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作知识小课堂,知识小结怎么做?

2021-09-10 综合 86阅读 投稿:流浪汉

1.知识小结怎么做

如何做好课堂小结

【摘 要】课堂最后做个小结ب可以突出重点ب而且无知识进行干扰ب小结的内容容易巩固ب在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讨论了如何做好课堂小结。

【关键词】课堂小结 课堂教学 总结 心理学告诉我们ة在记忆包括三个以上的一组知识时ب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知识只受一次干扰ب即第一个知识受后面知识的一次干扰ب而当中的知识却受前、后知识的两次干扰ب这种前、后两头的知识因受干扰少而容易巩固的现象ب叫“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心理学关于“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研究证实ة人们要记住在排列顺序中居首位或末位的记忆对象所花费的劳动量ب比记住在排列顺序居中的记忆对象所花的劳动量约少一倍。所以ب有经验的老师总是把重点的知识放在授课的前、后两个位置。根据这个理论ب一堂课最后做个小结ب可以突出重点ب而且无知识进行干扰ب小结的内容容易巩固ب这就发挥了近因效应。 尽管课堂小结的作用如此之大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ب教师常常对一节课的开头比较重视ب精心设计、巧妙安排ب而对课堂小结ب则草草了事ب甚至干脆忽略。同时ب在实际操作中课堂小结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ب其中很多教师只是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再简单地重复一遍。这样的小结根本没有新颖性、简约性、针对性和发展性ب既起不到梳理知识、承前启后的作用ب也起不到画龙点睛、升华知识、发展智能的作用。针对这种现状ب我认为课堂小结在教学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利用ب并且不应千篇一律ب采取一种模式ب而要根据教师本身的特点和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及课型的不同ب而采取不同的形式。只有这样ب才能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ب余味无穷。

【具体请看】

2.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

一、教师要处理好角色、观念的转变

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要做到这一方面,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师生关系的转变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是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你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利用课余时间,尽量去了解学生,充分的接触是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基础。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作为了解学生的最佳时机,这样可以向学生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自己的建议。因为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所以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向他指出错误或提出好的建议,学生极易接受。

二、高效课堂需要充分的准备

紧盯教学内容是教师准备的一方面。“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业。备好教学对象。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这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高效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和主题精神。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课堂节奏要随着学生学习节奏变化而变化。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们还应该端正一种认识――培优补差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值得我们重视。

四、教师课堂结构、知识结构的重新构建

高效课堂需要科学的学法指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打造高效课堂的今天,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应该指导学生拥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传统的教学重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的讲授不易打动学生,导致教学的实效性差。应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而这些学习方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学为主,以练为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整体效果。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都是教学的主导,以点拨启发为主,通过合适的形式使学生完全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让这种主动的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课堂上学生的练习是主线,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仅起主持人的作用,环节的导入、时间的控制、争议的评价等都可能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种途径。这个环节教师应当视具体情况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以练习去强化课堂的互动,并通过这种练习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以便更好地把握学生对本课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

此外,高效课堂当然离不开学生的有效合作。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按照不同的层次搭配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总之,高效课堂无论是学习还是借鉴,都在于领会先行学校的精神,而不在于形式。高效课堂虽然不是一种具体的模式,但它的目标是明确的,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虽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目的有一致的地方,但它的具体要求已经超越传统,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自己,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3.教学小制作,,怎么做

我们可以看出小制作

做是创造的基础,创造是做的升华。开展科技小制作

就是做的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学生在设计制作中,不仅可以学习巩固书本知识,加深对概念规律的深刻理解,更重要的是制作中的困难磨练学生意志,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不断进取、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呢,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制作是科学探究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所以在现行小学科学教材中,小制作穿插在每一个科学学习的单元之中。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组织学生经历了一系列对简单电路的研究之后,安排了安装电路这个小制作活动;五年级学生制作交通信号灯;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利用好科学教材,在科学课中开展好这些制作活动,意义非凡。它不仅加深学生对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理解,更能把学到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在制作过程中,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认识到科学知识是为技术服务的,了解到学习的社会价值。使我们的科学学习更显生命力。

