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鸟类知识的资料
为了在空中作业,鸟类的前肢进化为鸟翼(少数后来又退化)。
鸟翼上覆盖着羽毛,这些羽毛质轻、结实且富于弹性,可分为飞羽和覆羽两大类,羽毛上有许多小钩,它们将羽毛粘在一起形成一组光滑的表面。尾羽也属飞羽,是用于飞翔的重要部分。
蓬松的小覆羽和绒羽则可保温。许多种鸟类的羽根能分泌油脂,通过理毛能使这些油脂布于羽毛表面,可使羽毛显得很漂亮,也利于飞行。
无牙、骨空、尾骨退化、无膀胱等,这极大减轻了鸟体的重量,更有利于它们的飞翔。我们能看到鸟类的头骨愈合得比较简洁,前肢骨细而长且有龙骨作支撑,整个鸟骨显得结实轻便。
由于升力和翅膀的表面积成正比,这使得鸟类的体积一般不会很大,否则前肢过长会带来许多的麻烦。 大多数鸟类有四趾,拇指向后,便于抓握。
颈椎较长且转动自由度很大,这是因为鸟类没有可干活的手,诸如取食、育雏、防御、理毛、建巢等许多工作均由嘴来完成之故。剧烈的飞行要求旺盛的新陈代谢。
稳定且高于环境的体温(40±2℃),不但保证了较高的代谢率,而且在垂直高度和水平方向上扩大了鸟类的活动范围。恒温要求灵敏的神经调节机制。
在羽毛覆盖下的静止空气形成一个良好的隔温层,竖毛肌可以调节隔温层的厚度。鸟类(特别是水寓)经常啄取由尾脂腺分泌的油脂,涂抹全身羽毛,以防止水分接触皮肤降低体温。
另一方面,飞行时的快速低温气流有助于散热。鸟类虽无汗腺,但快速呼出的水气可以带走大量体热。
恒温还决定了体重的下限,因为,如果体积变小,体表的散热面积就去相对增大,不利于保温。鸟类的呼吸功能的增进,使之可以在高空缺氧的情况下活动自如。
空气经过气囊,到毛细支气管网中交换气体,然后由前气囊排出。无论是吸气还是呼气,气体都是单向流动(即双重呼吸)。
另外,毛细支气管中的气流与肺毛细血管中的血流方向相反,这种逆流交换可使提取氧气的效率远远高于哺乳动物。鸟类与哺乳类一样,动脉和静脉完全分开(即完全的双循环),但鸟类保留的呈右侧体动脉,而哺乳类则为左侧体动脉。
鸟类的心脏容量大,心跳快,压力也高,因而循环迅速鸟类的神经系统较发达。大部分鸟类为昼行性。
由于视觉敏锐,在高空飞翔时可发现地面上的目标。鸟类还具色觉。
鸟眼扁圆利于远看,而临近物体时又可迅速调整焦距。鸟类眼内肌为横纹肌,反应敏捷,能同时改变角膜和水晶体的凸度(双重调节)。
眼睑和瞬膜可防止气流和灰尘对眼球的伤害,巩膜上的骨片又保证眼球不致因气压而变形。少数夜行性鸟类听觉发达,部分猛禽如兀鹫则嗅觉比较发达。
在生物进化史上我们有太多的谜,鸟类的进化便是其一。这也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一个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的话题,因为鸟类起源之谜是极有可能在未来几十年中被揭开的。
在这一重大时刻来临之前,我们不妨在这里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我在这里只陈列一些史前生物研究关于这方面的一些观点始祖鸟 1861年和随后的日子在德国晚侏罗世发现了七块始祖鸟化石,这使得当时的古生物界沸腾了好一阵子。
后来又在美国发现了晚白垩世的黄昏鸟和鱼鸟化石,人们又为古鸟类折腾了一次。由于这两类生物之间相隔了近六千万年,人们很难在二者之间找到必然的联系,因此在近百年来我们的认识一直徘徊在主要是那七块化石上。
孔子鸟 1984 年甘肃鸟的发现令人难以置信地证明始祖鸟并不是鸟类演化和主系,这使得全世界为之震惊。1989年9月在我国辽宁又发现了中生代鸟类化石。
这些是在德国之外的地方首次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鸟类。从此古生物界鸟类研究热的序幕被拉开了。
1993年在辽西发现了年代仅次于始祖鸟的更早的化石,这就是后来著名的孔子鸟。它们大约生活在侏罗纪晚期到白垩纪早期这一阶段。
从94年后古生物学家们云集辽西,数以万计的鸟类化石源源不断地被发掘出来,全世界古生物学界几乎都把目光都投向了这里,鸟类研究进入到一个全盛时期。著名鸟类学家A.Feduccia教授称:“尤其是来自中国的新材料……构成了我们认识早期鸟类的基础”,许多美国学者甚至认为世界现生鸟类很可能起源于中国。
