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戏曲小知识

2022-04-16 综合 86阅读 投稿:冷残影

1.戏曲有哪些小知识

戏曲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戏剧。戏曲的内涵包括唱念做打,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不同于西方将歌剧、舞剧、话剧。 戏曲

戏曲(traditional opera)中国五大戏曲剧是: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秦腔、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昆曲、粤剧、川剧、淮剧、晋剧、汉剧、湘剧、潮剧、闽剧、祁剧、莆仙戏、河北梆子、湖南花鼓、吕剧、花鼓戏、徽剧、沪剧、绍剧等六十多个剧种。 戏曲是汉族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又说又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其主要特点,以集汉族古典戏曲艺术大成的京剧为例,一是男扮女、女扮男;二是划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三是有夸张性的化装艺术--脸谱;四是“行头”(即戏曲服装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样和规格;五是利用“程式”进行表演。汉族的民族戏曲,从先秦的"俳优"、汉代的“百红”、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杂剧、南宋的南戏、元代的杂剧,一直到清代地方戏曲空前繁荣和京剧的形成,戏曲始终扎根于汉族民间,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看戏至今仍然是汉族的主要娱乐活动之一。一般说来,北方人多喜看京剧,南方人则多爱好越剧,各种地方剧种都有其自己的观众对象。远离故土家乡的人甚至把听、看民族戏曲作为思念故乡的一种表现。

2.我国传统戏曲的知识

中国戏曲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名句、明清传奇、近现代京剧和各种地方戏。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明清戏曲,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剧和明清传奇。 中国五大戏曲剧是: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秦腔、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越调、曲剧、昆曲、粤剧、川剧、淮剧、晋剧、汉剧、湘剧、潮剧、闽剧、祁剧、莆仙戏、河北梆子、湖南花鼓、吕剧、花鼓戏、徽剧、沪剧、绍剧等六十多个剧种。 戏曲是汉族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又说又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其主要特点,以集汉族古典戏曲艺术大成的京剧为例,一是男扮女、女扮男;二是划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三是有夸张性的化装艺术--脸谱;四是“行头”(即戏曲服装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样和规格;五是利用“程式”进行表演。汉族的民族戏曲,从先秦的"俳优"、汉代的“百红”、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杂剧、南宋的南戏、元代的杂剧,一直到清代地方戏曲空前繁荣和京剧的形成,戏曲始终扎根于汉族民间,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看戏至今仍然是汉族的主要娱乐活动之一。一般说来,北方人多喜看京剧,南方人则多爱好越剧,各种地方剧种都有其自己的观众对象。远离故土家乡的人甚至把听、看民族戏曲作为思念故乡的一种表现。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各种表演艺术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更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编辑本段中国戏曲

1、始于离者,终于和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美。 2、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3、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 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 4、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要面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戏曲并没有象话剧那样用“三一律”的原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而是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所以,戏曲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驭马行舟。

3.有关于介绍家乡戏曲的文章

一直在外,没机会,也没有专一的去寻找,对这家乡戏的想念只能深埋心里。

07年春节放假前,偶有老乡提到,从家里捎来一些家乡戏的磁带,问我要不要。我毫不迟疑地买了下来。

在接下来的假期里我几乎天天听,千启遍不烦,万遍不厌。 当我听到那熟悉的乐曲声响起时,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对家乡的感情一下爆发出来,不由得泪流满面。

我想跟着唱上一曲,可老是难以成声,喉咙老堵得慌。几次下来,我不得不平复一下激动的心情,深吸一气,稳住情绪快乐地听着那已植根于我内心的戏曲。

它给我的是温馨的、幸福的、快乐的、释怀的感觉,我觉得自己有了根,有了归属,那生我养我的故土的气息此时在整个房间弥漫。我闭上眼,用心去聆听来自家乡的声音。

一晃七年过去了,久违了的乡音,依然那样的亲切,更增添了些许思念与离愁!在这浓浓的温暖中搀入淡淡的思念,使我刚刚压制下去的澎湃的感情再次汹涌!但此时我是幸福的,这种感觉始终溢满我的心里,所以我放任那泪水肆意于面颊,来稀释浓烈的感情! 刚开始时我更多的听到是锣鼓弦乐,演员的唱词在我纷乱的心里根本没机会辨别。等到我跟着演员的演唱细读唱词时,我更觉得那浓厚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多么熟悉的语言表达方式啊!多么质朴的道理啊!原来故乡的一切早就刻骨铭心了。

