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学小故事10篇(最简短的)
一元钱哪里去了
三人住旅店,每人每天的价格是十元,每人付了十元钱,总共给了老板三十元,后来老板优惠了五元,让服务员退给他们,结果服务员贪污了两元,剩下三元每人退了一元钱,也就是说每人消费了9元钱。三个人总共花了27元,加上服务员贪污的2元总共29元。那一元钱到哪去了?
分苹果
小咪家里来了5位同学。小咪的爸爸想用苹果来招待这6位小朋友,可是家里只有5个苹果。怎么办呢?只好把苹果切开了,可是又不能切成碎块,小咪的爸爸希望每个苹果最多切成3块。这就成了又一道题目:给6个孩子平均分配5个苹果,每个苹果都不许切成3块以上。
小咪的爸爸是怎样做的呢?
小马虎数鸡
春节里,养鸡专业户小马虎站在院子里,数了一遍鸡的总数,决定留下 ,1/2外,把1/4慰问解放军,1/3送给养老院。他把鸡送走后,听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262343833到房内有鸡叫,才知道少数了10只鸡。于是把房内房外的鸡重数一遍,没有错,不多不少,正是留下1/2的数。小马虎奇怪了。问题出在哪里呢?你知道小马虎在院里数的鸡是多少只吗? 『本文由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来了多少客人一天,小林正在家里洗碗,小强看见了问道:“怎么洗那么多的碗 ?”“
家里来了客人了。”“来了多少人?”小林说:“我没有数,只知道他们每人用一个饭碗,,二人合用一个汤碗,三人合用一个菜碗,四人合用一个大酒碗,一共用了15个碗。”你知道来了多少客人吗?
2.求和数学有关的有趣的小故事
这种算法当然不对了. 理由:(1)某三个秀才在一家客栈住房,结果每人10元,共10*3=30元。
(2)每人退回1元钱,即每人花了9元钱,三人一共花了27元钱.这27元里老板留下25元,小二私自留下2元. (3)再加上退回的3元钱,结果正好是30元. 结论:这道题迷惑人主要是它把那2元钱从27元钱当中分离了出来,原题的算法错误的认为小二私自留下的2元不包含在27元当中,所以也就有了少1元钱的错误结果;而实际上私自留下的2元钱就包含在这27元当中,再加上退回的3元钱,结果正好是30元6个人3个男的3个女的 过一条河 河上只有一条船每次只能载2人一个男的只能和一个女的过河能和2个3个女的在一起 怎么让6个人全部过河不能和2个3个在一起 怎么让六个人全过河。
3.简单趣味语文小故事
一字拾趣一字嫁妆我国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何绍基,在得知女儿备办嫁妆后,便特地从京城稍回一只箱子。
大喜之日,女儿春梅打开箱子一看,全家愕然。原来箱内空空如也,只是箱底工工整整地写着一个大字——“勤”。
小夫妻很快领会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于是,一字嫁妆便成了制家的座右铭。一字家书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大作家赵树理收到大儿子赵广元要钱的一封信,信的内容很精炼:“钱!”没想到赵树理的回信不仅快而且同样精炼:“0!”他认为儿子既已自立,就不该再依赖父母,可见赵树理教子有方。
一字判词清朝时,一寡妇想改嫁他人,受到邻居和家人的百般阻挠。于是,他向官府呈上了状纸:“豆蔻年华,失偶孀寡,翁尚壮,叔已大,正瓜田李下,当嫁不嫁?”寥寥数语,尽述了改嫁理由。
知县接状,拍案叫绝,挥笔写下一字判词:“嫁!”一字社论1968年4月,美国《明星时报》发表了一篇约翰逊总统竞选失败的社论《约翰逊认输》,全文只一个字:“妙!”它把报纸和它所代表的那个阶层的态度,极其鲜明的表达出来,真是耐人寻味。一字回信一个忌妒心很强的人写了一封信给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我知道你现在的身价是一字一金,现在附上一美金,请你寄个样品来看看。”
海明威收下美金后回信说:“谢!”字座右铭鲁迅先生12岁时,就读于故乡绍兴的“三味书屋”。一次,因为帮母亲做事,上学迟到了,严厉的寿镜吾老师狠狠的批评了他。
为了牢记教训,从严要求自己,他用刀在书桌的右下角,方方正正的刻了一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早”。一字诗歌北岛曾写过一首题为《生活》的诗,全篇只有一个字:“网。”
