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重要常识

2021-09-10 综合 86阅读 投稿:进化论

1.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1600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 17世纪初期荷兰侵入印度尼西亚,法,英,荷开始在北美掠夺殖民地;德川幕府开始统治日本 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8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 17世纪英法成为贩卖奴隶的主要国家 1689俄国彼得一世开始改革 17时机后半期法国路易十四开始改革 17时机后半期牛顿力学体系确立 18世纪中期普鲁士腓特烈二世改革 18世纪中后期奥地利特雷西亚女皇和约瑟夫改革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75-1783北美独立战争 1776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1785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789.7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792.9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1793.6-1794。

7法国雅各宾派专政 1794法国热月政变 1799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1804海地宣布独立 1804拿破仑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开始 1810-1826拉丁美洲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运动 1815维也纳体系的确立 1830法国七月革命 1831,1834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 1836-1848英国宪章运动 1844德意志西西里工人起义 1848.2《共产党宣言》发表 1848-1849 1848年欧洲革命 1853-1856克里米亚战争 1857-1859印度民族大起义 19世纪中期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学说 1861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1865美国内战 1864第一国际成立 1868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0-1871普法战争 19世纪70年代初意大利统一最终完成 1871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 1871.3-5巴黎公社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881-1899苏丹马赫迪反英大起义 1882德意奥三国同盟形成世纪80年代法国最终确立了对越南的统治 1889第二国际建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 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1903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1905-1908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1907英法俄协约的最后形成 1910日本正式吞并朝鲜 1910-1917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 (20世纪初到20世纪90年代) 1917.11.7(俄历10月25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18.11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 1918-1922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1919-1922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1919.3.1朝鲜三一运动 1919.3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共产国际建立 1919.1-6巴黎和会 1921.11-1922。2华盛顿会议 1922.10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上台 1922.12苏联成立 1925.10洛迦诺会议 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9.18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九一八事变 1933.1希特勒在德国上台 1933.3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1935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 1935-1936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侵略的民族解放运动 1936-1939西班牙反对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战争 1937.7.7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1938.9慕尼黑会议 1939.8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9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0.6法国投降 1940秋不列颠之战 1940.9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签订 1941.6苏德战争爆发 1941.12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秋大西洋宪章 1942初《联合国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1942莫斯科保卫战 1942.6中途岛战役 1942.7-1943。

2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3.12.1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 1943.11-12苏美英举行德黑兰会议 1944.6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1945.2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 1945.5.8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1945.9.2苏美英举行波茨坦会议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1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945.10联合国建立 1947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 印巴分治,印度,巴基斯坦独立 1948以色列建立,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美国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 1949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950-1953美国侵略朝鲜战争 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1954《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字 1955亚非国家召开的万隆会议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956波兰波兹南事件,匈牙利事件 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 1959古巴革命取得胜利 1960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成为“非洲独立年” 20世纪60年代初不结盟运动形成 20世纪60年代初-1973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七十七国集团产生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亚洲出现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和地区 1967欧洲共同体成立 1968苏联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197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复 1972.2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上海公报发表 1973美国在《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议》上签字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9中美建交 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 1991苏联解体 1992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 1993欧洲联盟建立 这是别处查到的 大约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人类 公元前3100年左右 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3000年左右 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 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 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 公元前2100年左右 埃及奴隶河贫民大起义 公元前1894年 古巴比伦王国建立 公元前1000年左右 努比亚建立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594年 雅典的梭伦改革 公元前六世纪 居鲁士统。

2.高中历史知识整理

第1课 古代两河流域 1.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位于西亚,即“美索不达米亚”地区。

2.古代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最辉煌的时期。 3.公元前3500年至3100年左右,苏美尔人首先建国。

4.国家的职能:保障国家安全、调节国内社会矛盾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等(修建水利工程) 5.楔形文字、泥板 6.史诗《吉尔加美什》 7.《汉穆拉比法典》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

