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常识

2021-07-24 综合 86阅读 投稿:雨落

1.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学家指出:人的心理健康是战胜疾患的康复剂,也是获得机体健康、延年益寿的要素。

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 1、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惶惶不可终日,人便会很快衰老。

抑郁、焦虑等心理,会引起消化系统功能的失调,甚至会导致病变。 2、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

如果勉强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就会显得力不从心,于身心大为不利。由于超负荷的工作,甚至会给健康带来麻烦。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由于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与物质生活条件有一定限度,如果生活目标定得太高,必然会产生挫折感,不利于身心健康。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因为人的精神需要是多层次的,与外界接触,一方面可以丰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5、保持个性的完整和和谐。 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种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方能得到最大的施展。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很快,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就必须不断学习新的东西,使生活和工作能得心应手,少走弯路,以取得更多的成功。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中,有正向积极的关系,也有负向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8、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人有喜怒哀乐不同的情绪体验。

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释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发泄过份,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际矛盾,于身心健康无益。

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 人的才能和兴趣爱好应该充分发挥出来,但不能妨碍他人利益,不能损害团体利益,否则,会引起人际纠纷,徒增烦恼,无益于身心健康。

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当然,必须合法,否则将受到良心的谴责、舆论的压力乃至法律的制裁,自然毫无心理健康可言。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大学生性与恋爱心理的发展现状 青年大学生的性生理已发展成熟,性心理的发展也基本上是积极、健康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性”已不再成为禁区,大学生们可以通过“生理卫生”教科书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讲座,从学校正式渠道并从媒体、小说多种渠道中获得性生理卫生和心理卫生知识,大部分同学已经逐步建立起了科学的性观念。其次,当代大学生对性别差异的认识已突破了传统的“男尊女卑”、“男优女劣”、“男智女愚”模式,大学女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不断增强,其学业成绩、能力水平与男生不相上下,甚至比某些男生还略胜一筹,也给大学增添了男女平等的文化氛围。

再次,大学生性别角色的态度也逐渐摆脱了走极端的幼稚状态。男生已经不再在“大男子主义”和“妻管严”这样两极间摇摆,女生也不再在“抗拒女性角色”或“向传统复归”两极间跳跃。

同学们不论男性女性的主体意识都在不断成长成熟,一般既能以批判继承的态度对待传统性别角色规范,又能以开放心态面对现代性别角色生活方式。但是,大学生的性心理困扰也不容忽视。

大学生常见的性心理困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性生理成熟带来的心理困扰。男女大学生性生理发育已基本成熟。

遗精和月经是人成长过程中必然出现的自然和正常的生理现象,但仍有相当部分大学生受其困扰。有调查显示,男大学生对遗精的情绪反应感到“羞愧”、“厌恶”、“不安”、“困惑”的共占了16.7%;女大学生对月经的情绪反应感到“紧张”、“厌恶”、“不安”和“情绪低落”的共占了60.5%。

二是性体像带来的心理困扰。有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体像有或多或少的焦虑心理。

对男大学生而言,最苦恼的是对自己的生殖器官不满意,他们错误认为,阴茎小便意味着性功能差,有这样想法的人数超过一半。困扰男大学生的第二大问题是觉得自己个子矮,这种心理的产生与女性的审美要求有极大的相关。

对女大学生来说,顾虑自己乳房小的最多。三是性意识带来的心理困扰。

我国大学生的年龄多在18岁—22岁,就其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而言,大学生已经进入了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趋于成熟的阶段。因此,在大学生活阶段出现诸如仰慕异性、渴望与异性相处,有时会有意无意地想到性的问题,甚至产生性幻想、性梦等各种性心理活动。

有的大学生由于频繁性幻想或性梦,而影响休息、睡眠和体力的恢复,严重的还会导致神经衰弱,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四是性行为带来的心理困扰。

大学生的性行为主要是自慰性行为、边缘性行为和婚前性行为。在大学生中自慰性行为(手淫)是构成心理困扰的重要原因之一。

手淫是青春期成熟的一种生理表现,是解除因性紧张而引起的躁动、不安的一种自慰方式,适当的手淫对身体是无害的。但一些夸大手淫害处的宣传,使部分大学生感到紧张不安、自责、担忧、羞愧和焦虑。