一字小说美国某大学曾经举办过微行小说征文比赛,结果一篇《第一封情书寄去后》的小说获得最高奖,该小说只有一个字:“等……”真令人回味无穷。乾隆趣释“夫”字清朝的乾隆皇帝是一名博学多才,才思敏捷的人,他常常与身边的大臣、文人墨客一道谈古论今,谈诗说文。
一次,乾隆与宰相张玉书到江南去巡视,看见一位农夫在田间劳作,便开玩笑地问宰相张玉书:“这是什么人?”宰相答曰:“这是一个农夫。”“农夫的夫字怎样写的?”宰相张玉书顺口道:“两横一撇一捺,轿夫之夫,孔夫子之夫,夫妻之夫和匹夫之夫都是这样写的。”
乾隆听后摇摇头说:“你这个宰相,竟连一个夫字都不能辨别清楚。”张玉书听到皇帝的责问,连忙上前奏道:“小人才流学浅,实是不知,请皇上指教。”
这时乾隆皇帝解说道:“农夫是刨土之人,上写土字,下加人字。轿夫肩上扛竿,写人字后,再加二根竿子。
孔夫子上懂天文,下知地理,这个夫字是先写天字出头便是了。夫妻是两个人,先写二字,后加人字。
匹夫是指大丈夫,这个夫字是先写一字再加大字便是。”应答词趣话新电视剧《三国》人物对话中的应答词多用“诺”,有人因此在网上评论说,这个“诺”“雷得人害臊”,为何不用“是”呢?“雷”是汉语里的新俚语,意为“震惊得无法接受”。
其实,三国时代人们应答通常用“诺”而不用“是”,电视剧里用“诺”更符合当时的语言特色,这有什么可震惊的呢?《三国演义》六十一回写道:“孙权诺诺连声,答曰:『老母之训,岂敢有违。』”可见,孙权回答时说的就是“诺,诺,诺”。
编着于两千年前的《战国策》说明,我国古人很早就用“诺”来应答,如《战国策.齐四》中写道:“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其实“喳”这个应答词才“雷”呢,但由于清朝的影视剧拍得特别多,所以我们都已习以为常而不以为然了。
皇帝一说“朕”要如何如何,那些大小官吏(尤其是太监)便立刻跪拜着“喳”、“喳”、“喳”。这个“喳”是满语中“je”的音译,最早源自蒙古语,是仆役对主人、奴才对主子的应答语,其卑怯程度比“唯唯诺诺”还严重。
如果说世界上有一个字就能充分表现社会不平等现象,表现人之间统治与被统治、凌辱和屈辱、奴役与奴才的关系,这个字就是“喳”。这个应答语虽随清朝的灭亡而消失了,只剩下了形容鸟叫声的“喳”(喜鹊喳喳地叫着),但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消灭看来需要更多的时日。
清朝皇帝带来了“喳”,他们自己倒也愿意学汉语,不过常常学不到家。笔者在图书馆里见过一些清皇御批,他们不会写“已阅”或“阅毕”,而只会写“知道了”,倒是十分口语化。
乾隆一生用汉语写了四万多首诗,比《全唐诗》的总数还多,却最终也没有成为诗人。“嗨”,除了是叹词外,在我国有些地区也用作应答词,但由于其发音与日语里的“哈伊”(意即“嗨”)相近,所以人们现在都不大用了。
那场战争带来的苦难和仇恨至今还在许多方面体现出来。我国古人的应答词还有“唯”和“然”等。
如《左传》里写道:“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对曰:“唯。不敢忘。”
《论语》里写道:“是鲁孔丘之徒与?” 对曰:“然。”显然,“唯唯”、“唯唯诺诺”、“然诺”这些词的出现都与应答词“唯”和“然”有关。
今天我们最常用的应答词是“是”、“对”、“行”、“好”,相当于英语中的“yes”、“ok”和“right”。我们有些旅美华人已习惯跟着美国人。
4.趣味小故事
马克·吐温的妙答 美国现代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一次宴会上,与一位女士对坐,出于礼貌,说了一声:“你真漂亮!”那位女士不领情,却说:“可惜我无法同样地赞美您!”马克·吐温说:“那没关系,你可以像我一样说一句谎话。”
言辞委婉、平和,反其义而用之,那位女士低下了头。 世界上最短的信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将《悲惨世界》的手稿寄给出版社后,过了一段时间还不见此书出版。
于是就给出版社去了一封信,内容只写了:“?——雨果。”很快,他便收到一封出版社的回信,内容也只有:“!——编辑室。”
过了不久,轰动世界的《悲惨世界》便于读者见面了。 这封信,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信。”