第2课 古代埃及 1.位于非洲东北部,“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2.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最终形成了统一的国家。

3.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 4.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体现了古埃及人的来世信仰;狮身人面像矗立在哈夫拉金字塔旁边。

5.公元前3500年以前,象形文字、纸草 第3课 古代印度 1.位于南亚、印度土著达罗毗荼人创造了古印度早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 2.公元前14世纪,“雅利安人”部落从印度河流域征战到恒河流域。

3.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为“吠陀时代”;“吠陀”宗教经典。 4.种姓制度:婆罗门(雅利安人的祭祀阶层)、刹帝利(雅利安人中的军事贵族,包括国王)、吠舍(普通的雅利安自由民)、首陀罗(被征服的土著)。

5.种姓制度的特点:四大种姓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排斥外人。 6.公元前6世纪,悉达多创立佛教。

佛教汉代传入中国。 7.佛教经典——《大藏经》,由经藏、论藏和律藏三部分组成,因此又称为三藏。

8.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多为神话传说。 第4课 美洲印第安文明 1.土著——印第安人 2.玛雅文化:中美洲;“美洲的希腊”;培育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 3.阿兹特克文化:今墨西哥一带;印第安文明的一朵奇葩; 4.印加文化:南美洲;“印加帝国”;印加人是南美洲印第安古代文明的集大成者。

第5课 古代黑非洲 1.“黑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 2.麦罗埃文明:位于东北非,代表了库施文明鼎盛阶段的成就;(库施王国,曾征服埃及) 3.阿克苏姆文明:位于东北非,阿克苏姆王国堪称当时的世界贸易大国,混合型文明。

4.大津巴布韦文明:南部黑非洲,得名于一组古代巨石建筑群遗址。 第6课 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1.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古希腊区域: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爱奥尼亚诸岛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带。 2.古代希腊城邦一般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以小国寡民为特征。

3.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形成是当时希腊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的结果。 4.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古典时代”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全盛时期。

5.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以全体公民的直接参与为核心。 6.雅典民主政治是平民与氏族贵族斗争的结果。

7.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改革”,首开雅典民主政治之先河。公元前508年的“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8.公元前5世纪以后,“伯里克利时代”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全盛时期。 9.在雅典民主政治中妇女、外邦人和奴隶被排除在外。

第7课 希腊古典文化 1.《荷马史诗》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 2.戏剧是古代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分为悲剧和喜剧。

3.雅典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喜剧家:阿里斯托芬 4.古代希腊的建筑主要以大理石为基本材料,以方顶柱廊式结构型为基本特点。神庙(帕特农神庙)体现了古代建筑艺术。

5.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誉为“三大哲人”。柏拉图的理念论。

6.欧洲历史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以“史学之父”希罗多德的《历史》为标志。 第8课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1.公元前509年,罗马废除“王政”,进入罗马共和国时期,实行贵族寡头政治。

2.首先,征服意大利半岛。 3.其次,通过布匿战争、马其顿战争和叙利亚战争,罗马确立了地中海地区的霸权。

4.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罗马进入帝国时代,实行元首政治。 5.公元2世纪初,罗马成为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帝国。

6.(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 7.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两部分: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的“东罗马帝国”和以罗马为都城的“西罗马帝国”。

8.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欧洲古代历史终结。 第9课 罗马法体系 1.“十二铜表法”是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成为罗马法体系的渊源。

2.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时期,“公民法”与“万民法”逐渐统一起来。 3.《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的编撰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第10课 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 1.伊斯兰教兴起于西亚阿拉伯半岛。创始人——穆罕默德,产生于公元7世纪,宗教经典为《古兰经》。

三大世界性宗教:佛教,公元前6世纪,悉达多,印度,《大藏经》。 基督教,公元1世纪,基督,西亚,《圣经》 伊斯兰教,公元7世界,穆罕默德,西亚,。

3.求高中历史知识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8)明清:出现商帮。

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第四课)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一课)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背景和兴起的史实: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派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点是:东南沿海地区2、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第二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短暂春天(1)时间:一战期间(1915-1921)(2)原因: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3)主要行业:纺织业、面粉业(4)著名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5)为什么是“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曲折发展(1)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原因:为了巩固统治,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2)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原因:沦陷区:一些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官僚阶层压榨民族企业牟取暴。

