低p%,经过五年后的成本为多少? 将题中给出的文字翻译成符号语言,成本y=a(1-p%)5 3.3增强选择数学模型的能力。 选择数学模型是数学能力的反映。
数学模型的建立有多种方法,怎样选择一个最佳的模型,体现数学能力的强弱。建立数学模型主要涉及到方程、函数、不等式、数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曲线方程等类型。
结合教学内容,以函数建模为例,以下实际问题所选择的数学模型列表: 函数建模类型 实际问题 一次函数 成本、利润、销售收入等 二次函数 优化问题、用料最省问题、造价最低、利润最大等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细胞分裂、生物繁殖等 三角函数 测量、交流量、力学问题等 3.4加强数学运算能力。 数学应用题一般运算量较大、较复杂,且有近似计算。
有的尽管思路正确、建模合理,但计算能力欠缺,就会前功尽弃。所以加强数学运算推理能力是使数学建模正确求解的关键所在,忽视运算能力,特别是计算能力的培养,只重视推理过程,不重视计算过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利用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对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是很有益的,是提高学生素质,进行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数学建模的应用也是科学实践,有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所必须的,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通过对高中数学新教材的教学,结合新教材的编写特点和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对如何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
7.求一篇 初一数学小论文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 位置1、能在具体的情景中,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用“数对”表示位置,对应列上的数字在前,行上的数字在后,记为(x,y)。3、“数对”表示位置,易错的是(x,0),(0,y)。
4、认识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两个事物一个在另一个的方向。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一、分数乘整数1、意义:表示几个相同分数相加。
2、计算方法:(1)、分母不变,分子和整数相乘。(2)、当分母和整数可以约分时,要先约分。
二、分数乘分数1、意义:就是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2、计算方法:(1)、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2)、分子和分母有能约分的要约分,再计算。
三、运算律的运用1、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2、应用运算律简便计算。
四、倒数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2、求法:把数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颠倒。
3、1的倒数就是1本身,0没有倒数。五、解决问题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列式:标准量*几分之几2、求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列式:标准量*(1±几分之几)标准量土标准量*几分之几3、求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列式:几分之几4、用画线段图分析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一、类型1、分数除以整数,表示把分数平均分成整数份。
2、分数除以分数,表示b/a中有多少个d/c。3、整数除以分数,表示a中有多少个c/d。
二、计算方法: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0除外)。三、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相同,都是乘法的逆运算。
四、分数混合运算顺序,简便算法。五、解决问题1、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
列式:甲/乙。2、乙数的几分之几等于甲数。
列式:甲数=乙数*几分之几。 乙数=甲数÷几分之几。
3、甲数比乙数多(或少)几分之几。列式:甲数=乙数*(1土几分之几) 甲数=乙数土乙数*几分之几。
标准量:“比”字后面的为标准量。4、若求长方形的长是宽的几倍:就是求长和宽的比:长/宽。
若求长方形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就是求长和宽的比:长/宽。六、比的意义:用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符号“:”比的结果叫做比值。
1、在a:b中,a叫比的前项,b叫比的后项。2、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a:b=a÷b=a/b。3、求比值两项的单位名称要统一,比值是一个数,没有单位。
4、比的基本性质 a:b=am:bm a:b=a÷m:b÷m5、比化成最简整数比:(1) 有分数,前项和后项都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2) 无分数,前项和后项都除以最大公约数。
(3) 有小数,可先化为整数或分数。6、解决问题 总量*被分份数/总份数=要求的量第四单元 圆一、圆的认识,由曲线围成,外形美,易滚动。
1、圆心,用o表示。2、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用r表示。
3、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用d表示。4、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5、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圆又无数条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二、圆的周长1、圆周率,是周长与直径的比,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2、公式:c=πd或c=2πr3、已知圆的周长求半径和直径。三、圆的面积1、公式 S=πR22、已知圆的半径、直径或周长能分别求圆的面积。
3、环形面积公式 S=πR2-πr24、扇形、弧、圆心角。5、在周长一定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最大。
在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圆的周长最短。6、确定起跑线的位置。