谁是冠军 一场足球赛的战报写道:“这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 第一个人看后说,这场足球赛山东队赢了。
公报写的是:“这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另一个人说,不对。
战报上明明写的是:“这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 谁对谁错 从前有个旅店贴了一张广告,上面写着:“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一位旅客走上来,要求住店。店主指着广告说:“你没看见写的广告:‘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客人说:“我看见了。广告说得清楚:‘下雨天,留客天。
留客不?留!’” 其实,这句话还有另外两种句读方式:一种是疑问句式:“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一种是陈述句式:“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先生的字据 从前,有个财主非常吝啬。
一次他为儿子请一位教书先生。在讲待遇时,先生知道他平素对人很刻薄。
就动了心思,和他立了个字据,上面写道: 无米面亦可 无鸡鸭亦可 无鱼肉亦可 无银钱亦可 财主看了非常高兴,他想先生用膳不讲究,而且不用掏学费,感到是占了大便宜。到了年底,先生要找财主算账。
财主哪里肯给,二人就一同到县衙去打官司。县官让财主将字据念了一遍;财主就按所立的字据念了一遍,先生却按标点的停顿念了一遍,这样就念成了: 无米,面亦可; 无鸡,鸭亦可; 无鱼,肉亦可; 无银,钱亦可。
财主一听傻了眼,只得将学费和饭钱付给了先生。 啤酒的哲学 哲学教授站在讲台上,取出一个约3升的空玻璃罐,往里面塞满了直径约5厘米的石块儿,然后他问学生们: “罐子满了么?” “满了。”
学生们回答道。 于是教授又取出一小袋绿豆把它们倒进玻璃罐,轻轻摇了摇。
当然,绿豆占满了石块儿间的空隙。教授又问道:“罐子满了么?” 学生们都笑了,回答道:“满了。”
接着教授又从桌子里取出一个装满沙子的盒子,把沙子倒进玻璃罐,沙子完全填满了空隙。他再次问学生们:“罐子满了么?” “是的,这次满了!”学生们都喊道。
教授微笑着又取出两罐啤酒倒进玻璃罐里,沙子吸收了全部的啤酒直到最后一滴。学生们看到这里全都笑了起来。
“现在,我想让你们明白的是:玻璃罐代表你们的一生,石块儿代表你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家庭,健康,朋友,孩子。他们能使你的生活变得充实而美好,尽管其他的东西失去了,可他们会陪伴你一生。”
教授接着说道,“而绿豆代表你的工作、房子、汽车,沙子代表其他的一些小事。如果一开始用沙子填满了玻璃罐,那就没有绿豆和石块儿的地方。
同样,在你的生活中如果一些小事花掉了你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那你就无暇顾及最重要的东西。你应该经常做一些带给你幸福的事:和孩子们玩耍,抽出时间给你的伴侣,和朋友们聚会。
还要经常找时间干干活,收拾房间,修理和擦洗汽车。” 教授准备收拾东西下课了,一个学生举手问:“那啤酒代表什么?” 教授微笑着说:“我很高兴你能问我这个问题。
我这样做只是想向你们证明:无论你的生活多么紧张,你总能找到喝啤酒的时间。” 不系扣的爱 那时他们刚刚结婚,日子并不宽裕,一台彩电十家中最值钱的东西。
他在工厂上班,她没有工作,天天在家洗衣做饭。 二月里春寒料峭,她为下班回家的他端上一杯热茶,突然发现他白衬衫领口的扣子居然没有扣上,脖子生生露在外面的冷风当中。
再一瞧,袖口也是大开着的。不冷吗?她想,也许是他干活身上发热了吧! 第二天早上,他准备出门,领口袖口还是大敞着,她按耐不住,走上前要给她系好,他竟然阻拦:“扣着好难受!”她温柔地劝说:“外面风大,还是系上吧!”他于是乖乖听话,像个孩子似的,任由她摆布。
她目送他走出家门,忽然,她见他的手伸向领口,然后是袖口。她明白了,他是在解扣子!她自然生气:都要当爸爸了,还任性得像个毛头孩子! 晚上他回来,扣子系得整整齐齐的。
她假装生气:“到家门口才系扣子,不冷吗?”他倒老实,惊讶地道:“你都看见了?”她大笑,又批评他:“你连自己身体都不顾惜,怎么来顾惜这个家?”他急了,涨红了脸分辨说:“还不都是为了你!” 他们小小的家里没有洗衣机,所以不管有多冷,换下来的脏衣服都是由她亲手清洗。看着她的小手被冻得通红,他心疼,为了让白衬衫脏得不那么快,让她少洗几次衣服,他就在刺骨的寒风里,敞着。