4.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重点整理

古代第一单元 先秦——秦汉一、夏、商、西周(一)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对象:王族(为主)、姻亲、功臣、先代贵族评价:加强了西周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使统治集团形成了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等级秩序。

后期诸侯国壮大,逐渐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分裂局面。2、西周的宗法制目的:为了解决贵族继承问题。

内容(也是特点):最大特点(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本质特点是以血缘关系维护统治规定了相对的大宗、小宗之别。

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评价:宗法制保证了西周贵族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该制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瓦解,但嫡长子继承制、家族制度和“尊宗敬祖”观念,长期影响着中国社会。

(二)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1、农业: 耕作技术的特点:刀耕火种。农业工具: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以石器、木器为主。

农作物:北方以粟为主,南方以稻为主。 土地制度——井田制:土地国有,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买卖2、手工业:商周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丝织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3、商业:商朝,出现了最早的货币。商人善经商,因此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三)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1.商朝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2.商朝已有关于日食的纪录(世界最早)。

二、春秋战国 (一)经济1、农业(1)铁工具、牛耕推广:铁器的应用——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划时代的重大变革;牛耕的运用——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2)水利:秦国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秦国修郑国渠灌溉了关中农田。

2、手工业:冶铁业发展3、商业:商业发达,一些政治中心形成了繁华的商业中心;从商鞅变法开始出现重农抑商政策。4、小农经济和地主土地制度出现的原因:铁器的使用,牛耕的推广,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小农经济特点:自耕农土地制度经济;男耕女织式的自给自足经营方式。 自耕农地位: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是精耕细作农业形成的主体。

5.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以种植业为主,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经济结构;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男耕女织的经营模式。 (二)政治改革 1、春秋时期的改革齐桓公任用管仲变法,实行“相地而衰征”。

鲁国实行“初税亩"内容: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收税,作用:事实上承认土地私有,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2、战国时期的改革(1)背景:随着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新兴地主阶级壮大,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各国统治者希望通过变法,增强在兼并战争中的国力。

(2)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使魏国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3)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内容:措 施作 用经济“为田开阡陌封疆”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推动地主制经济发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增强国家实力,提高生产积极性统一度量衡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加强了中央集权政治军事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打击贵族特权,提高战斗力废分封,行县制强化中央集权司法建立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强化了对百姓的统治制定秦律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思想文化焚烧诗书加强思想文化统治评价: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

推动了秦国社会发展和制度的转型;增强了国力,为秦统一奠定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新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并深入民心。

所以“商鞅虽死,秦法未亡”。(三)思想文化上的“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度瓦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各国国君重用。 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

2、“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1)道家创始人是春秋的老子,著作《道德经》,认为万物本原是“道”,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战国的庄子,提出“齐物”的观点和“逍遥”的人生态度,认为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应自然。

(2)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①春秋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私学的创始人。( “仁”和“礼”为核心)主张作用倡导“仁者爱人”通过调节人际关系,来稳定社会要求“克己复礼”以周礼维护社会等级秩序。

追求和谐有序的局面为政以德,反对苛政“中庸”思想协调“仁”和“礼”的关系“有教无类”扩大受教育的范围。影响:儒学成为在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

并影响到亚洲一些国家,后儒学传到西方,启蒙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②“亚圣”孟子:提出“仁政”思想。

主张“民贵君轻。”——重视人民的作用仁政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

③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礼法并施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在“性恶论”的基础上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3)韩非子——法家的集大成者。主张认为社会不断。