和以往一样最热门的话题当然是鸟类的进化孔子鸟较始祖鸟稍晚(极有可能是同一时期的)。其特点是颌骨无牙齿,取而代之的是角质喙;肱骨近端有一大的气囊孔,第一指骨爪特别强大而尖利,第二指骨爪收缩;胸骨较大,呈片状并有一短的后侧突;耻骨远端没有耻骨脚以及尾椎骨缩短,基本形成尾综骨等,这些都是始祖鸟所没有的进步性状,同时也是区别于早白垩纪鸟类的重要特征。
孔子鸟的发现一方面更进一步证实始祖鸟非鸟类进化主流,另一方面打破了它独霸侏罗纪始鸟百余年一统天下的局面,使得人们的研究更全面和充分了。 反 鸟 反鸟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怪怪的,这是由英国鸟类学家C.A.Walken依据南美晚白垩世鸟类化石的一些构造与现生鸟正好相反而取的名字,这事发生在1981年。
始祖鸟、孔子鸟等和特别是在中国发现的大批中生代早白垩世鸟类化石多属这一类。 始反鸟:时间上属于白垩纪早期,类型上却比侏罗纪晚期的反鸟原始,故叫了这个名字。
这类鸟发现辽西北票地区。
2.关于小学生鸟类知识知多少调查方案
天冷了,找个温暖的地方过冬。
对于靠着一双翅膀“走天下”的鸟类而言,海南有不少温暖的地方可以落脚。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线路上的海南岛,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候鸟在此越冬或者迁飞路过。
鸟迹可寻,我省几处重要的越冬水鸟栖息地都各具特色:海口东寨港以雁鸭类见长,鸻鹬类不少;洋浦港是鸥类的乐园,在我省其它地方难得一见的大型鸥类可在那里寻获;文昌清澜港一带滩涂是一个很稳定的鸻鹬类越冬地,种类丰富;东方四更则是我省最重要的黑脸琵鹭越冬地。在不同的地方观鸟会有不同的发现,比如在海大东坡湖、文昌会文和乐东莺歌海,或许你会遇到难忘的景象,又或者不时有惊喜鸟种出现。
海南大学东坡湖 千鸟归巢 “傍晚在海大东坡湖目睹了数千只椋鸟归林的自然奇景。当犹如流水一般的鸟群在头顶上近距离掠过时,那场景真是太震撼了!”11月4日,全球环境基金(GEF)海南湿地保护体系项目宣教专家卢刚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了鸟群齐飞的消息,还配上了照片,有图有真相。
照片上,蓊郁茂密的树林成为一块纯绿色“背景墙”,几只披着白色羽毛的鹭鸟立在树梢上,缩着脖子发呆,一群椋鸟从它们上方飞过,快速扇动的翅膀,如同武侠小说里的“轻功”,只在绿色“背景墙”上留下一个个模糊的灰色身影。成群椋鸟集体亮相的小树林,在海南大学东坡湖湖心无人小岛上。
2005年起,东坡湖引种海桑、木榄等数千棵红树,在湖中央建设起红树林生态鸟岛,逐渐吸引大量鸟类来此栖息、繁殖。海南观鸟会介绍,在这里单次记录到的椋鸟归巢数量多达1600只以上。
“其中主要以丝光椋鸟和灰背椋鸟为主,在海南,丝光椋鸟属于冬候鸟,灰背椋鸟有的是留鸟有的是候鸟。”卢刚说道,这段时间东坡湖每到傍晚五六点,是鸟群最集中的时候,它们早上成群飞出去觅食,晚上返回岛上树林休息,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现场感受千鸟归巢的景象。
另一方面,有鸟友认为目前东坡湖缺乏滩涂,如果有一片滩涂会更加有利水鸟的觅食栖息,因此建议可以通过设置浮岛来解决这一现象。“保护鸟类其实也不难,只要有适宜的生境,只要没有伤害,鸟儿自然就会来了。”
卢刚介绍说。文昌会文 小青脚鹬“常驻地” 与喜欢成群活动的椋鸟不同,有些鸟喜欢“高冷地独来独往”,小青脚鹬就是其中之一。
小青脚鹬属于全球性濒危鸟类,种群数量非常稀少,一般繁殖于东北亚的萨哈林岛等地,迁徙时会经过我国一些东部沿海省份。海南观鸟会发布的会文湿地调查报告显示,小青脚鹬百年来在海南一共记录过三次,三次都在文昌会文,数量均为1只,这一方面说明会文的小青脚鹬记录相对稳定,另一方面也表明其非常稀有。
在仅有的三次记录中,鸟友杨川幸运地遇到了一次。“第一眼看到时以为是青脚鹬,但边往回走边看照片发现不对劲,我就和同事说‘再给我40分钟’,返回去再看时才确定是小青脚鹬。”
杨川回忆说,今年11月1日,因为有工作任务他出差到文昌,安排好工作后就顺便到会文观鸟,没想到“鸟运”不错,拍到了小青脚鹬。那天天气很好,杨川从观鸟屋下去,走到滩涂,用镜头寻找鸟儿的身影,拍到小青脚鹬照片的时间大约是下午三四点钟,“但一开始真没认出来”,差点错过。
