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糖尿病的生活小常识
糖尿病症状可总结为“三多一少”,所谓“三多”是指“多食、多饮、多尿”,“一少”指“体重减少”。 (1)多食: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糖尿病环境因素
态,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同时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病人易产生饥饿感,食欲亢进,老有吃不饱的感觉,甚至每天吃五六次饭,主食达1~1.5公斤,副食也比正常人明显增多,还不能满足食欲。 (2)多饮: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出现烦渴多饮,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以此补充水分。排尿越多,饮水也越多,形成正比关系。 (3)多尿:尿量增多,每昼夜尿量达3000~5000毫升,最高可达10000毫升以上。排尿次数也增多,一二个小时就可能小便1次,有的病人甚至每昼夜可达30余次。糖尿病人血糖浓度增高,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特别是肾小球滤出而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出现多尿。血糖越高,排出的尿糖越多,尿量也越多。 (4)消瘦(体重减少):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和热量。其结果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再加上水分的丢失,病人体重减轻、形体消瘦,严重者体重可下降数十斤,以致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同样,病程时间越长,血糖越高;病情越重,消瘦也就越明显。
2.科普小知识要简单的100字左右
汗,看来你已经知道很多了啊,那我就说,“雨淞”的形成吧
初冬或冬末,有时会出现一种奇怪现象:从空中掉下来的液态雨滴落在树枝、电线或其它物体上时,会突然冻成一层外表光滑晶莹剔透的冰层,这就是"雨淞"。这种滴雨成冰的现象是怎么回事呢?实际上这里的雨滴不是一般的雨滴,而是过冷雨滴。这种情形并不常见,多在冷暖空气交锋,而且暖空气势力较强的情况下才会发生。这是靠近地面一层的空气温度较低(稍低于摄氏零度),而其上又有温度高于摄氏零度的空气层或云层,再往上则是温度低于摄氏零度的云层,从这里掉下来的雪花通过暖层时融化成雨滴,接着当它进入靠近地面的冷气层时,雨滴便迅速冷却,由于这些雨滴的直径很小,温度虽然降到摄氏冷度以下,但还来不及冻结便掉了下来,当其接触到地面冷的物体时,就立即冻结,变成了我们所说的"雨淞"。
3.糖尿病的一些知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由于发病的原因很复杂,就目前的医学水平还不能根治,但是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和方法,糖尿病可以得到满意的控制,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等危险因素,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糖尿病人仍然可以享有正常人同样的生活和寿命.
1、适当控制主食量:在一般情况下,休息的病人每天吃主食/(米、面、玉米、小米、荞麦等/)250-300克;轻体力劳动者每天350-400克;重体力劳动者每天450-550克。待血糖下降和尿糖/(+/)减少后,可适当增加主食25-50克。主食要轮换食用或混合食用,以提高营养价值。病人要注意总结进餐与血糖、尿糖之间的变化规律,做到病情稳定,主食固定;病情波动,及时调整。要灵活掌握,使体重维持在标准范围之内。
2、控制饮食:绝不是意味着尽量少吃,因为长期饥饿、热量不足可导致机体自身消耗,不仅会出现消瘦、抵抗力减弱,而且可加重糖尿病。因此,糖尿病人要遵照医嘱,合理安排每日总热量、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适当比例,制定自己较理想的食谱。
3、进餐的时间、数量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尽量不吃零食,戒烟、忌酒。
4、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中老年糖尿病人及合并冠心病、高脂血症的病人,在饮食中还要严格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动物脂肪、动物内脏含胆固醇较高,应少吃或不吃,鸡蛋每日最多不超过两个。