五是性压抑带来的心理困扰。大学生性机能的成熟使性的生物性需求更加强烈,而性心理却未完全成熟,对各种性现象、性行为的认知评价还不完善,一些大学生对性冲动持否定、抵制的态度 ,采取压抑的方式。

大学生出现上述性心理困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性无知、性压抑、性教育滞后及性观念混乱等所致,因此我们必须进行高质量的性心理教育与辅导。

大学生恋爱心理一般要经历理想对象建构、初恋、热恋、心理相撞调适到感情平静等四个阶段。理想对象建构阶段。

即爱的意识萌生阶段。大学生恋爱意识的准备阶段是自中学时代开始的。

起初是恋爱意识的朦胧期,约始自初中三年级。高中为恋爱意识的探索期,高中生有了恋爱的意向和关于爱的思考,然而,背负高考前的重压,无暇顾及恋爱问题。

进入大学之后,重负释去,恋爱意识便萌生了。开始考虑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或“娟美淑女”,建构自己理想中的对象的内在和外在的素质模型了。

初恋阶段。即现实对象的确定阶段。

当大学生觉得自己已找到了那个心中的他(她)时,初恋就开始了。有人把初恋的心理发展细分为成醉我、疑我、非我、化我四个阶段。

热恋阶段。也称激情热恋阶段。

与初恋相比,初恋时爱的感受十分强烈,但表达方式较为含蓄,关系也不过于密切。而热恋阶段,求爱已经完成,便进入恋人朝夕相处,关系十分密切的阶段。

这一阶段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常常使他们忘记了时间和空间,即要求相处的时间更长,空间距离更短。心理相撞调适阶段。

热恋是甜蜜的,但过后会随即进入心理相撞调适阶段。由于热恋中的朝夕相处,双方增进了互相了解,热恋过后,双方都会想去证实自己在求爱阶段对恋人的一些理想化看法,发现另一些在求爱中并没有注意的优缺点。

恋爱双方根据这些优缺点的综合印象作出判断,看这段感情值不值得延续下去。因此在这一阶段双方会发生争论、冲突,心理碰撞,感情也会起伏波动,时而达到最高峰,时而进入低谷甚至破裂。

感情平静阶段。如果在心理相撞调适阶段作出了肯定的判断,恋爱双方就进入感情平静阶段。

在这一阶段,恋爱双方既爱慕对方的长处与优点,又能容忍对方的缺点与不足,彼此心平气和。

3.心理健康的小知识和小常识

心理健康小知识

1、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肯定自己。

2、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3、拥有一个伟大的梦想,设立明确的生活目标。

4、学会自我控制,克服诱惑,活在现实当中。

5、学会舒缓舒解愤怒、低落、忧郁、厌倦的情绪。

6、对自己要时常鼓励增强自信心。

7、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8、注意锻炼身体,展现朝气活力。

9、学会思考,养成积极进取的学习生活态度。

10、净化自己的心灵,追求平和的心境。

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人际交往的自我调适,是人生的一个必然和重要行为。

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

1、要学会有利他奉献的人生观的培养。

2、学会角色扮演的心理调适

3、对竞争与合作要有正确的认识

4|、接受自己,悦纳他人。

5、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三个度情、理、法。

6、消除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

4.大学生常见心理健康有哪些

大学生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其生理、心理均趋向成熟。但由于受人际关系不良、经济困难、失恋、学业受挫等影响,常造成心理障碍。根据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约20.2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某大学学工部两次对入学新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测查,结果表明,25%的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据统计,因各种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总休、退学人数的50%左右。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有:

1.难以适应生活环境的转变

刚入学的大学生要顺利度过生活环境的转变期,应从小事做起,从眼前做起,利用每一件小事和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独立工作的能力。

2.学习紧张与竞争压力造成心理负担过重

经过高考拼杀的学生带着良好的感觉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突然发觉自己站在“山顶”的感觉没有了。在高手如云的集体内,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众星捧月”的地位变了,无形中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失落感。

