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知识小问答

2022-11-19 综合 86阅读 投稿:宁陌夙

1.苗族的知识

苗族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广东、海南等省、区。在黔东南和湘鄂川黔的交界地带(以湘西为主)有较大的聚居区 。人口 739.8万(1990)。使用苗语,属苗瑶语族苗语支。有湘西、黔东、川黔滇3种方言。川黔滇方言中又分7个次方言。杂居地区苗族讲汉、侗、壮等族语。以前曾有过一些外国传教士创制的拼音字母,仅在部分地区使用。1956年,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汉、苗语言工作者创制了拉丁拼音文字。

苗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以及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居住着许多史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先民即在其中。自汉代以后居住在武陵郡地区。苗族度过了漫长的原始社会。以树叶为衣,以岩洞或树巢为家,以女性为首领的情况,在古歌中有大量反映。秦汉以后,封建王朝在大多数苗族地区建立郡县,五溪地区已从事农业生产。唐宋年间苗族进入阶级社会,有些“蛮酋”、“蛮帅”成为世袭的“土官”。南宋时期许多土官被中央王朝封为土司。元明时期,苗族地区封建领主经济已相当发展;明末清初,地主经济得到顺利发展。但部分山区仍处于“无君长,不相统属”状态,被封建王朝称为“生界”。清雍正年间实行“改土归流”,对封建领主制的瓦解和地主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历史上苗族人民多次掀起反压迫、反剥削以及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

苗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和艺术。诗歌一般是五言,间有七言或自由体,分别为古歌、理词、巫歌、情歌、儿歌等。人民能歌善舞,音乐舞蹈和苗戏历史悠久。“飞歌”享有盛名。工艺美术有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制作等。住宅因地而异。有黔东南的吊脚楼、昭通地区的杈杈楼、海南的茅草房等。黔东南、黔南、湘西、广西大苗山及湖北、海南等地多以大米为主食,玉米、红薯、小麦为辅;滇东北、黔西北、川南等地以玉米、荞麦和土豆为主食。普遍嗜酒。各地区苗族妇女服饰差异较大,式样约有几十种之多,但大多数妇女穿大领对襟短衣和长短不同的百褶裙,有些地区的苗族穿右大襟上衣和宽脚裤。头上的发髻和裹巾、衣服的颜色、绣花图案等各地不同。黔西北、滇东北的男子穿带花纹的麻布衣,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其他各地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对襟或左大襟短衣,长裤,束大腰带,头缠青色长巾,冬天腿上裹绑腿。苗族行一夫一妻制。男子继承财产,主妇在家庭中享有较多权力。有父子连名制度,无姓氏,后来有些地区通用汉姓名。苗族青年婚姻较自由,青年人通过游方、坐寨、踩月亮、跳花、会姑娘等社交活动,自由对歌,恋爱成婚。云南楚雄等地有姑娘房制度。妇女有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特别是黔东南仍有保留。节日很多,部分地区过苗年(夏历十月)。大部分地区过春节 。四月八是贵州贵阳地区苗族较隆重的节日。另外各地还有龙船节、吃新节、赶秋节等。节日里有唱歌、踩鼓、吹芦笙、打秋千、爬杆、斗牛、赛马和各种体育活动,同时也是青年男女社交游方的好时机。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或多鬼神,祀奉祖先,崇拜自然,认为鬼灵不可抗拒。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少数人信仰天主教、基督教等。

希望能帮到你,满意望采纳哦。

2.苗族的知识

苗族 中国少数民族。

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广东、海南等省、区。在黔东南和湘鄂川黔的交界地带(以湘西为主)有较大的聚居区 。

人口 739.8万(1990)。使用苗语,属苗瑶语族苗语支。

有湘西、黔东、川黔滇3种方言。川黔滇方言中又分7个次方言。

杂居地区苗族讲汉、侗、壮等族语。以前曾有过一些外国传教士创制的拼音字母,仅在部分地区使用。

1956年,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汉、苗语言工作者创制了拉丁拼音文字。 苗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

