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有趣的数学小知识

2021-09-27 综合 86阅读 投稿:燕如轩

1.数学趣味小知识 简短的 20到50字左右

趣味数学小知识

数论部分:

1、没有最大的质数。欧几里得给出了优美而简单的证明。

2、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个偶数都能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陈景润的成果为:任何一个偶数都能表示成一个质数和不多于两个质数的乘积之和。

3、费马大定理:x的n次方+y的n次方=z的n次方,n>2时没有整数解。欧拉证明了3和4,1995年被英国数学家 安德鲁*怀尔斯 证明。

拓扑学部分:

1、多面体点面棱的关系:定点数+面数=棱数+2,笛卡尔提出,欧拉证明,也称欧拉定理。

2、欧拉定理推论:可能只有5种正多面体,正四面体,正八面体,正六面体,正二十面体,正十二面体。

3、把空间翻过来,左手系的物体就能变成右手系的,通过克莱因瓶模拟,一节很好的头脑体操,

摘自:/bbs2/ThreadDetail.aspx?id=31900

2.趣味数学题30道,要有趣的

3.三个猴子分一堆桃子,第一个猴子分到的是总数的二分之一少两只,第二个猴子分到的是余下的三分之一多三只,第三个猴子分到七只,问这堆桃子共有多少只?4.师徒两人同时加工一批零件,完成任务时,师傅比徒弟多加工30个。

已知单独加工这批零件,徒弟需要10小时,师傅要6小时,问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5.某商品按利润20%定价,然后按88折卖出,共获利84元,商品的成本是多少元?(1) 4有只猴子在树林采了100根香蕉堆成一堆,猴子家离香蕉堆50米,猴子打算把香蕉背会家,每次最多能背50根,可是猴子嘴馋,每走一米要吃一根香蕉,问猴子最多能背回家几根香 蕉? (2) 一.人带猫、鸡、米过河,船除需要人划外,至少能载猫、鸡、米三者之一,而当人不在场时猫要吃鸡,鸡要吃米。量次要少.(3) 9棵树种10行,每行3棵,问怎样种? (4) 小民沿着一个长60米的长方形跑了6分钟,每分钟跑120米,求宽.(5) 开心蛙摘了一筐桃子,第一天吃掉这筐桃子的一半,第二天吃剩下的一半,第三天又吃了再剩下的一半,这时候筐里还有3个桃子,开心蛙一共摘了几个桃子? (6) 24减18等于40,移动一根火柴棒解答 (7)食堂买来一些面粉,第一天吃了全部的一半少28千克,第二天吃了余下的一半少8千克,最后剩下122千克。

这些面粉共有多少千克?(8) 用中国车,马,炮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数,如:车除以马等于2,炮除以车等于4,炮减马等于56,车加马加炮等于多少? (9)两块同样长的布,第一块卖出25米,第二块卖出7米,第二块布剩下的长度是第一块的3倍,这两块布原来各有多少米? (10) 把绳子三折来量,井外余4米;把绳子四折来量,井外余1米。求井深和绳子各是多少?。

3.【求一些数学小知识一定要在200字以内.100字以上,要么别回答

数学符号的起源 数学除了记数以外,还需要一套数学符号来表示数和数、数和形的相互关系.数学符号的发明和使用比数字晚,但是数量多得多.现在常用的有200多个,初中数学书里就不下20多种.它们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例如加号曾经有好几种,现在通用"+"号."+"号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μ"最后都变成了"+"号."-"号是从拉丁文"minus"("减"的意思)演变来的,简写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到了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正式确定:"+"用作加号,"-"用作减号.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在通用两种.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个是"· ",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号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对,而赞成用"· "号.他自己还提出用"п"表示相乘.可是这个符号现在应用到集合论中去了.到了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把"*"作为乘号.他认为"*"是"+"斜起来写,是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最初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长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线)表示除.后来瑞士数学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数学》里,才根据群众创造,正式将"÷"作为除号.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维叶特用"="表示两个量的差别.可是英国牛津大学数学、修辞学教授列考尔德觉得: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两数相等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于是等于符号"="就从1540年开始使用起来.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菱中大量使用这个符号,才逐渐为人们接受.十七世纪德国莱布尼茨广泛使用了"="号,他还在几何学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大于号"〉"和小于号"〈",是1631年英国著名代数学家赫锐奥特创用.至于≯""≮"、"≠"这三个符号的出现,是很晚很晚的事了.大括号"{ }"和中括号"[ ]"是代数创始人之一魏治德创造的.数学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数学与其他科学分支一样,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通过人类的社会实践和生产活动发展起来的一种智力积累.其主要内容反映了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结构.这可以从数学的起源得到印证. 古代非洲的尼罗河、西亚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中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以及东亚的黄河和长江,是数学的发源地.这些地区的先民由于从事农业生产的需要,从控制洪水和灌溉,测量田地的面积、计算仓库的容积、推算适合农业生产的历法以及相关的财富计算、产品交换等等长期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逐渐形成了相应的技术知识和有关的数学知识.。