说起如何区分青脚鹬和小青脚鹬,杨川分享了他的观察,“青脚鹬走得很慢,小青脚鹬比较匆忙,脚步急促,好像有很多事要忙一样。” 会文湿地有着宽阔的滩涂,是不少鸟类的栖息地,鸟况很好。
海南观鸟会发布的会文湿地调查报告显示,今年通过七次对会文迈榜和观鸟屋这两个主要调查点的调查,发现重要的稀有的鸟类记录为黄嘴白鹭、小青脚鹬及小杓鹬。此外,调查中记录到白额燕鸥的成鸟及亚成鸟,表明其在海南有繁殖,数量不大。
翻石鹬冬夏在会文都有分布,数量不多。半蹼鹬在海南是较稳定的过境季鸟种,最高记录是莺歌海的8只,会文也记录到1只。
灰尾漂鹬在会文全年都有,8月和9月数量达到峰值。其他如红颈滨鹬,蒙古沙鸻,金斑鸻,灰斑鸻,铁嘴沙鸻等数量相对较多,分布情况稳定。
但对会文过境期更详尽的鸟况监测,还需要保护区在有条件时每周做观测比较。乐东莺歌海 盐场上出现黄嘴白鹭 说起不轻易现身“神秘高冷”的特点,黄嘴白鹭不亚于小青脚鹬,其在海南现身的次数同样屈指可数。
“这是我们第一次对莺歌海盐场湿地开展全面的鸟类本底调查,观测到黄嘴白鹭非常惊喜。”卢刚介绍说,一个多月前,全球环境基金(GEF)海南湿地保护体系项目联合海南观鸟会,对乐东黎族自治县莺歌海盐场湿地鸟类资源开展首次“摸家底”调查,发现黄嘴白鹭这一“神秘嘉宾”的现身。
据了解,黄嘴白鹭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同时也被世界自然保育联盟(IUCN)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易危”级别。它们身形挺直,嘴、颈、脚纤长,头部有下垂的冠羽,看上去优美而高雅。
但近年来,由于一些栖息地被严重干扰,导致其繁殖受到影响。今年4月23日,海南观鸟会成员“唐唐妈”在海口东寨港湿地偶然拍摄到黄嘴白鹭,此次发现,是海南近十年来对黄嘴白鹭的第二笔确切记录。
而在莺歌海盐场上出现的黄嘴白鹭,刷新了出现记录的地点。
3.关于鸟类知识的资料
鸟(学名:Aves),又称作鸟儿。
定义:有羽毛几乎覆盖全身的卵生脊椎动物,字典解释:脊椎动物的一类,温血卵生,用肺呼吸,几乎全身有羽毛,后肢能行走,前肢变为翅,大多数能飞。在动物学中,鸟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流线型(纺锤型或梭形),大多数飞翔生活。
体表被覆羽毛,一般前肢变成翼(有的种类翼退化);胸肌发达;直肠短,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有助于减轻体重,利于飞行;心脏有两心房和两心室,心搏次数快。体温恒定。
呼吸器官除具肺外,还有由肺壁凸出而形成的气囊,用来帮助肺进行双重呼吸。
4.简短的鸟类知识的资料
孔子鸟
孔子鸟 1984 年甘肃鸟的发现令人难以置信地证明始祖鸟并不是鸟类演化和主系,这使得全世界为之震惊。1989年9月在我国辽宁又发现了中生代鸟类化石。这些是在德国之外的地方首次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鸟类。从此古生物界鸟类研究热的序幕被拉开了。1993年在辽西发现了年代仅次于始祖鸟的更早的化石,这就是后来著名的孔子鸟。它们大约生活在侏罗纪晚期到白垩纪早期这一阶段。从94年后古生物学家们云集辽西,数以万计的鸟类化石源源不断地被发掘出来,全世界古生物学界几乎都把目光都投向了这里,鸟类研究进入到一个全盛时期。著名鸟类学家A.Feduccia教授称:“尤其是来自中国的新材料……构成了我们认识早期鸟类的基础”,许多美国学者甚至认为世界现生鸟类很可能起源于中国。和以往一样最热门的话题当然是鸟类的进化
5.鸟类知识的资料
下面介绍最著名的两个亚纲:
古鸟亚纲:
以始祖鸟(Archaeopteryx lithographica)为代表,它也可能是恐爪龙类,那样该亚纲会被废除。
今鸟亚纲:
包括白垩纪以来的一些化石鸟类以及现存鸟类。
化石鸟类:
以黄昏鸟目和鱼鸟目为代表,它们的骨骼近似现代鸟类但上、下颌具槽生齿。
目
现存今鸟亚纲鸟类可归为3个总目,即:
一、平胸总目
为现存体型最大的鸟类(体重大者达135kg,体高2.5m),适于奔走生活。具有一系列原始特征:翼退化、胸骨不具龙骨突起,不具尾综骨及尾脂腺,羽毛均匀分布(无羽区及裸区之分)、羽枝不具羽小钩(因而不形成羽片),雄鸟具发达的交配器官,足趾适应奔走生活而趋于减少(2~3趾)。分布限在南半球(非洲、美洲和澳洲南部)。
