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想了解化学趣味知识
化学,科如其名:有化才能学。
有了变化才能够学习。在生活中,化学可以说是最有用的一门学科。
生活中的好多变化都要靠化学才能解释,例如:为什么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的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为什么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缓慢,但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会剧烈分解并释放出大量的热及氧气,且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等等 在初中的化学中,经常要根据现象来说明问题的本质。因此,化学课会很有趣 。
而且,在高中,化学依旧是理科中最简单的科目。趣味知识:德国南部出产一种矿物,从十八世纪上半叶起,就有许多矿物学家试图对它进行分类,但意见很不一致。
有的认为它是锌矿,有的则把它归入铁矿。1781年发现了新元素钨以后,还有人认为这种矿物中含有钨。
1789年,德国化学家克拉普罗特对这种矿物进行了全分析。他用硝酸处理这种矿物,得到一种黄色溶液,向这种溶液中加入“钾碱”进行中和时,便析出一种黄色沉淀。
沉淀物的性质与所有已知元素相应化合物的性质很不一样,所以克拉普罗特认为它是一种新元素的“氧化物”。 于是,克拉普罗特将这种“氧化物”与碳放在一起,加热到很高温度,企图把这种“氧化物”还原成金属。
他确实得到了一种金属态的黑色物质,这种黑色物质的化学性质与所有已知元素的化学性质不同,因此克拉普罗特认为自己发现了一种新的元素。 1789年9月4日,克拉普罗特报告了自己的发现,题目是“乌拉尼特(Uranit)——一种新的半金属”。
他之所以将“新元素”命名为“乌拉尼特”,是为了纪念八年前新行星——天王星(Uranus)的发现。 次年,克拉普罗特将“新元素”改称为铀(Uranium),他说:“我根据类推法将该新金属的名称由乌拉尼特改为铀”,于是铀的历史就这样开始了。
这种“新元素”的发现确实引起了许多化学家的兴趣,不少人对它进行了研究。但实际上,“新元素”不是元素而是化合物。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内,竟没有人认识到这一点。克拉普罗特本人一直到死,仍然深信自己发现并分离出了铀元素。
曾有少数人对克拉普罗特的结论表示过怀疑,认为“乌拉尼特”可能是一种化合物。例如瑞典著名化学家贝采利乌斯,就曾试图用纯钾来还原“乌拉尼特”,但末成功;同一时期,阿弗维特逊也曾用氢来还原“乌拉尼特”以及铀和钾的一种二元氯化物,但得到的最终产品依然是“乌拉尼特”。
直到1841年,法国化学家佩里戈特才揭开了“乌拉尼特”的秘密,证实“乌拉尼特”确是铀的化合物而不是元素铀。 佩里戈特将“乌拉尼特”同碳一起加热,并通入氯气,从而得到一种升华出来的氯化铀结晶体。
奇怪的是,生成氯化铀所消耗的“乌拉尼特”和氯气的总量竟是化学计算量的110%,而且在气态产物中还含有二氧化碳。这说明,“乌拉尼特”原来是一种金属氧化物。
证实这一结论的实验有很多,例如使四氯化铀水解,得到的产物是“乌拉尼特”和氯化氢,这表示“乌拉尼特”是化合物而不是元素。 为了得到元素铀,佩里戈特采用的也是钾还原法。
但他是还原四氯化铀,而不象贝采利乌斯那样还原“乌拉尼特”。 佩里戈特将四氯化铀同钾放一起,放在白金坩锅中加热。
因为需要将反应物加热到白热状态,所以这是一个有危险的实验。为了谨慎起见,他把一只小白金坩锅放在一只大白金坩锅里,当小坩锅中的物质开始反应的时候,便立刻把火源熄灭,以免金属钾从白金坩锅中飞溅出来,发生事故。
等到激烈的反应变得和缓了,再对白金坩锅加强热,以除去其中所剩余的钾,并使已被还原出来的铀聚结。待到冷却后,用水将其中所含的氯化钾溶解而除去。
结果,在留下的黑色残渣中找到了银白色的金属铀颗粒。 至此,一种新的化学元素铀——化学元素中的“天王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孕育,才真正诞生了。
1789年克拉普罗特发现含铀化合物“乌拉尼特”的时候,已知的化学元素还只有25种;但是到1841年佩里戈特制得真正的元素铀的时候,已知元素的数目已经增加到55种。这么多的元素,重量有轻有重,性质千差万别,真好似一团乱麻。
但是化学家深信物质世界是秩序井然的,因此他们一直试图透过表面的混乱现象,从元素的特性中找出某种内在的规律性来。 1869年,已知化学元素的数目已经增加到62种,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终于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把当时象一团乱麻似的杂乱无章的元素理出了一个头绪。
他发现,随着元素原子量的增加,元素的性质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这就是著名的元素周期律。两年后门捷列夫加以充实改进的周期表,已经达到了成熟的程度,与现代的周期表已相差无几了。
