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常识知识

2021-09-11 综合 86阅读 投稿:别皱眉

1.有关糖尿病的基本常识

你好!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不能根除,只能药物、饮食治疗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长期的打胰岛素对身体没有害处。

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同时需饮食治疗如下

(1)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及纤维素: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可改善糖耐量,调整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浓度,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碳水化合物包括大米、小米、面粉、玉米等。纤维素是多糖化合物,有助于肠内大肠杆菌合成多种维生素;可刺激胃肠道,使消化液分泌增多和胃肠蠕动增强,防治糖尿病便秘。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有蔬菜、豆类、粗粮等。

(2)蛋白质的供应要充足:糖尿病饮食中的蛋白质供应要充足,摄入量一般要与正常人相当或稍高。糖尿病造成的代谢紊乱使体内蛋白质分解过速,丢失过多,容易出现负氮平衡。所以膳食中应补充足够的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供给充足的蛋白质,能增强体质,有利于疾病损伤的修复,并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奶、蛋、鸡、鱼、虾等。

(3)减少脂肪的摄入:糖尿病以糖代谢紊乱为核心。高脂饮食可妨碍糖的利用,其代谢本身就可产生酮体,容易诱发和加重酸中毒。因此,要减少脂肪的摄入量。脂肪主要含在动、植物油中。动物油含有大量的胆固醇,能促使动脉硬化,不宜多食。含有胆固醇高的食物有肥肉、动物内脏、蛋黄、脑髓等。糖尿病人主要应食用植物油,如菜籽油、花生油、豆油、玉米油等。

(4)补充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代谢和功能的微量物质,需要量很少,但不能缺乏。如糖尿病人缺乏维生素B1可致神经系统疾患如手足麻木、多发性神经炎等;缺乏维生素C可致微血管病变。维生素B1多存在于谷物胚芽、豆类中。维生素C多存于各种新鲜蔬菜中。

(5)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的摄取:糖尿病饮食中钠盐不宜太多,高钠易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当病情控制不好时,容易出现各种感染和酮症酸中毒,要注意补充无机盐。应鼓励糖尿病人多摄入含微量元素如铬、锌、锗等的食物。目前还没有补充微量元素的标准,一般在饮食结构合理,不偏食情况下,无需额外补充微量元素。

饮食治疗1、南瓜预防糖尿病

2、苦瓜降糖很明显

3、菠菜保持血糖稳

4、芦荟药食皆相宜

糖尿病:

一:改善饮食结构

二:适量的运动

饮食疗法:控制热量的摄入

营养分配应该平衡

每日摄取的热量应为1400千卡到1600千卡之间。

米饭50克 面包30克 煮面条80克 苹果(带皮带核)180克 苹果(去皮去核)150克 豆腐100克 猪肉60克 胡萝卜、圆辣椒、扁豆、花菜300克

这些食物和量都是80千卡的

烯丙基硫化物具有抑制血糖升高的作用,如洋葱、韭菜、葱

儿茶素具有抑制血糖升高的作用,如绿茶

食物纤维具有抑制糖和脂类的吸收,减缓血糖的上升速度,如牛蒡,魔芋

维生素C具有提高脂肪代谢和基础代谢作用,如圆辣椒

2.有关糖尿病的常识

糖尿病人唯一要做到的是“三餐定量”,也就是无论吃什么,一天总的热卡是固定的,并没有必须忌什么的死要求,那为什么会有糖尿病人不能吃这个不能吃那个的说法呢?其实道理是一样的,因为甜的东西,比如说车厘子,你吃了几个以后达到了一餐饭的热卡,那么你下面这餐饭就不能吃了,不然你今天摄入的热卡就超标,也就是血糖要高了。一餐饭光吃甜食不吃饭可以做到吗?不好受吧?所以糖尿病人最好三餐定时定量,不要额外吃零食,就是容易掌控总的摄入量的缘故

一些蔬菜对糖尿病病人有益,如菠菜,有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蘑菇,为高蛋白低脂肪食品,也有降血糖、降血脂作用;西红柿,含糖量低,还有抗癌防癌作用,这些蔬菜都适合糖尿病病人经常食用。 低脂肪食品也有降血糖,降血脂作用,我家有糖尿病人,我常买这些菜的。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饮食,可以使用丝菲的降糖组合,对糖尿病患者很不错

3.糖尿病基础知识知多少

糖尿病基础知识一: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分泌或作用不足,而引起的血中葡萄糖浓度升高,进而糖大量从尿中排出,并出现多饮、多尿、多食、头晕、乏力等症状,进一步发展可引起全身各种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威胁身体健康。

