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中的文化常识

2023-02-02 综合 86阅读 投稿:孤海

1.英语文化知识具体指什么

浅谈英语文化知识渗透于英语教学内容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它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

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随着我国对外交往与民族接触的日益迫切的需要,英语教学要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和随之而来的要求对所属文化有所了解的呼声越来越高。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习得意识,使文化规范的教学与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步进行。关键词 语言 文化 文化差异 文化意识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尽人皆知的句子:"When you're down, you are not necessarily out."但是许多English learners却对其含义不甚了了。

原因是不了解这句话的文化背景。这原是一句拳击术语,在拳击比赛中拳击手若被对方击倒,裁判数到10还不能起来则被判输。

但在很多情况下不等裁判数到10,倒地的拳击手便能爬起来再战。因此,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当你被人击倒,并不意味着输了这场比赛。

其寓意为:当你遇到挫折,并不一定丧失了成功的机会。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一、语言和文化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社团(community)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

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

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殊不知这是一句冒犯的问话,侵犯了别人隐私(privacy),会激起对方的反感。

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如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中国人通常会用You are overpraising me ("过奖")来应酬,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抑或是用"Where? Where?"来回答,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 和W.E.Lambet对于外语教学中只教语言不教文化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

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

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二、中西文化的偶合现象与文化差异 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可能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这被称为文化的偶合现象。

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民族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会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体验和经历。这种相似性必然会反映到语言中来。

因而在英语和汉语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表达。例如:"披着羊皮的狼",英语为wolf in sheep's clothing;"同舟共济" ,英语为in the same boat;"破土动工",英语为break earth;"三思而后行",英语为 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蓝图",英语为blue print,等等,这样的偶合现象不胜枚举。

文化的这种偶合现象,可以促进English learners在目的语(target language)学习中的"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 但是,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不同,因而对不同的事物和经历有着不同的编码(code),分类;不同的民族因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导致了他们独特的笃信,崇尚和忌讳心态;不同的民族因其发展的特殊历史过程也产生了本民族自己的历史典故,传说轶事。

如:汉语中的"龙","生死轮回","八卦","阴阳","气功"等,对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必然是云里雾里,不知何物。同样,当我们看到英语中He is a wolf这个句子时,还以为是"这个人很凶",实为"他是个好色之徒"。

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还可以从动物的"文化附加义"的差异窥见一斑。 对于狮子的勇猛(brave),绵羊的温顺(gentle),狐狸的狡猾(sly),乌龟的迟缓(slow),猪的贪婪(greedy),英语和汉语的文化附加义基本相同。

但在老鼠,骡子和猫头鹰的习性上,英语和汉语的文化附加义则大相径庭。在汉语中有"贼眉鼠目","鼠目寸光"等成语,用以形容鬼鬼祟祟和目光短浅。

而老鼠在英语俚语中可指女人,怕羞的人。更由于迪斯尼先生创造了Mickey Mouse这个尤物,从而使得老鼠的形象大放异彩,成为千家万户所喜爱的动物,尤其在儿童心目中,更是机智,智慧的象征。

至于骡子,在汉语中,"寿命长,体力大"是它的特征。而英语中骡子是"顽固(stubborn)"的代名词。

汉语中人们用猫头鹰象征不祥之兆,如"猫头鹰进宅,无事不来"。

2.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最后一句After all, if they don't , they won't be British, will they?的意思是:最后,如果他们不是这样做(做指的是“英国人中的四分之三左右的人都是子承父业,他们在学校里努力学习,最后找各种类型的工作,在二十刚出头就结婚生子,他们与父母亲相处融洽,非常喜欢家庭生活。”

),他们就不是英国人了,对不对?当然包含英国人的文化背景。英国人是一个比较保守的民族,他们非常讲究礼节,他们按照英国人的传统生活方式生活,例如前面提到的:英国人中的四分之三左右的人都是子承父业,他们在学校里努力学习,最后找各种类型的工作,在二十刚出头就结婚生子,他们与父母亲相处融洽,非常喜欢家庭生活。

与其他的国家有所不同,例如美国人比较开放,喜欢我行我素。

3.初中英语知识梳理,可否帮忙梳理哈,谢谢

可以啊一、when“当……时”,引导时间状语从句时,从句用于表示主句动作发生的特定时间。

如:The days get longer when spring comes. = When spring comes, the days get longer.春天到来时,白天变得更长了。二、before“在……之前”,引导时间状语从句时,表示主句动作发生在从句动作之前。

