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族常识第一课教案
第三课时 1、认真阅读资料卡中的内容,然后与同学说一说我国有多少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资料: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让他们自己管理本民族的事物。现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还设立了1173个民族乡。我国的五个民族自治区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2、指名说一说:我国有多少个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3、根据上节课的学习,指名学生在黑板上连一连。 板书:内蒙古自治区 乌鲁木齐 广西壮族自治区 呼和浩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南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拉萨 西藏自治区 银川 4、指导学生找一找 教材第六页:下面的地图展示了部分民族在我国各地的分布情况,找一找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区是哪些,在地图上分别标出五个自治区。 在教材上的地图上填完后,在教师出示的地图上让学生指着说一说。第四课时1、做一做 动手做一张自治区拼图,可以请其他同学评价和欣赏,还可以和同学比赛,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1)材料:透明薄纸、纸板、彩色笔、尺子、剪刀、铅笔 (2)步骤: 将透明薄纸覆在中国地图上,把地图上各地区的轮廓画下来; 然后将透明纸覆在纸板上,用铅笔在透明纸上沿着刚才画的轮廓,再次用力地刻画一遍,这样地图的痕迹就会留在纸板上了。 在纸板上画出中国地图上的五个自治区,还可以画出其他地区。然后给这些地区涂上不同的颜色,要记住,相邻的地区不可涂相同的颜色。用剪刀把不同的区域小心地剪下来,一个漂亮的拼图就做成了!2、课外拓展(1)小调查同学们,你的家乡居住着哪些民族?这些民族有哪些特色的生活习俗?向你周围的人(父母、邻居、居委等)了解一下,并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在资料卡上。(2)小制作请同学们找相关的资料,了解某民族的基本情况或习惯,并制作一张该民族的精美卡片。在同学之间交流并展览。第一课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要求: 1、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掌握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并记住主要分布在哪些省自治区。2、让学生知道我国的5个自治区及首府所在地,能说出自治州、自治县(族)、民族乡的数目。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民族常识》的第一课——多民族的大家庭。(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一)56个民族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根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共有11.31亿人口,现在也称12亿。世界上大约有53亿人口,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5,也就是说,世界上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在我们的民族大家庭中,汉族人口最多,他们占中华民族人口的大多数,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约10.39亿人,占据了整个中华民族人口的92%。其他55个民族共有9120多万人,仅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因为这55个民族的人口相对于汉民族来说数量很少,我国习惯上把他们统称为少数民族。1、认识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⑴请同学们看彩色图,我们来辨认一下55个少数民族。⑵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熟悉这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我们编了一首顺口溜,下面就请同学们看幻灯片。2、在各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生活在广西的壮族,这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总人口有1555万人。(二)少数民族的居住分布状况少数民族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虽小,但他们居住的地方却很辽阔。(三)国家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制政策。三、总结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友爱,保卫祖国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1—
第二课 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教学要求: 1、让学生了解我国东北、北方、西北及西南地区各主要有哪些少数民族。 2、了解各族人民为开发祖国边疆和共同抵御外来侵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思考:①我们中国共有多少个民族?②其中多少个少数民族? ③这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祖国哪些地区?今天,我们学习《民族常识》的第二课——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二、讲授新课:(一)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二)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三)西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四)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三、总结课文,深化认识四、总结:我们伟大的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少一个也不行。希望同学们继承他们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盛。
2.关于民族的知识的小常识
民族知识小常识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指马克思主义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的看法和基本 观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就 是无产阶级的民族观,是无 产阶级及其政党制定民族纲 领和民族政策的指导思想。
民族乡民族乡是在少数民 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的乡级行 政区域。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结合我国国情制定的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 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 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它不是单 纯的民族自治,也不是一般的地方自治,而是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结 合起来的制度,所以叫民族区域自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 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 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各民族区域自治 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3.民族常识是什么课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国外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中国学术界理解也不尽一致。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因此民族与人种不同,是长期历史形成的社会统一体,是由于不同地域的各种族(或部落)在经济生活、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和历史发展上的不同而形成的。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的划分,中国目前有汉族、藏族、满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壮族等56个民族。汉族是中国人口最多,地域分布最广的民族。汉族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甘陕以及云贵川渝等地区。根据中国大陆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大陆总人口为129533万,其中汉族占91.59%。其他55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和云南等地;满族分布在东北;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回族主要分布在宁夏;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台湾当局将大陆通称的台湾高山族称为原住民,并将其划分为12个民族。中华民族仅仅是一个政治概念和政治宣传,并非人类学社会学里的民族。
4.