连续听了两遍之后,到第三遍我才能控制自己的心情,跟着去哼唱。那抑扬顿挫、曲曲折折的唱腔,让我着迷,让我癫狂,一遍又一遍地学习。

我的整个假期也因此而变得更温馨,快乐。

4.戏曲的有关知识有哪些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其它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昆曲、坠子戏、粤剧、淮剧、川剧、秦腔、沪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河南越调、河南坠子、湘剧、湖南花鼓戏等。

扩展资料:

艺术特色

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这些特征,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的独特的艺术光辉。

发展历程

戏曲是我国传统戏剧的一个独特称谓。历史上最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的是宋刘埙(1240-1319),他在《词人吴用章传》中提出“永嘉戏曲”,他所说的“永嘉戏曲”,就是后人所说的“南戏”、“戏文”、“永嘉杂剧”。从近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通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戏曲

5.家乡地方戏有哪些

地方戏流行于一定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剧种的通称。

如秦腔、川剧、泸剧,是同流行全国的剧种(如京剧)相对的。“地方戏”作为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指凝结着某一地域的民风习俗、从而为那一地域的大众喜闻乐见的演剧形式。

一方面,地方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地方戏又具有不同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这是因为,地方戏是“活态”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既传承着一定的历史文化传统,又期待着在时代精神的表现中实现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换。

[编辑本段]中国地方戏 中国的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一种独特的戏剧艺术。由于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方言不同,除了京剧以外,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戏。

据统计,中国的地方戏遍及全国各地,有300多种,可以称得上世界之最。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评剧、粤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

评剧:发源于河北唐山,是流行于北京、天津和华北、东北各地的地方戏。它最初是在河北民间说唱“莲花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先后吸收了其他剧种和民间说唱的音乐和表演形式,于清朝末年形成了评剧。

评剧具有活泼、自由、生活气息浓郁的特点,擅长表演现代生活。著名演员有小白玉霜、新凤霞等,代表剧目有《秦香莲》、《小女婿》、《刘巧儿》等。

粤剧:是广东省的主要剧种,主要流行于广东、广西和闽南一带。居位在东南亚、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的华侨、华人及港澳同胞也十分喜爱粤剧。

明清时代,中国的许多剧种流传到了广东,这些剧种的声腔与广东音乐、民间曲调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粤剧。粤剧用广东方言演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著名演员有红线女、马师曾等,代表剧目有《搜书院》《关汉卿》等。 越剧:发源于古越国所在地浙江绍兴地区,是浙江省的主要地方戏,流行在浙江、上海、江苏、江西、安徽等地。

越剧形成于清朝末年,最初全部由男演员演出,三十年代又发展成全部由女演员演出。越剧唱腔委婉、表演细腻抒情优美,已经成为仅次于京剧的一个大剧种。

著名演员有袁雪芬、王文娟、徐玉兰等,代表剧目有《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地方戏,也叫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流行于河南以及临近各省,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豫剧的声腔,有的高亢活泼,有的悲凉缠绵,能够表演各种风格的剧目,传统剧目有六百五十多出,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剧种。著名演员有常香玉、牛得草等,代表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七品芝麻官》《花木兰》《朝阳沟》等。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地方戏之一,旧时称为黄梅调,主要流行于安徽及江西、湖北的部分地区。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的采茶歌,传入安徽安庆地区后,又吸收了当地的民间音乐,发展形成了这个剧种。

黄梅戏载歌载舞,唱腔委婉动听,表演朴实优美,生活气息浓厚,受到了人们普遍的欢迎。著名演员有严凤英、王少舫、马兰等,演出的传统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

沪剧:是上海的地方戏曲剧种,属吴语地区滩簧系统。沪剧源出“小山歌”。

为与同在上海演唱的苏滩、甬滩等其他滩簧相区别,故称本地滩簧、申滩时调,简称“本滩”。1914年,邵文滨、施兰亭、丁少兰等发起组织“振新集”,从事本滩改良, 并改名为“申曲”。