早在4000多年前,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以及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居住着许多史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先民即在其中。

自汉代以后居住在武陵郡地区。苗族度过了漫长的原始社会。

以树叶为衣,以岩洞或树巢为家,以女性为首领的情况,在古歌中有大量反映。秦汉以后,封建王朝在大多数苗族地区建立郡县,五溪地区已从事农业生产。

唐宋年间苗族进入阶级社会,有些“蛮酋”、“蛮帅”成为世袭的“土官”。南宋时期许多土官被中央王朝封为土司。

元明时期,苗族地区封建领主经济已相当发展;明末清初,地主经济得到顺利发展。但部分山区仍处于“无君长,不相统属”状态,被封建王朝称为“生界”。

清雍正年间实行“改土归流”,对封建领主制的瓦解和地主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历史上苗族人民多次掀起反压迫、反剥削以及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

苗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和艺术。诗歌一般是五言,间有七言或自由体,分别为古歌、理词、巫歌、情歌、儿歌等。

人民能歌善舞,音乐舞蹈和苗戏历史悠久。“飞歌”享有盛名。

工艺美术有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制作等。住宅因地而异。

有黔东南的吊脚楼、昭通地区的杈杈楼、海南的茅草房等。黔东南、黔南、湘西、广西大苗山及湖北、海南等地多以大米为主食,玉米、红薯、小麦为辅;滇东北、黔西北、川南等地以玉米、荞麦和土豆为主食。

普遍嗜酒。各地区苗族妇女服饰差异较大,式样约有几十种之多,但大多数妇女穿大领对襟短衣和长短不同的百褶裙,有些地区的苗族穿右大襟上衣和宽脚裤。

头上的发髻和裹巾、衣服的颜色、绣花图案等各地不同。黔西北、滇东北的男子穿带花纹的麻布衣,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其他各地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对襟或左大襟短衣,长裤,束大腰带,头缠青色长巾,冬天腿上裹绑腿。

苗族行一夫一妻制。男子继承财产,主妇在家庭中享有较多权力。

有父子连名制度,无姓氏,后来有些地区通用汉姓名。苗族青年婚姻较自由,青年人通过游方、坐寨、踩月亮、跳花、会姑娘等社交活动,自由对歌,恋爱成婚。

云南楚雄等地有姑娘房制度。妇女有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特别是黔东南仍有保留。

节日很多,部分地区过苗年(夏历十月)。大部分地区过春节 。

四月八是贵州贵阳地区苗族较隆重的节日。另外各地还有龙船节、吃新节、赶秋节等。

节日里有唱歌、踩鼓、吹芦笙、打秋千、爬杆、斗牛、赛马和各种体育活动,同时也是青年男女社交游方的好时机。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或多鬼神,祀奉祖先,崇拜自然,认为鬼灵不可抗拒。

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少数人信仰天主教、基督教等。希望能帮到你,满意望采纳哦。

