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环境污染的知识
陆地污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问题,每天千万吨的垃圾中,好多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胶、玻璃等人类的第一号敌人。 海洋污染:主要是从油船与油井漏出来的原油,农田用的杀虫剂和化肥,工厂排出的污水,矿场流出的酸性溶液;它们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结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鸟类和人类也可能因吃了这些生物而中毒。 空气污染:这是最为直接与严重的了,主要来自工厂、汽车、发电厂等等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每天都有人因接触了这些污浊空气而染上呼吸器官或视觉器官的疾病。我们若仍然漠视专家的警告,将来一定会落到无半寸净土可住的地步。 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达到或超过了有害程度,导致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和生物造成危害。 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现象。 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
环境污染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工厂排出的废烟、废气、废水、废渣和噪音; 2)人们生活中排出的废烟、废气、噪音、脏水、垃圾; 3)交通工具(所有的燃油车辆、轮船、飞机等)排出的废气和噪音; 4)大量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灌溉后流出的水。 5)矿山废水、废渣。 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粒子状污染物、酸雨。
2.关于土壤的生态知识
土壤生态作用:1)作为地球上大多数植物的生长的物质基础;2)土壤是生态系统中水、气、物质、能量交换的关键环节,是土壤圈是地球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物质能力交换的重要界面;3)土壤是一个“水库”、“种子库”、“微生物库”。
土壤污染:包括重金属污染、有机类污染、激素类污染、复合污染等,土壤污染造成土壤物理化学结构改变,生产力下降,有毒有害的物质通过污染土壤进入到植物系统,进而通过食物链进入其它生物和人体,造成人体危害和生态系统健康下降。
3.关于环境污染的知识
环境污染分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污染,我认为固体污染最严重,危害最大!固体废弃物指的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物,如采矿业的废石、尾矿、煤矸石;工业生产中的高炉渣、钢渣;农业生产中的秸秆、人畜粪便;核工业及某些医疗单位的放射性废料;城市垃圾等等。 固体废弃物就是我们所说的垃圾,它是人类新陈代谢排泄物和消费品消费后的废弃物品。目前城市居民的生活垃圾、商业垃圾、市政维护和管理中产生的垃圾以及工业生产排出的固体废弃物,数量急剧增加,成分日益复杂,大大超过自然界的自净能力。
垃圾若不及时清除,必然污染空气,对土壤、水体都会造成严重污染。例如,固体废弃物经日晒雨淋,它们的渗出液中所含有毒物质渗入土壤后,会改变土壤结构,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妨碍植物根系生长或在植物体内积累。一只小钮扣电池所含的有毒物质渗入地下水中,它所污染的水量远远超过一个人一生所用的水量的总和。照相机用的钮扣电池一粒,能使60万升水受到污染。有资料表明,一节废镍铬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平米的土地失去使用价值,在酸性土壤中这种污染尤为严重,因为它会变成镍、铬离子渗入水体,在食物链的富集化作用下最后进入人体而中毒。垃圾不及时清理,会导致蚊蝇孳生、细菌繁殖,老鼠活动猖狂,使疾病迅速传播,危害人体健康。 废旧电池,等其他电子产品是最难处理,危害最大!
