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需
问:一列火车重30T,一座桥能载重20T,在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这列火车是怎样顺利通过这座桥的?
答:车长桥短。
有趣的数学小知识 你知道吗?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 假如你“一拃”的长度为8 厘米,量一下你课桌的长为7 拃,则可知课桌长 为56 厘米。 如果你每步长65 厘米,你上学时,数一数你走了多少步,就能算出从你家到 学校有多远。身高也是一把尺子。 如果你的身高是150 厘米,那么你抱住一棵大树,两手正好合拢,这棵树的一 周的长度大约是150 厘米。 因为每个人两臂平伸,两手指尖之间的长度和身高大约是一样的。要是你想量 树的高,影子也可以帮助你的。你只要量一量树的影子和自己的影子长度就可以 了。因为树的高度=树影长*身高÷人影长。这是为什么?等你学会比例以后就 明白了。 你若去游玩,要想知道前面的山距你有多远,可以请声音帮你量一量。声音每 秒能走331 米,那么你对着山喊一声,再看几秒可听到回声,用331 乘听到回声 的时间,再除以2 就能算出来了。 学会用你身上这几把尺子,对你计算一些问题是很有好处的。同时,在你的日 常生活中,它也会为你提供方便的。你可要想着它呀! 冬令时节,天寒地冻,小猫、小狗在睡觉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趴着身子, 而是喜欢蜷缩着。那么你是否想过这是为什么呢?它与数学有联系吗?我们先来 思考一道熟悉的数学问题,题目是:用12块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小木块搭成不 同的长方体,共有几种不同搭法? 通过动手搭拼、试验,得到4种不同的搭法。 利用学过的知识,可知道这4个长方体的体积都相等,而它们的表面积分别为: 50(平方厘米)、40(平方厘米)、38(平方厘米)、32(平方厘米), 即(图4)的表面积最小。 这道题表明这样一个数学规律:在体积相等的情况下,小正方体之间的重合部 分越多,其表面积就越小。 根据这个数学规律,我们不难悟出:小猫、小狗在冬天喜欢蜷缩着身子睡觉, 正是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身子相互重合部分,因此,减少暴露在外面的表 面积,也就是受寒面积减少,散发的热量也会减少。小猫、小狗在冬天蜷缩着身 子睡觉可以起到防寒保温的作用。
2.生活中有哪些数学小常识啊
这是一个有趣的数学常识,做数学报用上它也很不错。
人们把12345679叫做“缺8数”,这“缺8数”有许多让人惊讶的特点,比如用9的倍数与它相乘,乘积竟会是由同一个数组成,人们把这叫做“清一色”。比如:
12345679*9=111111111
12345679*18=222222222
12345679*27=333333333
……
12345679*81=999999999
这些都是9的1倍至9的9倍的。
还有99、108、117至171。最后,得出的答案是:
12345679*99=1222222221
12345679*108=1333333332
12345679*117=1444444443
… …
12345679*171=2111111109
也是“清一色
3.数学小知识
8月6日 周六
今天晚上,我看见一道会迷惑人的数学题,题目:37个同学要渡河,渡口有一只能乘上5人的空小船,他们要全部渡过河,至少要使用这只小船多少次?
粗心的人往往会忽略“空小船”,就是忘了要有一个撑船,那么每次只能乘4人。这样37人减去一位撑船的同学,剩36位同学,36除以4等于9,最后一次到对岸当船夫的同学也上岸4,所以至少要走9趟。
数学日记三
8月9日 周二
傍晚,我在奥林匹克书中看到一道难题:果园里的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老王师傅每天给50棵苹果树20棵梨树施肥,几天后,梨树全部施上肥,但苹果树还剩下80棵没施肥。请问: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各多少棵?
我没有被这道题吓倒,难题能激发我的兴趣。我想,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假如要使两种树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师傅就应该每天给“20*3”棵苹果树和20棵梨树施肥。而实际他每天只给50棵苹果树施肥,差了10棵,最后共差了80棵,从这里可以得知,老王师傅已经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树,8天就是160棵梨树,再根据第一个条件,可以知道苹果树是480棵。这就是用假设的思路来解题,因此我想,假设法实在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
数学日记四
8月11日 周四
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数学难题,费了好大的劲才解出来。题目是:两棵树上共有30只小鸟,乙树上先飞走4只,这时甲树飞向乙树3只,两棵树上的小鸟刚好相等。两棵树上原来各有几只小鸟?
