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有关年月日的小知识

2022-05-18 综合 86阅读 投稿:瑶珈

1.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原发布者:爱YBBFHWPYU

关于年月日的知识[知识点]1、认识大月、小月、平年、闰年;2、计算经过的天数;[记忆]年分为平年、闰年;月分为大月、小月和特殊的2月。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7个);小月有:4月、6月、9月、11月)(4个)平年的2月有28天,闰年的2月有29天。2、连续的大月有7月和8月,或者12月和1月。连续两个月天数是61天,其中一个是大月,一个小月。3、4、5、各类节日:元旦节1月1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国际儿童节6月1日、建军节8月1日、建党节7月1日、国庆节10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等。6、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公元800年、1200年、1600年、2000年、2400年等)。7、记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2008年是59周年。(2008-1949=59)8、公元1年—100年是第一世纪,如:公元1901—2000是第二十世纪。9、计算天数[分月计算]如6月12到8月17日是多少天?年月日单元知识点整理(1)1年=(12)月闰年=(366)天平年=(365)天(2)记住大月31天:1、3、5、7、8、10、12(腊),31天永不差;记住小月30天:4、6、9、11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3)判断是不是闰年的方法:年份除以4而无余数就是闰年,有余数就是平年。(4)上半年:1-6月下半年:7-12月第一季度:1、2、3月第二

2.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知识点]1、认识大月、小月、平年、闰年;2、计算经过的天数; 1[记忆]年分为平年、闰年;月分为大月、小月和特殊的2月。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7个);小月有:4月、6月、9月、11月)(4个)

平年的2月有28天,闰年的2月有29天。

2连续的大月有7月和8月,或者12月和1月。连续两个月天数是61天,其中一个是大月,一个小月。

3、

4、

5、各类节日:元旦节1月1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国际儿童节6月1日、建军节8月1日、建党节7月1日、国庆节10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等。

6、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公元800年、1200年、1

3.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和来历有哪些

年月日知识点:

一年有12个月。

大月有7个: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一年中相邻的两个大月是7月和8月。

小月有4个:4月、6月、9月、11月。

特殊的2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数除以4没有余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平年上半年有181天,闰年上半年有182天,下半年都是184天。

平年第一季度(1-3月)有90天,闰年第一季度有91天,第二季度(4-6月)有91天,第三季度(7-9月)有92天,第四季度(10-12月)有92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2049年10月1日正好建国一百周年。

1月1日是元旦,3月3日爱耳日,3月5日学雷锋,3月8日妇女节,3月12日植树节,4月4日(或5日)清明节,5月1日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6月6日爱眼日,7月1日中国共产党生日,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9月20日爱牙日,10月1日国庆节,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12月25日圣诞节。

我的生日是()月()日,在第()季度;爸爸的生日是()月()日,在第()季度;妈妈的生日是()月()日,在第()季度。

4.关于年月日有关知识手抄报

一、农谚的起源 农谚流传相当久远,不少古书上已有记载。

例如,现今流行的“秧好半年稻”,“麦要浇芽,菜要浇花”,“处暑根头白,农夫吃一赫”,“稻如莺色红,全得水来供”等农谚,见之于明末的《沈氏农书》:“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见之于明末的《天工开物》;“无灰不种麦”,“收麦如救火”见之于16世纪初的《便民图纂》;“六月不热,五谷不结”,“六月盖了被,田里不生米”等见之于14世纪初的《田家五行》;“若要麦,见三白”,“正月三白,田公笑赫赫”,见之于8世纪初唐朝的《朝野佥载》;“欲知五谷,但视五木”,“耕而不劳,不如作暴”,见之于6世纪的《齐民要术》。古书中引用的农谚,还往往冠以“谚云”或“古人云”字样,说明被引用的该句农谚起源更早,到底早在何时,就不一定都能在文献上找到。

至少目前所知,有些农谚可以远溯至数千年前,如浙江农谚:“大树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一句,同样见之于西汉(公元前1世纪桓宽的《盐铁论》轻重第十四:“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骤雨不终日,飓风不终朝”与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三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相似。

