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年级的数学小知识(越多越好)
分析、归纳试商的方法 (一)除数靠近整百数的除法此类题我们要把除数看着整百数来除。
例如,1902÷197= 1456÷202= 想:197≈200想:202≈200 200*9=1800 200*7=1400 确定试商9 确定试商7 做: 做: 因为:129 所以:试商正确 所以:试商正确(二) 除数靠近□50除法做此类题首先要加强学生对150、250、350……的倍数的口算训练,这是试商快而准的必要条件。其次在计算时要灵活的加以运用。
例如,765÷247=567÷152= 想:247≈250想:152≈150250*3=750150*3=450 确定试商3 确定试商3 做: 做: 因为:24 所以:试商正确 所以:试商正确(三) 除数在□50与整百之间由于除数是□16到□64的数有自身特点,如果我们仍然采取以上的方法,所的得的商有时会不够准确。我们可以取除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整百),然后分别求出商,再求两商之和的平均值。
这个平均值便是我们要求的商或非常接近所求的商。 例如,781÷1361316÷261 想: 因为:781÷100商7 因为:1316÷200商6 781÷200商3 1316÷300商4(7+3)÷2=5 (6+4)÷2=5 所以:试商5 所以:试商5注:此种方法也应用与以上(二)的情况。
(四)在试商时如何减少试商的次数,是巧商的目的所在。 由于我们是采用求近似数方法,所以试商可能或大或小。
这时教师要向学生讲解商为何会发生变化,并对变化加以分析、归纳。 (1)除数四舍五入 变小了 商可能 变大了(2)除数四舍五入 变大了 商可能 变小大了以上分析目的让学生在做多位数除法时,能很快的把它进行归类,并找到与之相应方法。
从而达到巧商,提高正确率和速度。当然要使学生能够商得又准又快,达到巧商的效果。
除了掌握正确的方法之外,还要多练。俗话说“熟能生巧”,所以适当的练习是提高计算正确率和计算速度的必要条件。
数学趣题 1.有48个学生参加三项体育比赛,但参加的每项活动的人数不一样,而人数都有一个数字“6”,参加三项体育比赛的各有几人?2.龙龙和亮亮去公园玩,想买门票,但钱都不够,龙龙缺4元8角,亮亮缺1分,两人钱合起来仍不够,公园门票多少钱?3.三个人同时吃3个西红柿,用3分钟吃完,六个人同时吃6个西红柿要几分钟?4.有10张卡片,正面朝上,每次翻动6张卡片,经过若干次翻动,卡片能否都反面朝上?5.小张买了24瓶汽水,每4个空瓶可以换1瓶汽水,小张共能喝到几瓶汽水?年龄问题 1.四个人年龄之和是77岁,年龄最小的10岁,年龄最大与最小的人年龄之和比另外两个人的年龄之和大7岁,问年龄最大的人多少岁?2.爸爸在过50岁生日时,弟弟说:“等我长到哥哥现在的年龄时,我和哥哥的年龄之和等于那时爸爸的年龄”,那么哥哥今年多少岁?3.甲、乙、丙平均年龄42岁,如果甲的年龄增加7岁,乙的年龄增加一倍,丙的年龄缩小一半,则三人岁数相等,问甲多少岁?4.在一个家庭里,现在所有成员的年龄加在一起是73岁.家庭成员中有父亲、母亲、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父亲比母亲大3岁,女儿比儿子大2岁.四年前家庭里所有的人的年龄总和是58岁.现在家里的每个成员各是多少岁?5.10年前吴昊的年龄是他儿子年龄的7倍.15年后,吴昊的年龄是他儿子的2倍.现在父子俩人的年龄各是多少岁?填横式 1.将0~6这7个数填在下面的○中,每个数字恰好出现一次和两位数的整数算式。○*○=○÷○=○2.由1~9的9个数字组成下列算式,5的位置已经知道,将填入其它数字 □*□=5□□□÷□*□=□3.将1~9填入下式使等式成立(有的数字已给出)。