糖尿病基础知识二: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

糖尿病的不典型症状包括:经常感到疲乏、劳累;视力下降、视物不清;皮肤瘙痒;手、足经常感到麻木或者刺痛;。

——糖尿病用品直销平台

4.糖尿病知识

糖尿病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疾病,中医称之为“消渴”,即消瘦烦渴之意,现代医学发现它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而引起的血中葡萄糖浓度升高,进而糖大量从尿中排出,并出现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头晕、乏力等症状。

进一步发展则引起全身各种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威胁身体健康。 糖尿病通常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种。

糖尿病的分类 Ⅰ型糖尿病 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这是因为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占糖尿病的10%以下。Ⅰ型糖尿病是依赖胰岛素治疗的,也就是说病友从发病开始就需使用胰岛素治疗,并且终身使用。

原因在于Ⅰ型糖尿病病友体内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已经彻底损坏,从而完全失去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在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的情况下,就会引起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出现糖尿病。

在1921年胰岛素发现以前,人们没有较好的方法来降低糖尿病病友的血糖,病友大多在发病后不久死于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随着胰岛素的发现和应用于临床,Ⅰ型糖尿病患者同样可以享受正常人一样的健康和寿命。

Ⅱ型糖尿病 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Ⅱ型糖尿病病友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

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但到后期仍有部分病人需要像Ⅰ型糖尿病那样进行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以前对Ⅰ型和Ⅱ型糖尿病的叫法,由于这种叫法常常会引起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误解,现已被国际和国内的糖尿病界弃之不用。 妊娠糖尿病 是指妇女在怀孕期间患上的糖尿病。

临床数据显示大约有2~3%的女性在怀孕期间会发生糖尿病,患者在妊娠之后糖尿病自动消失。妊娠糖尿病更容易发生在肥胖和高龄产妇。

有将近30%的妊娠糖尿病妇女以后可能发展为Ⅱ型糖尿病。 疾病表现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 中国目前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有2000万,另外还有将近同样数目的人已经有了糖尿病,但却没有发现和诊断。

只因这部分人的糖尿病表现较轻或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忽略和延误的诊断。了解糖尿病的临床表现,有助于患者及早的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糖尿病患者比较有特点的表现,包括口渴、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体重下降),常常称之为“三多一少”。出现典型症状,常常容易提示患者去医院就医,检查并发现糖尿病。

•多饮 •多尿 •多食 •消瘦 Ⅰ型糖尿病患者发病时其“三多一少”的典型表现常常非常典型,而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三多一少”症状则不一定非常明显。 糖尿病的不典型症状 •经常感到疲乏、劳累。

•视力下降、视物不清。 •皮肤瘙痒。

•手、足经常感到麻木或者刺痛。 •伤口愈合非常缓慢。

•经常或者反复发生感染,比如泌尿系感染、疖肿及霉菌感染。 •男性发生阳痿,女性发生阴道异常干燥。

•极易饥饿。 •恶心、呕吐。

糖尿病的不典型症状往往在其他非糖尿病的情况下也可出现,因此糖尿病患者容易忽略而不往糖尿病上考虑,使患者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常常是以这些不典型症状而开始的。

有研究表明,在众多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在疾病早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患有糖尿病。等到他们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时,其实他们已经得糖尿病数年了。

糖尿病的危险人群 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的危险人群往往是不同的,首先年龄常常可以将二者的危险人群划分开来。一般来说,Ⅰ型糖尿病多在35岁以前发病,而Ⅱ型糖尿病则常常在35岁之后发病。

不管怎样,如果您出现下列情况中的一项或几项,均提示您可能已经患有或将要患糖尿病,因此需及时就医并进行糖尿病的相关检查,以明确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 •出现糖尿病的一种或几种典型症状 •出现糖尿病的不典型症状 •家族成员有Ⅰ型糖尿病 •家族成员中有Ⅱ型糖尿病患者 •你患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而且现在年龄小于30岁 •您现在的年龄为55岁或以上 •您已经明显超重或肥胖 •您曾经分娩过体重大于4kg的婴儿 •您以前被诊断过妊娠糖尿病 糖尿病的危害 急性并发症的危害 糖尿病对人体健康有极大的危害,而且这种危害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一个病人如果平时不注意,一旦发生了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有时是可以危及患者生命的: 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有: •酮症酸中毒(Ⅰ型糖尿病):血糖明显升高,尿中出现酮体,血气有酸中毒,严重者昏迷,抢救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胰岛素发现以前,Ⅰ型糖尿病患者常常死于酮症酸中毒。

•非酮症高渗性昏迷(Ⅱ型糖尿病):见于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异常升高,但尿中可不出现酮体,血渗透压升高,容易昏迷、死亡。 低血糖反应:是糖尿病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的一种并发症。

