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染病防治常识
尽量少去人比较多的公共场所!增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另外应该了解以下知识!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分为疫情未发生时的一般性预防措施及疫情发生以后的防疫措施。
一、一般性预防措施 传染病未发生时的一般性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对可能存在病原体的外环境加强管理(如“三管一灭”等项工作);抓好计划免疫,保护易感人群;通过重点人群定期健康检查(如对托幼机构、饮食、饮水、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定期体检),及时发现病原携带者;开展卫生宣教等。 在灾区由于卫生设施被破坏,环境卫生条件恶劣,生活物资供应困难,居民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原因,各种传染病发生及流行的机会大大增加,更应加强一般性预防措施,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重点工作。
1、加强领导,制订救灾防病预案。各级卫生防疫机构应当好政府参谋,根据当时当地灾情,制订切实可行的救灾防病预案,并且迅速恢复、加强三级卫生防疫网,在政府领导下开展各项防疫工作。
2、搞好卫生宣教。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采取多种形式,作好救灾防病卫生宣教工作,使救灾防病知识深入人心,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参加各项救灾防病工作。
3、加强卫生监督。加强饮水卫生、食品卫生的管理和监督,彻底清理环境,特别是对粪便、垃圾、污物等环境污染物作好处理,有组织地开展消毒、杀虫、灭鼠工作。
4、保护易感人群。在灾区居民中有针对性地普种疫苗,加强重点人群的保护。
5、强化疾病临测系统,保证防商信息畅通。
2.防疫情安全知识句子有哪些
1、基层需要的是口罩,而不是口号;需要的是消毒水,而不是口水。
2、抗疫是当务之急、是头等大事,抗疫是“1”,打不赢这场阻击战,其他都是“0”。 3、抗击新冠肺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必须以战时状态、战时机制、战时思维、战时方法,同时间赛跑,与病毒搏击,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4、疫情防控不能出现“被遗忘的角落”。 5、疫情防控是当前的头等大事,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6、要把疫情防控的责任压实到最末梢、力量充实到最一线、措施落实到最基层。 7、建立“一把手”抓带头、“一盘棋”抓统筹、“一张网”抓防控、“一竿子”抓落实的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工作机制。
8、一抓到底、一严到底,是最好的落实,是最有力、最有效的防控。 9、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以铁的状态、铁的担当、铁的作风、铁的纪律,强化执行力、提高战斗力。
10、“防”“控”“管”“治”每个环节都是一个关口,每个人都是一道防线。 11、“信心”是最好的疫苗。
12、恐慌也是可怕的“传染源”。 13、健康的心态是防控疫情的“心理口罩”。
14、筑牢抗击疫情心理的防防墙。 15、面对疫情,积极乐观的情绪、健康向上的心态,也是一种强大的免疫力。
3.如何防疫疫情
具体如下:1。
疫情报告 在鹿场发生疫病时,应立即上报疫情,包括发病时间、地点、发病数、死亡数、主要表现、疑似病等,并及时通知 邻近养殖场;严重疫病应上报给县级以上兽医行政部门,上 级在接到报告后,派指定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初步诊断和紧 急处理,养殖场在疑似重大疫病时,不应私自随意剖检或处 理病尸。 2。
诊断 早期、及时、正确的诊断,对于疫病的控制具有极其重 要的意义,它关系到能否彻底、有效地控制和扑灭疫病。常 用的诊断方法有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综合诊断、病理学诊断、实验室诊断等。
(1) 流行病学诊断主要包括当地环境、气候、地理状 况;养殖数量、种类、分布情况;常发病、地区病、现在主 要疫情;既往病史、经济水平、饲养方式、词养方法、医疗 水平以及相关的书面资料等。 (2) 临床综合诊断临床综合诊断是兽医工作最常见、最简便的诊断方法。
是利用兽医人员感官和简单诊断器械来 进行的检查。对于某些重要的或具有典型症状和发病规律疫 病,临床综合诊断往往会为疫病控制和扑灭带来奇效。
但应 注意全面、系统、科学地搜集症状和资料,不可单凭个人经 验和书本知识而延误正确诊断。 (3) 病理学诊断每种疫病往往具有相应的典型病变, 因此对于一般性疫病,可以通过对病鹿剖检和病理组织学检 查来确诊疾病。
但应注意急性死亡病例和非典型病理的剖检 变化的复杂性和非典型性,避免误诊。对于狂犬、伪狂犬等 特殊疫病,必要时还可以借助显微镜、电镜等进行病理组织 学检查以确诊疾病。
