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小知识

2021-08-17 综合 86阅读 投稿:醉揽月

1.关于月球的小知识(20字)

月球自西向东以逆时针方向自转,同时也围绕地球以逆时针方向公转。由于“潮汐锁定”,月球自转一周的周期与围绕地球公转一周的周期相等,约为28个地球日。最终形成了月球始终以“正面”朝向地球,“背面”始终背向地球的状态。

月球表面不刮风、不下雨、空中没有云层,没有任何天气变化。不论是白昼还是夜晚,月球的天空一直是漆黑的。在月球上仰望星空,与在地球上相比会更璀璨;在月球背面看星星,会比在月球正面看更明亮。

扩展资料:

月球诞生的分裂说:

早在1898年,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儿子乔治·达尔文就在《太阳系中的潮汐和类似效应》一文中指出,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而遗留在地球上的大坑,就是太平洋。

这一观点很快就受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他们认为,以地球的自转速度是无法将那样大的一块东西抛出去的。再说,如果月球是地球抛出去的,那么二者的物质成分就应该是一致的。可是通过对“阿波罗12号”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本进行化验分析,发现二者相差非常远。

月球表面岩石的年龄极其古老,全月球表面岩石的年龄介于30--42亿年之间,地球表面最古老的岩石年龄,只限于个别地区出露的38亿年的古老变质岩,而太平洋洋底岩石的年龄极其年轻,完全与“分裂说”的理论相违背。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月球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2.关于登月的小知识,人类第一次登月、过程、对现代人类的意义,字

1969年7月16日上午,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从美国肯尼迪角发射场点火升空,开始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太空飞行.参加这次飞行的有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埃德温·奥尔德林、迈克尔·科林斯.在美国东部时间下午4时17分42秒,阿姆斯特朗将左脚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这是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接着他用特制的70毫米照相机拍摄了奥尔德林降落月球的情形.他们在登月舱附近插上了一面美国国旗,为了使星条旗在无风的月面看上去也像迎风招展,他们通过一根弹簧状金属丝的作用,使它舒展开来.接着,宇航员们装起了一台“测震仪”、一台“激光反射器”……在月面上他们共停留21小时18分钟,采回22公斤月球土壤和岩石标本.7月25日清晨,“阿波罗11号”指令舱载着三名航天英雄平安溅落在太平洋中部海面,人类首次登月宣告圆满结束.。

3.日记 一个登月科学常识

登月是指人类利用自身开发的载人航天器将人类的宇航员送上月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未来可能将建立沿月球轨道飞行的实验室,把月球作为登上更遥远行星的一个落脚点。飞上月球,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就在20世纪后半页,人类终于成功实现了这一伟大梦想。1969年7月21日,美国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着三名宇航员成功登上月球。

2013年12月2号凌晨1时30分,嫦娥三号卫星搭载长征三号乙遥二十三运载火箭由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直到在月球表面虹湾区软着陆。

4.月球小知识

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月球就是最明显的天然卫星的例子。在太阳系里,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是天然卫星。月球的年龄大约也是46亿年,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上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 ”。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月球的正面永远向着地球。另外一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中间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

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它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而当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月球约一个农历月绕地球运行一周,而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相对于背景星空,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月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月;而新月与下一个新月(或两个相同月相之间)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朔望月较恒星月长是因为地球在月球运行期间,本身也在绕日的轨道上前进了一段距离。

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它的公转周期是完全一样的,我们只能看见月球永远用同一面向着地球。自月球形成早期,月球便一直受到一个力矩的影响引致自转速度减慢,这个过程称为潮汐锁定。亦因此,部分地球自转的角动量转变为月球绕地公转的角动量,其结果是月球以每年约38毫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同时地球的自转越来越慢,一天的长度每年变长15微秒。

月球对地球所施的引力是潮汐现象的起因之一。月球围绕地球的轨道为同步轨道,所谓的同步自转并非严格。由于月球轨道为椭圆形,当月球处于近日点时,它的自转速度便追不上公转速度,因此我们可见月面东部达东经98度的地区,相反,当月处于远日点时,自转速度比公转速度快,因此我们可见月面西部达西经98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又由于月球轨道倾斜于地球赤道,因此月球在星空中移动时,极区会作约7度的晃动,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再者,由于月球距离地球只有60地球半径之遥,若观测者从月出观测至月落,观测点便有了一个地球直径的位移,可多见月面经度1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

严格来说,地球与月球围绕共同质心运转,共同质心距地心4700千米(即地球半径的2/3处)。由于共同质心在地球表面以下,地球围绕共同质心的运动好像是在“晃动”一般。从地球北极上空观看,地球和月球均以迎时针方向自转;而且月球也是以迎时针绕地运行;甚至地球也是以迎时针绕日公转的。

