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小知识为栏目写一篇供稿

2022-03-28 综合 86阅读 投稿:意我

1.科普小知识作文90字

著名的天文学家和科普工作者卡尔•萨根1988年在康奈尔大学曾发表演讲《科学家为什么应该普及科学》。

对于中国来说,尤其要讨论的是,中国为什么需要科普工作者。科学和科普工作者某种程度上在中国的公众面前有一个很奇怪的形象。

一方面,科学被视为象牙塔,科学家则被描绘成没有生活常识,每天拿一些奇怪而深奥的数字、公式唬人的教授、学者:另一方面,公众对于科学知识、科技进程要么望而却步,认为自己没有理解它们的能力,要么不屑一顾,认为他们与自己毫无关联。这正是我们为什么需要科普工作者的原因。

西方作为科学精神的起源,很早便有了科普著作。到近代,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贝尔写出《数学大师——从芝诺到庞加莱》后,科学普及工作便蓬勃开展,这一百年来,很多优秀的科学家致力于科学普及,例如俄裔美籍科学家乔治•伽莫夫,美国科学家阿西莫夫、卡尔•萨根,英国科学家霍金、彭罗斯、约翰•格里宾等等。

而这些科普工作很快便收到了成效。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纳什正是因为幼年时阅读贝尔的科学著作《数学大师》才立志于数学研究:约翰•格里宾因为乔治•伽莫夫和其笔下的“汤普金斯先生”才想到要探索宇宙的起源,而他自己日后也成为一名科学家和科普工作者。

科学的接力棒就是这样代代相传。但是,科学普及的意义远不止培养一代代的科学家。

公众在日常生活中也许不需要那些繁杂的公式,但他们需要一种科学思想。他们需要科学的认识世界的方法。

有了这样的科学精神,懂得了这样的认识世界的方法,公众会更有意义地、更充实地生活,并且知道为什么而活,他们将略略领会人类是如何如一步步地改造世界,我们为什么要探索太空而不是呆在地球温暖的家里,更重要的,他们会摆脱愚昧,更科学有效的处理日常事务,当然,他们也决不会让他们的孩子辍学打工,也决不会听信谣传(例如,抢盐)。他们虽不会成为科学家,但他们应当认识科学的力量。

科学精神并不植根于中国的土壤,因此中国更加需要科普工作者,尤其是以有成就的科学家的身份有说服力地进行这项工作。中国的中学生学习了大量的自然科学知识,却不能在总体上领会人类如何一步步改造自然,不能将科。

2.科学小常识作文400字

给你一支吸管,一支普通的用来喝果汁的吸管,再给你一个土豆,一个刚从菜市场买来的拳头大的土豆。请问:你能用吸管穿透土豆么?

不能!--大概你会这样说。那么再给你一个辅助工具--杯子,情况又会怎么样呢?

今天中午我在看科普杂志,看到一篇《用吸管穿透土豆》的文章。我觉得很不可思议。土豆是硬的,而那弱不禁风的吸管怎么能……想着想着,我想起了那句经典

广告词“一切皆有可能”。于是我便怀着扳倒这一说法与见证奇迹的心理,准备实验。说实话,我的内心矛盾极了,不过一大部分还是不可能。单眼见为实,再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找来了杯子,土豆,吸管。

我先将土豆架再杯子上,接着用右手四指紧抓吸管,再用大拇指扣紧吸管的顶端,最后用力扎下去--吸管霍然穿过土豆。

我不敢相信的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但眼前任然保持着吸管再土豆中优美的姿态。我任然不相信,联想到了魔术,它在提醒人们亲眼目睹也会有假象。我已经不相信我自己的眼睛了。我叫来了妈妈,她也不相信,但我们换了吸管,土豆,杯子,有实验了好几次,结果都是一样的,我不得不相信,这是真的。

后来我明白了这个实验的关键是:要用拇指扣紧吸管顶端。这样一来,被隔绝了空气流动的吸管变得异常坚硬,足以穿透土豆。

我不得不承认,实验前我的“想当然”有多么可笑。一直纤细的吸管真的有能力穿透一个土豆。

这小小的实验令我觉醒。人生中,有多少“不可能”,只存于脑中而不存于现实世界里。而我,又因为心中的“不可能”而错过了多少尝试的机会啊!

当吸管穿透土豆时,它也穿透了我心中虽有的成见。科学就在身边,我们要学会试着相信!

