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古诗的小知识
诗词格律-古诗知识
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
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
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
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至于要说明什么是韵,那却
不太简单。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拼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所谓的韵母。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
拼音字母拼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例如“公”字拼成gōng,其中 g是
声母,ōng 是韵母。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我们再看“东”
dōng,“同”tóng,“隆”lóng,“宗”zōng,“聪”c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
是ong,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
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试看下面一个例子:
/xylt/printpage.asp?BoardID=4&ID=29
2.关于古诗的小知识
诗歌欣赏是一种艺术审美活动。诗歌欣赏要具备如下的知识:
1.如何品诗。人们常把欣赏诗歌叫“品诗”。所谓“品”,第一是要细心地认真地思考和回味;第二是要凝神定情,在一个安静的环境和比较稳定的情绪下进行欣赏活动;第三是要展开想象、联想的翅膀,从自身的文化知识和经验中寻找与诗歌意念相对应的形象感受;第四是用必要的重复来加深对诗情诗意的把握。
2.读诗入意境。欣赏诗歌还要“读”。诗歌具有节奏,韵律,不读只看,是无法细致深入地领略这种美感的。反复认真地读诗,诗中那种情感的慷慨激昂和音调的铿锵有力、节奏的明快活泼,或者情调的缠绵悱侧、言语的呢呢喃喃、节拍的波浪起伏,就会十分自然地融汇在一起,使你为之所感动。
3.提高欣赏情趣。当然,诗歌欣赏同其他艺术欣赏活动一样,也有一个情趣、格调、标准的问题。一方面要努力培养健康的欣赏情趣,确立较高的欣赏标准,另一方面要选择适当的诗歌作为欣赏对象。对于情趣和格调过于低下庸俗的诗歌,应该有分析、剔除,批判的能力。
曹植
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成 道
诗人白居易为了要求得更高深的学问,到处向人请教,但仍不能满足他强烈的求知欲。
有一天地听说有一位得道的禅师,学问非常高深。于是不惜千里跋涉去求见,好不容易见到了禅师,便虚心地问:“师父,请告诉我如何才能得道?”禅师回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不解地说:“这连三岁小孩也知道呀,怎能说是道呢?”禅师回答:“三岁小孩也知道,但80老翁也难奉行啊!”
李白读书的故事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但他小时候读书却不怎么刻苦,甚至有些贪玩,有一天他到一条小河边去玩,看见一个老太婆在磨一根铁棒,就上去好奇地问:“老奶奶,你为什么磨铁棒?”老太太告诉他是在磨针。李白说:“那么粗的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老人说:“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李白深有感悟,从此刻苦读书,成为一代“诗仙”。
3.关于“古诗”的小知识有哪些
【古诗的含义】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
【古体诗的字数和诗行】
古体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四言诗,远在《诗经》时代就已被人们采用了。但至唐代却逐渐衰微,写它的人很少了。所以古体诗仍以五言、七言为代表。
4.古诗的常识有些什么
关于古诗的常识,列举如下:
1、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指的是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其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
2、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以唐朝为界限,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唐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
3、古诗(古体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相对于近体诗,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4、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四言诗,远在《诗经》时代就已被人们采用了。但至唐代却逐渐衰微,写它的人很少了。
5、五言古诗,是古体诗的正统,写的人很多。七言古诗,不是古体诗的主流,这是它起源较晚的缘故。所以,七言古风颇受七言近体诗的影响。
扩展资料
