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传染病的手抄报
一、传染病的简介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有些传染病,防疫部门必须及时掌握其发病情况,及时采取对策,因此发现后应按规定时间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称为法定传染病。
中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共39种。 传染病的特点是有病原体,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后常有免疫性。
有些传染病还有季节性或地方性。传染病的分类尚未统一,有人按病原体分类,有人按传播途径分类。
传染病的预防应采取以切断主要传播环节为主导的综合措施。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必须具备3个环节,即传染源(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传染他人的途径)及易感者(对该种传染病无免疫力者)。
若能完全切断其中的一个环节,即可防止该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各种传染病的薄弱环节各不相同。
在预防中应充分利用。除主导环节外对其他环节也应采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各种传染病。
二、传染病的类型: 有病原体 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立克茨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等。 有传染性 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呈现出一定传染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状态等有关。
有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1)流行性 按传染病流行病过程的强 病原体 度和广度分为。散发: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流行: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单位,在某一时期内,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超过了历年同期的发病水平;大流行:指某种传染病在一个短时期内迅速传播、蔓延,超过了一般的流行强度;暴发:指某一局部地区或单位,在短期内突然出现众多的同一种疾病的病人。
(2)地方性 是指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其中间宿主,受地理条件,气温条件变化的影响,常局限于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发生。如虫媒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
(3)季节性 指传染病的发病率,在年度内有季节性升高。此与温度、湿度的改变有关。
有免疫性 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同一种传染病病原体产生不感受性,称为免疫。不同的传染病、病后免状态有所不同,有的传染病患病一次后可终身免疫,有的还可感染。
可分为下几种感染现象。 (1)再感染 同一传染病在完全痊愈后,经过一定时间后,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
(2)重复感染 某种疾病在发病中,被同一种病原体再度侵袭而受染。血吸病、丝虫病、疟疾最为常见。
(3)复发 发病过程已转入恢复期或接近痊愈,而该病原体再度出现并繁殖,而原症状再度出现。伤寒最为常见。
(4)再燃 临床症状已缓解,但体温尚未正常而又复上升、症状略见加重者。见于伤寒。
三、传染病的传播 空气传染 有些病原体在空气中可以自由散布,直径通常为5微米,能够长时间浮游于空气中,做长距离的移动,主要藉由呼吸系统感染,有时亦与飞沫传染混称。 飞沫传染 飞沫传染是许多感染原的主要传播途径,藉由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时,喷出温暖而潮湿之液滴,病原附着其上,随空气扰动飘散短时间、短距离地在风中漂浮,由下一位宿主因呼吸、张口或偶然碰触到眼睛表面时黏附,造成新的宿主受到感染。
例如:细菌性脑膜炎、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结核、麻疹、德国麻疹、百日咳等等。由于飞沫质、量均小,难以承载较重之病原,因此寄生虫感染几乎不由此途径传染其它个体。
粪口传染 常见于发展中国家卫生系统尚未健全、教育倡导不周的情况下,未处理之废水或受病原沾染物,直接排放于环境中,可能污损饮水、食物或碰触口、鼻黏膜之器具,以及如厕后清洁不完全,藉由饮食过程可导致食入者感染,主要病原可为病毒、细菌、寄生虫,如霍乱、A型肝炎、小儿麻痹、轮状病毒、弓型虫感染症(T. gondii),于已开发国家也可能发生。有时,某些生物因体表组织构造不足以保护个体,可能因接触患者之排泄物而受到感染,正常情况下在人类族群中不会发生这种特例。
接触传染 经由直接碰触而传染的方式称为接触传染,这类疾病除了直接触摸、亲吻患者,也可以透过共享牙刷、毛巾、刮胡刀、餐具、衣物等贴身器材,或是因患者接触后,在环境留下病原达到传播的目的。因此此类传染病较常发生在学校、军队等物品可能不慎共享的场所。
例如:真菌感染的香港脚、细菌感染的脓包症(Impetigo)、病毒在表皮引起增生的疣,而梅毒的情况特殊,通常是健康个体接触感染者的硬性下疳(chancre)所致。 性传染疾病包含任何可以藉由性行为传染的疾病,因此属于接触传染的一种,但因艾滋病在世界流行状况甚为严重,医学中有时会独立探讨。
通常主要感染原为细菌或病毒,藉由直接接触生殖器的黏膜组织、精液、阴道分泌物或甚至直肠所携带之病原,传递至性伴侣导致感染。若这些部位存有伤口,则病原可能使血液感染带至全身各处。
垂直传染 垂直传染专指胎儿由母体得到的疾病。拉丁文以“in utero”表示“在子宫”的一种传染形式,通常透过此种传染方式感染胎儿。
2.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手抄报样本
