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明节手抄报内容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欣雅网络科技 清明节的手抄报内容篇一:清明节手抄报内容资料清明节手抄报内容资料一、我国各省对于清明节的农事谚语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鲁)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桂)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鲁)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黑)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清明宜晴,谷雨宜雨(赣)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贵高原)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冀、晋)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苏、鄂)清明节气的霜、雾、雷及寒暖与未来天气均有一定预示,相关谚语有: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云)清明有霜梅雨少(苏)清明有雾,夏秋有雨(苏、鄂)清明雾浓,一日天晴(豫)清明起尘,黄土埋人(晋、内蒙古)清明响雷头个梅(浙)清明冷,好年景(辽、冀)清明暖,寒露寒(湘)清明节气的风对未来天气及年成好坏也有一定预示,农民极为关心,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
因此,在民间流传不少有关这方面的谚语。比如: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闽)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宁)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冀)《郊行即事》二、清明节地方差异晋西北的河曲等地,旧俗上坟要带酒肴,祭毕祖先,便在坟地里饮食,意寓与先人共饮共食。
晋南的闻喜等地,上坟时要用嵌枣糕在坟堆上滚来滚。
2.小学生清明节手抄报资料
【清明节简介】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
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
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
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
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
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
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
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
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
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
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
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
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
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
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
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
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
3.清明节的手抄报资料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欣雅网络科技清明节的手抄报内容篇一:清明节手抄报内容资料清明节手抄报内容资料一、我国各省对于清明节的农事谚语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鲁)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桂)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鲁)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黑)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清明宜晴,谷雨宜雨(赣)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贵高原)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冀、晋)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苏、鄂)清明节气的霜、雾、雷及寒暖与未来天气均有一定预示,相关谚语有: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云)清明有霜梅雨少(苏)清明有雾,夏秋有雨(苏、鄂)清明雾浓,一日天晴(豫)清明起尘,黄土埋人(晋、内蒙古)清明响雷头个梅(浙)清明冷,好年景(辽、冀)清明暖,寒露寒(湘)清明节气的风对未来天气及年成好坏也有一定预示,农民极为关心,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
因此,在民间流传不少有关这方面的谚语。比如: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闽)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宁)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冀)《郊行即事》二、清明节地方差异晋西北的河曲等地,旧俗上坟要带酒肴,祭毕祖先,便在坟地里饮食,意寓与先人共饮共食。
晋南的闻喜等地,上坟时要用嵌枣糕在坟堆上滚来滚。
4.清明节手抄报资料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欣雅网络科技清明节的手抄报内容篇一:清明节手抄报内容资料清明节手抄报内容资料一、我国各省对于清明节的农事谚语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鲁)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桂)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鲁)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黑)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清明宜晴,谷雨宜雨(赣)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贵高原)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冀、晋)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苏、鄂)清明节气的霜、雾、雷及寒暖与未来天气均有一定预示,相关谚语有: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云)清明有霜梅雨少(苏)清明有雾,夏秋有雨(苏、鄂)清明雾浓,一日天晴(豫)清明起尘,黄土埋人(晋、内蒙古)清明响雷头个梅(浙)清明冷,好年景(辽、冀)清明暖,寒露寒(湘)清明节气的风对未来天气及年成好坏也有一定预示,农民极为关心,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
因此,在民间流传不少有关这方面的谚语。比如: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闽)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宁)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冀)《郊行即事》二、清明节地方差异晋西北的河曲等地,旧俗上坟要带酒肴,祭毕祖先,便在坟地里饮食,意寓与先人共饮共食。
晋南的闻喜等地,上坟时要用嵌枣糕在坟堆上滚来滚。
5.清明节手抄报内容
原发布者:欣雅网络科技
清明节的手抄报内容
篇一:清明节手抄报内容资料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资料
一、我国各省对于清明节的农事谚语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鲁)
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桂)
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鲁)
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黑)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
清明宜晴,谷雨宜雨(赣)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贵高原)
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冀、晋)
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苏、鄂)
清明节气的霜、雾、雷及寒暖与未来天气均有一定预示,相关谚语有:
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云)
清明有霜梅雨少(苏)
清明有雾,夏秋有雨(苏、鄂)
清明雾浓,一日天晴(豫)
清明起尘,黄土埋人(晋、内蒙古)
清明响雷头个梅(浙)
清明冷,好年景(辽、冀)
清明暖,寒露寒(湘)
清明节气的风对未来天气及年成好坏也有一定预示,农民极为关心,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因此,在民间流传不少有关这方面的谚语。比如:
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闽)
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宁)
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冀)《郊行即事》二、清明节地方差异晋西北的河曲等地,旧俗上坟要带酒肴,祭毕祖先,便在坟地里饮食,意寓与先人共饮共食。晋南的闻喜等地,上坟时要用嵌枣糕在坟堆上滚来滚
6.清明手抄报内容
原发布者:欣雅网络科技清明节的手抄报内容篇一:清明节手抄报内容资料清明节手抄报内容资料一、我国各省对于清明节的农事谚语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鲁)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桂)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鲁)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黑)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清明宜晴,谷雨宜雨(赣)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贵高原)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冀、晋)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苏、鄂)清明节气的霜、雾、雷及寒暖与未来天气均有一定预示,相关谚语有: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云)清明有霜梅雨少(苏)清明有雾,夏秋有雨(苏、鄂)清明雾浓,一日天晴(豫)清明起尘,黄土埋人(晋、内蒙古)清明响雷头个梅(浙)清明冷,好年景(辽、冀)清明暖,寒露寒(湘)清明节气的风对未来天气及年成好坏也有一定预示,农民极为关心,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
因此,在民间流传不少有关这方面的谚语。比如: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闽)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宁)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冀)《郊行即事》二、清明节地方差异晋西北的河曲等地,旧俗上坟要带酒肴,祭毕祖先,便在坟地里饮食,意寓与先人共饮共食。
晋南的闻喜等地,上坟时要用嵌枣糕在坟堆上滚来滚。
7.清明节手抄报资料大全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教育资料库 关于清明节手抄报资料 导语:手抄报是一种可传阅、可观赏、也可张贴的报纸的另一种形式。
在学校,手抄报是第二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具有相当强的可塑性和自由性。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
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
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
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8.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资料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欣雅网络科技清明节的手抄报内容篇一:清明节手抄报内容资料清明节手抄报内容资料一、我国各省对于清明节的农事谚语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鲁)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桂)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鲁)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黑)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清明宜晴,谷雨宜雨(赣)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贵高原)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冀、晋)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苏、鄂)清明节气的霜、雾、雷及寒暖与未来天气均有一定预示,相关谚语有: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云)清明有霜梅雨少(苏)清明有雾,夏秋有雨(苏、鄂)清明雾浓,一日天晴(豫)清明起尘,黄土埋人(晋、内蒙古)清明响雷头个梅(浙)清明冷,好年景(辽、冀)清明暖,寒露寒(湘)清明节气的风对未来天气及年成好坏也有一定预示,农民极为关心,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
因此,在民间流传不少有关这方面的谚语。比如: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闽)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宁)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冀)《郊行即事》二、清明节地方差异晋西北的河曲等地,旧俗上坟要带酒肴,祭毕祖先,便在坟地里饮食,意寓与先人共饮共食。
晋南的闻喜等地,上坟时要用嵌枣糕在坟堆上滚来滚。
9.清明节手抄报内容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
清明节简介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起源源流
介之推的传说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传统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