3.身边的科学小知识50个

身边的科学

只要你留心,科学无处不在。

星期六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就是做一个科学实验。我想了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实验,我要做一个鸡蛋会浮起来的科学实验。

准备一个杯子,再准备一个鸡蛋和一些盐。先往杯子里放上水,放上鸡蛋,再加上盐。真奇怪,这个时候鸡蛋虽然没有浮起来。我一想,就一勺一勺地往杯子里加盐。加了好几大勺,我发现鸡蛋开始慢慢地浮起来了。渐渐地,鸡蛋就像坐电梯一样,慢慢升到了水面。

为什么鸡蛋会从盐水里浮起来呢?因为水加了盐以后,盐水的密度就变大,密度大浮力就大,浮力大就能把鸡蛋托起来了。

科学实验真好玩,我还要试一次。

【第二篇】:身边的科学

一天晚上,妈妈买了一袋基尾虾,基尾虾是青色的,但煮熟了的基尾虾变红了,我去问妈妈,妈妈没把答案直接告诉我,而是给了我一本《你问我答》的书,让我去自己找答案。

我找啊找终于找到了,那是因为基尾虾体内有一种名叫色素叫虾红素,平时它与别的色素混在一起,无法显示出鲜红的本色,但经过加热后,别的色素都被破坏和分解了,唯独虾红素不怕高温,因此基尾虾煮了以后就变成了红色的。

原来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呀!

【第三篇】:身边的科学

说起科学,其实,我们身边发生许许多多的事物都是有科学来解开的。就让我给大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

记得有一次,妈妈在做饭的时候让我把醋瓶打开,我就是拧不开。

后来,妈妈告诉我,先将醋瓶在热水里泡五分钟,然后用凉水冲一下,很容易就会拧开的。说着,我试着用妈妈的办法做了。果然,醋瓶被轻而易举地拧开了。妈妈告诉我这就是热胀冷缩的作用。

经过这件事儿,我从心里感谢科学,它让我进步,也帮我成长。

4.科学小常识作文

我读了《十万个为什么》后觉得这一套书很好,这套书有数学分册、物理分册、化学分册、动物分册、人体科学分册、地球科学分册、宇宙科学分册、环境科学分

册、信息科学分册、工程科学分册和索引资料分册。《十万个为什么》十分适合青少年,他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答案。比如说,为什么投掷硬币很多次后出现正

面和后面的次数大致相等的问题。在工作或学习过程中,肯定会有什么问题,应该多翻翻类似《十万个为什么》的书,现代科学的发展越来越迅猛,人们为了认识已

知世界所需要掌握的科学知识将越来越多。如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愚昧落后,缺少起码的知识,就可能被一些假科学、伪科学所愚弄,陷入盲目和迷信。为此,我

必须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用正确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来揭穿形形色色的伪科学的真面目。

5.写一篇关于科普的作文

物质的组成奥秘让我想起了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在1979年美国化学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到:“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与你的题目暗合。化学(chemistry)是一门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对我们认识和利用物质具有重要的作用,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从开始用火的原始社会,到使用各种人造物质的现代社会,人类都在享用化学成果。

人类的生活能够不断提高和改善,化学的贡献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化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在与物理学、生物学、自然地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

例如,核酸化学的研究成果使今天的生物学从细胞水平提高到分子水平,建立了分子生物学;对地球、月球和其他星体的化学成分的分析,得出了元素分布的规律,发现了星际空间有简单化合物的存在,为天体演化和现代宇宙学提供了实验数据,还丰富了自然辩证法的内容! 1.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产量;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2. 化学是一门是实用的学科,它与数学物理等学科共同成为自然科学迅猛发展的基础。化学的核心知识已经应用于自然科学的各个区域,化学是创造自然,改造自然的强大力量的重要支柱。

目前,化学家门运用化学的观点来观察和思考社会问题,用化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例如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健康问题、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3.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渗透,产生了很多边缘学科,如生物化学、地球化学、宇宙化学、海洋化学、大气化学等等,使得生物、电子、航天、激光、地质、海洋等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当今,化学日益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总之,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学科。

6.我们身边的科学小知识

常识类:

身边的科学: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因为光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声速快。

身边的科学:为什么不能关灯看电视?

电视机的屏幕和图象都比较小,在黑暗中看,视力要高度集中和扩展,对电视机屏幕上的光线的强烈反映特别敏感,会使眼睛受到刺激,视力下降。

身边的科学:飞机上为什么要装黑匣子?

答:它是用来记载失事时飞机上的各种情况的,帮助人们了解事故的原因的。

身边的科学:为什么自行车能动?