4.急求数学小故事根据三年级下册数学书,越短越好,谢谢

1.<找千克和克> 国庆假期中,我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准备找找千克和克.走进超市,首先来到了饼干柜旁,这么多琳琅满目的饼干中,我选择了我最喜欢闲趣饼干,我仔细看了看,终于在角落里找到了"净含量100克",说明这包饼干不含袋子的重量是100克,那要是有10包这样的饼干不就是1千克了. 接着我们又来到买米的地方,我发现一袋米要10千克,如果我们家每天吃2千克的话,我家每个月就要吃60千克,也就是这样的6袋米了. 后来我又看到了16个鸡蛋大约有1千克,一个菠萝大约2千克,一个西瓜大约3千克 今天,我收获真多啊,我感受到了数学中学到的千克和克这个知识,在生活中数学真的很重要. 2.<一个小小的数学误会> 很多人都以为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可是我一直对他很怀疑,果不出我所料,今天数学课上老师介绍了阿拉伯数字的真正的来历.原来这是一个误会!阿拉伯数字真正的发明者是印度人,因为当时阿拉伯人的航海业很发达 ,他们把数字从印度传到了阿拉伯,欧洲人从他们的书上了解了这种简便的记数方法,就认为是他们发明的,所以称它为阿拉伯数字,后来这个误会又传到了中国. 最后,我很想对印度人说:"谢谢你们给我们人类带来了这么大的方便,就因为这样,我很喜欢数学.不仅数字王国很神奇,而且数学的历史知识更是丰富. 5.<发现> 三(4) 何超 今天,我在家发现了一个数学问题. 我发现一杯可乐800克,一杯绿茶500克,一杯冰红茶不知道多少克,于是我又补充了一个信息-------冰红茶比可乐少200克,要求三杯一共多少克呢?于是,我按照老师教的方法算:800-200=600,再600+500=1100,最后1100+800=1900,所以一共1900克. 我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希望小朋友们能多多观察身边的数学问题. 6.<巧妙的加法和减法> 加法和减法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缺一不可的.身边有许多事情都要用到加法和减法.比如在学校里,统计分数,统计认数-------生活中,妈妈上街买菜付钱;在家里,计算一个月的开支也要用加减法.这一切的一切都与加减法有关,所以加减法在我们生活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加法与减法真奇妙啊! 7.<去天目湖的途中>现在,我们数学课正在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今天是星期天,我们全家去天目湖玩,在去天目湖的路上,我就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当公交车靠第一站时,我看见有8个人上了车,而第二站上了3个人,那如果第三站上车的人数是第一站和第二站人数的两倍,那第三站一共上了几个人呢? 小朋友们,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用我们学到的知识试一试吧. 8.<24时记时法> 24时记时法真是无所不能,不信就看看下面我是怎样过周末的吧::首先,7:30起床,然后7:45---8:00洗脸,8:00---8:15吃早饭,8:15---9:15做作业,9:15---10:30看电视,10:30---11:00吃中饭,11:00---15:00睡午觉,15:00---16:00玩,16:00---17:30看动画片,17:30---18:00吃晚饭,18:00---20:00看电视,20:00---21:00打电脑,21:00睡觉.24时记时法是不是很伟大呢?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想法,也一定要写一篇这样的日记哦! 9.积少成多 今天下午,我和妈妈来到超市买东西。