因此,老师和家长要教育他们正视现实,认识到考上大学只是人生征途中的一次胜利,今后的路还很长。从一进校门起,新的竞争又宣告开始,大家又站到了新的起跑线上。因此入校后短暂的兴奋之后就应当及时冷静、认真地分析利弊,正确认识自我,踏踏实实走自己的路。

3.人际关系失调造成社交障碍

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回避型人格障碍。其特点是:心理自卑,行为畏缩,面对挑战采取逃避态度或无力去应付。想与人交往,又怕被人拒绝、嫌弃。想得到别人的关心与体贴,又害羞不敢与人接近。不与人交往并非出于自愿,内心矛盾重重。

消除社交障碍主要是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增加自信,消除自卑和恐惧。不然,对自己的神态举止尤其敏感,生怕在别人面前出丑、失态,反而使自己在别人面前感到异常紧张。社交障碍是一种恐惧心理的自我加强过程。恶性循环一旦形成,恐惧愈演愈烈,最后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有这种问题的同学要大胆一些,多参加集体活动,并敢于抛头露面。

4.理想、目标落空造成内心困惑

进入大学后,学习失去了中小学时的动力,又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了社会市侩、阴暗的一面,习惯于只读圣贤书的学子们在现实面前感觉到困惑。

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大学学习的目的是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从学好专业课,提高专业技能,培养高尚道德情操,锻炼组织社交能力,提高身体和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去努力。在学习内容上注意寻找自己的学习兴趣,除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外,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养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

5.情感受挫促成心灵苦闷

时下的大学校园,恋爱已是公开的秘密,部分大学生匆匆加入“恋爱族”,由于对爱或被爱缺乏正确的理解,往往饱受失恋之苦,但又难以自我调适,轻者陷入情感的旋涡难以自拔,重者则会痛不欲生,寻死觅活,甚至导致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

谈恋爱是一种审美,一旦双方产生了恋情,要沉着、冷静、理智地对待,既应珍视纯洁的感情,又不能任其发展,注意适度控制,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对于单相思和失恋者,要注意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教育他们恋爱是以双方自愿为原则的,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5.心理健康知识竞赛题目

二、判断题(可以作为必答题和抢答题)1、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不能简单的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

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非意味着这人就一定有心理疾病。(对 )2、心理不健康与心理健康并非泾渭分明的对立的两极,而是一个连续的状态。

( 对)3、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咨询的人,都是有心理疾病的人。(错 )4、心理压力总是有害的。

( 错)5、同样的不幸事件会因为个体的不同所引起的挫折感是不一样的。( 对)6、酗酒也是一种心理障碍。

(对 )7、动机水平越高,工作效率就越高(错 )8、当刺激事件打破了有机体现有的平衡或超过了个体的能力所及,个体就会感受到压力。( 对)9、人的人格、智力、心理特质与态度、兴趣一样是随时变化的 (错 )10、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习、就业、人际交往、情感等问题上 (对 )11、人格障碍是指某人的人格特征严重偏离在特定文化观念、思想、情感和人际关系中人们普遍的模式。

(对 )12、激情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错) 13、情感是情绪的外在表现,情绪是情感的本质内容。

(错 )14、当认知和情感不一致时,一般是认知将决定人的行为。( 错)15、对情绪的调节与控制不能等同于对情绪的抑制或压抑。

(对 )16、对职业成就的影响,兴趣的作用更大于性格和能力因素,这说法对吗?( 对)17、心理发展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不可超越的。(对 )18、长期的高焦虑会引起高血压,胃溃疡 。

( 对)19、如果说粗心大意是稳定的个性特征,漫不经心则是暂时的心理状态。(对 )20、到大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识记已高度发展了,机械识记几乎不存在了。

(错 )21、有良好的道德动机,就会表现出适当的道德行为方式。(错 )22、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动机越强,解决问题的效率越高。

( 错)23、人的面部表情是个体通过后天模仿,学习而获得的,与先天遗传关系不大。( 错)24、良好的性格能弥补能力的不足。

( 对) 25、能了解自我,不过度自卑或自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 对)26、梦是一种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应该引起重视。