3.各少数民族知识问答

1. 我国共有几个少数民族? (55个)2. 崇明目前有几个少数民族? (31个)3.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哪个民族?(壮族)最少的呢? (珞巴族)4. 哪个少数民族有“游牧民族”之称? (蒙古族)5. 我国有许多少数民族信奉伊斯兰教,例如回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等,他们有哪三大共同节日? (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6. “三月街”又名“观音节”,是哪个少数民族的盛大节日? (白族)7. 在美丽富饶的祖国宝岛台湾,世世代代居住着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她是什么民族? (高山族)8. 荡秋千是哪个少数民族妇女最喜爱的体育运动之一? (朝鲜族)9. 分布最广的是哪个少数民族? (回族)10. <<孔雀舞>>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民间舞蹈? (傣族)11. 东巴文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过去使用的一种古老的象形文字? (纳西族)12. 到现在还保留着“吃白饭”待客习俗的是哪个少数民族? (景颇族)13. 1979年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中国第55个少数民族的是哪个民族? (基诺族)14. 哪个民族严禁饮酒? (撒拉族)15. 饮食习惯中,特别讲究药膳的是哪个少数民族? (羌族)16. 哪个少数民族用一块木片作为邀请对方的请柬? (独龙族)17. 德昂族和傣族共同拥有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18. 我们经常看到的旗袍来源于哪个少数民族的服饰? (满族)19. 那达慕是哪个少数民族的重要节日? (蒙古族)20. 哪个民族的服饰品种最多?有多少种? (苗族,130多种)21. 很多少数民族都有饮茶的习惯,但最著名的“三道茶”是哪个民族的饮茶方式? (白族)22. 哪些民族过“三月三”? (壮族,黎族,苗族,侗族,土家族,瑶族,彝族,畲族)23.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哪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彝族,阿昌族)24. 泼水节是哪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傣族,阿昌族,德昂族)25. “花儿”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舞形式? (东乡族)26. “辣椒骨”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典型食品? (仡佬族)27. 有“射箭民族”之称的是哪个民族? (锡伯族)28. 中国三大名锦之一的“西兰卡普”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传统工艺? (土家族)29. “芦笙”是哪些民族的代表乐器? (苗族,拉祜族)30. 哪个民族被称为“马背民族”? (蒙古族)31. 哪个民族对盐非常重视? (瑶族)32. 哪两个民族没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习惯上用汉文? (满族和回族)33. “竹筒饭”是哪个民族的传统食品? (黎族)34. 青稞酒,酥油茶是哪个民族的传统食品? (藏族)35. 哪两个民族的汉语解释是“白人”? (白族和普米族)36. “东布尔”是哪个民族特有的弹拨乐器? (锡伯族)37. “萨邦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塔塔尔族)38. 长鼓舞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还愿,它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舞蹈? (瑶族)39.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有婴儿诞生一周年,回甲节,回婚节这三个家庭节日的是哪个民族? (回族)40. 在进餐之前要先念祖先几辈姓名的是哪个民族? (瑶族)41. 五色糯米饭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令食品? (壮族)42. 哪个民族的特色食品是以昆虫为主要原料制作的风味菜肴? (傣族)43. 哪个民族对火很敬畏,认为火是家庭的生命? (哈尼族)44. 最喜欢红色的是哪个民族? (柯尔克孜族)45. 哪个民族被称为“猎虎的民族”? (拉祜族)46. “过溜索”是哪个民族的传统交通工具? (僳僳族)47. 竹筒茶和酸茶是哪个民族所特有的饮料? (布朗族)48. 传统的曲棍球是哪个民族喜爱的体育活动? (达斡尔族)49. 清明节“赶祖先圩”和元宵节“放飞鸟”是哪个民族独有的纪念活动? (毛南族)50. “复活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俄罗斯族)51. 被誉为“森林之舟”的驯鹿曾是哪个民族唯一的交通工具? (鄂温克族)52. 中国民族最多的是哪个省? (云南)53.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54. 土族和土家族是同一个少数民族吗? (不是)。

4.苗族知识

苗族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广东、海南等省、区。在黔东南和湘鄂川黔的交界地带(以湘西为主)有较大的聚居区 。人口 739.8万(1990)。使用苗语,属苗瑶语族苗语支。有湘西、黔东、川黔滇3种方言。川黔滇方言中又分7个次方言。杂居地区苗族讲汉、侗、壮等族语。以前曾有过一些外国传教士创制的拼音字母,仅在部分地区使用。1956年,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汉、苗语言工作者创制了拉丁拼音文字。

苗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以及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居住着许多史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先民即在其中。自汉代以后居住在武陵郡地区。苗族度过了漫长的原始社会。以树叶为衣,以岩洞或树巢为家,以女性为首领的情况,在古歌中有大量反映。秦汉以后,封建王朝在大多数苗族地区建立郡县,五溪地区已从事农业生产。唐宋年间苗族进入阶级社会,有些“蛮酋”、“蛮帅”成为世袭的“土官”。南宋时期许多土官被中央王朝封为土司。元明时期,苗族地区封建领主经济已相当发展;明末清初,地主经济得到顺利发展。但部分山区仍处于“无君长,不相统属”状态,被封建王朝称为“生界”。清雍正年间实行“改土归流”,对封建领主制的瓦解和地主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历史上苗族人民多次掀起反压迫、反剥削以及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