第五单元 百分数1、百分数的写法。百分号“%”2、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3、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只表示两个数的关系,不是具体的数,不能写单位名称。
另外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和大于一百的数。4、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
百分数化为小数:去掉百分号,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化为百分数: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百分号;百分数化为分数:可先化为分母是一百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化为百分数:先把分数化为小数,再化为百分数。5、解决问题①、达标率,发芽率的公式。
(甲占乙的百分之几。)达标率=达标的人数/总人数*100%发芽率=发芽的数量/种子的总数*100%②、甲比乙少(或多)百分之几。
确定单位“1”。③、甲增加了百分之几是多少?增加了多少?6、折扣,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折扣问题求实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7、纳税。
①、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的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叫做纳税②、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按一定的比率纳税叫做税率。
③、税率=应纳税款/各种收入*100%应纳税款=税率*各种收入。8、利率。
①、存款的好处。②、利息=本金*利率*时间③、取款=本金+利息-利息税(本金+税后利息)。
第六单元 统计一、扇形统计图1、能反映部分量同总量之间的关系2、用整个圆表示总量,用各个扇形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3、利用扇形统计图计算分析。
二、合理存款1、教育储蓄。2、国债利率3、设计存款方案4、合理存款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问题利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初中数学基。
8.初一数学小论文
有一次,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
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
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 1、三角形很稳定,许多支架都是三角形的许多支架用三个脚支撑用了一个数学公理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2、一些人在木门上钉斜条,是为了克服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卷闸门也是一样的道理。 3、河南登封观星台、南京中山陵都是中心对称图形 4、蚊帐的孔是六边形的~ 5、筷子是圆锥型的。
光碟是圆形的。 6、电线是线段冰箱是长方体门是长方形轮胎是圆形地球是圆形 数学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
自从人类出现在地球上那天起,人们便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同时对数学有了逐渐深刻的了解。早在远古时代,就有原始人“涉猎计数”与“结绳记事”等种种传说。
可见,“在早期一些古代文明社会中已产生了数学的开端和萌芽”(引自《古今数学思想》第一册P1——作者注)。“在BC3000年左右巴比伦和埃及数学出现以前,人类在数学上没有取得更多的进展”,而“在BC600—BC300年间古希腊学者登场后”,数学便开始“作为一名有组织的、独立的和理性的学科”(引自《古今数学思想》第一册P1——作者注)登上了人类发展史的大舞台。
如今,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在工农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譬如,人们购物后须记账,以便年终统计查询;去银行办理储蓄业务;查收各住户水电费用等,这些便利用了算术及统计学知识。
此外,社区和机关大院门口的“推拉式自动伸缩门”;运动场跑道直道与弯道的平滑连接;底部不能靠近的建筑物高度的计算;隧道双向作业起点的确定;折扇的设计以及黄金分割等,则是平面几何中直线图形的性质及解Rt三角形有关知识的应用。由于这些内容所涉及的高中数学知识不是很多,在此就不赘述了。
由此可见,古往今来,人类社会都是在不断了解和探究数学的过程中得到发展进步的。数学对推动人类文明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课始,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皇塘每6分钟有一辆中巴车开往常州(向东),8分钟有一辆中巴车开往丹阳(向北)。现在刚好有两辆中巴车同时分别开往常州和丹阳,问再过几分钟,又有两辆中巴同时开往常州和丹阳?数学在我们得生活当中是无处不在到,小到买菜的讨价还价,大到火箭的设计。
其实我们在学习数学得过程中是为了培养自己得逻辑判断能力,让自己得思维更严谨,我们在学校学习数学,不单单只是为了去记住一个公式,而是在学习这个公式得推倒得过程中渐渐得培养了自己得思维逻辑能力,可以说,一个人的数学学好了,对于一件事得判断能力会大大增强,所以学好数学,不单单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在学习一项在社会生存得基本技能.。
9.初一数学小论文范文
数学小论文一 关于“0”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
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
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
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
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
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
“105、203房间、2003年”中,虽都有0的出现,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
203房间中的0是分隔“楼(2)”与“房门号(3)”的(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可删去。0还表示…… 爱因斯坦曾说:“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宏观上看来,我始终认为是荒唐的。”
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数字,不如先了解0这个“不存在”的数,不至于成为爱因斯坦说的“荒唐”的人。作为一个中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包括行动)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我的新大陆”。
