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家园共育都有什么内容该怎么写
我们班的家园联系栏共设置了5个栏目,周计划(主要是请家长全面的了解一周的教学内容、目标)、我学会了(向家长公布宝宝所学的具体内容,如儿歌,歌曲等,并请家长协助老师在家给宝宝复习)、家长课堂(结合幼儿特点向家长介绍有关的育儿知识)、通知栏(是我们老师向家长传达班级近期安排,活动及一些温馨小贴示)。为了教育好我们的孩子,请家长协助我们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因教学需要,老师有时会请孩子带一些家里的废旧物品材料到幼儿园来,孩子小说不清楚,请家长多看看通知栏及黑板通知。
2、积极关注“我学会了”,经常和孩子一起复习幼儿的教学内容,及每周幼儿园教育教学目标和习惯养成,从而是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同步。
2.幼儿园家园共育都有什么内容
只要跟孩子有关的都可以,比如。
一、幼儿健康性格该如何培养;二、教会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三、让孩子早睡早起少吃零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四、如何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只要有关幼儿教育即可。
拓展资料:家园共育:即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家庭亦或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进行教育工作。家园共育在家长和孩子中至关重要。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而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就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拓展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家园共育。
3.幼儿园家园共育都有什么内容
家园共育:即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家庭亦或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进行教育工作。
我们把家长工作的切入点放在孩子身上,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让孩子影响家长的观念与行为;同时,使家长感受教师工作的辛苦与用心。通过孩子的表现和教师的教育行为来吸引家长主动参与教育活动,并逐渐内化成教育子女的能力。
一、存在问题 (1)家园合作中教师、家长的地位不对等,表现为以幼儿园教育为中心,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很少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使家长处于服从的位置上。幼儿园老师在教育活动中常常让家长带废旧材料、实物入园便于孩子开展游戏、进行教学活动,但家长并不知道老师组织活动的目标、要求,有时会让家长感到厌烦,存有抵触情绪,易使老师、家长的距离在不知不觉中拉开了。
(2)家庭教育重视早期智力的开发,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尤其是忽视对幼儿进行做人教育。突出表现为家庭教育小学化问题严重,家长认为对孩子只有过早地进行认字、加减运算、认读汉语拼音、背诵古诗等,亲朋好友聚会时好让孩子有展露才艺的机会,为自己的“面子”增光添彩,只重视眼前智力的培养发展;忽略了培养孩子的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交往的能力,生活中一味的迁就孩子、保护孩子,必然导致幼儿片面地发展。
也可能是性格执拗孤僻。许多家长不能理解一个问题,就是幼儿在未来社会的生存质量取决于生理、心理和道德品质等因素,未来社会情商重于智商。
(3)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教师仅仅把书报杂志上的有关文章摘抄一些贴到“家长园地”里,或者教师把家长当作听众,以单向的讲授为主,不给予家长更多思考的时间,更没有留给家长充分的时间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使得指导内容缺乏针对性,结果很难被家长真正接受并内化为今后教育子女的能力,极度影响了家长参与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重视特长教育的培养,忽视身心的全面发展。
不少家长片面地认为:素质教育就是特长教育,就是通过一些社会上开办的培训中心、活动中心对孩子进行体育、舞蹈、或琴棋书画方面的专门训练,使孩子掌握一技之长。于是不管孩子兴趣如何,一味地奔忙于幼儿园、家庭和培训中心之间,盲目地参加各种兴趣班,弄得孩子疲惫不堪,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二、交流方式:作为家长和幼儿园的老师就要经常沟通,那么,如何与孩子的老师沟通,就成了父母们必做的功课。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和家长工作经验,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家长和教师应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多交流沟通,不要等到孩子有了问题才去找老师。
在轻松气氛下互相认识的老师和家长,在对孩子的问题交换看法时,相互之间很少保留意见。老师和家长经常交换意见有助于双方更好地了解孩子,教育好孩子,但要注意不宜作长时间的交谈,老师要顾及其他孩子和父母,只有在班内的孩子全被接走时,此时是最佳沟通时机,你可以跟老师较详细地交谈。
通过这样的沟通和交流,师生之间更加了解,也能更好的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2)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请家长们不要忘记,老师负责的不是一个孩子。凡是对这种情况表示理解的家长从一开始就会赢得老师的好感,老师会认为这种家长是通情达理的,也喜欢和这种家长沟通。
想一想我们只照看一个孩子有时都会手忙脚乱,更何况老师要天天看护那么多的孩子呢!所以平时在跟老师沟通时,家长应更多的从老师的角度考虑问题,主动了解老师的需求,积极配合她们的工作。即使真的老师这次做错了,家长很生气,而且家长是有道理的,但是在家长同老师交涉之前也要认可老师的工作,对老师好的一面加以肯定,这样老师会感到她以前对孩子的关心、爱护没有付之东流,会对自己这次的疏忽深感歉疚。
(3)通过书信或网络邮箱与老师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对孩子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会起到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当家长希望老师听取自己的意见时,尽量用书信或网络邮箱的形式委婉的提出,既不耽误时间也不伤老师的面子。