(4) 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主要包括病料采集和镜检; 血液常规检查;粪尿等排泄物、分泌物常规检查;病原学检 查;免疫学检查以及血清学检查等。 3。
检疫 检疫是通过各种诊断方法和技术对动物和动物产品进行 相应疫病的检查。 动物检疫最根本的作用是通过对动物、动 物产品的检疫检验、消毒和处理,达到防止动物疫病传播扩 散、保护畜牧业生产和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
检疫的对象是 相关法律法规限定的一类、二类、三类疫病。主要包括以下 内容: (1) 产地检疫产地检疫对动物、动物产品出售或调运 离开饲养生产地前实施的检疫。
产地检疫是动物检疫的第一 关,是一项基层检疫工作,可以及早地发现疫病,处理患病 者,并可以保证动物及动物产品健康,防止疫病扩散、危及 其他动物和人的健康。 (2) 运输检疫动物、动物产品在调出离开产地前,必 须向所在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提前报检。
经过检疫,确认需 要调运和携带的动物、动物产品来自非疫区,报检的动物具 备合格免疫标识,免疫在有效期内,并经群体和个体临床健 康检查合格,凭《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或《动物产品检 疫合格证明》换发《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或《出县境 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 经过产地检疫的生皮、原毛、绒等产品原产地无规定疫 情,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消毒;炭疽易感动物的生皮、原毛、绒和骨、角等产品经炭疽沉淀试验为阴性,或经环氧乙烷消 毒,凭《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换发《出县境动物产品检 疫合格证明》。
捕获的野生动物,经捕获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临床健康 检查和实验室检疫合格,方可运输。运载工具经过消毒后取 得《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
(3) 进出境检疫出人境动物检疫,又称外检,是国家 在对外开放口岸设立的出人境检验检疫机构对动物、动物产 品依法实施的检验检疫。 目的是防止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 和其他有害生物传人或传出国境,保护养殖业的生产和人民 身体健康,促进外贸发展。
出人境动物检疫包括进出境检疫, 过境检疫,携带、邮寄检疫和运输工具检疫。 4。
隔离 隔离制度是控制疫病病原在鹿群中传播、扩散,切断传 播途径的重要手段。 当鹿发生某种传染病时,根据诊断、检 疫结果,把该群鹿分为病鹿、疑似感染鹿及假定健康鹿。
病 鹿即具有明显临床症状或用其他诊断方法检查呈阳性的鹿, 应将其隔离于偏僻地区或病号鹿舍内,并对其进行治疗,设 专人护理;疑似感染鹿,即发生传染时,与患病鹿同舍共用 同一伺槽、水槽、用具的鹿,有可能处在潜伏期中,应在消 毒后转移到单独舍内,限制其活动,详细观察,并对其进行 紧急预防接种和药物预防,观察时间通常是超过被疑传染病 的最长潜伏期,若不发病即可解除隔离;假定健康鹿,是指 没有接触过病鹿或邻近鹿舍的鹿,对其可进行预防接种和采 用相应的保护措施。 5。
封锁 当发生流行猛烈、危害性较大的传染病,如炭疽、口蹄 疫等,应根据现场情况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报告上 级,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实施封锁。在最后一例病例痊愈或 扑杀淘汰后,彻底消毒,经过该病最长潜伏期在无病例发生 可解除封锁。
6。 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 (1) 免疫接种在经常发生某种传染病的地区,或有某 些传染病潜在地区,或受到邻近地区某些传染病经常威胁的 地区,为了防患于未然,在平时有计划地给健康鹿群进行的 疫苗免疫,即为预防接种。
根据所接种的免疫原的品种不同, 接种方法也不同,通常采用皮下、皮内、肌内注射,或点眼、滴鼻、喷雾、口服等方法。 接种后经过一定时间(1-3周), 可获。
4.有没有关于卫生防疫小知识
一)春季传染病防治
春季不仅是市民外出“踏青”、“春游”好时节,同时仍是呼吸道传染病好发季节,因此市民在生活、学习、工作,还是外出旅游都应注意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意丢弃吐痰或揩鼻涕使用过的手纸。
(2)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3)不要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
(4)学校、办公室或居民家中应做到每天开窗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10分钟。如周围有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在开窗时,要避免穿堂风,注意保暖。
(5)每天晚间要认真刷牙(一般不少于3分钟),刷牙后用温生理盐水漱口,仰头含漱能充分冲洗咽部,效果更佳。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
