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姓氏的小知识

2022-06-10 综合 86阅读 投稿:沫凉城

1.有关中国姓氏的知识

原始社会的末期,黄帝治理天下时,已有“胙土命氏”,出现了氏。

夏、商两代,也有少量的“氏”产生。氏的产生,最大量、最频繁的时代是周朝。

周朝初年,为控制征服的广大地区,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周武王、周公旦和成王,先后把土地分封给兄弟、亲戚及异姓功臣等,建立了71个封国,其中有武王的兄弟16人,同姓贵族40人。

而这些诸侯国的后人即以封国名为氏。据统计,由周王室同姓封国得氏的有48个,由异姓封国得氏的约有60个。

另外,各诸侯国又以同样的方法对国内的卿大夫进行分封,即大夫的后人即以所受封邑的名称为氏,如田、白、鲍、费、范、屈、钟离、邯郸等。经过层层分封,以封国、封邑名称为氏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所以说,周朝是我国氏的发展的最重要的时期。

而后,各种形式的氏的来源又不断出现,氏的繁衍滋生越来越多,氏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姓的数量。姓氏合流之后,从古到今,中国人使用的姓氏中十之八九可以说是由姓派生出来的氏演变来的。

值得说明的是,远古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轩辕氏(黄帝)、金天氏(少昊)、高阳氏(颛顼)、高辛氏(帝喾)、陶唐氏(尧,又称伊祁氏)、有虞氏(舜)、有夏氏(禹)等氏,是后世对想象与传说中的祖先的尊称,不同于“胙土为氏”。

2.谁能谈谈中国姓氏方面的知识

中国姓氏的由来张 、王 、李 、赵 、钱 、孙 …我 们 每 个 人 都 有 自 己 的 姓 氏 。

这 些 姓 氏 是 如 何 产 生 的 呢 ?在 上 古 三 代 , 姓 和 氏 不 是 一 码 事 。 氏 是 从 姓 那 儿 派 生 出 来 。

从 汉 代 开 始 , 姓 氏 混 而 为 一 。 现 代 我 们 中 国 人 的 姓 , 大 部 分 是 从 几 千 年 前 代 代 相 传 下 来 的 。

考 其 来 历 , 大 致 可 分 为 12种 类 别。1), 以 姓 为 氏 。

姓 作 为 氏 族 公 社 时 期 氏 族 部 落 的 标 志 符 号 而 产 生 ,其 后 人 有 的 便 直 接 承 袭 为 氏 。 母 权 制 氏 族 社 会 以 母 亲 为 姓 , 所 以 那 时 许 多 姓 都 是 女 字 旁 。

如 : 姬 、姜 、姒 、姚 等 。2), 以 国 名 为 氏 。

如 我 们 所 熟 悉 的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的 诸 侯 国 :齐 、鲁 、晋 、宋 、郑 、吴 、越 、秦 、楚 、卫 、韩 、赵 、魏 、燕 、陈 、蔡 、曹 、胡 、许 等 , 皆 成 为 今 天 常 见 姓 。3), 以 邑 名 氏 。

邑 即 采 邑 , 是 帝 王 及 各 诸 侯 国 国 君 分 予 同 姓 或 异 性 卿 大 夫 的 封 地 。 其 后 代 或 生 活 在 这 些 采 邑 中 的 人 有 的 便 继 之 为 氏 。

如 周 武 王 时 封 司 寇 岔 生 采 邑 于 苏 (今 河 北 省 临 漳 县 西 ), 岔 生 后 代 便 姓 苏 。 据 统 计 , 以 邑 为 氏 的 姓 氏 近 200个 。

一 些 复 姓 由 于 漫 长 的 历 史 演 变 , 至 今 已 不 复 存 在 。4) 以 乡 、亭 之 名 为 氏 。

这 类 情 况 不 多 , 今 日 常 见 姓 有 裴 、陆 、阎 、郝 、欧 阳 等 。5) 以 居 住 地 为 姓 。

这 类 姓 氏 中 , 复 姓 较 多 , 一 般 都 带 邱 、门 、乡 、闾 、里 、野 、官 等 字 , 表 示 不 同 环 境 的 居 住 地 点 。以 先 人 的 字 或 名 为 氏 。

