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易错易混淆知识点】
1.冰水共存物是纯净物,洁净的空气一定是混合物,纯净水是混合物,食盐是混合物2.干冰不是冰,水银不是银3.燃烧和爆炸都是物理变化,但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4.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5.氧气不可燃但可助燃,CO不可助燃但可燃6.三个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均为分解反应7.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8.一种元素可以组成混合物,但一定不可以组成化合物9.雨水、自来水、海水、河水、湖水都是混合物,新制的蒸馏水是纯净物,放久的蒸馏水不一定是纯净物,软水不一定是纯净物10.汽化时分子体积不变,分子间隔变大11.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中子数可以为012.相对原子量和相对分子量都没有单位,是一个比值13.食品和**的标签中标有X(元素符号)的含量,这个X指的是元素而不是原子,更不是单质14.大部分金属单质常温常压下是固态,但汞是液态15.地壳中氧的含量位于首位,但空气中不是1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铝而不是铁,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钙而不是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钠而不是钾17.注意区分粒子、离子、分子和原子,粒子是后三者的合集,如:有两个电子层,外层8电子的粒子不一定就是Ne原子,也可能是02-、F-、Na+或Mg2+等等18.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原子团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电荷数(注意正负)19.氧一般为-2价,但过氧化氢中氧是-1价(注意氢不是+2价)20.注意语言的规范:物质由元素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几个分子由几个某某原子构成21.化学变化中,元素和原子种类不变,但物质和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22.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是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若在敞口容器中进行,则无论得到什么数据都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也不能说化学变化前后质量不守恒23.金刚石没有导电性但极其坚硬,石墨能导电但较软,二者属于不同物质,二者之间的变化是化学变化24.活泼金属如钾钙钠镁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和碳单质,属于置换反应,这些金属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25.一氧化碳中毒是化学变化26.二氧化碳使得紫色石蕊变红是因为生成了碳酸,这是一个可逆过程,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试纸变红27.白磷在空气中自燃不是因为空气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而是因为白磷在空气中缓慢氧化放出大量的热使得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28.降温灭火时,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变,而是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下29.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30.甲烷不是最清洁的能源31.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能证明其中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但不能证明其中有氧元素32.合金是混合物,形成合金是物理变化,合金中可能有非金属,合金中元素都以单质存在,合金一定有金属性33.紫铜是纯铜,青铜和黄铜都是铜的合金34.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溶液反应越剧烈(钾钙钠除外)35.钾钙钠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相应金属的氢氧化物和氢气,将这些金属与酸溶液混合,金属先与水反应36.所谓的“置换酸中的氢”是指非氧化性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37.食盐水可以加快铁的生锈,但植物油可以减缓此过程38.铝不容易生锈是因为在空气中生成了致密的氧化膜,而不是因为铝不活泼.1.不溶是相对的,溶解是绝对的,没有绝对不溶的物质39.汽油可以除去油污是因为油污可溶于汽油,洗洁精可以除去油污是因为它可以乳化油污40.气体、液体、固体均可以作为溶质,不溶于水的液体也可能可以溶解于其它液体,比如碘可以溶解于酒精41.同一溶剂中可以溶解多种溶质:比如饱和的食盐水中仍然可以溶解蔗糖42.碳酸钠不是酸也不是碱,而是盐,只是在水中显碱性43.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蓝,另:它们都是化学变化44.将石蕊加入酸中,是石蕊变红而不是酸变红45.酸和碱都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时要注意,酸碱的腐蚀是化学变化46.稀释浓硫酸不可以将水倒入硫酸中,应将酸入水,沿容器壁缓缓倒下,同时不断搅拌,不可以用量筒稀释浓硫酸47.浓盐酸在空气中生成白雾是因为浓盐酸有极强的挥发性(初中常见的酸除了硫酸都有挥发性),是物理变化48.碱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49.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不仅是生成沉淀气体和水,而且要求反应物中“有酸酸可溶,无酸盐碱溶”,但碳酸镁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那是因为生成了比碳酸镁更难溶的氢氧化镁50.在初中阶段,所有生成碳酸的反应一律写为二氧化碳+水,不考虑二氧化碳溶解51.并非所有的盐都是中性的,碳酸钠是碱性的,硫酸铵是酸性的,碳酸氢钠有较弱的碱性,硫酸氢钠有一定的酸性.不可溶的物质自身没有酸碱性,但是可以与相应的酸或碱反应52.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都是中和反应53.酸碱度和酸碱性是不同的,酸碱度指的是溶液的酸碱性强弱,酸碱性指的是溶液显酸性还是碱性,pH试纸测量的是酸碱度,指示剂显示的是酸碱性54.若不慎将盐酸或硫酸弄到手上或衣服上,不可以用氢氧化钠等强碱中和,被强碱烧伤同理55.酸碱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56.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物质中,糖类不等于糖,不等。
2.【初三化学容易混淆的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比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18:化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他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变化以及合成等的科学.19: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20:化合反应 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记忆时可记为“多变一”) 化合反应一般伴随着发光,放热等能量放出的现象.21: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其实质是: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沉淀、气体、水,使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化学反应即向着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可简记为AB+CD=AD+CB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是溶液中的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如水)、难溶的物质或挥发性气体,而使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可简记为:碱盐盐盐水中溶,沉淀气体水生成.)