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气象的小知识
1.降温
据统计,中国强冷空气最多的月份是在11月。北方大部分地区12月份的平均温度约在–5℃~–20℃之间,南方的强冷空气过后,有时也会出现霜冻。
2.大雪
强冷空气往往能够形成较大范围降雪或局地暴雪。降雪的益处很多,特别是有利于缓解冬旱,冻死农田病虫。但降雪路滑,化雪成冰,容易导致民航航班延误、公路交通事故和车道拥堵;个别地区的暴雪封山、封路还会对牧区草原人畜安全造成威胁。
3.冻雨
冻雨是从高空冷层降落的雪花,到中层有时融化成雨,到低空冷层,又成为温度虽低于0℃,但仍然是雨滴的过冷却水。过冷却水滴从空中下降,当它到达地面,碰到地面上的任何物体时,立刻发生冻结,就形成了冻雨。出现冻雨时,地面及物体上出现一层不平的冰壳,对交通、电力、通讯都会造成极大影响,还会造成果树损毁。
4.雾凇
雾凇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中国冬季雾凇日数多的地方有:黑龙江、吉林、新疆北部、陕西北部。雾凇是受到人们普遍欣赏的一种自然美景,但有时也会成为一种自然灾害,严重时会将电线、树木压断,影响交通、供电和通信等。
5.暴雨
暴雨形成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一般从宏观物理条件来说,产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条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
大中小各种尺度的天气系统和下垫面特别是地形的有利组合可产生较大的暴雨。引起中国大范围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气旋、切变线、低涡、槽、台风、东风波和热带辐合带等。此外,在干旱与半干旱的局部地区热力性雷阵雨也可造成短历时、小面积的特大暴雨。
扩展资料:
1.早晨有露水一般是晴天
为什么有露水时,一般是晴好的天气呢?这是因为晴朗无云的夜间,地面散热很快,田野上气温迅速下降,空气中含水汽的能力就减弱了,这样水汽就纷纷地凝附到草叶上、树叶上、石头上。而多云的夜间,地面上好像盖了一层大棉被,热量不易散发出去,气温不下降,蓄寒的水汽也就不容易凝结成露水了。
2.雨后经常会有彩虹
一场大阵雨后的空气中,天空就飘浮着许多小水珠。它们就像一个个悬浮在空中的三棱镜。太阳光通过它们时,先被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带,然后再反射回来。这时,如果有人站在太阳和雨滴形成的”雨幕”之间,就会看到一条色彩缤纷的彩虹。
3.冬天一般都会下雪
冬天来了,为什么会下雪呢?这是因为冬天温度低,地面的温度都在零度以下,而高空云层的温度就更低了。云中的水汽直接凝结成小冰晶、小雪花,当这些雪花增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气流托不住它了,它就从云层里掉到地面上来,就是下雪了。如果有较强的上升气流,空气的温度比较高,就好像一只大手托着雪花似的,雪花在云层里长大的时间就会长一些,降下的雪花也就比较大。
4.先看到闪后听到雷
之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快,很快就能到达地面,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慢,过一会儿才会传到大地上来。所以就会先听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了。实际上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出现的。
传到地面的时间相差这么多,是因为光每秒钟要传播3000000千米,而声音在空气中只能1秒钟传播0.34千米。声速只有光速的九十万分之一。
闪电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声大,有的声小。你可以根据声音传到地面的时间大致判断云层到地的高度。光到地面几乎用不了多少时间,可以认为是0,从看到闪电到听到雷声,间隔多少秒再乘以340米,就是闪电处到你的距离了。
雷声遇到云层或高大的建筑物后要产生反射,所以一个闪电光后雷声一般要持续一段时间才会消失。
2.气象小知识,急
(meteorology) 气象学是把大气当作研究的客体,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说明大 农业气象学气特征的学科,集中研究大气的天气情况和变化规律和对天气的预报。
气象学是大气科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大气中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气象学的研究领域很广,研究方法的差异很大。气象学分成许多分支学科:大气物理学、天气学、动力气象学、气候学等等。
随着生产的发展,气象学的应用日益广泛,又相继出现海洋气象学、航空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森林气象学、污染气象学等应用学科。现代科学技术在气象学领域的应用,又有新的分支学科出现,如雷达气象学、卫星气象学、宇宙气象学等。
气象学是一门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涉及许多学科的应用科学。编辑本段研究的任务1、观测 和研究各种各样的大气现象,大气层与下垫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气象效应。