答:自行车的轮胎与地面相互摩擦。

身边的科学:刮风时为什么会发出"嗖嗖"的声响

强劲的风一旦碰上电线或树枝这种细长的东西时就发出"嗖嗖"的声响。细长的鞭子在空中猛烈抖动鞭子这种棒状物的后面就形成了空气的漩涡从而引起空气振动发出声音。风吹树枝的道理与挥鞭子一样。在呈锐角的地方或缝隙的后面刮风时也会形成这种漩涡并发出"嗖嗖"的声音而且根据风力的强弱发出的音调高低也不同。

身边的科学:蜜蜂怎样酿蜜?

蜂先把采来的花朵甜汁吐到一个空的蜂房中,到了晚上,再把甜汁吸到自己的蜜胃里进行调制,然后再吐出来,再吞进去,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240次,最后才酿成香甜的蜂蜜。

7.科普小知识要简单的100字左右

1天气是指短时间(几分钟到几天)发生的气象现象,如雷雨、冰雹、台风、寒潮、大风等。

2.什么是气候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期内(月、季、年、数年、甚至数百年等)各气象要素长年的平均值。是一个地区的冷、暖、干、湿等天气状况基本特征的综合反映。

3.气候资源 气候资源是指广泛存在于大气圈中的光能、热能、降水、风能等可以为人们直接或间接利用,能够形成财富,具有使用价值的自然物质和能量,是一种十分宝贵的可以再生的自然资源,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已被广泛用于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

4. 小气候 小气候是在具有相同的大气候背景的范围内,在局部地区,由于地形方位、土壤条件和植被不一致,使该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状况。小气候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个别气象要素变化剧烈,以及个别天气现象上的差异。

.城市气候 在大气候或区域气候的背景条件下,由于城市化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局地气候或小气候。城市气候呈现出所谓“五岛”的特征,即“热岛”、“湿岛”、“干岛”、“雨岛”、“混浊岛”。

6.热岛效应 热岛是由于人们改变城市地表而引起小气候变化的综合现象,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由于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热容量和吸热率,使得城区储存了较多的热量,并向四周和大气中幅射,造成了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的郊区气温,高温的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岛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

7.为什么冬天的气压比夏天高 气压是指地球上空气柱在单位面积上产生的压力。一个地方的气压是经常发生变化的,当气压降低时,天气阴雨,气象升高时,天气转晴。气压发生变化有许多原因。其中空气温度的变化是引起气压变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当空气冷却时,空气收缩,密度增大,单位面积上承受的空气柱重量增加,气压也就升高。因此,冷空气一到,总是伴随着气压的升高;而在暖空气来临的同时,气压常常降压。冬天是冷空气的世界,夏季则是暖空气的天地,气压冬高夏低的道理也就很清楚了。

8.科普小知识

科普知识读后感

2008年9月25日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日子,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出征遨游太空,在漫无边际的太空上演伟大和神奇,这是中华民族实力的展示,也是中国人民向世界的又一个宣告……兴奋之余,总有许多疑惑萦绕心头。例如:为什么不能在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完成科学实验,非要带到遥远的太空上去进行,我在《十万个为什么》里找到了答案。

原来,在茫茫的太空里有四项特别优良的天然条件:绝对没有空气,绝对没有污染,零下270度的低温条件以及不受任何地球引力的干扰.尤其是第四项条件,它在地面上的任何实验室里都是绝不可能做到的。航天飞机是在太空里飞行,是一个动态过程。把实验带到航天飞机上去做或者带到遥远的太空上去进行,其目的是为了让实验在与地面上完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就有可能创造出全新的科学奇迹.最吸引人的要数在太空科学试验全新的生产加工方法:冶炼新的合金材料、各种新材料的焊接、制造质地绝对纯净的玻璃、提炼合成新的化学药物等……看完整篇科普文章资料,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太神奇了,太不可思议了!”

我想:我们今天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就是为将来去揭开一道道深邃、神秘的科学难题,去开辟一个新的科学领域,去引领一个新的科学时代!

9.求200字左右的科学小知识

陨石是地球以外的宇宙流星脱离原有运行轨道或成碎块散落到地球上的石体,它是人类直接认识太阳系各星体珍贵稀有的实物标本,极具收藏价值。

据加拿大科学家10年的观测,每年降落到地球上的陨石有20多吨,大概有两万多块。由于多数陨石落在海洋、荒草、森林和山地等人烟罕至地区,而被人发现并收集到手的陨石每年只有几十块,数量极少。

陨石,在没有落入地球大气层时,是游离于外太空的石质的,铁质的或是石铁混合的物质,若是落入大气层,在没有被大气烧毁而落到地面就成了我们平时见到的陨石,简单的说,所谓陨石,就是微缩版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而留下的残骸。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陨石最早的国家,远至新石器时代,后经历朝历代,直到20世纪末均有文字记载,并有不少标有“落星”的地名,如“落星山”、“落星湖”等。