如:Close the door before you leave the room.离开房间前关上门。三、after“在……之后”,引导时间状语从句时,表示主句的动作发生在从句的动作之后。

如:I went to school after I finished my breakfast.吃完早饭后我就去上学了。四、as soon as“一……就……”,引导时间状语从句时,表示主句动作紧接着从句动作发生。

如:I'll call you as soon as I get home.我一到家就给你打电话。五、until, till“直到”,引导时间状语从句。

当主句谓语动词是延续性动词时,主句常用肯定形式;当主句谓语动词是非延续性动词时,主句要用否定形式,即“not…until/till…”意为“直到……才……”。如:I'll wait here until/till the rain stops.我将在这里等着,直到雨停。

You can't go home until/till you finish your work.直到你完成你的工作,你才能回家。下面再向大家透露点儿内幕消息,状语从句的两手绝活——时态的呼应和从句的位置。

请看:一、时态呼应一般来讲,复合句都要遵循主、从句时态呼应规律,状语从句也不例外。即主句用现在时,从句也用现在时;主句用过去时,从句也用过去的某种时态。

如:Be careful when you cross the road.过马路时要小心。You must see the doctor if you are ill.如果你生病了,你必须去看医生。

主句是一般过去时,从句也要用一般过去时。如:When he was seven years old, he could swim.当他七岁时就会游泳。

She turned off the light before she left the office.她离开办公室前就关了灯。二、主从句的位置。

大多数情况下,从句可以位于主句之前,也可以位于主句之后。不过从句在前时,主从句之间必须用逗号隔开。

如:Please tell me when he comes back. = When he comes back, please tell me.希望能帮到你,祝更上一层楼O(∩_∩)O有不明白的请继续追问,可以详谈嘛(*^__^*)追问感动中。

老师,我是英语菜鸟,请问还有上面这样的例子?尽详细点,谢谢!还有这样的也举例点谢谢:比如make sb do sth ,而加人的话变to do:sb be made to do sth?这样的能否举例呢?万分感谢,因为我要中考了!回答感官动词的被动语态。感官动词后面的宾语有三种形式:doing,done和do(不带to的不定式)。

但在变为被动语态时,省略to 的不定式要还原to。感官动词主要有 see, watch, notice, observe, hear, feel主动:1.后接不带to的不定式表示一个发生过或者还没发生具体的动作I often heard the song sung, but I have never heard you sing it.When you go to watch the football watch, you will enjoy seeing the Chinese football team win.2.后接V-ing形式表伴随的动作。

Seeing the sun rising above the surface of the sea, we let out a shout of joy.Hearing this, I felt my heart beating fast.3.后接V-ed形式表被动意义。After his return twenty years later, he found his home town greatly changed.Although I had learnt some English, I had never heard a word of it spoken.被动1,I saw him go upstairs. →­ He was seen to go upstairs.你好,同学1.in English 用英语2.how many 多少3.a piece of bread 一片而包4.four cups of tea 四杯茶5.a pair of shoes 一双鞋6.play chess 下棋7.run after 追逐8.play football 踢足球9.be good at 擅长10.on the basketball team 在篮球队11.scoot at the basket 投篮12.the first us 第一班车13.at eight 在八点14.hurry up 快点15.a quarter past ten 十点一刻16.five to eleven 差五分十一点17.the next train 下一趟火车18.on Monday 在周一19.a ticket for Shanghai 一张飞往上海的机票20.at home 在家21.a good idea 好主意22.go skating 去滑冰23.in the afternoon 在下午24.in winter 在冬季25.make a snowman 堆雪人26. put on 穿上,戴上1.in Class One,Grade One 在一年级一班2.play ball games 进行球类活动3.read books 读书4.in summer 在夏季5.have one's class 上课6.on the playground 在操场上7.every day 每天8.the first class 第一节课9.be interested in 对…感兴趣10.his friend 他的朋友11.go to the zoo 去动物园12.collet stamps 集邮13.make model cars 制作汽车模型14.take pictures 照相15.grow roses 种植玫瑰16. go fishing 去钓鱼17.Chinese food 中国食物18.my parents 我的父母19.two American boys 两个美国男孩20.a new student 一名新生21.study English 学英语22.thank you 谢谢23.in China 在中国24.speak Japanese 讲日语25.very well 很好26.only a little 只有一点27.a department store 百货商店28.of course 当然可以29.try on 试穿30.have a look at看一看31.how much 多少钱32.at the market 在市场里33.do shopping 买东西34.a post office 邮局35.deliver letters 送信36.take care of 照顾37.run a machine 开机器33.get up 起床39.last year 去年。