□7*□=6□=□3-□□4.将1~9这九个数字分别填入下面算式的空格内,其中有一个数字已经知道,每个空格内只许填一个数字,使算式成立: □□□÷□□=□-□=□-75.1~9这九个数字分别填入下面算式的空格中,每个空格只许填一个数字,使算式成立:鸡兔同笼问题 1.小丽的储蓄罐中有100枚硬币。她把其中的贰分币全换成等值的伍分币,硬币总数变成73枚;然后她又把壹分币换成等值的伍分币,硬币总数变为33枚。
那么她的储蓄罐中共有 元。2.三种昆虫共18只,共有20对翅膀116条腿。
其中每只蜘蛛无翅8条腿,每只蜻蜓是2对翅膀6条腿,蝉是一对翅膀6条腿。问这三种昆虫各多少只?3.一张数学试卷,只有25道选择题。
做对一题得4分,做错一题倒扣1分;如不做,不得分也不扣分。若小明得了78分,那么他做对 题,做错 题,不做 题。
4.某杂志每期定价2元5角,全年共出12期。某班一些学生订半年,其余学生订全年,共需1320元;如果订半年的改订全年,订全年的改订半年,那么共需订费1245元。
问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学生?5.已知甲、乙、丙3位同学共解出100道数学题,且他们3人每人都解出其中的60道题。若将其中只有1人解出的题叫做“难题”,3人都解出的题叫做“容易题”,则“难题”比“容易题”多多少道?3年级练习 1.计算:9998+998+99+9+62.计算 174+177+183+182+176+180+179+1893.某校有70名男同学及若干女同学参加数学竞赛,平均分为63分,参赛男同学平均分为60分,女同学平均分为70分,那么该校有多少女同学参赛?4.7个数的平均数是28,把这7个数排成一列,则前四个数的平均数为26,后四个数的平均数为33,则第四个数是多少?5.1,2,6,24,120,(),。
2.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1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 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 = 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 1吨1000克=1千
3.三年级数学小知识
数学趣题
1.有48个学生参加三项体育比赛,但参加的每项活动的人数不一样,而人数都有一个数字“6”,参加三项体育比赛的各有几人?
2.龙龙和亮亮去公园玩,想买门票,但钱都不够,龙龙缺4元8角,亮亮缺1分,两人钱合起来仍不够,公园门票多少钱?
3.三个人同时吃3个西红柿,用3分钟吃完,六个人同时吃6个西红柿要几分钟?
4.有10张卡片,正面朝上,每次翻动6张卡片,经过若干次翻动,卡片能否都反面朝上?
5.小张买了24瓶汽水,每4个空瓶可以换1瓶汽水,小张共能喝到几瓶汽水?
年龄问题
1.四个人年龄之和是77岁,年龄最小的10岁,年龄最大与最小的人年龄之和比另外两个人的年龄之和大7岁,问年龄最大的人多少岁?
2.爸爸在过50岁生日时,弟弟说:“等我长到哥哥现在的年龄时,我和哥哥的年龄之和等于那时爸爸的年龄”,那么哥哥今年多少岁?
3.甲、乙、丙平均年龄42岁,如果甲的年龄增加7岁,乙的年龄增加一倍,丙的年龄缩小一半,则三人岁数相等,问甲多少岁?
4.在一个家庭里,现在所有成员的年龄加在一起是73岁.家庭成员中有父亲、母亲、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父亲比母亲大3岁,女儿比儿子大2岁.四年前家庭里所有的人的年龄总和是58岁.现在家里的每个成员各是多少岁?
5.10年前吴昊的年龄是他儿子年龄的7倍.15年后,吴昊的年龄是他儿子的2倍.现在父子俩人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鸡兔同笼问题
1.小丽的储蓄罐中有100枚硬币。她把其中的贰分币全换成等值的伍分币,硬币总数变成73枚;然后她又把壹分币换成等值的伍分币,硬币总数变为33枚。那么她的储蓄罐中共有 元。
2.三种昆虫共18只,共有20对翅膀116条腿。其中每只蜘蛛无翅8条腿,每只蜻蜓是2对翅膀6条腿,蝉是一对翅膀6条腿。问这三种昆虫各多少只?
