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生小中考必考知识点

2022-09-22 综合 86阅读 投稿:玄墨染

1.初二生物地理会考要点总结.谢谢.

初二生物会考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初中地理知识复习提纲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 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8、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们习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11、陆地地形 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

2.地理生物中考复习重点

初中地理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4、经线: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5、纬线: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9、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10、地球的公转: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11、五带的划分:第二章:地图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5、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要记住常用的图例)7、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8、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9、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10、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 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侧的等高线比较高。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第三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1、地球表面的水陆面积比例:海洋71%,陆地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图上准确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3、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亚洲、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4、陆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类。

5、在地形图上能找出喜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6、阅读大洲地形图,判断大洲的地形大势。

7、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8、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第四章:世界的气候1、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雨、冷热、阴晴等),天气是短时间的,经常变化的。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比较稳定的。2、知道常用的天气符号。

3、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测定方法用温度计。4、一天中的气温有变化,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的气温有变化,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是7月份,最低气温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5、气温日较差: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的差值。6、气温的垂直变化: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7、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等温线图。8、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全球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同纬度高原、山地气温低,平原气温高。

9、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图。10、降水: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称为降水。

测定方法用雨量器,单位是毫米(mm)。11、能分析一个地方降水的季节变化。

12、学会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13、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少;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4、学会阅读。

3.地理生物中考了,有什么要掌握的必考知识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一、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名称(1)主要特征:生活在水里,有口无肛门,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2)代表动物名称:水螅、海蛰、海葵、珊瑚虫等。2、常见的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名称及与人类的关系(1)环节动物:身体有很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常见的环节动物有:蚯蚓、水蛭、沙蚕等第一,蚯蚓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蚯蚓与人类 第二,能提高土壤肥力的关系 第三,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第四,处理有机废物(2)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贝壳保护常见的软体动物有:河蚌、蜗牛、乌贼(贝壳退化成内骨骼)和章鱼(贝壳退化成内骨骼)等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食用、药用、工艺品 有害:有的危害农作物,传播疾病3、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名称(1)主要特征:身体由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2)代表名称:虾、蟹、蜘蛛、蜈蚣、苍蝇、蝗虫等。

4、昆虫的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名称:(1)主要特征:身体分头、胸、腹 三部分;胸部着生3对足和2对翅 (2)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2)代表动物名称:蜜蜂、蜻蜓、蝉、瓢虫、螳螂、菜粉蝶、家蚕等。

二、鱼类1、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1)体色:体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不易被上下敌害发现(保护色)。(2)体形:梭形,游泳时减少水的阻力。

(3)体表:有鳞片保护身体,有黏液减少阻力,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有感知水流、测定方向的作用。(4)用鳍游泳,鳍是鱼的运动器官(背、胸、腹、臀、尾鳍),胸鳍和腹鳍有保持鱼体平衡的作用,尾鳍能够保持鱼体的前进方向。

(5)用鳃呼吸 鳃由鳃丝、鳃耙和鳃弓组成,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6)雌雄异体,体外(水中)受精,水中发育。

2、鱼类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1)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2)代表动物:淡水鱼类(中华鲟、草鱼、青鱼、鲢鱼、鳙鱼、鲫鱼、鲤鱼)和海洋鱼类(鲨、带鱼、银鲳、魟)等。

初二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总复习 第一章辽阔的疆域 1、从东西半球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5个。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7、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8、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9、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10、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1、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2000年),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大。 1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15、我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积最大的新疆省。 16、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18 各民放分布具有大杂聚,小集中的特点。

20、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23、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24、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5、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广布 ,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

26、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 27、开发和利用山区和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

28、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 29、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30、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31、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 。

32、。

4.有谁有小中考的地理,生物复习提纲,最新的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要点 1、地图的种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2、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

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5、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6、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

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

7、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8、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 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9、纬度范围:0° 30°为低纬度;30° 60°为中纬度; 60° 90°为高纬度。 10、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11、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名称 形 状 长 度 指示方向 经线 半圆(弧形) 相等 南北方向 纬线 都是圆(极点除外) 有长有短 东西方向 12、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注意看P23图2-19和图2-20)(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13、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 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14、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5、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16、高度的表示方法有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褐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17、非洲的刚果盆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 18、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平原:海拔较低,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19、海底地形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三部分,大洋底由海沟、洋盆和大洋中脊组成。 20、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

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2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2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最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23、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和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上。 24、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的部位是山谷,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的部位是山脊。 25、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超过60亿。