(错 )27、上网成瘾全称是“互联网成瘾综合症”,是一种心理障碍。(对 )28、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作的效率。

(对 )29、智力水平越高,心理水平越高。 (错) 30、求助者对咨询工作的期望越高越好,因为这有助于增强治疗效果。

(错)31、心理咨询师不应该帮助求助者解决具体的困难,而应该帮助他们自己去面对问题。(对) 32、尊重意味着接纳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甚至一些不合理的、愚蠢的思想和行为。

( 对)33、第一个“世界预防自杀日”是2003年9月10日。(对)34、人每天都做梦。

(对)35、心理咨询也针对正常人群。 (对)36、气质是有好坏之分的。

(错)37、心理咨询在任何情况下,对来访者的个人资料都一定要保密。(错)38、对他人的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不会再改变。

(错)49、人际关系的核心成分是情感,即对人的好恶喜厌。 (对)40、并非每个人都容易被催眠。

(对)41、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该两者独立,不相互作用。 (错) 42、由于心理、生理特点,大学生容易发怒,最好的处理方式是压抑怒气. (错)43、长期的高焦虑会引起高血压,胃溃疡 (对)44、催眠中的人处于睡眠状态 (错)45、智商在80以下称为智能不足 (错)46、人在夜晚感情最丰富。

(对)47、很多人都有过入睡困难、睡眠不好的经历,这种现在通常称为失眠。(对)48、催眠技术就是一种使人睡着,然后控制他人的技术(错)49、遗传是人格发展的决定因素。

(错)50、人应该保持心理的平衡,过怒、过悲、过喜等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不利的影响。(对)51、心理咨询主要针对的是不正常人(错)52、精神病人一定是智力低下者。

(错)53、遗忘对于人们来说一定是有害的。(错)54、恐惧有时候对自己来说是一种保护机制。

(对)55、所有的欲望对人对社会都是有害的。(错)56、某人到精神科对医生说:“医生,我有精神病,我病得不轻,怎么办呀?”表示他确实病得不轻。

(错)57、某精神病人在接受治疗一段时间后问医生:“我是不是有病啊……”表示治疗见效了。(对)58、研究表明,电视对儿童的白日梦有影响,儿童看电视节目越多,做白日梦的频率就越高。

(对)59、任何人都可以被催眠。(错)60、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期心理的发展,一般儿童是指0到18岁(对)61、家庭的情感氛围不会影响儿童的适应.(错)62、动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

(对)63、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较长的情绪态 (错)64、伸展体姿能振奋精神,收缩姿势会降低力 (对)65、智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错)76、性格是一个人身上不定期、不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错)67、爱好是一个人从事某种确定活动的心理倾向。(对)68、好奇是人们积极探索新奇事物的一种倾向,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动力。

(对)69、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的智商是100,说明这个人的智力处于中等水平。(对 )70、勃然大怒、暴。

6.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学方面的知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于生理、心理和思想意识正处于逐步成熟的大学生而言,较之以往任何年龄阶段,更容易产生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是多样化的,这里仅就适应、人际交往、神经症问题等几个方面作初步探讨。

一、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个人角色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要求个体能够在较短的时期内在上述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改变,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如果个体自身改变与环境变化脱节,就容易出现适应问题。

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还会带来其他心理问题,影响大学期间乃至今后的学习与生活。 (一)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与内容 西方一些研究者指出,大学新生要经过分离、过渡、融合三个阶段的洗礼,才能真正适应大学生活。

分离是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起点。青少年中学毕业后选择了上大学,从离开家庭走进大学校园的那一天起,就意味着与家庭和昔日中学朋友的分离。

分离意味着个体要重新定义与家庭和昔日朋友之间的关系。过渡是指新生适应新的自然的、社会的和精神的环境。

融入指新生在新环境中形成了适当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建立新的社会网络。在以上三个阶段中,最为重要的是第二个阶段──过渡。

因为分离事实上是由入学而客观造成的,而融入是适应的最终目的和结果,新生过渡期延续的时间长短以及他们在过渡期的状况直接影响这一结果。因此,对于新生适应的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过渡阶段。