3.一张数学试卷,只有25道选择题。做对一题得4分,做错一题倒扣1分;如不做,不得分也不扣分。若小明得了78分,那么他做对 题,做错 题,不做 题。
4.某杂志每期定价2元5角,全年共出12期。某班一些学生订半年,其余学生订全年,共需1320元;如果订半年的改订全年,订全年的改订半年,那么共需订费1245元。问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学生?
5.已知甲、乙、丙3位同学共解出100道数学题,且他们3人每人都解出其中的60道题。若将其中只有1人解出的题叫做“难题”,3人都解出的题叫做“容易题”,则“难题”比“容易题”多多少道?
3年级练习
1.计算:9998+998+99+9+6
2.计算 174+177+183+182+176+180+179+189
3.某校有70名男同学及若干女同学参加数学竞赛,平均分为63分,参赛男同学平均分为60分,女同学平均分为70分,那么该校有多少女同学参赛?
4.7个数的平均数是28,把这7个数排成一列,则前四个数的平均数为26,后四个数的平均数为33,则第四个数是多少?
5.1,2,6,24,120,(),5040
1,9,2,8,3,( ),4,6,5,5
2, 3, 6, 8, 8, 4,( ),( )
6.1/2,1/5,2/9,3/14,5/20,(),( )
7.哥哥今年比小丽大12岁,8年前哥哥的年龄是小丽的4倍,今年二人各几岁?
8.今年小明的父母年龄之和是小明的6倍,4年后小明的父母年龄之和是小明的5倍,那么今年小明父亲与母亲的年龄和是多少?如果小明父亲比母亲大2岁,问小明的父亲今年的年龄多少岁?
4.有关三年级的数学小知识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
一、位置与方向
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
二、年月日:
(1)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比如:1900年是平年不是闰年,2000年是闰年不是平年。
(2)闰年的二月是29天,平年的二月是28天。其他月份中,大月份是31天,小月份是30天。
(3)1年有12个月,平年一年365天,闰年一年366天。
(4)同一时刻24小时制和12小时制相差12。
三、面积和周长
(1)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2)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3)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四、平均数和小数
(1)平均数=所有数据的和÷数据的个数
(2)象0.2,1.8之样的数叫小数
五、常见的单位及其进率
1、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①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② 1分=0.1角;1角=0.1元;
2、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①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 1米=100厘米=1000毫米;
③ 1毫米=0.1厘米;1厘米=0.1分米;1分米=0.1米;
3、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
①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②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5.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Ѕ=πr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2、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 V =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a 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 S=ch 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πr +2πrh=2π(d÷2) +2π(d÷2)h=2π(C÷2÷π) +Ch 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V=πr h=π(d÷2) h=π(C÷2÷π) h 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V=Sh÷3=πr h÷3=π(d÷2) h÷3=π(C÷2÷π) h÷3 19、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积=底面积*高 V=Sh。
6.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求归纳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与西北)相对,(西南与东北)相对。
面南左为东,面北左为西,面东左为北,面西左为南。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通常所说的八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北。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做题时先标出东 南 西 北。)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就到了哪里。
(在转弯处要注意方向的变化) 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为中心点(观测点) 处画“米”字符号,再进行判断。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我国地处北半球,树叶茂盛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疏的一面是北方。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 法)计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5 = 6)4、笔算除法:(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最大的被除数=商*除数+最大的余数; 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2)除法验算:→ 用乘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5、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6、笔算除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7、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用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跟除数进行比较,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1。第三单元 复式统计表 复式统计图的特点:有利于数据的比较,更容易分辨相同项目的区别。
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2、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3、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4、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5、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目,都要三大步: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
→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6、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7、相关公式: 因数*因数=积 积÷因数=另一个因数 运算顺序:先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第五单元 面 积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3、①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②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③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4、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求长:长=长方形面积÷宽 已知周长求长:长=长方形周长÷2-宽 求宽:宽=长方形面积÷长 已知周长求宽:宽=长方形周长÷2-长 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边长:边长=正方形面积÷边长 已知周长求边长:边长=正方形周长÷45、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6、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不一定相等。7、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
例如1平方厘米(指甲盖)、1平方分米(电脑A盘或电线插座)、1平方米(教室侧面的小展板)。8、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长度单位测量线段的长短,面积单位测量面的大小。
(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1、归类:什么样的问题是求周长?(缝花边、围栅栏、围栏杆、池塘或花坛周围小路长度、围操场跑步的长度等等) 什么样的问题是求面积?或与面积有关?(课本等封面大小、刷墙、花坛周围小路面积、给餐桌配玻璃、给课桌配桌布、洒水车洒到的地面。
7.数学三年级的小常识(我要办个板报)满意的+分
数学小常识
我们都携带一把”尺子”,你相信吗?