很多人不明白为甚么月球轨道倾角和月球自转轴倾角的数值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其实,轨道倾角是相对于中心天体(即地球)而言的,而自转轴倾角则相对于卫星(即月球)本身的轨道面。在这个定义习惯很适合一般情况(例如人造卫星的轨道)而且是数值相当固定的,但月球却非如此。

月球的轨道平面(白道面)与黄道面(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保持著5.145 396°的夹角,而月球自转轴则与黄道面的法线成1.5424°的夹角。因为地球并非完美球形,而是在赤道较为隆起,因此白道面在不断进动(即与黄道的交点在顺时针转动),每6793.5天(18.5966年)完成一周。期间,白道面相对于地球赤道面(地球赤道面以23.45°倾斜于黄道面)的夹角会由28.60°(即23.45°+ 5.15°) 至18.30°(即23.45°- 5.15°)之间变化。同样地,月球自转轴与白道面的夹角亦会介乎6.69°(即5.15° + 1.54°)及3.60°(即5.15° - 1.54°)。月球轨道这些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地球自转轴的倾角,使它出现±0.002 56°的摆动,称为章动。

白道面与黄道面的两个交点称为月交点--其中升交点(北点)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面以北;降交点(南点)则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以南。当新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日食;而当满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月食。

5.关于月球的小知识(20字)

月球自西向东以逆时针方向自转,同时也围绕地球以逆时针方向公转。

由于“潮汐锁定”,月球自转一周的周期与围绕地球公转一周的周期相等,约为28个地球日。最终形成了月球始终以“正面”朝向地球,“背面”始终背向地球的状态。

月球表面不刮风、不下雨、空中没有云层,没有任何天气变化。不论是白昼还是夜晚,月球的天空一直是漆黑的。

在月球上仰望星空,与在地球上相比会更璀璨;在月球背面看星星,会比在月球正面看更明亮。扩展资料:月球诞生的分裂说:早在1898年,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儿子乔治·达尔文就在《太阳系中的潮汐和类似效应》一文中指出,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而遗留在地球上的大坑,就是太平洋。

这一观点很快就受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他们认为,以地球的自转速度是无法将那样大的一块东西抛出去的。

再说,如果月球是地球抛出去的,那么二者的物质成分就应该是一致的。可是通过对“阿波罗12号”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本进行化验分析,发现二者相差非常远。

月球表面岩石的年龄极其古老,全月球表面岩石的年龄介于30--42亿年之间,地球表面最古老的岩石年龄,只限于个别地区出露的38亿年的古老变质岩,而太平洋洋底岩石的年龄极其年轻,完全与“分裂说”的理论相违背。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月球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6.月球的知识【简短】

1.月球的体积只有地球的1/49

2.月球表面的重力约是地球重力的1/6

3.环形山这个名字最早是由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起的

4.月球上最深的环形山是牛顿环形山,深度为8788米

5.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着地球

6.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白天温度最高+127℃,夜晚温度又可降低到-183℃。

7.月陆比月海古老得多,是月球上最古老的地形特征。

8.在月球正面,月陆的面积大致与月海相等但在月球背面,月陆的面积要比月海大得多

9.月海并不是海,它是月面上的阴暗部分,实际上是月面上的广阔平原。

10.已确定的月海有22个,背面有3个,边缘地区4个,正面15个。

11.最大的月海叫“风暴洋”,有九个法国那么大。

7.有关月球的小常识(200字~300字左右)

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它与地球有着密切的演化联系。

根据对建立在月球上的阿波罗11号和12号月震台记录资料的分析,以及对月球表面和月岩的研究,可知现今的月球内部也有圈层结构,但与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并不完全相同。月球表面有一层几米至数十米厚的月球土壤。

整个月球可以认为由月球岩石圈(0~1000公里)、软流圈(1000~1600公里)和月球核(1600~1738公里)组成。月球岩石圈又可进一步分为四层,即月壳(0~60公里)、上月幔(60~300公里)、中月幔(300~800公里)和月震带(800 ~ 1000公里)。

软流圈又称为下月幔。在月壳的10公里、25公里和60公里深处,均存在月震波速的急剧变化,表明在这些深度处存在显著的不连续性。

月球表面至25公里深处为玄武岩组成的月壳第一层次,25公里~60公里之间为月壳的第二层,由辉长岩和钙长岩组成。上月幔由富镁的橄榄石组成,中月幔和下月幔由基性岩组成。

月球震源的位置位于600~1000公里的深度之间,平均月球震源深度为800公里。由于月球表面岩石的密度并不比整个月球的平均密度小很多,因此,可以认为月球核不会是较重的铁镍等元素组成,它可能呈塑性或部分熔融状。

在月球1000公里深处,月幔温度不会高于1000°C。根据对月球内部状况的了解,固体部分圈层结构并不是地球本身所特有的。

月球的上述圈层结构,也是月球的演化过程中整个月球物质圈层分化的结果。

8.有关月球的小知识七年级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探索月球奥秘的资

●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的?