免疫力低下者为易感人群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春季流行的传染病有以下特点:①有病原体:每一种传染病都有它特异的病原体。病原体主要分为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②有传染性: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从一个人经过一定的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③有免疫性:大多数患者在疾病痊愈后,都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免疫力。④可以预防: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增强人的抵抗力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的协同作用———
1、传染源:人所患传染病的传染源有人和动物,许多动物的传染病也可以传染给人。
2、传播途径:①空气飞沫传播。②经动物传播。③经水传染。④经食品传播。⑤经手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玩具等。此外,还有经土壤、胎盘传染等等。
3、易感人群。
传染病的易感人群为免疫力低的人群。冬春季节,气候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户外活动减少,人体免疫力及呼吸系统抵抗力相对较低。
生活中导致免疫力低的原因还有:①身体劳累。睡眠不足或过度劳累,会加重植物性神经的负担,也会给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带来不良影响,从而造成免疫力下降。②饮食失衡。饮食混乱、进食时间不规律、挑食等都会使提供人体免疫系统所需的营养不足。③消极悲观。会造成免疫力降低,保持心情舒畅很关键。④过度抗菌。人体的免疫系统一旦适应了过于清洁的环境,那么免疫力就会下降。⑤身体发育不成熟及老化。青少年儿童各种机能发育还没能完善和健全,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防御功能降低,免疫系统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流行性感冒的防治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天气骤变的情况下也易发病。儿童、老年人、体弱者、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过度劳累者、精神高度紧张者等人群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春季节流行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性感冒、百日咳、麻疹、水痘、风疹等;另一类是由细菌引起的疾病,主要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感冒的特点及预防方法: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冬春季,易引起暴发或大流行。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软弱无力,并有轻度鼻塞、流涕、咽痛、胸骨后灼热感、干咳等上呼吸道症状;主要体征是面颊潮红、眼结膜及咽部轻度充血;化验检查显示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流感的传染性强,一旦发病,应至少隔离至热退48小时后。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进食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对症治疗,如降温、补液,保护心功能等,并可酌情选用抗病毒药或干扰素。
普通市民如何预防流行性感冒呢?
1、坚持有氧运动。增强体质是将流感病毒拒之于身体之外的根本。适度加强耐寒锻炼,早晚在户外运动,养成冷水洗脸的习惯,有利于提高机体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别总在封闭的空间里坐着不活动,每天进行30~45分钟的有氧锻炼。大步散步、健身操、游泳等都可以极大地增强你抵御感冒的能力,避免患上呼吸道传染病。
2、每日摄入均衡营养。要多食用红色食品,如胡萝卜、红辣椒、西红柿等,这些食物富含胡萝卜素,能清除体内有害物质、增强机体免疫力,对防治流感有良效。要多喝水,白开水或是苹果水、梨水都可,大量的水可以将病毒从体内冲走。还可以生吃大葱、熟吃大蒜等。
3、食醋熏蒸防流感。将食醋加水稀释,温火加热到食醋蒸干。每日一次,连用三天,可以有效控制流感病毒的传播。
4、远离传染源。流感流行期间暂停参加聚会,暂不探亲访友,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活动,出门戴口罩。要注意室内开窗通风,家中发现有人出现发烧、咳嗽等流感症状后要尽可能注意隔离,毛巾、浴具等分开使用,经常洗手、经常擦洗家具和电器表面。
5、接种流感疫苗。每年的9~11月份可以到各地疾病控制部门接种流感疫苗。
3.冬季传染病手抄报内容
预防冬季传染病1、注意居室通风,减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
尤其是图书馆、教室、宿舍、机房等,但每次通风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宜,保持空气流通,保证空气新鲜,提高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 2、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同时,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减少心理压力,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要注意多饮水,均衡饮食,少吃辛辣食物,多吃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
3、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未雨绸缪。尽量少去“高危场所”和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注意保持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勤晒衣服和被褥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归来以及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都要立即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打扫室内卫生应采取湿式方法。 4、注意保暖,随着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5、接种疫苗是预防相应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尤其是儿童、中老年人及体质虚弱者,如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流行性感冒。扩展资料:手抄报制作小技巧 1、书写出报纸标题,字体要用双线字,或者用彩色记号笔书写这样字体较大突出,字体最好有变化,如大小、排版方向、色彩变换等。