5.趣味语文故事
趣味语文故事 (1)“东道国”的由来 “东道国”是由“东道主”一词演变而来的。
春秋时期,秦晋围郑,郑派烛之武劝秦退军。烛之武对秦穆公说:“秦如果不灭掉郑国,而叫它成为东方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来来往往,缺少的资材食用由郑来供应,这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秦从其言撤军。郑在秦的东方,故称东方道上的主人。
后来,“东道主”便成了一个固定的名词,泛指居停之所的主人或以酒食请客的人,其方位的含义便不复存在了。 “东道国”就是以主人的身份接待他国国宾的国家,或在国际活动中处于聚会居停之所和主办其事的国家。
(2)“马虎”的来历 人们都喜欢用“马虎”来形容某人办事草率或粗心大意,殊不知在这个俗语的背后,原来有一个血泪斑斑的故事。 宋代时京城有一个画家,作画往往随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画的究竟是什么。
一次,他刚画好一个虎头,碰上有人来请他画马,他就随手在虎头后画上马的身子。来人问他画的是马还是虎,他答:“马马虎虎!”来人不要,他便将画挂在厅堂。
大儿子见了问他画里是什么,他说是虎,次儿子问他却说是马。 不久,大儿子外出打猎时,把人家的马当老虎射死了,画家不得不给马主赔钱。
他的小儿子外出碰上老虎,却以为是马想去骑,结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画家悲痛万分,把画烧了,还写了一首诗自责:“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长子依图射死马,次子依图喂了虎。
草堂焚毁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诗虽然算不上好诗,但这教训实在太深刻了,从此,“马虎”这个词就流传开了。
(3)“枇杷并非此琵琶” 从前,有个纨袴子弟,自幼好吃懒做,不好好念书。长大以后,常因写错别字闹笑话。
有一天他妻子说想吃枇杷。他从桌子上随手拿出一张纸,挥笔在上面写了几个字。
写完后便招呼仆人去买枇杷。他妻子接过纸来一看,噗哧一声笑了。
原来上面写的是“买琵琶五斤”。五个字写错了两个,将“枇杷”误写成“琵琶”。
他妻子看过后,在后面题了一首打油诗: 枇杷并非此琵琶, 只怪当年识字差。 倘若琵琶能结果, 满城箫鼓尽飞花。
这个纨袴子弟看过妻子的题诗,羞了个大红脸。 “枇杷”和“e69da5e887aa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32643333琵琶”读音相同,都读pípá,是同音词。
但“枇杷”是一种水果,而“琵琶”则是一种弦乐器,意义和写法完全不同。 将“枇杷”误写成“琵琶”,属于同音误写而造成别字。
写别字的危害性是很大的。因为别字既然是将甲字误写成乙字,就有引起误解的可能。
试想,如果仆人买回一把五斤重的琵琶来,岂不闹出更大的笑话。 汉字是表意文字。
多数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之间是有一定内在联系的。如:“枇”“杷”“琵”“琶”都是形声字。
“枇”和“杷”有相同的声旁“巴”,所以“枇”和“琵”读音相同,“杷”和“琶”读音相同。“枇杷”二字的形旁是“木”,表示和树木有关,“枇杷”指一种果树或这种树上结的果实。
“琵琶”二字的形旁是“珏”,表示两块玉石互相撞击,玉石撞击会发出美妙悦耳的声音,“琵琶”是一种乐器,能弹奏出悦耳的音响。 熟悉汉字的结构,养成分析汉字的习惯,有助于消灭同音别字。
(4)错评咏花诗 唐朝元和十二年(817)春末,白居易与16位朋友结伴游江西庐山,写了不少诗,其中有一首是《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有一天,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沈括读了这首诗,非常惊讶,带着讥讽的口吻评论道:“既然‘四月芳菲尽’了,怎么会‘桃花始盛开’呢?大诗人也写出这样自相矛盾的句子,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呀!”说完,他也就把这事给忘掉了。
