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护理耳朵的一些常识有什么
01耳朵保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当人情绪激动或着急之后,人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可使内耳小动脉血管发生痉挛,小血管内血流缓慢,造成内耳供氧不足,导致突发性耳聋;02耳朵保健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多食含锌、铁、钙丰富的食物,可减少微量元素的缺乏,从而有助于扩张微血管,改善内耳的血液供应,防止听力减退;03耳朵保健慎用或禁用对听神经有损害的药物。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是引发耳蜗损害最多的一种耳毒性药物,因此,避免滥用这类抗生素是降低药物性耳聋的一项重要措施。家族中有耳毒性药物过敏史者更应慎用此类药物;04耳朵保健避免长时间接触高分贝噪音。
长时间接触高分贝的噪音会损害听毛细胞,损伤内耳,从而导致噪音性耳聋。工厂的噪音会导致职业性的噪音性耳聋,卡拉ok等噪音很大的娱乐场所应尽量不去,另外也应避免长时间听耳塞,否则会引起听力减退;05耳朵保健经常按摩耳朵。
按摩可促进内耳血液循环,比如按摩耳廓、捏耳垂,按摩颈后发际两侧凹陷处的风池穴。也可闭目静坐,将两手食指分别插入两耳孔中,然后迅速抽出,如此连续做10次;06不要掏耳朵。
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掏耳朵时,稍不注意,掏耳勺还会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07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及糖尿病等疾病。
这类疾病可能会引起耳朵的病变。
2.耳朵常识
在解剖学中,耳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构成。
外耳包括: 耳廓:耳廓具有聚集和反射波的作用。 外耳道:长约2。
5-3。5CM由软骨部和骨部组成,软骨部约占其外1/3,外耳道有两处狭窄,一为骨部与软骨部交界处,另一为骨部距离鼓膜约0。
5CM处,后者称外耳道峡,外耳道呈S形弯曲。外耳道皮下组织甚少,皮肤几与软骨膜和骨膜相贴,故当感染肿胀时易致神经末稍受压而引起剧痛,软骨部皮肤含有类似汗腺构造的耵聍腺能分泌耵聍,并富有毛囊和皮脂腺。
外耳道神经和血管:一为下颌神经的耳颞支,分布于外耳道等到的前半部,故当牙病等疼痛时可传至外耳道;一为迷走神经的耳支,分布于外耳道等的后半部,故当来刺激外耳道皮肤时可引起反射性咳嗽,另有来自颈丛的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以及来自面神经和舌咽神经的分支。 中耳包括: 鼓室:鼓室为含气腔,位于鼓膜与内耳外侧壁之间。
鼓室内有听骨、肌肉及韧带等,腔内均为粘膜所覆盖。鼓室外壁即为鼓膜。
咽鼓管:为沟通鼓室与鼻咽的管道,成人全长约35MM。外1/3为骨部内2/3为软骨部其内侧端的咽口位于鼻咽侧壁,适在下鼻甲后端的后下方成人咽鼓管的鼓室口约高于咽口2-2.5CM,小儿则接近水平,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故小儿的咽部感染较易经此管传入鼓室。
鼓窦 乳突 内耳包括: 前庭 半规管 耳蜗 内耳道 颅中窝 颞骨岩部 听觉和平衡觉的受器皆位於耳内,人耳可分外耳、中耳及内耳三部分 外耳包括耳壳和听管。人的耳壳不能转动,放在辨别声音的方向以及收集音波等方面,皆不若其他哺乳动物者有效(哺乳动物通常能转动耳壳以收集声音)。
听管内有脂腺的分泌物,管壁内层有毛,两者皆可阻止异物入耳。 中耳与听管交界处有一薄膜,称为鼓膜,由外耳传来的音波,可以振动鼓膜。