当我们买完所需的东西之后,刚要离开,我看见货架上正好摆着火腿肠,于是我让妈妈买些火腿肠,妈妈同意了。可是刚走几步,我又看见货架上摆着一包一包的,同样品牌,同样重量,里面有10根,每包4.30元。

到底买一包一包的呢,还是买一根一根的?我犹豫了。突然,我的脑子一转,有了,只要比较一下,哪一种合算就买哪一种。

于是我开始算起来:零卖的如果买10根,每根4角,就是40角,等于4元,而整包的要4.30元,多了3毛钱,所以我决定买散装的。我把我计算的过程说给妈妈听,妈妈听了直夸我爱动脑。

数学报 今天,我们又发了小学生数学报,这期报纸真的很精彩。 上面讲了怎样让书香伴你左右,茅以升如何苦练记忆力的和阿拉伯数字的由来等数学小常识,翻开一面,有许多数学的小窍门,如:如何找规律,怎样牢记知识,翻开另一面有一些数学小故事,从中我获得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内容。

所以,我觉得每一次看数学报都能让我掌握到更多的知识,我很喜欢它。 《数学的奥妙》 湖塘桥中心小学 张娜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比如:在菜市场买菜要付多少元钱?在超市里买东西一共要付多少元?。

还有,认识了千克和克,你就可以自己算一算称的东西的价钱了。怎么样,数学是不是很重要? 所以,我要提醒你---一定要学好数学哦! 数学又是很奥妙的,它可以让我们知道一些未知数。

所以有的小朋友觉得数学有点难,有时还要请家教。 但是数学也是很灵活的。

除了我刚才提到的以外,生活中的数学还有很多种呢! 《宝贝丁丁背口诀》 星期天,宝贝丁丁在背口诀,当他背到“三八”时,却打住了。 这时正巧姐姐走过来,丁丁连忙问:“请问:三八?……” 姐姐气呼呼的说道:“你才‘三八’呢!还没多大就学会骂人了!” 正在厨房做饭的妈妈闻声答道:“三八妇女节呀”。

我在一旁偷偷的笑了,其实她们都误会了:丁丁既不是在骂人,也不是在记节日,而是在背口诀呀:) 哈哈…….. 《比一比,谁用的单。

5.有趣的数学知识

数学黑洞行不?数学中的123就跟英语中的ABC一样平凡和简单.然而,按以下运算顺序,就可以观察到这个最简单的 黑洞值: 设定一个任意数字串,数出这个数中的偶数个数,奇数个数,及这个数中所包含的所有位数的总数, 例如:1234567890, 偶:数出该数数字中的偶数个数,在本例中为2,4,6,8,0,总共有 5 个. 奇:数出该数数字中的奇数个数,在本例中为1,3,5,7,9,总共有 5 个. 总:数出该数数字的总个数,本例中为 10 个. 新数:将答案按 “偶-奇-总” 的位序,排出得到新数为:5510. 重复:将新数5510按以上算法重复运算,可得到新数:134. 重复:将新数134按以上算法重复运算,可得到新数:123. 结论:对数1234567890,按上述算法,最后必得出123的结果,我们可以用计算机写出程序,测试出对任意一个数经有限次重复后都会是123.换言之,任何数的最终结果都无法逃逸123黑洞.取任意一个4位数(4个数字均为同一个数的除外),将该数的4个数字重新组合,形成可能的最大数和可能的最小数,再将两者之间的差求出来;对此差值重复同样过程,最后你总是至达卡普雷卡尔黑洞6174,至达这个黑洞最多需要7个步骤. 例如: 大数:取这4个数字能构成的最大数,本例为:4321; 小数:取这4个数字能构成的最小数,本例为:1234; 差:求出大数与小数之差,本例为:4321-1234=3087; 重复:对新数3087按以上算法求得新数为:8730-0378=8352; 重复:对新数8352按以上算法求得新数为:8532-2358=6174; 结论:对任何只要不是4位数字全相同的4位数,按上述算法,不超过7次计算,最终结果都无法逃出6174黑洞;除了0和1自然数中各位数字的立方之和与其本身相等的只有153、370、371和407(此四个数称为“水仙花数”).例如为使153成为黑洞,我们开始时取任意一个可被3整除的正整数.分别将其各位数字的立方求出,将这些立方相加组成一个新数然后重复这个程序. 除了“水仙花数”外,同理还有四位的“玫瑰花数”(有:1634、8208、9474)、五位的“五角星数”(有54748、92727、93084),当数字个数大于五位时,这类数字就叫做“自幂数”.。