一、关于制作材料

有的老师认为,小制作的材料难找。我们来看看我们科学教学中小制作的一些材料,其实都是生活中随手可得的一些东西。比如四年级研究根吸收水分的实验,土电话的制作,就可以选用生活中的一次性纸杯、棉线、矿泉水瓶子、油等材料。。只要我们调动了孩子们的兴趣,在他们的身边,就是一个可以挖掘的巨大的资源库,在他们收集这些材料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们发现原来自己平时不大留心的一些废品用处竟然有这么大,不仅可以渗透废品再利用的意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什么样的材料做起来更好,材料怎样搭配更合理。通过这些活动,也可以让他们养成通过收集废旧物品来进行科学学习的好习惯。在选择、组合材料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创造意识和能力不断得到发展。

二、关于制作兴趣

(一)相信孩子,给他们机会

如果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信任则是最好的动力。相信孩子,给他们机会,他们就会创造出奇迹。有了老师的信任和鼓励,对孩子们来说,这就是原动力。这种动力,甚至可以让他们克服制作中的困难,坚持到最后的成功。

(二)创造良好的制作氛围

在平时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适当穿插讲述科学家从小就喜欢动手制作的故事。让他们追踪科学家的思维,去体验创造发明的境界。例如,在学生安装电路前,介绍爱迪生发明电灯和留声机的故事;在学生设计建造我们自己的桥时,可以讲桥梁专家矛以升以及石匠李春设计赵州桥的故事;在学生学习显微镜时,可以讲述文虎克发明显微镜的故事。同时,也可以讲现在出现的一些小发明、小创造的制作者都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制作。通过这些故事,消除制作发明在孩子们意识中的神秘感,让他们懂得,很多伟大的发明都是源于小制作,让他们感到小制作的社会价值。

(三)成品展示

(1)结构简单。一般只要制做几个零件,再组装起来就做好了。

(2)材料好找。很多材料在家里就可以找到,如空纸盒、牙膏皮、泡沫塑料、罐头筒、废圆珠笔芯、坏了的玩具、铁丝、铁片等。

(3)加工容易。多数项目工艺技术要求低,小学生可以掌握。

(4)花钱少。有些项目甚至可以不花钱,不会增加家庭负担。

(5)见成果快。不少项目只要一天、半天就可以做成,这符合少年儿童心理,容易推广普及。

4.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作业

1、作业要精选、适量

学生完成的作业只有在保证质量和有一定准确率的前提下才可称得上是有效的作业。那些仅仅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盲目应付的作业,教师设计的再好,对学生来说也是无效的。恰恰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教学中又是屡见不鲜的。因此,我认为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一定要适量,要少而精,并确保学生有独立完成课堂作业的时间。就拿巩固生字词的作业来说,不是写得词语多写得遍数多就能记得牢,就有效,而是抓住每课的重点词语,要求学生一次性写对写好才是有效的。所以,我在布置学生抄写词语时,通常都是只写一遍,但要求是必须尽量写正确,写美观。

2、作业要因人而异,有选择性

我们既然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就不应该设计完全统一的作业来限制优生,为难学困生。如,运用词语写话,我向来不规定具体的词语,而是让他们从本课的成语或四字词语中任选一到三个各写一句话,能用上几个词写一段话的就更了不起了。这样,那些学习优秀的孩子就会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学习困难的孩子也不用犯愁,只要能尽力而为就可以了。又如,学习《白鹅》和《白公鹅》两篇课文后,文中有很多生动有趣的句子,我要求学生自已选择喜欢的句子抄写,最少三句,多者不限。结果学生找的句子遍布了全文,数量多的有七八句,少得三四句,没有一个完全相同的。

3、作业要激活思维,体现个性化理解

课堂作业除了巩固基础知识外,还应注重思维训练,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这类练习题的设计要尽量做到激活思维,突出个性化的理解。

5.怎样做一节公开课

公开课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推广教学经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也是教师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

我觉得,要上好一节公开课应注意下面十个细节。 1.理解课程目标,教学思路清晰。

课程目标是我们执教的指南针,是专家、上级部门制订本学科的主要依据。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有些教师的设计只讲而不练,或者只是机械训练,导致学生严重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能很好地理解知识以及迁移、应用知识。要改变这一点,上公开课前就必须细读、研究课程改革纲要,特别注意平时上课不符合规范的地方;要从本课教与学时间分配、教学模式、教学三维目标去思考,做到能让学生了解本课知识,理解重点,突破难点,最终能够迁移、应用所学知识。

