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琵琶的小知识

2022-02-02 综合 86阅读 投稿:信仰

1.琵琶的小知识

被称为“民乐之王”,“弹拨乐器之王”,“弹拨乐器首座”。 拨弦类弦鸣乐器。南北朝时由印度经龟兹传入内地。木制。音箱呈半梨形,张四弦,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 历史上的所谓琵琶,并不仅指具有梨形共鸣箱的曲项琵琶,而是多种弹拨乐器,形状类似,大小有别,象现在的柳琴,月琴,阮等,都可说是琵琶类乐器。其名“琵”、“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弹。琵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主要弹拨乐器。经历代演奏者的改进,至今形制已经趋于统一,成为六相二十四品的四弦琵琶。琵琶音域广阔、演奏技巧为民族器乐之首,表现力更是民乐中最为丰富的乐器。演奏时左手各指按弦于相应品位处,右手戴赛璐珞假指甲拨弦发音。

琵琶的历史

琵琶又称“批把”,最早见于史载的是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意即枇把是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向前弹出称做批,向后挑进称做把;根据它演奏的特点而命名为“批把”。在古代,敲、击、弹、奏都称为鼓。当时的游牧人骑在马上好弹琵琶,因此为“马上所鼓也”。大约在魏晋时期,正式称为“琵琶”。

到了唐代(公元7-9世纪)琵琶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峰。当时上至宫廷乐队, 下至民间演唱都少不了琵琶, 随成为当时非常盛行的乐器, 而且在乐队处于领奏地位。这种盛况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大量的记载。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的著名诗篇《琵琶行》中非常形象地对琵琶演奏及其音响效果这样的描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到了公元十五世纪左右,琵琶已拥有一批以《十面埋伏》和 《霸王卸甲》为代表的武曲以及以《月儿高》《思春》和《昭君怨》 为代表的文曲。所谓武曲,其特点是以写实和运用右手技法为主; 所谓文曲,其特点是以抒情和运用左手技法为主。这些乐曲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琵琶艺术的珍品。

琵琶的结构

琵琶是由“头”与“身”构成,头部包括弦槽、弦轴、山口等。身部包括相位、品位、音箱、覆手等部分。

琵琶的头部, 由“弦槽”、四只“轸子(弦轴)”、“山口”等组成。

琵琶的身部,上端又称“颈”部,即“相位”之处,颈的上端叠出部称“枕”中与中下部是“品位”, 相与品古代都称作“柱”,是一种音位装置。 身部的中下部分呈上狭下阔,底呈半圆,中空,即音箱; 品位粘在用梧桐板制成的“面板”上,四条弦系在下端“覆手”的四个小孔内,在覆手中央处的面板上,开有一个小孔, 称作“纳音”或“出音孔”。身部背面,称作“琵琶背”,背的上端与头相接,背的中下部与面板相粘接, 腹内另有二条横档和几个音柱,安置在一定的部位处; 背料用紫檀、黑料、老红木、花梨木、香红木等制成的是上品,用白木制成的是普及品,因为紫檀、红木等木料善于在弹奏中发出自然泛音来。

琵琶由六个相、二十五个品构成了音域宽广的十二平均律。其一弦为钢丝,二三、四弦为钢绳尼龙缠弦。琵琶发声十分特殊,它的泛音在古今中外的各类乐器中居首位,不但音量大,而且音质清脆明亮。同时,琵琶发出的基音中又伴有丰富的泛音,这种泛音能使琴声在传播中衰减小,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在平静的空旷地弹奏时,用它演奏重强音时的琴声能传到二、三里地以外。

优质琵琶的发音特点是:

穿透力强(衰减小,传得远)。高音区明亮而富有刚性,中音区柔和而有润音,低音区音质淳厚。《琵琶行》所描绘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已不再是诗人的艺术夸张,而是当代琵琶名副其实的演奏效果。

