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课前三分钟有趣知识或者故事
1、世凯的挽联 当年,大窃国贼袁世凯去世,北京城里一片哗然。
但是由于北洋军阀势力尚在,因此民众不敢太明里庆祝。有人在门前挂了一副对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有人看到说“这副对联上联五个字,下联六个字,对不上啊。”
大家一看纷纷表示“袁世凯和中国人民不对仗啊。”这是主人走出来解释,“问题就在这里。
这叫袁世凯对不住中国人民!” 2、某日侍郎、尚书、御史三个高官走在路上,看见一只狗从三人面前跑过。 御史藉机会问侍郎:『是狼是狗?』(侍郎是狗) 侍郎脸都绿了:『是狗。
』 尚书和御史都大笑:『何以知道是狗?』 侍郎:『看尾毛,下垂是狼,上梳是狗(尚书是狗)。』尚书脸也歪了。
侍郎:『也可以从食性看。狼是肉食,狗是遇肉吃肉、遇屎吃屎(御史吃屎)!』 3、巧改对联 从前有个老进士,他的儿子也中了进士,于是他好得意,准备第二天大宴宾客,进行庆祝,并亲自撰写了一副对联,贴于大门外。
上联是“父进士,子进士,父子进士”,下联为“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夫人”。由于这老进士平时为富不仁,仗着自家有财有势,经常欺男霸女、鱼肉乡里,百姓对他无不恨之入骨。
其中有个秀才见了这副对联顿时计上心来,决定要捉弄一下老进士以解心中恶气。于是,他趁黑夜把这副对联的“士”字下面一横加长,把“夫”家添了一撇,“人”字加了两横。
第二天,老进士请来的宾客都来了,大家一见这副对联,都交头接耳,偷偷暗笑。老进士闻讯出来一看,只见对联变成了“父进土,子进土,父子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失夫。”
那老进士在众人面前出了丑,不由得大叫一声,昏了过去,百姓们则拍手称快4、名人读书对联拾趣 古往今来,读书与对联结下了不解之缘,涌现出了许多妙联。 明代顾宪成为无锡东林书院题留了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对联表现的是读书人既认真读书,又关心国家大事的胸怀。数百年来这副对联曾激励和鼓舞过许多仁人志士走出小家为大家,步出书斋奔天下。
清代蒲松龄科举屡试不中,很不得志。为了鞭策自己,他写了一副对联悬于书房:“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此联巧妙地嵌入了项羽破秦。勾践灭吴这两个历变故事,以此来激励自己努力读书写作,终于完成了《聊斋志异》。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这是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的自勉联。
以此来督促自己甘于寂寞,认真读书,写出有价值的文字。范爷爷用辛勤的汗水和心血实践了诺言。
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写过一副自勉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可见,青年时代的他就见解独到,志向宏大。
他认识到要改造旧中国必须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奋斗,必须走出书本,学以致用。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也写过一副自勉联:“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如一日暴十日寒。”
从中可见毛泽东主张坚持不懈的读书方法,反对疲劳战和冷热病。 5、诚恳劝告的话叫(忠言) 坦率表白的话叫(直言) 狂妄自大的话叫(狂言) 开玩笑的话叫(戏言) 讨人喜欢的话叫(甜言) 应允别人的话叫(诺言) 不满抱怨的话叫(怨言) 虚假伪装的话叫(佯言) 诽谤攻击的话叫(恶言) 欺骗臆造的话叫(谎言) 胡说八道的话叫(胡言) 挑拨离间的话叫(谗言) 违背事实却有意加以传播的话叫(谣言) 不守诺言的话叫(食言) 6、(1)“东道国”的由来 “东道国”是由“东道主”一词演变而来的。
春秋时期,秦晋围郑,郑派烛之武劝秦退军。烛之武对秦穆公说:“秦如果不灭掉郑国,而叫它成为东方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来来往往,缺少的资材食用由郑来供应,这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秦从其言撤军。郑在秦的东方,故称东方道上的主人。
后来,“东道主”便成了一个固定的名词,泛指居停之所的主人或以酒食请客的人,其方位的含义便不复存在了。 “东道国”就是以主人的身份接待他国国宾的国家,或在国际活动中处于聚会居停之所和主办其事的国家。
(2)“马虎”的来历 人们都喜欢用“马虎”来形容某人办事草率或粗心大意,殊不知在这个俗语的背后,原来有一个血泪斑斑的故事。 宋代时京城有一个画家,作画往往随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画的究竟是什么。
一次,他刚画好一个虎头,碰上有人来请他画马,他就随手在虎头后画上马的身子。来人问他画的是马还是虎,他答:“马马虎虎!”来人不要,他便将画挂在厅堂。
大儿子见了问他画里是什么,他说是虎,次儿子问他却说是马。 不久,大儿子外出打猎时,把人家的马当老虎射死了,画家不得不给马主赔钱。
他的小儿子外出碰上老虎,却以为是马想去骑,结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画家悲痛万分,把画烧了,还写了一首诗自责:“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长子依图射死马,次子依图喂了虎。
草堂焚毁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诗虽然算不上好诗,但这教训实在太深刻了,从此,“马虎”这个词就流传开了。
(3)“枇杷并非此琵琶” 从前,有个纨袴子弟,自幼好吃懒做,不好好念书。长大。
2.求语文课前3分钟小故事
好人与坏人
老人静静地坐在一个小镇的郊外的马路边。
一个陌生人开车来到这个小镇,看到了老人,停下车打开车门,向老人问道:“老先生,请问这个城镇叫什么名字?住在这里的人属于哪类人?我正在寻找新的居住地!”