出 自 此 条 的 姓 氏 很 多 , 据 统 计 有 五 六 百 个 ,其 中 复 姓 近 200个 。 如 周 平 王 的 庶 子 字 林 开 , 其 后 代 以 林 性 传 世 。

宋 戴 公 之 子 公 子 充 石 ,字 皇 父 , 其 孙 以 祖 父 字 为 氏 , 汉 代 时 改 皇 父 为 皇 甫 。以 次 第 为 氏 。

一 家 一 族 , 按 兄 弟 顺 序 排 行 取 姓 , 如 老 大 曰 伯 或 孟 ,老 二 曰 仲 , 老 三 曰 叔 , 老 四 曰 季 等 。 后 代 相 沿 为 氏 , 表 示 在 宗 族 中 的 顺 序 。

但 也 有 例 外 。 鲁 庄 公 之 弟 庄 父 、排 行 老 二 , 本 为 仲 氏 、仲 孙 氏 , 因 他 有 弑 君 之 罪 , 后 代 便 改 姓 孟 , 或 姓 孟 孙 。

8), 以 官 职 为 氏 。 如 司 徒 、司 马 、司 空 、司 士 、司 寇 等 。

一 些 以 官 职 为 姓 的 姓 氏 , 单 从 字 义 上 看 , 也 可 以 分 辨 出 来 , 如 籍 、谏 、库 、仓 、军 、厨 等 。9), 以 技 艺 为 氏 。

如 巫 、卜 、陶 、匠 、屠 等 。10), 古 代 少 数 民 族 融 合 到 汉 族 中 带 来 的 姓 。

11), 以 谥 号 为 氏 。12), 因 赐 姓 、避 讳 而 改 姓。

3.你知道有关中国姓氏的一些小故事吗

几个关于中国姓氏的小故事

1,张姓

据古书记载,“张姓”的祖先 名挥,本来姓“姬”,是黄帝的后 裔,曾担任弓正的官职。后来,他 的后 人以他的官名 为姓。由于“弓正” 又称“弓长”,所以 他们便把“弓长”两 字合而为一,成为 “张姓”了。

2,王姓

传说周朝时,有一个叫姬(ji)晋(jin)的太子, 从小就非常聪明,还没成年,已经很出名 了。有一年,河水泛滥,他在治水问题上 和父王意见不同,与父王发生了争执。父 王一怒之下把他 贬为平民。姬晋和他的家 人,从王室成员变成了普 通老百姓。为了纪念以前 的王族身份,姬晋就用 “王”作为自己家族的姓氏。

3,蒋姓

西周初期,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叫伯龄,被封在蒋,建立蒋国,是周朝的一个小国。后来蒋国被楚国所灭,伯龄的后代子孙就以原国名命姓,称蒋姓。

4,魏姓

在西周初分封的姬姓诸侯国中,有一个毕国,统治毕国的君主是毕公高,到春秋时,毕公高的后裔万在晋国做官。晋献公把魏国的旧土地赐给他,作为他的封邑,命为为大夫。晋献公死后,毕万家族势力强大,他的子孙用封邑作为姓,称为魏氏。

扩展资料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中国上古时期著名的八姓:姬、姚、妫、姒、姜、嬴、姞、妘。

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三语》中胥臣解释说:“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惟青阳与夷鼓同己姓。”

后来的五帝少昊、颛顼、喾、尧、舜以及夏禹、商族的祖先契、周族的祖先农神后稷等,都是黄帝的后代。后稷承继姬姓,他的后代建立了周朝。周初周天子姬发大封诸侯时,其中姬姓国53个。

姬姓位于《百家姓》第297位,由姬姓演支出411个姓,占《百家姓》总姓504姓的82%,再演化出来的姓氏更是数不胜数了,所以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姓氏