轻度低血糖时可有心慌、手抖、饥饿、出冷汗等表现。严重时可昏迷、甚至死亡。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是由于血糖长期控制不好,日积月累而引起的一种改变,包括大血管、微血管和神经病变,可使。

5.糖尿病的知识

引言 糖尿病 (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基本概述 英文:Diabetes 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及《灵枢》中就记载了“消渴症”这一病名。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要略》之消渴篇对“三多”症状亦有记载。

唐朝初年,我国著名医家甄立言首先指出,消渴症患者的小便是甜的。 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 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 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临床表现为机体对胰岛素不够敏感,即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

胰岛素是人体胰腺β细胞分泌的身体内惟一的降血糖激素。 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的吸收、转化、利用发生了抵抗。

临床观察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中,高达90%左右。 糖尿病可导致感染、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双目失明、下肢坏疽等而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高渗综合症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初始阶段可表现为多尿、多饮、倦怠乏力、反应迟钝等,随着机体失水量的增加病情急剧发展,出现嗜睡、定向障碍、癫痫样抽搐,偏瘫等类似脑卒中的症状,甚至昏迷。 夏天是老年糖尿病人并发高渗综合征的多发季节,由于该病的病死率较高,可达40%左右,男女发生率相仿,相当一部分病人在起病前可无明确的糖尿病史,或仅仅是轻度的2型糖尿病,故应引起病人及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病状 糖尿病分1型和2型和妊娠期糖尿病。1型多发生于青少年,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

2型多见于30岁以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病因主要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妊娠期糖尿病是源于细胞的胰岛素抵抗,是由于妊娠期分泌的激素所致在分娩后自愈。

胰岛素是人体胰腺β细胞分泌的降血糖激素。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的作用发生了抵抗。

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中,占90%,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主要因素。 多数学者认为胰岛素抵抗系为原发,但很可能【胰岛素抵抗】与【分泌障碍】均存在,只是表现先后,轻重不一。

分为三期: 第一期,有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血浆葡萄糖正常;其表现血糖正常但血脂异常。 第二期,抵抗加重,虽有高胰岛素血症,但受体愈不敏感,仍出现餐后高血糖症;其表现为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升高。

第三期,抵抗仍存在,但胰岛素分泌降低,导致空腹高血糖症。餐后及空腹血糖均增高于正常。

导致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有很多,包括“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内质网应激”等。 研究表明:新诊断且没有采取任何治疗措施的 2型糖尿病患者(T2DM),机体的氧化应激程度明显高于葡萄糖不耐受个体和正常糖耐量个体。

胰岛素抵抗发生在T2DM 的早期,氧化应激又和机体的胰岛素抵抗呈显著正相关,说明T2DM的危险因素可能通过氧化应激诱导了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筛选具有胰岛素抵抗易感体质的人群,向其补充抗氧化膳食营养素如虾青素等,对预防T2DM可能起积极作用。

“氧化应激”已经参与了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并发症的全过程。因此,解决方法就是早期使用抗氧化剂。

1 型糖尿病患者在5年内少有并发症。相反,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之前就已经有并发症发生。

有50%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已存在一种或以上的慢性并发症,有些是因为并发症才发现患糖尿病的。 因此,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应针对其病因改善胰岛素抵抗,以及对β细胞功能的保护,选用胰岛素增敏剂,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胰岛素增敏剂可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自身的胰岛素得以“复活”而充分发挥作用,这样就可使血糖能够重新被机体组织细胞所摄取,使血糖下降,达到稳定控制血糖的目的。 常见病因 1、与1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有: 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

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遗传因素: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六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

科学家的研究提示:I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也许令你惊奇,许多科学家怀疑病毒也能引起I型糖尿病。

这是因为I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得过病毒。

6.糖尿病的生活小常识

饮食疗法应用要点 (1)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疗法,是一切治疗方法的前题,适用于各型糖尿病病人。

轻型病例以食疗为主即可收到好的效果,中、重型病人,也必须在饮食疗法的基础上,合理应用体疗和药物疗法。只有饮食控制得好,口服降糖药或胰岛胰才能发挥好疗效。

否则,一味依赖所谓新药良药而忽略食疗,临床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2)饮食疗法应根据病情随时调整、灵活掌握。

消瘦病人可适当放宽,保证总热量。肥胖病人必须严格控制饮食,以低热量脂肪饮食为主,减轻体重。

对于用胰岛素治疗者,应注意酌情在上午9~10点,下午3~4点或睡前加餐,防止发生低血糖。体力劳动或活动多时也应注意适当增加主食或加餐。

(3)饮食疗法应科学合理,不可太过与不及。即不能主观随意,也不能限制过严,一点碳水化合物也不敢吃,反而加重病情,甚至出现酮症。

应根据自己的病情、体重、身高,严格地进行计算,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科学地、合理地安排好饮食,达到既满足人体最低需要,又能控制总热量的目的。 (4)科学地安排好主食与副食,不可只注意主食而轻视副食。