4.初中英语基础知识 有哪些

由动词开头构成的短语、词组很多。

复习时应分类处理: 一、动词+介词 1.look at…看…, look like … 看上去像……, look after …照料… 2.listen to…听…… 3.welcome to…欢迎到…… 4.say hello to …向……问好 5.speak to…对……说话 此类短语相当于及物动词,其后必须带宾语,但宾语无论是名词还是代词,都要放在介词之后。 二、动词+副词 “动词+副词”所构成的短语义分为两类: A.动词(vt.)+副词 1.put on 穿上 2.take off脱下 3.write down记下 此类短语可以带宾语,宾语若是名词,放在副词前后皆可;宾语若是人称代词,只能放在副词的前面。

B.动词(vi)+副词。 1.come on赶快 2.get up起床 3.go home回家 4.come in进来 5.sit down坐下 6.stand up起立 此类短语属于不及物动词,不可以带宾语。

三、其它类动词词组 1.close the door 2.1ook the same 3.go to work/class 4.be ill 5.have a look/seat 6.have supper 7.1ook young 8.go shopping 9.watch TV/games 10. play games [介词短语聚焦] “介词+名词/代词”所构成的短语称为介词短语。现将Unitsl-16常用的介词短语按用法进行归类。

1.in+语言/颜色/衣帽等,表示使用某种语言或穿着……。 2.in + Row/ Team/ Class/ Grade等,表示“在……排/队/班级/年级”等。

3.in the morning/ afternoon/ evening/ 表示“在上午/下午/傍晚”等一段时间。 4.in the desk/ pencil-box/bedroom 等表示“在书桌/铅笔盒/卧室里”。

5.in the tree表示“在树上 (非树本身所有)”;on the tree表示“在树上(为树本身所有)”。 6.in the wall表示“在墙上(凹陷进去)”;on the wall表示“在墙上(指墙的表面)”。

7.at work(在工作)/at school(上学)/at home(在家)应注意此类短语中无the。 8.at + 时刻表示钟点。

9.like this/that表示方式,意为“像……这/那样”。 10.of短语表示所属关系。

11.behind/ beside/ near/ under+ 名词等,表示方位、处所。 12.from与to多表示方向,前者意为“从……”,后者意为“到……”。

另外,以下这些短语也必须掌握。如:on duty, after breakfast, at night, at the door, in the middle, in the sky, on one's bike等。

[重点句型大回放] 1.I think…意为“我认为……”,是对某人或某事的看法或态度的一种句型。其否定式常用I don't think…, 2.give sth. to sb./ give sb. sth. 意为“把……给……”,动词give之后可接双宾语,可用这两种句型;若指物的宾语是人称代词时,则只能用give it/ them to sb. 3.take sb./ sth. to…意为“把……(送)带到……”,后常接地点,也可接人。

4.One…, the other…/One is…and one is…意为“一个是……;另一个是……”,必须是两者中。 5.Let sb. do sth. 意为“让某人做某事”,人后应用不带to的动词不定式,其否定式为Don't let sb,do sth.,或Let sb. not do sth. 另外,Let's 与Let us的含义不完全相同,前者包括听者在内,后者不包括听者在内, 6.help sb. (to) do sth./help sb. with sth.意为“帮助某人做某事”,前者用不定式作宾补,后者用介词短语作宾补,二者可以互换. 7.What about…?/How about…?意为“……怎么样?”是用来询问或征求对方的观点、意见、看法等。

about为介词,其后须接名词、代词或V-ing等形式。 8.It's time to do…/ It's time for sth. 意为“该做……的时间了”,其中to后须接原形动词,for后可接名词或V-ing形式。