首先要让老师感觉到,家长的看法是正确的。当老师真正意识到家长的看法有道理时,老师是能够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并积极采取行动的。
这种方式也很适用于对孩子所在幼儿园提意见或建议时,能直接把一些当面不好说的话写出来,如果你的意见比较中肯和实际,我想幼儿园会采纳的。(4)感情投资,获得老师好感,把孩子平日在家爱听的磁带带到幼儿园,或者推荐一些好的书籍、儿歌等给老师作为教材,这样的家园互动会让小朋友更喜欢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打印一些网上的育儿资料和老师一起交流,尽量积极参与老师布置的作业。
这样老师非常感动,觉得家长是在用心支持自己的工作,有了这些感情投资,老师也很愿意和家长真诚地交流孩子的点滴。同时也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而回避谈一些比较重大的家庭问题,尤其是影响到孩子平时表现的家庭问题,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但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出现异常时,获得老师的理解,老师也会针对孩子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我觉得老师和父母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成长的环。
4.幼儿园如何创新家长工作实现共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
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深入学习、领会《纲要》精神基础上,更新我们教育观念、转换教育角色,在实践中不断加强研究与探索的力度,创新教育工作思路,改进教育工作策略。
在家园共育中,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一、更新观念 转换角色观念是行为的先导。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家长工作往往只是喊在口上,写在纸上,而落实在具体行动上较欠缺,因此收效甚微。《纲要》颁布后,我们反复学习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分析家长工作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探讨新教育理念倡导下的家长工作方式与家园共育途径。
我们应将家长工作作为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重视,坚决抓好落实,变教育的封闭性为开放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将树立教师的先进理念,转变角色放在首位。在共同教育问题上,我们将家长和教师视为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双方应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合作,真诚沟通,齐心协力完成好教育幼儿的使命。
在家园沟通问题上,我们提倡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思想,把家长作为平等的合作伙伴,真心实意做家长的朋友,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切实帮助家长解决在教育幼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二、创新工作思路 探究有效策略1、平等对话 共创家园合作氛围幼儿园与家长的良好合作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了解和尊重基础上的,宽松的环境、平和的心态、平等的关系有助于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虽然上网、电话等这样的交流方式也越来越多,但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仍不可或缺。与家长面对面交流,不仅能促进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相互了解,而且能消除彼此之间的误解,增进友谊。
同时,使家庭亲情、师幼情谊相互迁移,取得较高的教育效果。在现实生活中,家园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距离和各种不协调,教育效果必然受到影响。
因此,我们改进传统家长工作方式,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工作模式,与家长平等,百家争鸣,拉近家长与园所,家长与教师的距离,使园所与家长,家长与教师在平等对话中产生共鸣,从而有效解决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在解决新入园幼儿分析焦虑时我们的做法是家访:教师走入幼儿家庭,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生活习惯等;邀请做客:在入园前请新生家长带着孩子到园里参加活动,熟悉环境;试入园:请家长带着孩子一同来园,共同活动,熟悉班内环境、和小伙伴共同游戏;幼儿园里的我:入园一个月后,教师将通过开放活动、信息反馈等形式,将幼儿在园情况如实反馈给家长,以便相互合作沟通。
2、加强沟通,力争家园教育同步沟通是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策略。而促进合作则是沟通的出发点和归宿。
沟通可以使幼儿教师与家长情感交融,从而对幼儿进行共同一致地教育,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如在幼儿社会性目标落实过程中,我们在全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教师先是向家长介绍每一年龄班幼儿社会性领域目标,让家长相互介绍幼儿在家的行为表现,再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教师向家长推荐与社会性相关的图书,家长向班级借阅图书,家长之间互换图书的方式,进行家长与幼儿共读活动,并利用家长园地、家长会、个别交流等方式,交流共读方式、体会、幼儿行为的变化等。
整合利用了家庭中的教育资源,全面分析、研究家庭教育资源中各种因素,调动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积极性。著名幼教专家方明老师说过: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就如一车两轮,必须同方向、同步调前进,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与家长进行沟通是门艺术,是需要讲究方法的。因此,我们以创新沟通方式为突破口,在此基础上开展实践与探讨,注重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与家长进行交流。