想不到有一年春夏之交的季节,他到一座山上考察,见到了白居易诗中的奇景:四月天气,山下众花凋谢,山顶上却是桃花红艳,猛然想去白居易的诗来,才领悟到自己错怪了大诗人,也从中发现了高度对季节的影响:由于山上气温低,春季到来要晚于山下。 后来,他又找来白居易的诗读,发现前面有一篇序,序中写道:“(大林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花),涧草犹短。
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沈括读了,很有感慨地说:“都怪我读书不细,经验太少啊!” 有一天,苏东坡去拜访宰相王安石,碰巧王安石不在家。
他看到王安石的书房案上有一首咏菊的诗。这首诗没有写完,只写了两句: 西风昨夜过园林, 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心想:堂堂宰相,怎么会做出这样的诗?——“西风”是秋风,“黄花”是菊花,而菊花敢于和秋霜鏖战,是能耐寒的,说西风“吹落黄花”就已不对了,而且还吹得“满地金”,落了一地,岂不大错特错?于是,他提笔续了两句: 秋英不比春花落, 说与诗人仔细吟。 写完,苏东坡就走了。
后来,苏东坡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住了近一年。
这年秋天,到了重九时节,连日大风。一天,风声停息以后,苏东坡邀请好友陈季常到后园赏菊。
谁知到后园一看,只见菊花纷纷落英,满地铺金。这时,他猛然想起一年前给王安石续诗的事情,不禁目瞪口呆。
6.中国著名数学家生活中的趣味小故事(简短一点,20字到30字以内)
“文革”开始后,正在外地推广“双法”的华罗庚被急电召回北京写检查,接受批判。
周恩来总理得知这一情况后指示:“统筹方法还是要搞的。”1970年4月,国务院根据周总理的指示,邀请了七个工业部的负责人听华罗庚讲优选法、统筹法。
这之后,凭个人的声誉,到各地组建“推广优选法、统筹法小分队”,亲自各地去推广“双法”,为工农业生产服务。小分队共去过2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所到之处,都掀起了科学实验与实践的群众性活粉碎“四人帮”后,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他多年的研究成果《从单位圆谈起》、《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与王元合作)、《优选学》等专著也相继正式出版了。 1979年5月,他在和世界隔绝了10多年以后,到西欧作了七个月的访问1982年11月,他第二次患心肌梗塞症。
1983年10月,他应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邀请,赴美作为期一年的讲学活动。在美期间,他赴意大利里亚利特市出席第三世界科学院成立大会,并被选为院士。
华罗庚担任的社会工作很多。他是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他于1952年9月加入民盟,1979年当选为民盟中央副主席。
他1958年就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1979年6月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答邓颖超同志的勉励时他表示:“横刀哪顾头颅白,跃进紧傍青壮人,。
7.儿童趣味小故事
★儿童趣味小故事:
1、老乌龟和小鸟
芦苇丛里有一个小池塘。阳光照下来,芦苇和池水就被染上了蜜一样的颜色。这是一个安静的地方。“这是我的池塘。”老乌龟总是这样想。他已经在这儿住了好久好久了。
每天,老乌龟早早地起床,嚼一点儿草根,喝一点儿池水,然后就开始睡午觉。
“叽哩哩,叽哩哩……”有一天,老乌龟忽然被一种声音吵醒了。他睁开眼睛,看见池塘边站着一只小鸟。
“叽哩哩,叽哩哩……”小鸟一边唱,一边洗澡。“哗啦,哗啦1”水珠朝四下溅开来,平静的池水被搅碎了。
“我不喜欢听歌,太吵了……”老乌龟想。
可从此,快活的小鸟天天都来到小池边,唱一会儿歌,洗个澡。她的歌声总是把老乌龟从睡梦中唤醒。
“唉,这里的安静没有了……”老乌龟很不高兴。
“叽哩哩,叽哩哩……”小鸟不停地唱。
“唉……”老乌龟忍不住叹了一自气。
“呀1”小鸟吓了一跳,发现了老乌龟!