5.高中历史的知识点线索梳理

一个概念政治民主化 和经济现代化两个层次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六条线索1.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2.近代中国落后的表现3.不同阶级探索的救国之路 (农民 地主 民主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注意分析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4.社会主义革命 土地改革 三大改造 等5.社会主义建设 得与失 注意文革对民主法治的践踏 及其对现代民主建设的教训6.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 一国两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全球化 区域经济集团化中 中国的地位 影响 即采取的措施个人认为学历史就是为现阶段我们该怎么做 服务的 所以一定要把握启示类问题我是高三文科生啊,如果你还需要一些历史资料 把你邮箱给我吧。

6.高中历史重点知识归纳及复习方法

中国古代史:

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含宗教问题、科技问题);

包含时政热点的相关内容

政治经济中心的形成和转移问题——可持续发展

热点地区——

重要工程——南水北调

民族和疆域问题——国家统一

选官用官制度问题——人才立国

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问题——三农问题

农业社会生产力发展成就及特点——三农问题

阶级斗争问题——和谐社会

治乱兴衰问题——政权建设与反腐败问题、和谐社会

中外交流——17、18世纪的东西方历史比较、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四大发明与传播、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商品经济与封建城市——城市化问题

重要的历史文献、文学作品、历史遗迹、考古成就

与近现代历史具有内在联系的内容(历史的沿革、时代变迁、继承与发展)

参考资料:

7.高三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要点

历史1必修介绍 陈其 一、本模块主要知识与能力目标本册属于必修课,《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对本模块主要内容表述如下:“历史(I)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 这段文字概括了本模块的基本内容,以及在人类历史中政治活动的重要性及其与人类其他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根据《标准》,本模块学习的目的是:“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二、本模块结构本模块的编写,严格遵照《标准》制定的学习要点,采用专题体和中外合编的方式,全书共分为9个专题。

在中国历史方面,设有5个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这些专题基本上都是围绕某历史阶段最为突出的政治主题、以时间为序来展开讲述的。

其中,专题一主要是讲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探讨古代中国不同历史阶段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对中国历史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专题二和专题三主要是近代历史的内容,专题二重点是讲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专题三重点讲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这两个专题联系密切,专题二为专题三的讲述提供了深刻的历史背景。通过专题二的学习,同学们知道近代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那么,反对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就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专题三通过对主要民主革命运动的讲述,说明了这一历史任务最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专题四和专题五是关于现代历史的部分,内政与外交是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专题四重点介绍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问题,阐明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以及其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同时也说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专题五主要是讲现代中国在对外关系中所奉行的方针政策、在外交上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中国积极参加的外交活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共同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在世界历史方面,设有4个专题: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各个专题间,特别是前三个专题之间,不但有着历史发展的时间逻辑,也有学科内部的科学逻辑。

专题一论述的是西方古代民主与法制的起源与发展;专题二虽然跨过了欧洲的封建社会,但还是围绕主题,叙述欧洲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发展。专题三与专题二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叙述了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作为资产阶级对立面——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以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揭示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从理论的出现到社会主义制度成为现实的历史过程。

专题四叙述了当代世界最重要的政治格局特征,即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实际上,它叙述了战后从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相对峙的两极格局到多极化格局的转变过程。

本册教科书根据专题分为9个单元,共27篇课文。外加3个活动课,共计30篇课文,33课时。

其中,第二单元第1课“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第三单元第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第四单元第1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各为2课时/课,其他均为1课时/课。三、重视探究学习能力除知识目标外,能力的培养同样受到重视。

《标准》强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据此,编者特别设计了三节探究活动课:(1)从1913年的一份问卷测试谈起——历史问卷分析研讨会(2)多民族凝聚的中华民族——尝试自编教材(3)伊拉克战后的重建问题——模拟召开一次联合国会议设置三节探究活动课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初步了解历史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锻炼他们多方面的能力,包括写研究报告的能力;与他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搜集历史资料、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组织表达能力等等。

四、本模块与其他必修模块之间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活动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

恩格斯在1883年《卡尔·马克思的葬仪》。

高中历史重要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