(1)加强户外活动和耐寒锻炼。注意平衡饮食,保证充足休息。
(2)注意环境卫生。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3、做好防护
(1)应尽量避免与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病人的接触。
(2)流行季节在人员拥挤的场所内应戴口罩。
(3)如出现发热、咳嗽、头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有上述症状的病人应佩戴口罩,以防传染他人。
4、接种疫苗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症状。流感、流脑、水痘、麻疹等都可接种疫苗。
(二)肠道传染病防治
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主要是经食物、饮用水、日常生活接触等途径进行传播。注意环境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把住“口手两关”,是夏季防病的关键。
夏季肠道传染病最重要的防治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病从口入”,须注意以下事项:(1)饮用水安全卫生,搞好厨房、食堂与洗手间的消毒卫生,保持室内外卫生;粪便和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2)提倡并实行分餐或使用公筷、公勺。(3)讲究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与不洁的生冷食品、饮料等。
(三)狂犬病防治知识
狂犬病又称恐水病、疯狗病等。人如果被疯动物咬伤、抓伤就会感染狂犬病毒,就有可能患狂犬病,人的狂犬病占90%以上由狗传染的,其次是猫。狂犬病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精神症状,表现为高度恐惧、狂躁不安、恐水、怕风、怕光、怕声响等,并逐渐出现咽喉肌肉痉挛、流口水、瘫痪,呼吸和循环麻痹等症状,病死率100%。
预防狂犬病最好的途径是不养犬、猫等动物;若已养犬、猫等动物,须定期给这些动物注射狂犬疫苗,尽量避免为动物所伤;如被犬、猫等动物伤后,无论轻重,均要及时进行伤口处理,到疾控中心注射人用狂犬疫苗,或按医嘱注射抗狂犬病毒血清。
(四)食物中毒
发现有人食物中毒,要及时送到医院就诊,不要自行乱服药,医治越早越好,切莫延误时间。
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就地收集封存,以备检验。
要保护好现场,及时收集患者的呕吐物、粪便等,以备检验。
饮水:立即喝下大量洁净水,稀释毒素。
催吐: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
5.卫生防疫的卫生防疫基本常识
1、什么是传染病?
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螺旋体等)和寄生虫(原虫或蠕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分几类?
传染病分甲类、乙类、丙类。
3、甲类传染病主要有哪些?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4、乙类传染病主要有哪些?
主要有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性出血热、肺结核、流行性乙型脑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淋病、梅毒、血吸虫病、疟疾等。
5、丙类传染病主要有哪些?
主要有流行性感冒、麻风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等。
6、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是:
(1)传染源:a.患者,b.阴性感染者,c.病原携带者,d.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a.空气、飞沫、尘埃,b.水、苍蝇、食物,c.手、用具,d.血液、体液、血制品,e.土壤。
(3)易感人群。
7、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有哪些?
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有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细菌、真菌等。
8、病原微生物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传播途径有:空气、水、食物、日常用具、吸血节肢动物等。
9、夏秋季节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
有流感、流脑、肝炎、流行性出血热和肠道传染病。
10、传染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要坚持综合治疗的原则,即治疗、护理与隔离、消毒并重,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与支持治疗并重的原则。
11、如何预防传染病?