4.姓氏的知识 中华诸姓的来历

姓是怎么来的?人们推测,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在原始蒙眛时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物,比如说麦穗、熊、蛇等都曾经是我们祖先的图腾,这种图腾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标志。后来便成了这个部落全体成员的代号,即“姓”。由于古代氏族部落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可数的,所以,纯正的远古时代留下来的姓是很少的。

后人据《春秋》整理出来的“古姓”有:妫(今河北涿鹿有妫水)、姒、子、姬、(周王族姓)、风、赢(秦姓)、己、任、吉、芊、曹、祁、妘、姜、董、偃、归、曼、芈(楚姓)、隗(原北方少数民族姓)、漆(瞒)、允等22个姓。这些姓中近半数带女字旁。所以,人们推测,姓的产生可能在母系氏族社会。

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就有了姓。那时是母族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

唐太宗的时候——公元627年,有个吏部尚书高士廉,把民间的“姓”记录下来,写成一本书《氏族志》,颁布天下,作为当时推举贤能作官,或撮合婚姻的依据。

中国旧时流行的《百家姓》是北宋(公元960年)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一共438个。发展到后来,据说有4000到6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

现今中华民族的姓氏,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姓氏起源的形式很多,并且在不断发展,同姓异源,或异姓同源等,情况十分复杂。考其来历,大致上可分为以下类别:(请你举例子)

(1) 以姓为氏。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母系社会里,以母亲为姓,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的,如: 等。

(2) 以国名为氏。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 等,皆成为今时今日中华民族里常见的姓氏。

(3) 以邑名为氏。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予同姓或异姓卿大夫的封地。其后代或生活在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继之为氏。 ,岔生后代便姓苏。

(4) 以乡、亭之名为氏。以此为姓氏的,有 等。

(5) 以居住地为姓。这类的姓氏,复姓较多,一般都带 等字,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

(6) 因赐姓、避讳而改姓。如唐代赐给立有大功的大臣们以 、朱明王朝赐以 ;汉文帝名刘恒,凡恒姓因避讳改为 。晋朝帝王祖上有司马师,天下师姓皆缺笔改为 。

(7) 以祖上谥号为氏。如 等。

(8) 以先人的名或字为氏。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以 传世。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孙以祖父字为氏,汉代时改皇父为 。另外,还有 等姓氏,都是来自先人的名或字。

(9) 以兄弟行次顺为氏。如老大曰 ,老二曰 ,老三曰 ,老四曰 等。后代相继为氏,以表示在宗族中的顺序。

(10) 以官职名称为氏。如 等。一些以官职为姓的姓氏,单从字义上看,也可以分辨出来,如 等。

(11) 以职业技艺为氏。如 等。

(12) 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借用汉字单字为氏。如拓跋氏改为 、叱卢氏改为 、关尔佳氏改为 、钮祜禄氏改为 等。

(13) 因逃避仇杀而改姓。如端木子贡后代避仇改 ,牛娃避仇改 等。

5.谁能谈谈中国姓氏方面的知识

中国姓氏的由来张 、王 、李 、赵 、钱 、孙 …我 们 每 个 人 都 有 自 己 的 姓 氏 。

这 些 姓 氏 是 如 何 产 生 的 呢 ?在 上 古 三 代 , 姓 和 氏 不 是 一 码 事 。 氏 是 从 姓 那 儿 派 生 出 来 。

从 汉 代 开 始 , 姓 氏 混 而 为 一 。 现 代 我 们 中 国 人 的 姓 , 大 部 分 是 从 几 千 年 前 代 代 相 传 下 来 的 。

考 其 来 历 , 大 致 可 分 为 12种 类 别。1), 以 姓 为 氏 。

姓 作 为 氏 族 公 社 时 期 氏 族 部 落 的 标 志 符 号 而 产 生 ,其 后 人 有 的 便 直 接 承 袭 为 氏 。 母 权 制 氏 族 社 会 以 母 亲 为 姓 , 所 以 那 时 许 多 姓 都 是 女 字 旁 。

