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感控小知识

2023-01-26 综合 86阅读 投稿:寒风残

1.医院感染相关知识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务人员在医院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特点:

• 地点——必须在医院内(院内感染并发病,院内感染院外发病)

• 时间——疾病潜伏期是判定感染发生时间和地点的主要依据(感染→潜伏期→发病)

• 对象——包括一切在医院活动的人群,包括住院、门诊、陪护及工作人员。

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

1、医院感染是医院医疗质量的核心问题,是现代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2、医院感染影响患者的康复,住院时间长。

3、加重社会与个人的经济负担,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

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

1、个体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受损

2、侵入性诊治机会增加

3、抗生素滥用

4、医院卫生设施、管理机制不完善

2.从哪些方面进行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院内感染是指患者、探视者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

随着医院现代化的发展和医疗措施上侵袭性诊疗手段、激素、化学方法、放射治疗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国内外院内感染发生率均呈明显上升。发生院内感染不但会给患者增添额外的痛苦,而且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护理工作负担,常使患者所患疾病达不到预期的疗效,甚至造成死亡。

因此,预防院内感染尤为重要,其发生率已列为我国医院分级操作的指标之一,为此我院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防范: 1 加强医院管理 医院环境内大量细菌和易感人群并存的特点决定了医院场所的特殊性[1]。为了减少医院内的各种感染,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1.1 完善接诊、分诊制度 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开设不同的门诊,以预防病人在确诊前与一般门诊混和就诊所引起的交叉感染。 1.2 完善病种管理 根据不同科室的具体情况开设隔离病房、危急病房、温馨病房等,以满足不同病种患者的收治,减少交叉感染。

1.3 完善区域化管理 严格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管理,护理人员不仅要严格律已,还要管好患者及其家属。 1.4 严格执行陪床探视制度 控制探视人员,减少陪床人员,切断外源性细菌污染的途径,降低感染率。

1.5 妥善处理废用垃圾 医用垃圾、生活垃圾、锐器分类妥善处理,由专职人员收集后并进行处理。 2 严格执行消毒 2.1 加强病房空气环境的管理 空气中细菌含量与多种感染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从多个环节减少高危区域的空气微生物的含量。

定时开窗,病房湿式清扫,每日完成床单更换,集中查房后用0.5%84消毒液超声雾化进行空气消毒。对高危重点科室、高危人群实行保护性隔离,严格探视,且采取探视者入室更衣、洗手,探视后对室内进行通风、消毒擦拭、喷雾消毒等措施。

每月一次做细菌培养,如不合格的,重新消毒后再做培养,以保证病房的清洁。 2.2 加强物品消毒灭菌处理 消毒灭菌不严是造成医院感染的原因,目前灭菌方法很多,但仍认为高温、高压效果较好。

有研究报道,污染的氧气湿化瓶、氧气管、氧气插管、呼吸机、雾化器、导尿管、床旁柜、公用洗涤池等是造成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播因素。所以,除了对必须消毒的器械物品消毒外,对易忽视的消毒器械物品应进行认真的消毒。

2.3 手的消毒 护理人员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前后都要彻底洗手,因为被污染的手是医院感染最主要的媒介。认真洗手与手的消毒是对患者和医务人员双向保护的有效措施[2]。

在上班时间不准戴戒指、手链,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垫一巾一带,在治疗室安装感应水龙头,并配备干手机避免或减少再次污染,每月对医务人员的手进行采样监测,保证手指带菌数不超过15cfu/cm2。

2.4 终末消毒 患者出院及病故后,对床单位进行严格的擦拭并消毒,以达到彻底终末消毒的目的。 3 减少侵袭性操作 尽量减少各种侵袭性操作,若病情需要,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切实防止致病微生物扩散。

有报道,泌尿道插管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原因[3]。在必须导尿时,应选择毒性小、感染率低的硅胶气囊导尿管,严格无菌操作,每日2次尿道口消毒,每日更换引流袋,无菌尿管每周更换一次,留尿管前后和拔尿管前后都应对患者做尿的细菌培养,如发生菌尿症立即停止导尿,并使用合理的抗生素治疗。