预防传染病应做到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6.关于震后疫情防范的有关常识
地震发生后,疫情的预防控制成为重中之重。复旦大学医学中心副主任、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姜庆五教授提醒受灾群众、救援人员以及志愿者,对于集中性的腹泻、发烧和咳嗽这三种症状,一定要密切关注,并尽快上报,交由专业人员及时鉴别。
姜教授指出,参与救灾的工作人员,应有疾病通报的意识,对疫情要及早发现,及早鉴别。目前最担心灾区可能发生的传染病包括:因不卫生的水和食物引起的细菌或病毒性肠道传染病,尤其是霍乱;由于住大帐篷引起的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由老鼠传染的鼠疫和流行性出血热。而几乎所有这些传染病都会令人体产生腹泻、发烧、咳嗽这三种症状中的一种或几种。提高警觉,对症下药,才能尽早发现传染源,阻断传播链,更好地保护易感人群。他同时强调,发现可疑症状后,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不应盲目判断,而须及时找到公共卫生专业人员鉴别并采取措施。灾区的疫情信息如果能够有效传达,疫情就应该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专家也指出,志愿者和工作人员还可以将一些简便、有效的防病方法教给灾区群众,帮助他们自我保护。例如,相当一部分传染病往往由水源的污染引起,而只需将水烧开,就可杀死绝大多数的病菌。另外,从自然界中取得的饮用水,可先加入明矾净化,一般每桶水加入花生粒大小明矾一块,搅拌至水变清后将清水倒入另一个容器中,再用少量漂白粉精片,就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同时,如果能够有意识地直接接雨水,处理后烧开饮用,也比较安全。
7.预防禽流感的小知识
(1)免疫接种。严格认真地做好禽流感疫苗的免疫,特别是在禽流感的高发季节每隔3~4个月要进行一次H5N1RE-5+RE-4和H9的免疫,这两种禽流感疫苗的防疫要间隔10天进行。
(2)切实搞好饲养管理。采取封闭式饲养,严防野鸟从门、窗进入禽舍;防止水源和饲料被野禽粪便污染;定期对禽舍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加强带鸡消毒,定期消灭养禽场内的有害昆虫及鼠类;死亡禽类必须焚烧或深埋。
作好禽类饲养管理,提高禽只的抵抗力,尽量减少应激因素的发生,注意秋冬、冬春之交季节的变化,做好保暖防寒工作;及时清理粪便,还可定期在鸡舍使用中药苍术、丁香酚、艾叶、茵陈、青蒿、红花等,熏蒸鸡舍,减少不良气体的刺激,从而达到减少呼吸道病和肠道病的发病率。
(3)对于出现死亡和产蛋率下降的鸡群可及时使用提高免疫力的中草药配合敏感的抗菌药物用于治疗。
8.春季预防疾病小常识
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及治疗 随着春风的临近,各种春季的传染病也不顾人们的厌恶与否,在人们的稍不提防中,不邀而至,为了辨清它们的丑恶面目,现将它们的罪恶表现及预防和治疗的简单方法介绍如下: 一、肺结核: 绝大多数是由呼吸道传播。
主要体质素弱者多易感染,多呈慢性过程,结核杆菌低抗力较强,在干燥痰中能存活6-8个月,对湿性敏感,60℃经半小时或者煮沸5分钟,即可杀死。属于依靠飞沫传播的疾病,是前几年明显减少而近年又呈增多趋势的疾病。
预防肺结核主要通过养成良好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与患者亲密接触,积极地预防接种长介疫苗。而治疗原则是:早期、联合、规律、足量、全程。
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非典)。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2003年初爆发的一种主要通过近距离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
它是传染性强、病情较重、进展快、危害大的新型传染病。临床表现为:1、潜伏期一般1-10天,多数患者4-5天发病。
起病急,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 > 38℃,偶有微寒,可伴有头疼、肌肉酸痛、乏力、腹泻;常无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可有咳嗽、多为干痰、少痰,偶有血丝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及明显呼吸窘迫。但少许患者不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尤其近期有手术史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
早期WBC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晚合并细菌感染者可有WBC↑,部分血小板↓,多数肝功异常。部分患者可有心肌酶↑,白蛋白↓。