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6、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发达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27、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如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原因是这些地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或是临海地带。 28、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表示,指一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量。

29、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30、城市问题主要表现在: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31、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种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三大人种的具体分布到P46图3-8识记) 32、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均为黄色人种。 33、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

5.地理生物中考知识点

生命科学 主题一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一) 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1. 识别生物与非生物。

2.学会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3.举例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种子植物和非种子植物、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脊椎动物五大类群的主要区别,能根据一定的特征对常见生物进行简单分类。

4.说出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点。(二) 细胞1. 学会制作简单的装片,绘制简单的生物图。

2. 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光学显微镜水平),识别动物和植物细胞结构上的主要不同点。3. 应用细胞的结构模型解释某些生命现象。

4. 说出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知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5. 描述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过程。

(三) 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1. 识别种群和生物群落 2.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3.结合实例概述生态系统的四个组成部分、结构及功能。

4.应用生态系统的概念来解释生产、生活实际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5.知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6.了解生命系统的构成与其他物质系统一样,也具有层次性(有组织的类型和特点不作要求)。主题2 生物的新陈代谢 (一) 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1. 知道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说出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利用和散失过程。

2. 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重要意义,说出植物的呼吸作用。3. 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主要不同点。

4. 举例说出新陈代谢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如合理灌溉、合理施肥、种子处理技术等)。(二) 人体的新陈代谢1.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食物中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吸收过程。

2. 举例说明消化酶在人体消化过程中的作用,说出酶的主要特点,能通过对比实验分析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3.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的场所及过程,了解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4. 说出人体血液的主要组成及功能,知道骨髓造血的功能,学会阅读血常规化验单。5. 说出心脏、血管的结构和体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主要变化,描述心率、血压等概念。

6. 描述人体的尿的生成和排出过程。 7.了解人体ABO血型与输血,认同献血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三) 其他生物的新陈代谢1. 比较植物和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概述生物新陈代谢过程。2. 区分自养和异养,知道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为发酵。

主题3 生命活动的调节1. 列举植物的感应性现象,了解植物生长素发现的历史。2. 识别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删除)3. 了解近视和远视的原因和矫正措施。4. 说出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5. 知道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说出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6. 列举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功能,说出激素分泌不正常所引起的常见疾病。

7. 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主题4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一)植物的生殖与发育1. 列举绿色植物的生殖方式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2. 认识花的结构,描述果实、种子的形成。3. 说出种子萌发的过程和必要条件。

(二)人类的生殖和发育1.说出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知道人类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2.了解人体的发育过程和个发育阶段的生理特点,说出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3.列举动物的生殖方式,识别动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三)遗传与进化1.识别遗传与变异的现象。

2.说出遗传物质的作用,认识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3.举例说明基因的作用,知道人类基因组计划。

4.举例说明优生的重要性。5.列举生物进化现象,了解进化论的演变,说出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主题5 人 、健康与环境 (一) 人体保健1. 描述健康的概念。2. 识别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抗原和抗体。

3. 说出人体的免疫功能,举例说明计划免疫和人工免疫。4. 说出人体七大营养素的作用,描述平衡膳食的观念。

5. 了解人体个系统卫生保健知识,知道吸烟、酗酒、吸毒的危害。6. 了解引起冠心病、肿瘤及糖尿病等疾病的主要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7. 了解常见的遗传病。(二) 健康与保健1. 说出传染病的特点、传播三环节及其预防措施。

2. 列举常见的传染病,包括性传播疾病及其预防措施。3. 识别细菌性食物中毒。

4. 了解触电、毒蛇咬伤等急救的基本方法。(三) 人类与生态环境1. 认识人口过度增长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严重后果,了解自然环境的人口承载量。

2. 理解生态平衡的现象和意义。3. 了解我国生物保护与自然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 主题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四季的变化1.阳历和地球公转:了解阳历(包括节气)和地球公转的关系。2.农历与月相 (1)识别月相(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2)根据具体的月相说出农历的大致日期。(删除) (3)说出农历中的阴历成分是以月相为周期设置的。

(删除) (二)太阳与星际航行1.太阳和月球 (1)了解太阳的基本概况(太阳的大小、温度、外部大气组成)。(2)了解月球的基本概况(月球的大小、状况、环形山)。

2.太阳活动与人类 (1)列举太阳活动的基本类型(日冕、日珥、太阳黑子)。(2)了解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3.太阳系 (1)描述太阳系的总体。

6.中考必考的一些知识点(生物、地理、历史等)