1941年,“上海沪剧社”成立,开始把申曲改称为“沪剧”。优秀剧目有《罗汉钱》、《芦荡火种》、《一个明星的遭遇》等。

吕剧:是中国山东省地方戏。以前叫“化妆扬琴”或“扬琴戏”,系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扬琴”演变而来。

池州傩戏 池州傩戏源于图腾崇拜意识,主要流传于中国佛教圣地九华山麓方圆百公里的贵池、石台和青阳等县(区),尤其集中于池州市贵池区的刘街、梅街、茅坦等乡镇几十个大姓家族,史载“无傩不成村”。它无职业班社和专业艺人,至今仍以宗族为演出单位,以祭祖、驱邪纳福和娱神娱祖娱人为目的,以戴面具为表演特征。

池州傩戏有“傩仪”、“傩舞”和“傩戏”等表现形式。整台“正戏”,饰演既有戏剧情节、表演程式,又有脚色行当和舞台砌末等戏曲特征的“本戏”。

是靠“口传心授”的方式,宗族师承,世代沿袭,每年例行“春祭”和“秋祭”,“春祭”即每年农历正月初七(人日)至十五择日进行,“秋祭”即农历八月十五进行,平时不演出。 池州傩戏汇蓄和沉淀了上古到近代各个历史时期诸多文化信息,涉及多种学科、多个领域,内涵十分丰富,隐藏着博大精深的文化蕴涵和极高的文化人类学、戏剧学、宗教学、美术学、历史学、考古学和民俗学等学术研究价值,仍保持着古朴、粗犷的原始风貌,是中国最古老最重要的民俗仪式,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象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古戏曲之一。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池州傩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编辑本段]戏曲剧种大观 北京——京剧、昆曲、北京曲剧 天津——京剧、评剧 河北——评剧、河北梆子、丝弦、老调 哈哈腔、乱弹、平调落子、二人台、唐剧、武安傩戏 隆。

6.家乡地方戏有哪些

地方戏流行于一定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剧种的通称。

如秦腔、川剧、泸剧,是同流行全国的剧种(如京剧)相对的。“地方戏”作为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指凝结着某一地域的民风习俗、从而为那一地域的大众喜闻乐见的演剧形式。

一方面,地方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地方戏又具有不同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这是因为,地方戏是“活态”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既传承着一定的历史文化传统,又期待着在时代精神的表现中实现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换。

[编辑本段]中国地方戏 中国的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一种独特的戏剧艺术。由于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方言不同,除了京剧以外,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戏。

据统计,中国的地方戏遍及全国各地,有300多种,可以称得上世界之最。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评剧、粤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

评剧:发源于河北唐山,是流行于北京、天津和华北、东北各地的地方戏。它最初是在河北民间说唱“莲花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先后吸收了其他剧种和民间说唱的音乐和表演形式,于清朝末年形成了评剧。

评剧具有活泼、自由、生活气息浓郁的特点,擅长表演现代生活。著名演员有小白玉霜、新凤霞等,代表剧目有《秦香莲》、《小女婿》、《刘巧儿》等。

粤剧:是广东省的主要剧种,主要流行于广东、广西和闽南一带。居位在东南亚、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的华侨、华人及港澳同胞也十分喜爱粤剧。

明清时代,中国的许多剧种流传到了广东,这些剧种的声腔与广东音乐、民间曲调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粤剧。粤剧用广东方言演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著名演员有红线女、马师曾等,代表剧目有《搜书院》《关汉卿》等。 越剧:发源于古越国所在地浙江绍兴地区,是浙江省的主要地方戏,流行在浙江、上海、江苏、江西、安徽等地。

越剧形成于清朝末年,最初全部由男演员演出,三十年代又发展成全部由女演员演出。越剧唱腔委婉、表演细腻抒情优美,已经成为仅次于京剧的一个大剧种。

著名演员有袁雪芬、王文娟、徐玉兰等,代表剧目有《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地方戏,也叫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流行于河南以及临近各省,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豫剧的声腔,有的高亢活泼,有的悲凉缠绵,能够表演各种风格的剧目,传统剧目有六百五十多出,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剧种。著名演员有常香玉、牛得草等,代表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七品芝麻官》《花木兰》《朝阳沟》等。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地方戏之一,旧时称为黄梅调,主要流行于安徽及江西、湖北的部分地区。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的采茶歌,传入安徽安庆地区后,又吸收了当地的民间音乐,发展形成了这个剧种。