“我,我吵您了吗?”小鸟红着脸说。
“是啊,我是很喜欢安静的……”
“真对不起,我不是有意的。”小鸟拍拍翅膀,飞走了。
芦苇静静的,池塘静静的。
“这才是我的池塘……”老乌龟想。
老乌龟又睡了长长的一觉。醒来的时候,他觉得这一觉睡得有些不舒服。他嚼了一点儿草根,喝了一点儿池水,还是没有精神。
“真怪呀,这是怎么回事呢?”老乌龟想了又想,“噢,原来是我今天没有听到小鸟的歌声呀!我已经习惯了呀……”老乌龟轻轻地摇了摇头。
“小鸟什么时候会再来呢?”
2、玫瑰鸭的婚事
有一只灰老鼠异想天开,竟想娶一只漂亮的鸭子做新娘。
鸭妈妈说:“不可能,我高贵、漂亮的女儿怎么会嫁给一只脏老鼠呢?”
灰老鼠没有娶到漂亮的小鸭子,非常生气。
它在床上躺了七天七夜,想出了一个坏点子。
在一个金色的黄昏,鸭妈妈带着孩子们出去散步了,灰老鼠溜进了鸭棚,它偷走了一只鸭蛋。
接着,它悄悄的将鸭蛋放进了鸡窝里。
不久,鸡妈妈开始孵小鸡了。她一点儿也没注意到,鸡窝里躺着一只鸭蛋。
半个月过去了。鸡宝宝一个个诞生了,它们睁开小眼睛,好奇的东张西望。
当那只小鸭子从蛋壳里钻出来,鸡妈妈惊叫起来:“天哪,她多么像一只小鸭子!”
因为小鸭子长着一身黑色的羽毛,就像黑色的玫瑰一样,所以,鸡妈妈给她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玫瑰。
玫瑰一天天长大了,她成了鸡妈妈最出众的女儿。
有一天,鸭妈妈听到了玫瑰的歌声,不由的走了过来,一看,原来是一只小鸭子在唱歌。便叫道:“我的孩儿,快快跟妈妈回家吧!”
玫瑰听了鸭妈妈的话,害怕的躲到鸡妈妈的翅膀下。说:“我不认识你,我的妈妈是一只花母鸡。”
鸭妈妈叹道:“孩儿,当你跳进水里时,你就会明白,你根本不是一只鸡,而是一只鸭!”
小鸭子听不懂鸭妈妈的话,她依旧跟着鸡妈妈生活。
一天,灰老鼠溜进了鸡棚里。它厚颜无耻的说:“尊敬的鸡妈妈,把您的小玫瑰嫁给我吧!”
鸡妈妈担心老鼠偷吃它的鸡蛋,便答应了这门亲事。她想:“反正玫瑰也不是我的亲生孩子!”