苗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和艺术。诗歌一般是五言,间有七言或自由体,分别为古歌、理词、巫歌、情歌、儿歌等。人民能歌善舞,音乐舞蹈和苗戏历史悠久。“飞歌”享有盛名。工艺美术有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制作等。住宅因地而异。有黔东南的吊脚楼、昭通地区的杈杈楼、海南的茅草房等。黔东南、黔南、湘西、广西大苗山及湖北、海南等地多以大米为主食,玉米、红薯、小麦为辅;滇东北、黔西北、川南等地以玉米、荞麦和土豆为主食。普遍嗜酒。各地区苗族妇女服饰差异较大,式样约有几十种之多,但大多数妇女穿大领对襟短衣和长短不同的百褶裙,有些地区的苗族穿右大襟上衣和宽脚裤。头上的发髻和裹巾、衣服的颜色、绣花图案等各地不同。黔西北、滇东北的男子穿带花纹的麻布衣,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其他各地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对襟或左大襟短衣,长裤,束大腰带,头缠青色长巾,冬天腿上裹绑腿。苗族行一夫一妻制。男子继承财产,主妇在家庭中享有较多权力。有父子连名制度,无姓氏,后来有些地区通用汉姓名。苗族青年婚姻较自由,青年人通过游方、坐寨、踩月亮、跳花、会姑娘等社交活动,自由对歌,恋爱成婚。云南楚雄等地有姑娘房制度。妇女有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特别是黔东南仍有保留。节日很多,部分地区过苗年(夏历十月)。大部分地区过春节 。四月八是贵州贵阳地区苗族较隆重的节日。另外各地还有龙船节、吃新节、赶秋节等。节日里有唱歌、踩鼓、吹芦笙、打秋千、爬杆、斗牛、赛马和各种体育活动,同时也是青年男女社交游方的好时机。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或多鬼神,祀奉祖先,崇拜自然,认为鬼灵不可抗拒。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少数人信仰天主教、基督教等。

5.查一下少数民族的知识.苗族的知识

苗族鼓舞

苗族“鼓舞"主要分布于湖南西部和贵州东南部清水江流域一带,即湖南的保靖、古丈、吉首、凤凰、花垣,贵州的铜仁,重庆酉阳、秀山等地方。各地苗族“鼓舞”的动作特点和表演形式由于其语言、服饰、风习方面的差异,长期的分散居住而各有不同。苗族的“鼓舞”根据参与表演的人数可以分为单人鼓舞、双人鼓舞、四人鼓舞等,是苗族民间舞蹈艺术中独特的一种。表演时,先将牛皮大鼓置于木架之上,表演者双手紧握系有红绸的鼓棒,一个人在鼓的正面进行套路表演,一个人则敲击鼓边伴奏给予鼓点的稳定节奏。表演者的鼓点和伴奏者的敲边节奏必须要和谐一致,否则无法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苗族鼓舞节奏欢快、步伐矫健、鼓点激烈、动作优美。其主要以表现农事生产生活为主,如:梳头、煮饭、纺纱、织布、播种、插秧、割谷、挑担等,由这些单一元素动作进行发展再组成不同类型的套路进行表演。一场好的鼓舞表演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完美再现出苗民们的生产、生活场景。