4.关于土壤的知识
首先,成土母质的类型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
不同造岩矿物的抗风化能力差别显著,其由大到小的顺序大致为:石英→白云母→钾长石→黑云母→钠长石→角闪石→辉石→钙长石→橄榄石。因此,发育在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含粉砂和粘粒较多,含砂粒较少;发育在石英含量较高的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即含砂粒较多而含粉砂和粘粒较少。
此外,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含石块较多,而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发育的土壤具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 其次,土壤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深受成土母质的影响。
不同岩石的矿物组成有明显的差别,使其上发育的土壤的矿物组成也就不同。发育在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含角闪石、辉石、黑云母等深色矿物较多;发育在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含石英、正长石和白云母等浅色矿物较多;其他如冰碛物和黄土母质上发育的土壤,含水云母和绿泥石等粘土矿物较多,河流冲积物上发育的土壤亦富含水云母,湖积物上发育的土壤中多蒙脱石和水云母等粘土矿物。
从化学组成方面看,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一般铁、锰、镁、钙含量高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而硅、钠、钾含量则低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石灰岩母质上的土壤,钙的含量最高。 (2)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气候对于土壤形成的影响,表现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
直接影响指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经常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对土壤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的影响。通常温度每增加10℃,化学反应速度平均增加1~2倍;温度从0℃增加到50℃,化合物的解离度增加7倍。
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一年中土壤冻结达几个月之久,微生物分解作用非常缓慢,使有机质积累起来;而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使有机质含量趋于减少。 气候还可以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以及植被类型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一个显著的例子是,从干燥的荒漠地带或低温的苔原地带到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随着温度、降水、蒸发以及不同植被生产力的变化,有机残体归还逐渐增多,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增强,风化壳逐渐加厚 。 (3)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和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土壤的本质特征——肥力的产生与生物的作用是密切相关的。在生物作用下从岩石到土壤的形成过程见图9-7。
岩石表面在适宜的日照和湿度条件下滋生出苔薛类生物,它们依靠雨水中溶解的微量岩石矿物质得以生长,同时产生大量分泌物对岩石进行化学、生物风化;随着苔藓类的大量繁殖,生物与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日益加强,岩石表面慢慢地形成了土壤;此后,一些高等植物在年幼的土壤上逐渐发展起来,形成土体的明显分化。 在生物因素中,植物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
绿色植物有选择地吸收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养分元素,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给地表。不同植被类型的养分归还量与归还形式的差异是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根本原因。
例如,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这是因为草类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向下则根系的集中程度递减,从而为土壤表层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质,而树木的根系分布很深,直接提供给土壤表层的有机质不多,主要是以落叶的形式将有机质归还到地表。动物除以排泄物、分泌物和残体的形式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并通过啃食和搬运促进有机残体的转化外,有些动物如蚯蚓、白蚁还可通过对土体的搅动,改变土壤结构、孔隙度和土层排列等。
微生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主要功能是有机残体的分解、转化和腐殖质的合成。 (4)土壤形成的地形因素 地形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引起物质、能量的再分配而间接地作用于土壤的。
在山区,由于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气候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地带分化。
对美国西南部山区土壤特性的考察发现,土壤有机质含量、总孔隙度和持水量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而pH值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1]。此外,坡度和坡向也可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
在陡峭的山坡上,由于重力作用和地表径流的侵蚀力往往加速疏松地表物质的迁移,所以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而在平坦的地形部位,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使成土母质得以在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阳坡由于接受太阳辐射能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但水分状况比阴坡差,植被的覆盖度一般是阳坡低于阴坡,从而导致土壤中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差异。