关于唐诗: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代的诗。唐代被视为中国各朝代旧诗最丰富的朝代,因此有唐诗、宋词之说。大部分唐诗都收录在《全唐诗》,自唐朝开始,有关唐诗的选本不断涌现,而流传最广的当属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按照时间,
唐诗的创作分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
唐诗在创作方法上,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古诗
5.有关古诗的常识
1,被称为"诗仙"的诗人是谁 (李白)2,被称为"诗圣"的诗人是谁 (杜甫)3,李白和杜甫被合称为"大李杜",那么被称为"小李杜"的是谁 (李商隐和 杜牧)4,诗作流传至今最多的诗人是谁 (陆游) 陆 游 简 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他勤于 创作,一生写诗60年,保存下来就有 9300多首,被誉为"六十年间万首诗".诗的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丰富,其中表现抗金报国的作 品,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近体、古体】 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 熟。
唐以前的诗,除了所谓“齐梁体”,就被称为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 也称为古体。
古体和近体在句法、用韵、平仄上都有区别: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齐)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近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用韵: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近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古体可以在偶数句 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
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 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
平仄:古、近体最大的区别,是古体不讲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唐以后, 古体也有讲究平仄,不过未成规律,可以不管。
古体诗基本上无格律,所以以下只讲近体诗。【用韵】 唐人所用的韵书为隋陆法言所写的《切韵》,这也是以后一切韵书的鼻祖。
宋人增广《切韵》,编成《广韵》,共有二百余韵。实际上唐宋诗人用韵并不完 全按这两部韵书,比较能够反映唐宋诗人用韵的是金人王文郁编的《平水韵》, 以后的诗人用韵也大抵根据《平水韵》。
《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韵,其中平声有三十韵,编为上、下两半,称为上平声和下平声,这只是编排上的方便,二者并不存在声调上的差别。近体诗只押 平声韵,我们就只来看看这些平声韵各部的韵目(每韵的第一个字):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光是从这些韵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
有一些在古代属于不同韵的,在现在已看不出差别,比如东和冬,江和阳,鱼和虞,真和文,萧、肴和 豪,先、盐和咸,庚和青,寒和删,等等。如果我们具体看一看各个韵部里面的字,又会发现一个相反的情况:古人认为属于同一韵的,在今天读来完全不押韵。
比如杜甫《三绝句》第一首(以下引 诗均以杜诗为例,不再注明):楸树馨香倚钓矶, 斩新花蕊未应飞。不如醉里风吹尽, 可忍醒时雨打稀。
“飞”和“稀”在平水韵中同属五微,但在普通话读来并不押韵。又如第二首:门外鸬鹚去不来, 沙头忽见眼相猜。
自今以后知人意, 一日须来一百回。“猜”和“回”在《平水韵》中同属十灰,但在现在普通话中也不押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 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
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 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
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酒渴爱江清, 余甘漱晚汀。软沙倚坐稳, 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 华音发从伶。数杯君不见, 都已遣沈冥。
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现代人写近体诗,当然完全可以用今韵。如果要按传统用《平水韵》,则不能不注意古、今音的不同,读古诗更是如此。
这些不同,有时可以借助方言加以 区分,但不一定可*,只有多读多背了。【四声】 汉语声调有四声,是齐、梁时期文人的发现。
梁武帝曾经问朱异:“你们这帮文人整天在谈四声,那是什么意思?”朱乘机拍了一下马屁:“就是‘天子万 福’的意思。”天是平声,子是上声,万是去声,福是入声,平上去入就构成中古汉语的四声,上去入又合起来叫仄声。
这四声中,最成问题的是入声。梁武帝接着又问:“为什么‘天子寿考’不是四声?”天、子、寿是平、上、去,考却不是入声,可见当时一般的人也搞不 清楚什么是入声。
那么什么是入声呢?就是发音短促,喉咙给阻塞了一下。一类是以塞音t, p,k收。
6.唐诗小知识