王登峰、张伯源认为新生适应的内容包括三方面:适应客观环境的改变、人际关系的改变,以及对自己认识的改变。为适应客观环境的改变,就要主动调节自己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学习方式,学会独立地面对生活,从学习、交友到衣食住行都要学会独立处理。

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是对大学新生的又一考验,这既是环境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体逐渐走向成熟和向成人转化的必要条件。大学生需要重新思考人际关系的内涵,学习与不同性格的个体相处,掌握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化解人际冲突的技巧。

大学新生的社会比较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新的人际环境中,面临着重新认识自我和树立自我形象的重要问题。新的自我的确立应建立在对自己的客观认识与评价的基础之上,这一过程可能是缓慢的,很可能贯穿在整个大学生活之中,入学适应只是一个开端。

(二)影响新生入学适应的因素 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体可划分为两类: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 1.个体因素 个体因素包括期待、应付策略、同一性形成等。

大学新生在入学之前总会对未来的大学生活有一定的期待,这种期待会影响他们入学时的适应。许多新生入学之后,理想的期待与现实生活之间产生很大差异,这成为难以适应新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理想期待与现实状况的差距越大,个体的失落感也就越大。应对是个体在经受压力过程中帮助个体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是个体为减少忧郁或压力的认知或行为反应。

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些习惯性的应对方式,用来应对未来面临的压力情景。每个大学生都以自己习惯性的方式应对着环境的变化与压力,应对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入学适应过渡期的长短。

埃里克森提出的自我同一性概念对理解新生入学适应有很大帮助。一些研究表明,不同的同一性形成状况直接影响大学新生入学后的学业和社会适应,同一性混乱的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更容易出现心理与行为问题。

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居住地环境等。有学者研究了新生与父母关系对入学适应的影响,发现平等民主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入学适应有更积极的影响。

这种平等民主的亲子关系表现在:父母与孩子之间是平等的主体;相互尊重各自的观点;经常进行开诚布公的交流。很多研究都表明,社会支持尤其来自家庭的支持,在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来自一位长者或知心朋友的激励和建议可能会使他们拨云见日,更加积极地改变自我以适应环境。

此外,大学生以往居住地与大学所在地语言、文化、习俗、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也是影响新生适应的因素之一。 (三)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措施 以下建议和措施可以用来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1)尽快帮助新生了解、熟悉学校环境;(2)帮助学生养成合理的生活规律,学习、体育锻炼、兴趣和爱好兼顾;(3)以各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自己的专业;(4)引导学生规划自己大学生活和未来的发展;(5)组织新生、教师、高年级学生共同参与某一主题活动,帮助新生建立新的社会网络;(6)设计并组织针对新生的团体辅导计划,让新生能从中获得充分的安全感和情感支持;(7)告知新生获得有效帮助的各种渠道(如校内心理咨询门诊等)。

二、人际交往问题 大学生人际交往是指大学生之间以及大学生与其他人之间沟通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协调行为的互动过程。人际交往以及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不仅直接影。

7.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学家指出:人的心理健康是战胜疾患的康复剂,也是获得机体健康、延年益寿的要素。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

1、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惶惶不可终日,人便会很快衰老。抑郁、焦虑等心理,会引起消化系统功能的失调,甚至会导致病变。

2、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

如果勉强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就会显得力不从心,于身心大为不利。由于超负荷的工作,甚至会给健康带来麻烦。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由于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与物质生活条件有一定限度,如果生活目标定得太高,必然会产生挫折感,不利于身心健康。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因为人的精神需要是多层次的,与外界接触,一方面可以丰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5、保持个性的完整和和谐。

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种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方能得到最大的施展。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很快,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就必须不断学习新的东西,使生活和工作能得心应手,少走弯路,以取得更多的成功。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中,有正向积极的关系,也有负向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8、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人有喜怒哀乐不同的情绪体验。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释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发泄过份,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际矛盾,于身心健康无益。

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

人的才能和兴趣爱好应该充分发挥出来,但不能妨碍他人利益,不能损害团体利益,否则,会引起人际纠纷,徒增烦恼,无益于身心健康。

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当然,必须合法,否则将受到良心的谴责、舆论的压力乃至法律的制裁,自然毫无心理健康可言。