数学小论文二 各门科学的数学化 数学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说,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在现代生活和现代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同其他科学一样,数学有着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认识它的过去,就是为了了解它的现在和未来.近代数学的发展异常迅速,近30多年来,数学新的理论已经超过了18、19世纪的理论的总和.预计未来的数学成就每“翻一番”要不了10年.所以在认识了数学的过去以后,大致领略一下数学的现在和未来,是很有好处的. 现代数学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各门科学都在经历着数学化的过程. 例如物理学,人们早就知道它与数学密不可分.在高等学校里,数学系的学生要学普通物理,物理系的学生要学高等数学,这也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了. 又如化学,要用数学来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把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温度等作为变量,用方程表示它们的变化规律,通过方程的“稳定解”来研究化学反应.这里不仅要应用基础数学,而且要应用“前沿上的”、“发展中的”数学. 再如生物学方面,要研究心脏跳动、血液循环、脉搏等周期性的运动.这种运动可以用方程组表示出来,通过寻求方程组的“周期解”,研究这种解的出现和保持,来掌握上述生物界的现象.这说明近年来生物学已经从定性研究发展到定量研究,也是要应用“发展中的”数学.这使得生物学获得了重大的成就. 谈到人口学,只用加减乘除是不够的.我们谈到人口增长,常说每年出生率多少,死亡率多少,那么是否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每年的人口增长率呢?不是的.事实上,人是不断地出生的,出生的多少又跟原来的基数有关系;死亡也是这样.这种情况在现代数学中叫做“动态”的,它不能只用简单的加减乘除来处理,而要用复杂的“微分方程”来描述.研究这样的问题,离不开方程、数据、函数曲线、计算机等,最后才能说清楚每家只生一个孩子如何,只生两个孩子又如何等等. 还有水利方面,要考虑海上风暴、水源污染、港口设计等,也是用方程描述这些问题再把数据放进计算机,求出它们的解来,然后与实际观察的结果对比验证,进而为实际服务.这里要用到很高深的数学. 谈到考试,同学们往往认为这是用来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的.其实考试手段(口试、笔试等等)以及试卷本身也是有质量高低之分的.现代的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就是通过效度、难度、区分度、信度等数量指标来检测考试的质量.只有质量合格的考试才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 至于文艺、体育,也无一不用到数学.我们从中央电视台的文艺大奖赛节目中看到,给一位演员计分时,往往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然后就剩下的分数计算平均分,作为这位演员的得分.从统计学来说,“最高分”、“最低分”的可信度最低,因此把它们去掉.这一切都包含着数学道理.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关肇直先生说:“数学的发明创造有种种,我认为至少有三种:一种是解决了经典的难题,这是一种很了不起的工作;一种是提出新概念、新方法、新理论,其实在历史上起更大作用的、历史上著名的正是这种人;还有一种就是把原来的理论用在崭新的领域,这是从应用的角度有一个很大的发明创造.”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正是第三种发明创造.“这里繁花。
10.初一数学小论文
生活中的数学
黄哲超 金华市红湖路小学六(2)班
指导老师 盛小兰
摘要:本文通过对生活中商品促销的实例分析,得出数学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结论。
关键词:数学;生活;促销
“对我来说什么都可以变成数学。”数学家笛卡儿曾这样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我国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华罗庚也曾下过这样的结论。的确,正如两位前辈所说,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的脚步无处不在。
2006年已经接近尾声了,迎面而来的是新的一年——2007年。行走在繁华的大街上,随处可见商家打出的“满400送400”,“满300送300”的促销招牌。“这真实惠!”消费者们蜂拥而至,商场里人山人海,抢购成风。此情此景,真让人以为回到了物资短缺的年代。实际上商家心里早打好了如意算盘。俗话说:只有买亏,没有卖亏,“满400送400元券”只是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其中暗藏着数学问题,暗藏着商业机密,暗藏着许多玄机。
去年,我们一家三口,也在新年之际在商场里“血拼”,当时是满400送400元券。我们先用980元买了一件苹果牌的皮夹克给爸爸,送来了800元购物券。我们并没有过分浪费,花了298元券买了一件藏青色的李宁牌棉袄,又用剩下的500元券中的488买了一件太子龙男装(由于是购物券,不设找零)。到底便宜了多少?298+488+980=1766(元)——这是原来不打折时需要花的钱。980/1776,所打的折扣大约是五五折。
我的姑姑和姑夫从前也做过服装生意,我对服装的进货成本与销售价的关系也有些了解。服装的进价一般只占建议零售价的20%~30%。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商场促销力度越来越大,为了保持利润,商家或厂家还不断地把衣服的建议零售价标高。就如前几天在电视中看见的一位消费者所说,某一品牌同一款式的一条尼料的裤子,三年前建议零售价还只是299元,今年标价变成了999元。这么一算,进价大概只有商场里售价的10%~20%。就算打了五五折,商家还稳赚三至五成的毛利。
广告,广告,便是广而告之。许多人一窝蜂似的赶来抢购、血拼,商场的人流量多了,商品销售量也快速增长。就按人流量是平时的三倍算,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数学问题。假设平时人流量少时,一件商品按8折销售。8折减去进价2折,标价部分的6成就成了毛利。虽然现在“满400送400元券”时同一件商品可能只赚三至五成,但销量起码是平时的三倍以上。就按三成毛利和三倍销量来计算,3*3=9,与平时的6成毛利相比,一天能多赚50%。虽说这样卖每件单位毛利率有所下降,毛利额却因销售量的增加而增长,更因大量销售而加快了资金周转,带来额外的收益。
商品标价和促销中有数学,购物消费中有数学,装修房子有数学,织毛衣中有数学……总而言之,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
上文利用了什么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