6.求3~4的数学故事

三年级的:1.<找千克和克> 国庆假期中,我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准备找找千克和克.走进超市,首先来到了饼干柜旁,这么多琳琅满目的饼干中,我选择了我最喜欢闲趣饼干,我仔细看了看,终于在角落里找到了"净含量100克",说明这包饼干不含袋子的重量是100克,那要是有10包这样的饼干不就是1千克了. 接着我们又来到买米的地方,我发现一袋米要10千克,如果我们家每天吃2千克的话,我家每个月就要吃60千克,也就是这样的6袋米了. 后来我又看到了16个鸡蛋大约有1千克,一个菠萝大约2千克,一个西瓜大约3千克 今天,我收获真多啊,我感受到了数学中学到的千克和克这个知识,在生活中数学真的很重要. 2.<一个小小的数学误会> 很多人都以为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可是我一直对他很怀疑,果不出我所料,今天数学课上老师介绍了阿拉伯数字的真正的来历.原来这是一个误会!阿拉伯数字真正的发明者是印度人,因为当时阿拉伯人的航海业很发达 ,他们把数字从印度传到了阿拉伯,欧洲人从他们的书上了解了这种简便的记数方法,就认为是他们发明的,所以称它为阿拉伯数字,后来这个误会又传到了中国. 最后,我很想对印度人说:"谢谢你们给我们人类带来了这么大的方便,就因为这样,我很喜欢数学.不仅数字王国很神奇,而且数学的历史知识更是丰富. 5.<发现> 三(4) 何超 今天,我在家发现了一个数学问题. 我发现一杯可乐800克,一杯绿茶500克,一杯冰红茶不知道多少克,于是我又补充了一个信息-------冰红茶比可乐少200克,要求三杯一共多少克呢?于是,我按照老师教的方法算:800-200=600,再600+500=1100,最后1100+800=1900,所以一共1900克. 我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希望小朋友们能多多观察身边的数学问题. 6.<巧妙的加法和减法> 加法和减法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缺一不可的.身边有许多事情都要用到加法和减法.比如在学校里,统计分数,统计认数-------生活中,妈妈上街买菜付钱;在家里,计算一个月的开支也要用加减法.这一切的一切都与加减法有关,所以加减法在我们生活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加法与减法真奇妙啊! 7.<去天目湖的途中>现在,我们数学课正在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今天是星期天,我们全家去天目湖玩,在去天目湖的路上,我就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当公交车靠第一站时,我看见有8个人上了车,而第二站上了3个人,那如果第三站上车的人数是第一站和第二站人数的两倍,那第三站一共上了几个人呢? 小朋友们,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用我们学到的知识试一试吧. 8.<24时记时法> 24时记时法真是无所不能,不信就看看下面我是怎样过周末的吧::首先,7:30起床,然后7:45---8:00洗脸,8:00---8:15吃早饭,8:15---9:15做作业,9:15---10:30看电视,10:30---11:00吃中饭,11:00---15:00睡午觉,15:00---16:00玩,16:00---17:30看动画片,17:30---18:00吃晚饭,18:00---20:00看电视,20:00---21:00打电脑,21:00睡觉.24时记时法是不是很伟大呢?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想法,也一定要写一篇这样的日记哦! 9.积少成多 今天下午,我和妈妈来到超市买东西. 当我们买完所需的东西之后,刚要离开,我看见货架上正好摆着火腿肠,于是我让妈妈买些火腿肠,妈妈同意了.可是刚走几步,我又看见货架上摆着一包一包的,同样品牌,同样重量,里面有10根,每包4.30元.到底买一包一包的呢,还是买一根一根的?我犹豫了.突然,我的脑子一转,有了,只要比较一下,哪一种合算就买哪一种.于是我开始算起来:零卖的如果买10根,每根4角,就是40角,等于4元,而整包的要4.30元,多了3毛钱,所以我决定买散装的.我把我计算的过程说给妈妈听,妈妈听了直夸我爱动脑. 数学报 今天,我们又发了小学生数学报,这期报纸真的很精彩. 上面讲了怎样让书香伴你左右,茅以升如何苦练记忆力的和阿拉伯数字的由来等数学小常识,翻开一面,有许多数学的小窍门,如:如何找规律,怎样牢记知识,翻开另一面有一些数学小故事,从中我获得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内容. 所以,我觉得每一次看数学报都能让我掌握到更多的知识,我很喜欢它. 《数学的奥妙》 湖塘桥中心小学 张娜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比如:在菜市场买菜要付多少元钱?在超市里买东西一共要付多少元?.还有,认识了千克和克,你就可以自己算一算称的东西的价钱了.怎么样,数学是不是很重要? 所以,我要提醒你---一定要学好数学哦! 数学又是很奥妙的,它可以让我们知道一些未知数.所以有的小朋友觉得数学有点难,有时还要请家教. 但是数学也是很灵活的.除了我刚才提到的以外,生活中的数学还有很多种呢! 《宝贝丁丁背口诀》 星期天,宝贝丁丁在背口诀,当他背到“三八”时,却打住了. 这时正巧姐姐走过来,丁丁连忙问:“请问:三八?……” 姐姐气呼呼的说道:“你才‘三八’呢!还没多大就学会骂人了!” 正在厨房做饭的妈妈闻声答道:“三八妇女节呀”. 我在一旁偷偷的笑了,其实她们都误会了:丁丁既不是在骂人,也不是在记节日,而是在背口诀呀:) 哈哈…….. 《比一比,谁用的单位多?》早上,我从。