中耳为一小空腔,横越中耳腔有三块小骨,该三骨依序为槌骨、砧骨和镫骨,彼此前后衔接。由外耳传来的音波振动鼓膜后,便可经由该三小骨而向内耳传递。
中耳腔内有空气,其下方有一耳咽管与咽腔相通,该管与咽腔相通处平时关闭,但在咀嚼或吞咽时便会打开,容空气进入中耳;以平衡鼓膜内外两侧的气压。耳咽管的关闭,可以阻断自己的声音由咽喉部直接经耳咽管进入耳,否则声音仓太大。
假若病菌自耳咽管进入中耳,便会引起中耳炎。 内耳与中耳相接处亦有薄膜,中耳内的镫骨便与此薄膜相接。
内耳为复杂而曲折的管道,故亦称此管道为迷路。该管道分耳蜗、前庭和三个半规管,管内充满淋巴。
耳蜗和听觉有关,前庭和半规营则与平衡觉有关。耳蜗内有听觉受器,由中耳传来音波之振动,会振动耳蜗内的淋巴,於是刺激听觉受器而产生冲动,再出听神经传至大脑皮层而产生听觉。
三个半规管互相垂直,且位於三个不同的平面上,不论头部向任何方向转动,至少其中一个半规管会受淋巴振动的刺激而产生冲动,由听神经传到大脑,就会有头部转动的感觉,此即为平衡觉。人类习惯放在平面活动,假若身体上下移动时,例如在颠簸的海上航行,半规管受到不寻常的刺激,便有晕船的感觉。
前述的半规管是在头部转动时产生平衡觉,此为动的平衡觉;而前庭则在头部静止时产生头部位置的感觉,是为静的平衡觉,例如人若将头部朝下倒立,即刺激前庭,其冲动传到大脑,便会有头部位置和平时不同的感觉。为什么有些人耳朵会动人,是由动物一步步进化来的。
人和动物一样,耳后有一块动耳肌,在神经支配下可以活动。只不过有的人动耳肌退化了,耳朵就不会动了;而有的人动耳机没退化,所以耳朵会动。
耳朵会动,是天生的。不是后期成长的。
带一点遗传因素。 生物学上证明是天生的,是大脑皮层发达的表现,脑神经更有力,往往有更强的意志力与洞察力.。
3.护理耳朵常识有哪些
1、勿用异物塞入耳道。勿将诸如豆类、珠子和果核等塞入耳道。遇到蚊虫之类的小虫飞入或爬入耳朵里,不要用器械直接取出,而应用酒或油滴入耳内将小虫迅速淹毙或杀死后,接着头偏向下侧成90度,使外耳道竖直向下,等小虫随着油一起流出耳道后,再用棉签轻轻擦去耳内残留的油。
2、不要捏紧双鼻用力猛擤。不正确擤鼻有可能把鼻涕擤到中耳里去。正确的方法是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分次运气,压力不宜过大,一侧擤完了,再擤另一侧。
3、不要滥用药物。用药之前要注意有无耳毒性(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
4、鼓膜发生外伤性穿孔后不要冲洗或用滴耳剂,而应将外耳道口用消毒棉球堵塞,并及时就医。
5、跳水姿势不正确会导致鼓膜穿孔。
6、常在噪声环境中,且不带防声耳塞或耳罩,易患噪声性聋。听随身听(如MP3等)音量过大和持续时间过长,也会导致听力下降。每次使用手机时间最好控制在10分钟之内。
7、饮食不合理、吸烟酗酒、过度焦虑劳累、不参加体育锻炼、不积极防治心血管疾病,会加速老年性耳聋的发生。
8、乘飞机、潜水或高压氧舱治疗中,不注意做吞咽动作。可能会导致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的发生。
9、耳朵一般半个月掏一次即可。不要用过硬或不干净的物体掏耳朵,掏耳朵的时候动作要轻,避免损伤耳道。
10、洗头、洗澡时防止水流入耳内。若原来有鼓膜穿孔者,水入耳内可引起中耳炎复发。
11、耳廓外伤、冻疮时要严格防止感染。特别是绿脓杆菌感染,因为此细菌可引起耳廓软骨膜炎、软骨坏死,最终导致耳廓畸形(菜花样耳)。
12、避免打击头部,更不可掌击耳部。前者可并发听力损害,后者可引起鼓膜破裂。
13、耳朵痒得难受,可用小棉签或用牙签、火柴棒裹上一层棉花,蘸点75%医用乙醇或白酒,轻擦几下外耳道,即可解痒。
14、按摩耳朵可以防病治病,并能起到健肾壮腰、养身延年的作用。
4.护理耳朵常识有哪些
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保护耳朵,保护好我们的听力?一起来看看耳部护理常识。