在编制周期表时,门捷列夫认为元素的性质比它的原子量更为重要,因此当某一元素的性质与它的根据原子量排列的顺序有冲突时时,他便不顾当时公认的原子量,大胆地把它的位置调换一下。例如碲和碘的原子量,当时测定的值分别是128和127,如果按原子量排列,碲应该排在碘的后面。
但是门捷列夫把碲提到碘的前面,以便使它位于性质与它非常相似的硒的下面,并使碘位于性质与碘非常相似的溴的下面。 门捷列夫坚信自己已发现了一条最基本。
2.有关高中化学的趣味小故事 前面是故事,后面是原理
诸葛亮第四次释放孟获时,当时秃龙大王扬言利用毒泉消灭汉军,其中有一个是“哑泉”,汉将先锋王平率人探路时因当时天气炎热,人马争先恐后地误喝了哑泉之水,回到大营后士兵不会说话,重任也危在旦夕,诸葛亮当时也束手无策,经当地一老头指点汉军将士喝了万安溪安乐泉水方转危为安。
原理:哑泉中含大量CuSO4,人喝了含有铜盐的水就会中毒,引起说话不清、呕吐腹泻最后导致虚脱、痉挛而死,而万安溪安乐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碱,其中的OH-能与哑泉中的Cu2+结合氢氧化铜沉淀,这种沉淀不易被人体吸收,所以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
3.谁有好玩的化学实验或小资料
自制遮光玻璃透明窗玻璃室内外可相互望见,如需不用窗帘而使室外望不见室内,又不使室内光线过暗,可用白漆涂在窗玻璃上,但白漆价格较贵,时间一长又易剥落。
有否效果好而花费省的办法呢?你可用市售水玻璃(学名硅酸钠)粘稠液体,加进白垩粉(碳酸钙粉末)调成白色粘稠的浆料,涂刷在窗玻璃上,均匀涂刷二遍以上,透明的窗玻璃即成白色遮光玻璃。这层涂料与玻璃结合紧密,不易剥落,遮光效果和涂白漆相似。
鲜花三变一朵红花,可以用化学方法使它三次变色。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动手试验一下。
一变:取一湿润的红色玫瑰花(或月季花),浸没在亚硫酸溶液里,红花立刻全部变成白花,因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作用,它与花瓣里的红色素结合,生成了无色的物质。?二变:用注射的针筒(或滴管)吸取少量稀硝酸,射在已经漂白的花瓣上,在射到硝酸的地方,白色又转变为红色,形成红白双色的花。
这是因为二氧化硫跟红色素结合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在有氧化剂(如硝酸)的作用下,就被分解而恢复原来的物质。三变:如果把红白双色的花全部浸没在硝酸里,则红白双色的花,又变成红色的花了。
自制湘妃竹湘妃竹就是“斑竹”,亦称“泪竹”,外表有斑点。这种竹子生长在湖南九嶷山中,传说是舜帝二妃娥皇女英的眼泪沾在竹上而形成的。
这种竹也可以用一般的竹子,按照一定的方法仿制而成。湘妃竹在外观上非常别致,能制做成具有一定的装饰价值的工艺品。
活动原理 浓硫酸是一种腐蚀性很强的酸,它除了具有一般酸的性质以外,还具有强烈的脱水性,可以将某些物质中的氢氧元素以水的形式脱去。竹子本身主要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用一定浓度的硫酸处理竹子,就能把竹子内的氢氧元素以水的形式脱去,而使其局部炭化。这样,普通的竹子就成为湘妃竹了。
活动用品浓硫酸、泥土、水。刮刀、砂纸、毛笔、100ml烧杯、玻璃棒、塑料窗纱、滴管、电吹风、铅笔、抹布、研钵等。
活动步骤1. 制取硫酸泥浆:量取85ml水倒入小烧杯,再量取15ml浓硫酸,将浓硫酸慢慢地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配成15%的稀硫酸备用。再用滴管吸取15%的稀硫酸慢慢地加入盛有磨细并干燥了的泥粉的烧杯中,边滴边搅拌,直到配成具有一粘稠度的酸泥浆待用。
2. 加工竹子:取洗干净并干燥地的竹子,用锯子锯下所需部分。然后用刮刀轻轻地刮去边上的毛刺,用砂纸将四周打光。
用铅笔在竹片或竹筒上画上图案或写上文字。3. 用毛笔蘸取酸泥浆,根据底稿进行描涂,然后将竹制品上的泥浆用电吹风吹干或者放在太阳下晒干。
4. 用湿抹布将烘干的泥迹擦掉后,竹片上就会显出清晰的图画。有条件的话可在竹片上涂上一层清漆。
活动中的有关问题1. 本实验中要使用到浓硫酸,在量取和稀释浓硫酸时要注意操作正确,在制作竹制品毛坯时,学生使用锯、刀也要注意安全。2. 本实验中的泥土必须烘干或晒干,并放入研钵中研细,用塑料窗纱筛过。
在描制图案时线条不宜太细、太密,描涂的酸泥浆的厚度根据需要而定,而且操作时要小心。如要达到较好的效果,可先作些小样试验。
3. 本实验中浓珠脱水性可以用表达式表示为:浓硫酸竹子(纤维素)—→ 碳脱水 4. 也可以用“三合板”零料代替竹子,制成工艺品。比冰还要冷的“冰”在美国南部的得克萨斯州,一个钻探队曾遇到了一件怪事:当他们用钻探机往地下打孔勘探油矿时,突然有一股强大的气流从管口喷出,立刻在管口形成一大堆雪花似的“冰”。
好奇的勘探队员,像孩子般高兴地用这些“冰”滚起雪球来了。这下可不得了啦!许多队员的手被冻伤,过不了多久,许多人皮肤开始发黑、溃烂,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那雪花似的“冰”不是由水而是由二氧化碳凝结而成的。
这种固体二氧化碳在常温下融化时,能直接气化为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很快就销声匿迹,而周围仍旧干干的,不像冰融化后会留下水迹,因而又名“干冰”。论外貌,干冰和普通的冰确实很相像,只是干冰的温度要比普通冰更低(-78.5°C)。
