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钱币小知识,幼儿园怎样讲解人民币元角分的面值

2022-02-25 综合 86阅读 投稿:夕颜

1.幼儿园怎样讲解人民币元,角,分的面值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面值。

2、学习看钱币上的数字,知道钱币可以用来购买相应同等币值的商品。

3、有钱币购买商品的愿望,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与在超市做营业员的家长做好事先的购物安排。

2、请家长为孩子准备不同币值的人民币10元。

3、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方式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出示一些学习用品:小朋友你们用的这些东西是谁给你买?你们想不想自己学着到商店里去买呢?想自己去买,就必须认识钱,现在我们来一起认识钱。

二、幼儿分类操作,区分硬币和纸币

(1)请小朋友摸摸、捏捏、看看这些钱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操作回答,教师总结:圆圆的、硬硬的叫硬币。长方形的,像纸一样的叫纸币。

(3)请幼儿把纸币和硬币分开。

三、认识钱币的面值

(1)观察硬币的不同

请幼儿观察1元、5角、……的硬币,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这些硬币的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图案不一样、数字不一样。

(2)认识硬币的面值

幼儿认识硬币的面值,每个硬币上都有一个数字,数字后面有个字。教师取一枚硬币放在投影仪上,请幼儿观察。这里有数字“1”,后面有一字“元”,这枚硬币是1元,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其它面值硬币。

(3)认识纸币的面值

通过玩《纸币找朋友》的游戏来认识纸币的面值。

玩游戏《看谁拿得对》:教师说出1元内的某种人民币的名称,幼儿迅速从学具盒中取出相应的硬币和纸币。

四、玩购物游戏,学习基本的购物常识

玩法:一名教师扮银行工作人员,一名教师扮商店营业员,幼儿扮顾客,幼儿去银行取钱(不超过1元),再去商店买物品,想好买什么。游戏可变换角色进行。可请能力强的幼儿扮演银行工作人员和商店营业员。

五、教师讲评

(1)请幼儿讨论:你用多少钱买了什么东西?

(2)买东西剩的钱该怎么办?

(3)教育幼儿要爱护人民币,不要乱花钱。

六、活动延伸

1、教师带幼儿到超市购物。

2、家长为幼儿提供购买物品的机会,教育幼儿要爱护人民币。

2.关于钱币的收藏小知识

收藏是种文化,是种喜欢,无论什以东西,只要喜欢就有收藏价值。钱币收藏对于我们主要的价值表现在以下方面:文物和欣赏价值,潜在的投资价值,货币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见证,同样也是一件小型艺术品.收藏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人民币是艺术与价值的结晶。小小票幅图案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潜在着人文、历史、地理、民族、美学等方面的知识。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收集钱币,也是对知识的吸取与学习。就三套人民币而言,有反映新中国伟大建设成就,也有刻画极富时代鲜明特色的工农商学兵各阶层人物的风采,还有描绘伟大祖国万里河山的辽阔壮美,以及反映我国这个多民族国家丰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你看我国第一座横跨长江的武汉长江大桥的雄伟风姿,就展现在2角券的正面主图上,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胜利通车,向世人豪迈地宣告:水深流急的万里长江从此天堑变通途,画面的远景是宽阔的长江,江面上鸣笛急驰的轮船正劈波斩浪驶向前方;在1元券的背面图案上,我们可以看到内蒙古千里大草原水草丰美的大牧场和勤劳勇敢的蒙古民族的放牧生活的生动画面,蓝天白云底下是千百只小肥羊正在欢快地吃着嫩草;再细看5元券的背面图案,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沸腾的矿山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运煤的列车呼啸奔驰;而我国石油工业生产基地甘肃玉门千里戈壁大油田石油生产的主要场景又呈现在2元券背面彩图上;七个券种,七个画面,各具特色,个个醒目。这些图案集人物、机械、劳动场面于一图,生动活泼,逼真传神,栩栩如生。小小画面展现出宽阔而深远、精美而活泼的时代气息,加上精湛的印刷效果,将时代生活、历史进程浓缩其中,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社会政治、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的状况,集史料性、艺术性、观赏性、知识性融为一体,具有不可低估的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观赏这一枚枚纸币,让人们对流逝的岁月勾起沉沉的追忆,又给人们留下艺术美感的享受。唤起人们强烈的收藏欲望。

具体各套人民币中的具体高价值品种,应属以下品种:

第一套人民币:

1951年版一万元“牧马图”券(60万元)、五百元“瞻德城”券(30万元)、五千元“蒙古包”券(20万元);

第二套人民币:

1953年版三元券(7000元)、五元券(6000元)、十元券(65000元);

第三套人民币:

1960年版壹角券(1100元)、1962年版“背绿水印”壹角券(9000元)、1962年版“背绿”壹角券(600元);

第四套人民币:

1980年版50元券(125元)、100元券(120元);