一、诗人介绍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勃,字子安,有《王子安集》,代表诗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山中》。卢照邻,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有《卢升之集》,代表作《长安古意》,标志着宫体诗的转变,把宫体诗由宫廷带入市井,他的诗以歌行体为最佳。
杨炯,擅长五言律诗,有《杨盈川集》,代表作《从军行》。骆宾王,有《骆临海集》,代表作《帝京篇》,五言律诗《在狱咏蝉》。
2、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王闿运《论唐诗诸家源流》)。
3、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被誉为“不愧是齐梁以来两百多年中没有听到过的洪钟巨响”,李白称之“麟凤”,杜甫夸他“雄才”,而韩愈评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4、孟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与王维并称|“王孟”,有《孟浩然集》,其代表作《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等,诗的特点“冲淡中有壮逸之气”。
5、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有《王摩诘文集》。代表作《辋川集》绝句二十首,《山居秋瞑》,《使至塞上》、《红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歌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和禅味,山水田园诗包三个层面:山水层面、情感层面、哲理层面。诗歌特点:诗中有画,深契禅机。
6、高适:字达夫,世称高常侍、高渤海,与岑参并称“高岑”,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有《高常侍集》。
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蓟中行》、《封丘县》、《塞上》、《塞下曲》。诗的特点:慷慨激昂,着眼政治,反映边塞意识。
7、岑参:世称岑嘉州,与高适并称“高岑”,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有《岑嘉州集》,代表作《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
8、王昌龄,字少伯,有《王昌龄诗集》,边塞诗代表作《从军行七首》,《出塞》;送别诗的代表作有《送魏》、《芙蓉楼送辛浙》(二首);闺怨诗代表作《闺怨》;宫怨代表作《西宫春怨》、《长信秋词》,人称“七绝圣手”。9、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具有超乎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是屈原之后我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杜甫赞美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自己却爱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他们两人合称为“李杜”。
10、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其诗显示出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善于反映社会状况,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被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11、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后世称白傅。
有《白氏长庆集》。诗歌上与元稹齐名,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唱和齐名,称“刘白”。
诗歌主张见于《与元九书》、《新乐府序》、《策林》等。强调为政治服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艺术上强调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形式服务于内容。
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和元稹《连昌宫词》是诗歌改革的典型代表。元稹与白居易努力使诗歌平易化、采用人民的语言,更多地包含叙事的成分,而又注重音韵的优美,是人民大众容易了解,当时当代追随他们的人称之为“元白体”。
12、刘禹锡,字梦得,为柳宗元的文章知己,号“刘柳”,白居易称之“诗豪”,有《刘梦得文集》,代表作《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石头城》。13、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有《昌黎先生文集》。
代表作《山石》《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以文为诗”。14、孟郊,字东野,有《孟东野诗集》,贾岛,《长江集》,苏轼谓之“郊寒岛瘦”15、李贺,字长吉,人称诗鬼,有《李长吉集》,“瑰奇谲怪,惨淡经营”。
16、杜牧,字牧之,称“杜樊川”,又称“杜紫薇”,有《樊川文集》。擅长七绝,“清新俊爽,雄姿英发”。