在这样低的温度下,难怪钻探队员的手会冻坏。干冰的用途可多呢!可以用作强致冷剂;用干冰冷藏鱼、肉之类食品时,运输途中不会弄得到处湿漉漉的;食物在地窖中用干冰冷藏,可以存放更长时间,更奇妙的是,在许多影片和电视剧中那些云雾燎绕的景象也是干冰的功劳呢!因为干冰在空气中气化形成大量低温的二氧化碳气体,低温的二氧化碳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人造雾”,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就是一片“白茫茫”的景象。
此外,干冰还是人工造雨的能手呢。
4.求给几个高中化学趣味小实验(课题)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的同时生成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的碳酸氢氨,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 7.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8.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一带锈铁钉投入 14.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5.点燃纯净的氢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 16.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放出大量热 17.将一洁净铁钉侵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边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18.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19.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0.向含有Cl离子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1.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眼,产生大量的热 22.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3.向含有硫酸根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4.将氯气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5.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产生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27.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褪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的刺激气体生成 30.给氯化钠固体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加热,有白雾生成并且有刺激性气体 31.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容易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火眼呈淡蓝色 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火眼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的气体 38.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39.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褪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40.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容易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成天蓝色 41.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42.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蓝色,生成淡蓝色物质 43.钠投入水中,反应剧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嗤嗤”声 44.