(5)土壤形成的时间因素 在上述各种成土因素中,母质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它们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演变而不断变化。因此,土壤是一个经历着不断变化的自然实体,并且它的形成过程是相当缓慢的。
在酷热、严寒、干旱和洪涝等极端环境中,以及坚硬岩石上形成的残积母质上,可能需要数千年的时间才能形成土壤发生层,例如在沙丘土中,特别是。
5.土壤污染的来源有哪些,土壤污染的来源有哪些知识
土壤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水、农业污染等。主要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
土壤污染物有下列4类:①化学污染物。包括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前者如汞、镉、铅、砷等重金属,过量的氮、磷植物营养元素以及氧化物和硫化物等,后者如各种化学农药、石油及其裂解产物,以及其他各类有机合成产物等。②物理污染物。指来自工厂、矿山的固体废弃物如尾矿、废石、粉煤灰和工业垃圾等。③生物污染物。指带有各种病菌的城市垃圾和由卫生设施(包括医院)排出的废水、废物以及厩肥等。④放射性污染物。主要存在于核原料开采和大气层核爆炸地区,以锶和铯等在土壤中生存期长的放射性元素为主。
6.关于环境保护的小知识
1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 原生环境问题:主要指地震、洪涝、干旱、台风、崩塌、滑坡、泥石流、区域自然环境质量恶劣所引起的地方病等。
3次生环境问题:主要指导环境污染、环境破坏。
4环境载受力:又称环境承受力或环境忍耐力。
5地球的大气圈:包围在地球外部的空气层。由低向高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散逸层。大气圈的厚度大约在2000—3000千米。
6 生物圈的形成是生物界与水圈、大气圈及岩石圈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7.常见的土壤污染有哪些
土壤的污染,一般是通过大气污染、水污染的转化而产生,它们可以单 独起作用,也可以相互重叠和交叉进行。
随着工业、农业现代化发展,它们 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对土壤环境的污染,使土壤遭受污染 的机会越来越大,污染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常见的土壤污染和这些也都有着 直接关系。 一、污水灌溉对土壤的污染 生活污水和一些工业废水中,含有氮、磷、钾等许多植物所需要的营养 成分,因此合理地使用污水灌溉农田,一般有增产效果。
污水中还含有重金 属、酚、氰化物等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如果污水没有经过必要的处理而直 接用于农田灌溉,会将污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带至农田,污染土壤。 如冶 炼、电镀、燃料、汞化物等工业废水能引起镉、汞、铬、铜等重金属污染; 石油化工、肥料、农P等工业废水会引起酚、三氯乙醛、农药等有机物的 污染。
二、大气污染对土壤的污染 大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是工业排放的有毒废气,它的污染面非常大,对 土壤也会造成严重污染。 工业废气的污染大致分为气体污染、气溶胶污染两 类。
气体污染主要是指二氧化硫、氟化物、臭氧、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 气溶胶污染,如粉尘、烟尘等固体粒子及烟雾、雾气等液体粒子,它们通过 沉降或降水进入土壤,造成污染。有色金属冶炼厂排出的废气中含有铬、铅、铜、镉等重金属,这些重金属对附近的土壤都会造成污染;生产磷肥、氟化 物的工厂也会对附近的土壤造成粉尘污染和氟污染。
三、固体废物对土壤的污染 工业废物以及生活垃圾是土壤污 染最严重的固体污染源。各种农用塑 料薄膜如果管理、回收不善,大量残 膜就会散落田间,造成农田“白色污 染”。
这样的固体污染物既不易蒸发、挥发,也不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 解,是一种长期滞留的污染物。 四、化肥对土壤的污染 现代农业生产离不开化肥,施用 化肥可以使农作物增产,但使用不合理,也会引起土壤污染。
长期大量使用 氮肥,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过量地 使用硝酸铵等肥料,会使饲料作物含有过多的硝酸盐,妨碍牲畜体内氧的输 送,使其患病,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五、农药对土壤的影响 农药能防治病、虫、草害,使用得当,可保证作物的增产,但现代农业 大量使用农药对土壤的污染非常严重。喷施于作物体上的农药,除部分被植 物吸收或逸入大气外,约有一半散落于农田,这一部分农药与直接施用于田 间的农药构成农田土壤中农药的基本来源。
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农药,在根、茎、叶、果实和种子中积累,通过食 物、饲料危害人体和牲畜。此外,农药在杀虫、防病的同时,也使有益于农 业的微生物、昆虫、鸟类遭到伤害,破坏了生态系统,使农作物遭受很大的 间接损失。
8.关于土地污染
1、土地污染是指土地受到大气酸雨或富含有毒有害物质水的侵蚀,恶化了土壤原有的理化性状和丧失了生产潜力,导致土地上的农林副产品对人畜禽渔的危害。
2、土地因受到采矿或工业废弃物或农用化学物质的侵入,恶化了土壤原有的理化性状,使土地生产潜力减退、产品质量恶化并对人类和动植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和过程。按污染源不同,可分为工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四类。工业污染主要是工业排放的废渣、废水、废气造成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的污染。工业排放的各种大气污染物中,以粉尘、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为主,约占大气污染物总量的3/4;工业废水排入江河湖泊和海洋,成为污染水体的主要污染源,污水直接渗入土壤或被引用于农田,会污染土壤和农产品;工业废渣不仅占据大量的空间,而且含有有害成分,被水溶解后造成土壤污染和水污染。随着各种交通工具流动越来越频繁,它们排放的废气中尾气成为污染大气、水域的一个重要污染源。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等,也使城乡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土地环境内的某些因素或施加物等也会构成对其自身环境的污染,如农用塑料薄膜、农药、化肥等带来的污染。土地污染必然引起和促进其他环境要素污染。如当进入土地的污染物质数量超过其容量和自净能力时引起水体、生物和大气的污染。甚至导致农作物的产量、质量下降,引起农作物的污染,进而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土地污染的防治必须从治理污染源着手,防治土地污染和水污染并重。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主要有:生物防治、施加抑制剂、增施有机肥料、加强水田管理、改变耕作制度和换土、翻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