3.幼儿园大班认识人民币教案怎么写

课前先问问孩子们一些有关于钱的问题(比如问“同学们有没有帮妈妈买过菜啊”)。

首先让孩子们认识一下现在流通的人民币的颜色、图案、面额。

然后再给孩子们讲一讲人民币的功能,

以及介绍人民币的使用方法。

再然后,你就应该教育孩子们如何算账(比如出一道题:小明用5块钱买了3块钱的东西,请问售货员阿姨应该找给小明几块钱)。

最后,由自己或找身边的人(包括小孩们)来扮演售货员,由剩下的孩子们扮演顾客,模仿生活当中买东西的场景,就能很好的达到让孩子能用钱、会用钱的目的。

温馨提示: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考虑为同学们制作幻灯片课件,这样学习效果更好

大概意思就在这里了

4.大班数学人民币教学应该怎么讲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进行交流,了解1角、2角、5角、1元人民币的一般特征。

2、引导幼儿了解“1元=10角”的人民币兑换关系,并能够在游戏中运用,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活动准备 :和幼儿一起收集 1角、2角、5角、1元人民币若干,标明价格(1角~5角)的玩具9篮,游戏币每个幼儿一套。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人民币并进行交流,发现不同面额人民币的特征。

A、先来看看1元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老师小结幼儿的回答,介绍一下1元纸币上的风景图案是“杭州西湖”;1元的硬币是银白色的,有牡丹花或菊花图案。)

B、再来看看5角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老师小结幼儿的回答,介绍一下5角纸币上的人物图案是“侗族和苗族的阿姨”;5角的硬币是黄色的,有梅花图案。)

C、再来看看2角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老师小结幼儿的回答,介绍一下2角纸币上的人物图案是“彝族和朝鲜族的阿姨”;2角的没有硬币。)

D、最后看看1角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老师小结幼儿的回答,介绍一下1角纸币上的人物图案是“高山族和汉族的叔叔”;1角的硬币也是银白色的,比1元的小些、轻些,上面有水仙花或菊花图案。)

2、引导幼儿了解人民币的兑换关系。教师提问,幼儿根据问题操作游戏币,说说操作的结果:

A、如果用1角的去换2角的,怎么换呢?(2角=2个1角)

B、如果用1角、2角的去换5角的,可以怎么换?

C、小朋友知道1元等于多少角呢?(1元=10角)

D、如果用1角、2角、5角的去换1元的,可以怎么换呢?(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进行兑换练习,幼儿说出一种方法,老师就请全班小朋友都来操作练习一下)

3、做买卖玩具的游戏,引导幼儿运用人民币兑换的知识。

A、指定9个小朋友当“售货员”,就在每个小组卖玩具;其他幼儿当“顾客”,先把椅子搬到墙边,再去买自己喜欢的玩具。

B、老师鼓励幼儿去买价格不同的玩具,并提醒幼儿付钱时要算一算帐。

C、在游戏过程中,老师不断地巡视,观察幼儿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的兑换知识。

4、游戏结束,小结游戏的情况。

A、先请个别幼儿说说买了什么,用了多少钱?

B、老师小结游戏的情况,指出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C、结束语:今天我们做了买玩具的游戏,以后小朋友和家长去买东西的时候,就要动动脑筋算算帐了。我们学到的知识要会运用才是真的学会了。

点评:

1. 人民币是幼儿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品,幼儿对它比较感兴趣;随着年龄的增加,幼儿有了独自购物的机会,应该了解一些人民币简单的兑换知识;因此选择这个内容适合幼儿发展的需要。

2. 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观察人民币上的图案,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认识人民币上的数字,丰富了幼儿关于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教师注意让幼儿互相交流,说出自己的发现,而不是直接讲解灌输,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3. 采用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幼儿了解人民币的兑换关系,并让每个幼儿亲自去操作游戏币,这样既能够让幼儿印象深刻,又便于教师观察了解幼儿是否真正掌握了人民币的兑换关系。

4. 教师设计的“买卖玩具”小游戏,为幼儿提供了练习人民币兑换的情境和机会,能够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运用学到的知识。

5.有关钱币的知识

春秋时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的齐国,得渔盐之利,出现了商品交流的繁荣景象。

伴随着经济往来的不断发展,齐国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铸行了一种形状像刀削(青铜刀)的青铜铸币,称之为“刀币”。“刀币”最初是在齐国行用,到了战国时期在燕赵等地也与“布币”并行流通。

它是由手工业和日常生活使用的工具刀削演变过来的。 “刀币”正式称谓是“刀化(货)刀币”,由刀首、刀身、刀柄和刀环四个部分组成。

刀之缘以外廓,刃不向外,向左而不向右,所说凹背凸刃,刀首近于三象形,刀身和刀柄是大小相近的两个长方形,刀环呈圆形,这几种几何形体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平稳周正、丰满、圆润的形象美和和谐美。据实际测量,刀环的直径与刀首的长度是1:7.5,恰好是人的头部与身高的比例。