9.like to do sth./like doing sth.意为“喜欢做某事”, 前一种句型侧重具体的一次性的动作;后一种句型侧重习惯性的动作, 10.ask sb.(not) to do sth. 意为“让某人(不要)做某事”,其中ask sb.后应接动词不定式, 11.show sb. sth. / show sth. to do. 意为“把某物给某人看”,该句型的用法同前面第2点。 12.introduce sb. to sb. 意为“把某人介绍给另一人”;introduce to sb.则是“向某人作介绍”。

[重点短语快速复习] 1.kinds of 各种各样的 2. either…or…或者……或者……,不是……就是…… 3. neither…nor…既不……也不…… 4. Chinese tea without, anything in it 中国清茶 5. take a seat 就坐 6. home cooking 家常做法 7. be famous for 因……而著名 8. on ones way to在……途中 9. be sick/ill in hospital生病住院 10. at the end of在……的尽头,在……的末尾 11. wait for 等待 12. in time 及时 13. make one's way to…往……(艰难地)走去 14. just then 正在那时 15. first of all 首先,第一 16. go wrong 走错路 17. be/get lost 迷路 18. make a noise 吵闹,喧哗 19. get on 上车 20. get off 下车 21. stand in line 站队 22. waiting room 候诊室,候车室 23. at the head of……在……的前头 24. laugh at 嘲笑 25. throw about 乱丢,抛散 26. in fact 实际上 27. at midnight 在半夜 28. have a good time=enjoy oneself玩得愉快 29. quarrel with sb. 和某人吵架 30. take one's temperature 给某人体温 31. have/get a pain in…某处疼痛 32. have a headache 头痛 33. as soon as… 一……就…… 34. feel like doing sth. 想要干某事 35. stop…from doing sth. 阻止……干某事 36. fall asleep 入睡 37. again and again再三地,反复地 38. wake up 醒来,叫醒 39. instead of 代替 40. look over 检查 41. take 。

5.初中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之世界各国的餐桌和生活礼仪,想知道

东方国家:(一)就座和离席 1、应等长者坐定后,方可入坐。

2、席上如有女士,应等女士座定后,方可入座。如女士座位在隔邻,应招 呼女士。

3、用餐后,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宾客方可离席。 4、坐姿要端正,与餐桌的距离保持得宜。

5、在饭店用餐,应由服务生领台入座。 6、离席时,应帮助隔座长者或女上拖拉座椅。

(二)香巾的使用 1、餐巾主要防止弄脏衣服,兼做擦嘴及手上的油渍。 2、必须等到大家坐定后,才可使用餐巾。

3、餐巾应摊开后,放在双膝上端的大腿上,切勿系人腰带,或挂在西装领 口。 4、切忌用餐巾擦拭餐具。

(三)餐桌上的一般礼仪 1、入座后姿式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缘, 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 2、用餐时须温文而雅,从容安静,不能急躁。

3、在餐桌上不能只顾自己,也要关心别人,尤其要招呼两侧的女宾。 4、口内有食物,应避免说话。

5、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盘夹取菜肴。 6、必须小口进食,不要大口的塞,食物末咽下,不能再塞入口。

7、取菜舀汤,应使用公筷公匙。 8、吃进口的东西,不能吐出来,如系滚烫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冲凉。

9、送食物入口时,两肘应向内靠,不直向两旁张开,碰及邻座。 10、自己手上持刀叉,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时,均应避免跟人说话或敬酒。

11、好的吃相是食物就口,不可将口就食物。食物带计,不能匆忙送入口, 否则汤汁滴在桌布上,极为不雅。

12、切忌用手指掏牙,应用牙签,并以手或手帕遮掩。 13、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喷嚏、呕气。

万一不禁,应说声“对不起”。 14、喝酒宜各随意,敬酒以礼到为止,切忌劝酒、猜拳、吆喝。

15、如餐具坠地,可请侍者拾起。 16、遇有意外,如不慎将酒、水、汤计溅到他人衣服,表示歉意即可,不 必恐慌赔罪,反使对方难为情。

17、如欲取用摆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之调味品,应请邻座客人帮忙传递, 不可伸手横越,长驱取物。 18、如系主人亲自烹调食物,勿忘予主人赞赏。

19、如吃到不洁或异味,不可吞入,应将入口食物,轻巧的用拇指和食指 取出,放入盘中。倘发现尚未吃食,仍在盘中的菜肴有昆虫和碎石,不要大惊小 怪,宜侯侍者走近,轻声告知侍者更换。