种类有

一、五弦琵琶

二、南音琵琶

三、响琶、月琶、高音琵琶、电琵琶

四、水晶琵琶

2.关于琵琶的一些乐理知识,适合初学者的,全面些的,谢了

琵琶线谱记谱也是高音谱表音域是大字组A到小字三组e

一般认为琵琶的音律是介于十二平均律和纯率之间的律制

所以升降号太多的调

一般超过四个的 听起来就会很奇怪

定弦是四二四 和声很有中国特色

定音是Adea 偶尔会降低老弦一个大二度

定为Gdea

泛音使用量仅次于古琴了 六品的 一品的 三品的 四相的 五相的 二十五品 三十品 二十三品 十一品 十八品都是很常用的泛音位置

人工泛音常用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泛音

音有虚有实 经常做噪音 如摘 绞 煞 并 虚

经常做滑音 如推挽扭撞压扳复

进淖注等

轮和弹挑是两大右手指法系统

此外摭分 摇指等也各自建立指法系统

左手无非是按音和拉弦

常用小工调

即D调

空弦音为5低两个八度 125后三个音低一个八度

常用把位是123把位 0把位和4把位较少用 一般旋律弦是1弦 轮指多在1弦进行

好吧

以上算乐理么

3.学琵琶要掌握什么基础知识

1、有十二种定弦法,常用定弦为 A、d、e、a 。六相二十八品的琵琶音域 A-g3。右手有弹、挑、夹弹、滚、双弹、双挑、分、勾、抹,摭、扣、拂、扫,轮、半轮等指法,左手有揉、吟、带起、捺打、虚按、绞弦、泛音、推、挽、绰、注等技巧。

2、琵琶定弦,在传统乐曲中变化较多, 四条空弦之音的音程关系并不固定。但比较常用的定弦法, 是把四条弦由缠弦至子弦固定为A、d、e、a四个音。

3、弹挑类包括弹、挑、夹弹、滚、双弹、双挑、剔、抚、飞、双飞,而弹、挑是右手指法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指法。其他右手指法如夹弹、滚、分、摭、勾、抹、剔、飞等,都是由弹挑衍变而成。

4、捺、带、擞都是用左手指发音,因音量较弱,故又称虚音。虚音是与左手弹奏的实相对而言的。音量方面,实音较强,虚音较弱。如在乐曲某些地方恰当地运用了虚音与实音的有机结合,可使乐曲在音量方面增添对比。

5、琵琶由六个相、二十四个品构成了音域宽广的十二平均律。其一弦为钢丝,二三、四弦为钢绳尼龙缠弦。琵琶发声十分特殊,它的泛音在古今中外的各类乐器中居首位,不但音量大,而且音质清脆明亮。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琵琶

4.有关枇杷的知识

学名: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

英名:Loquat

科名:蔷薇科 Rosaceae

常绿小乔木,高可达10米;小枝密生锈色或灰棕色绒毛。叶片革质,披针形、长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10—30厘米,宽3—10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渐狭成叶柄,边缘有琉锯齿,表面皱,背面及叶柄密生锈色绒毛。圆锥花序花多而紧密;花序梗、花柄、尊筒密生锈色绒毛;花白色,芳香,直径1.2—2厘米,花瓣内面有绒毛,基部有爪。梨果近球形或长圆形,黄色或桔黄色,外有锈色柔毛,后脱落,果实大小、形状因品种不同而异。花期10一12月,果期第二年5—6月。因形似琵琶而得名。

我国四川、湖北有野生,现全国各地都有栽培;枇杷在我省分布很广,但作为经济栽培的仅限于苏州地区洞庭东、西山,光福以及南通、海门、扬州等地,洞庭东、西山的产量占全省90%以上,是我国著名的枇杷产区之一。

枇杷品种极多,可分为红沙枇杷、白沙枇杷二类,前者寿命长、树势强、产量高,但品质不如后者,著名品种有圆种、鸡蛋红等;白沙枇杷生长、产量等都不如红沙枇杷,但品质优良,著名品种有圆种、育种、鸡蛋白等。 种子可酿酒及提炼酒精;木材质坚韧,供制木梳、木捧等用材;叶和果实入药,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等功效;又蒸制其叶取露,取名“枇杷叶露”,有清热、解暑热、和胃等作用;又为极好的蜜源植物,在蜂蜜中, “枇杷蜜”质优。 叶含皂廿、苦杏仁廿、乌索酸、齐墩果酸、鞣质、维生素Bl、维生素C等。