平胸总目的著名代表为鸵鸟(Struthio camelus)或称非洲鸵鸟,其他代表尚有美洲鸵鸟(Rhea americana)及鸸鹋(或称澳洲鸵鸟)(Dromaus nova-chollandeae)。此外在新西兰尚有几维鸟(Apteryx oweni)。
二、企鹅总目
潜水生活的中、大型鸟类,具有一系列适应潜水生活的特征。前肢鳍状,适于划水。具鳞片状羽毛(羽轴短而宽,羽片狭窄),均匀分布于体表。尾短。腿短而移至躯体后方,趾间具蹼,适应游泳生活。在陆上行走时躯体近于直立,左右摇摆。皮下脂肪发达,有利于在寒冷地区及水中保持体温。骨骼沉重而不充气。胸骨具有发达的龙骨突起,这与前肢划水有关。游泳快速,有人称为“水下飞行”。分布限在南半球。
企鹅总目的代表为王企鹅(Aptenodytes patagonicus)。
三、突胸总目
突胸总目包括现存鸟类的绝大多数,分布遍及全球,总计约 35个目, 8500种以上。它们共同的特征是:翼发达,善于飞翔,胸骨具龙骨突起。最后4~6枚尾椎骨愈合成一块尾综骨。具充气性骨骼。正羽发达,构成羽片,体表有羽区、裸区之分。雄鸟绝大多数均不具交配器官。
6.关于鸟类知识资料信息
鸟类通常是带羽、卵生的动物,有极高的新陈代谢速率,长骨多是中空的,所以大部分的鸟类都可以飞。最早的鸟类大约出现在1.5亿年前。他们的身体呈纺锤形、前肢特化为翼,体表有羽毛,体温恒定,肌胸发达,骨骼愈合、薄、中空,脑比较发达。有气囊可以进行双重呼吸,没有膀胱则可以减少身体质量。这些身体特征都很适应飞翔。
国鸟的种类大约有1185种,约占世界鸟类总数的30%以上,其中40%是候鸟。
分类:
根据鸟的栖息环境大概分为:湿地鸟类、林灌鸟类、山地鸟类、城镇鸟类、农田草地鸟类、高原荒漠鸟类等。
按照鸟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大致可分为:
游禽。大多在水上生活。脚短,趾间有蹼,步行笨拙,善于游泳潜水。嘴一般阔而扁平,适合在水中索取食物。鸬鹚、雁、鸭、鸥、鸊鹈为其代表种类。
涉禽。一般在浅水、沼泽地带生活。腿和脚趾很长,适应涉水行走。嘴长,颈长。 鹭、鹤为其代表种类。
陆禽。包括鸡形目和鸽形目鸟类。多在地上活动,主要从地面上啄取食物。雉鸡、灰胸竹鸡、斑鸠为主要代表。
猛禽。肉食性鸟,性凶猛。鹰。
攀禽。脚趾多两前、两后,适合在树上攀缘活动。有专吃树皮内害虫的啄木鸟。有消灭害虫的能手的杜鹃。还有捕鱼高手翠鸟等。
鸣禽。种类最多,几乎占了现生鸟类的一半以上。个体较小。鸣管发达,善于鸣叫。 麻雀、喜鹊、山雀等属于鸣禽。
按照鸟类的居留类型主要分为:留鸟、候鸟、迷鸟。
留鸟:在当地全年出现并有繁殖行为。
漂鸟:非繁殖期间随食物因素在当地小范围游荡。
候鸟:随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鸟类,分为夏候鸟、冬候鸟、旅鸟等。
迷鸟:由于大风或其它意外原因偶然出现在其分布区以外的地方的鸟。
扩展资料
鸟,又称作鸟儿。定义:体表被覆羽毛的卵生脊椎动物,鸟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流线型(纺锤型或梭形),大多数飞翔生活。
体表被覆羽毛,一般前肢变成翼(有的种类翼退化);胸肌发达;直肠短,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有助于减轻体重,利于飞行;心脏有两心房和两心室,心搏次数快。体温恒定。
呼吸器官除具肺外,还具有多个气囊辅助呼吸,使得鸟类无论在吸气和呼气时,均有氧气通过肺,即双重呼吸。
简介
飞禽的总称,是适应于陆地和空中生活的高等脊椎动物。
长羽毛,能维持身体的恒温;胸部有突起的龙骨突,全身骨骼多空隙,内充气体,故身体轻便;前肢成翼,后肢行走,多数能飞行,活动范围广泛,也有的翼退化,而不能飞行,活动区域相对较小,如鸵鸟、企鹅及多数家禽等。角质喙,没有牙齿,有些鸟种具有迁徙行为。
大大提高了雏鸟的成活。鸟类能筑巢、孵卵、育雏,还有迁徙的习性。种类和数量很多,踪迹遍布全球。有的鸟类一年四季在它的生殖地区内生活、繁殖,不因季节变化而迁徙,称为“留鸟”;还有些鸟类每年春季由南向北、深秋由北向南按时迁徙,这种鸟叫“候鸟”。
鸟类与人类关系密切。家禽可提供肉、蛋;一些益鸟可消灭害虫和鼠类,保护农作物及林木,如燕子、猫头鹰等;有些鸟可供观赏。为保护生态环境,要爱护益鸟,禁止捕杀。
参考资料:鸟-搜狗百科
7.鸟的趣味知识有哪些
【鸟类趣味小知识】
什么鸟不易被人察觉?
