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身边的物理小故事
记得大学毕业刚到一所农村初中教物理,有一次学生问道一个这样的问题:人们坐在汽车上看外面的景物时,发现公路旁的树木和其他建筑物快速的后退,而远处的大山和山上的树木却是朝前走得,这是为什么呢?。
听到这个问题我吃了一惊:这个问题以前可从来没有思考过,简单地选取汽车作为参照物去解释这个问题显然不符合实际。怎么回事呢?我一边支应着学生脑子快速的转起来,眼前不断闪过坐汽车看到过的这一幕。
思考了大约3、4分钟,其中的原因在我的脑子里逐渐清晰起来:原来是由于我们观察近物和远处物体是得视角不同,我们下意识的选取了2个参照物的缘故:当我们观察近处的树木或建筑物时,我们选取了汽车作为参照物,树木等当然要后退;但是,当我们观察远处的大山等景物时,不知不觉地选取了正在后退的近处的树木作为参照系,所以,远处的大山才是前进的。这件事让我印象很深,在接下来十几年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它一直提醒着我:物理规律可不能生搬硬套,要活学活用啊。
2.关于物理的小故事
趣味物理]“其实你也可以做伽利略”
有许多城市为爱好强烈刺激的人预备了一种极别致的娱乐,叫做“魔术秋千”。我没有玩过这种秋千,所以只能从一本科学游戏集里抄下来一段描写它的文字:
在离地面很高的地方,有一根很坚固的横贯屋子的梁,梁上挂着秋千。大家在上面坐定以后,工作人员就关上门,撤去进屋子的跳板。这时候他宣布,他马上要让玩秋千的游客有机会去做一次短期的空中旅行了。说完以后,他就轻轻地推动秋千。然后自己就坐在后面,像驾马车的人坐在马车后面一样,或者干脆走出这间屋子。
这时候,秋千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大,看来就要荡得同横梁一样高了。秋千越荡越高,最后,它绕着横梁转了一周。运动越来越快了,这些荡秋千的人虽然大部分都已经知道这个游戏实际上是怎么一回事,也感觉到自己的确是在摆动,的确在做着迅速的运动。他们似乎觉得自己的头有时候是倒挂着,所以就本能地抓着坐位的扶手,免得跌下来。
不久,秋千摆动的幅度开始减小了,已经不再同横梁一样高了。又过了几秒钟,它完全停了下来。
事实上,这秋千始终挂在那里,没有动过,而是这间屋子在一种非常简单的机件帮助下,绕着水平轴在游客周围转动着。屋子里的各种家具,都是固定在地板上或墙壁上的。那个罩着大灯罩的电灯看来好像很容易跌倒,其实也是焊在桌子上的。管理秋千的工作人员好像曾经轻轻地推动过秋千,使它荡起来,而实际上是屋子轻轻地摆动了一下,他只是做一个推的样子。
所有一切都促成大家的错觉。
这个错觉的秘密,简直简单得可笑。然而在你现在懂得了这是怎么一回事以后,再去玩这个魔术秋千,你还是会受它欺骗的。错觉的力量竟有这样大!
普希金的一首关于“运动”的诗,你还记得吗?
“世界上没有运动。”一个满腮胡须的哲人说。
另一个哲人不开口,却在他面前来回地走。
他这个反驳真是再有力也没有。
人们都赞美这个奥妙的答复。
可是,先生们,这个有趣的事件,
使我想起了另外一个例子:
谁都看见太阳每天在我们头上走,
然而正确的却是固执的伽利略。
在那些不懂秋千秘密的游客当中,你也可能做一个伽利略。你同伽利略有一点不同:伽利略曾经向大家证明太阳和星是不动的,我们自己才在旋转。而你却要向大家证明:我们是不动的,整个屋子在围着我们转。但你跟伽利略一样,所说的话都和常见的情况相反,所以你也很可能遇上枷利略的可悲的遭遇:被大家看作是一个睁眼说瞎话的人……
3.初中物理,请物理高手讲讲有关运动“参照物”的知识,谢谢
参照物就是用来做参照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描述一个运动就需要我们先选一个物体作为参照,一旦选定了这个物体,那么就需要假设这个物体是不动的。你之所以理解不了,就是因为被平时的常识所干扰,我们平时说汽车是开动的,汽车是停止的,也是有参照物的,那就是地面。而实际上当汽车停下来时,你从车旁经过,以你自己为参照物的话,汽车是远离你运动的。
因此,有个结论: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同一个物体选取不同的参照物可能出现不一样的运动结果。我们通常是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物体做参照物的。
其他做题时,你只需要把题目中给出的两个物体作比较就好了。比如车上我们看到建筑物往后移动,就是建筑物和我们两方面作比较,说的是建筑物的情况,因此我们(车中的人)是参照物。云挡住太阳,云在动,太阳是参照物。月亮被云挡住,云在动,月亮是参照物。
4.谁能列举几个有关知识的小故事
1、情况不同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
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牠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牠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
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呢!」 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不宜幸灾乐祸,而应要有关怀、了解的心情。 2、靠自己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