由于农谚的来源可以不断地追溯,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农谚的起源是与农业起源一致的。而农业的起源远早于文字记载,所以农谚的起源也一定在有文字以前了。

如果说,音乐、舞蹈、歌谣都起源于劳动,那么,农谚实在是农业劳动中从歌谣分化出来的一支重要分支。歌谣与农谚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倾诉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即着重社会关系方面的;而农谚则描写劳动人民与自然斗争,即着重生产方面的。

这种区分是后来逐渐发展的结果,其实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截然划分的界限。因为农谚本来也可以包括除了农业生产以外的“立身处世”的经验,再说农谚本来也可以包括除了农业生产以外的“立身处世”的经验,再说农谚的音律和谐,合辙押韵,形式动人,富有生活气息,也难与歌谣截然划分。

古代农业社会更是如此。例如《诗经》的“七月”、“甫田”、“大田”、“臣工”等等,既是歌唱农事操作的,又是农民抒发感情的。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谚才从歌谣中逐渐分化出来的。同时,属于纯粹生产经验的农谚,也不断增加、丰富起来,成为指导生产的一个重要部分。

[编辑本段]二、农谚在生产上的作用 农谚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它对于农业生产必然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被剥夺了读书识字的权利,他们的经验主要靠“父诏其子,兄诏其弟”的口头相传方式流传和继承下来,农谚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例如,在封建社会时期,还没有同代的温度计、湿度计等仪器,农民就拿多年生树木的生长状态作为预告农事季节的依据,因为多年生树木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的客观气候条件,于是产生了“要知五谷,先看五木”的农谚。在指导播种期方面,有许多反映物候学的谚语,如“梨花白,种大豆”;“樟树落叶桃花红,白豆种子好出瓮”;以及“青蛙叫,落谷子”等等。

更多的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指出各种作物的适宜播种时期:如“白露早,寒露迟,秋分草子正当时”;“白露白,正好种荞麦”等。农民有了这些农谚就能掌握适时播种。

另外如“立冬蚕豆小雪麦,一生一世赶勿着”;“十月种油,不够老婆搽头”等谚语,却是失败教训的总结,提醒人们要抓紧季节,不误农时。 如果我们把作物生产的全部过程分成几个环节,几乎每个环节都有一定的农谚。

例如水稻从播种起,选用良种有“种好稻好,娘好囡好”等;培育壮秧有“秧好半年稻”等;插秧技术有“会插不会插,看你两只脚”,“早稻水上飘,晚稻插齐腰”等,施肥有“早稻泥下送,晚稻三遍壅”,“中间轻,两头重”等;田间管理有“处暑根头摸,一把烂泥一把谷”等等。拿水稻一项来说,浙江就有500条左右农谚。

农民有了这些农谚,就好像现在有了技术指导手册一样,曾经起过很大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一些老农民中都还保留有这种习惯。

1959年我们在丽水县向一位老农了解当地播种粟的经验,他就举出“红粟头上一枚针,只怕浅来不怕深”的农谚,并且拿粟和芝麻相比,说:“芝麻头上两瓣叶,只怕深来不怕浅”的农谚,生动地说明了单子叶植物(如粟)和双子叶植物(如芝麻)对播种深度的不同要求。我们在平阳县总结当地种植龙爪稷(当地称粟)的经验时,农民又举出“稻倒收一半,麦倒没得看,粟倒一箩收箩半”的农谚,说明龙爪稷的特点是不怕倒伏。

诸如此类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足以证明农谚对指导农业生产起着很大的作用。 [编辑本段]三、农谚内容的特点 【农谚内容概述】 农谚讲的是农业生产。

广义的农业生产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农之中还包括农作物、果蔬、蚕桑等,这些内容在农谚中都有。再说,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壤、肥料、水分、温度以至于季节、气象、气候条件,这些方面在农谚中占有大量内容。