如 : 姬 、姜 、姒 、姚 等 。2), 以 国 名 为 氏 。

如 我 们 所 熟 悉 的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的 诸 侯 国 :齐 、鲁 、晋 、宋 、郑 、吴 、越 、秦 、楚 、卫 、韩 、赵 、魏 、燕 、陈 、蔡 、曹 、胡 、许 等 , 皆 成 为 今 天 常 见 姓 。3), 以 邑 名 氏 。

邑 即 采 邑 , 是 帝 王 及 各 诸 侯 国 国 君 分 予 同 姓 或 异 性 卿 大 夫 的 封 地 。 其 后 代 或 生 活 在 这 些 采 邑 中 的 人 有 的 便 继 之 为 氏 。

如 周 武 王 时 封 司 寇 岔 生 采 邑 于 苏 (今 河 北 省 临 漳 县 西 ), 岔 生 后 代 便 姓 苏 。 据 统 计 , 以 邑 为 氏 的 姓 氏 近 200个 。

一 些 复 姓 由 于 漫 长 的 历 史 演 变 , 至 今 已 不 复 存 在 。4) 以 乡 、亭 之 名 为 氏 。

这 类 情 况 不 多 , 今 日 常 见 姓 有 裴 、陆 、阎 、郝 、欧 阳 等 。5) 以 居 住 地 为 姓 。

这 类 姓 氏 中 , 复 姓 较 多 , 一 般 都 带 邱 、门 、乡 、闾 、里 、野 、官 等 字 , 表 示 不 同 环 境 的 居 住 地 点 。以 先 人 的 字 或 名 为 氏 。

出 自 此 条 的 姓 氏 很 多 , 据 统 计 有 五 六 百 个 ,其 中 复 姓 近 200个 。 如 周 平 王 的 庶 子 字 林 开 , 其 后 代 以 林 性 传 世 。

宋 戴 公 之 子 公 子 充 石 ,字 皇 父 , 其 孙 以 祖 父 字 为 氏 , 汉 代 时 改 皇 父 为 皇 甫 。以 次 第 为 氏 。

一 家 一 族 , 按 兄 弟 顺 序 排 行 取 姓 , 如 老 大 曰 伯 或 孟 ,老 二 曰 仲 , 老 三 曰 叔 , 老 四 曰 季 等 。 后 代 相 沿 为 氏 , 表 示 在 宗 族 中 的 顺 序 。

但 也 有 例 外 。 鲁 庄 公 之 弟 庄 父 、排 行 老 二 , 本 为 仲 氏 、仲 孙 氏 , 因 他 有 弑 君 之 罪 , 后 代 便 改 姓 孟 , 或 姓 孟 孙 。

8), 以 官 职 为 氏 。 如 司 徒 、司 马 、司 空 、司 士 、司 寇 等 。

一 些 以 官 职 为 姓 的 姓 氏 , 单 从 字 义 上 看 , 也 可 以 分 辨 出 来 , 如 籍 、谏 、库 、仓 、军 、厨 等 。9), 以 技 艺 为 氏 。

如 巫 、卜 、陶 、匠 、屠 等 。10), 古 代 少 数 民 族 融 合 到 汉 族 中 带 来 的 姓 。

11), 以 谥 号 为 氏 。12), 因 赐 姓 、避 讳 而 改 姓。

6.中国最大的姓氏

全国最大三姓氏:李、王、张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袁义达经多年研究发现,全国最大的三个姓氏是李、王、张,分别占总人口的7.9%、7.4%和7.1%。

三大姓氏的总人口达到2.7亿,为世界上最大的三个同姓人群。 袁义达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抽样资料,依据各地人口的比例等距离抽样,严格按照统计学原理获得这一全国性姓氏数据的。