陨石按组成成分一般分为3大类,即铁陨石,也叫陨铁。一般铁镍含量在95以上,其中含铁80至95,含镍5至20。

密度为8至8.5。其他成分可有硫化物,金刚石,稀土化元素及硅酸盐等。

铁陨石约占陨石总量的3。世界3号铁陨石于19世纪末发现于我国新疆青河县,大小为2.42*1.85*1.37,重约30吨。

该陨铁含铁88.67,含镍9.27。其中含有多种地球上没有矿物,如锥纹石、镍纹石等宇宙矿物。

超新星 有时候,遥望星空,你可能会惊奇地发现:在某一星区,出现了一颗从来没有见过的明亮星星!然而仅仅过了几个月甚至几天,它又渐渐消失了。 这种“奇特”的星星叫做新星或者超新星。

在古代又被称为“客星”,意思是这是一颗“前来作客”的恒星。 新星和超新星是变星中的一个类别。

人们看见它们突然出现,曾经一度以为它们是刚刚诞生的恒星,所以取名叫“新星”。其实,它们不但不是新生的星体,相反,而是正走向衰亡的老年恒星。

其实,它们就是正在爆发的红巨星。我们曾经不止一次提到,当一颗恒星步入老年,它的中心会向内收缩,而外壳却朝外膨胀,形成一颗红巨星。

红巨星是很不稳定的,总有一天它会猛烈地爆发,抛掉身上的外壳,露出藏在中心的白矮星或中子星来。 在大爆炸中,恒星将抛射掉自己大部分的质量,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这样,在短短几天内,它的光度有可能将增加几十万倍,这样的星叫“新星”。如果恒星的爆发再猛烈些,它的光度增加甚至能超过1000万倍,这样的恒星叫做“超新星”。

超新星爆发的激烈程度是让人难以置信的。据说它在几天内倾泄的能量,就像一颗青年恒星在几亿年里所辐射的哪样多,以致它看上去就像一整个星系那样明亮! 新星或者超新星的爆发是天体演化的重要环节。

它是老年恒星辉煌的葬礼,同时又是新生恒星的推动者。超新星的爆发可能会引发附近星云中无数颗恒星的诞生。

另一方面,新星和超新星爆发的灰烬,也是形成别的天体的重要材料。比如说,今天我们地球上的许多物质元素就来自那些早已消失的恒星。

太阳 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太阳系的中心天体。银河系的一颗普通恒星。

与地球平均距离14960万千米,直径139万千米,平均密度1.409克/厘米?3,质量1.989*10^33克,表面温度5770开,中心温度1500万开。由里向外分别为太阳核反应区、太阳对流层、太阳大气层。

其中心区不停地进行热核反应,所产生的能量以辐射方式向宇宙空间发射。其中二十二亿分之一的能量辐射到地球,成为地球上光和热的主要来源。

太阳(Sun)是一颗普通的恒星,目前在赫-罗图上度过了主序生涯的一半左右。它是一个质量为1989.1亿亿亿吨(约为地球质量的33万倍)、直径139.2万km(约为地球直径的109倍)的热气体(严格说是等离子体)球。

其平均密度为水的1.4倍,但这一平均密度隐含着很宽的密度范围,从超高密的核心到稀薄的外层。 作为一颗恒星太阳,其总体外观性质是,光度为383亿亿亿瓦,绝对星等为4.8,他是一颗黄色G2型矮星,有效温度等于开氏5800度。

太阳与在轨道上绕它公转的地球的平均距离为149597870km(499.005光秒或1天文单位)。按质量计,它的物质构成是71%的氢、26%的氦和少量重元素。

太阳圆面在天空的角直径为32角分,与从地球所见的月球的角直径很接近,是一个奇妙的巧合(太阳直径约为月球的400倍而离我们的距离恰是地月距离的400倍),使日食看起来特别壮观。由于太阳比其他恒星离我们近得多,其视星等达到-26.8,成为地球上看到最明亮的天体。

太阳每25.4天自转一周(平均周期;赤道比高纬度自转得快),每2亿年绕银河系中心公转一周。太阳因自转而呈轻微扁平状,与完美球形相差0.001%,相当于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相差6km(地球这一差值为21km,月球为9km,木星9000km,土星5500km)。

差异虽然很小,但测量这一扁平性却很重要,因为任何稍大一点的扁平程度(哪怕是0.005%)将改变太阳引力对水星轨道的影响,而使根据水星近日点进动对广义相对论所做的检验成为不可信。 你嫌太长可以把中间去掉一点呢。

科普小知识为栏目写一篇供稿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