玫瑰知道妈妈把她嫁给了一只丑陋的老鼠,非常伤心。
娶亲的日子到了,一群鸡拥着小玫瑰到了一条小河边,个个都喜气洋洋的。
度过这条河,就是灰老鼠的家了。
河面上传来一片叽叽的歌声,灰老鼠带着一群弟兄来了,它撑着一只小船儿,胸前戴着一朵大红花。
鸡妈妈带着一群孩子上了船儿,玫瑰也被拉到船上。
船儿飞快的驶向了河中心,这时,一群鸭子游了过来,嘎嘎的叫着,挡住了去路。
鸭子一齐跳到船上,站在了左边的船弦上,船儿失去了平衡,一下子翻进了小河里。
鸡妈妈和她可怜的孩子,连同灰老鼠一家,都被河水淹死了。
玫瑰在水里欢快的游啊游,游向了鸭妈妈的怀抱。
她终于明白,她天生是一个可爱的小鸭子!
参考:(这里有很多故事供你选择)
中国儿童文学网 /
8.趣味哲理小故事
《打破关住自己的门》
一个木匠做得一手好门。他给自己家做了一扇门,他认为这门用料实在,做工精良,一定会经久耐用。
过了一段时间,门的钉子锈了,掉下一块板,木匠找出一颗钉子补上,门又完好如初。不久又掉了一颗钉子,木匠就换上一颗钉子。后来,又有一块板坏了,木匠就又找出一块板换上。再后来,门闩坏了,木匠又换了一个门闩……
若干年后,这扇门虽经无数次破损,但经过木匠的精心修理,仍坚固耐用。木匠对此甚是自豪:多亏有了这门手艺,不然门坏了还不知如何是好。
忽然有一天,邻居对他说:“你是木匠,你看看你家这门!”木匠仔细一看,才发觉邻居家的门一扇扇样式新颖、质地优良,而自己家的门又老又破,满是补丁。木匠明白了,是自己的这种门手艺阻碍了自家“门”的发展。
启示:学一门手艺很重要,但换一种思维更重要。行业上的造诣是一笔财富,但也是一扇门,会关住自己。面对全新变化全新的世界,要有勇气、有决心打破关住自己的这扇“无形门”,及时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手艺”,这样才能更多看到外面美丽的风景。
9.关于名人的趣味故事
1、蔡元培的征婚广告 蔡元培,字子民,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最著名的教育家。
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国民党监察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既是清朝的进士,又是美国纽约大学名誉法学博士、法国里昂大学文学博士。 他还是一位勇于改革的先驱,当蔡元培任中西学堂监督时,原配夫人王氏病逝,有许多人为他作媒续弦。
蔡元培却公开提出了征婚条件,曰:一、不缠足,二、须识字:三、男死后,女可再嫁。 四、男不娶妾;五、夫妇如不合可以离婚。
他的五项征婚标准一宣布,在当时极为轰动。后来,终于找到了一位志同道合的伴侣,乃江西黄尔轩先生的掌上明珠黄小姐。
婚后两人感情很好,可谓相敬如宾。两人结婚时,蔡元培主张不闹新房,只开了一个演讲会,真是别开生面蔡元培是位不苟言笑的学者,不过他在兴到之时,也十分风趣。
有一年,他为小儿子做“汤饼会”,座中有位从海外刚归来的北大校友,笑着问他,“我出国的时候,曾经叨扰先生的喜酒,今天回来,又逢先生做汤饼会,可算口福不小。 只是不明白,先生年事很高,却时有弄璋之喜,不知是何道理?”蔡元培满面春风,不慌不忙地答道:“这没有什么,无非是研究得法罢了。”
此言一出,登时哄堂大笑。 2、段祺瑞的围棋癖 段祺瑞是北洋军阀之一,他在袁世凯称帝失败后,曾组织过责任内阁。
段氏最大的爱好是下围棋,是一个围棋迷。每天一起床,就要人来陪他下棋,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因此,当时国中有名的棋手如顾冰如、刘棣槐、王凤岚等,都成了段氏的围棋顾问,经常不离左右。然而,段祺瑞的棋术并不高明。
