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常识知识点大全

2022-09-19 综合 86阅读 投稿:忘归

1. 高中政治常识总结

这是答题思路,要实在看不明白,给我你邮箱发给你政治启发语 2009-2一、经济生活 三农 ↑1、遇到“食品”→农业 遇到“能源”→资源→节约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环保→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2、经济常识的意义有利于提高经济水平→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宏观调控①税(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针对高污染,高能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集约化道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②停止……(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产业结构调整,促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③问责制(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政策、体制上的保障 →运用……的方法→运用法律手段,为。

提供了法律保障4、科技—农业—三农①科技对农民的影响→收入提高→素质提高→减轻农民负担②科技对农业的影响→提高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发展→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③科技对农村的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5能耗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型工业化→调整产业结构6、党和政府“两只手”①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②生产力→民生→物价→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业③政府职能→权威政府7、国际市场资源性产品和农产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方针→科学发展观 依赖进口→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树立世界眼光→(运用世贸解决贸易摩擦) (1)审设问 ①审名称 横看 看趋势 (2)审内容 ②审表格8、表格题 ③审表注 纵看 看差距 (3)综合材料答题9、回答“对一种经济现象的看法”⑴此现象是什么,反映了什么,说明了什么⑵为什么正确或错误→危害★ ⑶如何做10、提高居民/农民收入→民生→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调动人民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①根: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理顺分配关系→缩小差距、实现公平②直接:稳定物价→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价格、提高质量→树立良好企业形象③本身:树立科学发展观11、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政府→运用“两只手”●科技→自主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创新型国家●环保→两个社会→一个战略→一个观念●意识→树立正确消费观→树立节能意识●开门→对外开放→引进来、走出去→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经济全球化 提高科技因素●企业→提高商品生产率 加强企业管理→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诚信经营,扩大企业规模→兼并、联合 A调节生产 价值决定价格 对生产的影响 B提高劳动生产率 12、价值规律 价格变动的影响→ C适销对路 供求影响价格 对生活的影响 A购买力 B需求量 C消费支出1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见学案) ①根本:发展经济 Ⅰ当前、未来收入预期→建立完善社保制度 ②收入是前提和基础 14、影响消费的因素 ③物价水平→支出 Ⅱ总消费水平与收入差距密切相关 宏观调控 ④消费心理、消费观→树立正确消费观 ⑤商品本身、广告15、辨析题解题思路①一分为二,指出合理的与不合理的②论述合理的→回归课本③否定错误的→回归课本→正确做法④结论,即正确观点16、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详见学案)17、面向市场→市场经济→体现市场调节的重要作用二、政治生活1、政治生活答题模版 理论依据—课本语言 1、确定答题方向,即答题模块 依据 现实依据—时政热点 2、确定题型(为什么,体现类,辨析类) (1)课本上的意义审设问 (2)材料中的意义 意义 (3)时政 (4)根据理论知识改编3、找关键词,确定主体与客体2、主体为公民、政府、社会●公民:国家→国体→公民→广泛性、真实性→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力和自由→维护合法权益、提升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政治文明提高●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效率提高→权威政府●社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238653961会:民主建设→政治文明→和谐社会、小康社会→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①摆理论3、用已知理论分析说明材料 ②看设问→eg:如何做→想措施③找材料概括、对应上述材料体现了那些政治学原理①将材料分层次②找每一层的关键词→回归课本③理论材料结合4、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民主广泛性、真实性→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政治文明→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代表→人民→人代会→人代会制→民主集中制6、基层民主自治→民主管理→自治机构→参与政治→人民当家作主→国体7、政府尊重公民合法权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 ↓三个权力、三个原则、四种方式 性质8、党和政府 宗旨 含义 地位 宗旨 执政方式 原则 执政目的 政府 职能 党 执政实质 依法行政 领导方式 接受监督 根本工作路线 权威政府 组织制度、领导制度、指导思想党的作风9、外交问题①我国的外交政策→②我国国体→③国家利益→④国家力量→⑤符合我国的、世界人民的利益→⑥国际主题:和平与发展如何做:对外开放→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进国际。