苏东坡“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有人问他:卢橘是什么果子?他说“枇杷是也”。后来有些书里也跟着说“枇杷,一名卢橘。”我想,这多半是苏学士“想当然耳”。因为,在司马相如的《上林赋》里说“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朴”。几样东西是并列陈述的。可见卢橘是卢橘,枇杷是枇杷,中间是不能划等号的。李时珍说:“注《文选》者,以枇杷为卢橘,误矣。”是很对的。

杨万里写枇杷诗道:“大叶耸长耳,一梢堪满盘。荔枝多与核,金橘却无酸。雨叶低枝重,浆流沁齿寒。长卿今在否,莫遣作园官。”前面六句,对枇杷的性状还算描述准确,但没有诗味。虽然孔夫子说过,读诗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但诗歌毕竟不是植物教科书。郭沫若写《百花齐放》,就是一个失败的著例。杨万里的这首枇杷诗倒像开了郭氏这类诗的先河。至于最后两句,更不知他说些什么。司马相如虽然在《上林赋》中写到了枇杷,但他并没有表现出馋涎欲滴的模样,也没有如孙猴子有偷蟠桃的记录,做不做园官有什么打紧?

还有一首有关枇杷的打油诗,道是有人送枇杷与人,附函说:送上琵琶两筐云云。收礼的人于是作诗道:“枇杷不是这琵琶,只为当年识字差。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诗虽俏皮,但一面吃着人家送来的枇杷,一面作诗嘲讽,也让人觉得不是滋味。中国字那么多,要不写错几个字,也难。如果写错两个字就要作首诗,这样的诗是可以无穷无尽的。记得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吧,刘半农是北大招考的阅卷官,因为考生写了几个错别字,便大发诗兴,做了好几首阅卷杂诗,把考生大大地讥讽了一顿。其中一首因学生把“留学”写成了“流学”,刘先生便道:“先生犯了弥天罪,罚往西洋把学流。应是九流加一等,面筋熬尽一锅油。”鲁迅很不以为然,写下了《“感旧”以后(下)》这篇文章,认为可笑的不是那些刚刚毕业的中学生,而是以此作为笑柄滥加讥讽的大教授。送枇杷的大概不是中学生,识字不多或许因为没钱读书,或许另有其他的原因。倒是那些自以为官高权重,本事比天大,到处题辞而又到处出丑、别字连篇的人,脸皮比城墙还厚,不妨刺他几句,但这样的人倒是很少有人去讥讽的。

5.求琵琶入门知识

琵琶的弹奏指法左手指法: 捺、带、擞都是用左手指发音,因音量较弱,故又称虚音。

捺、带、擞: 捺、带、擞都是用左手指发音,因音量较弱,故又称虚音。虚音是与左手弹奏的实相对而言的。

音量方面,实音较强,虚音较弱。如在乐曲某些地方恰当地运用了虚音与实音的有机结合,可使乐曲在音量方面增添对比。

这种虚音与实音组合进行的方法,在琵琶传统文曲中见用最多。现将有关捺、带、擞的演奏方法,分别介绍如下。

(1)捺 捺,又称“捺打”、“印”等。演奏捺的方法,是在指关节的运动中,手指端取势将弦身击捺在相品位上,使得微声,捺与前面一音大都成上行进行。

(2)带 带,又称“带起”、“带音”、“放”等。演奏带的方法:当右手弹出前一按音之后,接着在相品位上作向左内方或向外方一拨,然后离开弦身,带起一个较弱或稍强的音来。