虽然主食是血糖的主要来源,应予以控制,但是副食中的蛋白质、脂肪进入体内照样有一部分也可变成血糖,成为血糖的来源。蛋白持和脂肪在代谢中分别有58%和10%变成葡萄糖。

这类副食过多,也可使体重增加,对病情不利,因此,除合理控制主食外,副食也应合理搭配,否则照样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5)选择好适宜糖尿病病人的食物,对糖尿病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 不宜吃的食物有: Ⅰ。易于使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白糖、红糖、冰糖、葡萄糖、麦芽糖、蜂蜜、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甜饮料、果酱、冰淇淋、甜饼干、蛋糕、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

Ⅱ。易使血脂升高的食物:牛油、羊油、猪油、黄油、奶油、肥肉,对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更应特别注意,应该不用或少用,防止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

Ⅲ。不宜饮酒。

因为酒中所含的酒精不含其他营养素只供热能,每克酒精产热约7千卡(294焦),长期饮用对肝脏不利,而且易引起血清甘油三脂的升高。少数服磺脲类降糖药的病人,饮酒后易出现心慌、气短、面颊红燥等反应。

注意,胰岛素的患者空腹饮酒易引起低血糖,所以,为了病人的安全还是不饮酒为佳。 ② 适宜吃的食物:主要是可延缓血糖、血脂升高的食物。

Ⅰ。大豆及其制品:这类食品除富含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之外,在豆油中还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既能降低血胆固醇,又能降低血甘油三脂,所含的谷固醇也有降脂作用。

Ⅱ。粗杂糖:如莜麦面、荞麦面、热麦片、玉米面含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B和食用纤维。

实验证明,它们有延缓血糖升高的作用。可用玉米面、豆面、白面按2:2:1的比例做成三合面馒头、烙饼、面条,长期停用,既有利于降糖降脂,又能减少饥饿感。

(6)糖尿现人应少吃或不吃水果。因水果中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并且主要是葡萄糖、蔗糖、淀粉。

食后消化吸收的速度快,可迅速导致血糖升高,对糖尿病病人不利。所以糖尿病一般不宜多吃水果。

但是由于水果中含有较多的果胶,果胶有延缓葡萄糖吸收的作用,因此,在病情稳定时可以少吃一些水果。 吃水果时,要以含糖量低为选择原则。

同时,还要根据其含糖量,计算其热能。换算成主食,减少或扣除主食的量,以保持总热量不变。

不宜每餐都吃水果,一般认为在两餐之间(血糖下降时)少量服用较为合适。有考营养成分表,根据病情酌情选用。

(7)糖尿病病人还应限制饮食中胆固醇的含量。因糖尿病病人病情控制不好时,易使血清胆固醇升高,造成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不病性冠心病等。

所以糖尿病病人饮食中要限制胆固醇的进量,一般主张胆固醇的限量为每日低于300毫克。故临床应不用或少用肥肉和动物内脏,如心、肝、肾、脑等,因这类食物都富含较高的胆固醇。

而就多吃瘦肉和鱼虾等,此属高蛋白低脂肪食物。 严格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先决条件,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患者往往因为饮食控制不好而药物不能发挥应有的疗效。饮食控制原则如下: 1.打破“多吃降糖药可以多吃饭”的错误观念。

2.少吃多餐。既保证了热量和营养的供给,又可避免餐后血糖高峰。

3.碳水化合物食物要按规定吃,不能少吃也不能多吃,要均匀地吃(碳水化合物是指粮食、蔬菜、奶、水果、豆制品、硬果类食物中的糖分)。 4.吃甜点心和咸点心没有区别,均会引起血糖升高。

5.吃“糖尿病食品”的量与吃普通食品的量要相等。“糖尿病食品”是指用高膳食纤维的粮食做的,如:荞麦、燕麦。

尽管这些食物消化吸收的时间较长,但最终还是会变成葡萄糖。 6.所谓“无糖食品”实质上是未加蔗糖的食品,某些食品是用甜味剂代替蔗糖,仍然不能随便吃。

7.以淀粉为主要成分的蔬菜应算在主食的量中。这些蔬菜为土豆、白薯、藕、山药、菱角、芋头、百合、荸荠、慈姑等。

8.除黄豆以外的豆类,如红小豆、绿豆、蚕豆、芸豆、豌豆,它们的主要成分也是淀粉,所以也要算作主食的量。 9.吃副食也要适量。

10.不能用。

糖尿病常识知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