17、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有《李义山诗集》,以《无题》为代表的李商隐七律。开启了从晚唐到五代的词境,长于七言近体诗,“典丽精工,余味曲包”。
二、重要流派1、田园山水诗派 王维和孟浩然善于表现山水田园的美,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种宁静平和的心境。2、边塞战争诗 盛唐有一些诗人,善于写边塞生活,如王昌龄、高适、岑参、祖咏等。
他们大都到过边塞,领略过边塞的壮丽景色,向往边塞立功。在他们的诗中,祖国山河的壮美与保家卫国的豪迈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3、“韩孟诗派” 韩诗的特点是求奇避俗,与他的好友孟郊一道被称为“韩孟诗派”。他的《山石》是其诗歌代表作之一。
三、文体常识1、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古体诗的特点是:每篇句数不限,每句字数不限,可押韵也可不押韵,押韵也可换韵,句与句间没有平仄对应和用词对仗的要求。
一句话,古体诗格律上比较自由,同近体诗在格律上有极严格的要求不同。古体诗分两大类: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或简称五古和七古)。
2、近体诗,又叫今体诗(“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讲求严格的格律。近体诗有四项基本要求:一是。
7.有关诗词的小知识
诗歌欣赏是一种艺术审美活动。诗歌欣赏要具备如下的知识:
1.如何品诗。人们常把欣赏诗歌叫“品诗”。所谓“品”,第一是要细心地认真地思考和回味;第二是要凝神定情,在一个安静的环境和比较稳定的情绪下进行欣赏活动;第三是要展开想象、联想的翅膀,从自身的文化知识和经验中寻找与诗歌意念相对应的形象感受;第四是用必要的重复来加深对诗情诗意的把握。
2.读诗入意境。欣赏诗歌还要“读”。诗歌具有节奏,韵律,不读只看,是无法细致深入地领略这种美感的。反复认真地读诗,诗中那种情感的慷慨激昂和音调的铿锵有力、节奏的明快活泼,或者情调的缠绵悱侧、言语的呢呢喃喃、节拍的波浪起伏,就会十分自然地融汇在一起,使你为之所感动。
3.提高欣赏情趣。当然,诗歌欣赏同其他艺术欣赏活动一样,也有一个情趣、格调、标准的问题。一方面要努力培养健康的欣赏情趣,确立较高的欣赏标准,另一方面要选择适当的诗歌作为欣赏对象。对于情趣和格调过于低下庸俗的诗歌,应该有分析、剔除,批判的能力。
曹植
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成 道
诗人白居易为了要求得更高深的学问,到处向人请教,但仍不能满足他强烈的求知欲。
有一天地听说有一位得道的禅师,学问非常高深。于是不惜千里跋涉去求见,好不容易见到了禅师,便虚心地问:“师父,请告诉我如何才能得道?”禅师回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不解地说:“这连三岁小孩也知道呀,怎能说是道呢?”禅师回答:“三岁小孩也知道,但80老翁也难奉行啊!”
李白读书的故事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但他小时候读书却不怎么刻苦,甚至有些贪玩,有一天他到一条小河边去玩,看见一个老太婆在磨一根铁棒,就上去好奇地问:“老奶奶,你为什么磨铁棒?”老太太告诉他是在磨针。李白说:“那么粗的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老人说:“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李白深有感悟,从此刻苦读书,成为一代“诗仙”。
8.关于古诗的小知识
诗歌欣赏是一种艺术审美活动。
诗歌欣赏要具备如下的知识:1.如何品诗。人们常把欣赏诗歌叫“品诗”。
所谓“品”,第一是要细心地认真地思考和回味;第二是要凝神定情,在一个安静的环境和比较稳定的情绪下进行欣赏活动;第三是要展开想象、联想的翅膀,从自身的文化知识和经验中寻找与诗歌意念相对应的形象感受;第四是用必要的重复来加深对诗情诗意的把握。2.读诗入意境。
欣赏诗歌还要“读”。诗歌具有节奏,韵律,不读只看,是无法细致深入地领略这种美感的。
反复认真地读诗,诗中那种情感的慷慨激昂和音调的铿锵有力、节奏的明快活泼,或者情调的缠绵悱侧、言语的呢呢喃喃、节拍的波浪起伏,就会十分自然地融汇在一起,使你为之所感动。3.提高欣赏情趣。
当然,诗歌欣赏同其他艺术欣赏活动一样,也有一个情趣、格调、标准的问题。一方面要努力培养健康的欣赏情趣,确立较高的欣赏标准,另一方面要选择适当的诗歌作为欣赏对象。
对于情趣和格调过于低下庸俗的诗歌,应该有分析、剔除,批判的能力。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
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成 道诗人白居易为了要求得更高深的学问,到处向人请教,但仍不能满足他强烈的求知欲。有一天地听说有一位得道的禅师,学问非常高深。
于是不惜千里跋涉去求见,好不容易见到了禅师,便虚心地问:“师父,请告诉我如何才能得道?”禅师回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不解地说:“这连三岁小孩也知道呀,怎能说是道呢?”禅师回答:“三岁小孩也知道,但80老翁也难奉行啊!”李白读书的故事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但他小时候读书却不怎么刻苦,甚至有些贪玩,有一天他到一条小河边去玩,看见一个老太婆在磨一根铁棒,就上去好奇地问:“老奶奶,你为什么磨铁棒?”老太太告诉他是在磨针。
李白说:“那么粗的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老人说:“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李白深有感悟,从此刻苦读书,成为一代“诗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