农业生产又是由人在进行的,因此农谚中还有很多内容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经。

5.关于年月日的小故事

上帝造物之时,给了人三十年的寿命,要人心情愉悦的活着,而人嫌太少。

上帝造了驴,要它辛苦劳动一辈子,也能活三十年。然而驴觉得太苦,要求寿命减半,人立马请求加上驴不要的寿命,于是人可以活四十五岁。

后来上帝造了狗,也给它三十年寿命,要它看守财物夜不能寐,狗也觉痛苦要求寿命减半,人又要求加上狗减去的寿命,于是有了六十岁。再后来,上帝造了猿,同样给它三十年寿命,并说它可以优先无虑的过,但是只能拥有一张秃顶而爬满皱纹的脸,猿依然没有接受,同样减去一半寿命给了人。

于是,人,注定要像驴一样辛苦奔劳十五年,像狗一样怀疑不安十五年,像猿一样目光呆滞无所事事十五年,而要活得像个人,只有三十年。

6.关于年月日的资料

年月日,是一种指计时单位,人们根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产生朔望,形成"月"的概念,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四季交替现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

中文名:年月日

类型:计时单位

产生背景:地球自转和公转

公转一周:365.2422平太阳日

换算:1年=12个月=365/366天

扩展资料:

计算方法:

历法是推算年、月、日的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制订时间顺序的法则叫"历法"。以回归年为单位,在一年中安排多少个整数月,在一个月中又安排多少个整数天的方法和怎样选取一年的起算点的方法就叫历法。

历法问题的复杂性全在于回归年和朔望月这两个周期太零碎,它们同"日"之间的关系,不像公里同米之间的关系那样简单;而且,它们彼此之间也不能通约。所以,历法总是顾此失彼,不能同时协调两个周期。

由于这两个原因,历法一般地分为三类;太阴历、太阳历和阴阳历。侧重协调朔望和历月关系的叫太阳历,简称阳历;兼顾朔望月和回归年、历月和历年的叫阴阳历。

无论哪一种历法,都有一个协调历日周期和天文周期的关系间题。在原则上,历月应力求等于朔望月,历年应力求等于回归年。

但由于朔望月和回归年都不是整日数,所以,历月须有大月和小月之分,历年须有平年和闰年之别。通过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闰年的适当搭配和安排,使其平均历月等于朔望月,或平均历年等于回归年。这就是历法的主要内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月日

7.求小学数学年月日知识点 紧急

1)一年有12个月。

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每年有7个大月,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每年有4个小月,是4月、6月、9月、11月。

(2)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3)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记录大小月:

一是拳头记忆法。(利用拳头关节的凹凸,边指着拳头边练,见书P18图:一月大、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三月大、四月小、五月大、六月小、七月大、八月大、九月小、十月大、十一月小、十二月大)

二是口诀法:七前单月大,八后双月大。

(4)7月和8月、12月和1月都是连续的大月。

如果强调在同一年中,那么只有7月和8月是连续的大月。

连续的大月合起来有62天。

一个大月和一个小月合起来是61天。

(5)一个星期有7天,每个月至少有4个星期日,最多有5个星期日。

(6)日期每加7天,星期几都是相同的。

例如,6月1日是星期三,那么6月8日还是星期三,6月15日也是星期三。

(7)2月只有28天的这一年是平年,平年全年有365天。

2月有29天的这一年是闰年,闰年全年有366天。

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8)通常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除以4没有余数)的都是闰年。

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末尾有两个0)的,必须是400的倍数(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

练习:1996、2100、1960、2010、2009、1978年中哪几年是平年、哪几年是闰年。

(9)一年有四个季度。

第一季度是1月、2月、3月,平年的第一季度有90天,列式 。

闰年的第一季度有91天,列式 。

第二季度是4月、5月、6月,每年固定是 天,列式 。

第三季度是 月、月、月,每年固定是 天,列式 。

第四季度是 月、月、月,每年固定是 天,列式 。

(10)一个星期有7天,平年的365天有 个星期零 天,列式 。

闰年的366天中有 个星期零 天,列式 。

收集有关年月日的小知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