根据袁义达的研究成果,当代中国100个常见姓氏中,集中了全国人口的87%。其中,占全国人口1%以上的姓氏有19个,分别为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和马。

历史上,中国大约有一半的人口一直集中在这19个同姓人群中。 此外,中国的同姓人群在地区分布上也是不均衡的。

在北方地区,以王姓为第一大姓,约占人口的9.9%,其次为李、张、刘;在南方地区,则以陈姓为第一大姓,大约占人口的10.6%,其次为李、黄、林、张;在南北过渡型的长江流域地区,第一大姓为李,大约占人口的7%,其次为王、张、陈、刘。 袁义达发现,在我国每一个省区中,都有一些出现频率比其它省区高得多的姓。

如广东的梁和罗姓,广西的梁和陆姓,福建的郑姓,台湾的蔡姓,安徽的汪姓,江苏的徐和朱姓,浙江的毛和沈姓,江西的胡和廖姓,湖北的胡姓,湖南的谭姓,四川的何和邓姓,贵州的吴姓,云南的杨姓,河南的程姓,甘肃的高姓,宁夏的万姓,陕西的薛姓,青海的鲍姓,新疆的马姓,山东的孔姓,山西的董和郭姓,内蒙古的潘姓,东北三省的于姓。 袁义达说:“中国人的姓氏和分布是中国一项特有的国情,它将涉及到中华民族的起源、祖宗们遗留下来的基因资源的分布、当今海内外的寻根和国家的统一、今后人口发展趋势等许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item1_xs/ 世界三大姓氏如何统计 近日,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据有关专家最新研究统计的结果,全国最大的三个姓氏是李、王、张,分别占总人口的7.9%、7.4%和7.1%。这三大姓氏的总人口数是2.7亿,为世界上最大的三个同姓人群。

而中国人曾经使用过的姓氏已高达22000个。那么,这些数据是如何统计出来的?在中国人的姓氏之中还有多少趣闻秘事可供我们解读? 为了了解此次关于姓氏统计背后更多的故事,更好的解读中国人的姓氏,本报记者专门对该课题的研究者——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副研究员进行了专访。

■姓氏可以用来探讨一个国家的某些现象 据袁义达介绍,姓氏是一种标记。在生物学研究上,可以用它来探讨一个国家的某些现象。

但它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并未能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关于姓氏的研究,表面上看起来是一门边缘学科,实际上它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16年前,也就是1984年,从北大生物系生化专业毕业的袁义达已经在中科院遗传所工作了。这时,美国斯坦福大学一位名叫卡瓦利·斯福扎的教授向遗传所建议共同合作开展对中国姓氏的研究。

在当时的遗传所里,不少人都知道袁义达一直对人的姓氏有着浓厚的兴趣,加上他的群体遗传研究的专业背景,所里决定让他来进行这项研究。面对这个全新的领域,袁义达在深入研究之后发现:中国人的姓氏,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中国人的姓氏是姓氏学最好的研究对象 对姓氏的研究是一门科学。而中国人的姓氏是姓氏学最好的研究对象。

中国人的姓氏反映了中国社会几千年进化的痕迹与传递的过程。世界上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历史悠久,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这种一脉相传的文明,是最为符合遗传学规律的。此外,由于中国人历来宗族观念比较强,所以同一个姓、有着同样血缘关系的人往往会聚居在一起。

“这就是在中国的地图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张家庄、李家庄的原因。”袁义达说。

■统计是十分严谨与科学的 1983年,我国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人口普查。1986年此次普查的相关抽样数据被统计出来。

袁义达根据相关的资料数据,开始对我国的姓氏做统计研究。1987年,袁义达统计出中国的姓氏有12000个到13000个。

同年,中国科学院正在进行有关姓氏研究的消息被一些媒体广泛传播。1987年5月2日,袁义达将此次姓氏统计中排名前一百位的姓氏公之于众,被称为“新百家姓”。

“新百家姓”中,“李、王、张”位居前三甲。接下来的十几年里,关于姓氏的研究仍在马不停蹄地进行。

“我国的这些大姓传承至今是很不容易的,比如说元朝的时候,为了维护元朝的统治,就曾经有人向元顺帝建议,把排在前面的五大姓氏的人全部杀光。好在元顺帝犹豫再三,没有付诸行动,这使当时这些姓氏的人们逃过一大劫难,从而也使这些姓氏得以传承至今。”