黄梅戏载歌载舞,唱腔委婉动听,表演朴实优美,生活气息浓厚,受到了人们普遍的欢迎。著名演员有严凤英、王少舫、马兰等,演出的传统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

沪剧:是上海的地方戏曲剧种,属吴语地区滩簧系统。沪剧源出“小山歌”。

为与同在上海演唱的苏滩、甬滩等其他滩簧相区别,故称本地滩簧、申滩时调,简称“本滩”。1914年,邵文滨、施兰亭、丁少兰等发起组织“振新集”,从事本滩改良, 并改名为“申曲”。

1941年,“上海沪剧社”成立,开始把申曲改称为“沪剧”。优秀剧目有《罗汉钱》、《芦荡火种》、《一个明星的遭遇》等。

吕剧:是中国山东省地方戏。以前叫“化妆扬琴”或“扬琴戏”,系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扬琴”演变而来。

池州傩戏 池州傩戏源于图腾崇拜意识,主要流传于中国佛教圣地九华山麓方圆百公里的贵池、石台和青阳等县(区),尤其集中于池州市贵池区的刘街、梅街、茅坦等乡镇几十个大姓家族,史载“无傩不成村”。它无职业班社和专业艺人,至今仍以宗族为演出单位,以祭祖、驱邪纳福和娱神娱祖娱人为目的,以戴面具为表演特征。

池州傩戏有“傩仪”、“傩舞”和“傩戏”等表现形式。整台“正戏”,饰演既有戏剧情节、表演程式,又有脚色行当和舞台砌末等戏曲特征的“本戏”。

是靠“口传心授”的方式,宗族师承,世代沿袭,每年例行“春祭”和“秋祭”,“春祭”即每年农历正月初七(人日)至十五择日进行,“秋祭”即农历八月十五进行,平时不演出。 池州傩戏汇蓄和沉淀了上古到近代各个历史时期诸多文化信息,涉及多种学科、多个领域,内涵十分丰富,隐藏着博大精深的文化蕴涵和极高的文化人类学、戏剧学、宗教学、美术学、历史学、考古学和民俗学等学术研究价值,仍保持着古朴、粗犷的原始风貌,是中国最古老最重要的民俗仪式,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象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古戏曲之一。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池州傩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编辑本段]戏曲剧种大观 北京——京剧、昆曲、北京曲剧 天津——京剧、评剧 河北——评剧、河北梆子、丝弦、老调 哈哈腔、乱弹、平调落子、 二人。

7.我家乡的秦腔戏作文

我家乡的秦腔戏

我的家乡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所以文化遗产众多。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气势宏大、震撼人心的秦腔了。秦腔又称乱弹,源于西秦,流行于我国的西北陕西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俗称“梆梆子”。是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和秦腔结缘很早,小时候家的附近经常会有一个秦腔戏班来演唱秦腔,所以我看过许多次秦腔演出。刚开始我并不喜爱秦腔,可爷爷时常会带我去听秦腔。我当时十分困惑:秦腔咿咿呀呀地,一句好半天拖拉着唱不完,一曲唱毕,我连大意都不知道。动不动就歇斯底里的梗着脖子吼,震耳欲聋地,听着就心烦意乱。为什么爷爷还那么喜欢?所以每次看戏时我都会跑来跑去或者东张西望。直到一次,戏班子的演员又吼了起来,竟然激动地将麦克风甩到了一边,但他的声音却一样响遏行云,高亢嘹亮。于是小小的我被震撼了。不只是为了那声音之大,而是我感受到了他周身因为对秦腔的热爱而迸发出的强烈火花。那时,对秦腔的不解与偏见荡然无存。我突然明白了秦腔是多么值得人们去热爱的东西!它是一个在八百里秦川大地上土生土长的剧种,凝聚了无数代陕西人的热血与活力!从那以后,我渐渐了解并接纳了秦腔。

这个奔放的戏剧,坚守着与秦川大地相协调的格调,坚守着与秦砖汉瓦相匹配的古老,坚守着与陕西人相一致的厚重。秦腔属于并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无论时日如何变迁,这种唱腔终不会泯灭!