带与前面一音大都成下行进行。 带起的音,有散音与按音之分。

带起散音时,须将按指向左内方或外方一拨,即可带出空弦散音来。带起按音时,则须把下行进行的后一个音先用食指(或中指)按在相品位上,然后再作带的动作。

(3)擞 擞,又称“搔”、“搬”、“抓”、“粘”等。演奏擞的方法:用左手指将弦身按在相品位上,用中指或名指在下面搔弦发音(如用左手中指按弦时,则用无名指搔弦),这是擞按音的奏法;如擞空弦散音时,则可在左手食、中、名三指中选择一较方便的指头去搔弦即可。

擞弦大都在同一条弦上进行。右手指法: 弹挑类括弹、挑、夹弹、滚、双弹、双挑、剔、抚、飞、双飞,而弹、挑是右手指法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指法。

其他右手指法都是由弹挑衍变而来。弹挑类: 包括弹、挑、夹弹、滚、双弹、双挑、剔、抚、飞、双飞,而弹挑是右手指法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指法。

其他右手指法如夹弹、滚、分、摭、勾、抹、剔、飞等,都是由弹挑衍变而成。而琵琶二字的命名,亦出自弹挑。

刘熙《释名》和应劭《风俗通》中,都有“推手前曰枇(即弹),引手却曰杷(即挑,“琵琶”古作“枇杷”)的记载。a.弹:是用右手食指指甲端(一般用与拇指相邻侧的指甲端)触弦,将弦向左弹出发音。

b.挑:是用右手拇指指甲端(一般用大指外侧的指甲端)触弦,将弦向右挑进发音。弹挑类其他指法的演奏方法:c.夹弹:是用弹和挑在弦上作连续均匀而不很快的动,每拍依曲调节奏的快慢,一般作四声,有的或作二声。

d.滚:演奏方法与夹弹相同。但在速度上则较夹弹快一倍,即每拍依曲调节奏的快慢,一般作八声,有的作十六声。

e.剔:是用中指甲向左将弦剔出。f.抚:是用中指肉将弦向右抚进。

g.双弹:是用食指甲将相邻的两条弦向左同时弹出。h.双挑:是用拇指甲将相邻的两条弦向右同时挑进。

i.飞:是用名指甲将弦向左飞出。j.双飞:是用食指甲弹左面的弦,拇指甲挑右面的弦,要连而不断。

轮指是五指循环周而复始的演奏,是弹琵琶时获得长音的主要方法。轮指的演奏方法:轮类: 二胡等拉弦乐器演奏长音时,可拉“长弓”来得到连续不断的长音。

笛子等吹奏乐器,演奏长音时,可一口气吹出连续不断的长音。琵琶等弹弦乐器演奏长音时,就须用“轮”或“滚”、“摇”等指法,利用同一音位的各个快速单音联成了一个长音。

用长弓与一口气吹的长音,是毫无间断的长音。用轮或滚摇的长音,在长音的中间,存在无数的短促间歇。

轮指的定度:以右手指为第一、中指第二、无名指第三、小指第四,一个接一个依次顺向(左前方)弹出;接着大指为第五由反向挑进得五声称一轮。这种五指循环周而复始的演奏指法称为轮指。