1、戒除掏耳朵的习惯。掏耳可引起耳道和鼓膜损伤,有时还会并发感染,使听力下降。
2、洗头、洗澡时防止水流入耳内。因为皮肤和鼓膜在水中浸泡,加上耵聍(即常说的耳蚕、耳屎)的刺激,容易引起外耳炎。若原来有鼓膜穿孔者,水入耳内可引起中耳炎复发。
3、夏季游泳前需作体格检查,有外耳道炎、鼓膜穿孔等疾病者,必须在矫治之后才宜游泳。
4、耳廓外伤、冻疮时要严格防止感染。特别是绿脓杆菌感染,因为此细菌可引起耳廓软骨膜炎、软骨坏死,最终导致耳廓畸形(菜花样耳)。
5、远离噪音和爆炸现场。(包括放爆竹),因为较大的噪音可引起噪音性耳聋,而爆炸声会造成爆震性耳聋。
6、远离烟酒和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因为它们对听神经有毒害作用。
7、病毒感染。(如麻疹、腮腺炎、耳带状疱疹等)常并发感音神经性耳聋,需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8、避免打击头部。更不可掌击耳部。前者可并发听力损害,后者可引起鼓膜破裂,生活中,因外力打击而造成耳朵功能受损的情况屡见不鲜。
9、擤鼻涕时要掌握正确的擤鼻方法:应左右鼻腔一个一个地擤,切勿将左右鼻孔同时捏闭擤鼻,因为鼻腔后部与中耳腔有一管腔(咽鼓管)相通,擤鼻不当可将鼻腔分泌物驱入中耳腔,引起中耳炎。
10、有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者,不宜乘飞机旅行,否则可能引起航空性中耳炎,出现耳痛、鼓膜充血、中耳积液,甚至听力下降。
11、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耳聋者,临床上首推高血压与动脉硬化,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也可引起,故对有这些病的患者应监护其听力。
12、老年性耳聋是人类机体老化过程在听觉器官的表现,出现的年龄与发展速度因人而异,其与遗传及整个生命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有害因素(包括疾病)有关。所以,老年人应定期检测听力。 13、对新生儿应常规进行听力筛查,发现有听力障碍时应及早干预治疗。
5.护理耳朵的常识有什么
1、勿用异物塞入耳道。勿将诸如豆类、珠子和果核等塞入耳道。遇到蚊虫之类的小虫飞入或爬入耳朵里,不要用器械直接取出,而应用酒或油滴入耳内将小虫迅速淹毙或杀死后,接着头偏向下侧成90度,使外耳道竖直向下,等小虫随着油一起流出耳道后,再用棉签轻轻擦去耳内残留的油。
2、不要捏紧双鼻用力猛擤。不正确擤鼻有可能把鼻涕擤到中耳里去。正确的方法是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分次运气,压力不宜过大,一侧擤完了,再擤另一侧。
3、不要滥用药物。用药之前要注意有无耳毒性(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
4、鼓膜发生外伤性穿孔后不要冲洗或用滴耳剂,而应将外耳道口用消毒棉球堵塞,并及时就医。
5、跳水姿势不正确会导致鼓膜穿孔。
6、常在噪声环境中,且不带防声耳塞或耳罩,易患噪声性聋。听随身。1、勿用异物塞入耳道。勿将诸如豆类、珠子和果核等塞入耳道。遇到蚊虫之类的小虫飞入或爬入耳朵里,不要用器械直接取出,而应用酒或油滴入耳内将小虫迅速淹毙或杀死后,接着头偏向下侧成90度,使外耳道竖直向下,等小虫随着油一起流出耳道后,再用棉签轻轻擦去耳内残留的油。
2、不要捏紧双鼻用力猛擤。不正确擤鼻有可能把鼻涕擤到中耳里去。正确的方法是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分次运气,压力不宜过大,一侧擤完了,再擤另一侧。
3、不要滥用药物。用药之前要注意有无耳毒性(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
