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给我介绍几本回归分析方面的经典书籍好吗
1.何晓群,刘文卿:应用回归分析, 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
2.陈希孺
王松桂 近代回归分析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86
3. S.
Weisberg, 应用线性回归
,
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8
4. 例解回归分析, 查特吉等著,郑忠国等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第一本最简单,2、3两本比较老但是很经典,证明较多,难度也比较大,第四本讲的也比较详细。
2.回归常识的语文究竟有多“真”
这两年,“真假语文之争”,隔三差五就成为新闻事件。从顶层设计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到语文教育对常识规律的重申,都是可圈可点的进步。不过,指鹿为马、胡乱引申,这在语文教育中似乎是常见又难免的事情。说常见,是因为语言文字本就是感性学科,既要安身立命,还要安放灵魂,没法子用游标卡尺测量出其长短深浅;说难免,是因为在“文以载道”的漫长历史中,情感与价值、思想与意识,都可能曾经左右真相与事实,而社会走向理性的标志,则是回归本真,回归常识。
真语文究竟是个什么意思,可能专家学者有系统的逻辑认知。不过,从《再别康桥》的例子来看,对文体背景交代的正误,恐怕也扣不上“假语文”的大帽子。或者说,告诉学生这是诗人徐志摩对友人和情人的怀念,就算是真语文?去伪存真、接近真相,说白了,这是还原语文工具理性的过程。宋代禅宗有个著名的公案:修为者从“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再到“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三种境界括其一生。语文也是这么个过程,从基础工具到承载丰盈内涵,再到熟练掌控游刃有余,这是教育的主旨——因此,语文教育要抵达理性层面的“纯粹而干净”,既不科学,更不现实。
2012年11月23日,在福建省泉州市的聚龙外国语学校,来自全国14个省份32所学校的教师代表联合发表《聚龙宣言》,从6个方面倡议语文教育应该回归本真。这样的努力,当然值得点赞,尤其是在中国语文教育承载了过重的意识形态与道德教化责任的语境下,语文轻盈一点、简洁一点,少了虚浮的枝繁叶茂,多了人性的适度留白,把时间与空间交给学生自己去体悟,洗尽铅华后的返璞归真,比强硬灌输的条条框框,更直抵人心。不过,这些年,当语言文字成为“显学”,过度工具化的倾向也不能不防。
3.回归教育的主张是什么
回归教育,是在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中应运而生的。
如今已成为普遍接 受的国际教育思潮。回归教育是把基础教育以后的一切教育都包括在内的一 种教育战略。
它主张把教育分散在人的一生中,把教育与劳动交替进行。从 而打破了传统的、连续的学校教育方式。
它的目标是建立教育一劳动一教育 一劳动的循环模式。具体说,就是人们在接受基础教育以后,不必连续升学, 而是去参加工作或劳动。
过一段时间后,再根据需要到学校学习。学一段时 间再回到工作岗位中去。
这样循环往复,劳动和教育交替进行,直到退休。 回归教育的好处是可以及时更新已经陈旧的知识和技术,以适应科学技术迅 速发展的需要。
4.为什么说高等教育要“回归常识”
回归常识,就是从填鸭式的被动教育中走出来,切入到常识的认识中,更好的调动学习、创造的积极能动力。
比如说,生物系学生就要常识.性.的知道,中国黄土高原人是最早的、独一无二的生物学人类种源。是源自白垩纪季巨型草食动物的生物学分类、人类种属人科动物,是唯一具有象形抽象能力人字意义上的生物。
在人的意义基础上,分类了宇宙物质世界类型物质的名称。——当高等教育,拥有了这些内容作为基本常识时,就是“回归常识”的高等教育起点。
站在这个起点上,能够深切的把握物质的本源认识,能够从多角度多方面的发现物质的不同形态或状态。从而避免了高等教育知识的片面.性.和专属.性,有利于开拓知识空间与创新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