轮指时五个手指击弦的时间间距要均匀,声音要统一。 轮有两种奏法:一种叫“下出轮”,是先用右手的小、名、中、食指次第向左弹出,然后拇指向右挑进。

由于它是先用小指开始作轮,因此叫做“下出轮”。清代浙派多用此法。

其优点是各指的发音量易于相仿;缺点是音量一般较弱些。另一种叫做“上出轮”,是先用右手拇指或食指在上面开始作轮的,清代直隶派多用此法。

其优点是发音量一般较强些;缺点是各指的发音量易致强弱不一。由于目前大都采用了“上出轮”的方法,因此就以介绍上出轮为主。

划、拂、扫、撇类都是在同一时间有四个音(或三个音)一齐发音的指法。在演奏和音或和弦时,大都采用这类指法,常用在乐曲的重音和高潮处。

划、拂、扫、撇类 划、拂、扫、撇类,包括划三弦、拂三弦、滚二弦、滚三弦、滚四弦、临、挂。都是在同一时间有四个音(或三个音)一齐发音的指法。

在演奏和音或和弦时,大都采用这类指法。此类的发音量较强,易于作出激烈而有力表现,能突出重音,强化节奏,因此,在乐曲的重音和高潮处常配用这类指法。

a.划:用右手食指甲由缠弦至子弦向左急速弹四弦如一声。b.拂:用右手拇指甲由子弦至缠弦向右急速弹四弦如一声。

c.扫:用右手小、名、中、食四指排齐,由缠弦至子弦向左急速扫出如一声。d.撇:用右手小、名、中、食四指排齐,由子弦至缠弦向右急速撇进如一声。

e.划三弦:用右手食指自右向左急速弹相邻的三条弦。f.拂三弦:用右手拇指自左向右急速挑相邻的三条弦。

g.滚二弦:用右手拇、食。

6.求琵琶入门知识

琵琶的弹奏指法左手指法: 捺、带、擞都是用左手指发音,因音量较弱,故又称虚音。

捺、带、擞: 捺、带、擞都是用左手指发音,因音量较弱,故又称虚音。虚音是与左手弹奏的实相对而言的。

音量方面,实音较强,虚音较弱。如在乐曲某些地方恰当地运用了虚音与实音的有机结合,可使乐曲在音量方面增添对比。

这种虚音与实音组合进行的方法,在琵琶传统文曲中见用最多。现将有关捺、带、擞的演奏方法,分别介绍如下。

(1)捺 捺,又称“捺打”、“印”等。演奏捺的方法,是在指关节的运动中,手指端取势将弦身击捺在相品位上,使得微声,捺与前面一音大都成上行进行。

(2)带 带,又称“带起”、“带音”、“放”等。演奏带的方法:当右手弹出前一按音之后,接着在相品位上作向左内方或向外方一拨,然后离开弦身,带起一个较弱或稍强的音来。

带与前面一音大都成下行进行。 带起的音,有散音与按音之分。

带起散音时,须将按指向左内方或外方一拨,即可带出空弦散音来。带起按音时,则须把下行进行的后一个音先用食指(或中指)按在相品位上,然后再作带的动作。

(3)擞 擞,又称“搔”、“搬”、“抓”、“粘”等。演奏擞的方法:用左手指将弦身按在相品位上,用中指或名指在下面搔弦发音(如用左手中指按弦时,则用无名指搔弦),这是擞按音的奏法;如擞空弦散音时,则可在左手食、中、名三指中选择一较方便的指头去搔弦即可。

擞弦大都在同一条弦上进行。右手指法: 弹挑类括弹、挑、夹弹、滚、双弹、双挑、剔、抚、飞、双飞,而弹、挑是右手指法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指法。

其他右手指法都是由弹挑衍变而来。弹挑类: 包括弹、挑、夹弹、滚、双弹、双挑、剔、抚、飞、双飞,而弹挑是右手指法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指法。

其他右手指法如夹弹、滚、分、摭、勾、抹、剔、飞等,都是由弹挑衍变而成。而琵琶二字的命名,亦出自弹挑。

刘熙《释名》和应劭《风俗通》中,都有“推手前曰枇(即弹),引手却曰杷(即挑,“琵琶”古作“枇杷”)的记载。a.弹:是用右手食指指甲端(一般用与拇指相邻侧的指甲端)触弦,将弦向左弹出发音。

b.挑:是用右手拇指指甲端(一般用大指外侧的指甲端)触弦,将弦向右挑进发音。弹挑类其他指法的演奏方法:c.夹弹:是用弹和挑在弦上作连续均匀而不很快的动,每拍依曲调节奏的快慢,一般作四声,有的或作二声。