2、根据标题位置分割海报的信息内容版块,一般我们建议选择3-5个版块之间,最好有大小变化、版块之间的前后遮挡关系,这样会具有层次感。分割版块的外形可以用几何形也可以用具有创意感的物体外形。
3、在边角落选择跟内容相关的插图烘托海报的气氛,同时也与文字做了很好的衬托作用。 4、用彩色铅笔或者彩色记号笔涂色,一般我们建议小面积用彩色铅笔,大面积用彩色记号笔。
5、最后用水笔和咫尺在版块当中打出内容排版格式线,注意格式线要做的均衡,两边留出适当的位置,在留出小版块报头的位置。
4.传染病手抄报
“人体免疫与传染病”教学设计 河南省洛阳市第二中学 周静竽 高三《生物》(试验修订本·选修)全一册第一章第二节“免疫”。
一、教法 采用专题研究课型,即以探究法为主,结合讨论法等其他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布置的探究课题,指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使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二、学法 通过教师提出的探究课题——学生在课下从广泛的信息资源特别是网上资源中,独立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学生协助、交流、讨论——学生汇报探究结果——学生提问、探究——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布置下一轮探究的问题。
1.什么是免疫?人类免疫有几道防线? 2.我国传染病的概况; 3.“超级癌症”——艾滋病; 4.令人恐慌的SARS病毒。 师:同学们,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除了战争以外,就是各种传染病,像伤寒、鼠疫等,它们一次次地扑向人类,造成大量的死亡。
如今在21世纪刚刚揭开大幕之时,SARS病毒又逼近到我们国人的头上,目前虽然疫情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SARS给我们每一个人留下了深深的思考: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重新审视我们的健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人类的免疫和传染病。
什么是免疫?当人体受到侵害时,人类的免疫系统为我们设置了几道防线呢?下面由我们的第一探究小组的同学将他们一周来的调查和分析结果向大家进行汇报和展示。 生:我们小组的同学共同探讨的结果是这样的:人类的免疫系统为我们设置了三道防线来抵御病原体的侵害。
(展示课件) 以皮肤为代表的第一道防线是没有特异性的,但它的抵御力度也是比较小的。存在于人体中的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多数情况下这两道防线可以防止病原体的侵袭。如果这两道防线被突破,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就发挥作用了,这就是特异性免疫。
下面我主要讲一下我们小组所查到的关于特异性免疫的有关内容。(展示课件,通过课件展示人体B效应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吞噬侵入人体的抗原的体液免疫的过程)但当抗原冲破了人体抗体的防御,进入了人体细胞时,人体的特异性细胞免疫便开始发挥作用。
(展示课件,分析人体的效应T淋巴细胞消灭被病原体侵害的癌细胞的过程。) 师:通过第一组同学的分析我们了解了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人类免疫的基本方式,同时通过他们的分析,大家也了解到了各类传染病是人类免疫系统的主要抵御对象。
那么我国的传染病的总体状况是怎样的呢?它给我们人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下面请我们第二探究小组的同学,大家看看他们的探究结果是怎么样的? 生:我们小组的同学通过上网等多种方式的查找,了解到我国的传染病状况主要是依据我国卫生部1989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党和国家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将我国现有的各种传染病分为三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
丙类传染病是指: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为了讲解方便,人们又将这些传染病按传播途径分为四类,这就是: 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结核、流行性非典型性肺炎 消化道传染病:霍乱、细菌性痢疾、脊髓灰质炎、血吸虫病、病毒性肝炎 血液传染病:艾滋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 体表传染病:急性结膜炎、沙眼 举例: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通过飞沫和空气中的尘埃传播。得病后,全身乏力,食欲减退,身体消瘦,咳嗽,午后低热,睡觉时常盗汗,严重时会发生咯血。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患者因进食或饮用受霍乱菌污染的食物或食水,引起感染。由于霍乱弧菌在咸水和淡水中均能生存,而且生存时间长,因此海产品特别容易染有病菌。
病毒性肝炎:是一类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范围广泛的病毒性传染病,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分别由各自的病毒引起。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只要切实做到以上三点,传染病是可以预防的,也是能够预防的。 师:在各类传染病中对我们人类威胁最大的是哪一种呢? 生:艾滋病。
师:在它被发现至今的二十年的时间里,已经造成全球2 500万人的死亡,人们称之为“超级癌症”。下面欢迎第三探究小组的同学对这个问题向大家进行介绍。