原子、离子的关系:22、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23: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24: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25: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26、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27: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28: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29: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3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3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3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3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3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HCl==H+ + Cl -HNO3==H+ + NO3-H2SO4==2H+ + SO42-35: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KOH==K+ + OH -NaOH==Na+ + OH -Ba(OH)2==Ba2+ + 2OH -36: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KNO3==K+ + NO3-Na2SO4==2Na+ + SO42-BaCl2==Ba2+ + 2Cl -37、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38: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39、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5H2O)40、潮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41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42、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3.初三化学容易混淆的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比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18:化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他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变化以及合成等的科学。19: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20: 化合反应 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记忆时可记为“多变一”) 化合反应一般伴随着发光,放热等能量放出的现象.21: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其实质是: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沉淀、气体、水,使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化学反应即向着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可简记为AB+CD=AD+CB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是溶液中的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如水)、难溶的物质或挥发性气体,而使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
(可简记为:碱盐盐盐水中溶,沉淀气体水生成。)原子、离子的关系:22、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23: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24: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25: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26、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27: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28: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29: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3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3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3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3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3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HCl==H+ + Cl -HNO3==H+ + NO3-H2SO4==2H+ + SO42-35: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KOH==K+ + OH -NaOH==Na+ + OH -Ba(OH)2==Ba2+ + 2OH -36: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KNO3==K+ + NO3-Na2SO4==2Na+ + SO42-BaCl2==Ba2+ + 2Cl -37、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38: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39、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40、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41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42、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4.初中中考最容易错的化学基础题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属于同一种元素 B.相同元素的原子原子核一定相同 C.一种元素变成另一种元素,一定变化的质子 D.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元素的种类一定变化 分析:选项A是学生最易混淆的概念,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可以不同所以原子核不一定相同;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只有选项C正确。
例2.2003年5月,深圳发生举国震惊的特大投毒案。犯罪分子使用的是一种名叫“毒鼠强”的剧毒鼠药(化学式为C4H8O4N4S2)。