在此过程中,我们建议教师注视对方的眼睛,耐心聆听,注意在表情、体态、语言上支持,鼓励家长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用点头表示认同,用简短的话语回应对方,积极地给家长以反馈,使家长感到教师是真诚的,从而愿意与教师进一步交换意见。在实践与探讨中,教师还尝试用真情感动、引起注意等不同方法根据家长的个体特征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
如沟通方式:用我们细致的工作感动家长,让家长相信我们,支持我们,让家园共育的合力促进孩子更快更好的发展。3、加强指导,丰富家长育儿知识目前家庭教育中应试教育观念仍然影响着一些家长,表现为重智轻德、重知轻能、重生理发育轻心理疏导,忽视孩子独立人格,对他们赋予过高的期望值,这严重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
这就需要我们幼教工作者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合适的方式,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针对这些现象,我们设立家长讲座,通过家长园地,将家长请进课堂,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 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支持和帮助家长改善家庭教育的状况,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
美国教授肯·邓思和丽塔·邓思的研究表明,在每个。
5.幼儿园老师怎样与家长家园共育
教育目标的共同性决定了两者必须相互合作、紧密配合。
只有家庭和幼儿园保持一致的教育目标,在教育方式上相互合作,才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反之,孩子就会无所适从,从而导致教育作用的相互抵消甚至起到反作用。可实际生活中,有一部分家长在家园共育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惑和误区,导致了不良的教育效果。
那么,作为家长应如何配合幼儿园做好家园共育工作呢?针对这一问题,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第一,家长要不断学习育儿知识,掌握一些科学的育儿方法。建议家长朋友们在工作之余牺牲一点娱乐、聚会时间,一是学学一些幼教文章,了解一些新的幼教理念,了解现在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自己怎样做才和老师配合好,共同教育好孩子。
二是通过阅读刊物或网上的家教文章,与同事朋友交流一下育儿心得等等方式,来学习一些家教知识,提高自身的育儿素质。 第二,家长要通过孩子的表征和讲述了解幼儿园的情况。
家长要尊重并倾听孩子一天在幼儿园里看见、听见和所做的事情,欣赏孩子在幼儿园学的歌曲、故事、舞蹈以及手工、图画作品等。有些孩子在家里喜欢模仿老师,让其他家人来当小朋友做操、做游戏等,这时家长一定要配合孩子,满足他的这种表现欲,这样一是能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模仿能力,二是家长也能从中来了解幼儿园的情况和孩子的幼儿园生活。
第三,家长要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一些活动。只要时间允许家长朋友们就要按时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一些活动,以此来了解幼儿园的性质、课程设置、目标等。
并可以全面直观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游戏及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情况,同时也培养了亲子情感。也可以从中发现孩子的不足,有针对性的与老师配合,给孩子以帮助和教育。
第四,家长要积极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工作。早在年,陈鹤琴先生就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为了孩子的发展,当家长在幼儿园的公告栏上看到,要求您做出配合时,比如,配合幼儿园收集废旧物品、与孩子一起观察、记录、查找资料、有特长的家长主动的到幼儿园进行帮教活动等等。家长朋友们一定要积极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工作。
这样扩大了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丰富幼儿的教育活动。 第五,家长要主动与教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
虽然在家园共育中,幼儿园处于主导地位,但家长也不能一味地消极被动地听从,家长在家里针对的只是一个孩子,而老师面对的一个班级的所有孩子,所以家长要经常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主动和老师取得联系,比如家园联系本就是沟通的渠道,家长的反馈可以及时写在上面,以便老师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家长主动向老师介绍孩子的优缺点、个性特征以及在家的表现,与老师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第六,家长的教育观点应与教师一致。
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能力培养、习惯养成等一些素质教育,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人生开端。有一部分家长不检点自己的言行,为人处世斤斤计较;不孝敬老人,甚至直接对孩子说“你爷爷奶奶不好,你姥娘姥爷才好呢!”还有的家长生怕孩子受委屈,不让与别的小朋友玩;也不让孩子接受熟人给的零食;有的家长看到自家孩子在幼儿园受一点小委屈,就教给孩子说“他要是打你,你就打他”这样一句让家长出气话,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形成不会忍让的性格。
这些家长的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是背道而驰的,会使幼儿园的教育大打折扣。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长朋友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让自己的不良行为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家长朋友们只要在孩子的教育目标上与老师达成共识,不断学习科学育儿方法,积极参加幼儿园的活动,主动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就会与老师携手促使孩子健康、快乐、全面、和谐的发展。