当你在森林里经过一棵停有山鹬的树时,可能会察觉不到树上有山鹬,山鹬并不是一只很小的鸟,而是一种大鸟,可是它那一身漂亮的羽毛,看起来就像秋天的落叶一般,加上它静止不动的假装,才使人不易察觉。山鹬站在树上,随时注意四周的情况,即使是它背后的一点动静,它也能立刻察觉的到。这是因这它的眼睛位于头顶偏后的地方,所以任何敌人都不能逃过它的视线。当然,很少有昆虫能幸免被它猎食。
松鸡住在哪里?
松鸡住在南北半球的冷原地带,是寒带地区少数鸟类中的一种。 冬天时,鸟栖息在松树或杉树上。为了抵御寒冷的气候,它必须要吃大量的针叶才能产生能量。在极地附近,冬季时昼短夜长,所以松鸡几乎要花整个白昼的时间来进食。春天来临时,松鸡就纷纷展开求偶的行动。它们通常是由雌鸟来选择雄鸟,必须在比武招亲获胜,才能得到雌鸟的亲睐。
鹦鹉之间会不会聊天?
"宝宝起床!"有些鹦鹉会说话,但它们并不会真正交谈。鹦鹉的主人很有耐心的教它们说些很简单的字句,虽然它们能够照念,可是却一点不懂其中的意思。动物能用它们自己的方式互相交谈,而不是用我们所懂的字句。它们的叫声可能代表:"我害怕";"请摸我一下";"我找到食物了"或者是"危险哦!快逃!"颜色、动作和气味也能作为动物之间沟通的工具。猎人可以模仿它们的叫声、气味等设置陷井,让它们自投罗网。
企鹅不会筑巢?
事实上企鹅不会筑巢。企鹅妈妈到海中找食物的时候,企鹅爸爸则在陆地上,把蛋放在双脚间,再用充满脂肪的大肚子盖在上面,站着孵蛋。企鹅每年都在相同的地点孵蛋,它们用喙和振翅,来对付可能进犯的敌人,保护它们的后代。初出世的小企鹅会到爸爸妈妈的嘴里找食物。 企鹅是以鱼.虾和贝壳为食物的。在食物丰富的夏季,它们把时间全部花在补充营养上,通常可以潜到几百米深的海中去寻找食物。
企鹅会不会飞
企鹅是一种很奇特的动物,不灵活却很可爱。它们的双脚就像穿进同一只裤管里,走起路来扭扭捏捏,十分困难。企鹅为了保持平衡,所以老上张着萎缩的翅膀。虽然它们不会飞,不过它们还是属于鸟类。它们厚重的衣上面长满了十分紧密的小羽毛,小羽毛中充满了油脂。企鹅在水中鼓动着翅膀前进,好像装上发动机似有非常敏捷。企鹅性情活泼,十分喜欢潜水和在水中玩耍。它们在逃避天敌时,常常露出水面,可以在空中滑翔1米多。
哪一种鸟巢最漂亮?
在天空中飞翔的鸟,种类很多,每一种鸟所筑的巢都不一样。蜂鸟的巢比汤匙还小,有些老鹰的巢比汽车还大。鸟类用绒毛、小树枝、唾液或蜘蛛的网作为筑巢的原料。鸟巢的形状,有的像碗,有的像球;有些像摇篮一样悬吊着,有些则像木筏一样地漂浮在水面上百非洲有一种织布鸟,它的巢筑的很复杂。有的鸟还会在巢上涂颜色,来吸引雌鸟的注意。世上还有许多种的鸟巢,至于哪一种最漂亮还是你自己挑选吧!