7.数学小知识

这是一个有趣的数学常识,做数学报用上它也很不错。

人们把12345679叫做“缺8数”,这“缺8数”有许多让人惊讶的特点,比如用9的倍数与它相乘,乘积竟会是由同一个数组成,人们把这叫做“清一色”。比如: 12345679*9=111111111 12345679*18=222222222 12345679*27=333333333 …… 12345679*81=999999999 这些都是9的1倍至9的9倍的。

还有99、108、117至171。最后,得出的答案是: 12345679*99=1222222221 12345679*108=1333333332 12345679*117=1444444443 … … 12345679*171=2111111109 也是“清一色数学小常识(转载) [ 2007-11-28 12:58:00 | By: gnwz ] 数学小常识1.悖论: (1)罗素悖论 一天,萨维尔村理发师挂出了一块招牌:村里所有不自己理发的男人都由我给他们理发。

于是有人问他:“您的头发谁给理呢?”理发师顿时哑口无言。 1874年,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创立了集合论,很快渗透到大部分数学分支,成为它们的基础。

到十九世纪末,全部数学几乎都建立在集合论的基础上了。就在这时,集合论接连出现了一系列自相矛盾的结果。

特别是1902年罗素提出理发师故事反映的悖论,它极为简单、明确、通俗。于是,数学的基础被动摇了,这就是所谓的第三次“数学危机”。

此后,为了克服这些悖论,数学家们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由此产生了大批新成果,也带来了数学观念的革命。 (2)说谎者悖论: “我正在说的这句话是慌话。”

公元前四世纪的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提出的这个悖论,至今还在困扰着数学家和逻辑学家。这就是著名的说慌者悖论。

类似的悖论最早是在公元前六世纪出现的,当时克里特岛哲学家爱皮梅尼特曾说过:“所有的克里特岛人都说慌。”在中国古代《墨经》中,也有一句十分相似的话:“以言为尽悖,悖,说在其言。”

意思是:以为所有的话都是错的,这是错的,因为这本身就是一句话。 说慌者悖论有多种变化形式,例如,在同一张纸上写出下列两句话: 下一句话是慌话。

上一句话是真话。 更有趣的是下面的对话。

甲对乙说:“你下面要讲的是‘不’,对不对?请用‘是’或‘不’来回答!” 还有一个例子。有个虔诚的教徒,他在演说中口口声声说上帝是无所不能的,什么事都做得到。

一位过路人问了一句话:“上帝能创造一块他自己也举不起来的石头吗?” 2.阿拉伯数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0、1、2、3、4、5、6、7、8、9这些数字。那么你知道这些数字是谁发明的吗? 这些数字符号原来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后来传到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到欧洲,欧洲人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就把它们叫做“阿拉伯数字”,因为流传了许多年,人们叫得顺口,所以至今人们仍然将错就错,把这些古代印度人发明的数字符号叫做阿拉伯数字。

现在,阿拉伯数字已成了全世界通用的数字符号。

8.小学三年级趣味数学题及答案(解决问题)

1、一个人花8块钱买了一只鸡,9块钱卖掉了,然后他觉得不划算,花10块钱又买回来了,11块卖给另外一个人。问他赚了多少?