6.幼儿园如何创新家长工作实现共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
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深入学习、领会《纲要》精神基础上,更新我们教育观念、转换教育角色,在实践中不断加强研究与探索的力度,创新教育工作思路,改进教育工作策略。
在家园共育中,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一、更新观念 转换角色观念是行为的先导。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家长工作往往只是喊在口上,写在纸上,而落实在具体行动上较欠缺,因此收效甚微。《纲要》颁布后,我们反复学习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分析家长工作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探讨新教育理念倡导下的家长工作方式与家园共育途径。
我们应将家长工作作为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重视,坚决抓好落实,变教育的封闭性为开放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将树立教师的先进理念,转变角色放在首位。在共同教育问题上,我们将家长和教师视为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双方应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合作,真诚沟通,齐心协力完成好教育幼儿的使命。
在家园沟通问题上,我们提倡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思想,把家长作为平等的合作伙伴,真心实意做家长的朋友,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切实帮助家长解决在教育幼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二、创新工作思路 探究有效策略1、平等对话 共创家园合作氛围幼儿园与家长的良好合作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了解和尊重基础上的,宽松的环境、平和的心态、平等的关系有助于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虽然上网、电话等这样的交流方式也越来越多,但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仍不可或缺。与家长面对面交流,不仅能促进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相互了解,而且能消除彼此之间的误解,增进友谊。
同时,使家庭亲情、师幼情谊相互迁移,取得较高的教育效果。在现实生活中,家园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距离和各种不协调,教育效果必然受到影响。
因此,我们改进传统家长工作方式,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工作模式,与家长平等,百家争鸣,拉近家长与园所,家长与教师的距离,使园所与家长,家长与教师在平等对话中产生共鸣,从而有效解决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在解决新入园幼儿分析焦虑时我们的做法是家访:教师走入幼儿家庭,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生活习惯等;邀请做客:在入园前请新生家长带着孩子到园里参加活动,熟悉环境;试入园:请家长带着孩子一同来园,共同活动,熟悉班内环境、和小伙伴共同游戏;幼儿园里的我:入园一个月后,教师将通过开放活动、信息反馈等形式,将幼儿在园情况如实反馈给家长,以便相互合作沟通。
2、加强沟通,力争家园教育同步沟通是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策略。而促进合作则是沟通的出发点和归宿。
沟通可以使幼儿教师与家长情感交融,从而对幼儿进行共同一致地教育,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如在幼儿社会性目标落实过程中,我们在全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教师先是向家长介绍每一年龄班幼儿社会性领域目标,让家长相互介绍幼儿在家的行为表现,再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教师向家长推荐与社会性相关的图书,家长向班级借阅图书,家长之间互换图书的方式,进行家长与幼儿共读活动,并利用家长园地、家长会、个别交流等方式,交流共读方式、体会、幼儿行为的变化等。
整合利用了家庭中的教育资源,全面分析、研究家庭教育资源中各种因素,调动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积极性。著名幼教专家方明老师说过: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就如一车两轮,必须同方向、同步调前进,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与家长进行沟通是门艺术,是需要讲究方法的。因此,我们以创新沟通方式为突破口,在此基础上开展实践与探讨,注重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与家长进行交流。
在此过程中,我们建议教师注视对方的眼睛,耐心聆听,注意在表情、体态、语言上支持,鼓励家长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用点头表示认同,用简短的话语回应对方,积极地给家长以反馈,使家长感到教师是真诚的,从而愿意与教师进一步交换意见。在实践与探讨中,教师还尝试用真情感动、引起注意等不同方法根据家长的个体特征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
如沟通方式:用我们细致的工作感动家长,让家长相信我们,支持我们,让家园共育的合力促进孩子更快更好的发展。3、加强指导,丰富家长育儿知识目前家庭教育中应试教育观念仍然影响着一些家长,表现为重智轻德、重知轻能、重生理发育轻心理疏导,忽视孩子独立人格,对他们赋予过高的期望值,这严重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
这就需要我们幼教工作者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合适的方式,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针对这些现象,我们设立家长讲座,通过家长园地,将家长请进课堂,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 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支持和帮助家长改善家庭教育的状况,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