下列有关“毒鼠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一种氧化物 B. “毒鼠强”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4个氮原子和2个硫原子构成 C. 碳、氢、氧、氮、硫元素的质量比为2∶4∶2∶2∶1 D.含硫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26.67% 分析:明白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便可判断选项A错误;选项B是学生最易混淆不清的,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4个氮原子和2个硫原子构成的仅仅是“毒鼠强”的一个分子而不是这种物质;选项C中2∶4∶2∶2∶1仅仅是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比,很显然不等于元素的质量比;只有选项D正确 例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Al表示两个铝元素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D.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分析:元素不讲个数,所以选项A明显错误;选项B、C都是学生易混淆的,单质、化合物首先必须是纯净物,否则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组成的是混合物,同样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CO和CO2组成混合物;只有选项D正确。 二、规律运用不灵活 例1.化学中常常出现“1+1≠ 2” 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
下列符合“1+1= 2” 的事实是( ) A .20℃ , 1L 水与 1L 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 2L B. 20℃ , 1g 镁与 1g 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 2g C. 20℃ , 1g 硫粉在 1g 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 2g 二氧化硫 D. 20℃ , 1g 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 1g 硝酸钾固体能得到 2g 硝酸钾溶液 分析:学生能认识到选项A不正确,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会减少;而选项B中镁和硫酸是否完全反应不能判断,而且即使完全反应由于氢气的生成所得溶液的质量也应小于2g;选项D中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1g硝酸钾固体是不能溶解的,没有溶解的那一部分不能作为溶液的组成部分,这一点也是学生易忽略的。正确答案选C。
例2.在反应M+2N=R+2Q中, 3.2gM 与N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8.8gR,且反应生成的R和Q的质量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M和N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 A.1∶2 B.1∶4 C.9∶16 D.4∶9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是不需考虑具体方程式的书写的;而根据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质量比是要考虑具体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的。这是学生最易混淆不清的地方;搞清楚这两点很易选出正确答案选A。
三、审题不清或审题不全 例1:为了证明烟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依次通过①澄清的石灰水 ②浓硫酸 ③炽热的氧化铜 ④澄清的石灰水。 ④中变浑浊的现象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
分析:学生往往简单审题不清而回答有二氧化碳的存在,或者审题不全仅仅回答有二氧化碳的生成,正确应该回答出有二氧化碳的生成从而证明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 例2.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它能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现要收集一瓶一氧化氮气体,可采用的收集方法是( ) A.向上排空气法B.排水法 C. 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D.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分析:一般学生都能明白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但题目已知“一氧化氮能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所以不能选用排空气法,很多学生由于审题不仔细而错误的认为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正确答案只有选B,用排水法。 四、基础不牢,思维不精 例1.现有 100g 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要使它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此时溶液仍未达到饱和),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 A.溶剂蒸发掉一半 B.溶剂蒸发 50g C.再加入 10g 溶质 D.再加入 12.5g 溶质 分析:马虎的学生很容易简单的认为溶质的质量增大一倍或溶剂减少一半,溶质质量分数就增大一倍了。
而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来分析就能避免错误。蒸发溶剂时溶质的量不变,按照公式,分子值不变分母的值减少一半比值增大一倍,所以蒸发溶剂的量应为原溶液量的一半,增加溶质一倍的量溶液的量也随之而增加,比值增加不到一半,所以增加溶质的量应超过一倍量,正确答案选B、D。
例2.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的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搅拌并冷却到原来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剂的质量不变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C.溶质的质量增加 D.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加 分析:生石灰放入水中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但原来溶液是饱和石灰水,所以生成的氢氧化钙不溶,这一点学生。
5.化学中有哪些容易混淆的错别字
1、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vsepr:valence shell electron pair repulsion)的“型”。
2、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的“型”
3、回答模型和构型的时候用的是这个“形”字,例如:直线形、平面三角形、正四面体形、三角锥形、三角双锥形、正八面体形。
新华字典对此两字的解释如下:
1、形
实体:形仪(体态仪表)。形体。形貌。形容。形骸。形单影只。形影相吊。
样子:形状。形式。形态。形迹。地形。情形。
表现:形诸笔墨。喜形于色。
对照,比较:相形见绌。
状况,地势:形势。
古同“型”,模子。
古同“刑”,刑罚。
2、型
铸造器物用的模子:砂型。型砂(制造砂型的材料)。
样式:类型。新型。型号。脸型。血型。
化学常见错别字
6.找一些经常容易混淆的纯净物和混合物(初三化学)
1沉淀颜色;2物质颜色
你记住凡是有铜离子都是蓝色(无水硫酸铜是白色,通常用来检测反应中有没有水生成,有水生成白色会变成蓝色);凡是有铁离子的溶液都是黄色的,固体是红褐色;凡是有亚铁离子的溶液都浅绿色的,固体是白色;碳酸钙白色沉淀 ;氯化银白色沉淀 ,氢氧化镁白色沉淀 ,氢氧化铁褐色沉淀 ,硫酸钡白色沉淀 这些是初中长用的。
3物质俗称
明矾[KAl(SO4)2·12H2O]
蓝矾(胆矾)[CuSO4·5H2O]
熟石膏[2CaSO4·H2O]
大理石(石灰石、白垩、方解石)[CaCO3]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水煤气[H2、CO]
沼气[CH4]
天然气成分[CH4]
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
干冰[固态CO2]
大苏打(海波)[Na2S2O3·5H2O]
铁锈[Fe2O3·H2O]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苏打(纯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苛性钾[KOH]
乙醇(C2H5OH):酒精
乙酸(CH3COOH):醋酸
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汞(Hg):水银
氯化钠 (NaCl) : 食盐
以上是初中常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