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 45.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6.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47.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生成 48.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49.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铵的试管,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产生 50.无色试剂瓶内的浓硝酸受到阳光照射,瓶中空间部分显棕色,硝酸呈黄色 51.铜片与浓硝酸反应,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 52.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53.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胶体变浑浊 54.加热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变浑浊 55.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56.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物质 57.向硫酸亚铁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会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 58.向含三价铁离子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 59.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浑浊 60.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成红色 61.将红热的铁丝伸入到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棕黄色的烟 62.将蘸有氯化钾溶液的铂丝在酒精灯上灼烧并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蓝色 63.将碘晶体加热,有紫色蒸汽产生 64.向溴水中加入四氯化碳并振荡,溶液分两层,上层颜色变浅,下层颜色为橙红色;若为汽油,上层为红褐色 65.向碘水中加入四氯化碳并振荡,溶液分两层,上层颜色变浅,下层颜色为紫红色;若为气体,上层为紫红色 66.将氯化钠溶液和亚硫酸钠溶液混合并滴加少量酸,有气泡产生,同时有浅黄色沉淀产生 67.将浓硫酸滴加到盛有蔗糖的小烧杯中,有刺激性气体产生,同时这样变黑且发泡 68.将金属钠加如到盛有硫酸铜溶液的小烧杯中,剧烈反应,有气体产生,同时生成兰色絮。
5.谁推荐一两个简单又有点有趣的化学小实验
高中书上都是呀,还有“高中小朋友”听上去怪怪的 这些是除了书上另外的: (一)鸣炮庆祝 用品:研钵、玻璃片、滴管、玻棒、纸。
氯酸钾、红磷、酒精、浆糊。 原理:氯酸钾为强氧化剂,红磷为易燃物,两者之间很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用药匙将它们相混时会发生燃烧。将混和物撞击时会发生猛烈的爆炸。
5KClO3+6P=5KCl+3P2O5 操作:将2克氯酸钾晶体放在研钵里研成粉末,倒在玻璃片上。取0.6克红磷放在氯酸钾粉末旁。
用滴管吸取酒精滴到两种药品上,使药品潮湿,然后用玻棒将它们混和均匀调成糊状,分成三等分。等它们干燥后分别用纸包紧粘牢。
庆祝开始时,把三个纸包先后用力朝水泥地或砖头上掼,就会发出三声炮响。 (二)玻棒点火 用品:玻棒、玻璃片、酒精灯。
98%浓硫酸、高锰酸钾。 原理:高锰酸钾和浓硫酸反应产生氧化能力极强的棕色油状液体七氧化二锰。
它一碰到酒精立即发生强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酒精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2KMnO4+H2SO4=K2SO4+Mn2O7+H2O 2Mn2O7=4MnO2+3O2↑ C2H5OH+3O2→2CO2+3H2O 操作:用药匙的小端取少许研细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在玻璃片上并堆成小堆。
将玻棒先蘸一下浓硫酸,再粘一些高锰酸钾粉末。跟着接触一下酒精灯的灯芯,灯芯就立即燃烧起来,一次可点燃四、五盏酒精灯。
注意事项:七氧化二锰很不稳定,在0℃时就可分解为二氧化锰和氧气。因此玻棒蘸浓硫酸和高锰酸钾后,要立即点燃酒精灯。
否则时间一长,七氧化二锰分解完,就点不着酒精灯了。 (三)钢丝点火 用品:钢丝、瓶盖、蜡烛、硫粉。
原理:利用铁丝上硫燃烧时火焰很淡,白天在远处看不出来,好象真的是钢丝把蜡烛点着的。 操作:事先把自行车钢丝一端锤扁成凹槽,在槽里放一些硫粉,加热熔化着火,备用。