虽然日本人曾给他授予“名誉七段”的称号,实际上他的技术最多只能算初段。他年岁高,官又当得大,好胜心更强,因此,跟他下围棋便只能输,不能赢,但又不能输得太多。
输多了,他又会怀疑,疑心是故意让给他的,这无异于给他一种严重的侮辱。所以,凡是被段祺瑞邀去对奕的人,便如哑巴吃黄连一般难过,必须预先把全盘计划好。
结果只能输给他一两个子,这样才会使段氏觉得愉快。段祺瑞与人对奕总是获胜,又荣获国际名誉七段,便自以为国中无故手了而洋洋得意。
偏偏他的儿子不肯服输,每逢父子对奕,总是儿子把老子杀得一败涂地,气得段祺瑞直骂:“你什么都不会,只会下棋!” 他的儿子却不顾忌地说:“我棋也不会下,不过别人肯让你,我不肯让你罢了!”段祺瑞气得面红耳赤,举手要打,而且仍不罢休,非要再下不可,直到转败为胜才肯放手。 很显然,老子之所以能最后取胜,是因为儿子想尽快摆脱纠缠,只得虚幌一枪了事,以便溜之大吉。
3、章太炎的怪癖 章太炎,字炳麟,自号圣人,别号疯子,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革命家、国学大师。他为人狂傲、迂腐,好骂人,生平有许多趣闻轶事,也有不少的怪癖。
他有一个人人皆知的怪癖,即三个月不洗澡。鼻子患有鼻炎,终年流着浓鼻涕。
说话时鼻音很重,满口的余杭土话方言,且吐词不清,别人听了不知所云。 他的手指甲喜欢留得长长的,其中黑迹斑斑,他一点不觉得难受。
他还有一个爱好,喜欢吃有臭味的东西,其中臭豆腐是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常菜,别人闻都不敢闻,他却甘之如饴。 他也不喜欢换洗衣服,衣服上经常有虱子。
他的夫人在章太炎出外旅游、讲学时,嘱咐随从随时为他换洗衣服,他常常因此与随从吵架,认为这是干涉他的个人自由。 但随从也不示弱,常常采用强迫手段,令章太炎换下衣服。
章太炎喜欢吸烟,但他不象别人那样把烟头放进嘴里,而是把一只烟的大半含入口中。 有时候边吸边谈话,谈兴所至,烟烧到了嘴唇,疼得以手拍口,喷出余火,似乎表演魔术一般。
有时烟头偶然落到裤上,烧穿裤子直的其腿,痛得他大叫,骂“鬼烟”不已。 但那条开了天窗的裤子,他仍然穿在身上。
他以好骂人著称,常批评孙中山。但是他在骂孙中山时,别人只能听,不敢答,更不能附和,如果有人附和说骂得好,他马上给那人一耳光。
说道:“你是什么东西?总理(孙中山)是中国第一等的伟人,除我之外,谁敢骂之?”章太炎晚年时,因身体不好,精神亦不佳,他写信给朋友蒋观云说:“我已潦倒数十年,依然无恙。 天公盖欲多留一人讲话耳。”
蒋回信说:“非天公多留一人讲话,乃多留一人吃饭耳。”章太炎阅后,拍案叫绝。
4、顾维钧好吃臭菜 顾维钧是中国现代最著名的职业外交家,他先留学后出使国外,晚年又定居美国,但他的生活习惯有许多仍是中国式的。 最奇特的是,他最喜欢吃他家乡产的有臭味的卤菜与酱菜,如臭豆腐、臭黄瓜、腐乳、臭虾酱等,都每餐不忘。
顾维钧任驻法公使时,深怕到了巴黎没有臭豆腐吃。 因此在所带的行李中携有不少的坛坛罐罐,内中装着各类臭味菜。
到了码头,这批臭货不幸被海关检查员发现,一时惊惶失措,纷纷戴起防疫口罩,如大祸之将至。 顾维钧一看大事不好,于是从容上前,施展其辩才,竭力消除法国佬的误会。
他把臭豆腐等臭货的妙用力加渲染,说得天花乱坠,并说臭货实有防疫之功。 面对着“防疫品”而带上防疫口罩,诚属滑稽云云。
法国人张口结舌,无可置辩,再三道歉而退,“臭货”遂被堂而皇之地运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