鸟类如何进行长途飞行?
鸟儿在长途旅行时,都是成群结队的,一连飞行好几天。例如燕鸥,就是这样飞完从北极到南极,约2万千米的路程。 鸟类的长途飞行其实是很艰苦的。在飞行中,有很多鸟会因为彼劳而死亡,有些则会因为天气恶劣而迷路,还有些会不小心撞到高压电线或灯塔而伤亡。虽然有许多的困难,最后还是有许多鸟儿可以到达目的地。经过几个月以后,再不辞辛劳的返回出发地。它们怎么认识路呢?可能是利用山脉或岛屿等地形的特征来认路,或是借着太阳及星星的位置,来做指标吧!
8.关于鸟的一些知识
不会飞的鸟 世界上最大的鸟类是非洲鸵鸟,但鸵鸟是一种不会飞的鸟。
鸵鸟不会飞主要是因为它太大,而且它的翅膀又极度退化,小得与它的身体的其他部位极不相称。鸵鸟高达2~3米,从它的嘴尖到尾尖长度有2米,体重90千克左右。
这么重的身体,靠它那对长着几根羽毛的翅膀是飞不起来的。鸵鸟虽不会飞,但跑得非常快,能追过良种赛马,而且它的脚力很大,大脚迈出可以击伤人。
不会飞的鸟还有企鹅。企鹅的翅膀已转化成一种特殊的鳍脚。
因为生活环境的影响,企鹅的翅膀已不再是飞行的工具,而是企鹅在水中游动时的“双桨”了。在新西兰还栖居着一种人们不大熟悉的鸟,这种鸟叫几维,也叫无翼鸟,它的翅膀几乎完全退化,没有任何运动功能,几维无翼,自然也是一种不会飞的鸟了。
“倒行逆施”的蜂鸟 要说是鸟却不会飞,这会令人奇怪,但要讲能飞的鸟类中,还有会倒着飞的,那就更稀罕了,蜂鸟就是这种专门“倒行逆施”的飞鸟。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类,身体只比蜜蜂大一些,它的双翅展开仅3.5厘米,因此,蜂鸟只能和昆虫一样,用极快的速度振动双翅才能在空中飞行,双翅振动的速度达每秒50次。
蜂鸟不仅能倒退飞行,而且还能静止地“停”在空中,当它“停”在空中时,它用自己的细嘴吸取花中的汁液或是啄食昆虫,这时在它身体两侧闪动着白色云烟状的光环,并发生特殊的嗡嗡声,这是蜂鸟在不停地拍着它的双翅而产生的光环和声响,蜂鸟的嘴细长,羽毛鲜艳,当它在花卉之间飞舞时,像是跳动着的一只小彩球,非常好看。所有鸟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新陈代谢非常快,而这种微小的蜂鸟表现得更突出。
它的正常体温是43度,心跳每分钟达615次。每昼夜消耗的食物重量比它的体重还多一倍。
蜂鸟大约有300多种,绝大多数都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有趣的鸟类居室 橡人类要盖房子安居一样,鸟类的居室其实就是它的窝巢。
盖什么样的房子,用什么建筑材料构建居室,以及把房子建在什么地方,百鸟百态,十分有趣。燕子称得上是大师级的能工巧匠。
它以巧夺天工的泥塑工艺来建“房”,那一嘴接一嘴衔来的一小团一小团的泥土和粘土,是用燕子口中产出的天然粘合剂——唾液来粘结成型的。半球形的是家燕的栖息空间;毛脚燕的“居室”上部封闭不见天日,出入经过侧门;金丝燕盖“房”用料考究,它口衔嘴叼,用自身的唾液混合海藻筑巢,难怪,人们都将这种上等“进口”材料盖的房当作滋补珍品享用,不知有多少燕窝葬身于人腹,好端端的“房子”硬是让嘴馋贪吃的人吃掉了。
一种名叫格伐杰玛的雨燕用植物的纤维和唾液筑巢,由于选用了质轻而又极具韧性的建筑材料,因此这种“房子”可以高高地悬挂在细小的树枝上。攀雀的巢也都悬挂在细长的树枝上,它是用植物的茸毛建造的,质地更柔软更轻巧,看上去攀雀的居室更像是羊毛毡子制成的曲颈瓶。
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它们便成了“瓶中鸟”,而不是通常所说的“笼中鸟”了。惊鸟、啄木鸟、鸮和山雀都是在树洞里安家建房的。
它们当中,只有啄木鸟是靠自己的辛勤劳动,用嘴啄出树洞来,其余的鸟都是不劳而获地利用啄木鸟用过的旧树洞或天然形成的树洞,这样它们就只能一辈子都住旧房子了。翠鸟(又叫鱼狗)和灰沙燕专门选择在陡峭的河岸上凿洞挖穴,它们在不辞辛劳挖掘出来的狭长洞穴的尽端,拓展出一个较大的空间。