一、鼓舞与苗族文化

苗族舞蹈盛行不衰,在很大程度上促于祖先崇拜的情感意志。这不仅是神话传说,舞蹈用芦笙、木鼓之类皆为祖先所创造,而且舞蹈的普遍动因亦导源于祖先的神意。

苗族的巫术、原始宗教信仰在其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各种祭祀活动中,苗民们以期利用各种舞蹈来与神灵沟通,去跳舞的同时既是拜神,又是祈祷。目前,舞蹈仍是苗族表现自身的一种主要形式。因此,苗族“鼓舞”不可避免地成为具有最宗教、巫术意义的东西。现在,我们经常在节日集会中看到的求雨、求子、求神、求祖灵等,都不是直接祈祷,而是跳相应的舞蹈仪式来体现,由此而产生了农事舞、婚丧仪式舞、战争舞等。我们还可以从“椎牛祭”、“跳丧”、“芦笙会”、“跳香”等活动中看到许多宗教、巫术的东西——求子嗣、求姻缘、求死后升天等。苗族鼓舞中有的只跳木鼓舞,有的鼓舞、芦笙舞都跳,舞蹈多限于同姓宗族参加,因为它以一个鼓为单位进行,是宗族的大事,在整个祭祀过程中都离不开鼓,以鼓开始,用鼓把祭祀活动推向高潮,最后又以鼓仪宣告活动结束。

二、鼓舞与苗族农耕文化

大量的历史资料和考古发现证明,苗族是我国内地最早的农耕民族之一。它早期活动在长江中游和平原地区,发展农业生产、开创文化。苗族的“苗”字,是历史上不同群族,对苗族实体存在的称谓,即“在水田里种草的人”来作为整个民族的统一族称。由于苗族是一个农业民族,所以,它的宗教信仰不得不与其赖以生息繁衍的农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而其崇拜常常带着浓厚的农业色彩。由此,我们不难推想,在远古时期苗族先民的农耕文化创造活动中,与其农耕生产相适应,便是作为心灵的物态化和凝聚物的农事心理的生产。作为一种文化心理形态,苗族人民的心理意志,情感指向以至于它的思维模式,必然与其内在心智融为一体。在那充满着热烈的情感体验与神秘、互渗的原始意向等意识活动得舞蹈创造和表演中,心灵意向与本能冲动,意志行为与情感抒泄互为补充、整合,共同构成以舞蹈为主的艺术活动得审美动态形式,特别是当这些活动与倾向集中在某种对象时,其表现即更为鲜明突出。湘西苗族“猴儿鼓”表演的传统动作,有一类就是专门表现农业生产方面的,如《整地耕田》、《挖园种菜》、《肩锄荷担》、《收割打谷》。其中祭献五谷神的“跳香舞”则反映出苗族先民对农业生产的良好愿望,寄托着他们对现实农耕活动得祝愿与祈求。整个苗族舞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以农耕民族的心理形态作为依据的,农耕文化就是苗族舞蹈的“根”。

6.有关少数民族的知识

关于少数民族的知识太多了,你具体要知道哪方面的呢?少数民族指得是多民族国家中人数最多的民族以外的民族.在我国指汉族以外的民族,如蒙古、回、藏、维吾尔、哈萨克、苗、彝、壮、布依、朝鲜、满等民族.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历代政府(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央政权)虽都有一套关于民族事务的政策和制度,但民族间却无平等可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制定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方针和政策,即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意愿,中国政府采取不同方法先后在少数民族地区逐步实行民主改革,并在50年代末完成.这场改革废除了领主、贵族、头人等特权者的一切特权,消灭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旧制度,使千百万少数民族群众翻身解放,获得人身自由,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建国几十年来,我国各民族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曾经长期被压迫、遭歧视的少数民族真正变成了国家的主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些新中国成立前社会形态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制度或封建农奴制度下的少数民族,在短短的几十年里跨越了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历史鸿沟,跨入了现代社会. 具体介绍:1、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2、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 3、苗族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 4、傣族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傣族自称“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现在,因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5、傈僳族 傈僳族在唐代称为“栗粟”.傈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1985年6月11日,建立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节日:主要节日有阔时节(12月20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火把节、收获节、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人心弦,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傈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 6、藏族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7、壮族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8、朝鲜族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朝鲜族民间有五大节日,至今仍然隆重欢度.这五大节日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鲜族敬重老人的。