2、解释 系统地,科学地解释这些现象,作用和效应,阐明它们的发生和演变规律。3、分析 根据所认识的规律分析,诊断和预测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天气。
气候,为国民经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服务。4、依据 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和模拟认为的天气过程、人为气候环境,为人工影响天气,气候提供科学依据。
编辑本段历史 第一位建立气象学的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 动力气象学的专书《气象汇论》中,他最先叙述和粗浅地解释了风、云、雨、雪、雷、雹等天气现象,而这书是世界上最早的气象书籍。
直到18-19世纪,由于物理学和化学的发展以及气压、温度、湿度和风等测量仪器的陆续发明,使大气科学研究由单纯的描述进入了可以定量分析的阶段。1820年,德国人布德兰绘制了第一张地面天气图,开创了近代天气分析和预报方法。
1835年,法国人科利奥里提出风偏转的概念;而1857年荷兰人白贝罗提出风和气压的关系,他们的概念都成为大气动力学和天气分析的基础。 1920年前后,挪威的皮耶克尼斯父子提出了一套名为“极锋学说”的理论,来说明中纬度地区的天气变化情况。
这套理论在1920年代发表之后,至今已有70多年,但仍然是今日作天气预报的主要理论依据,亦为分析和预报未来1-2天的天气奠定了理论基础。1930年代,无线电探空仪的广泛使用,真正开始了三维空间的大气科学研究。
根据大量探资料绘制的高空天气图,发现了大气长波。1939年罗斯贝提出了长波动力学,他的理论亦对天气预报有莫大的贡献。
到了1950年代至60年代,电脑、天气雷达,卫星和遥感的技术的应用,使大气的各种现象,大至大气环流,小至雨滴的形成过程,都可依照物理学和化学的数学形式来表示,从而使大气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编辑本段发展的进程萌芽时期 萌芽时期主要指16世纪中叶以前这一漫长时期,这时期的特点是由于 军事气象学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进行一些零星的,局部的气象观测,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和经验,对某些天气现象做出一定的解释。
中国在这一时期,在此领域中有不少成就,而且是居于世界领先行列的。远在三千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已有关于风、云、雨、雪、虹、霞、龙卷、雷暴等文字记载,还常卜问未来十天的天气(称为“卜旬”),并将实况记录下来以资验证。
春秋战国时代已能根据风、云、物候的观测记录,确定廿四节气,对指导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季节意义很大,并沿用到现代。秦汉时代还出现了《吕氏春秋》、《淮南子》和《礼记》等内容涉及物候的书籍,这些都是世界上最早关于物候的文献。
气象观测仪器也是中国的最早发明。在西汉时(公元前104年),已盛行伣、铜凤凰和相风铜鸟等三种风向器,到唐代又发展到在固定地方用相风鸟,在军队中用鸡毛编成的风向器测风。
欧洲到20世纪才有用候风鸟测风的记载。在西汉时还利用羽毛、木炭等物的吸湿特性来测量空气湿度。
宋代曾有僧赞宁(公元10世纪)利用土炭湿度计来预报晴雨。关于降水的记录亦以中国最早,据《后汉书》记载,在当时曾要求所辖各郡国,每年从立春到立秋这段时间内,向朝廷汇报雨泽情况,此后历代对各地雨情都很重视。
所以中国的雨量和水旱灾记录丰富,历史亦最悠久。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类迫切要求预知未来天气的变化,并在长期观测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
这些经验被用简短的韵语来表达,以便于记忆和运用,这就是天气谚语。中国天气谚语是极丰富的,除一部分封建迷信的内容外,大多是历代劳动人民看天经验的结晶。
唐代黄子发的“相雨书”,元末明初出现的娄元礼编的《田家五行》和明末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占候》都是总结群众预报天气经验的著作。 在国外,气象学的萌芽也很早,公元前4世纪希腊大哲学家亚里斯多德(Aristotle)所著《气象学》(Meteorolosis)一书(约在公元前350年)综合论述水、空气和地震等问题对大气现象也作了适当的解释。
现在气象学的外文名字就是从亚里斯多德的原书名演变而来的。 总之,在气象学萌芽时期,中国和希腊是露过锋芒的,这时从学科性质来讲,气象学与天文学是混在一起的,可以说具有天象学的性质。
发展初期 发展初期包括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这时由于欧。
3.有关法律的小知识
你好,很高兴为你回答:
以下是法律小知识,
1、如果未成年的孩子将人误伤,监护人必须承担医疗费用。
2、继承权是男女平等的,嫁出去的女儿别忘了父母遗产有您的一份。
3、如果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有权向所在单位要求享受工伤待遇。
4、如果对行政机关的罚款、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为不服,可申请行政复议。
5、如果被公安机关传唤或拘传,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特殊情况不得超过24小时。
6、如果想要保护自己的家或财产,一定不要私设电网或设置毒物等,否则可能触犯危害公共安全罪。