袁义达告诉记者说。 ■姓氏算命是无稽之谈 目前,许多老百姓都很想了解关于自己姓氏的知识尤其是家族的渊源。

袁义达向他们建议说,最直接的方法是找到自己的家谱,不管怎么说,家谱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一个亮点,是这方面最权威的记录。如果找不到家谱,可以去找一些关于自己姓氏的资料来看。

甚至也可以去了解与自己同姓的其他人家的渊源,也许从中可以找到。

7.关于日本姓氏的哪些文化小知识

日本有十三万余种姓氏。除了十大姓(佐藤、铃木、高桥、田中、渡边、伊藤、山本、中村、小林、斋藤),代表姓氏一百姓、普通姓氏三千六百姓,其他属珍稀奇杂姓。

日本是受中国的汉文化影响而以汉字取用姓氏的国家。日本在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的成立才开始产生姓氏。天智9年,即公元670年。开始编制最初的户籍。这就是日本史上的《庚午年籍》。自此,日本由“部民”制社会迈进了“公民”制社会。当时,各部落豪族的氏贱、家人、奴婢等都没有姓氏。社会上的平民、游民,更是一盘散砂。

为了突击编户造籍,没有姓氏者可以任意取个代号,以作姓氏,交差律令。因此,“一井、一木、一色、一尾、上下、和气、左右、前后、火山、热海、温泉、满身、汗、大粪、小穴、瓶子、布袋、早乙女、不入斗、一二三、三五七、九十九”等都成了百姓的姓氏。直到明治时代,即1870年,政府颁布了“平民姓氏使用认可令”后才制止了各种膨胀系数,固定了现存的姓氏。

日本的姓均有一定的含义。有的人住在山脚下,便以“山下”或“山本”为姓;有的人住在水田边,便称“田边”。日本人的姓有许多是以“村”字结尾的,如:西村、冈村、森村、木村等,这些姓最初都是来源于地名或村名。此外,上至日月星民下至花鸟鱼虫,从职业住所到宗教信仰,几乎都可作姓。例如:高崎,意为岛屿的突出部分,大庭,是宫殿前的广场,白鸟、小熊是动物;若松、高杉是植物;高桥、鸟居表示建筑物;小野寺、西园寺表示宗教信仰;服部、秦则是古时从亚洲乃至世界各地到日本定居的归化人(即移民)的姓。

日本社会形式上受汉文化的影响,实际取用的珍奇古怪、稀难杂异的姓氏,实在离谱离奇,令人不可思议。比如作为数字,“一”在日语里面读作“i chi”,但是作为姓氏,“一”却读作“ni no ma e”,和“二之前”的读音相同。还有“八月一日”也和普通的日语读音不同。因为在日本,旧历的八月一日是摘稻穗供奉神仙的日子,所以姓氏的“八月一日”和“摘稻穗”的读音相同。

还有的人姓“甲把”,日语中“甲把”的读音和日本妖怪“河童”的读音相同,读出来不免有些尴尬。还有姓“鼻毛”的人,那更是从屏幕中就透出了尴尬啊。还有“浮气”、“二股”这样有着“见异思迁、爱情不专”“脚踏两条船、三心二意摇摆不定”的意思,叫这个姓氏的人难免会给人水性杨花、沾花惹草的感觉。

还有一些姓氏,从他们的姓氏中就能推断出当时取名时的身份地点等等。日本的姓氏说是奇怪,但其中也是有迹可寻,一旦研究一下,就会发现其实非常的有趣。

农民比如猪股、牛肠、鸭头、鸡尾、马尻、蜘手、蚊爪、寒蝉、蜂巢、狗饲、牛粪、羽鸟、黑川、白水、中原、长桥、村山、村中、望月、饭田桥、村女、山花、三宅、四户、五家、六十里、十二村、中曾根”等等,应该就是农民的姓氏。