7.谁能提供一些苗族资料

苗族的祖先、由来: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

先民可能是古代三南的一部分。一说渊源于殷周时代的“鬃”人。

秦汉时主要居住在湘西、黔东一带,包括在“长沙、武陵变'或“五溪蛮”的名称之中,以后逐渐迁徙,散布在西南各地山区。还有认为是和远古的“九黎”有关。

四川、贵州、湖南的苗族至今把蚩尤当做自己的祖先。传说蚩尤是“九黎”之君,在5000年前,九黎部落与黄帝部落冲突,败而退出黄河下游,占据长江中、下游。

逐渐形成“三苗”。公元前2世纪后,苗族先民大部分已迁至湘、鄂、川、黔等地。

海南的苗族是十六世纪从广西去的士兵。 =================================== 风土人情: 苗族没有文字,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苗族居住在高山地带,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有旱稻。包谷,荞子,薯类和豆类,经济作物是麻,一般是自己种麻,自己纺织.苗族人民有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如古歌,诗歌、情歌等等。

苗族也善舞蹈,芦笙舞最为流行。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

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

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 苗族--礼仪: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

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

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

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尤以心、肝最贵重,要先给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

--------------------- 苗族--节庆 : 踩花山是境内苗族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初三、初六这几天举办。凡有苗族居住的各县,这几天都要立花杆,举行隆重的踩花山活动。

这既是苗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好时机,也是苗族人民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苗家男女老少,穿金戴银,从四面八方赶到花杆脚下,吹芦生、弹响蔑、跳脚架、耍大刀、斗牛、摔跤、斗画眉、爬花杆。

打背节流行于境内富宁县的部分地区,于每年农历正月初三到十五这几天举行,是苗族男女青年的节日。节日中,男女青年欢聚在风景优美的山坡上,当打背开始时,男的蜂拥而出,冲到自己选中的姑娘面前,一手挽住姑娘的脖子,一手蒙住姑娘的眼睛,其他小伙子去打她的背。

姑娘也不甘示弱,一边大笑,一边挣扎。挣脱时,捉住小伙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整个场地,男追女逐,欢蹦乱跳。打累了,男女双双即各找一个地方打土电话(即用两个竹筒,中间连一长线,各在一方对着竹筒讲话、唱歌都能听见),相互倾吐蜜语衷情,以企结成伴侣。

情投意合后,再告诉父母,择吉日成亲。 --------------------- 苗族--婚俗 苗族是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婚前有传统的社交活动。

如“会姑娘”就是苗族青年自由恋爱的方式。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一度的花山节(农历正月初五举行,又名"踩花山"),这是苗族人民最盛的节日,节日期间,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青年欢聚对歌,表演踩鼓,跳狮子和芦笙舞,热闹非凡。

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饭。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作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

-------------------- 苗族--服饰 喜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们挽发髻于头顶,戴上高约20公分左右,制作精美的银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齐的银翘翅,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图案。有的地区,银冠上除插银片外,还插高约1公尺的银牛角,角尖系彩飘,更显的高贵富丽。

银冠下沿,圈挂银花带,下垂一排小银花坠,脖子上戴的银项圈有好几层,多以银片打制花和小银环连套而成。前胸戴银锁和银压领,胸前、背后戴的是银披风,下垂许多小银铃。

耳环、手镯都是银制品。只有两只衣袖才呈现出以火红色为主基调的刺绣,但袖口还镶嵌着一圈较宽的银饰。

苗家姑娘盛装的服饰常常有数公斤重,有的是几代人积累继承下来的。

8.苗族过什么节最热闹

苗族有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如苗年、拉鼓节、芦笙节等,但其中最隆重和内容最丰富的就是苗年。