7、如果想写遗嘱,应该注意什么?一定注明年月日,并亲自签名。让人代书,一定要两个以上证人在现场见证,代书人、见证人、遗嘱人都要签名,最好委托律师见证并执行遗嘱。
8、抚恤金和生活补助费可以作为遗产继承吗?抚恤金、生活补助费是在死者死亡后,由国家发给死者亲属的费用,用以优抚救济死者家属中未成年人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亲属,不属于死者的遗产,一般不能作为遗产继承。
9、双方不登记结婚,但已摆传统的结婚酒,是否符合事实婚姻?新的婚姻法无“事实婚姻”这一说法,如双方不领结婚证,则在法律上没构成婚姻事实,法律上定义为“同居关系,原则上这种情况是不受婚姻法保护的。
自然人,是指依自然规律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
2.公民
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根据该国的法律规范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3.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自然人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
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4.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类型包括: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4.气象科普小知识
1 科学家根据味觉与食品温度的关系,将食品归纳为喜凉食品和喜热食品。通过大最试验,得出了喜凉食品和最适宜温度为:冰淇淋为-6℃,水为8—13℃,果汁为10℃,,汽水为5℃,冷咖啡为6℃,啤酒为 9—10℃;喜热的食品温度在60—65℃,对人体最为适宜。
2 这种天气在北方持续的时间较长。宜多吃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千金翼方》载:“秋冬间,暖里腹”。我国冬天的饮食习惯的确是多食蛋禽类、肉类等热量多的食品,而烹调多半采用烧、焖、炖等方法,其中以“冬令火锅”最受青睐,经久不衰。当然,干燥寒冷天气下,也必须注意饮食平衡,尤其要注意多食蔬菜(火锅也要尽可能地荤素搭配),同时还要适当吃一些“热性水果”,如:柑桔、荔枝、山楂并且喝些药酒、黄酒等。
3 依据我国季风气候的规律,我国北方的秋季和南方的冬季,大都具有这样的天气特征。在北方深秋季节,“燥邪”易犯肺伤津,引起咽干、鼻燥、声嘶、肤涩等燥症,宜少食辣椒、大葱、白酒等燥烈食品,而应多吃一些湿润并具有温热性质的食品,如:芝麻、糯米、萝卜、百合、豆腐、芋头、银耳、鸭肉、梨、柿、香蕉、苹果等,多饮些蜂蜜水、淡茶、菜汤、豆浆、莲子汤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5.生活气象小知识
(meteorology) 气象学是把大气当作研究的客体,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说明大 农业气象学气特征的学科,集中研究大气的天气情况和变化规律和对天气的预报。
气象学是大气科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大气中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气象学的研究领域很广,研究方法的差异很大。气象学分成许多分支学科:大气物理学、天气学、动力气象学、气候学等等。
随着生产的发展,气象学的应用日益广泛,又相继出现海洋气象学、航空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森林气象学、污染气象学等应用学科。现代科学技术在气象学领域的应用,又有新的分支学科出现,如雷达气象学、卫星气象学、宇宙气象学等。
气象学是一门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涉及许多学科的应用科学。编辑本段研究的任务1、观测 和研究各种各样的大气现象,大气层与下垫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气象效应。
2、解释 系统地,科学地解释这些现象,作用和效应,阐明它们的发生和演变规律。3、分析 根据所认识的规律分析,诊断和预测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天气。
气候,为国民经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服务。4、依据 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和模拟认为的天气过程、人为气候环境,为人工影响天气,气候提供科学依据。
编辑本段历史 第一位建立气象学的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 动力气象学的专书《气象汇论》中,他最先叙述和粗浅地解释了风、云、雨、雪、雷、雹等天气现象,而这书是世界上最早的气象书籍。
直到18-19世纪,由于物理学和化学的发展以及气压、温度、湿度和风等测量仪器的陆续发明,使大气科学研究由单纯的描述进入了可以定量分析的阶段。1820年,德国人布德兰绘制了第一张地面天气图,开创了近代天气分析和预报方法。
1835年,法国人科利奥里提出风偏转的概念;而1857年荷兰人白贝罗提出风和气压的关系,他们的概念都成为大气动力学和天气分析的基础。 1920年前后,挪威的皮耶克尼斯父子提出了一套名为“极锋学说”的理论,来说明中纬度地区的天气变化情况。