生:关于艾滋病,我们小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大家进行汇报: 1.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于感染了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 2.HIV侵害对象:人体的T淋巴细胞,从而使肌体丧失免疫能力。
3.症状:急性,6~7天。通常类似感冒,表现有2~10年。
5.传染病手抄报
“人体免疫与传染病”教学设计 河南省洛阳市第二中学 周静竽 高三《生物》(试验修订本·选修)全一册第一章第二节“免疫”。
一、教法 采用专题研究课型,即以探究法为主,结合讨论法等其他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布置的探究课题,指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使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二、学法 通过教师提出的探究课题——学生在课下从广泛的信息资源特别是网上资源中,独立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学生协助、交流、讨论——学生汇报探究结果——学生提问、探究——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布置下一轮探究的问题。
1.什么是免疫?人类免疫有几道防线? 2.我国传染病的概况; 3.“超级癌症”——艾滋病; 4.令人恐慌的SARS病毒。 师:同学们,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除了战争以外,就是各种传染病,像伤寒、鼠疫等,它们一次次地扑向人类,造成大量的死亡。
如今在21世纪刚刚揭开大幕之时,SARS病毒又逼近到我们国人的头上,目前虽然疫情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SARS给我们每一个人留下了深深的思考: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重新审视我们的健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人类的免疫和传染病。
什么是免疫?当人体受到侵害时,人类的免疫系统为我们设置了几道防线呢?下面由我们的第一探究小组的同学将他们一周来的调查和分析结果向大家进行汇报和展示。 生:我们小组的同学共同探讨的结果是这样的:人类的免疫系统为我们设置了三道防线来抵御病原体的侵害。
(展示课件) 以皮肤为代表的第一道防线是没有特异性的,但它的抵御力度也是比较小的。存在于人体中的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多数情况下这两道防线可以防止病原体的侵袭。如果这两道防线被突破,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就发挥作用了,这就是特异性免疫。
下面我主要讲一下我们小组所查到的关于特异性免疫的有关内容。(展示课件,通过课件展示人体B效应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吞噬侵入人体的抗原的体液免疫的过程)但当抗原冲破了人体抗体的防御,进入了人体细胞时,人体的特异性细胞免疫便开始发挥作用。
(展示课件,分析人体的效应T淋巴细胞消灭被病原体侵害的癌细胞的过程。) 师:通过第一组同学的分析我们了解了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人类免疫的基本方式,同时通过他们的分析,大家也了解到了各类传染病是人类免疫系统的主要抵御对象。
那么我国的传染病的总体状况是怎样的呢?它给我们人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下面请我们第二探究小组的同学,大家看看他们的探究结果是怎么样的? 生:我们小组的同学通过上网等多种方式的查找,了解到我国的传染病状况主要是依据我国卫生部1989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党和国家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将我国现有的各种传染病分为三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
丙类传染病是指: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为了讲解方便,人们又将这些传染病按传播途径分为四类,这就是: 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结核、流行性非典型性肺炎 消化道传染病:霍乱、细菌性痢疾、脊髓灰质炎、血吸虫病、病毒性肝炎 血液传染病:艾滋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 体表传染病:急性结膜炎、沙眼 举例: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通过飞沫和空气中的尘埃传播。得病后,全身乏力,食欲减退,身体消瘦,咳嗽,午后低热,睡觉时常盗汗,严重时会发生咯血。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患者因进食或饮用受霍乱菌污染的食物或食水,引起感染。由于霍乱弧菌在咸水和淡水中均能生存,而且生存时间长,因此海产品特别容易染有病菌。
病毒性肝炎:是一类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范围广泛的病毒性传染病,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分别由各自的病毒引起。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只要切实做到以上三点,传染病是可以预防的,也是能够预防的。 师:在各类传染病中对我们人类威胁最大的是哪一种呢? 生:艾滋病。
师:在它被发现至今的二十年的时间里,已经造成全球2 500万人的死亡,人们称之为“超级癌症”。下面欢迎第三探究小组的同学对这个问题向大家进行介绍。
生:关于艾滋病,我们小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大家进行汇报: 1.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于感染了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 2.HIV侵害对象:人体的T淋巴细胞,从而使肌体丧失免疫能力。
3.症状:急性,6~7天。通常类似感冒,表现有2~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