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的文学常识

2021-08-06 综合 86阅读 投稿:孤独者

1.四上语文要求掌握哪些文学常识

《四年级语文文学常识》正文 --> 四年级语文文学常识 百分网【生活小常识】 编辑:刘昭发布时间:2017-07-11 17:23:43 1、观潮日是在 农历八月十八日 。

2、的河流大峡谷。 3、《雅鲁藏布大峡谷》一文运用了 举例、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4、《鸟的天堂》的作者是 巴金 ,课文中“鸟的天堂”和鸟的天堂意思不一样。 5、第5课《古诗两首》我们分别学习了 宋 代苏轼 的《 题西林壁 》和 宋 代 陆游 的《 游山西村 》。

6、《爬上虎的脚》作者是 叶圣陶 。 7、《蟋蟀的住宅》作者是 法布尔 ,该作者是 法 国的 昆虫 学家。

8、魏格纳由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的现象 得到启发,提出了关于大陆漂移的假说。 9、《巨人的花园》的作者是英国作家王尔德 。

10、“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 的心啊!”通过巨人的前后变化,我从这篇童话中懂得了。 11、在智慧的女儿的启发下,三个男孩明白了幸福要靠人们有益的事情 。

(按原文填空) 12、《去年的树》是作家新梅南吉写的。 13、学了第六单元,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不同的爱。

《搭石》一课让人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美好质朴的情感;身患白血病的小钱得救了,这是台湾青年用爱心架起的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不幸的卡罗拉失去了母亲,却得到了身边人的关爱;腿有残疾的小男孩有个爱他的哥哥,素不相识的保罗在他们兄弟身上感受到了给予是快乐的。 14、《搭石》一文中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

2.四年级语文的重点知识是什么

四年级语文的重点知识:标点符号用法表 1、反问和设问缩句例析2、理解词语的方法 3、辨析词义的方法 4、词语的归类和排列叠 5、词敬辞谦辞6、“然”词多多 7、含春的、写春的成语 8、含秋的、写秋的成语 9、含冬的、写冬的成语 10、含山的、写山的成语 11、含水的、写水的成语 12、含风雨、写风雨的成语 13、含日月星辰、写日月星辰的成语 14、含云霞、写云霞的成语 15、含霜露雾、写霜露雾的成语 16、含花写草的成语 17、含颜色、写颜色的成语 18、数字成语 19、含动物名称的成语 20、十二生肖成语。

3.语文常用的文学常识,

(一)文史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四库”:经、史、子、集《诗经》六义:凤、雅、颂、赋、比、兴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二)朝代传说:“三代”:夏朝、商朝、周朝“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地理:“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四海:指天下、全国.“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古代别称: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四)其它:1.五行:指金、木、水、火、土2.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即稷、黍、麦、菽、稻)3.五味:指酸、甜、苦、辣、咸4.六畜: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5.文房四宝:笔、墨、纸、砚6.文人四友:琴、棋、书,画7.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8.岁寒三友:松、竹、梅9.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事、转注、假借10.连中“三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解元、会元、状元.11.五声:五个音级.也称“五音”,即我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12.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13.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14.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15.童生试:也叫“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16.科举试: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乡试:(称秋闱或大比)每三年在省举行一次,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称春闱或礼闱)参加者必须是举人,考中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称进士.第一是状元,第二名是称榜眼,第三名是称探花.合称三甲鼎.光绪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止.17.《尔雅》:我国最早的释词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18.“风雅”,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用作代指文学才华.19.《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凤、雅、颂”三大类20.顿首:古代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21.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大礼.22.跪:古代两膝着地,耸身挺腰、臀不沾脚跟.23.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次序.24.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在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也称“五鼓”或称五夜.一更19点--21点,二更21点--23点,三更23点--1点五更3点--5点.25.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正、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三春);四、五、六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三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26.星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为星宿.27.玉常金马:指翰林院.28.《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编的最有影响的一部古代辞书.29.“三教九流”:“三教”,指佛教、道教、儒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旧指宗教或学术界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噗的人.“三教九流”多含贬义.30.无事不登三宝殿:俗话.即没有重要的事不敢来麻烦的意思.“三宝”,拂教名词,指拂、法、僧.31.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习惯把社稷作为国家的象征.32.溢号:是大臣死后朝廷按其生平事迹行为给他评定一个称号,以示褒贬善恶.如范仲淹谥号为文正公.33.“岳阳楼”四绝:滕子京修岳阳楼,范仲淹作记,苏舜钦书写,邵(sù)篆额(用篆字书写的匾额)一时传为四绝.(五)古代别称:1.桑梓:家乡 2.巾帼:妇女 3.须眉:男子4.鸿雁:书信 5.社稷:国家 6.汗青:史册7.轩辕:祖国 8.“三尺”:法律9.谦称:①自称:愚、鄙、敞、卑、窃、臣、仆 ②帝王自称:孤、寡、不谷 ③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 ④其它:在下、小可、老朽、妾、老纳等10.敬称:①称帝王: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②称天子:殿下 ③称将军:麾下 ④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令阃(kǔn)(对方的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的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的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