d.滚:演奏方法与夹弹相同。但在速度上则较夹弹快一倍,即每拍依曲调节奏的快慢,一般作八声,有的作十六声。

e.剔:是用中指甲向左将弦剔出。f.抚:是用中指肉将弦向右抚进。

g.双弹:是用食指甲将相邻的两条弦向左同时弹出。h.双挑:是用拇指甲将相邻的两条弦向右同时挑进。

i.飞:是用名指甲将弦向左飞出。j.双飞:是用食指甲弹左面的弦,拇指甲挑右面的弦,要连而不断。

轮指是五指循环周而复始的演奏,是弹琵琶时获得长音的主要方法。轮指的演奏方法:轮类: 二胡等拉弦乐器演奏长音时,可拉“长弓”来得到连续不断的长音。

笛子等吹奏乐器,演奏长音时,可一口气吹出连续不断的长音。琵琶等弹弦乐器演奏长音时,就须用“轮”或“滚”、“摇”等指法,利用同一音位的各个快速单音联成了一个长音。

用长弓与一口气吹的长音,是毫无间断的长音。用轮或滚摇的长音,在长音的中间,存在无数的短促间歇。

轮指的定度:以右手指为第一、中指第二、无名指第三、小指第四,一个接一个依次顺向(左前方)弹出;接着大指为第五由反向挑进得五声称一轮。这种五指循环周而复始的演奏指法称为轮指。

轮指时五个手指击弦的时间间距要均匀,声音要统一。 轮有两种奏法:一种叫“下出轮”,是先用右手的小、名、中、食指次第向左弹出,然后拇指向右挑进。

由于它是先用小指开始作轮,因此叫做“下出轮”。清代浙派多用此法。

其优点是各指的发音量易于相仿;缺点是音量一般较弱些。另一种叫做“上出轮”,是先用右手拇指或食指在上面开始作轮的,清代直隶派多用此法。

其优点是发音量一般较强些;缺点是各指的发音量易致强弱不一。由于目前大都采用了“上出轮”的方法,因此就以介绍上出轮为主。

划、拂、扫、撇类都是在同一时间有四个音(或三个音)一齐发音的指法。在演奏和音或和弦时,大都采用这类指法,常用在乐曲的重音和高潮处。

划、拂、扫、撇类 划、拂、扫、撇类,包括划三弦、拂三弦、滚二弦、滚三弦、滚四弦、临、挂。都是在同一时间有四个音(或三个音)一齐发音的指法。

在演奏和音或和弦时,大都采用这类指法。此类的发音量较强,易于作出激烈而有力表现,能突出重音,强化节奏,因此,在乐曲的重音和高潮处常配用这类指法。

a.划:用右手食指甲由缠弦至子弦向左急速弹四弦如一声。b.拂:用右手拇指甲由子弦至缠弦向右急速弹四弦如一声。

c.扫:用右手小、名、中、食四指排齐,由缠弦至子弦向左急速扫出如一声。d.撇:用右手小、名、中、食四指排齐,由子弦至缠弦向右急速撇进如一声。

e.划三弦:用右手食指自右向左急速弹相邻的三条弦。f.拂三弦:用右手拇指自左向右急速挑相邻的三条弦。

g.滚二弦:用右手拇、食两指在相邻的二条弦上作连。

7.琵琶行的知识

1.乍破的字音:zha4po4 2.一词多义: 东船西舫悄无“言”:没有声音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那个、这个 自言本“是”京城女:就是一般讲的“是”的意思 觉今“是”而昨非:对的、正确的 范增“数”目项王:好几次 却坐促弦弦“转”急:转换成 “转”徙于江湖间:辗转 “转”轴拨弦三两声:转动 我从去年“辞”帝京:告别 归去来兮“辞”:文章形式的一种 莫“辞”更坐弹一曲:推辞 抗“辞”慷慨:说的话 君家妇难“为”:做 何辞“为”:为什么,表疑问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被 3.古今异义: 因为“长句”:篇幅长的诗歌、词句 秋月春风“等闲”度:随随便便。

8.有关枇杷的知识

学名: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英名:Loquat 科名:蔷薇科 Rosaceae常绿小乔木,高可达10米;小枝密生锈色或灰棕色绒毛。