5、食物宜粗不宜精:在主食定量范围内尽可能多吃些粗杂粮及豆类、蔬菜,以绿叶菜为好,如油菜、小白菜、韭菜、菠菜、芹菜等。这些食物中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又含有较多的粗纤维,能有效地防止血糖吸收过快,还有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及防治便秘的作用。
6、严格限制蔗糖及甜食:糖尿病人不要吃食糖、糖果、蜂蜜和甜食以及含糖饮料。这些高糖食物易被机体吸收而促使血糖升高、增加胰腺负担,从而加重病情。
7、要学点营养治疗知识:基本掌握常用食物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尤其是含糖量。同时,要了解哪些食物可以多吃,哪些食物应少吃,哪些食物是禁食,要做到心中有数,还要懂得营养价值相等食物的互换法。
8、适量吃水果:要根据病人的血糖、尿糖的控制情况灵活掌握。如空腹血糖不超过11mmolh/(2000毫克/dl/),尿糖不超过3个加号,又无酮症酸中毒的情况下,可以少量吃些水果,但要掌握好,不要大量吃,每天最多吃150-200克。据测定:香蕉、橘子、苹果、梨含糖量为中等:甜瓜、西瓜、樱桃含糖较少,可以首选食用;西红柿、黄瓜含糖很低,可以适当多吃些以代替水果。
4.预防糖尿病小常识
怎样预防糖尿病
1.通过运动和饮食来实现减肥,特别要关注腹部脂肪,因为腹部减肥能大大提高糖耐量。
2.控制高血压,这与糖尿病病情发展密切相关。
3.定期作血糖检查:有肥胖或超重、血压与血脂有点偏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等糖尿病患病高风险者,30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一般人群45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这样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甚至可以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发展成为糖尿病。
=========================================
控制肥胖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如糖尿病家族史、不良的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大量饮酒、精神紧张等.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如糖尿病家族史、不良的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大量饮酒、精神紧张等,都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积极开展糖尿病预防,让全民了解糖尿病的诱发因素,提高群众的自觉防治意识,及时控制发病因素,可大大降低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
预防措施:
(1)防止和纠正肥胖。
(2)避免高脂肪饮食。
(3)饮食要保证合理体重及工作、生活的需要。食物成分合理,碳水化合物以非精制、富含可溶性维生素为好,占食物总热量的50%~65%,脂肪占食物总热量的15%~20%(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大于1.5),蛋白质占食物总热量的10%~15%。多吃蔬菜。
(4)增加体力活动,参加体育锻炼。
(5)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
(6)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
(7)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
(8)对中老年人定期进行健康查体,除常规空腹血糖外,应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
糖尿病预防的三道防线
糖尿病的预防,应构筑三道“防线”,在医学上称之为三级预防。如果“防线”布设、构筑得及时、合理和牢固,大部分糖尿病是有可能预防或控制的。这三道“防线”是:
一级预防树立正确的进食观并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糖尿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其发生虽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后天的生活和环境因素。现已知道,热量过度摄入、肥胖、缺少运动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低糖、低盐、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是预防糖尿病的最佳饮食配伍。对体重进行定期监测,将体重长期维持在正常水平是至关重要的。体重增加时,应及时限制饮食,增加运动量,使其尽早回落至正常。要使运动成为生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终生的习惯。运动不但可消耗多余的热量和维持肌肉量,而且能提高充实感和欣快感。当然运动要讲究科学和艺术,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照顾兴趣、结伴进行,以易于获得效果和便于坚持。要戒烟和少饮酒,并杜绝一切不良生活习惯。双亲中患有糖尿病而本人又肥胖多食、血糖偏高、缺乏运动的高危人群,尤其要注意预防。
二级预防定期检测血糖,以尽早发现无症状性糖尿病。应该将血糖测定列为中老年人常规的体检项目,即使是健康者,仍要定期测定。凡有糖尿病的蛛丝马迹,如皮肤感觉异常、性功能减退、视力不佳、多尿、白内障等,更要及时去测定血糖,以尽早诊断,争取早期治疗的宝贵时间。要综合调动饮食、运动、药物等手段,将血糖长期平稳地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空腹血糖宜在每升6.11毫摩尔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宜在每升9.44毫摩尔以下,反映慢性血糖水平的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应在7.0%以下。还要定期测定血脂、血压、心电图,这些都是血糖控制的间接指标。
三级预防目的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减少伤残和死亡率。糖尿病人很容易并发其他慢性病,且易因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因此,要对糖尿病慢性合并症加强监测,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糖尿病,常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能长期过接近正常人的生活。
糖尿病目前还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尚无根治办法。因此应积极行动起来,规范自己的生活。生活方式科学,这是最重要、也是最牢固的一条防线。如果你已经是一个糖尿病人,也不必悲观。只要长期有效控制,是可以防止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或发展的。当然,如果进入了慢性并发症期,那就需要百倍警惕,延缓慢性并发症的恶化。
5.健康小常识100条
何止一百条,你自己挑 眼周扁平黄色小粒辨病法 眼睛周围出现枯黄色或桔黄色扁平土圆形稍高出皮肤的疹点,多时会成群出现,患者一般以为皮肤病求治于皮肤科,然而此症常常提示患者全身脂质代谢紊乱,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会增高。
有时还会伴生血管硬化、心冠状动脉功能不全等病。 步态辨病法 ①剪刀步态:步幅小而慢,双腿僵直,两脚向内交叉,两膝靠近,呈剪刀状。
常见于脑性瘫痪、家族性痉挛性截瘫等双侧脑和脊髓病变。 ②醉汉样步态:行走不稳、摇摆不定如醉状,抬脚缓慢,落地重如跺脚,常见小脑炎症等小脑病变。
③跨越步态:行走时为避免足趾撞击地面而抬脚很高,常见于腓总神经麻痹。 ④鸭行步态:如鸭行,挺胸凸肚,臀部左右摇摆,常见于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
⑤偏瘫步态:患侧上肢屈曲,摆动消失,下肢僵直,脚向外甩,呈划圆弧状,常见于脑血栓、脑出血等中风后遗症。 ⑥震颤麻痹步态:步行开始较慢,逐渐加快,呈小碎步,步态显得慌慌张张,常见于震颤麻痹综合征。
肚脐辨病法 ①圆形:下半部丰厚朝上,显示男子脏腑健康,精力充沛。 ②满月形:结实,丰满,显示女子身心健康,卵巢。
何止一百条,你自己挑 眼周扁平黄色小粒辨病法 眼睛周围出现枯黄色或桔黄色扁平土圆形稍高出皮肤的疹点,多时会成群出现,患者一般以为皮肤病求治于皮肤科,然而此症常常提示患者全身脂质代谢紊乱,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会增高。有时还会伴生血管硬化、心冠状动脉功能不全等病。
步态辨病法 ①剪刀步态:步幅小而慢,双腿僵直,两脚向内交叉,两膝靠近,呈剪刀状。常见于脑性瘫痪、家族性痉挛性截瘫等双侧脑和脊髓病变。
②醉汉样步态:行走不稳、摇摆不定如醉状,抬脚缓慢,落地重如跺脚,常见小脑炎症等小脑病变。 ③跨越步态:行走时为避免足趾撞击地面而抬脚很高,常见于腓总神经麻痹。