8.作文: 题目:我的家乡戏、我是个小戏迷、苏三的故事 3个题目任选其

我的家乡戏——吕剧

2009年05月17日 星期日 16:01

吕剧是山东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山东和江苏、安徽部分地区。1953年戏曲改革中由山东省戏改组定名吕剧。1953年山东省吕剧院成立之后,吕剧成为遍及山东、享誉全国的剧种。

吕剧虽是新中国成立后定名的新剧种,但其表演艺术形式却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早在清代中叶,山东南部农村就出现了一种名叫“小曲子”的小曲连唱体曲艺形式。历史上曾广泛流行于古黄河下游地区的河南、江苏、安徽的北部、河北的南部以及东北的个别市县。在山东最先流传于鲁西南,并逐渐向北、向东延续扩展,约有二百年历史。

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不同地区的语言、风俗的影响,逐渐形成为南路、北路、东路琴书三大流派。到1933年北路琴书创始人邓九如在天津电台播音时,才定名山东琴书。1917年,由广饶县化妆扬琴艺人张凤辉等人组成的“车里班”首先进入济南市演出。抗日战争爆发后,吕剧陷入困境。多数艺人返回家乡,剩下的艺人凑成一个“义和班”维持演出,后“义和班”也于1946年末解散。

吕剧演唱方法,男女腔均用真声为主,个别高音之处则采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处理,听起来自然流畅;唱腔讲究以字设腔,以情带声,吐字清晰、口语自然;表演中,吕剧善于运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群众语言作为剧词,并以此来塑造人物形象。

这就是我的家乡戏——吕剧,一种遍及山东、享誉全国的戏剧。

9.关于家乡戏的作文

到过年,俺那里唱大戏,叫兄弟,套车子,接把你去,将你这么请到俺家里,烙大饼、包饺子…. 这是六七十年代流传在俺们家乡的一首山东民歌。

在我年少的时候,我们鲁西北的农村真是这个样子的。我还清晰得记得,在每年的春节期间,普遍兴起了唱戏风,几乎是村村有剧团,家家有演员,到处都是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一个村里有多少人口,到戏院子里清点一下,就基本准确了。

我们那村是个有几百口人的小村,也成立了一个剧团。当时我也就是念小学三年级吧,也想加入剧团,人家不要啊,说我什么也演不了,光碍事。爷爷是村里的治保主任,大小也算是个村干部,我就求他说情,好不容易混了个拉幕的差事。这也在小伙伴们中间挣足了面子,从大家羡慕我的眼光里,几乎跟我羡慕演柯湘的我那语文老师的心情一样。别说,还真有两次露脸的机会,一次是替补一个小演员,他是过年吃东西的撑地拉肚子,还有一次是做群众演员,给我染了红脸蛋,好几天就没舍得洗下去。

真正搭台唱戏,一般是在春节后,春节前大多是排练。唱戏,首先要搭戏台,那就是三面挖沟堆起的土台子,栽几根木桩,从供销社借来两块帆布搭棚。然后在戏台正上方,吊起一盏汽灯,“呲呲”地响着,冒着白亮的光,尽管在篷布里面,戏台的上方仍然是光亮的。人们看戏总是看到重样的,干脆换个口味去外村看,大老远就能摸黑找到唱戏的地方,那不是因为有今天扩音器的声音引路,而是我们冲着全村最光亮的地方来的。

在演出期间,常常会闹出一些趣事,令人捧腹大笑。有的演员,忘了戏词,怎么办?早就有人在幕后提词,提一句,唱一句。台下的观众摸不着头脑,不知他们是在演出,还是在吵架。当明白是怎么回事时,台下人笑,演员也笑。在小朋友们当中,只有我知道大人们笑的原因,因为只有我才看清幕后的故事。