我一看完题目,就知道这是还原问题,于是用还原问题的方法解。可验算时却发现错了。我便更加认真地重新做起来。我想,少了4只后一样多,那一半是13只,还原乙树是14只;甲树就是16只。算式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为:甲树16只,乙树14只。
通过解这道题,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题,都要细心,否则,即使掌握了解题方法,结果还会出错。
6月28日 周二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4.四年级数学小知识,急
加减乘除的来历
加减乘除(+、-、*(•)、÷(∶))等数学符号是我们每一个人最熟悉的符号,因为不光在数学学习中离不开它们,几乎每天的日常的生活也离不开它们。别看它们这么简单,直到17世纪中叶才全部形成。
法国数学家许凯在1484年写成的《算术三篇》中,使用了一些编写符号,如用D表示加法,用M表示减法。这两个符号最早出现在德国数学家维德曼写的《商业速算法》中,他用‚+‛表示超过,用‚─‛表示不足。到1514年,荷兰的赫克首次用‚+‛表示加法,用‚─‛表示减法。1544年,德国数学家施蒂费尔在《整数算术》中正式用‚+‛和‚─‛表示加减,这两个符号逐渐被公认为真正的算术符号,广泛采用。
米的诞生
在公元1790年之前世界各国的长度单位几乎各不相同,给不同国家的人们之间相互交流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这时,法国的一位科学家他雷兰提出了制定一个世界各国通用单位的建议。
法国的学者取得世界各国的同意,把地球子午线上从北极到赤道的长度的一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的单位,叫做1米。
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测量了整整七年,实际还只是仅仅测量了西班牙的巴赛罗纳和法国的敦刻尔克之间的距离。通过计算得到了最初的1米。
后来1960年的国际会议规定。一米为氪(K8)原子在真空中发射的橙色光波波长的1650763.73倍。
人身上的尺子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假如你‚一拃‛的长度为8厘米,量一下你课桌的长为7拃,则可知课桌长为56厘米。如果你每步长65厘米,你上学时,数一数你走了多少步,就能算出从你家到学校有多远。身高也是一把尺子。如果你的身高是150厘米,那么你抱住一棵大树,两手正好合拢,这棵树的一周的长度大约是150厘米。因为每个人两臂平伸,两手指尖之间的长度和身高大约是一样的。要是你想量树的高,影子也可以帮助你的。你只要量一量树的影子和自己的影子长度就可以了。因为树的高度=树影长*身高÷人影长。这是为什么?等你学会比例以后就明白了。你若去游玩,要想知道前面的山距你有多远,可以请声音帮你量一量。声音每秒能走331米,那么你对着山喊一声,再看几秒可听到回声,用331乘听到回声的时间,再除以2就能算出来了。学会用你身上这几把尺子,对你计算一些问题是很有好处的。同时,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它也会为你提供方便的。
5.科学小常识四年级20个字
自动旋转的奥秘
思考:装满水的纸盒为什么会转动?
材料:空的牛奶纸盒、钉子、60厘米长的绳子、水槽、水
操作:
1、用钉子在空牛奶盒上扎五个孔
2、一个孔在纸盒顶部的中间,另外四个孔在纸盒四个侧面的左下角
3、将一根大约60厘米长的绳子系在顶部的孔上
4、将纸盒放在盘子上,打开纸盒口,快速地将纸盒灌满水
5、用手提起纸盒顶部的绳子,纸盒顺时针旋转
讲解:水流产生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力,纸盒的四个角均受到这个推力。由于这个力作用在每个侧面的左下角,所以纸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创造:
1、如果在每个侧面的中心扎孔,纸盒会怎样旋转
2、如果孔位于每个侧面的右下角的话,纸盒将向哪个方向旋转
小船与船浆
思考:看过划船吗?亲自动手划过船?知道船在水上为什么会向前移动吗?
材料:剪刀1把、纸板1块、橡皮筋1条、脸盆及水1盆
流程:
1. 剪下长约12厘米*8厘米的硬纸板
2. 一端剪成尖形为船头,另一端中央剪下约5厘米的缺口为船尾
3. 剪一块约3厘米*5厘米的纸板坐船浆
4. 用橡皮筋套在船尾处,并将船浆绑好
5. 将纸板桨逆时针转紧橡皮筋,小船向前移动
6. 若把纸板桨顺时针转紧橡皮筋,小船向后移动
说明:
1、橡皮筋扭转的方向不同,船行驶的方向也正好相反。
2、纸船运动的力量,是来自橡皮筋扭转的能量。
6.求一套小学二年级关于(cm、mm、m)( 分钟、小时、秒)(元、角
一.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汽车每小时行60( )。2)一块橡皮约重5( )。
3)篮球场占地面积约450( )。4)一个沙坑占地面积是10( )。
5)一块手帕的面积大约是4( )。6)一个标准化足球场占地约1(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1)2 5/8日=( )日( )时2)3时20分=( )时3)4吨50千克=( )吨=( )千克4)3.3时=( )分5)1.5分=( )秒6)80分=( )时7)6公顷6平方米=( )平方米8)5 1/3时=( )时( )分=( )分 三.在括号里填上“>”、“1)8吨( )800千克2)1.5时( )1时50分3)5平方米8平方分米( )5.8平方米4)500秒( )9分 四.判断。