翠鸟是吃鱼的鸟类,它甚至也选用鱼骨和鳞片作为室内装修材料——翠鸟的巢里铺满了鳞片和鱼骨。雕、鹰和鸢是一些性情凶猛的禽类,别看它们体形硕大,盖的“房子”也很宽敞亮堂,但工程质量却很糟糕。
它们的巢是用粗细不等、长短不齐的树枝搭起来的,看上去就像是人们盖楼房搭起的脚手架一样,既简陋又很粗糙。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俄罗斯有一种极普通的鸟燕雀,却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建造了极为精致的居室,它们精选建材——将地衣、青苔和榆树皮由表及里地编织成了精美绝伦的房子,这种鸟巢伪装得就好像生长着地衣的树干和树枝。
值得一提的是非洲厦鸟,单从名字里的一个“厦”字就可以看出它们的建筑天赋。厦鸟结成群体共同建造一个伞形的公共棚屋,然后再在同一个屋顶下,成双结对的鸟又各自分别盖自己的小屋——挂巢,这种集体宿舍楼似的鸟巢(公共棚屋)外形像一口大钟,而各自独立的挂巢又像是钟摆,风儿吹来,似乎还会发出金属的声响呢!鸟类的保护色 天高任鸟飞,大自然在赋予鸟类非凡的活动能力的同时,也并没有忘记给予它一些保护自身免受凶猛动物攻击的色彩。
鸟类的保护色在总体上虽说不如昆虫、鱼类、哺乳动物等,但习惯于在地上筑巢垒窝的鸟类却拥有较强的保护色,这是因陆地上的活动比空中更容易受到敌对攻击。当雌性丘鹬、山鹑、百灵静卧巢穴中孵卵的时候,它们的身体色彩往往与周围的环境色彩能融合得非常和谐,而不易为外界所察觉。
即使是地鵏那样体形巨大的鸟类也莫不如此。母鸟之所以能稳坐巢中孵化小宝宝,全在于自身的保护色给了它们足够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一般他说,保护色和鸟的活动能力与活动方式密切相关。凤头麦鸡、金鸻 、山鹑的幼雏在得到雌鸟发。
9.鸟类知识的资料
全世界现存鸟类约有156个科9 000余种。我国有81个科(占51.9%),1186种,占世界鸟类总数的13%,比多鸟的国家──印度还要多,超过整个欧洲、整个北美洲,是世界上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雉科的野生种(各种野鸡)有56种,约占世界雉科的1/5;全世界共有鹤15种,我国就有8种,约占世界总数的53%;全世界画眉科共有46种,我国有34种,约占世界总数的74%。
我国不仅鸟的种类多,而且有许多珍贵的特产种类。例如,羽毛绚丽的鸳鸯、相思鸟,产于山西、河北的褐马鸡,甘肃、四川的蓝马鸡,西南的锦鸡,台湾省的黑长尾雉和蓝腹鹇,产于我国中部的长尾雉,东南部的白颈长尾雉,还有黄腹角雉和绿尾虹雉,等等。有不少鸟类,虽不是我国特产,但主要产于我国境内,如丹顶鹤和黑颈鹤等。
10.关于小学生鸟类知识知多少调查方案
天冷了,找个温暖的地方过冬。
对于靠着一双翅膀“走天下”的鸟类而言,海南有不少温暖的地方可以落脚。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线路上的海南岛,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候鸟在此越冬或者迁飞路过。
鸟迹可寻,我省几处重要的越冬水鸟栖息地都各具特色:海口东寨港以雁鸭类见长,鸻鹬类不少;洋浦港是鸥类的乐园,在我省其它地方难得一见的大型鸥类可在那里寻获;文昌清澜港一带滩涂是一个很稳定的鸻鹬类越冬地,种类丰富;东方四更则是我省最重要的黑脸琵鹭越冬地。在不同的地方观鸟会有不同的发现,比如在海大东坡湖、文昌会文和乐东莺歌海,或许你会遇到难忘的景象,又或者不时有惊喜鸟种出现。
海南大学东坡湖 千鸟归巢“傍晚在海大东坡湖目睹了数千只椋鸟归林的自然奇景。当犹如流水一般的鸟群在头顶上近距离掠过时,那场景真是太震撼了!”11月4日,全球环境基金(GEF)海南湿地保护体系项目宣教专家卢刚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了鸟群齐飞的消息,还配上了照片,有图有真相。