过苗年的时间,各地并不相同。融水、三江、龙胜一带的苗年一般在农历十一月的亥日。

苗年隆重热烈,除祭祖、饮宴之外,还举行各种活动。新年来临,全家守岁。

吃了“过地餐”(这是苗家人与在阴间的祖先共进的团圆餐),拜过年,人们就开展各种活动。祭龙潭、祭田神、吹笙伴舞,热闹非凡,是苗年最隆重的场面。

祈神求丰收,是苗年活动的一个大主题。 苗族过年,食品也多种多样,有米饭、糯米粑、肉(酸肉)、鱼(酸鱼)等,还有一种特殊的食品叫“辣椒骨”,它味香而辣,可增进食欲,驱风御寒,防治感冒,是苗 家常备的食品,也是待客的佳品.。

9.中关村三小 民族教育活动知识问答答案

这是老师给的!不会错! 1. 彝族 A 云南,四川,贵州 B15岁B火把节和彝年 2. 东乡族 A踢毽子B 长辈 伊斯兰教 3. 鄂温克族 C 黑龙江和内蒙古 B撮罗子 C 萨满教 4. 塔塔尔族 D 撒班节 B 4000-5000人 A 木哈买提和D其他阿布都拉 5. 基诺族 A 1979年 C尊重舅舅 B女始和玛黑玛妞 6. 侗族 B 刺绣 A哆耶舞 B 无指挥,多声部,无伴奏 7. 赫哲族 黑龙江省,世居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松花江沿岸。

下游,东方意思。鱼皮工艺 C 捕鱼和狩猎 8 布朗族 B西双版纳 9.1万人 C 翡翠酒 把牙漆齿 9 俄罗斯族 2万人,居住新疆,内蒙古和黑龙江,使用俄文,信东正教,住房叫归化 节日与宗教信仰有关,复活节。

B 套娃 10 回族 解放49.9.23 成立58.10.25 马本斋 花儿 11 独龙族 黑白相交麻布 B 逃避土司 C 卡尔江哇 12 羌族 碉楼 羌笛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B 推杆 13 朝鲜族 摔跤,荡秋千 。食品八珍菜,大酱汤,冷面。

女子衣服叫则高丽。 14 蒙古族 摔跤叫博克巴,盛会那达慕,马头琴,历史巨著蒙古秘史,江格尔,饮善正要。

15 怒族 B孔雀舞 D茉莉花 D吊脚楼 16 景颇族 目脑又称目瑙,意思大伙跳舞,农历正月十五,2-3天。相同点孝敬老人。

17 哈萨克族 阿肯演唱会,乐器冬不拉。英雄,第一是卡班巴依。

18 保安族 三宝是坎肩,腰刀,盖头。保安腰刀。

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19 高山族 山胞,40万,C 布农人 20 仫佬族 农业,泥墙瓦顶,煤取暖,三月三婆王节,五月五端午节,依饭节。

21 撒拉族 C 布达拉宫 伊斯兰教 四种是老教,老新教,新教,新兴教。 22 乌孜别克族 A 自己的领袖 是,是 23 阿昌族是中国云南境内 有 A 三月萧和C洞箫 24 柯尔克孜族 史诗是玛纳斯 2000。

对,图腾是A 雪豹和C牛 25 普米族 A 云南 乐器 四弦琴 故土是北方草原 26 纳西族 丽江 东巴文 从事农业和畜牧业。 27 门巴族 藏族 7000人。

藏族 住在门隅的人, 门巴族,藏历元旦,旺果节 28 裕固族 婚俗习惯:马踏新房 射新娘,纪念萨里玛珂,回鹘文。 29 锡伯族 色布希贤,西迁节,西迁指沈阳迁至新疆 30 鄂伦春族 被称为索伦部,火神,春节。

31 珞巴族 最少,西藏东南部。嘎龙雪山和多雄拉雪山。

32 苗族 银饰以重,多,大为美。化蜡,点蜡,染色,去蜡四步。

33 达斡尔族 1000年。 射箭,摔跤,赛马。

沙俄,沙俄。 34 德昂族 古老的茶农,鲜竹筒茶,腌茶。

茶 35 壮族 1700万,第一位,刘三姐,火烧干巴。 36 拉祜族 拉:虎 祜:将肉烤熟 拉祜族:猎虎的民族 吉祥物:葫芦 节日:火把节,月亮节,尝新节,拉祜年。