答案:2元

2、假设有一个池塘,里面有无穷多的水。现有2个空水壶,容积分别为5升和6升。问题是如何只用这2个水壶从池塘里取得3升的水。

答案:先用5升壶装满后倒进6升壶里,

在再将5升壶装满向6升壶里到,使6升壶装满为止,此时5升壶里还剩4升水

将6升壶里的水全部倒掉,将5升壶里剩下的4升水倒进6升壶里,此时6升壶里只有4升水

再将5升壶装满,向6升壶里到,使6升壶里装满为止,此时5升壶里就只剩下3升水了

3、一个农夫带着三只兔到集市上去卖,每只兔大概三四千克,但农夫的秤只能称五千克以上,问他该如何称量。

答案:先称3只,再拿下一只,称量后算差。

4、有只猴子在树林采了100根香蕉堆成一堆,猴子家离香蕉堆50米,猴子打算把香蕉背回家,

每次最多能背50根,可是猴子嘴馋,每走一米要吃一根香蕉,问猴子最多能背回家几根香

蕉?

答案:25根

先背50根到25米处,这时,吃了25根,还有25根,放下。回头再背剩下的50根,走到25米处时,又吃了25根,还有25根。再拿起地上的25根,一共50根,继续往家走,一共25米,要吃25根,还剩25根到家。

5、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王老板的店里买一件礼物,这件礼物成本是18元,售价是21元。 结果是这个年轻人掏出100元要买这件礼物。

王老板当时没有零钱,用那100元向街坊换了100元的零钱,找给年轻人79元。 但是街坊后来发现那100元是假钞,王老板无奈还了街坊100元。 现在问题是: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多少钱 ?

答案:97元

6、一个四位数与它的各个位上的数之和是1972,求这个四位数

答案:因为是四位数,和是1972 所以这个四位数的千位上一定是1,因为它不能是0,也不能大于1.