照片上,蓊郁茂密的树林成为一块纯绿色“背景墙”,几只披着白色羽毛的鹭鸟立在树梢上,缩着脖子发呆,一群椋鸟从它们上方飞过,快速扇动的翅膀,如同武侠小说里的“轻功”,只在绿色“背景墙”上留下一个个模糊的灰色身影。成群椋鸟集体亮相的小树林,在海南大学东坡湖湖心无人小岛上。
2005年起,东坡湖引种海桑、木榄等数千棵红树,在湖中央建设起红树林生态鸟岛,逐渐吸引大量鸟类来此栖息、繁殖。海南观鸟会介绍,在这里单次记录到的椋鸟归巢数量多达1600只以上。
“其中主要以丝光椋鸟和灰背椋鸟为主,在海南,丝光椋鸟属于冬候鸟,灰背椋鸟有的是留鸟有的是候鸟。”卢刚说道,这段时间东坡湖每到傍晚五六点,是鸟群最集中的时候,它们早上成群飞出去觅食,晚上返回岛上树林休息,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现场感受千鸟归巢的景象。
另一方面,有鸟友认为目前东坡湖缺乏滩涂,如果有一片滩涂会更加有利水鸟的觅食栖息,因此建议可以通过设置浮岛来解决这一现象。“保护鸟类其实也不难,只要有适宜的生境,只要没有伤害,鸟儿自然就会来了。”
卢刚介绍说。文昌会文 小青脚鹬“常驻地”与喜欢成群活动的椋鸟不同,有些鸟喜欢“高冷地独来独往”,小青脚鹬就是其中之一。
小青脚鹬属于全球性濒危鸟类,种群数量非常稀少,一般繁殖于东北亚的萨哈林岛等地,迁徙时会经过我国一些东部沿海省份。海南观鸟会发布的会文湿地调查报告显示,小青脚鹬百年来在海南一共记录过三次,三次都在文昌会文,数量均为1只,这一方面说明会文的小青脚鹬记录相对稳定,另一方面也表明其非常稀有。
在仅有的三次记录中,鸟友杨川幸运地遇到了一次。“第一眼看到时以为是青脚鹬,但边往回走边看照片发现不对劲,我就和同事说‘再给我40分钟’,返回去再看时才确定是小青脚鹬。”
杨川回忆说,今年11月1日,因为有工作任务他出差到文昌,安排好工作后就顺便到会文观鸟,没想到“鸟运”不错,拍到了小青脚鹬。那天天气很好,杨川从观鸟屋下去,走到滩涂,用镜头寻找鸟儿的身影,拍到小青脚鹬照片的时间大约是下午三四点钟,“但一开始真没认出来”,差点错过。
说起如何区分青脚鹬和小青脚鹬,杨川分享了他的观察,“青脚鹬走得很慢,小青脚鹬比较匆忙,脚步急促,好像有很多事要忙一样。”会文湿地有着宽阔的滩涂,是不少鸟类的栖息地,鸟况很好。
海南观鸟会发布的会文湿地调查报告显示,今年通过七次对会文迈榜和观鸟屋这两个主要调查点的调查,发现重要的稀有的鸟类记录为黄嘴白鹭、小青脚鹬及小杓鹬。此外,调查中记录到白额燕鸥的成鸟及亚成鸟,表明其在海南有繁殖,数量不大。
翻石鹬冬夏在会文都有分布,数量不多。半蹼鹬在海南是较稳定的过境季鸟种,最高记录是莺歌海的8只,会文也记录到1只。
灰尾漂鹬在会文全年都有,8月和9月数量达到峰值。其他如红颈滨鹬,蒙古沙鸻,金斑鸻,灰斑鸻,铁嘴沙鸻等数量相对较多,分布情况稳定。
但对会文过境期更详尽的鸟况监测,还需要保护区在有条件时每周做观测比较。乐东莺歌海 盐场上出现黄嘴白鹭说起不轻易现身“神秘高冷”的特点,黄嘴白鹭不亚于小青脚鹬,其在海南现身的次数同样屈指可数。
“这是我们第一次对莺歌海盐场湿地开展全面的鸟类本底调查,观测到黄嘴白鹭非常惊喜。”卢刚介绍说,一个多月前,全球环境基金(GEF)海南湿地保护体系项目联合海南观鸟会,对乐东黎族自治县莺歌海盐场湿地鸟类资源开展首次“摸家底”调查,发现黄嘴白鹭这一“神秘嘉宾”的现身。
据了解,黄嘴白鹭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同时也被世界自然保育联盟(IUCN)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易危”级别。它们身形挺直,嘴、颈、脚纤长,头部有下垂的冠羽,看上去优美而高雅。
但近年来,由于一些栖息地被严重干扰,导致其繁殖受到影响。今年4月23日,海南观鸟会成员“唐唐妈”在海口东寨港湿地偶然拍摄到黄嘴白鹭,此次发现,是海南近十年来对黄嘴白鹭的第二笔确切记录。
而在莺歌海盐场上出现的黄嘴白鹭,刷新了出现记录的地点。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