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寒露节气养生有哪些小常识
寒露节气养生的十个小常识: 1足部保暖 常言道:“寒露脚不露。”
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因此市民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同时夏季的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以防“寒从足生”。市民可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脚自古就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从养生理论看,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而负担最重,因此,这个地方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好,再加上脚的脂肪层很薄,保温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
研究发现,脚与上呼吸道黏膜之间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一旦脚部受凉,就会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 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
2时添衣 另外,寒露过后,天气寒冷,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市民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俗话悦“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则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
换季穿衣服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寒露时节,在起居上,更要合理安排。
研究认为,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增强。当环境气温降低后,人体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因此,为了及时预防感冒,要适时更衣。
同时,还应随时备好急救药品,防止因气温骤降而引发哮喘、中风、心肌梗死等突然疾病。 3朝盐晚蜜 寒露是热与冷交替的秋季的开始。
在秋天里,秋燥是让人烦恼的一件事。养生专家提出,对付秋燥的最佳饮食良方就是:“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发现皮肤越来越干燥,不少人以为,只要多喝水,就可以补充水分啦。 真相却是,光喝白开水,水分反而易流失。
不过,如果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情况就大不同了,这种方法,与补充生理盐水是一个道理。 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现代医学证明,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肺病等,均有疗效。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还可以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因此,当秋天来临之际,最好“晨饮淡盐水、晚喝蜂蜜水”,以保身体健康! 4早睡早起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 此时便是人们保养阳气之时,因此,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当做相应调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有“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论段,就是告诉人们秋季养生的道理。
专家说,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因此秋季养生就要做到“早睡早起”。 为避免血栓的形成,应该顺应节气,分时调养,确保健康。
5灸脐养秋 如果因为脾胃寒凉而造成腹泻,你可以用艾灸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艾灸肚脐的方法多种多样,你可将燃烧的艾条直接悬在肚脐正上方1厘米左右,进行施灸,以有温热感为宜。每次灸半小时左右,每天进行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
一般来说,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此法,但以秋冬季效果最佳。 因体质虚弱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病,用此法进行防治,效果很好。
隔姜灸也是现代人经常使用的一种艾灸方法。取一块姜,切厚片,在上面扎上几个眼儿,放在脐上,点燃艾炷,在姜片上进行雀啄灸(就像鸟啄食一样),以感温热且舒适为宜。
6养阴防燥 寒露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许多人会相继出现中医上所悦的“凉燥”症状,即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
苏所长表示,寒露时节养生跟秋分不一样,寒露养生最主要的是预防“凉燥”,从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方面入手。 在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
水果有梨、提子、荸荠、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莲藕、银耳等,以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 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
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饣品。 同时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
7适当养胃 秋天气温渐渐变凉,而胃肠道对于寒冷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或使原有的胃病更加严重。因此,寒露以后的养生特别要注意养护好自己的胃部。
首先要注意保暖,入秋以后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间睡觉要注意盖好棉被。 另外消化道溃疡的发生、发展与情绪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要注意情绪的健康,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
8适量运动 在秋季的时候,要是我们可以坚持一个比较适宜的身体锻炼,不单单是可以给我们的身体上调养肺气,还可以给我们的身体上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有利于增强自己身体上的组织器官带来的免疫功能受损,或者是自己的身体受到了一些外部的气候寒冷刺激时候,可以更好具有一定的抵御能力。 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
2.寒露节气养生需要了解的10大小常识有哪些
关于寒露节气养生需要了解的10大小常识的解答如下: 寒露时节是深秋的开始,天气越来越冷,那么寒露节气如何养生呢?“寒露脚不露”,寒露养生首先要做好足部保暖,饮食要防燥养胃……下面为您介绍寒露节气养生的十个小常识,做好养生保健就能好好度过寒露! 寒露节气养生的十个小常识 1、足部保暖 常言道:“寒露脚不露。
”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因此市民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同时夏季的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以防“寒从足生”。市民可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脚自古就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 从养生理论看,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而负担最重,因此,这个地方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好,再加上脚的脂肪层很薄,保温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
研究发现,脚与上呼吸道黏膜之间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一旦脚部受凉,就会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 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