2.重视学情分析,创设良好环境。由于当前高中分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再加上地区发展不平衡,因此,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情况大不一样。

有些课程赛区并未开展,相当于零基础;有些课因教学进度不同学生可能已学或未学;有些课因赛区学生素质问题可能会要求太高或不够,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注意的地方。另外,赛区教与学的环境也要引起重视,包括赛区教学系统。

学生练习软件必须通知赛区事先安装,复杂的还要安装服务器等软件。 3.注意环节衔接,重视模式应用。

教学各环节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些教师的教学知识点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可学可不学;有些教师的教学环节之间松散不紧凑,可要可不要。

如果能运用恰当的教学模式,就能科学地处理好各教学环节。如启发教学则可以:提问→思考→答疑→练习→评价;系统授课可为:授课→理解→巩固→运用→检查;探究教学可是:设问质疑→实验探究→思考作答→分享矫正→迁移运用。

这些环节能使教学知识较好地连接起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逻辑性强,便于师生理解与记忆。 4.活用信息技术,精练屏幕板书。

信息技术课堂大部分不用传统板书,替而代之的是计算机屏幕。要高效传递知识给学生必须运用好屏幕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清晰正确地传递知识点,生动丰富地呈现教学内容,能让学生随着屏幕接受并理解知识。

例如,用动画效果动态展示教学内容;用大字、不同颜色、声音提醒等突出关键知识点。同时,注意显示内容简洁,文字排版规范,如首行空两格,行距恰当,中西文标点不混用。

要特别注意不要老是翻滚鼠标,扰乱学生视线。 5.关注问题导入,精彩情景设计。

有趣的任务、有悬念的开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切入教学内容。如义卖网站背后的功臣——数据库,中奖引出的顺序查找问题,让学生有一种解决问题的冲动;2008奥运、嫦娥探月等学生熟悉并新颖的题材能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要做好这一点可从课文的知识出发,结合生活实际,合理设计相关任务与情景,如从实例引出问题,导入学习,也可以体验引入等。 6.明确练习目标,注意教学策略。

有些课练习的设计比较含糊,就像一个综合题,学生必须从头做起,耗费打字、界面设计的时间,不利于难点、重点的练习,削弱了对知识、技能的理解。特别是界面设计,学生在图形、颜色、字体、布局等方面消耗较多时间;有的练习只是简单模仿教师操作,一变题目或素材就不会动手,未能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

我觉得较好的处理策略有:①半成品策略,只要求学生完成本课知识部分;②填空、选择、判断等客观题形式,考查学生理论知识或某些重要操作步骤等掌握情况,容易调动学生主动思考;③面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参差不齐状况,分层练习是一种符合学生实际的重要方法,但注意设计练习时要有针对性。 7.加强情感交流,注重教学互动。

有的课讲得很好,但过后学生反映根本听不懂;有的课堂非常热闹,但一节课下来不知学了什么。这种现象就是讲、练处理不当的体现。

一堂好的课既要传授知识,又要训练技能,还要注重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师生交互包括思考、师生教学启发、口头问答、操作练习等。

合理的讲、练根据学生情况可为3∶5或1∶1。合理的师生交互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8.搞好延续教学,注重成果评价。学生一节课没有任何成果保存,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课堂练习是检测一节课最好的评价方式,教学有一定的延续性,练习同样也有。本节课的练习也许就是下一节课的操作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成果。

如果每节课均采取一堂清(即无任何保存),学生在下一节课就会花费更多的时间重做,也不能培养学生保存信息的能力,更不能培养学生管理文档的能力。甚至有些练习还做在纸上,这种做法虽然节约了时间,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好的做法是创建学生保存文件的文件夹或FTP服务器,收集学生操作练习成果。教学中也可以设置作业点评环节,分享成功,取长补短。

9.严谨治学态度,规范教学语言。教师的不良口头禅,会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公开课中也常常听到“随便操作”、“无所谓”、“算。