而整个“刀币”的长度(一般为18厘米左右)又几乎是人手的长度,如果将6枚刀币首尾相接,可组成一个圆环,这就是《周礼۰考工记》中所说的“筑氏为削,长尺博寸,合六面成规”。这些精确的设计和巧妙的构想,是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充分体现。

以后随着齐国疆土的扩大和与邻国交战,齐国的刀币流通范围逐渐扩大到燕、赵地区。此时的刀币因为铸地不同、形体各异而形成了“齐刀”、“燕刀”、“赵刀”三大系列。

齐刀 齐刀,齐国铸造,主要流通在齐国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半岛地区。齐刀比较厚重,以厚大精美而著称,基本形制是尖首、弧背、凹刃,刀的末端有圆环,面、背有文字或饰纹。

齐刀分为“三字刀”、“四字刀”、“五字刀”和“六字刀”,目前已经发现并著录的齐刀有“齐法化”、“齐之法化”、“安阳之法化”、“节墨之法化”、“簟邦法化”、“齐建(造)邦长法化”等数种。其中“节墨”、“安阳”、“齐”均为地名,“节墨”即今山东即墨,“安阳”即今山东曹县一带,“齐”指齐国都城临淄。

根据实测:齐之法化一般长18.3-18.5厘米,宽2.87厘米,重44.5-50.5克;节墨之法化一般长18.5厘米,最宽2.8-3厘米,重59-61克;安阳之法化长18-18.5厘米,最宽2.8-2.9厘米,重44.5-47克;齐建(造)邦长法化约18.2-18.5厘米,宽2.6-2.9厘米,重42.3-47克;齐法化长约17.8-18.7厘米,宽2.6-2.9厘米,重40.8-50.4克,后两种是战国田齐所铸的刀币,其特征是刀币的外缘不断,币面的文字没有“之”字,仅为“法化”。齐建(造)邦长法化就是六字刀,据说当时是一种纪念币,传世极少,非常珍贵。

公元前378-324年之间,也就是在齐威王到齐宣王时代,齐国以齐法化统一了各种刀币。 尖首刀 刀币进入了春秋战国之际,扩大了它的范围。

首先在燕国境内出现了“尖首刀”(包括“针首刀”)。燕出现刀币形式应是受齐国的影响。

燕昭王颇能接纳人才,在位时开拓疆土,建立了上谷、渔阳、辽西、辽东诸郡。燕国铸有“针首刀”、“尖首刀”和“明刀”等等。

针首刀(刀首呈尖刺状)刀身与尖首刀相似,但刀首尖端更长,刀柄有直纹,正面两条、背面一条,铜质不精,制作也很粗糙,文字也简单或无文,主要流通于长城内外,故又称“匈奴刀”。“匈奴刀”在日伪时期曾出土于承德、张家口一带,被日本人所得,现在多藏于日本。

“尖首刀”(刀首呈锐角)刀身通长15-18厘米,宽约1.8-2.6厘米,重约15-16克。其形制与齐刀相似,弧背凹刃,刀身极薄,刀背极厚,但都因刀刃上端显得尖首而得名,刀柄面背有二直纹,一端有刀环。

先是两面都无字,后来多数仅单面有字,以单字为多。“尖首刀”过去知道多出于河间、保定及聊城等地,建国以来,1974年辽宁省凌源县小城子公社修技大队出土了完整的“尖首刀”943枚,币铭文有一、六、日、七、八、九、已、亥、行、玉、丘、工、示、矢、年等等;1975年山东临淄原齐国之故城西东石桥村出土一批“尖首刀”,现存完整的80枚;1978年河北燕下都军营出土一批“尖首刀”计1845枚,最宽1.8-2.2厘米,铭文有:大、吉、阳、日、行、丙、上、古、矢等130余枚;1979年战国中山灵寿城遗址勘查,在早于城址的春秋至战国早期遗址的文化层内出土的“尖首刀”,刀身外缘隆起,断于柄处,柄有两道脊线,个别为一道脊线,不伸入刀面柄首为圆环形,其铭文有一、三、五、八、工、壬、化以、以化、一化、上化、非、云等,其背平素,刀长约16.2-17.4厘米,刀首宽2.2-2.8厘米,重11-15克。

根据地层判断,“尖首刀”币要早于城内发现的其它刀币,而尖首刀单独出土,并无其它刀币混杂在一起的现象,因此,“尖首刀”比较中山国的刀要早些。从各地出土的尖首刀来看“尖首刀”与“燕刀”的关系非常密切。

“尖首刀”最终改变了形制,刀尖缩成斜坡状,面文铸有一个“0D”字,由此可知“尖首刀”不是燕国政府铸行的“法化”,而是燕国境内一些地方民族为商业需要而铸行的货币。晚期“尖首刀”上出现明字,是明刀的先导。

燕明刀 燕国的主要刀币是“明刀”,由于在这种币面上铸有一个“0D”字符号,此字的形态变化很大,对于它的解释,诸家各异,有明、易、燕、召等,故而又称“易刀”、“燕刀”、“明刀”。 “明刀”背面常铸有文字或符号,现已有几。

幼儿园钱币小知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