4、鼓膜发生外伤性穿孔后不要冲洗或用滴耳剂,而应将外耳道口用消毒棉球堵塞,并及时就医。
5、跳水姿势不正确会导致鼓膜穿孔。
6、常在噪声环境中,且不带防声耳塞或耳罩,易患噪声性聋。听随身听(如MP3等)音量过大和持续时间过长,也会导致听力下降。每次使用手机时间最好控制在10分钟之内。
7、饮食不合理、吸烟酗酒、过度焦虑劳累、不参加体育锻炼、不积极防治心血管疾病,会加速老年性耳聋的发生。
8、乘飞机、潜水或高压氧舱治疗中,不注意做吞咽动作。可能会导致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的发生。
9、耳朵一般半个月掏一次即可。不要用过硬或不干净的物体掏耳朵,掏耳朵的时候动作要轻,避免损伤耳道。
10、洗头、洗澡时防止水流入耳内。若原来有鼓膜穿孔者,水入耳内可引起中耳炎复发。
11、耳廓外伤、冻疮时要严格防止感染。特别是绿脓杆菌感染,因为此细菌可引起耳廓软骨膜炎、软骨坏死,最终导致耳廓畸形(菜花样耳)。
12、避免打击头部,更不可掌击耳部。前者可并发听力损害,后者可引起鼓膜破裂。
13、耳朵痒得难受,可用小棉签或用牙签、火柴棒裹上一层棉花,蘸点75%医用乙醇或白酒,轻擦几下外耳道,即可解痒。
14、按摩耳朵可以防病治病,并能起到健肾壮腰、养身延年的作用。
6.保护耳朵的常识
金耳勺金牌采耳培训保护耳朵的方法:一、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远离噪音大的环境(也不要长时间戴耳机,特别是睡觉的时候),游泳,洗澡,洗头时要注意保护耳朵。
二、耳朵痒的时候不要随意的自己掏耳朵,更不要拿尖锐坚硬的物体掏耳朵(如:牙签,棉签等),以免因此戳伤耳朵内部嫩肉和耳膜,得不偿失,可以去专业的采耳店处理。三、生病时及时治疗以免因不及时的治疗而引发耳朵的疾病(如:感冒发烧时引起的中耳炎等)。
四、在日常的饮食中注意摄入一定量对耳朵有好处的食物(如:1、富含铁的食物:紫菜、香菜、黑木耳等,2、富含锌的食物:粗粮、坚果、海参等,3、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蘑菇、银耳等)。五、每天有空的时候可以做一下耳保健操,按摩耳朵上的穴位,定期检查,预防听力问题和耳朵疾病。
7.有哪些科学用耳小知识
正确使用耳机要注意:音量掌握在以能听清楚为佳,时间每天最多不超过1小时,发现有耳鸣和听力下降,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并停止使用耳机。
一下为参考资料,可以不看
随着手机、随身听、MP3等的普及让更多的人接触和使用到耳机。耳机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特别在营造外语学习环境上受到学生的青睐。一些年轻人戴耳机听音乐一听就是数小时,且声音放得很大,无论在行走或做功课时都不愿取下,甚至在睡眠前也戴着。这可是以损害听力为代价的。
首先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我们的耳朵,它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构成,外耳接受外界的声音,并沿着耳道引起鼓膜震动,中耳鼓膜的震动引起锤骨、镫骨和砧骨三块小骨相震动,将声音传到内耳,内耳可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听神经转为神经能,这样声音的信息就传到了大脑。长时间听耳机,声压直接进入耳内,集中地传递到很薄的鼓膜上,没有一点缓冲的余地,这样就刺激了听神经的末梢,刺激的冲动引起听神经的异常兴奋,极容易造成听觉疲劳。还会造成一些全身性的不良影响,主要症状有耳鸣、轻度听力下降、重听以及耳朵稍感疼痛等,也曾有过爆聋的病例;一些学生还会出现头晕脑涨,注意力不易集中,思维和反应的灵敏性以及记忆力减退,还会变得烦躁不安、缺乏耐心。对于戴耳机骑车的朋友还会影响交通安全。
●吹干耳朵