1)长度、面积、质量,还有时间等都是量。 ( ) 五.选择。
1)把一张16开的白纸,卷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它的体积大约是1( )。 A.立方米 B.立方分米 C.立方厘米 六.排列顺序。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1)65克、0.65千克、0.0065吨 ( )2)53厘米、5 3/5分米、3/5米 ( )3)8300立方厘米、8升30毫升、8立方分米3立方厘米 ( )4)4.002升、4立方分米200立方厘米、4升20毫升 ( )5)6.3立方米、6立方米3立方分米、630立方分米 ( )6)8时30分、8.3时、8 3/5时 ( ) 一.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汽车每小时行60( 千米)。
2)一块橡皮约重5(克 )。 3)篮球场占地面积约450(平方米 )。
4)一个沙坑占地面积是10(平方米 )。 5)一块手帕的面积大约是4(平方分米 )。
6)一个标准化足球场占地约1(平方千米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2 5/8日=( 2)日(15 )时 2)3时20分=(3又1/3 )时 3)4吨50千克=(4.05 )吨=(4050 )千克 4)3.3时=(198 )分 5)1.5分=(90 )秒 6)80分=(1又1/3 )时 7)6公顷6平方米=(60006 )平方米 8)5 1/3时=( 5)时(20 )分=(320 )分 三.在括号里填上“>”、“1)8吨( >)800千克 2)1.5时(3)5平方米8平方分米( 4)500秒( 四.判断。 1)长度、面积、质量,还有时间等都是量。
(对 ) 五.选择。 1)把一张16开的白纸,卷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它的体积大约是1(B )。
A.立方米 B.立方分米 C.立方厘米 六.排列顺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 1)65克、0.65千克、0.0065吨 ( 0.0065吨 ,0.65千克,65克) 0.65千克=650克 0.0065吨=6.5千克2)53厘米、5 3/5分米、3/5米 (3/5米 ,5 3/5分米,53厘米) 5 3/5分米=56厘米 3/5米=6分米3)8300立方厘米、8升30毫升、8立方分米3立方厘米 ( 8300立方厘米,8升30毫升,8立方分米3立方厘米)8300立方厘米=8升300毫升8升30毫升=8030毫升 8立方分米3立方厘米=8升3毫升4)4.002升、4立方分米200立方厘米、4升20毫升 ( 4立方分米200立方厘米,4升20毫升,4.002升) 4立方分米200立方厘米=4.2升,4升20毫升=4.02升5)6.3立方米、6立方米3立方分米、630立方分米 (6.3立方米,6立方米3立方分米 ,630立方分米) 6立方米3立方分米=6003立方分米6)8时30分、8.3时、8 3/5时 (8 3/5时 ,8时30分,8.3时)8时30分=8.5时 8 3/5时=8.6时 ▲一年级一般很少出现元角分相加进位、借位的,所以先从普遍的入手, 如6元3角+7元6角=()元()角,重复了无数次,元和元加,角和角加。
经常多次练习,看到这类题目,条件反射的找6元和7元,加在一起,3角和6角,加在一起。 还特别对比的出了这样的题:6元3角+5元=()元()角 6元3角+5角=()元()角 这样,能够形成元和元加,角和角加的概念。
▲单位换算:熟记了1元=10角,1角=10分,还要反过来让他熟记10角=1元,10分=1角。这样他能熟练应对7元=()角、60分=()角这类题目。
难点:25角=()元()角,在经过一系列解释之后,发现越解释越蒙,我就让他形成规律的概念,11角就是1元1角,15角是1元5角,58角就是5元8角,孩子特别能遵循规律,任意说出一道题,都能答对。会做之后,再渗透概念,告诉他有十位上是几,(就是有几个十),也就是几元,个位上是几,就是几角。
由此,56分=()角()分,非常容易攻克。 ▲最后一个难点是这样的题目:4元8角+2角=()元,看似简单,解释通了不太容易。
我用数学转换概念教他,行不通。 开始我是这样让他数的,他很乐意数。
从1角开始数,1角、2角、3角、……9角、1元、1元1角、1元2角、……,这样他很快掌握了规律,知道1元9角再往后数1角就是2元。由此慢慢推广,1元8角+2角就是2元。
几道题下来,已经能够做对这样的题目了。 ▲上面的题目都熟练之后,同步练习册上的“拓展练习”有这样的题目,拿10元钱东西,花掉4元6角,找回多少钱。
以一年级的水平,不会出现太大的数字,这样的题目,我是教他用100角-46角=54角,他能清楚的换算出来,54角=5元4角。 1,各种人民币的认识 86.00 元=( )元( )角 15.90 元=( )元( )角 12.50 元=( )元( )角 2,元角分单位的换算: 1 元=( )角、3 元 4 角=( )角 4 角+9 角=( )角 1 角=( )分, 75 角=( 1 元=( )分 2 元 3 角=( )角 54.32 元=( )元( )角( )分 )元( )角 4 元 5 角+4 角=( )元( )角 3,选用合适的人民币单位。
铅笔盒 10( ) 橡皮 8( ) 衣服 50( ) 铅笔 5( ) 4,圆珠笔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