少数有低氧血症和呼吸性碱中毒。X线以显出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改变,部分患者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常为多时或双侧改变,阴影吸收散漫。
肺部阴影与症状体征可不一致。若检查结果阴性,1-2天后应予复查。
高分辨力CT(HR—CT)能早期发现病变。 预防和处理,疫点消毒处理及时,及公众的健康教育,因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尚未明确,但传染性和致病力强,报告时限应比照甲类传染病进行疫情报告,如若发现非典病例后,城镇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处理时采取分诊类别及相应处理的方式。 三、腮腺炎 主要由腮腺炎病毒感染而致,它主要通过飞沫或唾液污染食具或玩具传播。
学龄儿童为易感者。潜伏期2-3周,引起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若无膈并感染,病程1-2周可自愈。
青春期感染者可引起睾丸炎、卵巢炎等并发症。 处理方法:多饮开水,服抗病毒的药物及休息,并绝对隔离病人。
四、AIDS(艾滋病)。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免疫缺陷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患者血清HIV阳性,同时伴有发热、咽炎、淋巴结肿大等自限症状(急性期)。
该期约持续1-2周后进入感染的无症状潜伏期,此时外?血中HIV抗原含量很低或检测不到。但随着感染的时间的延长,HIV重新开始大量复制并赞成免疫系统的进行性损伤,逐渐发展到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AIDS相关综合症,最后发展成为AIDS。
预防和处理。基于AIDS主要通过1、同性或异性性行为;2、输入带HIV的血液和血制品及静脉药瘾者共用污染的注射器及针头等;3、母婴传播等形式传播情况,制定措施,采取1、让人们认识到AIDS的传染方式 及其严惩危害,杜绝吸毒和性滥交;2、建立HIV感染的监测系统;3、加强国境检疫;4、对供血者进行HIV抗体检查。
目前治疗HIV主要是:1、加强对HIV疫苗的研究;2、加强抗病毒治疗。 五、肠道传染病。
是高校内最易发生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里急后重等症状。是通过接触,由口传播,故个人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同时学校把好食品的卫生。
处理主要抗菌、补液治疗。 六、禽流感。
禽流感是近二年发生的传染性病毒性疾病,据专家意见,只发还有动物疫情发生,就会有禽流感的存在,国际专家预测,禽流感可能会大流行。目前做法是:1、加强监管,尽早发现传染病,尽早进行疫情监测。
我国禽流感人感染者处于高散发、高病死的态势。这是规模禽类免疫使人间疫情高度散发;而高病死率则与处于游行早期的病死率低,两者相差一倍左右,随着疫情扩散,病死率下降。
2、与病人的免疫有关系。3、与患者是否得到及时治疗有关系。
目前处理禽流感的主要措施:1、加强禽类防疫。2、提高自身免疫抵抗力。
3、对患禽流感疫区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的方案。 早春 小心呼吸道疾病 冬春呼吸道疾病高发,各医院病人人满为患。
以下就如何严防呼吸道疾病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人个防护。注意冷暖的变化,适当增减衣服。
对年老体弱或有慢性气管炎、哮喘、或有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的人,更应少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要接种预防流感的疫苗,天气寒冷或大雾等情况时,处出应戴口罩。 第二、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在办公室、家居、公共场所要随时通风,尤其在学校或医院发现有感冒病人时更应使空气流通,防止大面积传播。 第三、戒烟。
不但在公共场所要戒烟,在家庭、办公室、学校都要戒烟。因为吸烟对个人呼吸道有损伤,易患流感,被动吸烟者受害更大,吸入的烟浓度商于吸烟者。
特别是在当今世界及国内禽流感商发阶段,更应戒烟,防止呼。
9.小反刍疫情知识简介
最期听说我国部分地区的羊发生了小反刍兽疫疫情,对当地的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所以要切实做好小反刍兽疫的综合防控工作,严防本病传播,此病以引起场区广大养殖户高度重视。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PPR)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型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兽,特别是山羊和绵羊,野生动物偶尔感染,未见有人感染该病的报道。