叶片革质,披针形、长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10—30厘米,宽3—10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渐狭成叶柄,边缘有琉锯齿,表面皱,背面及叶柄密生锈色绒毛。圆锥花序花多而紧密;花序梗、花柄、尊筒密生锈色绒毛;花白色,芳香,直径1.2—2厘米,花瓣内面有绒毛,基部有爪。

梨果近球形或长圆形,黄色或桔黄色,外有锈色柔毛,后脱落,果实大小、形状因品种不同而异。花期10一12月,果期第二年5—6月。

因形似琵琶而得名。我国四川、湖北有野生,现全国各地都有栽培;枇杷在我省分布很广,但作为经济栽培的仅限于苏州地区洞庭东、西山,光福以及南通、海门、扬州等地,洞庭东、西山的产量占全省90%以上,是我国著名的枇杷产区之一。

枇杷品种极多,可分为红沙枇杷、白沙枇杷二类,前者寿命长、树势强、产量高,但品质不如后者,著名品种有圆种、鸡蛋红等;白沙枇杷生长、产量等都不如红沙枇杷,但品质优良,著名品种有圆种、育种、鸡蛋白等。 种子可酿酒及提炼酒精;木材质坚韧,供制木梳、木捧等用材;叶和果实入药,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等功效;又蒸制其叶取露,取名“枇杷叶露”,有清热、解暑热、和胃等作用;又为极好的蜜源植物,在蜂蜜中, “枇杷蜜”质优。

叶含皂廿、苦杏仁廿、乌索酸、齐墩果酸、鞣质、维生素Bl、维生素C等。苏东坡“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

有人问他:卢橘是什么果子?他说“枇杷是也”。后来有些书里也跟着说“枇杷,一名卢橘。”

我想,这多半是苏学士“想当然耳”。因为,在司马相如的《上林赋》里说“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朴”。

几样东西是并列陈述的。可见卢橘是卢橘,枇杷是枇杷,中间是不能划等号的。

李时珍说:“注《文选》者,以枇杷为卢橘,误矣。”是很对的。

杨万里写枇杷诗道:“大叶耸长耳,一梢堪满盘。荔枝多与核,金橘却无酸。

雨叶低枝重,浆流沁齿寒。长卿今在否,莫遣作园官。”

前面六句,对枇杷的性状还算描述准确,但没有诗味。虽然孔夫子说过,读诗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但诗歌毕竟不是植物教科书。

郭沫若写《百花齐放》,就是一个失败的著例。杨万里的这首枇杷诗倒像开了郭氏这类诗的先河。

至于最后两句,更不知他说些什么。司马相如虽然在《上林赋》中写到了枇杷,但他并没有表现出馋涎欲滴的模样,也没有如孙猴子有偷蟠桃的记录,做不做园官有什么打紧? 还有一首有关枇杷的打油诗,道是有人送枇杷与人,附函说:送上琵琶两筐云云。

收礼的人于是作诗道:“枇杷不是这琵琶,只为当年识字差。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诗虽俏皮,但一面吃着人家送来的枇杷,一面作诗嘲讽,也让人觉得不是滋味。中国字那么多,要不写错几个字,也难。

如果写错两个字就要作首诗,这样的诗是可以无穷无尽的。记得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吧,刘半农是北大招考的阅卷官,因为考生写了几个错别字,便大发诗兴,做了好几首阅卷杂诗,把考生大大地讥讽了一顿。

其中一首因学生把“留学”写成了“流学”,刘先生便道:“先生犯了弥天罪,罚往西洋把学流。应是九流加一等,面筋熬尽一锅油。”

鲁迅很不以为然,写下了《“感旧”以后(下)》这篇文章,认为可笑的不是那些刚刚毕业的中学生,而是以此作为笑柄滥加讥讽的大教授。送枇杷的大概不是中学生,识字不多或许因为没钱读书,或许另有其他的原因。

倒是那些自以为官高权重,本事比天大,到处题辞而又到处出丑、别字连篇的人,脸皮比城墙还厚,不妨刺他几句,但这样的人倒是很少有人去讥讽的。

有关琵琶的小知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