猎户“东山、西山、乐山、香山、下山、三山、狮子、虎、熊、鹰、鹿、目、能登谷”之类,应该猎户的姓了。

渔民像是“潮来、网、网干、生鱼、鳗、蟹、螺、钓竿、海部、海老名、厚海、长绳、东风、北风”等,也许是渔民船夫会取的姓氏。

僧人、道者“寺门、神户、戒屋、虎杖、救、地藏、隐居、青鬼、小粥、天道、调月、星、不来方、四十八愿、四十九院、御菩萨木”等就是僧、道者的姓氏了。

文化人像“文屋、倭文、文字、一笔、高知、作家、知识、大学、入学、文部、十文字”等姓,肯定就是充满书香气息的文化人。

职业而“三瓶、酱油、酢屋、铜工、锻人、铁师、膳夫、音头、煤孙、油田、修理、相扑、公文、执行、押领司、治部袋、五百部、大藏、黄金、白银、山纳”等姓,可能与职业有关的姓氏。

生活最后“北上、老家、厚见、父母、千寿、万福、花房、新妻、伴、吾妻镜、妻良、女乐、五味、满足、黑须、白发、万代、幸福”等姓氏,则包罗了人的天伦之乐。

8.中国姓什么最少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我国新的“百家姓”顺序已经新鲜出炉。

李、王、张位列姓氏前三甲。 这项调查和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历时两年。

调查涉及全国1110个县和市,得到了2.96亿人口的数据,共获得姓氏4100个。 调查结果表明,在调查的4100个姓氏中,位列前三位的李、王、张,分别占我国总人口的7.4%、7.2%和6.8%,按我国总人口约13亿计算,李姓9600万人;王姓9400万人;张姓8800万人,但三大姓氏总人口均不超过1亿人;占我国总人口1%以上的姓氏有18个,占人口0.1%以上的姓氏共129个,而这129个姓氏的人口约占我国总人口的87%。

袁义达在其研究成果中指出,中国李姓源远流长,从古至今,单单李姓称帝先后建立的政权就有12个。据历史考证,先秦时期,李姓的活动由河南开始。

唐朝是李姓的鼎盛时期。李姓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四川、山东,而河南为李姓第一大省。

据悉,中国目前已收集到23000多个姓氏。百家姓新座次: 李 王 张 刘 陈 杨 黄 赵 周 吴 徐 孙 朱 马 胡 郭 林 何 高 梁 郑 罗 宋 谢 唐 韩 曹 许 邓 萧 冯 曾 程 蔡 彭 潘 袁 于 董 余 苏 叶 吕 魏 蒋 田 杜 丁 沈 姜 范 江 傅 钟 卢 汪 戴 崔 任 陆 廖 姚 方 金 邱 夏 谭 韦 贾 邹 石 熊 孟 秦 阎 薛 侯 雷 白 龙 段 郝 孔 邵 史 毛 常 万 顾 赖 武 康 贺 严 尹 钱 施 牛 洪 龚 十大姓氏人口数李:9600万 王:9400万 张:8800万刘:6400万陈:5400万杨:3700万黄:2700万 赵:2600万 周:2500万吴:2400万。

中科院2006年1月10日发布了用两年时间调查完成的《中国姓氏统计》。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按照姓氏数量排序的“新百家姓”。

主持这项研究课题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袁义达解读了中华姓氏的玄机。 姓氏暗藏大玄机 玄机一:姓氏暗藏遗传密码 “此次的姓氏调查,目的并非仅局限于统计姓氏数量,实际上,姓氏是连接文化遗传和生物遗传的一个桥梁。”