新建小学 吴爱萍
你知道吗?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假如你“一拃”的长度为8厘米,量一下你课桌的长为7拃,则可知课桌长为56厘米。如果你每步长65厘米,你上学时,数一数你走了多少步,就能算出从你家到学校有多远。身高也是一把尺子。如果你的身高是150厘米,那么你抱住一棵大树,两手正好合拢,这棵树的一周的长度大约是150厘米。因为每个人两臂平伸,两手指尖之间的长度和身高大约是一样的。要是你想量树的高,影子也可以帮助你的。你只要量一量树的影子和自己的影子长度就可以了。因为树的高度=树影长*身高÷人影长。这是为什么?等你学会比例以后就明白了。你若去游玩,要想知道前面的山距你有多远,可以请声音帮你量一量。声音每秒能走331米,那么你对着山喊一声,再看几秒可听到回声,用331乘听到回声的时间,再除以2就能算出来了。学会用你身上这几把尺子,对你计算一些问题是很有好处的。同时,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它也会为你提供方便的。你可要想着它呀!
8.三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有什么,简单概括
以人教版为准
一.时分秒,钟
要求掌握时钟的转向,转的时间,什么时候成直角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读数和写数,数的大小比较,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加法,减法公式,验算
三.测量
要求掌握测量的方法,质量,长度等单位的换算
四.认识倍数
要求掌握倍数(也就是乘法)
五.多一位乘数
要求学会多一位乘数,乘数为0,除数,大约的辨析与换算
六.正方形与长方形
要求学会计算周长与面积
了结特点
七.分数加减法
了结分数并学会加减法
八.总复习
复习一下
就这么多,有遗漏指出
9.三年级数学手抄报
您好 以下是三年级数学手抄报的资料与内容: 数学小知识 阿拉伯数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0、1、2、3、4、5、6、7、8、9这些数字。
那么你知道这些数字是谁发明的吗? 这些数字符号原来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后来传到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到欧洲,欧洲人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就把它们叫做“阿拉伯数字”,因为流传了许多年,人们叫得顺口,所以至今人们仍然将错就错,把这些古代印度人发明的数字符号叫做阿拉伯数字。 现在,阿拉伯数字已成了全世界通用的数字符号。
九 九 歌 九九歌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乘法口诀。 远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九九歌就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
在当时的许多著作中,都有关于九九歌的记载。最初的九九歌是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
因为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所以取名九九歌。大约在公元五至十世纪间,九九歌才扩充到“一一如一”。
大约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纪,九九歌的顺序才变成和现在所用的一样,从“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 现在我国使用的乘法口诀有两种,一种是45句的,通常称为“小九九”;还有一种是81句的,通常称为“大九九”。
数学小故事 数字趣联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年轻时与几个学友进京考试.他们到达试院时为时已晚.考官说:"我出一联,你们若对得上,我就让你们进考场."考官的上联是: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学子,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苏东坡对出的下联是: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日一定要中. 考官与苏东坡都将一至十这十个数字嵌入对联中,将读书人的艰辛与刻苦情况描写得淋漓尽致. 点错的小数点 学习数学不仅解题思路要正确,具体解题过程也不能出错,差之毫厘,往往失之千里. 美国芝加哥一个靠养老金生活的老太太,在医院施行一次小手术后回家.两星期后,她接到医院寄来的一张帐单,款数是63440美元.她看到偌大的数字,不禁大惊失色,骇得心脏病猝发,倒地身亡.后来,有人向医院一核对,原来是电脑把小数点的位置放错了,实际上只需要付63.44美元. 点错一个小数点,竟要了一条人命.正如牛顿所说:"在数学中,最微小的误差也不能忽略. 二十一世纪从哪年开始? 世纪是计算年代的单位,一百年为一个世纪. 第一世纪的起始年和末尾年,分别是公元1年和公元100年.常见的错误是有人把起始年当作是公元零年,这显然不符合逻辑和我们的习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序数的计算是从“1”开始的,而不是从“0”开始的。而正是这个理解上的错误,所以才导致了世纪末尾年为公元99年的错误认识,这也是错把1999年当作是二十世纪末尾年,错把2000年当作是二十一世纪起始年的原因.因为公元计数是序数,所以应该从“1”开始,21世纪的第一年是2001年. 参考资料:/link?url=-6qouOzcsjK_IPCC1Y-_ 以下是三年级数学手抄报的图片范稿: 参考资料:/link?url=-6qouOzcsjK_IPCC1Y-_ 如果还有什么需要请讲,谢谢。
10.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不知道你的教材是哪个版本的 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分数部分: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作分数单位。 如:23 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2份。