这么着吧 内容确实不少 我给你发个地址过去 你看打开看就可以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 /%BD%AD%C1%D6%C7%E5/blog/category/%D6%D0%BF%BC%D7%A2%D2%E2 举个例子 初中地理知识复习提纲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都 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 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

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

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

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

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

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8、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

大部分 人们习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

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11、陆地地形 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来形容平原的坦荡。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欧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较简单,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较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

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气温年较差。

15、世界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

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6、。

7.中考地理生物复习要点

初中地理知识复习提纲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都 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 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

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

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

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

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

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8、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

大部分 人们习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

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11、陆地地形 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来形容平原的坦荡。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欧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较简单,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较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

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气温年较差。

15、世界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

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规律: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17、降水的季节变。

8.2015年地理,生物小中考复习大纲

2015年地理,生物小中考复习大纲 七年级上册  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 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 显微镜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 目镜看到的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  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标本朝右上方移动,在视野看到的物 像朝左下方移动。

 载玻片上写着„上下‟,视野里看到的是„ ‟。 方法:把写着„上下‟的纸片左旋(或右旋)1800。

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清水);制作(撕下内表皮、展平;盖盖玻片); 染色(滴碘液、吸水)  染色:使细胞结构更清楚,但影响活细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细胞死亡;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 不应染色。  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生理盐水);制作(刮几下、涂抹;盖盖玻片);染色 (滴碘液、吸水)  细胞由无机物(如水、无机盐、氧等)和有机物(如糖类、核酸、蛋白质)组成。

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和DNA组成染色体;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基因。  疯牛病和克雅氏病是由一种结构改变了的蛋白质-朊病毒引起的。

 菜豆种子是由种皮和胚(胚根、胚轴、胚芽、子叶)构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子叶(两片),能发育 成新植株的是胚。我们平常吃的豆瓣酱主要是大豆的子叶。

玉米种子是由种皮、胚(胚根、胚轴、胚芽、子叶)和(胚乳)构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胚乳,子叶(一片)。我们平常吃的面粉成分主要来自小麦的胚乳。

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分裂增加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 细胞体积的增大.  在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是导管;运输有机物的通道是筛管。

 庄稼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有机物(光合作用合成),其中需要最多的是含氮 、磷、钾 的无机盐。缺氮时叶片发黄,植株矮小瘦弱,严重时叶脉淡棕色;缺磷时植株特别矮小,叶暗绿色并出现紫色;缺钾时茎杆软弱,叶边缘呈褐色。

 雌蕊发育成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中,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过程。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 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 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和植物气体交换的“窗口”,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 在营养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有些向日葵的果实仍然是空瘪的。这主要是由于传粉不足引起的,要想减少瘪 籽,可以用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

 木本植物的茎可以不断长粗,因为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有形成层,所以嫁接时,要确保接穗与砧木的形成 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接穗才能成活。  19世纪30年代,两位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恩格斯将它列为19世纪自然科 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 小明今年比去年长高了5厘米,这与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有关。  蒸腾作用能带动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并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 湿度,增加降水。  光合作用:二氧化碳 + 水 → 有机物 + 氧气 (二氧化碳、氧从气孔进出,水由根吸收后通过导管运输 到叶)  呼吸作用:有机物+氧气 → 二氧化碳+水+能量(发生在动植物细胞的线粒体)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 叶放在凉开水中,放在阳光下照射,叶不会放出气泡.原因是 烧开的水水中缺二氧化碳, 七年级下册  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阴道排出的过程叫做分娩。

 维生素A:夜盲症,补肝脏、胡萝卜;C:牙龈出血、坏血病;D:佝偻病、骨质疏松,补肝脏、鱼肝油; B1:脚气病,粗粮; B2:口角炎,粗粮;缺铁:贫血  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胆汁没有消化作用,但可以乳化脂肪。小肠液和胰液能消化糖类、脂肪、蛋 白质。

 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横向扩张,胸廓的左右径增大;膈顶端下降, 胸廓的上下径增大,从而使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小于外界气体压力,从外界吸入气体。  肺泡和毛细血管都是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

吸气时,肺泡鼓起来,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这两层管壁进 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 也透过这两层管壁进入肺泡。  防治大气污染的根本措施是 控制污染物排放,有效措施是植树造林。

 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最后在细胞中的线粒体这个部位被利用。  血液分层后,上层是血浆,下层是红细胞,两层交界处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 血浆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 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 氧分离。

 心脏的肌肉组织发达,因而能够有力地收缩。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这是由于左心室需将血液泵至 全身,而右心室。

地生小中考必考知识点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