将一支蜡烛点燃后放在桌上。这时用瓶盖将烛焰盖灭,再用钢丝接触烛芯上升的白烟,烛火便复燃。
可再盖灭,再点燃。这样一亮一灭,令人暗暗叫奇。
(四)手指点火 用品:研钵、小木板。 蜡烛、氯酸钾、硫。
原理:蜡烛的余烬使硫燃烧。硫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使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因而硫燃烧得更旺,余烬便着火了。
操作:取1克氯酸钾和0.5克硫,分别放在研钵里研成很细的粉末,然后把它们混和均匀。或者用十根火柴,把头药刮下研细也行。
在小木板上固定好一支蜡烛,并将它点燃。事先用手指头蘸些混和好的药粉。
表演时,将烛火吹灭,趁着尚有余烬,把蘸有药粉的手指头,轻轻地向烛芯碰一下,蜡烛便可复燃。可以再吹灭,再点燃。
注意事项:蜡烛的烛芯长约1.5厘米。这样在吹熄后才有余烬。
如果用研细的火柴头药,只能在手指头上粘上薄薄的一层。多了,手指上的头药也会着火,可能灼伤手指。
(五)氯气点火 用品:250毫升广口瓶、分液漏斗、导管、玻璃水槽、集气瓶、毛玻片、试管、滴管。 电石、水、浓盐酸、高锰酸钾。
原理:电石和水反应产生乙炔。高锰酸钾和盐酸反应产生氯气。
氯气和乙炔反应放出的热使乙炔着火,然后乙炔在空气中继续燃烧。 CaC2+2H2O→Ca(OH)2+C2H2↑ 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C2H2+Cl2→2C+2HCl 2C2H2+5O2→4CO2+2H2O 操作:实验装置如图15-1所示。
在广口瓶里放入10克小块电图15-1制取乙炔石。轻轻旋开分液漏斗的活栓,使水慢慢地滴下。
等广口瓶内的空气排净后,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乙炔。瓶口用毛玻片盖住,直立放在桌上。
另取一支试管放入0.5克高锰酸钾晶体滴入2滴浓盐酸就有氯气产生并充满试管。这时,左手拿开乙炔瓶上的毛玻片,右手把试管里的氯气倒入乙炔瓶里。
当乙炔和氯气相遇,便立即着火发出光亮而带浓烟的火焰。 (六)杯中大火 用品:600毫升烧杯、蒸发皿、坩埚、镊子。
乙醚、钾、细砂。 原理:钾和乙醚在常温时不发生反应。
当把它们倒入水时,钾和水相遇立即产生氢气并着火,从而引起剧烈的燃烧现象。 2K+2H2O=2KOH+H2↑ 2H2+O2 2H2O C2H5OC2H5+6O2 4CO2+5H2O 操作:在烧杯底部放一厚层细砂,砂上放盛有5毫升水的蒸发皿。
向坩埚里注入2毫升乙醚,再放入绿豆大的一块钾。将乙醚和钾的混和物倒入蒸发皿时,杯内立即发生大火。
(七)滴水生火 用品:600毫升烧杯、蒸发皿、镊子、滴管。 滤纸、细砂、过氧化钠、白磷。
原理:过氧化钠和水反应产生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使白磷着火生成大量的五氧化二磷白烟。 操作:在600毫升烧杯的底部铺一层细砂,砂上放一个蒸发皿。
取2克过氧化钠放在蒸发皿内,再用镊子夹取2块黄豆大小的白磷,用滤纸吸去水分后放在过氧化钠上。用滴管向过氧化钠滴1~2滴水,白磷便立即燃烧起来,产生浓浓的白烟. (八)液中星火 用品:大试管、铁架台、铁夹。
98%浓硫酸、酒精、高锰酸钾。 原理:高锰酸钾和浓硫酸接触会产生氧化性很强的七氧化二锰,同时放出热量。
七氧化二锰分解出氧气,使液中的酒精燃烧。但由于氧气的量较少,只能发出点点火花,而不能使酒精连续燃烧。
操作:取一个大试管,向试管里注入5毫升酒精,再沿着试管壁慢慢地加入5毫升浓硫酸,不要振荡试管。把试管垂直固定在铁架台上。
这时,。
6.高中阶段有什么有趣的化学实验
黒笔写红字
某学生设计了一个“黑笔写红字”的趣味实验。滤纸先用氯化钠、无色酚酞的混合液浸湿,然后平铺在一块铂片上,接通电源后,用铅笔在滤纸上写字,会出现红色字迹。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铅笔端作阳极,发生还原反应 B 铂片端作阴极
C 铅笔端有少量的氯气产生 D a点是负极,b点是正极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电化学的有关知识(电解饱和食盐水、氯气的化学性质),但试题设计非常新颖,采用“黑笔写红字”的趣味实验,将课本上的实验进行必要转换,注重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同时,“祝你成功”四个字,也体现了高考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解题思路】这实际上是一个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内容,学生应当马上将转换为课本实验电解过程,由于铅笔能写红字,说明铅笔端有显碱性,有氢气放出,属于阴极,则铂片端作阳极,氯气在此极上产生,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而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阳极与电源正级相连,所以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