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科学知识和常识有什么区别
通常我们说一个人很有知识,是指科学知识还是指常识?科学知识和常识有什么区别呢?我们通过对比来认识一下.A、在北半球,夏季的太阳高度角大于冬季的太阳高度角.B、太阳在夏季比冬季要厉害.结论:A是科学知识,B是生活常识.如果你知道A,那说明你很有科学知识,是真知识;如果你不知道A,却知道B,那说明你了解生活常识,但却缺乏科学知识,也就是你不是很有知识.分析:说“在北半球,夏季的太阳高度角大于冬季的太阳高度角.”这是科学知识,原因在于:(1)这种陈述经得上观察验证,不随天气、气候的变化而变化; (2)“太阳高度角”(观察点与太阳的连线与地平线的夹角)比“厉害”定义清楚,可进行重复观察,然后进行结果比较.(3)“在北半球”这个适用条件非常必要,如果在南半球则不存在这个现象.如此可见,“太阳在夏季比冬季要厉害”这样的陈述仅仅是常识,而不是科学知识.“科学知识”要比“常识”更经得起进一步观察和实验的检验,更倾向于准备接受别人的修正,具有更明确的适用条件,并具有预见性和普遍性.。
2. 哲学与科学、常识的关系理解
常识与科学、哲学构成人类知识的三种主要形态,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哲学与常识的区别: 1、哲学属反思性思维,常识和科学属构成性思维.所谓构成性思维就是以确定的思想形式(如感觉、知觉、直觉、想象等)去把握思想形式所能把握的相应对象而形成确定的思想和知识;所谓反思思维就是跟随在构成性思想之后,对其加以反复思考. 哲学不提供任何常识和科学意义上的具体知识,它只是跟随在人类全部活动及其结果之后,对其加以反复思考.黑格尔指出:哲学的认识方式知识一种反思――意指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黑格尔还把哲学形象地比做密涅瓦的猫头鹰(智慧女神雅典娜的猫头鹰总是黄昏时追着落日方向起飞). 作为反思思维,哲学不停留于任何固定的、有限的思想形式及其对象之中,不受其束缚.因而哲学思维乃是无限的、自由的思维.如果我们的思维总是停留于各种直接的、有限的思维形式及其对象之中,那么它就总是一有限的、不自由的思维. 常识以直观为形式,以表象为内容.常识受到它所固有的形式和对象的束缚,不能超越直观和经验的范围.因而常识乃是有限的、不自由的思维. 2、哲学属概念思维,常识属表象思维. 所谓概念思维,即以概念为单位,活动于概念中的思维;所谓表象思维即以表象为单位,活动于表象中的思维.例如,对于“圆”,没学过圆的理论的人只能以圆的东西,如圆盘、太阳之类的表象来把握,除了这些圆的表象,他对于圆往往难以说出更多的东西,此即表象思维;而对于学过数学的人而言,圆就是绕空间一点等距直线所划过的轨迹,他就可以凭借概念来把握,而不借助于任何表象. 常识以直观为形式,而直观所能把握的对象只能是表象,所以常识总是活动于表象之中,离开经验表象的范围,它就会感到原来坚如磐石的世界好象忽然从根本上动摇了,它就不知道意识究竟走到世界的什么地方了. 哲学和科学与常识相比,同属概念思维,二者都表现为组织化的概念体系、逻辑体系.但严格来说,只有哲学才属于真正的概念思维.科学中也有概念,但科学概念与哲学概念不仅抽象程度不同,而且在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抽象.任一科学概念和理论都不能离开表象,都能在现实的物理时空中找到它所指称的对象,能够得到经验证实或证伪.在这个意义上,科学也属于表象思维.而哲学概念不能还原为任何经验中的表象,不能得到经验证实或证伪,它是完全超验的,它活动于纯粹概念之中.所以对于哲学概念和哲学理论,我们必须以概念来规定概念,而不能借助于任何表象.一旦我们试图借助于表象来把握哲学概念和理论,就将立刻失去它的本义,从而不能正确理解哲学问题.通常所认为的哲学的难懂性、晦涩原因就在这里.说哲学难懂、晦涩并不意味着哲学不可理解,而往往仅仅意味着我们不惯于作纯粹的思想,不惯于不借助于表象来把握问题.例如,对于老子《道德经》第一章中的有无“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在常识等表象思维那里,一说到有无、存在和非存在,人们就往往立刻会搜求头脑中熟悉的流行的关于有无的表象,进而借助于这些表象来把握它们的性质和关系.但若从表象出发,我们就完全不能理解有无的统一,不能正确理解老子的这句话.“有”概念就其思维内容来看,没有别的,只是“无规定性之直接性”,而“无”只是一绝对的否定性.二者有一个共同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二者彼此同样的空虚,毫无内容.所以,每一方直接地就是它的对方.哲学与常识、科学的区别,同时也就构成了它们的联系.它们代表了人类思维的两种维度,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哲学作为反思,以人类全部活动及其结果为对象,常识和科学都是它的当然反思对象,并以次达到对世界的间接把握.因而在它们之间并不存在谁高谁低的问题,也不可相互替代.。
3. 【文化和知识的区别在哪里
我个人认为这两者没有太大的区别,虽然叫法不一样,但是其实质是一样的.以下是我摘抄来的:从个人角度,知识是经过人脑加工并可通过主观意识指导行为的信息;从社会角度,知识是人类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具备可供个人学习的信息载体形式. 文化有广义狭义.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群体所有物质和精神创建活动及成果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与意识形态的概念大致同义.广义的文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狭义的文化=精神文明(其中含制度建设). 还有更狭义的文化概念:指个人受教育的状况.在这个意义上,“有知识”和“有文化”意思差不多.。
4. 【举例说明事件常识常理和社会学知识的区别】
常识常理与社会学知识没有本质上的抵触,比如社会学讲的血缘、地缘、业缘,在生活中体现为其他方式. 从常识角度讲,血缘就是具有遗传基因的血亲,以血统来联系的三姑六九,结合了婚姻关系的姻缘,以亲等来划分,亲疏远近分明,是中国宗法社会的基础;地缘就是因地域纽带而结成的关系,如同乡、邻居,历来有“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的观念,也有远亲不如近邻之说;业缘指同事、同行、客户,这是维持生计的基础,进入陌生人社会后的主要社会关系. 从社会学角度来说,血缘是指以血统的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地缘关系是指人类社会的区位结构关系或空间地理位置关系;业缘是指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关系. 社会学来自社会生活,不会歪曲社会实际,但可能会批判社会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