④鸭行步态:如鸭行,挺胸凸肚,臀部左右摇摆,常见于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 ⑤偏瘫步态:患侧上肢屈曲,摆动消失,下肢僵直,脚向外甩,呈划圆弧状,常见于脑血栓、脑出血等中风后遗症。
⑥震颤麻痹步态:步行开始较慢,逐渐加快,呈小碎步,步态显得慌慌张张,常见于震颤麻痹综合征。 肚脐辨病法 ①圆形:下半部丰厚朝上,显示男子脏腑健康,精力充沛。
②满月形:结实,丰满,显示女子身心健康,卵巢机能良好。 ③向上形:向上延伸呈三角形,可能患胃、胆囊、胰腺疾病。
④向下形:呈向下的三角形,可能患胃下垂、慢性肠胃病、妇科病、便秘。 ⑤偏右形:易患肝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病。
⑥偏左形:多为肠胃不佳。 ⑦浅小形:常为身体虚弱、浑身乏力,激素分泌不正常。
恶梦测病法 经常梦见腾空飞行,与禽兽搏斗,可能是在发烧。经常梦见胸部受压,担重物远行,可能患有肺炎、肺结核、胸膜炎、心包积液等疾病。
经常梦见从高处摔下后惊醒,可能是心脏病。经常梦见被关闭在暗室中,呼吸困难,可能有肺部或呼吸道疾病。
耳垂纹与耳道毛辨病法 耳垂上见一条上下斜行皱纹,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心脏冠状动脉硬化,供血已不良。男性患者还会表现为外耳道长出长毛。
以上现象如在双侧出现或皱纹较深者提示病情已较严重。中年以上即出现者更应及时求医。
粪便辨病法 大便的颜色、形状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十分密切: ①望大便的颜色。健康人的大便呈棕黄色。
如大便颜色是白色或灰白色,提示有胆道梗阻、胆结石、胆道肿瘤的可能。如大便颜色是白色粘液状,提示可能是慢性肠炎、肠息肉和肿瘤。
如大便颜色是鲜红色,常见于下消化道出血。外层沾有鲜血,量少,并伴剧痛,便后疼痛消失,是肛裂;若血色鲜红,量多少不一或呈血块,附在粪便外层,可能是内痔出血;若血色鲜红并与粪便混在一起,提示可能为肠息肉或直肠癌、结肠癌所致。
直肠癌的血便中常混有糜烂组织,结肠癌的血便特点为鲜血,量少,伴有大量粘液或脓液。如大便颜色是暗红色,常见于阿米巴痢疾、结肠息肉和结肠肿瘤。
正常人进食过量的咖啡、巧克力、可可、樱桃等也可出现暗红色大便,这要同病态区别开来。如大便颜色是黑色,犹如马路上的柏油,这是常见的上消化道出血,包括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窦炎、肝硬化时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脏、菠菜、口服铁剂、活性炭等,粪便也可呈黑色,应加以区别。
②看大便的形状。如大便呈稀水样,可见于消化不良或肠滴虫所致的腹泻。
如大便为食糜样,可见于感染或非感染性腹泻。如大便呈粘液状,常见于肠炎、痢疾和血吸虫病等。
如大便呈细条、扁平带状,说明直肠或肛门狭窄,多见于直肠瘤。大便一侧有沟纹,标志直肠肛门有赘生物,应警惕直肠癌。
口味异常辨病法 口味异常,是体内有病的表现: ①口香:多见糖尿病重症。 ②口甜:多为脾胃湿热或年老气阴不足。
③口苦:多为肝胆有热、胆气蒸腾。 ④口咸:多见肾虚患者。
⑤口酸:多为肝热或脾虚。 ⑥口淡:多见脾胃虚寒或病后脾虚。
⑦口臭:多为消化不良、食积或胃热。 ⑧口辣:多为肺热壅盛。
当发现口味异常时,应及时向医生说明,及早治疗,并适当调理。 面容辨病法 ①。
6.与糖尿病相关知识有哪些
1.糖尿病是一组以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
引起血糖升高的病理生理机制是胰岛素分泌缺陷及(或)胰岛素作用缺陷。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可归纳为不同病因导致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缺陷及(或)周围组织胰岛素作用不足。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可归纳为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症候群和不同器官并发症及伴发病的功能障碍。 2.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杀手,它可损害人体多种器官,引起30余种并发症。
尤其对脑、眼、心、肾、肢体及神经六大器官的损害更为常见和严重。这无疑会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时间带来严重影响,对病人的经济和家庭造成沉重负担。
3.糖尿病预防和治疗,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其简单在于人们对预防和治疗有足够的认识,其复杂是未能坚持长期的预防措施,致使糖尿病发生,发病早期又未被重视,中期也未能规范治疗,到了晚期,为时已晚,医生和病人都很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