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联的小知识50字

2021-10-20 综合 86阅读 投稿:冷眸

1.关于春节的小知识,50字

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中国人过春节还有挂中国结的习惯.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二、三 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祭祖等活动.。

2.春联里的学问50字

新春伊始,春节将临,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城乡百姓家家户户总要贴上新的春联,以示辞旧迎新,期冀度过和和睦睦的除夕之夜,迎来甜甜美美的新春佳节。

可以说,春节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而春联则是我国独有的一种传统文化。这是因为春节源于我国的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春联便伴随着一年一度的春节应运而生,进入寻常百姓之家,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

我国古代春联可以知识追溯到春秋时代,那时候的春联是刻写在门庭木掾或石柱上,也有篆刻在悬挂门庭的长幅竹片上,以后又墨写在丝帛稠带上(北方人称之为幌子)以装饰门庭。及至造纸术在我国古代发明后,春联便由文人墨客书写在纸制条幅上悬挂,进而再发展到人们用红纸书写并张贴在门亭与厅堂。

有人又称春联为对联,其实春联只是对联中的一种。众多的对联还包括祝贺新婚嫁娶,新屋落成,乔迁志禧,生日寿辰和其他喜庆节日,还有悼念已故亲友的挽联和孝联等。

而春联则是在我国民间流传最广,应用最多又最为人民所喜闻乐见。它与鞭炮,喜筵相随,为人们的喜庆节日平添几分欢乐和吉祥。

应该说,古人对春联的内容和形式颇有研究。因为春联的格式起源于我国的古典诗词,因而最初的春联要求象律诗一样讲究严格的字句相等与平仄对仗,即上下联的每个字都应要求其声调呈阴阳平仄相对,再配以具有章法技巧的书法墨写,所以古代文人视春联为一种既高深又典雅的艺术创作。

然而对联发展到今天,随着白话文和大众文化的普及,现在人们已不太注重古人所奉行的那种严格的律诗般的字句对仗原则,但一副象样的对联至少应在选字用词上讲求对等,即字数与词类应求相对。按照现代汉语规范应求上下联中的名词,形容词,动词,数词等词组相对等排列有序,而在声调上至少应求每个上下联的最末一字平仄相对。

如一般上联末字为仄声(即汉语拼音第三,四声),则下联末字应为平声(即汉语拼音第一,二声)。这应该是创作对联的最起码的要求,否则就不称其为对联了,至少是不规范的对联。

新春佳节之际,当你访亲会友或漫步大街小巷,趁着雅兴留意欣赏张贴在各家各户的新春联,于字斟句酌与领略其意之中确实可以赏心悦目,陶冶情操。倘若你有心玩味并吟诵其中的妙联佳句,这无异于一种别有雅趣的艺术欣赏。

因为当你看到和读到那些堪称绝妙的春联并加以品评的过程,这本身就是提高你的艺术鉴赏能力的有益尝试。我还记得很早以前南昌电视台摄制的电视连续剧《联林珍奇》,其中汇集了不少我国古代脍炙人口的妙联佳作,可谓〃佳联佳绝句,妙语妙诗章。

〃 据说新中国诞生时有人曾作联庆祝:〃北京重庆成都,西安南宁长春。〃作者巧用我国六大城市名称成联,但细细品味却觉得不甚贴切。

请看此上联中的〃重庆〃是作为动词之意,且〃成都〃与〃长春〃的词义亦不对等,再则上下联末字同为平声。严格说来,此联乃美中不足矣! 闻说又有人用江西省八个地名巧作对联:〃新建石城万年万载,永修铜鼓乐平乐安。

〃则注重了字,词的义,音相对。此不失为绝妙之佳联。

笔者早年曾在瓷都景德镇看到一副好春联:〃三阳开泰光照日月,青花梧桐香飘春秋。〃此联中的〃三阳开泰〃与〃青花梧桐〃同系景德镇的传统艺术名瓷,而上下联的〃光照日月〃又与〃香飘春秋〃在字,词的义,音上 巧妙相对。

说明此联作者是深谙古人作联之道的。 我有一位朋友前年于某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并获文学硕士学位。