8.论述大学生怎样维护自己的心里健康

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全面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其学习能力、思想素质的增强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的缺欠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一、必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日趋严重,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到我最薄弱的素质是心理素质。曾有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发现20.23%的人有心理障碍南方某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2000年对全省28所全日制高校3896名学生进行SCL-90抽样,调查结果表明:40.18%的学生有强迫倾向,34.04%学生人际关系敏感,24.46%的学生存在忧郁倾向,24.5%的学生存在敌对情绪。

目前,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是现实而紧迫的任务了。 1、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问题在大学生行动上表现出来的症状是:“抑郁”、“时常感到非常苦恼、焦虑,学习不可以进入状态”、“心理压抑、沮丧、没精打采,什么活动都懒于参加,什么事也提不起精神”、“逃避参与”……反映涤行┲实生活中,一些大学生在强者面前自卑、懦弱而趋炎附势,在弱者面前趾高气扬而自以为是,碰到一点矛盾或挫折就心灰意冷丧失进取心,受到一点批评就萌发报复念头,偶遇一件不遂意不顺心的事就消沉低落,甚至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就铤而走险陡生意外的实例屡见不鲜。

2、大学阶段是人生的关键阶段 四年时间,每个大学生均要学习50-80本教科书,任务艰巨,且要求非常高,常常“陷入个人问题的矛盾之中不可以自拔”、总是感到“压抑”、“烦躁”、“时常苦恼、焦虑,学习不可以进入状态”,这样的学生是非常难保质保量的完成学习任务的。与此同时,市场经济要求大学生具有有些强的适应性,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又非常高,不仅是对能力的要求,且是对素质的要求。

在此情况下,心理健康状况比有些差的学生只会无所适从。 二、形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涉及诸多方面,但归根结蒂,不外乎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

我们可以不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1、客观因素的影响 客观因素是指社会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学校环境因素和教育观念的因素等。

(1)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观念、思想和行为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各种思潮、观念在不断地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大学生面临的正是一个情绪飞扬的世界。

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带来经济的繁荣、商品的极大丰富,物质、金钱的诱惑比以往任何时都强烈,价值观显现出多元的状态人们以往那种上了大学就如同进了保险箱的想法正逐步被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竞争的加剧和压力的增大,这势必导致大学生心理负担剧增,心理上容易出现疲惫迷茫和困惑。 (2)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

家庭的情趣氛围和家庭的教养态度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家庭的情趣氛围是大学生良好心理健康形成的前提,家庭成员间的语言及人际氛围直接影响着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心理,对于处在个性形成期的大学生的影响更具有特殊意义。

父母的教养态度、教养方法和人格气质类型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心理,潜移默化而非一味宠爱的、开明的而非专制的、民主平等而非居高临下的命令式的家庭教育才能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3)学校环境的影响。

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正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招生并轨、交费上学、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弹性学制、主辅修制、自主择业等改革方案的实施在大学生的心理上产生了有些大影响。求学、择业过程中选择机会的增多,以及选择难度的增大,会使大学生产生更多的焦虑、不安、失落、无所适从。

而择业过程中,人才市场的不规范更深刻地刺激着他们的心理,学生既希望参与竞争又害怕失利;既希望有更多的机遇,又担心失去原有的保障,这些都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过量的心理压力是产生心理障碍引发抑郁症的主要原因。 (4)教育观念的影响。

人们过去曾经片面理解了人类健康的涵义,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过度强调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而忽略心理素质,只重视生理平衡而忽视心理稳定,在教育的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偏差;另一方面,在教育实践中,尤其是在中小学阶段,没有注意优化主体心理过程要素,缺乏完善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发展机制,没有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组织控制机制,这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无疑是非常有影响的。

2、主观因素的影响 主观因素是指自我意识、自我见解、自我经历以及自我愿望和臆想等方面的因素。 (1)自身生活经历的影响。

目前的大学生基本上经历的均从学校到学校的单一过程,生活阅历浅,社会经验少,往往是对成功和荣誉体验得多,对风浪禾垤折体验得少,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比有些差。易于形成大学生人格的不完整,有的学生在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或自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