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毛虫姊姊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毛虫姊姊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 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3、鲨鱼与鱼 曾有人做过实验,将一只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然后用强化玻璃隔开,最初,鲨鱼每天不断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耐何这只是徒劳,它始终不能过到对面去,而实验人员每天都有放一些鲫鱼在池子里,所以鲨鱼也没缺少猎物,只是它仍想到对面去,想尝试那美丽的滋味,每天仍是不断的冲撞那块玻璃,它试了每个角落,每次都是用尽全力,但每次也总是弄的伤痕累累,有好几次都浑身破裂出血,持续了好一些日子,每当玻璃一出现裂痕,实验人员马上加上一块更厚的玻璃。 后来,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对那些斑斓的热带鱼也不再在意,好像他们只是墙上会动的壁画,它开始等着每天固定会出现的鲫鱼,然后用他敏捷的本能进行狩猎,好像回到海中不可一世的凶狠霸气,但这一切只不过是假像罢了,实验到了最后的阶段,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但鲨鱼却没有反应,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区域游着它不但对那些热带鱼视若无睹,甚至于当那些鲫鱼逃到那边去,他就立刻放弃追逐,说什么也不愿再过去. 实验结束了,实 验人员讥笑它是海里最懦弱的鱼。
可是失恋过的人都知道为什么,它怕痛。 4、神迹 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常会出现神迹,可以医治各种疾病。
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的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回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条腿吗??」这一句话被退伍的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祈求祂帮助我,叫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 试想:学习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纳失去的事实,不管人生的得与失,总是要让自已的生命充满了亮丽与光彩,不再为过去掉泪,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
5、钓竿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我想你一定会说:好聪明的小孩。错了,他如果只要钓竿,那他一条鱼也吃不到。
因为,他不懂钓鱼的技巧,光有鱼竿是没用的,因为钓鱼重要的不在,而在有太多人认为自己拥有了人生道上的钓竿,再也无惧于路上的风雨,如此,难免会跌倒于泥泞地上。 就如小孩看老人,以为只要有钓竿就有吃不完的鱼,像职员看老板,以为只要坐在办公室,就有滚进的财源。
5.物理小故事
清朝全息相片之谜
清朝时候,有个姓汪的官员外出,乘马车走在一处河堤上.天空忽然阴云密布,随即雷鸣电闪,大雨倾盆.汪某急忙让车子停在一棵大柳树下躲避.
雨过天晴,汪某下车方便,回头时猛地看见车窗内有几个人影,心中不禁一惊.揭开车帘看,车厢里空无一人,仔细审视,原来人影是在车窗玻璃上.回家后,人影依然不散,家人都以为神异,就把这块玻璃取下供奉起来.
20几年后,汪家的儿童用弓箭游戏,不小心打碎了玻璃.奇怪的是,每一块碎片上的影像仍然是完整的.
汪某的外甥,翰林院侍读张亮基得到一块碎片,拿去给他的好友姚元之看.姚元之把自己看到的情况记录下来,并收入他所写的《竹叶亭杂记》书中.
书中记载:放平了看,这是一块残缺的玻璃片,但斜向阳光看去,就有一个“仙人”坐在里面,仪容端庄,面色微红,双目炯炯,胸前飘着长长的白须,头戴红色道冠,穿紫色衣服,右手执一柄羽毛扇,身旁还侍立着一个童子.
姚元之在清代嘉庆、道光两朝,做官近40年,经历丰富,博学能文,著述严谨.囿于当时认识水平,姚元之把这一奇异现象解释为在雷雨时刻,一位避劫的仙灵精气聚合不散,附着在玻璃上而成.
6.关于学问的小故事
在一个傍山依水的小镇,有一位老人,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文学这朵开在理想王国的奇葩。在他书房的正中央悬挂着两块匾额,分别写着“学”和“问”两个字。
人行犹可复,岁月哪可追,转眼间,这位老人已年过古稀,体力也渐渐衰弱,时常卧房不起,不久之后,老人就与世长辞了。老人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便将家里的财产平分了。老大得到了那块“学”字匾,老二也理所当然拿走了剩下的“问”字匾。
然而,好景不长……
自从老大如获奇珍异宝似的拿到了“学”字匾以后,整天埋没于苦读之中,即使遇到了不解之处,也不会请教他人,结果一事无成。老二就更不用说了,无论是懂还是不懂,他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依赖别人,结果也是两手空空。
就在兄弟二人一筹莫展的时候,经一位高人点化,终于懂得了——原来学与问是紧密相连的,只有又学又问,才能成为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于是,兄弟二人将两块匾合二为一,并且相互学与问,虚心求教别人,成为了学富五车的人。