1969年7月21日11时56分20秒

●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第一次踏上月球?

美国的阿姆斯特朗

●关于月球的来源有哪些说法?

月球被俘获说;地月同圆说;地球分裂说;月球——宇宙飞船说

●你知道月球上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

土壤,岩石,硬金属,放射性物质,磁场

●人造月亮是怎么回事?

模仿月球反光的特点,在地球制造出很大的镜子,反射光线

●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

384401公里

●“朔”“望”各是什么现象?

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当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时,我们从地球看去,月球黑暗的一面正朝我们,,这时月球完全看不见,叫做“朔”。

当地球在中间,也就是月球亮面整个朝向地球,我们就会看到满月,这时叫“望”

朔发生在初一,望发生在十五,十六。

●“月海”是月球上的海吗?最大的“月海”叫什么?

“月海”指的是肉眼看到的月面上的暗淡黑斑,是月球上广阔的平原。

风暴洋,面积越五百万平方公里。

●月球与地球的年龄哪个大?

月球大

●月球的半径是多少?

1738公里

●为什么会发生“月食”现象?

当太阳与地球与月亮成一直线时,地球挡住了太阳光,在月球上成一阴影,即为月食

月食可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及半影月食三种。当月球只有部分进入地球的本影时,就会出现月偏食;而当整个月球进入地球的本影之时,就会出现月全食。至于半影月食,是指月球只是掠过地球的半影区,造成月面亮度极轻微的减弱,很难用肉眼看出差别,因此不为人们所注意。

●月球上的大大小小的“坑”是怎么回事?

陨石坑

●人到了月球上为什么变得那么轻?

因为月球引力小,月球引力只有地球的1/6

●月球为什么会发生圆缺变化?

是由于日、地、月三者的运行造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为什么地球上的人只能看到月球的同一面?

由于月球自转周期恰好与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相等造成了月球总是以同一面向着地球。 (在潮汐力的作用下,月球的自转速度已经变得与公转速度相等,月球总只有一面朝向地球。)

●在月球上能看到地球的什么建筑?

万里长城。

●月球是行星吗?

不是,它是地球的卫星。

●月球引起大海变化的现象叫什么?它是如何发生的?

潮汐

海水随着地球自转也在旋转,而旋转的物体都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使它们有离开旋转中心的倾向,这就好象旋转张开的雨伞,雨伞上水珠将要被甩出去一样。同时海水还受到月球、太阳和其它天体的吸引力,因为月球离地球最近,所以月球的吸引力较大。这样海水在这两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引潮力。由于地球、月球在不断运动,地球、月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在发生周期性变化,因此引潮力也在周期性变化,这就使潮汐现象周期性地发生。

●你能说出哪些天文仪器?

天文望远镜、射电望远镜 经纬仪及赤道仪

●天文台为什么总是建在山上?

天文观测与大气透明度和大气宁静度密切相关 地势高、视线好、便于观察

●天文台为什么是圆的?

可以做360°的旋转, 观察面广,便于确定位置

●人类历史上是谁第一个开始月球的科学观察?

美国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于1969年7月21日登上月球,首次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

9.月球的知识

月球表面既无大气,也无水分,没有风霜雪雨,没有江河湖海,更不要说鸟语花香的生命现象了。

一句话,月球是个死寂的星球。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月面上什么变化都没有发生过,它表面的辉光现象就是一例。

月球表面有时突然出现某种发光现象,甚至还有颜色变化,它引起了天文学家们的兴趣和关注。 1958年11月3日凌晨,前苏联科学家柯兹列夫在观测月球环形山的时候,发现阿尔芬斯环形山口内的中央峰,变得又暗又模糊,并发出一种从未见过的红光。

两个多小时之后,他再次观测这片区域时,山峰发出白光,亮度比平常几乎增加了一倍,第二夜,阿尔芬斯环形山才恢复原先的面目。 柯兹列夫认为,他所观测到的是一次比较罕见的月球火山爆发现象。

