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节气都有哪些小知识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搜索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2.关于节气都有哪些小知识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搜索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3.二十四节气内容
二十四节气 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 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总结出来,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规律,古人们依此来进行农事活动。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 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 的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每个月有两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里,“节”指的是一年中的一个节段,是一段时间的表示;而“气”则指的是气候,是天气变化的概述。是古人根据每个阶段内特有的气候或物候现象、农事活动定出的名称。两个字合起来就是指一年当中某个阶段的天气变化。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即二十四节气 。
4.关於十二节令的详细资料.
指某个节气的气候和物候节令的含义:正月立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天又开始了,天气将回暖,万物将更新,是农事活动开始的标志。
立春是公历的2月4日或5日。二月惊蛰: 春雷开始轰鸣,惊醒了蛰伏在泥土里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过冬的虫卵快要孵化了,这个节气表示春意渐浓,气温升高。
惊蛰是公历的3月6日或7日。三月清明: 这个节气表示气温已变暖,草木萌动,自然界出现一片清秀明朗的景象。
清明是公历的4月5日或6日。四月立夏: 这个节气表示夏季开始,炎热的天气将要来临,农事活动已进入夏季繁忙季节了。
立夏是公历的5月6日或7日。五月芒种: "芒"是指壳实尖端的细毛,在北方是割麦种稻的时候,也是耕种最忙的时节,芒种是公历的6月6日或7日。
六月小暑: 这个节气表示已进入暑天,炎热逼人,小暑是公历的7月7日或8日。七月立秋: 这个节气表示炎热的夏季将过,天高气爽的秋天开始。
立秋是公历的8月8日或9日。八月白露: 这个节气表示天气更凉,空气中的水气夜晚常在草木等物体上凝结成白色的露珠,白露是公历的9月8日或9日。
九月寒露: 这个节气表示冬季的开始,预示气候的寒凉程度将逐渐加剧,寒露是公历的10月8日或9日。十月立冬: 这个节气表示清爽的秋天将过,寒冷的冬天开始,立冬是公历的11月7日或8日。
十一月大雪: 这个节气表示降雪来得较大,大雪是公历的12月7日或8日。十二月小寒: 这个节气表示开始进入冬季最寒冷的季节,会有霜冻,小寒是公历的1月5日或6日。
有关节令的古诗:元宵节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七夕节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重阳节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5.二十四节气小知识 手抄报
二十四节气小知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至今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2]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
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
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这八个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后来到了《淮南子》一书的时候,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从属农历,其实,它是根据阳历划定的。
即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划分为24个彼此相等的段落。也就是把黄道分成24个等份,每等份各占黄经15°。
由于太阳通过每等份所需的时间几乎相等,二十四节气的公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并有两句口诀: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来八、廿三。
古时把节气称“气”,每月有两个气:前一个气叫“节气”,后一个气叫“中气”。二十四节气按月分布情况如下表,它又同农历闰月的安排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农历中,以立春为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是随着斗纲所指的地方并结合当时的自然气候与景观命名而来的。
所谓斗纲,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杓三颗星随着天体的运行,斗纲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如正月为寅,黄昏时杓是指寅,半夜衡指寅,白天魁是指寅;二月为卯,黄昏时杓是指卯,半夜衡是指卯,白天魁是指卯,其余的月份类推。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24节气是中国人祖先的智慧的发现。
现在很多人都在说,24节气很好,只是它只适合中国这块地方,或者更确切说只适合黄河流域华北这片土地。再远些就不适用了。
果真如此吗?我来从分析24节气的名称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这样一摆出,立刻能看出前半四个立字后,紧跟着后半开始,又见“春夏秋冬”四个大字领头。
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
6.一年十二个节气
不是十二节气,应该是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7.关于24节气的知识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太多了,还是自己看看吧,这挺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