20、食毕,餐具务必摆放整齐,不可凌乱放置。餐巾亦应折好,放在桌上。

21、主食进行中,不宜抽烟,如需抽烟,必须先征得邻座的同意。 22、在餐厅进餐,不能抢着付帐,推拉争付,至为不雅。

倘系作客,不能 抢付帐。未征得朋友同意,亦不宜代友付帐。

23、进餐的速度,宜与男女主人同步,不宜太快,亦不宜太慢。 24、餐桌上不能谈悲戚之事,否则会破坏欢愉的气氛。

西方餐桌礼仪 餐桌上必须要注意的是: 1.西餐点菜及上菜顺序 西餐菜单上有四或五大分类,其分别是开胃菜、汤、沙拉、海鲜、肉类、点心等。 应先决定主菜。

主菜如果是鱼,开胃菜就选择肉类,在口味上就比较富有变化。除了食量特别大的外,其实不必从菜单上的单品菜内配出全餐,只要开胃菜和主菜各一道,再加一份甜点就够了。

可以不要汤,或者省去开胃菜,这也是很理想的组合(但在意大利菜中,意大利面被看成是汤,所以原则上这两道菜不一起点)。 正式的全套餐点上菜顺序是: 1)头盘。

西餐的第一道菜是头盘,也称为开胃品。开胃品的内容一般有冷头盘和热头盘之分,常见的品种有鱼子酱、鹅肝酱、熏鲑鱼、鸡尾杯、奶油鸡酥盒、焗蜗牛等。

因为是要开胃,所以开胃菜一般都有特色风味,味道以咸和酸为主,而且数量少,质量较高。 2)汤。

和中餐不同的是,西餐的第二道菜就是汤。西餐的汤大致可分为清汤、奶油汤、蔬菜汤和冷汤等4类。

品种有牛尾清汤、各式奶油汤、海鲜汤、美式蛤蜊汤、意式蔬菜汤、俄式罗宋汤、法式焗葱头汤。冷汤的品种较少,有德式冷汤、俄式冷汤等。

3)副菜。鱼类菜肴一般作为西餐的第三道菜,也称为副菜。

品种包括各种淡、海水鱼类、贝类及软体动物类。通常水产类菜肴与蛋类、面包类、酥盒菜肴品都称为副菜。

因为鱼类等菜肴的肉质鲜嫩,比较容易消化,所以放在肉类菜肴的前面,叫法上也和肉类菜肴主菜有区别。西餐吃鱼菜肴讲究使用专用的调味汁,品种有鞑靼汁、荷兰汁、酒店汁、白奶油汁、大主教汁、美国汁和水手鱼汁等。

4)主菜。肉、禽类菜肴是西餐的第四道菜,也称为主菜。

肉类菜肴的原料取自牛、羊、猪、小牛仔等各个部位的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牛肉或牛排。牛排按其部位又可分为沙朗牛排(也称西冷牛排)、菲利牛排、“T”骨型牛排、薄牛排等。

其烹调方法常用烤、煎、铁扒等。肉类菜肴配用的调味汁主要有西班牙汁、浓烧汁精、蘑菇汁、白尼斯汁等。

禽类菜肴的原料取自鸡、鸭、鹅,通常将兔肉和鹿肉等野味也归入禽类菜肴。禽类菜肴品种最多的是鸡,有山鸡、火鸡、竹鸡,可煮、炸、烤、焖,主要的调味汁有黄肉汁、咖喱汁、奶油汁等。

5)蔬菜类菜肴。蔬菜类菜肴可以安排在肉类菜肴之后,也可以和肉类菜肴同时上桌,所以可以算为一道菜,或称为一种配菜。

蔬菜类菜肴在西餐中称为沙拉。和主菜同时服务的沙拉,称为生蔬菜沙拉,一般用生菜、西红柿、。

6.请问:有哪个知道 英语学科文化知识(大专及以下文化知识)指哪些东

不知这是不是??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它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

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随着我国对外交往与民族接触的日益迫切的需要,英语教学要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和随之而来的要求对所属文化有所了解的呼声越来越高。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习得意识,使文化规范的教学与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步进行。关键词 语言 文化 文化差异 文化意识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尽人皆知的句子:"When you're down, you are not necessarily out."但是许多English learners却对其含义不甚了了。