2、适时添衣 另外,寒露过后,天气寒冷,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市民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俗话悦“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则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
换季穿衣服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寒露时节,在起居上,更要合理安排。
研究认为,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增强。当环境气温降低后,人体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因此,为了及时预防感冒,要适时更衣。
同时,还应随时备好急救药品,防止因气温骤降而引发哮喘、中风、心肌梗死等突然疾病。 猜你喜欢: 寒露节气吃什么好 寒露养生喝枸杞菊花茶 寒露吃白果南杏生鱼汤 寒露养生食谱 寒露节气有什么习俗 3、朝盐晚蜜 寒露是热与冷交替的秋季的开始。
在秋天里,秋燥是让人烦恼的一件事。养生专家提出,对付秋燥的最佳饮食良方就是:“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发现皮肤越来越干燥,不少人以为,只要多喝水,就可以补充水分啦。真相却是,光喝白开水,水分反而易流失。
不过,如果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情况就大不同了,这种方法,与补充生理盐水是一个道理。 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现代医学证明,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肺病等,均有疗效。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还可以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因此,当秋天来临之际,最好“晨饮淡盐水、晚喝蜂蜜水”,以保身体健康! 4、早睡早起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此时便是人们保养阳气之时,因此,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当做相应调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有“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的论段,就是告诉人们秋季养生的道理。
专家说,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因此秋季养生就要做到“早睡早起”。为避免血栓的形成,应该顺应节气,分时调养,确保健康。
5、灸脐养秋 如果因为脾胃寒凉而造成腹泻,你可以用艾灸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艾灸肚脐的方法多种多样,你可将燃烧的艾条直接悬在肚脐正上方1厘米左右,进行施灸,以有温热感为宜。 每次灸半小时左右,每天进行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
一般来说,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此法,但以秋冬季效果最佳。 因体质虚弱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病,用此法进行防治,效果很好。
隔姜灸也是现代人经常使用的一种艾灸方法。取一块姜,切厚片,在上面扎上几个眼儿,放在脐上,点燃艾炷,在姜片上进行雀啄灸(就像鸟啄食一样),以感温热且舒适为宜。
猜你喜欢: 寒露节气吃什么好 寒露养生喝枸杞菊花茶 寒露吃白果南杏生鱼汤 寒露养生食谱 寒露节气有什么习俗 6、养阴防燥 寒露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许多人会相继出现中医上所悦的“凉燥”症状,即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
苏所长表示,寒露时节养生跟秋分不一样,寒露养生最主要的是预防“凉燥”,从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方面入手。 在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
水果有梨、提子、荸荠、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莲藕、银耳等,以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 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
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饣品。同时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
7、适当养胃 秋天气温渐渐变凉,而胃肠道对于寒冷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或使原有的胃病更加严重。 因此,寒露以后的养生特别要注意养护好自己的胃部。
首先要注意保暖,入秋以后要特别注意胃部。
3.关于节气都有哪些小知识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搜索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4.二十四节气小知识 手抄报
二十四节气小知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至今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2]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
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
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这八个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后来到了《淮南子》一书的时候,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从属农历,其实,它是根据阳历划定的。
即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划分为24个彼此相等的段落。也就是把黄道分成24个等份,每等份各占黄经15°。
由于太阳通过每等份所需的时间几乎相等,二十四节气的公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并有两句口诀: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来八、廿三。
古时把节气称“气”,每月有两个气:前一个气叫“节气”,后一个气叫“中气”。二十四节气按月分布情况如下表,它又同农历闰月的安排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农历中,以立春为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是随着斗纲所指的地方并结合当时的自然气候与景观命名而来的。
所谓斗纲,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杓三颗星随着天体的运行,斗纲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如正月为寅,黄昏时杓是指寅,半夜衡指寅,白天魁是指寅;二月为卯,黄昏时杓是指卯,半夜衡是指卯,白天魁是指卯,其余的月份类推。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24节气是中国人祖先的智慧的发现。
现在很多人都在说,24节气很好,只是它只适合中国这块地方,或者更确切说只适合黄河流域华北这片土地。再远些就不适用了。
果真如此吗?我来从分析24节气的名称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这样一摆出,立刻能看出前半四个立字后,紧跟着后半开始,又见“春夏秋冬”四个大字领头。
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
5.传统节气介绍:寒露是什么意思
人们熟知的白露节气
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凉爽的秋季即将来临。但此时有些地方的暑气还不能完全消失殆尽,清晨仍可清晰地看见晶莹的露珠闪闪发光。 健康生活小常识
介绍说,当寒露节气来临时,就预示着天气逐渐转凉,寒冷的天气即将来临,此时的露珠也变得寒光四射,用俗语寒露寒露,遍地冷露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寒露过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雨季基本结束,只有云南、四川、贵州等少数地方尚能听到雷声。东北和新疆等少数北方都已经飘雪花了。白天的气温还比较温暖,秋高气爽晴空万里的,一派深秋美丽宜人的景象,但夜晚的温度却特别寒冷。那么,
呢?