他说,阿尔芬斯环形山中央峰亮度增加的原因,在于从月球内部向外喷出了气体,至于开始时山峰发暗和呈现出红色,那是因为在气体的压力下,火山灰最先冲出了火山口。 柯兹列夫的观点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其中包括一些颇有名望的天文学家。

他们承认阿尔芬斯环形山的异常现象是存在的;但认为不能解释为通常的火山爆发,而是月球局部地区有时发生的气体释放过程。在太阳光的照耀下,即使是冷气体也会表现出柯兹列夫所注意到的那些特征。

早在1955年,柯兹列夫就在另一座环形山——阿利斯塔克环形山口,发现过类似的异常发亮现象,他也曾怀疑那是火山喷发。 1961年,柯兹列夫又在阿利斯塔克环形山中央观测到了他熟悉的异常现象,不同的是,光谱分析明确证实这次所溢出的气体是氢气。

这类现象究竟应该怎样解释呢?是火山喷发?还是气体释放?或者是其他什么现象呢? 红色斑点 天文学家们还不止一次在月球面上发现神秘的红色斑点。 也是那个阿利斯塔克环形山,美国洛韦尔天文台的两位天文学家在观测和绘制它及其附近的月面图时,先后两次在这片地区发现了使他们惊讶的红色斑点。

第一次是在1963年10月29日,一共发现了3个斑点:先是在阿利斯塔克以东约65公里处见到了一个椭圆形斑点,呈橙红色,长约8公里,宽约2公里。 在它附近的一个小圆斑点清晰可见,直径约2公里。

这两处斑点从暗到亮,再到完全消失,大约经历了25分钟的时间。 第三个斑点是一条长约17公里、宽约2公里的淡红色条状斑纹,位于阿利斯塔克环形山东南边缘的里侧,出现和消失时间大体上比那两个斑点迟约5分钟。

第二次他们观测到奇异的红斑是在1个月之后的11月27日,也是在阿利斯塔克环形山附近,红斑长约19公里,宽约2公里,存在的时间长达75分钟。这次由于时间比较充裕,不仅有好几位洛韦尔天文台的同事都看到了红斑,还拍下了一些照片。

为了证实所观测到的现象是确实存在的,他们还特地给另一个天文台打了电话,告诉那里的朋友们赶快观测月球上的异常现象,但故意没有说清楚是在月球上的什么地方。 得到消息的大文台立即用口径175厘米的反射望远镜(那两位洛韦尔台的天文学家用的是口径60厘米折射望远镜)迸行搜寻,很快就发现了目标。

结果是,两处天文台观测到的红斑的位置完全一致,说明观测无误。红斑确实是存在于月面上的某种现象,而不是地球大气或其他因素造成的幻影。

这两次色彩异常现象都发生在阿利斯塔克环形山区域,而且都是在它开始被阳光照到之后不到两天的时间内。考虑到这些方面,有人认为月面上出现红色斑点的现象可能并不太罕见,只是不知道它们于什么时间、在什么地区出现,而且出现和存在的时间一般都不长,要观测到它们就不那么容易了,需要具备较大和合适的观测仪器,以及丰富的观测经验和技巧,同时认为这类现象可能与太阳及其活动有关。

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这类变亮和发光现象经常发生,单是在阿利斯塔克环形山区域,有案可查的类似事件至少在300起以上,表明它们是由于月球内部的某种或某些常存原因引起而形成的。 1969年7月,首次载入登月飞行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在到达月球附近和环绕月球飞行时,曾经根据预定计划,对月面上最亮的这片阿利斯塔克环形山地区进行了观测。

这座著名环形山的直径约37公里,山壁陡峭而结构复杂,底部粗糙而崎岖。飞船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是从环形山的北面进行俯视的,他向地面指挥中心报告说:“环形山附近某个地方显然比其周围地区要明亮得多,那里像是存在着某种荧光那样的东西。”

遗憾的是,宇航员们没有对所观测到的现象作进一步的解释。 红色发光现象 就在洛韦尔天文台的两位科学家发现阿利斯塔克环形山附近的红斑时,英国的两位科学家注意到了另一个著名的环形山——开普勒环形山也存在类似现象。

开普勒环形山在阿利斯塔克环形山东南方向,直径约35公里,是带有辐射纹的少数环形山之一。 1963年11月1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研究人员,在拍摄开普勒环形山及其附近地区的照片时,注意到就在这片地区内,在两小时内两次出现了红色发光现象,发光面积大得使他们惊讶,每次都超过了10000平方公里。

他们从三个方面对这次有色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首先,他们指出持续时间不长而面积那么大的发光现象,不可能由某种月球内部原因造成,而应该。

登月.小知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