原因是不了解这句话的文化背景。这原是一句拳击术语,在拳击比赛中拳击手若被对方击倒,裁判数到10还不能起来则被判输。

但在很多情况下不等裁判数到10,倒地的拳击手便能爬起来再战。因此,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当你被人击倒,并不意味着输了这场比赛。

其寓意为:当你遇到挫折,并不一定丧失了成功的机会。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一、语言和文化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社团(community)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

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

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殊不知这是一句冒犯的问话,侵犯了别人隐私(privacy),会激起对方的反感。

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如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中国人通常会用You are overpraising me ("过奖")来应酬,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抑或是用"Where? Where?"来回答,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 和W.E.Lambet对于外语教学中只教语言不教文化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

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

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二、中西文化的偶合现象与文化差异 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可能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这被称为文化的偶合现象。

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民族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会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体验和经历。这种相似性必然会反映到语言中来。

因而在英语和汉语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表达。例如:"披着羊皮的狼",英语为wolf in sheep's clothing;"同舟共济" ,英语为in the same boat;"破土动工",英语为break earth;"三思而后行",英语为 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蓝图",英语为blue print,等等,这样的偶合现象不胜枚举。

文化的这种偶合现象,可以促进English learners在目的语(target language)学习中的"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 但是,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不同,因而对不同的事物和经历有着不同的编码(code),分类;不同的民族因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导致了他们独特的笃信,崇尚和忌讳心态;不同的民族因其发展的特殊历史过程也产生了本民族自己的历史典故,传说轶事。

如:汉语中的"龙","生死轮回","八卦","阴阳","气功"等,对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必然是云里雾里,不知何物。同样,当我们看到英语中He is a wolf这个句子时,还以为是"这个人很凶",实为"他是个好色之徒"。

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还可以从动物的"文化附加义"的差异窥见一斑。 对于狮子的勇猛(brave),绵羊的温顺(gentle),狐狸的狡猾(sly),乌龟的迟缓(slow),猪的贪婪(greedy),英语和汉语的文化附加义基本相同。

但在老鼠,骡子和猫头鹰的习性上,英语和汉语的文化附加义则大相径庭。在汉语中有"贼眉鼠目","鼠目寸光"等成语,用以形容鬼鬼祟祟和目光短浅。

而老鼠在英语俚语中可指女人,怕羞的人。更由于迪斯尼先生创造了Mickey Mouse这个尤物,从而使得老鼠的形象大放异彩,成为千家万户所喜爱的动物,尤其在儿童心目中,更是机智,智慧的象征。

至于骡子,在汉语中,"寿命长,体力大"是它的特征。而英语中骡子是"顽固(stubborn)"的代名词。

汉语中人们用猫头鹰象征不祥之兆,如"猫头鹰进宅,无事不来",而英语中的猫头鹰则是。

7.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最后一句After all, if they don't , they won't be British, will they?的意思是:最后,如果他们不是这样做(做指的是“英国人中的四分之三左右的人都是子承父业,他们在学校里努力学习,最后找各种类型的工作,在二十刚出头就结婚生子,他们与父母亲相处融洽,非常喜欢家庭生活。”),他们就不是英国人了,对不对?

当然包含英国人的文化背景。英国人是一个比较保守的民族,他们非常讲究礼节,他们按照英国人的传统生活方式生活,例如前面提到的:英国人中的四分之三左右的人都是子承父业,他们在学校里努力学习,最后找各种类型的工作,在二十刚出头就结婚生子,他们与父母亲相处融洽,非常喜欢家庭生活。与其他的国家有所不同,例如美国人比较开放,喜欢我行我素。

8.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收集

中学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黎里中学 丁建方 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已大量地渗入现代的中学英语教材和读物中,这与传统的英语教材只强调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的重要性差别较大。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它是这一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和折射镜。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使用该语言国家的社会文化、自然环境和思维方式等。

通过对中西方语言文化背景的对比,了解两者的差异。因而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各种材料中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以拓宽视野,提高交际能力和阅读能力。

以下简略地概括一些中学英语中出现的中西文化的差异和西方特有的文化背景知识。 一。

日常生活交际和风俗习惯。 中西文化的差异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得很多,如姓名、称呼和问候之类。

在汉语中先姓后名而在英美国家则完全不同,他们是名前姓后,而且在中间还喜欢加上一个中间名。称呼别人时一般在姓的前面加上称呼语,如“Mr Smith”等,初学者应当注意。