10.关于戏曲的几个问题

一、京剧旦角的四大流派为梅、尚、程、荀,即梅兰芳的梅派,尚小云的尚派,程砚秋的程派和荀慧生的荀派。梅派雍容华贵,融青衣和花旦的特点,独创花衫行当,《贵妃醉酒》就是其代表作品。尚派刚劲有力,加上尚小云的功夫非常好,场演出坚强的巾帼英雄,比如梁红玉。代表作是《昭君出塞》。程派低回婉转、若断若续,程砚秋嗓音独特,有“脑后音”,“脑后音”在花脸的唱腔中是必须的,但在旦角的唱法中则是独树一帜,背称之为“鬼音”。正因如此,程砚秋适合演出端庄、沉稳且身世悲惨的妇女形象。代表作有《荒山泪》、《锁麟囊》、《春闺梦》、《六月雪》。荀派多是花旦戏,善演天真可爱的闺阁少女,荀派唱腔甜美柔媚,代表作有《红娘》、《铁弓缘》、《柜中缘》等等。

二、中国传统戏曲当然要留,几百年的历史都沉淀在其中,怎是说去就能去的。

三、这个问题我喜欢,我本科的毕业论文讨论的就是这个方向。依我看来,现在传统戏曲之所以走下坡路其根本就在于天天叫嚷的创新理论。很多人都说年轻人不爱看戏,所以要让戏曲创新,以适应年轻人的口味,但是这也就创造出了一个个京剧不京剧、话剧不话剧、歌剧不歌剧,交响乐不交响乐的怪胎。京剧从“大众”走向“小众”是历史的必然,就好像豆汁是小众食品,你把豆汁中加上冰激凌,不爱喝豆汁的人就爱喝了吗?正在我们把京剧搞得面目全非的时候,有些年轻人刚想了解一下正宗的京剧,可看到的却是一个四不像的京剧,这使得他们更不喜欢京剧,使京剧陷入更加尴尬的境地。

我并不否认创新的重要性,但是要看实际情况。很多人说京剧因为四大名旦的创新走向高峰,因此我们现在也要创新带京剧走向困境,但是他们没有看到现在京剧和四大名旦时期的京剧是完全不同的。京剧通过四大名旦的发展已经是非常成熟的艺术,无论是服饰化妆还是唱腔身段都已到达了美学上的极致,这样的艺术除了保留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已完全没有创新的必要,就像今人怎么写古诗都写不过唐朝人一样。

现在人们天天吵嚷着创新,但是连很多经典的传统剧目都已无人上演,如今很多戏迷都感到现在的京剧演员演来演去就那么几出,梅派逃不出《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宇宙锋》;一提程派就是《锁麟囊》、《六月雪》、《春闺梦》和《荒山泪》;尚派演员少戏更少,不过是《昭君出塞》和《失子惊疯》。可事实上,“四大名旦”单单是个人本戏就有很多,大部分戏现在已经面临失传。例如使程砚秋先生跻身于“四大名旦”之列的《红拂传》,只能偶见残段,而由著名剧作家翁偶虹编写的《女儿心》、《楚宫秋》则基本上已无人再演。

“四大名旦”也有一些新编的时装戏,例如梅兰芳先生排演的《孽海波澜》、《宦海潮》、《邓霞姑》、《一缕麻》;荀慧生先生排演的《革命家庭》、《一元钱》;尚小云先生的《摩登迦女》、《北国佳人》等,但从当今的情况来看,这些戏基本都已从舞台绝迹了,反而是《贵妃醉酒》、《锁麟囊》、《昭君出塞》、《红娘》这些古代题材的京剧到如今仍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常演常新,令人百看不厌。京剧鼎盛时期的“四大名旦”所编的时装戏尚且如此,何况如今。

因此,我们的京剧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年轻人拼命地追寻着传统,而京剧人却在拼命地抛弃传统。所以,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到保留和恢复传统的经典剧目中,当然可以适当的发展一些带有实验性质的新编京剧,但这不该成为京剧界的主流。

四、全国各地的剧种太多了,京剧、昆曲是全国性的剧种,河北有河北梆子、河南有豫剧、四川有川剧,上海有沪剧、安徽有黄梅戏、苏杭一带流行越剧、山西有晋剧、扬州有扬剧等等,各自的特点你在网上一搜就有了。

五、在四川的话川剧比较流行。但我对于川剧了解不多,只看过川剧的《秋江》,所以不敢瞎说,很多文献上都认为秋江是川剧中的代表剧目之一,艺术价值非常高,我觉得你可以从《秋江》入手来写川剧。

以上仅是一家之言,如有错误还请见谅。

家乡戏曲小知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