4.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王祥凤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复习资料一、课文笔记及作者1、桂林山奇、秀、险,漓江水静、清、绿,作者用诗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抒发了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

2、《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作者是叶圣陶。游览顺序是金华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3、《自然之道》告诉我们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将会好心办坏事。

4、《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说明文,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5、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嘴,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发出的超声波,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6、《夜莺的歌声》出现的“野兽来了,野兽来了”运用了双关的修辞。7、我从课内外认识了许多为国家、为和平而战的小英雄,他们是雨来、小夜莺、王二小、刘胡兰等。

8、《生命生命》的作者是杏林子,告诉我们要珍惜生命。9、《花的勇气》的作者是冯冀才。

他的作品有《珍珠鸟》《刷子李》等。10、寓言是借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章。

《纪昌学》告诉我们:学习一定要下苦功夫,扎扎实实地打好斯勒,有正义感敢作敢为。春天美丽景色10知己知彼古文中的年龄称呼:木屑造福。

5.语文文学常识

3.下面的话出现于哪篇课文?描写人物是谁?

他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们,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的大门的钥匙。

篇名:7年级下学期《最后一课》 人物:韩麦尔先生

4.中国古代“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 论语 ),( 孟子 ),( 大学 ),( 中庸 )。“五经”是指:(诗经 ),( 尚书 ),( 春秋 ),( 礼记 ),( 周易 )。

5.“文房四宝”是指:( 笔 ),( 墨 ),( 纸 ),( 砚 )四种文具的总称。

14.小说三要素( 人物 ),( 环境 ),( 情节 )。

6.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复习古诗词第1课的古诗分析总汇 1、古诗——《独坐敬亭山》(唐 李白)————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

①诗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②诗意:许多鸟都高飞远去,看不见了,一片白云悠闲的独自飘远。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凝望,彼此都看不够。

2、古诗——《望洞庭》(唐 刘禹锡)————表达了诗人热爱和赞美洞庭美景之情。①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②诗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3、词——《忆江南》(唐 白居易)————表达了诗人赞美和怀念江南美景之情。 ①诗句: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②词意: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4、古诗名句总汇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②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③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5、古诗修辞手法①拟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②对比: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③比喻: 潭面无风镜未磨——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6、古诗异同同:1、作者朝代同(都是唐朝诗人写的) 2、景物地点同(都属于江南) 3、诗词内容同(都写景,都是写景抒情的)异: 1、体裁形式不同(前两首是诗,后一首是词) 2、诗人情感不同(前一首冷调写景言意,后两首热情颂景抒情。) 3、表现手法不同(第一首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第二首的比喻很巧妙,第三首对比非常强烈。)

7、古诗想象我独自坐在敬亭山山中,这里的环境一片幽静,突然,吱吱喳喳的几只鸟儿在天空中飞过,越飞越远,直至无影无踪。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

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秀丽的敬亭山了。

秋天的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啊,如画的风景我久已熟悉。每当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碧绿的江水清净明澈碧如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第23课的古诗分析总汇1、古诗——《乡村四月》(宋 翁卷)————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①诗句: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②诗意: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

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2.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宋 范成大)————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大人样子劳动的情景,赞颂了农村劳动人民的勤劳,表达作者对天真、可爱的劳动人民的喜爱。

①诗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②诗意: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有自己拿手的本事。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

3.词——《渔歌子》(唐 张志和)————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①诗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②诗意::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飞,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

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文学常识、要点1、独坐敬亭山──唐 李白 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望洞庭──唐刘禹锡 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3、忆江南──唐白居易 是一首词,“忆江南”是词牌名。4、乡村四月——宋 翁卷 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5、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赞颂了农村劳动人民的勤劳,表达作者对天真、可爱的儿童的喜爱。6、渔歌子——唐张志和 意境优美,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情趣。

走进课文一、风景特点篇 1、桂林山水——奇秀险、静清绿2、双龙洞——雄伟、惊险、神奇3、七月的天山——奇妙无比、引人入胜4、大海——波澜壮阔5、西湖——水平如镜6、泰山——峰峦雄伟7、香山——红叶似火8、荷兰——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9、乡村生活——自然和谐、充满诗意、无拘无束10、乡下风景—。