分子(表示取其中的几份) 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分母(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 23 的分数单位是13 ,它有2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如: 13 = 26 = 39 = 412 1620 = 810 = 45 3、分数比较大小: (1) 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如: (2) 同分子分数相比较,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如: (3) 分子和分母都不同的分数相比较,先化成同分母再比较。 如: 4、分数加、减法: (1)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如:25 + 35 = 55 = 1 89 - 19 =79 (2)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减。 如: 小数部分: 1、小数的概念: 像5.83,12.5,16.72,0.8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2、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读作:五十六点八三 3、小数比较大小: 小数比较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的第一位,如果小数部分第一位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第二位…… 如: 4、小数的加减法: 用竖式进行两个小数相加、减,要对齐小数点。 如: 方向与位置 1、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判断方向的方法是: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2、南与北相对,东与西相对。 3、地图一般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平移与旋转 1、平移:电梯、缆车都是整体朝着一定的方向移动,这种现象称为平移。 如:升国旗;拉抽屉;电梯的移动;缆车等。
2、旋转:风车、风扇转动的时候,位置没有移动,始终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这样的现象称为旋转。 如:摩天轮的转动;时针、分针、秒针在钟面上的转动;拧瓶盖等。
3、轴对称图形:两边对折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如:长方形、正方形、圆等。 两位数乘两、三位数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比较简便。
(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 如: 8个50连加的和是多少? 50*8=400 10个90是多少? 90*10=900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如:14的20倍是多少? 14*20=280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1、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正方形的相关公式: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边长=周长÷4;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3、长方形相关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面积÷宽; 宽=面积÷长。 4、面积单位: (1) 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千米 □ □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2) 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平方千米 公顷 □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平方毫米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l 知识要点: (一)认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
1.知道辨认方向的方法:可以借助太阳等身边事物辨别方向,也可以借助指南针等工具辨别方向。 2.能根据一个方向确定其它七个方向,知道哪些方向是相对的。
南←→北,西←→东;西北←→东南,东北←→西南。 3.会辨别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书:练习一第3、4题;) 4.了解绘制简单示意图的方法:先确定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的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用箭头“↑”标出北方。
(书:练习二第2题。) 5.并能看懂地图。
(p4例2:知道建筑或地点在整个地图的什么方向,地图上两个地点之间的位置关系:谁在谁的什么方向等)(大本p1双基训练)。 (二)看简单的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
1.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 2.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先向哪走,再向哪走)。
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书:p5做一做;p9做一做;)(大本:p3 左边第1、2题;右边第1、2、3题;) 3.综合性题目:给出路线图,说出去某地的走法,并根据信息求出所用时间、应该按什么速度行驶、或几时能到达、付多少钱买车票等等。
(大本:p5 第1、3题。)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l 知识要点: (一)口算除法 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P14 例1) (1)用表内除法计算:用被除数0前面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先乘法,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