此病流行于非洲、阿拉伯半岛、大部分中东,A类疾病,同时也是我国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一、病原简介 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特别是山羊高度易感。
该病毒是副黏病毒科(Paramyxoviridae)麻疹病毒属(Morbolivirus)的成员,同属的其他成员还有牛瘟病毒(Rinderpest virus,RPV)、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海豹瘟病毒(Porpoise distemper virus,PDV)等。PPRV主要侵害淋巴组织及消化道上皮组织,以突然发热、眼鼻排出分泌物、口腔溃疡、呼吸失调、咳嗽、恶臭的腹泻和死亡为特征。
本病1942年首次报告发生于西非之象牙海岸,1972年正式确认病原为反刍兽疫,PPRV有4个群,但只有1个血清型。该病于1942年首次在非洲的科特迪瓦发生,近几年该病在我国的周边国家频频发生,特别是今年首次在我国西藏发现该病,现已严重威胁到我国小反刍动物的健康。
PPRV粒子呈多形性,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为l30 nm~390 nm,也有报道称其直径为150 nm~700 nm,该病毒外被8.5 nm~14.5 nm厚的囊膜,囊膜上有8 nm~15 nm的纤突,纤突只含血凝素而无神经氨酸酶,但同时具有神经氨酸酶和血凝素活性;核衣壳总长约1000 nm,呈螺旋对称,直径约18 nm,螺距5 nm~6 nm,并且核衣壳缠绕成团。PPRV基因组是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RNA链从3′至5′依次是N-P-M-F-H-L 6个基因,分别编码6种结构蛋白和2种非结构蛋白。
对2000年从土耳其病羊中分离的野毒株PPRV Tu/00进行了全基因序列的的分析表明,基因组全长为15 948 bp,编码8种蛋白。病毒在体外存活时间不长,56 °C,病毒於血、脾、淋巴腺内的半衰期为5分钟。
70 °C以上,迅速灭活。4 °C下,pH 7.2-7.9,病毒稳定,半衰期3.7 天,但如pH高於9.6或低於5.6,病毒迅速灭活。
病毒可在胎绵羊肾、胎羊及新生羊的翠丸细胞、Vero细胞上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CPE),形成合胞体。 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
患病动物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组织,或被其污染的草料、用具和饮水等。2、传播途径。
本病主要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染或呼吸道飞沫传染,饮水也可以导致感染。病畜急性期自分泌物、排泄物及呼气等排出病毒,成为传染源。
同地区之动物,以直接接触方式或经由咳嗽而行短距离飞沫传染,不同地区因以引入感染动物而扩散,故须管制感染区羊只及相关物品的移出。一般认为羊只恢复后不会成为慢性带原者,但感染后之潜伏期间,可能传播本病。
病毒发现于精液及胚,故可能会经人工授精或胚移植传染。感染母羊发病前1天起至发病后45天期间,乳汁含病毒,故可经乳汁传染。
目前尚缺乏冷冻羊肉或其他肉品的病毒存活资料,但因肉品的pH值下降,病毒不易存活,故经由肉品传播机率低。病毒在体外不易存活,故各种病媒的传播机率低。
病媒虫亦不认为会传播本病。3、易感动物。
山羊及绵羊为主要的感受性动物,山羊较绵羊感染性高且临床症状较严重。不同品种的山羊或同品种不同个体的感受性亦有不同,欧洲品系山羊的较易被感染发病。
猪感染时,不发病亦不排毒。牛以人工接种或接触感染,皆不发病,但产生抗体。
红鹿及白尾鹿亦会被感染发病,其余鹿种可能会被感染但不发病。本病亦会感染野生动物如瞪羚、阿而卑斯山野生山羊或其他野生绵羊等,但通常为亚临床经过。
4、发生与分布。目前,主要流行于非洲西部、中部和亚洲的部分地区。
5、小反刍兽疫潜伏期为4~5天,最长21天,《陆生动物卫生法典》规定为21天。如同其他动物传染病,首次入侵时,所有感受性羊群即大爆发本病,但一旦常在后,变为散发,随季节性羊羔的出生而病例增加。
三、临床症状 PPR是小反刍兽的一种以发热,眼、鼻分泌物,口炎,腹泻,和肺炎为特征的急性病毒病,该病临床症状和牛瘟相似,但只有山羊和绵羊感染后才出现症状,感染牛则不出现临床症状,本病潜伏期多为4-6天,发病急,高热可达41℃以上,持续3-5天,病畜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重下降,鼻镜干燥,口鼻腔分泌物逐渐变成浓性黏液,如果病畜不死,这种症状可以持续14天。发热开始的4天内,口腔黏膜先是轻微充血及出现表面糜烂,大量流涎,小区坏死通常首发于牙床下方黏膜,其后坏死现象,迅速向牙龈、硬颚、颊、口腔乳突、舌等黏膜蔓延。
坏死组织脱落,出现不规则且浅的糜烂斑。部分羊的口腔病变者,2 天内痊愈,这些羊可能恢复。
后期出现带血水样腹泻,严重脱水,消瘦,怀孕羊可能流产。随之体温下降,因二次细菌性感染出现咳嗽、呼吸异常,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100%,一般不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