7.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知识要点有那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知识点 一、汉语拼音:(一)多音字1课:称、薄 2课:缝 6课:铺 13课:供 20课:舍1课:号(3页) 4课:模(15页) 6课:空(25页) 13课:角(64页)14课:当(69页) 15课:折(72页) 16课:恶(74页)18课:几(88页) 19课:乘(94页) (二)易错字1课:昂、贯、薄 3课:规 5课:疑 6课:虎、叠 7课:蔽、搜9课:覆 11课:融 13课:餐 15课:贪 17课:旋 21课:暴25课:嚷 30课:捷 二、汉字:1、会读会写生字表(二)中的200个生字。

2、会认生字表(一)中的200个生字。3、能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

1课:笼、罩、恢 3课:灿、烂、规、律、寂、隙 5课:疑6课:均、匀、触 7课:宅、蔽、掘、抛 9课:溢、凝、拆11课:融、伐 13课:脾、餐 15课:贪、凭 17课:旋、隔、魄、智、慧18课:雕、筑 20课:陵、辞 21课:暴、裤、情 22课:彼、袭25课:租、嚷、惩、巡 26课:荐、洽、燥 29课:赖、耕、幻、潜31课:顿、吨、盈、敏、捷 三、词语:1、词语盘点:读读写写(194个)、读读记记(177个) 第一单元:(17页)读读写写(22个)、读读记记(27个) 第二单元:(28页)随遇而安 (35页)读读写写(23个)、读读记记(24个) 第三单元:(58页)读读写写(22个)、读读记记(22个) 第四单元:(77页)读读写写(29个)、读读记记(21个)、(79页)日积月累(16个) 第五单元:(95页)读读写写(26个)、读读记记(24个) 第六单元:(116页)读读写写(25个)、读读记记(14个) 第七单元:(138页)读读写写(23个)、读读记记(23个)2、第一单元:(156页)读读写写(22个)、读读记记(27个)3、课后思考题:(72页)体会关联词的作用 (84页)体会带点词语意思 (145页)体会带点词意思4、文中的泡泡:(28页)随遇而安 (143页)“发现”与“发明”区别5、日积月累:(79页)16个6、查语文园地六“我的发现”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语文园地八“我的发现” 乱改成语滥用成语 四、句子部分:1、积累佳句:(1)课文中的形象、生动的语句:(P4)第三题;第3课第二题(P13);(P27)第三题;66页:课后练习;72页:课后练习“关联词”;105页:课后练习;151页:课后练习;第13课第三题(P66);第21课第三题(P105);第31课第三题(P151)。2、名言警句:(1)对联: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回文联”(P19);20页:趣味语文“对联”;语文园地五“日积月累”(P98);98页:日积月累“风景名胜”对联;(2)花名歌谣: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P38);(3):102页:选做题“人间真情”古诗词;语文园地六“日积月累”(P119)田园风光古诗名句;关于成长的古代名句:语文园地七“日积月累”(P141);(4)关于探索科学的名人名言:语文园地八“日积月累”(P158)2、理解句子的意思:(方法: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意思,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的含义,想象画面理解句子。)

(1)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意思:第3课“小泡泡”(P10);70页:小泡泡;(2)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的意思:第3课第三题(P13);第17课第3题(P84);第29课第三题(P145)(3)想象画面理解句子:3页:泡泡;第9课第三题(P44); 44页:课后练习(抄写句子) (4)体会句子的含义:第5课第二题(P24);第26课第二题(P129)。3、体会句子的表达方法:第18课第三题(P90);90页:课后练习描写景物的不同方法;4、体会句子的作用:第13课“小泡泡“(P63)5、体会句子的修辞方法:体会拟人句的作用:第7课第三题(P31)6、体会引号的作用:五、阅读:1、理解课文内容:(1)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第1课第二题(P4);语文园地一“我的发现”(P19)“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 (2)由果追因地进行思考:第6课第二题(P27);第17课第二题(P84);第25课第二题(P122);第9课“小泡泡”(P43);第31课“小泡泡”(P149)。

(3)抓住联系进行思考:第22课“小泡泡”(P107);第21课“小泡泡”(P103);第7课第二题(P31) (4)顺着文章思路进行思考:第18课第二题(P90) (5)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第29课“小泡泡”(P144) (6)有条理地复述:第31课第二题(P151)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1)朗读和想象,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第9课第二题(P44);第11课第二题(P53);(2)联系文中的具体事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15课第二题(P72);(3)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思想感情:第17课第三题(P84);第20课第二题(P102);(4)联系上下文从句子中体会人物的想法:第21课第二题(P105);第22课第二题(P108) (5)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体会思想感情:第29课第二题(P145) (6)领悟文章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方法:第13课“小泡泡”(P63);149页:小泡泡“点睛之笔”3、阅读方法:语文园地七“我的发现”查阅相关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方法;4、阅读积累:背诵课文:(1)全文背诵:第5课《古诗两首》、第6课,《爬山虎的脚》、第20课《古诗两首》 (2)选段背诵:第1课《观潮》。

小学语文四年级的文学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