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防碘缺乏小知识
碘是我们人体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一旦缺少,就会引起身体出现各种疾病,而这些也被称为碘缺乏病。碘缺乏病主要是环境缺碘,人体摄取碘不足所致。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下碘缺乏病的防治知识。
碘缺乏病的病因
1、环境因素
其流行的原因是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土壤中缺碘,尤其是冰川冲刷地带和洪水泛滥的平原,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破坏,滥砍滥伐,水土流失,也造成了环境缺碘,山区缺碘的文献报道众多,我国地方性甲状腺肿也多分布在山区,主要因为山区坡度大,雨水冲刷,碘从土壤中丢失所致,我国东北地区黑龙江的三江平原缺碘可能因为历史上频繁的泛滥,以及地下水的运动活跃造成。
2、胎儿缺碘
妊娠期间孕妇如碘的摄入不足,血浆中无机碘离子浓度降低,甲状腺产生的T3,T4较少,血液中T3,T4减少,以致通过胎盘的T3,T4减少,不能满足胎儿的需要,胎儿的生长发育即出现了一系列的障碍,中枢神经系统首先出现症状。
3、膳食因素
人体碘的供给约60%来源于植物性食品,如土壤中的碘缺乏可导致植物性食品中碘含量不足。低蛋白,低能量可使血清中T3,T4,血浆蛋白结合碘(PBI)降低,血清促甲状腺素(TSH)升高,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可影响甲状腺对碘的吸收和利用。
碘缺乏症预防方法
1、碘化食盐:食盐中加入碘化钠或碘化钾,浓度为1:1万至1:2万。
2、碘化饮水:饮水中加入碘化钾,按10万L水加碘化钾1g(即每升水含碘化钾10μg)。
3、碘油注射:适用于发病率低,无须普遍加碘的地区。
4、多吃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海藻、海鱼虾等。
2.如何预防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预防控制的根本措施就是补碘。正常成人每日需要的供碘量约为150微克,人体对碘的储存能力有限。由于自然环境缺碘是长期存在的,因此补碘应遵循长期、微量、日常和生活化原则。
补碘的措施主要有碘盐、碘制剂和富碘食品等。我国预防控制碘缺乏病的主要措施是普及加碘食盐。此外,在交通不便、居住分散、非碘盐冲击严重、食盐加碘措施尚未有效实施的地区可采用碘油或碘片作为替代或辅助措施。
应用的主要对象是新婚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和儿童。也可以通过服用含碘保健品和食用海带、紫菜、贝类等富碘食物补碘。
食盐是人体的每日所需,符合长期、微量、日常和方便的原则。人类经过近一百年的探索和实践证明,食盐加碘具有安全、有效、简单、易行、价廉、能够长期坚持食用的优势,成为补碘的最佳途径。
扩展资料
正确购买和使用碘盐
(1) 应该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碘盐,碘盐必须有包装和碘盐标志,购买时要辨认清楚。
(2) 购买的碘盐要妥善保存,碘盐应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受日光直射和吸潮,离开灶台存放,避免高温影响。居民可购买小包装碘盐,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做到随吃随买。
(3)为防止碘丢失,烹饪时不宜过早放入碘盐,宜在食物快熟时放入,避免用碘盐爆锅、长时间炖、煮,以免碘受热失效而失去补碘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健康报网——山东省地方病研究所普及碘缺乏病知识问答
3.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碘缺乏病是一种可以预防的,造成智力精神发育和脑损伤的疾病,食盐加碘是预防碘缺乏病最有效的措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实施全民食盐加碘干预措施以来,我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碘营养适宜的国家。
所谓碘化食盐即将可溶性碘化物,按照一比两万到一比五万比例加入食盐,我国碘化盐中碘添加剂为kio3。推广碘化食盐,可使广大人群特别使小儿免受缺碘所带来的种种危害,对于缺碘较重地区可定期开展碘油强化补碘。
补碘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碘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所以补碘应该适度。我国每日推荐摄入量为四岁以下50微克,四到十一岁以下90微克,十一到十三岁以下为120微克,十四岁以上为150微克。
4.有关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手抄报
可以介绍碘缺乏的危害,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危害等:
碘缺乏病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简称地甲肿)、地方性克汀病(地克汀)、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简称亚克汀)、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先天畸形等。
克汀病是指以智力低下为主要特征并伴有精神综合征或甲状腺机能低下的一种疾病,是由于胎儿期严重碘缺乏造成大脑发育不可逆的损害。
新生儿碘缺乏的危害主要是引起先天性甲状腺机能低下症(简称先甲低)。
婴幼儿正处于脑发育的第二个关键时期,和胎儿一样,对碘缺乏极为敏感。胎儿的严重碘缺乏若延续到婴儿期继续存在,会发展成为典型的克汀病患者。
儿童青少年对碘缺乏比较敏感,可影响智力发育、身体发育,造成运动、视觉、听觉障碍,突出的表现是甲状腺肿大。
碘缺乏对成人最明显的影响是甲状腺肿。地甲肿在成人中的特点是缺乏典型的临床甲低症状,除了颈部肿大之外一般无明显症状,只有当甲状腺肿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或压迫气管、食道和周围神经时才会出现呼吸困难,吞咽障碍或声音嘶哑等症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碘缺乏病防治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