他的文学功底不浅,尤擅长吟诗绘画。我记得有一次去他家做客,看到他的书房里挂着他的一幅新作国画,上面有他题写的一副配画对联:〃窗外青枝吐翠日作画,屋内红袖添香夜读书〃,其中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那年春节时他于踌躇满志中作联自赏:〃三载寒窗拂扫冬雪遍地,万里鹏程扶摇春风满天。〃此联意蕴深邃,不同凡响,又令我回味不已。

人们熟知的流传甚广的商业店铺用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既不同于沿袭的古代对联,又近乎于流传的现代对联。又如〃龙凤呈祥歌盛世,五谷丰登庆太平〃,〃物华天宝扬海内,人杰地灵遍神州〃,〃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朵朵报新春〃都是我国民间多少年来盛传不衰的好春联,直至今日仍具活力。

我总忘不了自己孩提时代在故乡景德镇过年时看到的许多好春联,至今仍吟诵不忘,记忆犹新。 春联顾名思义用于新春佳节,但其他的对联可用于一年四季。

试举古人曾以宋诗吟秋〃年华冉冉催人老,风物萧萧又变秋〃。亦有今人吟秋作联曰〃彩虹映苍松劲挺,金秋展少年文丰〃。

读罢便感意境大不相同。文革时期人们常用毛泽东诗词代联如〃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又如〃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变迁,回首当年人们仍记忆犹新。

对联多以五字与七字盛行,此与取源自古诗〃五言〃与〃七律〃很有干系,其他对联有六字,八字,九字亦常见。除上述举例外,五字联如〃沃野千里绿,青山万木春〃,〃古城皆春色,神州尽朝晖〃;六字联如〃大鹏高翔万里,小龙腾飞千年〃(蛇年春联),〃金鸡振翅劲舞,银犬引亢高歌〃(狗年春联);八字联如〃六畜兴旺。

3.关于春联的小故事(50字)

有一年新年,王羲之贴三次对联都被喜爱他的字的人揭走了。除夕,王羲之只得又写一副。担心揭去,就上下剪开,分为上下联。

吕蒙正从孩童时起便才名远播,但家道却十分贫寒,虽然生活相当清苦,但终日手不离书,好学不倦。一年春节之际,家家户户张贴春联,吕蒙正兴起,也在自己的破屋门上,贴上了这样一副春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还在门楣上大书横批:“南北。”

扩展资料: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行业,甚至不同村落,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民俗,唯有贴对子,是最广泛、最普遍、最崇尚文明、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种民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财富,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4.关于春联的小故事(50字)

有一年新年,王羲之贴三次对联都被喜爱他的字的人揭走了。

除夕,王羲之只得又写一副。担心揭去,就上下剪开,分为上下联。

吕蒙正从孩童时起便才名远播,但家道却十分贫寒,虽然生活相当清苦,但终日手不离书,好学不倦。一年春节之际,家家户户张贴春联,吕蒙正兴起,也在自己的破屋门上,贴上了这样一副春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还在门楣上大书横批:“南北。” 扩展资料: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行业,甚至不同村落,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民俗,唯有贴对子,是最广泛、最普遍、最崇尚文明、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种民俗。

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财富,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5.关于春节的小知识,50字

1、春节从前不叫“春节”。辛亥革命后采用公历记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2、春节从前不是节日。中国历史上的春节一词,特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到南北朝时,“春节”是泛指整个春季。

3、春节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春节指农历正月初一。广义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或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一直到正月十五。

4、春节每天庆祝内容都不同。从初一到初七,分别是鸡日、犬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和人日。

5、压岁钱其实不是“钱”。压岁钱其实不是“钱”,而是铸成钱币形状的辟邪品。

6.春联里的学问50字

对子。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氛。

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桃符是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的桃木板。上面写上“神荼”,“郁垒”二神名,以驱鬼避邪。每逢春节,人们总要用新桃符替换旧挑符。王安石“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件事。

春联始于五代。公元964年,后蜀主孟昶先是叫学士辛寅逊在桃板上题词,又嫌他写得不工稳,便自己动手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从此,题桃符便演变成写春联了。后来,由于纸张大量生产,人们逐渐用纸代替桃木板。这便是贴春联的开始。

7.有关春联的小故事(50字)

清朝大学者—纪晓岚的故事:

当纪先生很小的时候,他既聪明又顽皮,常常让老师啼笑皆非(老师姓施);有一天,纪晓岚带著一只小黄鸟到学堂去玩,玩得正起劲的时候,施老师进来了;纪晓岚马上把鸟儿藏在墙上松脱的砖头后面,石老师也瞧见了,他故意装做不知道,就上他的课了。可是当施老师吟著诗句走到墙边时,突然用手把砖头往后推,可怜的鸟儿就活活的被压死了,老师还很得意的吟了一句:

「细 羽 佳 禽 砖 后 死」

纪晓岚想了想,说:「老师,我能不能给您对个下句?」老师还是很得意,说:「当然可以。」 纪晓岚说:「您念的是细羽佳禽,我给您对粗毛野兽,您的砖,我对石, 后我对先,死我对生,是:

「粗 毛 野 兽 石 先 生」

老师听了,知道纪晓岚是用谐音在骂他,鼻子都气歪了,但是,他又没对错嘛!

8.关于春联的小知识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漳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

联。朱元漳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漳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春联欣赏

春风送福 喜气临门

春回大地 日暖人间

门门喜气 户户春风

大地春光好 长天晓日红

岁岁皆如意 年年尽平安

江山千古秀 社稷万年春

腊尽千门暖 春归万物苏

一年春作首 百事国为先

江山万里如画 神州四时皆春

冬去山明水秀 春来鸟语花香

户户金花报喜 家家紫燕迎春

华夏年年腾骏业 新春岁岁展宏图

春入春天春不老 福临福地福无疆

春风送春处处春色美 喜鹊报喜家家喜事多

华夏龙兴 阳春燕舞

人有鲲鹏志 国呈龙虎姿

凤来春正好 龙起日初长

国远国兴凭国策 龙飞龙跃靠龙人

喜庆花红送玉兔 吉祥爆竹接金龙

十亿神州春日起 千秋华夏巨龙飞

美酒千樽欢送玉兔归山 赞歌万首喜迎金龙出海

南疆雨北国风风调雨顺 东海龙西山凤凤舞龙飞

玉兔归时深慕人间春色美 金龙起处喜看华夏蓝图新

龙年龙裔看龙腾龙飞天上 春年春风送春到春满人间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三阳开泰 四喜临门

一门五福 三多九如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风调雨顺 人寿年丰

祖国山河好 人民岁月新

东风吹柳绿 春雨润花红

同心兴大业 携手振中华

人勤春来早 家和喜事多

万家腾笑语 四海庆新春

祖国山明水秀 中华人杰地灵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田园风光绝好 农家岁月更新

一夜连双岁岁岁如意 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

日丽风和绣出河山似锦 年丰物阜迎来大地皆春

人增寿算 天转阳和

好时代好风光处处有好人好事 新社会新气象天天谱新曲新歌

上上下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添一岁 家家户户说说笑笑欢欢喜喜同过新年

处处红花红处处 重重绿树绿重重

风送花香红满地 地满红香花送风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中国出人才人出国中

庚日多晴游子乐 辰星常曜太平年

春回大地百花争艳 日暖神州万物生辉

雷鸣龙起蛰 泥暖燕含春

顺雨调风龙气象 锦山绣水凤文章

龙腾碧海赞海阔 舞蓝天领天高

参考资料:

春联大全/p_dl2/ch.asp

春联集锦/jieri/newyear/chunlian/table.htm

9.春联小故事五十字以内

一.宋人吕蒙正对当时严重的贫富不均现象愤愤不平。某年春节,一位穷苦人请他代写一副春联,吕写道: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额:南北 春联贴出后引来了无数人围观。

众人始觉其“怪”,继称其“妙”。这副春联妙就妙在它的“联外之意”:上联缺“一”,下联少“十”,正是“缺衣少食”的谐音:横批“南北”亦即意味着“没有东西”。作者以独特的修辞手法写尽了穷人的生存窘相。

二.据传某年春节后乾隆下江南时路过通州小镇(今江苏通州市),想到紫禁城外也有一个通州(今北京通州区);

于是出了一联让随行大臣们作对:“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大臣们无一人对得出来,不料一小侍从平素勤学,眼见满街当铺,当即对出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乾隆大喜,奖其官升三级。

关于春联的小知识50字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