4 减少开放式治疗 开放性的操作是造成感染的又一诱因。在泌尿系统疾病中,持续膀胱冲洗是不可避免的。

采用3 000ml大袋生理盐水冲洗,因重力缘故不需要排气管及连通管,换袋工作由护士进行,仔细检查每袋生理盐水,避免有混浊及杂质的液体冲入膀胱。连接5 000ml一次性引流袋,常用密闭式,管颈粗,不易堵塞且可减少院内感染发生,妥善固定后冲洗液不易逆流,更有效地避免院内感染。

5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药物试验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慎用广谱抗生素,执行医嘱时护士必须掌握合理用药常识,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决定给药时间,自觉按规定时间给药,积极观察疗效,及时向医生提供停药和换药的依据,最大限度地提高抗生素使用效果,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同时,注意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进,不宜置于同一溶液中静注或静滴,有些抗生素配伍后,虽然药液外观无明显变化,但由于药液相互作用,可出现药理上或化学结构上的改变,失去活性,丧失或降低抗菌作用。

6 缩短住院时间 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支持疗法,在提高医疗质量前提下,缩短住院时间。对一些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其慢性疾病病情稳定后,应嘱其尽快出院继续治疗并定期门诊随访。

总之,做好预防医院内感染的管理工作,全体医护人员是关键。只要严格遵循以上规则,院内感染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另外,应建立、健全感染管理组织。

从这几年的各项监测指标可以看出,以上预防措施大大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3.医院内感染控制的重要性

/2007/8/zh1364344249428700219800.html 【概述】 医院内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s)为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住院前获得的感染,住院时正值潜伏期,于住院后发病者不能作为医院内感染;反之,住院期内获得的感染,出院后才发病者,应作医院内感染计。新生儿通过产道时发生的感染,如B组链球菌感染,为医院内感染;经胎盘传播的胎儿感染,如先天性梅毒、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单纯疱疹、弓形体病等皆属院外感染。

住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在住院期间有所扩展或发生并发症者皆不能视为医院内感染,除非其病原菌有所改变。住院时已有的感染,根据流行病学资料说明此感染与以前的住院有关,此种情况应作医院内感染计。

潜伏期不明的感染和发生于住院后48~72h内者,应视为院内感染,除非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能说明此感染系在院外获得者。 【病因】 (一)细菌 绝大多数(95%以上)的医院内感染为细菌所致,其中60%~65%为革兰阴性杆菌,主要为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变形杆菌等肠杆菌科细菌、绿脓杆菌和不动杆菌属,聚团肠杆菌污染输液后引起败血症的情况近年来时有报道。

新生儿病房,鼠伤寒杆菌及痢疾杆菌感染的暴发流行也偶有发生。引起医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常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表葡菌)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是医院内感染常见的革兰阳性球菌。金葡菌耐药性仍很严重,目前临床上产青霉素酶的菌株达90%以上,耐甲氧西林金葡菌也日益增多,在一些大医院中可占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的60%或以上,并可在医院某些病区造成爆发流行。

在留置静脉导管、静脉导管及脑室引流管病人中以表葡菌较为常见,呈上升趋势,表葡菌亦可引起骨科人工装置、人工心脏瓣膜等的感染。肠球菌主要引起尿路感染和伤口感染,近年来随着头孢菌素类的广泛应用,各种肠球菌感染有增多趋势。

B组溶血性链球菌为新生儿脑膜炎和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A组溶血性链球菌可引起术后伤口感染。 嗜肺军团菌和其它军团菌属为医院内肺部感染常见病原菌。

据报道嗜肺军团菌肺炎的发病率约占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3~10%。生长较快的分支杆菌,如鸟分支杆菌(Mavium)、龟分支杆菌(M.chelonei)和偶然分支杆菌(M.fortuitum)等可在心脏手术后造成胸骨骨髓炎、心包炎和心内膜炎,以及其它外科手术伤口感染和肌肉注射引起的感染。