老人抬头看了一眼陌生人,回答说:“你能告诉我,你原来居住的那个小镇的人是什么样的吗?”
陌生人说:“他们都是一些毫无礼貌、自私自利的人。住那里简直无法忍受,根本无快乐可言,这正是我想搬离的原因。”
听了这话后,老人说:“先生,恐怕你又要失望了,这个镇上的人和他们完全一样。”陌生人怏怏地开车离开了。
过了一段时间,另外一位陌生人来到这个镇上,向老人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住在这里的是哪一种人呢?”
老人也用同样的问题来反问他:“你现在居住的镇上的人怎么样?”
陌生人回答:“哦!住在那里的非常友好,非常善良。我和家人在那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但是,我因为职业的原因不得不离开那里,希望能找到一个和以前一样好的小镇。”
老人说:“你很幸运,年轻人,居住在这里的人都是跟你们那里完全一样的人,你将会喜欢他们,他们也会喜欢你的。”
如果我们在寻找坏人,那么就真的会遇到坏人,如果我们在寻找好人,就一定会见到好人。
这个故事说明了“对别人的态度就是别人对你的态度,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
其实有许多专门写像这样的小故事的书。如果下次要的话可以去买一本。本人也有几本这样的书。有空没事干就用来练练打字,呵呵~~
3.老师叫我们在课前三分钟讲一个与语文有关的小知识或故事,谁有有
铁杵(chǔ)磨成针——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将铁棒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比喻重大事件彼此相互影响。
团团转——回环旋转,形容不知道怎么办好。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指平时积畜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
万变不离其宗——宗:宗旨、目的。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
万夫不当之勇——当:抵挡。一万个人也抵挡不住。形容非常勇敢。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闻名不如见面——只听名声不如见面更能了解。
稳坐钓鱼船——比喻不管发生什么变化,仍然沉着镇静。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自己的床铺边,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利益不容许别人侵占。
乌头白,马生角——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无敌于天下——天下都没有对手。形容力量强大无比。
无毒不丈夫——要成就大事业必须手段毒辣,技高一筹。
无风不起浪——比喻事情发生,总有个原因。
无风三尺浪——比喻无缘无故也会生出事来。
无佛处称尊——在没有能手的地方逞强。
无官一身轻——不做官了,感到一身轻松。封建官僚官以后常用这句话来自我安慰。现也泛指卸去责任后一时感到轻松。
无何有之乡——无何有:即无有。原指什么都没有的地方,后指虚幻的境界。
无可奈何花落去——对春花的凋落感到没有办法。形容留恋春景而又无法挽留的心情。后来泛指怀念已经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怅心情。
4.语文课前三分钟,有哲理的小故事
智子疑邻
PS:这个是文言文给翻译过来的,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宋国有一个富人,因天下大雨,他的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补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的是隔壁的老人。
[编辑本段]主旨
它告诫人们,如果不尊重事实,只用亲疏和感情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错误的结论, 说不定害了自己。 从邻居家的老人这方面,告诉我们给别人提意见,要尽量用能让别人欣然接受的方式。 同样的事但发生在不同人身上却不同对待,这是不正确的。做人做事要公平,实事求是。
5.语文课前3分钟有什么好的内容
我这里有一些小的哲理故事,希望对您有启发(您可以先讲一个故事,然后与现实生活联系一下): 1、断箭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
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
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 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
骤然间他惊呆了。 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
我一直刳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单位身上…… 温馨提示: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2、生命的价值 不要让昨日的沮丧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 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
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
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
“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
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
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
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 温馨提示: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我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3、昂起头来真美 别看它是一条黑母牛,牛奶一样是白的。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
珍妮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