每当你弄湿耳朵,不论是否有感染的迹象,应记得去除耳朵内的水分。将外耳向上及向外拉,使耳道伸直。让吹风,机距离耳朵5—10厘米之远,向耳内吹。以暖风或冷风吹30秒。如此可以消除细菌及霉菌生长的温湿环境。
●游泳时请露耳塞
爱游泳的人不要因为怕患中耳炎就不下水,你可以戴上柔软的耳塞,并选择干净的游泳池,不要在肮脏的水域游泳。洗头发或洗澡时,也别忘了戴耳塞。如果你容易患中耳炎,则保持耳朵干燥是特别要紧的。
●使用止痛药
如果耳朵痛,在你看医生前,可先用阿司匹林止痛。
●热敷
用一块清洁的毛巾热敷耳部,或用热敷垫,皆可缓解耳朵痛。
●勿经常清除耳垢
耳垢有若干用途,包括提供良性菌栖身处。这是耳内天然的防御措施,勿用棉花棒挖除。此外,被耳垢覆盖的耳道有防潮功效。
●使用家庭配方
你若经常发生中耳炎或经常与水为伍,应记得在每次弄湿耳朵后,使用干燥剂。消毒酒精、白醋、矿物油都是很好的干燥剂。将头偏一边,使耳朵朝上。将耳朵向后上方拉,使耳道伸直。滴人数滴干燥剂,晃动头部,使酒精抵达耳道的底部,再将头偏向另一边,使酒精排出来。
●从鼻孔喷入溶液
如果耳鸣,可用500毫升的温水加1茶匙盐及1茶匙甘油,配成溶液,然后装入喷鼻瓶中,喷人鼻孔直到此溶液由喉咙后面流下。
●使用抗生素
严重时,则需要开刀处理,并使用抗生素。
●补充营养素
① 锰
每天补充10毫克,耳部疾病通常与缺乏锰有关。
②维生素A及E乳剂
维生素A25000IU,维生索E6OOIU,可控制感染。小孩可使用一茶匙鱼肝油代替。
③ 维生素C
每天3000~7000毫克,分成数次。
④维生素D群
每天3次,各50毫克。可以满足原组织及免疫系统每天所需,并能减轻耳朵压力。
●危险讯号
如果你或你的孩子出现下列情况,应去医院就诊。
*高烧39℃以上,这可能是一个更严重的感染讯号。
*中耳炎反复发作,可能会造成听力丧失或更严重的并发症。
*出现听力障碍。
8.护理耳朵有哪些常识
1、勿用异物塞入耳道。
勿将诸如豆类、珠子和果核等塞入耳道。遇到蚊虫之类的小虫飞入或爬入耳朵里,不要用器械直接取出,而应用酒或油滴入耳内将小虫迅速淹毙或杀死后,接着头偏向下侧成90度,使外耳道竖直向下,等小虫随着油一起流出耳道后,再用棉签轻轻擦去耳内残留的油。
2、不要捏紧双鼻用力猛擤。不正确擤鼻有可能把鼻涕擤到中耳里去。
正确的方法是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分次运气,压力不宜过大,一侧擤完了,再擤另一侧。 3、不要滥用药物。
用药之前要注意有无耳毒性(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 4、鼓膜发生外伤性穿孔后不要冲洗或用滴耳剂,而应将外耳道口用消毒棉球堵塞,并及时就医。
5、跳水姿势不正确会导致鼓膜穿孔。 6、常在噪声环境中,且不带防声耳塞或耳罩,易患噪声性聋。
听随身听(如MP3等)音量过大和持续时间过长,也会导致听力下降。每次使用手机时间最好控制在10分钟之内。
7、饮食不合理、吸烟酗酒、过度焦虑劳累、不参加体育锻炼、不积极防治心血管疾病,会加速老年性耳聋的发生。 8、乘飞机、潜水或高压氧舱治疗中,不注意做吞咽动作。
可能会导致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的发生。 9、耳朵一般半个月掏一次即可。
不要用过硬或不干净的物体掏耳朵,掏耳朵的时候动作要轻,避免损伤耳道。 10、洗头、洗澡时防止水流入耳内。
若原来有鼓膜穿孔者,水入耳内可引起中耳炎复发。 11、耳廓外伤、冻疮时要严格防止感染。
特别是绿脓杆菌感染,因为此细菌可引起耳廓软骨膜炎、软骨坏死,最终导致耳廓畸形(菜花样耳)。 12、避免打击头部,更不可掌击耳部。
前者可并发听力损害,后者可引起鼓膜破裂。 13、耳朵痒得难受,可用小棉签或用牙签、火柴棒裹上一层棉花,蘸点75%医用乙醇或白酒,轻擦几下外耳道,即可解痒。
14、按摩耳朵可以防病治病,并能起到健肾壮腰、养身延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