这套理论在1920年代发表之后,至今已有70多年,但仍然是今日作天气预报的主要理论依据,亦为分析和预报未来1-2天的天气奠定了理论基础。1930年代,无线电探空仪的广泛使用,真正开始了三维空间的大气科学研究。
根据大量探资料绘制的高空天气图,发现了大气长波。1939年罗斯贝提出了长波动力学,他的理论亦对天气预报有莫大的贡献。
到了1950年代至60年代,电脑、天气雷达,卫星和遥感的技术的应用,使大气的各种现象,大至大气环流,小至雨滴的形成过程,都可依照物理学和化学的数学形式来表示,从而使大气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编辑本段发展的进程萌芽时期 萌芽时期主要指16世纪中叶以前这一漫长时期,这时期的特点是由于 军事气象学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进行一些零星的,局部的气象观测,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和经验,对某些天气现象做出一定的解释。
中国在这一时期,在此领域中有不少成就,而且是居于世界领先行列的。远在三千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已有关于风、云、雨、雪、虹、霞、龙卷、雷暴等文字记载,还常卜问未来十天的天气(称为“卜旬”),并将实况记录下来以资验证。
春秋战国时代已能根据风、云、物候的观测记录,确定廿四节气,对指导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季节意义很大,并沿用到现代。秦汉时代还出现了《吕氏春秋》、《淮南子》和《礼记》等内容涉及物候的书籍,这些都是世界上最早关于物候的文献。
气象观测仪器也是中国的最早发明。在西汉时(公元前104年),已盛行伣、铜凤凰和相风铜鸟等三种风向器,到唐代又发展到在固定地方用相风鸟,在军队中用鸡毛编成的风向器测风。
欧洲到20世纪才有用候风鸟测风的记载。在西汉时还利用羽毛、木炭等物的吸湿特性来测量空气湿度。
宋代曾有僧赞宁(公元10世纪)利用土炭湿度计来预报晴雨。关于降水的记录亦以中国最早,据《后汉书》记载,在当时曾要求所辖各郡国,每年从立春到立秋这段时间内,向朝廷汇报雨泽情况,此后历代对各地雨情都很重视。
所以中国的雨量和水旱灾记录丰富,历史亦最悠久。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类迫切要求预知未来天气的变化,并在长期观测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
这些经验被用简短的韵语来表达,以便于记忆和运用,这就是天气谚语。中国天气谚语是极丰富的,除一部分封建迷信的内容外,大多是历代劳动人民看天经验的结晶。
唐代黄子发的“相雨书”,元末明初出现的娄元礼编的《田家五行》和明末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占候》都是总结群众预报天气经验的著作。 在国外,气象学的萌芽也很早,公元前4世纪希腊大哲学家亚里斯多德(Aristotle)所著《气象学》(Meteorolosis)一书(约在公元前350年)综合论述水、空气和地震等问题对大气现象也作了适当的解释。
现在气象学的外文名字就是从亚里斯多德的原书名演变而来的。 总之,在气象学萌芽时期,中国和希腊是露过锋芒的,这时从学科性质来讲,气象学与天文学是混在一起的,可。
6.小学生法律小知识
1、安全横过道路
上学、放学和外出活动,我们几乎天天要在道路上行走。走路要保证安全,这里面的学问可多着呢!有不少行人,因为没有掌握好安全横过道路的要领,结果丧身与汽车轮子底下。
横过道路时,要选择有人行横道的地方。这是行人享有“先行权”的安全地带。在这个地带,机动车的行驶速度一般都要减慢,驾驶员也比较注意行人的动态。在没划有人行横道的地方横过道路,要特别注意避让来往的车辆。避让车辆最简单的方法是:先看左边是否有来车,没有来车才走入车行道;再看右边是否有来车,没有来车时就可以安全横过道路了。
横过道路不走人行横道,随便乱穿,或者在汽车已经临近时急匆匆过道路,都是十分危险的举动。
2、乘车
乘坐公共车辆,应该遵守公共秩序,讲究社会公德,注意交通安全。
候车时,应依次排队,站在道路边或站台上等候,不应拥挤在车行道上,更不准站在道路中间拦车。上车时,应等汽车靠站停稳,先让车上的乘客下完车,再按次序上车,不能争先恐后。上车后,应主动买票,主动让座给老人、病人、残疾人、孕妇或怀抱婴儿的乘客。车辆行驶时,要拉住扶手,头、手不能伸出车窗外,以免被来往车辆碰擦。下车时,要依次而行,不要硬推硬挤。下车后,应随即走上人行道。需要横过车行道的,应从人行道内通过;千万不能在车前车尾急穿,这样很不安全。
7.法律常识大全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
第十一条办理治安案件所查获的毒品、yinhui物品等违禁品,赌具、赌资,吸食、注射毒品的用具以及直接用于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本人所有的工具,应当收缴,按照规定处理。
第六十八条制作、运输、复制、出售、出租yinhui的书刊、图片、影片、音像制品等淫秽物品或者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电话以及其他通讯工具传播yinhui信息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组织播放yinhui音像的;
(二)组织或者进行yinhui表演的;
(三)参与聚众yin乱活动的。
明知他人从事前款活动,为其提供条件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