2. 跪求:高中政治常识复习提纲

《政治常识》会考复习提纲1. 什么叫政治?*(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政治根源于经济,由经济决定,政治又反作用于经济,经济利益的得失是最根本的利害关系。任何阶级和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本集团的根本经济利益。

(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阶级性是政治的根本属性。政治关系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而变动。

(我国现阶段国内政治关系主要是人民内部关系)(3)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政权是维护阶级统治和实现阶级利益的工具。

阶级社会中,一切政治斗争都是围绕国家政权问题展开的。2.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国最大的政治?*因为,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客观要求,是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基本条件;它是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根本途径,集中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保证。

3. 学习政治常识的基本方法有那些?(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2)坚持历史的辨证的比较的分析方法。

(3)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因为阶级现象是阶级社会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政治现象,因此,在分析阶级斗争性质的社会政治现象时,必须运用阶级分析方法。4. 国家有那些属性?什么是国家?*(1)国家具有主权性。

国家是由人口,领土,政权,主权构成的。(2)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3)国家具有社会管理属性。

国家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

………………共8107字要的话,请写出邮箱,我发给你。

3. 120分求帮忙归纳下高中政治常识

经济学: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最终由价值决定的。

辨别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价格变动的影响。

了解消费观。 我国 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了解国有经济的重要性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收入与分配:安劳分配为主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兼顾效率与公平。

了解税收。了解小康社会。

了解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性和措施。

4.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 政治常识 知识网络

第一部分 经济常识 1.商品和商品经济 (1)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的价值量 (2)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货币的职能 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作用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企业和经营者 (1)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及其作用 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兼并与破产 (2)企业的经营者: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 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4.产业和劳动者 (1)三大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劳动合同制度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5.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1)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国民收入的分配 财政收入和支出 财政的巨大作用 (2)税收与纳税人: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6.银行和储蓄者 (1)我国的银行:银行的产生 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银行的业务和作用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2)公民的储蓄:存款储蓄及其作用 债券与商业保险 7.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1)商品服务市场: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点 市场交易原则 (2)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家庭消费的内容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8.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1)当代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 经济全球化 外汇与汇率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2)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 关税 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 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第二部分 哲学常识 1.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 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 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辩证法 (1)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 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2)运动和发展: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 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 (3)规律: 规律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认识和利用规律 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4)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6)内因和外因:内因和外因 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7)量变和质变: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 坚持适度原则 (8)事物发展的趋势: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3.认识论 (1)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2)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与本质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创造性思维、合理想像在认识中的作用 (3)实践: 实践的基本特征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4.人生观和价值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保护个人正当利益 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应提倡诚信 (4)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

5. 高中政治常识重点

第一部分 经济常识 1.商品和商品经济 (1)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的价值量 (2)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货币的职能 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作用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企业和经营者 (1)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及其作用 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兼并与破产 (2)企业的经营者: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 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4.产业和劳动者 (1)三大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劳动合同制度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5.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1)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国民收入的分配 财政收入和支出 财政的巨大作用 (2)税收与纳税人: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6.银行和储蓄者 (1)我国的银行:银行的产生 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银行的业务和作用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2)公民的储蓄:存款储蓄及其作用 债券与商业保险 7.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1)商品服务市场: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点 市场交易原则 (2)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家庭消费的内容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8.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1)当代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 经济全球化 外汇与汇率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2)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 关税 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 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第二部分 哲学常识 1.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 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 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辩证法 (1)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 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2)运动和发展: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 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 (3)规律: 规律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认识和利用规律 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4)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6)内因和外因:内因和外因 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7)量变和质变: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 坚持适度原则 (8)事物发展的趋势: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3.认识论 (1)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2)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与本质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创造性思维、合理想像在认识中的作用 (3)实践: 实践的基本特征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4.人生观和价值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保护个人正当利益 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应提倡诚信 (4)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

6. 高中政治常识提纲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1.2.3.4复习提纲 ★☆★经济常识第一课 商品、货币、价值规律一、商品(一)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区别:(1)含义不同。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价值 结在商品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形态不同。使用价值具体;价值抽象。