胎儿弯曲杆菌为腹泻的致病菌之一。 类杆菌为厌氧菌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胃肠道和妇科手术后的腹腔和盆腔感染,梭杆菌属、消化球菌和放线菌属等可引起口腔及呼吸系统的感染,如吸入性肺炎、坏死性肺炎、肺脓肿、脓胸等。

由类杆菌、丙酸杆菌所致的败血症和心内膜炎并非少见。抗生素应用后发生的肠炎系由难辨梭菌所致,后者可在医院内散播。

(二)真菌 念珠菌、曲菌和某些其它条件致病性真菌为二重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多发生于应用抗生素和皮质激素的病人以及粒细胞减少患者。念珠菌属中80%为白色念珠菌,近年来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有增多趋势。

念珠菌除为医院内肺部感染和消化道感染的病原菌外,也可在静脉保留插管时引起败血症和免疫缺陷病人造成粘膜皮肤念珠菌病。曲菌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感染中常见致病菌之一,曲菌肺部感染亦并非少见。

此外在免疫缺陷病人中隐球菌性脑膜炎也可发生。由于绷带和筒形石膏污染可造成根霉菌和曲菌蜂窝织炎。

(三)病毒 病毒也是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常见的病毒性院内感染有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所致的呼吸道感染、流感、风疹、病毒性肝炎等。

新生儿对鼻病毒最易感,柯萨奇病毒B可引起新生儿感染并形成流行。由轮状病毒和诺瓦克因子所致的腹泻多发生于婴儿和老年人。

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疱疹-水痘病毒皆可在医院内形成流行。 (四)其他 沙眼衣原体所致的结膜炎和肺炎见于新生儿。

尿支原体和Gardnarella vaginalis可寄殖于肾移植病人,后者也易感染肺孢子虫和弓形体。输血时可传播疟疾等。

阿米巴原虫、犬弓首蛔虫和粪类圆线虫感染常见于精神病病人或智能低下儿童。类圆线虫也可借器官移植而散播。

【流行特征】 (一)发病率 医院内感染的发病率各国报道不完全相同,约为3%~17%不等。中国医院内感染的发病率约为10%。

医院内感染对社会、经济、医疗都带来很大影响,如美国医院内感染发病率为10%,每年因医院内感染而致死者达6万人,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处理院内感染的费用)达10~20亿美元。 (二)传染源 1.外源性 携带病原体的医院内病人、工作人员及探望者皆可作为传播感染的传染源。

病人也可受到医院环境中细菌的侵袭或寄殖。革兰阴性杆菌能在潮湿环境中存活繁殖数月或数年,但难自空气中分离出;革兰阳性菌则分布于空气、尘埃和体表。

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等皆能较好地生长于含葡萄糖的输液内。革兰阳性芽胞厌氧菌对外界抵抗力强,生存期长,能通过空气、未消毒物品、伤口渗出液等感染病人。

2. 内源性 病人皮肤、口腔、咽部和胃肠道寄殖的正常菌群和住院。

4.医院感染管理包括那些内容

原发布者:th6572

肥城市新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为加强我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水平,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标准、规范,结合我中心实际工作情况,特制定本要求。一、组织管理(一)健全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实行主要负责人负责制,配备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承担医院感染管理和业务技术咨询、指导工作。相关人员应当经过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或医疗机构组织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岗位培训并经考核合格。(二)制定我中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内容包括:清洁消毒与灭菌、隔离、手卫生、医源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医源性感染监测、医源性感染暴发报告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管理、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医疗废物管理等。(三)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负责对全体职员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应当学习、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二、基础措施(一)布局流程应遵循洁污分开的原则,诊疗区、污物处理区、生活区等区域相对独立,布局合理,标识清楚,通风良好。(二)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其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清洁用具应分区使用,标志清楚,定位放置。(三)医疗器械、器具、物品的消毒灭菌应达到如下要求:1.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灭菌;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

院感感控小知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