美国教授肯·邓思和丽塔·邓思的研究表明,在每个。
7.怎样可以加强幼儿园与家庭共同教育幼儿
一、家园间要建立经常性的双向沟通 “沟通”是指在孩子发展与教育上,家园双方应随时互通信息,交流看法,以求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在教育上取得共识,从而共商教育策略,协同进行教育。
家园沟通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经常性 家园沟通不能只是开两次家长会,搞个家园联系栏,这样是不够的。因为孩子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动态渐进的过程,家园应围绕着孩子的教育与发展情况进行经常的及时的沟通。
2.双向性 沟通应不只是幼儿园单方面向家长反映、汇报幼儿在园的表现,家长也需将幼儿在家的情况反馈给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共识,实现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发展。家园沟通双方都有责任,但幼儿园应更主动,幼儿教师要为畅通沟通渠道创造条件。
经常性的沟通方式多种多样,应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并创造新的方法。经常性的家园沟通既要面向全体家长,又要有重点。
3.注重个别化的沟通 沟通有面向全体家长、部分家长和个别家长等多种方式.但由于孩子的情况各异,家长的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大量的经常性的沟通是个别化的。个别化的沟通要着重于针对每个儿童不同的问题和不同家长教育的问题进行,以促进每个孩子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个别化家园沟通的方式有很多,如:家访、约谈、家园联系册、电活、便笺以及接送孩子时的交谈等等。值得强调的是教师要充分利用家长送、接孩子的机会与家长沟通,这种方式简便及时,很受家长欢迎;而家访与约谈,可以使老师与家长深入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共商教育对策,这种方式虽不常用,却很重要。
要搞好家园沟通,关键在于教师与家长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合作伙伴关系与亲密感情。而这种关系与感情的建立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孩子的关爱,对工作的责任感,对家长的尊重和理解。
当家长感受到教师喜爱并关心自己的孩子、工作尽心尽责时,自然地产生信任感,并由衷地尊重教师;当家长感受到教师以平等友好的态度对待自己,理解和尊重自己时,就会消除心理上的距离,乐于与教师接近,愿意与教师沟通情况并和教师相互配合教育孩子。教师与家长间架起了情感的桥梁,就为家园沟通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家园共育活动 开展家园共育活动目的是使家园教育有机联系,密切配合,以促进幼儿的发展。家园共育活动的方式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家长参与班级组织的教育活动 班级根据教育目标开展的有些教育活动,可请家长参与,与教师协同教育孩子。
如有一个幼儿园为了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在大班持续开展“咱们的新发现”活动,每周一次由小朋友向全班讲述他们的新发现和所获得的新知识。这项活动得到家长的热情支持和积极配合。
在教师的倡导下,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随时注意引导孩子留心观察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现象,鼓励孩子去发现问题,探索奥秘,启发孩子尽量通过自己的思考,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寻找答案。有些问题孩子难以找出答案,家长则深人浅出地讲给孩子听,对孩子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这项活动使孩子的观察兴趣和观察能力明显提高。仅靠两位教师在园内的教学活动不可能收到这样的效果。
家长参与这样的教育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素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显示出家园共育的良好效果。幼儿园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环保教育,遵守交通规则教育,培养良好习惯等,都可请家长参与,做到家园密切合作,以增强教育效果。
2.家长进课堂、当“老师” 幼儿园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从事不同工作,如:教师、医生、科学家、演员、乐手、作家、警察、厨师等等,他们具有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特长,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请他们来园里,进课堂,当“老师”,给孩子讲解或进行表演,会使幼儿感到新鲜,增强学习兴趣,丰富知识与感受。
如青岛市中科院海洋所幼儿园请一位幼儿家长——一位年轻的科研人员向孩子讲述考察南极的见闻,介绍当地的自然风貌、气候特点、动物生活等等,引起幼儿极大兴趣,使他们丰富了知识,萌发了爱科学的情感。除了请家长当老师讲课外也可组织孩子参观家长工作单位——工厂、邮电局、消防队、养殖场等,请内行的家长作适当介绍,使孩子获得初步的社会知识,这样做可以丰富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
3.组织与改进开放日活动 通常幼儿园的开放日都是固定在某个日子,不少幼儿园在开放日那天搞得热热闹闹,成了实际上的老师与儿童表演性质的活动。这种做法背离了开放日活动的宗旨,应当改进。
开放日活动一定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真实情况,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了解孩子的优势与不足及存在的问题,了解老师的常规训练及教育方法,以便于家长在家里配合一致地进行教育。 对家长的参观,教师要作必要的引导,告诉家长注意看什么,怎么看。
比如要着重看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看孩子怎样与同伴相处,看孩子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不要总是把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作横向的攀比,以免产生消极的后果。 开放日活动方式灵活多样,除了请家长参观外,还可让家长适当地参与教育活动,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