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往镜前一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一定是出饰物店时与人一碰弄丢了。 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而很多人却因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乐。
温馨提示: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貌若天仙,还是相貌平平,只要你昂起头来,快乐会使你变得可爱——人人都喜欢的那种可爱。 4、为生命画一片树叶 只要心存相信,总有奇迹发生,希望虽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
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
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温馨提示: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希望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的价值。
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 5、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 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难的。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
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
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
6.语文课前三分钟~
一)不要忘了初始目的 从前,有个地主去拜访一位部落首领,想向他要块地。
首领说,你从这儿向西走,往回走的时候做一个标记,只要你能在太阳落山之前赶回来,从这儿到那个标记之间的地便都是你的了。太阳落山了,贪心的地主没有赶回来,因为他走得太远,累死在路上了。
现实生活中有类似的人,他们虽然不贪,但是也走不回来。 有一次,我要在客厅里挂一幅画,请邻居来帮忙,画已经在墙上扶好,正准备钉钉子。
他说:“这样不好,最好钉两个木块,把画挂上面。”我遵从他的意见,让他帮着找木块,找来锯。
还没有锯两三下,他说:“不行,这锯不快了,得磨一磨。” 他家有一把锉刀。
于是,他丢下锯去拿锉刀。锉刀拿来了,他又发现使用锉刀之前,必须得给锉刀安个把柄。
为了给锉刀安把柄,他拿起斧头去校园边的灌木丛寻找小树。在要砍树时,他又发现我那把生满锈的斧头实在是不能用,必须得磨一下。
磨刀石找来后,他又发现,要磨快那把老斧头,得把磨刀石固定好,必须制作几根固定磨刀石的木料,为此,他又到校外去找一位木匠,说木匠家有一现成的。然而,这一走,就再也没见他回来,当然了,那幅画,我还是一边一个钉子把它挂在了墙上。
下午再见到他的时候,是在街上。他正在帮木匠从五金交化商店里往外抬一台笨重的电锯。
生活中有好多这样的人,他们认为要做好这一件事,必须去做前一件事,要做好前一件事,必须去做更前面的事。他们逆流而上,回归到零,直至把那原始的目的忘得一干二净。
这种人看似忙碌,从早到晚一副辛苦的样子。其实,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走完一段,不妨回头看看身后,看看在太阳落山之前,是否还能走回去;或干脆停下来,深思片刻,问一问:我是谁?我到哪里去?我去干什么?这样或许可以活得简洁些,不至于走得太远,失掉自我。(《保健时报》刘燕敏文) (二)多等一遍鸡鸣 相传,有两个人向酒神求教如何酿酒。
酒神授之以法:选端阳那天饱满的米,与冰雪初融时清冽的高山流泉之水调和,注入千斤紫砂土铸成的陶瓮,再用初夏第一张看见朝阳的新荷盖紧,紧闭九九八十一天,直到鸡叫三遍后方可启封,酒即成矣。 二人假以时日,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终于找齐了所有的材料。
他俩按照酒神的吩咐把酿酒的材料调和密封好,然后潜心等待那激动人心的时刻的到来。 多么漫长的等待啊。
漫漫长路的终点终于触手可及,第八十一天终于到来了。两个人整夜都不能入睡,等着鸡叫的声音。
这时远远地传来了第一声鸡叫,仿佛过了很久很久,依稀传来了第二遍鸡叫,第三遍鸡叫什么时候才能传来呢? 其中一个人忍不住了,他迫不及待地打开了陶瓮,却惊呆了——里面是一汪浑水,酿出的酒的味道又苦又酸,他后悔极了,失望地把酒洒在地上。 而另外一个,虽然欲望仿佛一把火一样在他心里慢慢地燃烧,让他按捺不住想要伸手,但他还是咬咬牙,坚持到了最后的第三遍鸡叫响彻天空。
他打开陶瓮:多么甘甜清澈、沁人心脾的美酒啊! 他成功了,与前者相比,只是多等了一遍鸡鸣而已。 很多时候,失败者并不是输在才能与机遇上,他们不乏艰苦的劳作和智慧,而是败在了那么一点点坚持和忍耐上。
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区别,只是多了一点坚持和忍耐,有时是一年,有时是一天,有时仅仅只是一遍鸡鸣。 (三)永不放弃希望 在马来西亚的一个国际心理学会议上,我认识了一个俄国人,他向我大力推荐他所创立的积极心理治疗理论。
他讲了他所做过的一个试验:将两只大白鼠丢入一个装了水的器皿中,它们会拼命地挣扎求生,一般维持的时间是8分钟左右。然后,他在同样的器皿中放入另外两只大白鼠,在它们挣扎了5分钟左右的时候,放入一个可以让它们爬出器皿的跳板,这两只大白鼠得以活下来。
若干天后,再将这对大难不死的大白鼠放入同样的器皿,结果真的令人吃惊:两只大白鼠竟然可以坚持24分钟,3倍于一般情况下能够坚持的时间。 这位心理学家总结说:前面的两只大白鼠,因为没有逃生的经验,它们只能凭自己本来的体力来挣扎求生;而有过逃生经验的大白鼠却多了一种精神的力量,它们相信在某一个时候,一个跳板会救它们出去,这使得它们能够坚持更长的时间。
这种精神力量,就是积极的心态,或者说是内心对一个好的结果心存希望。 当时,我心里想着那两只大白鼠,总觉得不是滋味,就略带反感地对他说,有希望又怎么样,最后它们还不是死了。
出乎我的意料,这时,他告诉我:不,它们没有死。在第24分钟时,我看它们实在不行了,就把它们捞出来了。
我问:为什么要那么做? 他说:因为有积极心态的大白鼠有价值,更值得活下去。我们人类应尊重一切希望,哪怕是大白鼠内心的希望。
希望就是力量。在很多情形下,希望的力量可能比知识的力量更强大,因为只有在有希望的背景下,知识才能被更好地利用。
一个人,即使他一无所有,只要他有希望,他就可能拥有一切,而一个人即使拥有一切,却不拥有希望,那就可能丧失他已经拥有的一切。(《协商新报》曾奇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