6.如何创建特色课堂

一、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很多学生学心理学的初衷就是希望这门课程能帮自己解决实际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师范生,要把握未来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更想结合实际进行学习。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讲授此门课程的教师往往对理论“情有独钟”,而忽略了它的实用性。以至于学生把概念、定理记了一大推,却不能应对实际问题,最后感慨“学了没用”。

本着学习心理学“要管用”的原则,我们认为将心理学理论和四个实际相结合是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课程动机的最好方法,这四个实际就是:中小学教育、教学及学生实习的实际、—般人日常生活的实际、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学生学心理学的思想实际。这样的做法既符合学科培养方向,又能满足学生对心理学的“实用价值”的需要。

在联系实际时,要特别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具体,即不泛泛而谈,而是选取有代表性的具体事例来说明。如,为了说明无意注意是如何影响学生分心的,可以列举几种常见的发生在老师身上,造成学生课堂分心的事例,诸如老师的奇装异服、口头禅、不适当的手势以及教学媒体的运用细节等。

2、新颖,即尽量避免那些已被许多人多次引用过的“名例”,而尽量联系中小学教学中的新事件、新动态来讲。 3、接近,即多举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的教育、教学实例,比如多分析一些本校学生以及本市一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好的做法,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接近,便于接受和效仿。

4、有针对性,即针对不同系部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选择。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对文理科学生各自略有偏重。

如:“思维与语言”的内容对文科偏重,对理科则轻。“脑与心理”的内容,对生物系的轻,对其它系则重。

二是尽量多举所教学科专业的例证。如:对“记忆术”的教学除了通用型的生活例、外语例外,还有不少针对性的专用例。

事实证明,学生对专用例最感兴趣。三是在教学特色上注意学科特点。

如:哲人名言常会使哲学系的学生味同嚼蜡,但在中文系却会令人耳目—新;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在中文系容易被认为是卖弄噱头,而在其它系会使人精神爽快;标出专业术语、外国人名的英文,在一般的系有多此一举之嫌,放在外语系则会大受欢迎,等等。 如何做到这些,这就要求心理学教师要深入到中小学教学和学生学习、实习的实际中去,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的教育实习、同本校毕业生保持联系,或同一些中小学教员交谈、阅读教育杂志等途径获取。

二、重视课堂教学的程序设计 学生上课好比听故事,故事有开端、高潮和结局,课堂教学也一样。学生希望在老师的引导下饶有兴趣地走进教学内容,继而轻松学习相关知识,最后在意犹未尽中结束。

这样的课堂教学能够充分地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的课堂教学会让学生真正感受心理学指导实践的魅力,从心底生发出学习此门学科的强烈动机。

为了使“教”与“学”统一起来,我们将课堂教学大致分为三个程序:一是导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开头部分。二是进行教学双边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主体部分。

三是结束课题,为下次教学奠定基础的结尾部分。这三个部分的设计如下: (一)力求开头方式新颖生动,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

1、问题式开头。即提出一定的问题,引起学生求解的欲求,再导入课题的方法。

如:在讲“动机”一章时,先提出“每个人都有形形色色的行为,驱动这些行为的心理上的发动机是什么?”的问题,然后再导出课题。 2、实验式开头。

即以做实验或讲实验为开头的方法。亲自动手实验,关注实验的结论,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

如此,在兴趣的引领下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开端。如:“注意”一章的开头设计是,先让学生关注一些数字,并计算数字之和,至于数字镶嵌在什么形状和什么颜色的几何图形中并未要求学生注意,之后向学生发问“刚才大家看到的数字镶嵌在何种颜色和形状的图形中?”学生们面面相觑,“呀!没注意。”

此时,适时引出注意对认知的重要意义,随后自然地导出课题。又如:“感知”一章是先讲贝克斯顿(W.H.Bexton)等人的“感觉剥夺实验”,在知晓感知觉重要意义的同时,自然导出课题。

此外还常用名言式、故事式、承前式等方法开头。 (二)力求主体部分环环相扣,“教”与“学”和谐同步。

教材编写是以章节为主线的,这样的体系虽然科学但不是一个特别符合学生学习进程的认识体系。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好似听故事一样的教学设计才是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