(3)性质不同。使用价值是自然属性;价值是社会属性。

(4)主体不同。使用价值是卖者拥有;价值是买者支付。

联系: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

(统一)对立: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消费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二)十大关系1.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5.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6.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7.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8.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9.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10.个别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二、货币(一)商品、货币、纸币的区别与联系比较商品货币纸币区别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金、银纸产生时间先后最后本质价值一般等价物货币符号是否有价值有有无联系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二)商品价值、商品价格、货币价值三者的关系在供求关系不变时,商品的价格除受商品价值决定外,还受货币价值影响。当商品价值升高,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升高;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下降时,商品价格就会提高;当商品的价值下降时,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会下跌;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提高时,商品价格也会下跌。

(三)价格与交换价值区别与共同点共同点:二者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都是以价值为基础,由价值决定的。

区 别: A交换价值(是指两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存在于货币产生前(即物物交换时期),而价格存在于货币产生后。B价格是价值的符号,而交换价值则不是。

(四)直接的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区别(1)公式不同:直接的物物交换是早期的商品交换,是物与物直接交换,其公式是商品—商品,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2)直接的物物交换一般在货币产生前,而商品流通则是在货币产生后;(3)直接的物物交换的买、卖是同时进行的,双方只要满意就可成交,而商品流通的买、卖在时间、空间上是分离的。三、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注意:(1)等价交换并不是存在于每一个场合,而从整体上,从商品交换的本质上说的。

(2)价格波动现象并不违背价值规律,这是因为价格波动是以价值为中心的,从较长时间看,商品平均价格还是与价值相一致的,即仍然是实行等价交换。2.价值规律的作用(十分重要,如果不熟悉和不理解,还望回到课本上来) 重点知识综合: 货币、价格、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财政政策 1.货币流通规律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包含三因素,要熟悉 )2、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①商品的价值(成正比)②货币本身价值的变化(成反比)③国家的宏观调控④供求关系⑤消费者的购买力⑥新鲜商品的新程度(商品的使用价值)⑦纸币的发行量3.物价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并非都因通货膨胀引起(1)引起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有:第一,纸币发行量过大,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第二,纸币流通周转速度加快。

(在某一特定的时期,由于担心涨价,人们把手中的货币尽快出手抢购,使货币的流通速度加快)(2)引起物价上涨的原因有:除了通货膨胀外还有第一,商品供不应求;第二,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政策性调价,理顺价格关系)引起纸币发行量增加;第三,投资和消费需求过热;第四,价格管理松弛,出现乱收费、乱涨价;第五,因某些特殊原因造成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商品价值量增大。(3)通货膨胀的实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4)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会使价格信息失真,搞乱社会经济,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社会不稳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危害极大。(5)对策:A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B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实行适度从紧和量入为出的财政。

7. 求一些基本政治常识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名字来自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在《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有这么说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鲶鱼效应即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其实质是一种负激励,是激活员工队伍之奥秘。

晕轮效应(英文The Halo Effect),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好"的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坏"的,他就会被"坏"的光圈笼罩着,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

霍尔效应[1]是磁电效应的一种,这一现象是美国物理学家霍尔(A.H.Hall,1855—1938)于1879年在研究金属的导电机构时发现的。当电流垂直于外磁场通过导体时,在导体的垂直于磁场和电流方向的两个端面之间会出现电势差,这一现象便是霍尔效应。这个电势差也被叫做霍尔电势差。

边际效应,有时也称为边际贡献,是指消费者在逐次增加一个单位消费品的时候,带来的单位效用是逐渐递减的(虽然带来的总效用仍然是增加的)。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

所谓“莫扎特效应”是指“莫扎特的音乐可以作为胎教音乐,可以提高孩子智商”,这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美国科学家的研究结论,商家即群起炒作,但其实这样笼统的论断是会误导人的。因为莫扎特的创作主题丰富、风格多样,他的音乐也有很多表现激越强烈的感情,或忧伤或狂热或悲壮,这样风格的音乐就算是天才之作也不适宜选作胎教音乐的。

丁蟹效应(又称秋官效应)是香港股票市场的一个奇特现象。1992年10月,香港无线电视播放由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集《大时代》。故事讲述由郑少秋饰演的丁蟹,经常在股票市场的熊市中籍着抛空恒生指数期货而获取暴利,正好当时香港股市暴跌,股民损失惨重。因此有了“丁蟹效应”一词。因郑少秋绰号“秋官”,所以也称为秋官效应,此后十几年,几乎每次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播放的时候,股票市场都会有显著下跌。