所以这个数就是1xxx。

剩下三个数,即使是1972,9+7+2=18,18+1=19.所以百位上的数只能是9,因为是别的数是不可能得出19xx的。

然后设 个位为数字x,十位为数字y,x、y都为0~9的整数,

则有:1900+10y+x+x+y+10=1972 则有11y+2x=62

x=(62-11y)/2 这样 把0~9的数放到y的位置,就发现 只能是y=4,x=9

所以就是1949

9.急求数学小故事根据三年级下册数学书,越短越好,谢谢

1.<找千克和克> 国庆假期中,我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准备找找千克和克.走进超市,首先来到了饼干柜旁,这么多琳琅满目的饼干中,我选择了我最喜欢闲趣饼干,我仔细看了看,终于在角落里找到了"净含量100克",说明这包饼干不含袋子的重量是100克,那要是有10包这样的饼干不就是1千克了. 接着我们又来到买米的地方,我发现一袋米要10千克,如果我们家每天吃2千克的话,我家每个月就要吃60千克,也就是这样的6袋米了. 后来我又看到了16个鸡蛋大约有1千克,一个菠萝大约2千克,一个西瓜大约3千克 今天,我收获真多啊,我感受到了数学中学到的千克和克这个知识,在生活中数学真的很重要. 2.<一个小小的数学误会> 很多人都以为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可是我一直对他很怀疑,果不出我所料,今天数学课上老师介绍了阿拉伯数字的真正的来历.原来这是一个误会!阿拉伯数字真正的发明者是印度人,因为当时阿拉伯人的航海业很发达 ,他们把数字从印度传到了阿拉伯,欧洲人从他们的书上了解了这种简便的记数方法,就认为是他们发明的,所以称它为阿拉伯数字,后来这个误会又传到了中国. 最后,我很想对印度人说:"谢谢你们给我们人类带来了这么大的方便,就因为这样,我很喜欢数学.不仅数字王国很神奇,而且数学的历史知识更是丰富. 5.<发现> 三(4) 何超 今天,我在家发现了一个数学问题. 我发现一杯可乐800克,一杯绿茶500克,一杯冰红茶不知道多少克,于是我又补充了一个信息-------冰红茶比可乐少200克,要求三杯一共多少克呢?于是,我按照老师教的方法算:800-200=600,再600+500=1100,最后1100+800=1900,所以一共1900克. 我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希望小朋友们能多多观察身边的数学问题. 6.<巧妙的加法和减法> 加法和减法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缺一不可的.身边有许多事情都要用到加法和减法.比如在学校里,统计分数,统计认数-------生活中,妈妈上街买菜付钱;在家里,计算一个月的开支也要用加减法.这一切的一切都与加减法有关,所以加减法在我们生活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加法与减法真奇妙啊! 7.<去天目湖的途中> 现在,我们数学课正在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今天是星期天,我们全家去天目湖玩,在去天目湖的路上,我就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当公交车靠第一站时,我看见有8个人上了车,而第二站上了3个人,那如果第三站上车的人数是第一站和第二站人数的两倍,那第三站一共上了几个人呢? 小朋友们,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用我们学到的知识试一试吧. 8.<24时记时法> 24时记时法真是无所不能,不信就看看下面我是怎样过周末的吧::首先,7:30起床,然后7:45---8:00洗脸,8:00---8:15吃早饭,8:15---9:15做作业,9:15---10:30看电视,10:30---11:00吃中饭,11:00---15:00睡午觉,15:00---16:00玩,16:00---17:30看动画片,17:30---18:00吃晚饭,18:00---20:00看电视,20:00---21:00打电脑,21:00睡觉.24时记时法是不是很伟大呢?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想法,也一定要写一篇这样的日记哦! 9.积少成多 今天下午,我和妈妈来到超市买东西。

当我们买完所需的东西之后,刚要离开,我看见货架上正好摆着火腿肠,于是我让妈妈买些火腿肠,妈妈同意了。可是刚走几步,我又看见货架上摆着一包一包的,同样品牌,同样重量,里面有10根,每包4.30元。

到底买一包一包的呢,还是买一根一根的?我犹豫了。突然,我的脑子一转,有了,只要比较一下,哪一种合算就买哪一种。

于是我开始算起来:零卖的如果买10根,每根4角,就是40角,等于4元,而整包的要4.30元,多了3毛钱,所以我决定买散装的。我把我计算的过程说给妈妈听,妈妈听了直夸我爱动脑。

数学报 今天,我们又发了小学生数学报,这期报纸真的很精彩。 上面讲了怎样让书香伴你左右,茅以升如何苦练记忆力的和阿拉伯数字的由来等数学小常识,翻开一面,有许多数学的小窍门,如:如何找规律,怎样牢记知识,翻开另一面有一些数学小故事,从中我获得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内容。

所以,我觉得每一次看数学报都能让我掌握到更多的知识,我很喜欢它。 《数学的奥妙》 湖塘桥中心小学 张娜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比如:在菜市场买菜要付多少元钱?在超市里买东西一共要付多少元?。

还有,认识了千克和克,你就可以自己算一算称的东西的价钱了。怎么样,数学是不是很重要? 所以,我要提醒你---一定要学好数学哦! 数学又是很奥妙的,它可以让我们知道一些未知数。

所以有的小朋友觉得数学有点难,有时还要请家教。 但是数学也是很灵活的。

除了我刚才提到的以外,生活中的数学还有很多种呢! 《宝贝丁丁背口诀》 星期天,宝贝丁丁在背口诀,当他背到“三八”时,却打住了。 这时正巧姐姐走过来,丁丁连忙问:“请问:三八?……” 姐姐气呼呼的说道:“你才‘三八’呢!还没多大就学会骂人了!” 正在厨房做饭的妈妈闻声答道:“三八妇女节呀”。

我在一旁偷偷的笑了,其实她们都误会了:丁丁既不是在骂人,也不是在记节日,而是在背口诀呀:) 哈哈…….. 《比一比,谁用的单。

三年级有趣的数学小知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