即依照“学”的规律来“教”,使“教”与“学”和谐同步地进行,这是成功教学必须遵循的理念。我们可以吸取“程序数学”的某些思想(如小步子、程序排列等),在大部分“章”中省去“节”,直接把教学内容分解成为一个个的课题,然后把它们按学生学习中思维活动的基本进程,大致以直线递进的模式排列起来,并用一定的承上启下的衔接语作为各个小课题之间的串联。

这样就使主体部分的教学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采用的模式主要有两个:A式 有何用?——是什么?——怎么样?——如何做? B式 是什么?——有何用?——怎么样?——。

7.打造高效课堂,我们该怎么做

高效课堂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的追求,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然而,如何界定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目前教育界还缺少科学的、具体的、量化的衡量标准,这就对建设高效课堂产生了制约。我校在课堂教学现状调研的基础上,以有效、高效课堂教学为指向,经反复实践与探究,形成了符合校本特点的高效课堂的七个评价标准。

一、目标设计的合理性 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有无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科学地组织和调整教学内容,合理地安排和开展教学活动,准确地分析和评价教学效果。可以说教学目标的设计,决定着整个教学设计的方向,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发展。

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为宗旨,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一要具体化,应细化到认知、技能、情感等领域各项目标,避免过分强调知识性目标,以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二要实际化,应在了解学生实际能力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教学重点,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集中力量讲清重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三要分层化,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教师必须以个体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从而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体现出合理的层次性,促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二、课堂提问的启发性 课堂问答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种教学手段,学生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学习思考,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把握教学效果。

然而,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有时所提问题或过于直白而显得价值不大,或要求不明而不能令学生思维聚焦,或缺少必要知识铺垫而使学生无所适从。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启发性的研究,切实达到有效的标准。

真正具有启发性的有效提问应是能有效促进师生间互动、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问题,如教师通过提问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通过追问来启发学生发现认识过程中自相矛盾之处,从而掌握正确知识;通过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在自我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中有效提升自我学习能力。为此,教师在提问时应注重内容和方式两方面:从内容上衡量,提问应选准切入点。

例如教师应在教学重点处设问,以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习质量;应在教学难点处设问,以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提高学习效率;应在教学生长点处设问,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提高学习能力;从方式上衡量,提问应注意艺术性。例如教师应掌握利用问题创设情境的技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尽量剔除好不好、要不要等意义不大的提问;所提问题应有梯度,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学习;应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而促进每个个体的发展。

最后,也可以通过计算来量化启发性提问的有效率(有效提问率=有效提问/提问总数*100%)。三、板书设计的网络性 一堂课的板书,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内容应完整系统,对于讲课提纲、基本内容、重要结论等起到强调作用。

因此,高效课堂的板书应具备网络性,以便于学生在课后利用板书的章、节、目、条、款,进行归纳小结,收到再现知识、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的效果。首先,在编织板书网络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的及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采取不同的网络结构(因为即使教同一内容,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要求,板书的结构形式也应该不同),力求通过精心设计使其达到科学、精炼、好懂、易记的要求,以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在设计板书的网络结构时还应注意整体效果,做到合理布局、主次分明,在给学生以整体美感的同时,使学生明确重点、难点,助其加强记忆。再次,板书的设计必须与教师讲解的内容紧密结合,高效的板书网络,其每一个支脉都应与教师的讲解形成纲与目的关系。

设计板书还要做到语言确切精当、言简意赅,充分体现画龙点睛、指点引路的作用。四、应用信息技术的适时性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将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不可能为可能,变无声为有声,变难懂为易懂,能使学生融入形象逼真的情境中,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

然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并不是只有利没有弊,它必须适合各学科的特点,以两者之间的有机契合点为切入点,适时地穿插在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为发挥信息技术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的作用,我们深入实践,逐步形成了六个是否来量化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的适时性,这六个是否是:信息技术在课堂内的频繁使用是否会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信息技术带来的课堂容量增大是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信息技术的使用是否流于形式,导致凑热闹、搞噱头现象的产生;信息技术是否在利用其它教学手段难以完成的情况下有效地解决了教学难点;信息技术是否无缝主动地渗透到了教学必须的环节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度;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否确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高效课堂的生成。

五、作业设计的层次性 为了。

如何制作知识小课堂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