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现象,也叫丁达尔效应。

乘数效应, 是一种宏观的经济效应,也是一种宏观经济控制手段。财政政策乘数是研究财政收支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其中包括财政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8. 初中政治所有知识及重点难点解说 总汇

初中政治总复习知识点集锦七年级上1、人的生命性表现在:人的生命最具有智慧(突出表现)、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

2、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奉献3、真正的个性在于从内心深处散发的魅力,真正的独立是逐渐摆脱依赖,勇于为自己负责的精神4、学会用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待自己:5、认识自我的途径:6、青少年时期的主要任务是知识学习和品德培养7、人的情绪分为喜、怒、哀、惧8、情趣与兴趣的关系:情趣是以兴趣为基础产生的,没有兴趣就谈不上情趣,情趣通过兴趣表现出来9、培养高雅情趣的方法:A、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是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条件;B、增强好奇心,将好奇心转化为兴趣,从而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C、丰富的文化生活,是陶冶情操,追求高雅情趣的重要途径;D、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陶冶提升情操。10、战胜诱惑的方法:A、用科学的方法、坚强的意志、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法抵制不良诱惑;B、可以采用避开诱因法、婉言谢绝法、专时专用等方法抵制不良诱惑;C、还可以通过认清不良诱惑的危害来抵制不良诱惑;C、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D、培养坚强的意志、请家长老师同学监督等方法11、青少年怎样防范侵害,保护自己?A、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B、侵害发生前,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增强抵制诱惑的能力,谨慎交友,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加强防范,防微杜渐,预防违法犯罪的发生;C、侵害发生时,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采取非法的手段报复,而要运用法律武器和智慧保护自己,做到见义智为和见义巧为;D、①青少年在与违法犯罪作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违法犯罪分子是凶狠、狡猾的,青少年在与其斗争时;既要有“胆”,更要有“谋”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要讲究智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比较巧妙地或者借助社会力量将不法分子抓获;面对歹徒行凶,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遭遇不法侵害时,有能力将其制服 ,当然要勇敢的搏斗,没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可采用呼救法、周旋法、恐吓法等及时脱身。如:记住犯罪分子的相貌特征,事后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七年级下:1、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知耻,才有自尊。

2、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劳动、尊重他人人格。3、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4、自负与自卑都是以自我为中心5、如何做一个自信的人? A、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B、相信自己行,才能大胆尝试,接受挑战。

相信实力是撑起信心的重要支柱;C、自信之歌回荡在个人成长的努力之中,回荡在民族振兴的奋斗之中。6、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表现在生活自立,学习自立,人生自立等方面7、依赖思想的危害:8、怎样自立?A、告别依赖就是要独立的生活,要独立生活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B、我们应该学会独立自主的处理生活学习中的各种问题;C、面对生活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多实践,多锻炼。

同时,要大胆的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反复锻炼,提高自立能力。9、自立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不是依赖10、自强精神表现在: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自尊自爱,不卑不亢;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志存高远,执著追求。

11、自强精神对个人和国家的作用或意义:12、青少年如何自强?A、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坚持不懈的奋斗。理想,自强的航标;B、战胜自我,不放任自我,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C、扬长避短,自强的捷径。

13、为人生的理想执著追求,是所有自强者共同的特点14、人生难免有挫折,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面对挫折,我们要培养承受挫折的健康心理和坚强的意志,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掌握克服挫折的有效方法,迎难而上,战胜挫折。

15、挫折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挫折具有双面性,一方面,能使人们前进的步伐受到阻碍,产生焦虑、忧愁、不安等消极心理;另一方面,又有利于磨砺坚强的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取得成功。16、应对挫折的方法:17、磨砺意志的方法:18、坚强意志的表现: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韧性19、培养坚强意志的作用: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走出失败的阴影,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坚强的意志(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20、法律的含义或特征:21、法律的本质:体现了人民意志,维护了人民利益22、犯罪的含义或特征: ①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②犯罪的基本特征:第一,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第三,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23、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关系: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都是违法。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