6.寒露时节注意事项有哪些
寒露时节; 1、预防秋燥 秋天气候干燥,因而皮肤水分蒸发快,故易造成皮肤干裂、皱纹增多、咽喉燥痛、大便秘结等,因此秋天预防秋燥是重要的保健原则。
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重视补充机体水分,要避免过劳和剧烈运动使津气液耗损。为了防止皮肤干燥可涂擦各种护肤霜。
但应注意口唇干裂不可擦甘油,更不可用舌头经常舔口唇,否则会使口唇干燥皲裂加重。 2、多饮汤水 秋季空气干燥,把进补的物品制成汤水服用比较适宜。
一般人宜用食补,即选择新鲜的白菜、萝卜、莲藕等加入鱼、肉等做成汤,如花生鸡爪汤、莲藕牛肉汤、菠 菜 猪 肝 汤、萝卜排骨汤等。 还可食用有利尿解热作用的寒凉类水果,如苹果、雪梨、柑橘、荸荠、葡萄等,可补充大量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秋季气候干燥,口渴感强,但不宜多饮含气体的饮料,可选用胖大海加冰糖或白菊花加蜂蜜浸泡,频频饮服,既可补充体内水分,又可起保健治疗作用。 3、增强体力 秋天气候渐冷,衣服不可一下增加过多,有意让机体冻一冻,经受一些寒凉之气的锻炼,这也是增强机体对冬季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的重要方法。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尤其应重视耐寒锻炼,如早操、慢跑、冷水浴等,以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4、预防疾病 秋末气候转凉,这个时期是中风和心肌梗死发病的高峰期,极容易导致猝死。
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心病的人,对气候的变化也很敏感,很容易导致复发、病情恶化。 因此患有这类疾病的患者应特别注意提高警惕加强预防,家中应备有急救与治疗药品,以防万一。
7.寒露节气有哪些注意事项
寒露时节,天气由凉转寒,俗话中的:"寒露脚不露”,就是指寒露以后,要 特别注重脚部保暖,不可赤脚,以防寒从脚生。
人的两脚距离心脏最远,因此,血液供给量较少,而脚部的脂肪层较薄,保温性能也较差,一旦受凉,就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从而使纤毛运动减弱,进而 造成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 所以,在深秋季节和寒冷的冬季,要采取必要的 御寒措施,保护双足,以防寒邪侵体。
另外,在这个时节,自然界的阴气渐生而未盛,阳气渐减而未变,人体肌理处于紧致与疏泄交替之时。这个时候,适当地接受一些冷空气,适当地“冻冻”, 即所谓的"秋冻”,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锻炼人的生理能力,提高人体的肌肉关节 活动能力,同时也顺应了秋天阳气内收、阴精内蓄的养生原则。
但小孩、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不适合‘‘秋冻'',更不可勉强受冻,要随着天气 的变化适时地增减衣物。同时,要注意腹部保暖,以防发生腹泻。
秋季在起居上,要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劳逸结合。虽然这个时节天气较冷,但也不能为了防感冒而紧锁门窗。
应该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 气新鲜,有条件的可以在居室或其周围种植绿叶花卉,这样既可以净化环境,又 有利于身体健康。 此外,秋季可以通过到公园、郊外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来增强 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