在英语中我们会发现西方国家里对亲属的称谓很少,如“Aunt,Ancle, Cousin”等。 而在汉语中则不同,汉语把亲属间的关系分得极细,既能分别性别、大小又能分出与称者的关系。

这种差异说明中国的文化背景,在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下,中国人高度重视血缘关系和等级观念,提倡长幼有序、尊卑分明。而在一些西方国家小辈直呼长辈之名比比皆是,少有避讳。

家庭成员之间即使是长辈也常对小辈说“Thank you”。因为西方的一些国家追求人人平等和个人的独立意识。

在英国,熟人见面时谈论天气的话题较多如“Lovely weather,isn't it”。而在中国人们碰面时则常问“你吃了吗?”自古以来中国食风甚盛,请客吃饭司空见惯。

吃是人们谈话常见话题。英国位于大西洋北岸,属于海洋性气候,受北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四季变化不明显,但一日之内天气状况可能瞬息万变,英国人认为“在本土没有气候,只有天气”,英国的天气每时每刻都是一个新鲜而有趣的话题,因而长期以来养成了谈论天气情况的习惯。

与西方人交际时应注意一些话题。譬如西方人一般不会向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人提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个人收入或宗教信仰之类的事,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个人的隐私,别人无权知道。

特别女性的年龄,忌讳得很。在中国就不会有这么多的忌讳。

尊重女士是英国绅士的一大特点。 “Ladies and gentlemen”。

“Ladies first”等。Lady在前,体现了英国人的绅士风度。

如果陌生人见面,介绍人一般都是先向女士引见男士,男士为女士开门、让座位、拿行李等是英国所崇尚的一种 道德风范。 当你带领客人到家作客时,英国人仅会领你到客厅或告诉你卫生间的方向而不会带客人象中国人那样到处参观,西方有一句谚语“英国人的家就是他们的城堡”而在这一方面中国人则表现出自己的大度和推心置腹。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有所不同。英美国家的社交习俗中坦荡直率的风格与中国人特有的谦虚谨慎很是不同。

当别人问你是否有吃点或喝点什么时,我们总是要客气一番,有时会叫人搞不清是真还是假,弄得尴尬不堪。按西方国家的习惯,你若要即要不必推辞,说声“Yes,please”或不要“No,thanks”,不必推来推去。

当你受到别人的称赞和夸奖时,说声“Thank you”。在西方国家人们认为那是非常得体的用语,无须谦虚。

二。历史文化、习语和典故。

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和典故习语等方面的背景知识,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和对文章的理解。“Black”一词是美国人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对遭受种族歧视和压迫的黑人的称呼,甚至称黑人为“Black Slave”。

而随着黑人争取民族解放、平等、民主、自由运动的兴起,白人就借一个外来词“Negro”来称黑人。当黑人运动逐步地胜利后,黑人以“Black”而自豪。

美国著名黑人杰克逊则认为应当称美国黑人为“An American of African descent”才适当得体。 这说明随着历史的发展,语言作为其交际工具,随时都应适应社会的需要。

历史文化是属于说这种语言的宝贵遗产,它们经常在日常交际和各种阅读材料中出现,值得倍加注意。如西方人说“He is a Shylock”,不了解情况的学生没法理解此句的含义,因为“Shylock”这一词很明显是一个人名。

而如果你知道 “Shylock”是莎翁笔下的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时,此句就很容易理解为他是一个守财奴。又如“Castle in spain”我们译为“西班牙城堡”,而其真正的含义是幻想或梦想。

就相当于汉语中的空中楼阁之类的意思。 英语习语是学英语者最为头痛的事,需逐步地和经常地积累。

“Pull one'sleg”是指开玩笑而不是拖后腿。“Child's play”是简单容易不是视同儿戏。

因为习语是该国文化在特定的场合内形成的,切不可望文生义,否则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如“It's Greek to me”,英国人一般都不懂希腊语,因而此句意为“我不知道”。

“Take French leave”是指用法国式的方式告别,英国人借用十七世纪法国流行的风俗习惯离开客厅时无需向主人或女主人告别,引深为不经同意和通知而做什么事情。 中西文在各自领域内由于语言文化的背景不同,便有了各自绚丽多彩。

初中英语中的文化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