(1)如:①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
②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什么制度?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怎样的?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
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等。 (2)①支持民族政策,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②同破坏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③向身边的人宣传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5.结合教师教学实际谈谈怎样尊重民族风俗习惯
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第八条明确提出了终身学习的理念,首次把它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它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要求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长期以来,教师的教育概念仅局限于职前教育,这种“一次性”的师范教育难以适应教师未来教学生涯的发展需要。随着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浪潮的发展,终身教育这一思想迅速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教师成为最先感受终身教育的社会职业之一。
在终身教育思想影响下,教师专业化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发展成为一个日益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其目的是为了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其焦点就是教师教育问题。
结合我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认为教师终身学习主要学习以下几方面:一、学习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注意搜集专业发展的新动向、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不断开发新的课程资源,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生活。
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动向对科学发展的认识会加深我们对终身学习的理解。当今,科学技术在迅猛发展:①科学门类构建越来越快,知识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
②科学知识向技术转化的速度越来越快。③各种产品中的知识含量越来越多。
例如:一个德国专家在修理机器时,要了1万美金只画了一条线,他解释说:画线只值1美元,但知道在哪里画线值9999美元。④各种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
⑤行业兴衰的速度越来越快。教育的目的不再是看学习者记住和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看他是否会学习、会健体、会审美、会发现和会解决问题。
三、了解教育学、心理学发展的新成果这个教学理论启发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多使用鼓励的语言,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好想法、好思路,甚至看过的一本好书,一道好题拿出来师生共享。在课堂上,师生可以平等对话、讨论和交流。
教与学之间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而是教学之间的互动共识;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探索和积极体验者。教师应有一颗宽容的心,要认识到处于身心发展期的学生身上有缺点,行为有错误是正常的,要给学生自我反思和改正缺点的时间。
陶行知先生用糖果来奖励打架学生的事例广为传颂。他处理学生过错行为的方法,在常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但善于从错中找对,善于用放大镜来寻找学生的优点,并以表扬替代批评,以奖励替代惩罚。
教师应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去发展。
四、学习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国际互联网通过全球计算机的互联,将古今中外全人类的智慧汇集到覆盖全球的巨型复杂网络系统之中,这不仅延伸了个体的大脑和思维活动,而且创造了一个外在的、每时每刻都在急剧发展的全人类的大脑,每个社会成员只要能同他“联网”就能迅速扩充自身的知识和智慧,相反,不能利用网络资源的人将变得越来越“孤陋寡闻”。如何培养运用学习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学习的能力,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
网络教学改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不再单纯是知识的讲解者,而成为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听众,而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过程真正的参与者。从根本上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代之“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教育方式。
五、在互动式教学中向学生学习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课改使我们又有了新的认识:师生之间不是老师倒学生装的关系,而是老师的“大桶”与50个“小桶”连在一起形成连通器。
老师通过提问把知识之水送过去,激发学生去思、去想;学生的回答又汇成涓涓细流不断涌入,知识交融的同时会碰撞、激荡出智慧的火花。这种互动的开放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尽情发挥了自己的特长;给老师创设了无限的研究空间,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发展的动力。
让学生以更饱满的精神和张扬的个性去感悟学习、体验创新、分享快乐—那种大胆质疑的浮想联翩,那种豁然开朗的妙不可言,那种合作探讨的共鸣与碰撞,那种创新发现的幸福与癫狂,乃至不解、疑惑、争辩……体现了学生发展意识上真正的自由和创造。“终身学习”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自觉地融入我们工作中,扎根于我们生活中。
通过学习去主动适应社会和教学的变革,参与课程的改革,追求适应时代要求和自身特色的教学风格。终身学习是实现自身价值,成就自我事业的必需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型。”
也只有鼓励教师实现人生价值,创造人生辉煌,才能有效地带领学生走向成功。教师是一个能够把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全部能量、智慧发挥到极致的永远没有止境的事业。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不重复自己、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这样的教师即使他成不了一位教育家,他也会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
6.民族政策常识有哪些
一、民族平等政策 1.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
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各民族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2.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观 (1)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制定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不论大小,发展程度高低,一律平等。 (2)民族平等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解决民族问题、处理好民族关系的一个总原则。
3.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 (1)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一律平等,具有同等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2)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②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完全平等;③帮助一切民族实现民族平等权利,对弱小民族的平等权利给予更多保护;④各民族履行相应的义务 4.我国民族平等的特征 我国的民族平等具有权利的广泛性、权利的真实性、权利的彻底性、权利的完整性、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等特征。
5.民族平等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民族团结政策 1.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相互尊重、平等互助、友好合作、和谐相处。
它是处理我国民族关系的另一个总原则。 2.党和国家的民族团结政策 民族团结作为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2)维护、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 (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 (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3.各民族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团结的意义) (1)各民族的团结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条件,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基础。
(2)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 (3)各民族的团结合作,不仅推动了本民族的发展,而且促进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
4.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三原则之间的关系? ①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不会实现民族团结; ②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也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最终目的。 5、应当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政府方面: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②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③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犯罪分子,维护民族团结。
④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开放的心态,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珍惜、保护各民族优秀文化。
公民(青少年)方面: ①要热爱祖国的民族大家庭,自觉拥护我国的民族政策; ②要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 ③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以实际行动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光荣义务:④积极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三、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1.地位: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 2.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1)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3)从我国各民族分布的这一实际情况出发,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根据人口的多少和分布范围的大小,设立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旗)三级民族自治地方,最大限度地保证少数民族实行区域自治,充分行使自治权,以实现民族平等。 3.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的推行 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的推行经历了实践、确立和发展完善三个阶段。
(1)实践阶段。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陕甘宁边区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成立了一些自治政权,进行了具体的实践。
1947年5月1日,诞生了中国第一个省级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内蒙古自治区。 (2)确立阶段。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义制定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宣布了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平等的原则,这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的指导原则和法律基础。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又把民族区域自。
7.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有哪些
1. 中华民族的由来
2.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3.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4. 加强民族团结的目的
5.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
6. 民族团结不光是大人的事
1. 举办经典诗文朗诵会。
2. “辉煌六十年•我与我的祖国”读书教育活动。
3. 举办“我的祖国”征文竞赛。
4. 开展“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
5. 民族教育主题的升旗仪式。
6. 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开设系列国学讲座。
7. 开展“爱我中华,建设美好内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主题活动。
8. 举办校园“苗苗杯”艺术节(歌颂民族团结与进步)。
9. 民族团结教育手抄报、电子小报展览(团结奋斗共同繁荣等)。
10. “祖国发展我成长”少先队主题班队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