37 维吾尔族 团结,联合。天山以南,伊斯兰教。

38 仡佬族 居住在贵州,酸辣 待客习俗:三幺台 39 毛南族 田鼠,菜牛,花竹帽。毛南戏 庙节又称五月庙节 40 塔吉克族 塔什库尔干 马 乐器:鹰笛 41 土族 祭拜A二郎神 7月12日至9月15日2个月 42 布依族 六月六 贵州 C 风猪 43 水族 B 贵州 D蓝白青 称为水书又称反书100年 44 哈尼族 打花鼓舞,雀舞,巴作舞 乐器俄比,扎比,三弦 B 火把节 45 僳僳族 阔时节,火把节,收获节。

上刀山,下火海。帽子叫俄勒。

46 土家族 毕兹卡 意思本地人 客家 西兰卡普 与壮锦,蜀锦称三大名锦。 47 畲族 畲歌 高皇歌 自称山哈 48 藏族 信仰喇嘛教 藏历年 寺庙大昭寺,布达拉宫,扎布伦布寺。

49 京族 广西 哈节 渔业 50 傣族 西双版纳 德宏 102万人 泼水节 51 瑶族 干巴节 竹筒饭 52 佤族 山洞 C 脚上的脚链个数 司岗比 53 白族 洱海,蝴蝶泉,苍山,古城四景。火把节 一苦,二涩,三甜。

54 黎族 织染 黄道婆 B 海南 B 鼻萧 55 满族 地位 旗袍 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 56 汉族 龙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10.求有关湘西苗族的起源与发展的相关知识,越详细越好

苗族族称古老,最早见于甲骨文中。唐宋以前,曾有“三苗”、“南蛮”、“荆蛮”、“五陵蛮”等称呼。这些称呼把苗和其他族称混同在一起。宋以后,苗才从若干混称的“蛮”中脱离出来,作为单一的民族名称。

苗族的自称,在湘西地区的苗族称“仡熊”(果熊),而在其它地区称“卯”、“猛”或“蒙”等。“猛”或“蒙”,黔东南苗语意为“树心”,传说枫树心生“妹榜妹留”(蝴蝶妈妈),“妹榜妹留”才生苗族远祖“姜央”,故把“猛”或“蒙”作族称。局部地区称为“嘎闹”,意为乌,或许是古代乌氏族图腾的遗迹。历史上,曾按其服饰、居地等方面的不同,在“苗”字前面冠以不同的名称。1949年以后,统称为苗族。?

关于苗族族源,与早在4千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以及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的被史籍称为“南蛮”的氏族或部落有联系。有人认为古史传说时代的蚩尤为今日苗族所尊奉的始祖,与苗族有亲缘关系。有人认为古代三苗与苗族有渊源关系。有人则认为今日之“苗”可追溯到古代的“髳”人。此外,还有驩兜说、夜郎说、巴郡南郡蛮说、盘瓠蛮说、武陵蛮说等。

近年来,有人提出传说时代的蚩尤、唐虞夏时代的三苗、殷周时代的髳、春秋战国时代的荆蛮、秦汉时代的黔中蛮或武陵蛮,都包括有苗族先民在内,是苗族先民在历史上不同时代的不同名称。

总之,根据史籍记载和传说,苗族先民殷周时代已在今湖北清江流域和湖南洞庭湖一带生息。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巴蜀、夜郎以及荆州都有苗族先民活动。秦汉时,大部分苗族先民在武陵郡、牂柯郡、越巂郡、巴郡、南郡等地区定居,小部分继续迁徙到黔东南都柳江流域。嗣后,由于战争、饥馑、疾病流行、生育繁密、农田丢荒等原因而不断迁徙。

苗族知识小问答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