袁义达解释说,中国长期以来姓氏随男,而从遗传学角度来说,只有男性具有Y染色体,因此,Y染色体就同姓氏一起遗传给男性后代,由此,具有同样姓氏的人群也就具有了同样类型的Y染色体以及它所携带的遗传基因。 “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遗传疾病只在同样姓氏的人群中传播,统计好姓名的数量和分布,对于研究人类遗传学就有了很大帮助。”

袁义达说。 玄机二:“五百年前是一家”并不可信 中国人见了面,总是要问姓名,如果发现跟自己是同一个姓就会倍感亲切,认为两人“五百年前是一家”,“实际上这并不可信,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一个大姓可能有上百个来源,比如说中国第一大姓‘李’,有些是来自‘嬴’姓,有些是来自‘赵’姓,唐朝时‘李’姓被李世民分赐给了开国元勋,甚至在后魏时期,鲜卑的复姓也有改成‘李’的。”

但是,姓名却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黏合剂,“很多海外华侨要出钱修补自己的家谱,他们要寻找自己的根,而在他们修家谱的过程中,通过与内地的联系,也对当地经济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玄机三:中国姓氏最有内涵 袁义达说,实际上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姓氏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承符号,但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姓氏传承得像中国这样完整而且有内涵。

“比如说日本,虽然也有姓的存在,但文化内涵极少。”袁义达解释,在日本明治维新前,只有少数的几个姓,明治天皇为了改革,要求全国人民都要有姓,于是短短几年时间里,出现了8万多个姓,而且没有源头及意义,多数是以位置名来代表,如松下、井上、田中,因此,日本学者很难把日本的姓氏与人类遗传联系起来。

在美国,虽然有固定的姓氏,但区区200多年的历史还不能形成文化的传承,因此,美国学者对本国人的考证主要从肤色、毛发颜色和眼球颜色来确定。 而在英国,姓氏则比较稳定,其来源主要有直接借用教名,或在教名上加上表示血统关系的词缀等来表示某某之子或后代,还有在教名前附加表示身份的词缀。

还有反映地名、地貌或环境特征的,以及反映身份或职业的,至于后来出现的由双姓合并而来的姓氏,虽然出现较教名晚,但数量要多得多。而在王室,旧时采用“爱德华”作为姓氏,后来还出现了较新的“温莎”。

在欧洲大陆,姓氏通常是用来区分出生地的标志,二战时,欧洲军队曾把同一姓氏的军人分为一组,用以增加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最新数据:中国共有4100个姓 袁义达介绍,实际上,对中国姓氏的调查早在20年前就曾经进行过,但当时调查的抽样率很低,只统计了57万人,找到了3000多个姓氏。

“当时的抽样率太低,因此结果并不可信。” 此次由袁仪达主持的研究课题调查人群数量将近3亿,覆盖几十个县市,基本上涵盖全国。

课题小组总共花了两年时间,找到了4100个姓,并对人数进行了统计。 首次发现“难”姓村 在这次调查中,很多生僻的怪姓也被发现,这些姓氏从来没有被记载过,过去看到时,还以为这些怪姓是因为笔误产生的,但经过这次调查后发现,这些怪姓有其深远的根源” 袁义达举例说,在河南,研究组发现四个姓“难”的小村,里面的男女老少全姓“难”,当时研究组曾认。

9.中国姓氏的来源归纳起来主要有哪14种

中国姓氏的来源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14种:1.以母亲姓为姓;2.以地名为姓;3.以图腾为姓;4.以族号为姓;5.以国名为姓;6.以食邑为姓;7.以官职或职务为姓;8.以上辈的名、字或号为姓;9.以排行或辈分为姓;10.以天子赐姓和死后追谥庙号为性11.外来氏族引来的姓氏12.以避讳被贬斥或由某种原因被逼改姓13.以人类对自然物的迷信和崇拜为姓氏;14.以天干、地支、数词、量词、长幼、次第为姓氏;等等。

目前,全国有姓氏约14600多个,但《百家姓》中的姓氏占总人口 90%以上。

中国姓氏的小知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